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来雷达天线可以机身蒙皮坐在一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23:23


如果未来雷达天线可以机身蒙皮坐在一起, 是不是机头进气的布局会回归?

第一代的喷气战斗机都是机头进气的布局, 如:F86, 米格15;


第二代喷气战机为了给雷达系统让位置,一般由机头进气改为两侧进气,如:F-4鬼怪,苏23.



第三代战机的进气道设计与第二代差不多,多了一个机腹进气; 如: F15, 苏27, F-16等;



第二代、第三代战机机头的位置都是安装了火控雷达的天线; 进气道不得不移到其它位置,进气道的某个位置肯定受到机身的遮挡,导致特定时候的进气效率不高;  从纯进气道的设计角度看,机头进气是最好的,那么如果将来天线可以机身的蒙皮合一,不需要再机头安装雷达天线,机头进气的方式是不是会回归?

如果未来雷达天线可以机身蒙皮坐在一起, 是不是机头进气的布局会回归?

第一代的喷气战斗机都是机头进气的布局, 如:F86, 米格15;


第二代喷气战机为了给雷达系统让位置,一般由机头进气改为两侧进气,如:F-4鬼怪,苏23.



第三代战机的进气道设计与第二代差不多,多了一个机腹进气; 如: F15, 苏27, F-16等;



第二代、第三代战机机头的位置都是安装了火控雷达的天线; 进气道不得不移到其它位置,进气道的某个位置肯定受到机身的遮挡,导致特定时候的进气效率不高;  从纯进气道的设计角度看,机头进气是最好的,那么如果将来天线可以机身的蒙皮合一,不需要再机头安装雷达天线,机头进气的方式是不是会回归?
隐身角度考虑,估计不会是机头进气
这不科学……等到那时候,造的就是飞碟了
机头进气方式之所以被淘汰,据说还有一个原因是距离过长,影响进气效率。
蒙皮,前视效果不好吧
你还要考虑重量和重心问题,战斗机是要高速机动的,机动性能相当的重要,不像预警机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太多
rfl9 发表于 2014-9-14 20:05
机头进气方式之所以被淘汰,据说还有一个原因是距离过长,影响进气效率。
不  除了外挂式的 (747 380.。。)机头效率最好。但是一根直管通叶片隐身就没了,改弯管或者加一个档雷达波的叶片都会倒是效率下降
我还是站着吧,就不坐了
机头进气意味着进气道占据了太多机身内部空间,这和共型阵大量需求设备空间冲突。
rfl9 发表于 2014-9-14 20:05
机头进气方式之所以被淘汰,据说还有一个原因是距离过长,影响进气效率。
J20更长怎么办
在大迎角状态下,机腹进气可以利用平坦的腹部对气流进行预压,机头进气做不到。
隐身角度考虑,估计不会是机头进气
歼七那种进气锥应该能挡住叶片吧?
智能蒙皮的概念早就有,但不管哪种形式的雷达天线,都要保证辐射面积够大,且连续 。这个时代现有的气动布局中,前视等效辐射面积最大的地方也就机头部分好用点,换到机身侧向利用率更低,而且做成多面阵后成本,重量,体积诸多因素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预警机可以考虑
横竖撇捺 发表于 2014-9-14 20:02
隐身角度考虑,估计不会是机头进气
思路要多,要广
归纳ls:机头进气不利隐身,而且大迎角进气效果不好,没有足够面积的阵面前视效果差,共形天线正在研究。
娘娘不就是这样的么?
要开宴席啊,坐在一起?
对呀!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顶你!


未来的宇宙战机就是机头进气


预警机/利剑隐身无人机 可以考虑 机翼前缘相控阵雷达

预警机/利剑隐身无人机 可以考虑 机翼前缘相控阵雷达

波音有现成的的了
机翼阵列,只能实现方位扫描。俯仰方向有效空间太小,波束太宽,无法扫描,没有分辨率。放机身侧向更合适。这东西费尔康90年就实现了。楼主讲的其实是利用机载蒙皮实现口面辐射,不会影响气动,对rcs影响也较小。实现起来是两个层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