可笑中国寿险业的“专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39:08
论人寿保险的专业
现代保险,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在西方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自80年代初我过开始引进现代保险,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00多家保险公司。其中包括中资,合资,外资等。
保险主要分财产险和人寿保险。这里主要谈一下人寿保险。
什么是专业的人寿保险呢?其实在中国目前专业的人寿保险从业人员几乎是不存在的,大多从业人员所谓的专业只是销售“专业”,并非技术专业,不要说销售人员不专业,连保险公司的精算都业余得一塌糊涂,销售队伍怎么专业得起来呢?
专业,应该是对某方面事物有足够的基础知识掌握,并能科学的运用和计算,并得到精确结果,来服务于该领域的事物。
所有领域都以精确的科学计算做基础。寿险是以货币等价物来作为原始投入的一种有利益的群体性互助行为,它通过保险公司的有偿服务,使参与者在遭遇不幸时发生风险转移。在这个行为之中,作为有偿媒介-------保险公司的精算,使各方利益走到一起(保单)。那么,这个过程对保险公司来说本身就是个以数据计算行为为基础的综合商业行为。
反过来,对投保人来说,同样是以数据计算行为为基础的综合商业行为,因为投保人回避风险的行为是以“购买”(商业保险合同)来实现的。
既然是“购买”,很显然投保人需要进行计算,目的是实现以最低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尽管我们的投保人大多没有明确这个主题内容,但实际上这是所有投保人心中的最朴素想法。
保险是有数量确定性的现金投资行为,而且具有实效性和时间连续性。和所有的行业一样,必须有精确的计算做基础,否则对于要在将来几十年都能发生确定具有充分保护性作用的保险合同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在所有的商业保险合同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时效性,由于保险是针对今后的几十年。所以说物价涨幅是个必须被考虑进去的因素,物价涨幅在长时间以后对我们的保险额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甚至使保障发生严重缩水而失去保障意义。比如:以当前3%(官方公布)的CPI涨幅计算,在20年的时候,货币贬值达到50%,30年后达到60%。这些都是我们的保险合同在设计计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有人会想,那么现在我们把保额设计得高些,高到若干年以后还能达到保护水平不就可以了吗?当然可以,不过这太愚蠢。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足够的钱去提前那么多年用那么高的成本去准备面临未来风险的考验。如果那样的想法,就侮辱了“专业”二字。
保额自动递增就是个应对CPI的很好的办法,但很多公司没有保额自动递增怎么办?不要紧,其实保额自动递增是很简单的,也比较巧妙,利用现有的保险完全可以组合出费率很低的自动递增,而且还可以根据CPI设定进行精确计算,以确定各部分保险额度。很多有钱人可以使用预先购买足够的保额以待在将来即使物价涨幅N年以后,保额仍能抵受风险,这样的人或者设计这样保险的代理人,我只能说:太业余,太有钱没地方花了。
中国的保险行业存在一个非常尴尬的现象,那就是人人谈专业,各大公司狂说专业,却没一个公司能在基础数据计算上对代理人进行培训,失去了基础数据计算,代理人和投保人在复杂的保险计划面前根本就无法对比或者知道产出比和效费比。交了钱不知道结果如何去和千差万别的保险计划去对比,保险公司稍微将保险改变一下就可以让投保人和代理人无从计算和比对。
这对保险公司来说,提供了一个作弊的机会。即使同一公司,组合险和综合险效果完全一样时,综合最终某些指标结果竟然有相差几倍的,而这些保险公司内部的高层级人士竟也不知所以。很多大公司都存在类似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保险行业的悲哀。
一个保险代理人如果连基本的数据计算都不明白,就无法判断当前保险的效费情况,这时候对该保险本身,是无法做到专业的,而他们常常说的专业其本身只是销售技巧或者说话术的专业了,凭良心说,这个时候的代理人没资格在客户面前标榜自己专业,那只会害消费者买到了费率不确定保障。科学的数据才是所有行专业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们谈论“专业”也只能是亵渎这个词汇。
也许有人会说,总不能叫代理人也去学习精算吧?当然不能,精算是从公司和投保人及整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综合考量。可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个投保人的正常思维习惯,投保人作为消费者,以惯常思维看来,他的投入是要求有个确定的,增值的结果。否则投保行为就失去意义。
保险是个特殊商品,没有具体形态,对不专业的投保人来说确实不好判断。作为直接参与保险销售行为的代理人,同样也不具备完全判断结果的能力,因为保险公司的培训课程并没有这一节。只能通过条款,费率进行确定的,大概的,方向性的判定。无法给出科学的确定的数据计算过程和结果。所以也无从对比,最后我们只好不负责任的说:“所有的保险公司费率都差不多”,“因为精算在设计保险计划时都会全面考虑”。
其实,当代理人说出这些话时,是对精算和公司的一种信任。反过来我们看这些精算或者公司到底值得不值得信任呢?这个问题我不想评价,我只能说,很多公司的保险存在问题,而且不是小问题,有些同一公司各保险最终的计算结果差异大得惊人,甚至有些险种被故意复杂化之后,侵占投保人巨额利益。学会简单的计算之后,你将看到很多保险公司的这些丑陋行径。
解算保险,不需要学习精算,只要懂基本的加,减,乘,除,就可以完全准确的计算或者对比出保险计划的本质。很多险种设计思路不一样,程序也不同,不好比较,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和银行定投+消费险做对比,结果很容易被判断的。
中国现代的保险行业起步才20年,还远不够成熟,保险行业最明显的现象是虚假广告满天飞,直接骗人,误导购买的比比皆是,什么电话销售,银保陷阱,,,,,欣闻中国人寿被保监会罚款10万算是中国保险行业的一个进步,不过力度不够,这样的行为按照法律罚得它倾家荡产也不为过。
不过中国保险行业走向规范还很久远,代理人行业也被造就的一团糟糕,同时也在享受着骗子这个对很多代理人来说名副其实的头衔。
诚心提高保险行业门槛,也希望这些大多应该去提高基础知识的保险同仁一起努力,让保险真正成为神圣的职业。

最后讲个故事:一个才放下锄头听老师讲了几篇话术就夹着展业夹去给客户展示他的“专业”,然后,一个博士家庭的下半生人身安全保障就被这位连小学也没上过的“专业”寿险顾问给“专业”了。
笑什么笑,你就有可能被这样的人“专业”。论人寿保险的专业
现代保险,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在西方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自80年代初我过开始引进现代保险,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00多家保险公司。其中包括中资,合资,外资等。
保险主要分财产险和人寿保险。这里主要谈一下人寿保险。
什么是专业的人寿保险呢?其实在中国目前专业的人寿保险从业人员几乎是不存在的,大多从业人员所谓的专业只是销售“专业”,并非技术专业,不要说销售人员不专业,连保险公司的精算都业余得一塌糊涂,销售队伍怎么专业得起来呢?
专业,应该是对某方面事物有足够的基础知识掌握,并能科学的运用和计算,并得到精确结果,来服务于该领域的事物。
所有领域都以精确的科学计算做基础。寿险是以货币等价物来作为原始投入的一种有利益的群体性互助行为,它通过保险公司的有偿服务,使参与者在遭遇不幸时发生风险转移。在这个行为之中,作为有偿媒介-------保险公司的精算,使各方利益走到一起(保单)。那么,这个过程对保险公司来说本身就是个以数据计算行为为基础的综合商业行为。
反过来,对投保人来说,同样是以数据计算行为为基础的综合商业行为,因为投保人回避风险的行为是以“购买”(商业保险合同)来实现的。
既然是“购买”,很显然投保人需要进行计算,目的是实现以最低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尽管我们的投保人大多没有明确这个主题内容,但实际上这是所有投保人心中的最朴素想法。
保险是有数量确定性的现金投资行为,而且具有实效性和时间连续性。和所有的行业一样,必须有精确的计算做基础,否则对于要在将来几十年都能发生确定具有充分保护性作用的保险合同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在所有的商业保险合同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时效性,由于保险是针对今后的几十年。所以说物价涨幅是个必须被考虑进去的因素,物价涨幅在长时间以后对我们的保险额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甚至使保障发生严重缩水而失去保障意义。比如:以当前3%(官方公布)的CPI涨幅计算,在20年的时候,货币贬值达到50%,30年后达到60%。这些都是我们的保险合同在设计计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有人会想,那么现在我们把保额设计得高些,高到若干年以后还能达到保护水平不就可以了吗?当然可以,不过这太愚蠢。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足够的钱去提前那么多年用那么高的成本去准备面临未来风险的考验。如果那样的想法,就侮辱了“专业”二字。
保额自动递增就是个应对CPI的很好的办法,但很多公司没有保额自动递增怎么办?不要紧,其实保额自动递增是很简单的,也比较巧妙,利用现有的保险完全可以组合出费率很低的自动递增,而且还可以根据CPI设定进行精确计算,以确定各部分保险额度。很多有钱人可以使用预先购买足够的保额以待在将来即使物价涨幅N年以后,保额仍能抵受风险,这样的人或者设计这样保险的代理人,我只能说:太业余,太有钱没地方花了。
中国的保险行业存在一个非常尴尬的现象,那就是人人谈专业,各大公司狂说专业,却没一个公司能在基础数据计算上对代理人进行培训,失去了基础数据计算,代理人和投保人在复杂的保险计划面前根本就无法对比或者知道产出比和效费比。交了钱不知道结果如何去和千差万别的保险计划去对比,保险公司稍微将保险改变一下就可以让投保人和代理人无从计算和比对。
这对保险公司来说,提供了一个作弊的机会。即使同一公司,组合险和综合险效果完全一样时,综合最终某些指标结果竟然有相差几倍的,而这些保险公司内部的高层级人士竟也不知所以。很多大公司都存在类似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保险行业的悲哀。
一个保险代理人如果连基本的数据计算都不明白,就无法判断当前保险的效费情况,这时候对该保险本身,是无法做到专业的,而他们常常说的专业其本身只是销售技巧或者说话术的专业了,凭良心说,这个时候的代理人没资格在客户面前标榜自己专业,那只会害消费者买到了费率不确定保障。科学的数据才是所有行专业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们谈论“专业”也只能是亵渎这个词汇。
也许有人会说,总不能叫代理人也去学习精算吧?当然不能,精算是从公司和投保人及整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综合考量。可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个投保人的正常思维习惯,投保人作为消费者,以惯常思维看来,他的投入是要求有个确定的,增值的结果。否则投保行为就失去意义。
保险是个特殊商品,没有具体形态,对不专业的投保人来说确实不好判断。作为直接参与保险销售行为的代理人,同样也不具备完全判断结果的能力,因为保险公司的培训课程并没有这一节。只能通过条款,费率进行确定的,大概的,方向性的判定。无法给出科学的确定的数据计算过程和结果。所以也无从对比,最后我们只好不负责任的说:“所有的保险公司费率都差不多”,“因为精算在设计保险计划时都会全面考虑”。
其实,当代理人说出这些话时,是对精算和公司的一种信任。反过来我们看这些精算或者公司到底值得不值得信任呢?这个问题我不想评价,我只能说,很多公司的保险存在问题,而且不是小问题,有些同一公司各保险最终的计算结果差异大得惊人,甚至有些险种被故意复杂化之后,侵占投保人巨额利益。学会简单的计算之后,你将看到很多保险公司的这些丑陋行径。
解算保险,不需要学习精算,只要懂基本的加,减,乘,除,就可以完全准确的计算或者对比出保险计划的本质。很多险种设计思路不一样,程序也不同,不好比较,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和银行定投+消费险做对比,结果很容易被判断的。
中国现代的保险行业起步才20年,还远不够成熟,保险行业最明显的现象是虚假广告满天飞,直接骗人,误导购买的比比皆是,什么电话销售,银保陷阱,,,,,欣闻中国人寿被保监会罚款10万算是中国保险行业的一个进步,不过力度不够,这样的行为按照法律罚得它倾家荡产也不为过。
不过中国保险行业走向规范还很久远,代理人行业也被造就的一团糟糕,同时也在享受着骗子这个对很多代理人来说名副其实的头衔。
诚心提高保险行业门槛,也希望这些大多应该去提高基础知识的保险同仁一起努力,让保险真正成为神圣的职业。

最后讲个故事:一个才放下锄头听老师讲了几篇话术就夹着展业夹去给客户展示他的“专业”,然后,一个博士家庭的下半生人身安全保障就被这位连小学也没上过的“专业”寿险顾问给“专业”了。
笑什么笑,你就有可能被这样的人“专业”。
寿险业给我的感觉就是拉客户,而且是透支关系的那种
学习了。。谢谢冷大科普文。
冷大也是保险业内人士么?
我觉得,现在很多人买保险,并不是为了买保障,而是为了买分红。
大部分的民众并不知道保险到底是什么东西?
像我这样的“老师”在开培训班的时候,也只是竭力去告诉学生们,大家卖的是客户的下半辈子,卖的是客户的救命计划。
但是学生们往往给我的反馈是“老师,客户说买保险亏本”“老师,客户说保险是骗人的”“老师,客户说没钱买保险”
当然,作为内勤,我对市场的把握没外勤们深,但是有时的确也是感受到了,国人对风险、保障的意识太差。心中永远都想到的是买一份保险,得到几倍的分红,要么就直接开口拿回佣。
无奈至极。
寿险最大的用途是规避遗产税,我们现在没有遗产税,寿险就很鸡肋了。
中国的保险行业专不专业我不知道,只知道都黑的一塌糊涂,你交保险前他装你孙子,你交钱后你就变成他孙子了,想顺顺利利的理赔很困难,当初跟你吹的各种天花乱坠的赔付条件在实际兑付的时候就是另外一种样子了,而保险行业里面的从业人员个个把你们吸脑满肠肥的
高通胀时期买寿险不是把钱往水里扔么,要是你很有钱,买份保险当个备胎还是可以,没钱的这个东西就不要去碰了
AIG发来贺电啊,建议人寿平安太保人保等向AIG学习如果做保险
相信CD里大部份的人在买保险时都会首先考虑分红多不多,能不能返本
卖保险跟传销差不多……
某刚跳出电话销售行业的小正太表示毫无压力,这是行规,行规

寿险业给我的感觉就是拉客户,而且是透支关系的那种
bearsam 发表于 2010-10-17 02:05


在华人地区是这样没错
特别在一般人保险观念还不普及时

台湾也是花了几十年, 才将保险观念普及
还有外商保险公司很重要
一些保险的专业和经验, 几乎都是外商保险公司带进台湾的
精算能力(这牵涉到风险评估与新保单的开发)就很重要
台湾精算师非常少, 因为非常难考
通常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精算师数量也不过是个位数而已

像国外保险业行之有年
一些优秀的保险业务员
几乎都是靠量取胜, 一年就有数以百计的客户
一个业务有几千个客户很正常
华人的保险业务, 却常常是想找大客户
少数客户就能支付高额保险金
不然就从现有客户不断榨出更高的保费....

跟外国同行, 单一客户平均投保金额不高但是客户数量多
做法很不同, 国外做法较不需要依赖人情这种东西
人情保单在台湾也是不容易做
因位多数台湾人成年前家中早就帮他们保了不少保单
成年都要自己负担保险支出
保险红利在台湾, 顶多当成强迫储蓄的工具罢了
真要投资买投资型保单, 买基金, 买债券或股票即可

像就蛮流行的电话行销, 就是属于散弹打鸟
靠机率, 一般打通并能够讲上话, 平均100个人能有3~5个会成交
因为金额通常不高, 有兴趣就会保, 不需要什么人情

一般评估一个地方的保险普及程度, 就是看人均的保单数量
配合平均所得来对比~
寿险业给我的感觉就是拉客户,而且是透支关系的那种
bearsam 发表于 2010-10-17 02:05


在华人地区是这样没错
特别在一般人保险观念还不普及时

台湾也是花了几十年, 才将保险观念普及
还有外商保险公司很重要
一些保险的专业和经验, 几乎都是外商保险公司带进台湾的
精算能力(这牵涉到风险评估与新保单的开发)就很重要
台湾精算师非常少, 因为非常难考
通常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精算师数量也不过是个位数而已

像国外保险业行之有年
一些优秀的保险业务员
几乎都是靠量取胜, 一年就有数以百计的客户
一个业务有几千个客户很正常
华人的保险业务, 却常常是想找大客户
少数客户就能支付高额保险金
不然就从现有客户不断榨出更高的保费....

跟外国同行, 单一客户平均投保金额不高但是客户数量多
做法很不同, 国外做法较不需要依赖人情这种东西
人情保单在台湾也是不容易做
因位多数台湾人成年前家中早就帮他们保了不少保单
成年都要自己负担保险支出
保险红利在台湾, 顶多当成强迫储蓄的工具罢了
真要投资买投资型保单, 买基金, 买债券或股票即可

像就蛮流行的电话行销, 就是属于散弹打鸟
靠机率, 一般打通并能够讲上话, 平均100个人能有3~5个会成交
因为金额通常不高, 有兴趣就会保, 不需要什么人情

一般评估一个地方的保险普及程度, 就是看人均的保单数量
配合平均所得来对比~
楼上那些贬低保险的人
请问你们是否都已经购买了保险并且在索赔的时候没有得到合理的对待?
我很质疑这些!
cd还是有些脑热且乱开口的人!!
保险当然有他的意义,我们国家的保险主要问题一是保险公司利润偏高(算算交强险),二是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看看销售保险的都是什么人。
13,14l楼说的都有道理,保险本身是个神圣的职业,现在只是我们的保险公司做得不好,从业人员接受的培训全是话术和销售技巧,对保险本身根本谈不上专业。加上从业门槛谝低,使整个行业无法达到合理保障投保人保险利益的要求。少部分专业人士无法改变大局。airbear 的见解很好,外来公司的竞争是整个行业进步的基础。作为保险公司,放弃不改锥求的多余利益,在培训中增加能体现专业基础的计算部分,使专业内容得到必要补充,提高从业人员门槛和加强管理,是改善行业信誉和未来发展的基本前提。
kuka 发表于 2010-10-17 02:30

我前几年想給自己买份意外险,结果所有的保险经纪都給我推荐的是寿险,还是最最坑人的分红险
这怪谁??
保险销售现在给我的感觉和传销差不多.........
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西方用了200多年达到的水平我们是不可能20多年就能达到。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不足,这些也是能够容忍的吧?
现阶段国内保险市场确实很混乱,客户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保险,而保险代理人也不知道该为客户制定什么样的保障计划,通常都是向客户推荐分红险,然后再附加一些医疗险和意外险。
理赔难的情况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吧?
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各家公司都在想方设法简化理赔程序,加快理赔速度,一般情况下只要符合理赔条件的案子几天时间就能给钱的。
冷浩然 发表于 2010-10-17 18:30


    不止保险业如此,几乎整个中国的商业服务业推销口都如此
我嫂子的姐姐,27岁结婚,到生了小孩29岁才入保险这行,在湖北一个中小城市,平安保险
到现在小孩上小学,原本结婚的时候房子都没,借住在老公父母家里,现在有两套精装修房,
并且小孩还上的是地区最好的私立学校,一次付清3年学费和生活费。
不到7年时间两套全额付清的房子+至少1,20万存款,在中小城市这在同行中应该算是相当好的成绩了。
她做保险有几个特点
1 她的所有客户都是熟客,或熟客介绍。
2 小客户她只做意外险,大客户她只做投资/红利险。如果有哪个小客户一次拿出几万做投资类保险
一般情况下她是不接单的,并且会给这些小客户讲解为什么不合算,如果哪个大客户一次拿出几万
做意外险,她也不接,基本会直言理按照她的理赔方案(小客户),理赔不起。
3 理赔迅速,并且有些情况下是超额的。

这些都是台面上的,台面下的,估计有些情况她是没有讲的
1 超额理赔一般来说是应该是不合规定,如何躲避规则或让保险公司接受她的新规则?
2 如此众多的小客户她是如何做到既迅速甚至超额理赔,又能赚钱(说白了就是她的保单避险能力相当强)
3 大客户如何在明知不赚钱或投资收益不高的情况下做投资/分红险(说白点我估计大客户做她的投资险
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存钱/省钱(不乱花钱))

看上去她的保险方案是相当感性的,非常讲人情,不是街坊邻里间通过她的方案互助,就是买个心安。
但细细想下,里面学问真的很大,人情关系通过数学组合在一起,既赚钱又让人家满意/心安。

当然,不是做保险的,里面很多东西也只是个人分析而已。
kaka22 发表于 2010-10-17 20:13

     我个人认为国内保险业的盈利模式就是在复制搞传销的模式。而且这个模式已经复制到了证券和期货的经纪业务领域。就是所谓的散弹打鸟。
捻花一笑 发表于 2010-10-17 21:53

搞颠倒了,代理人制度已经存在好多年了,是传销复制保险。
到底是谁不专业?
      LZ的标题我认为很不妥,保险业务员是否专业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业务员或者保险公司,而是保险客户,客户的不专业才造就了业务员的不专业,80%以上的保险客户一提到保险,首先就会问什么时候能回本,多少年以后能得到多少钱,根本不关心保险真正的意义在于保额,业务员要成交,肯定要投客户所好。90%以上的客户根本不会看保险条款,只关心业务员建议书上的利益,各位买过保险的CDER有谁完整的看过保险条款,保险本身是一份合同,自己签合同都不关心合同的文本内容,难道能把责任都算到业务员头上吗?
    用保额抵御通胀是不可能的,保额的作用就不是抵御通胀。说现在的保额20年后就没用了,那发生通胀的时候就不能给自己增加保额吗?买一份保险就管一辈子,可能吗?保额的作用是风险发生时,补偿损失的,不是用来赚钱的,拿保险作投资的都是傻子,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保险。
    保险公司的费率就是差不多的,全中国的保险公司都差不多,所以从产品费率上比较,所有的保险产品根本没多大的差别,只是一些形态上的不同而已。因为中国保监会规定,保险费率上限不得高于2.5%,使用保监会规定的生命表,所有保险产品都要符合标准。所以不是中国保险公司的精算水平不行,而是保监会已经定死了,你没得算。
LS有说保险理赔难的,请举出实例,不要人云亦云。
有人讲有钱了买点保险,没钱就别买。但是我要说没钱的人才最应该买保险,有钱的人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没钱的人出一点事情就是灭顶之灾。所以没钱的人,最应该给自己买保险,保险一定会花很多钱吗?
kuka 发表于 2010-10-17 02:30


    保险保障的是风险,这是其本质。现在国内的寿险这一块,已经感觉变质了
是很专业啊,专业骗百姓钱财
冷浩然 发表于 2010-10-17 18:30


    计算部分其实一般年轻点的业务员都能解释清楚,但问题是有多少客户能够听得懂听得进呢?又或者有多少客户需要“数字方面专业的业务员”而不是“讨人喜欢的业务员”?

我从事过保险行业,业绩也还算可以,摸着良心说,我谈不上专业,但我觉得没有强求过谁买保险。通常都是聊聊家常,聊聊保险的理念,分析对方的保险需求,讲解如何计算分红,就可以了,要不要买是对方的事,不买我也不多废话。而分红这个方面是根据保险公司当年利润分成给客户的,只能给客户讲解以往分红比报表上多出了多少,再告诉对方目前公司发展势头如何,今后几年分红大约能达到多少。给客户看的数据,按照规定只能按照4.5%的红利分成计算,很多客户也觉得不错了,即使实际达到了10%他们也不会觉得多惊喜,毕竟一般人一年也就买个1,2万,多个10%分红也就多个两三百,觉得无所谓。当然几十年保险期间都能10%以上的话分红就比4.5%看起来客观多了。
其实看《当幸福来敲门》中威尔史密斯主演的那个理财业务员就是很多保险业务员的写照——专业不如敬业。
幸亏楼上各位没进决策层!!!不然中国早就完蛋了!这么多年对保险还是这个认知程度!
声明我不是卖保险的!
在中国,保险这个好经让一帮歪嘴和尚念歪了
虽然现在我国的保险业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但普通大众已经开始逐渐接受并认可保险,不管骂的人有多少,保险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保险意识的觉醒是离不开千千万万保险业务员的,虽然他们素质不高,虽然他们自己都讲不清楚寿险的意义和功用,虽然他们很多人收入不高,虽然他们在这行业呆的时间不长,但是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不断的向身边的人推销,让保险这个金融工具逐渐走进了百姓的生活。中国保险业今天取得的成就,每天奔波在路上的每一个普通的保险业务员是最大的功臣。
淡定,再淡定
wuyangtttt 发表于 2010-10-17 20:13


   
容忍的前提是在水平在不断进化中,如果不进反退,为啥要容忍?


中国应该专业而不专业的行业太多了, 连在外国专业行业里算是最专业的律师很多都不专业, 见过是连专业操守也没有的.;P

中国应该专业而不专业的行业太多了, 连在外国专业行业里算是最专业的律师很多都不专业, 见过是连专业操守也没有的.;P
blueworld 发表于 2010-10-17 21:44


    你说的这些基本都是表象有点外行。所谓的大客户都是利用分红险来为企业逃税的。可以说分洪线就是为逃税量身定做的。
LS有位说得不错国外是为了逃遗产税。
但是国内企业为员工买的商业险也是可以逃税的。这些就是普通的销售人员也不是谁都知道的。
公开传授更是不可能。等于抢自己饭碗。
冷浩然 发表于 2010-10-17 00:29


    笑看。精品也不专业啊。保险现在基本就是一个资本运作工具。真正渴求保障的。索赔不是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