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明称沈飞中四为粉丝飞机,3D打印理论上可做到无穷大,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51:43


   
主持人:毕竟是3D打印技术世界联盟主席,他刚才提到在航天航空领域得到了相关的应用,我们邀请的嘉宾之
一,王总工是来自于沈阳飞机制造厂,王总刚才很谦虚,他说他是误打误撞才搞的3D,但是我们大家可能都知
道,我们中国3D打印技术在军事科研这方面已经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应用,在我们的一些飞机上,已经实际地应
用了3D打印技术。那我们请王总谈谈,他对3D打印技术,未来在航空航天领域当中您是怎么认为的?
   
   
王向明:我本人是搞飞机结构设计的,大家看到飞机外表的壳,都是我们做的。我们要想把飞机设计得性能好
、指标先进,首先要轻,这一轻就离不开优化设计技术。要想搞优化设计技术的话,首先要定义一个设计空间
,我们叫设计域,这个是由多种约束条件来圈定的,其中制造技术是最主要的一个约束条件,那就是说,你设
计所有的东西都离不开制造技术的约束,离开了这个约束,就是说你设计出来你造不出来,就是这个情况。基
于这个条件的话,确切地说20几年前就在关注和研究这个先进制造技术,我本人实际是在我们的总装备部的先
进制造技术专业组当中工作了15年了,有机会接触我们各行各业的先进制造技术。
   
那么作为这个飞机结构设计人员来说,我们一直有一个苦恼,就是传统的制造技术把我们手脚捆得很紧,作为
设计师、设计员,你要把你的时间思想和想法得以实现的话是很困难的,因为你设计得出来,厂房造不出来。
那么如何把这个束缚去掉呢?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苦苦寻求。不瞒大家说,我们国内搞航空的一些院校的教授
们,真正搞结构设计研究的人已经不多了,就是因为传统的制造业把我们手脚捆得太紧。你教授也好、学者也
好,包括我们做设计人员也好,你能施展的空间和可操作的舞台是很小的。后来有机会接触了激光快速成形,
激光快速成形说的是同轴送粉,同轴送粉比较适合大型件,当然这方面的介绍并不多,但是作为飞机也好、航
空航天也好,这个目前来看它还是主流。
   
作为这个技术来说,我们刚刚接触这个技术就觉得眼前一亮,觉得这是多年前寻找的东西。首先它是以材料增
加的方式在制造零件,换句话说它更符合自然规律。我们自然界所有的东西都是以生长的方式在出现,以前我
们的制造等材的、减材的这类的东西比较多,突然出现一种增材的方法来搞金属零件,这还是绝无仅有的。复
合材料也算是增材制造的技术。通过粉或者丝逐层叠加,生产出来的毛坯或者零件,这是我们需要的。不仅如
此,它还可以把不同的材料放在一起,可以把过去没有办法实现的很多的零件,通过装配在一起的构型统一展
开一个整体的,也就是大型、复杂、整体这类的东西出现了。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从此开始深度地开发、挖 掘这项技术,看它究竟能干什么。
   
这11年走过来之后,我们是在2005年第一次搞出了叫飞机的次成结构,钛合金的,而且把它装在了飞机上,这
在国内当时是第一次,为此我们拿到了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北航第一,我们第二。不仅仅说拿了一个奖,搞
了一个应用,而是从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也就是05年,说美国某公司倡导的整个激光成形的理念,我们对它产
生了怀疑,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公司所倡导的就是直接生长成形,简单的加工就是零件。这个理念是很好的,
当年我正好带了两个学生做硕士论文,发现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在中等厚度的薄板上直接生长的时候,疲
劳强度一半都不等,损失得很厉害。飞机的服役期需要30年,它比我们轿车的服役时间还要长,对疲劳性能的
要求非常高。相反你这样的性能疲劳性能保证不了。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叫无结构基本成形。可以工
艺基本,生产出来可以把工艺基本加工掉,叫无结构基本成形。这个技术对我们后期搞大型复杂零件开辟了一
套新路。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效率。你既然不用现成的板材,所有的部分都要“长”出来,那
就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提高效能,出发点在这。
   
到了2008年,我们把基于无结构基本成形的大型的主成立件搞出来了,而且用到了我们国家第一代舰载机上,
现在已经批量生产了,就是我国的舰载机,可以到网上去看。搞出这个东西呢,我们又主导了一个技术,不仅
仅是搞了一个零件,而且批量生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还没有那么大的。我们从中又主导了一项技术,就是
说这个反复的扫描成形,这个过程当中热累计是非常厉害的,跟你的扫描轨迹、送粉的速度有直接的关系。当
累计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开裂或者变形。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当然还有一些性能问题、装备问题。这个问题
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叫宏观离散成形连接技术,一段一段的,同样通过增材的办法把它连接起来,这样的话理
论上讲可以把它做到无穷大,这就是现在我们搞的飞机当中,能够走向大型化、复杂化的一个两项核心支撑技
术。过去是不说的,现在国家科技成果奖的现在也都是公开的,细节的东西不便多说,大体的思路是这么一个
思路。
   
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到2012年也是看到我们的一款新的第四代飞机。在这款飞机上,实际上我们实现了规模
化的应用。什么叫规模化的应用呢?两种工艺,就是电子束成形,第二是激光,这就是两种工艺。三类材料,
两种钛合金。这个标志是什么呢?标志着我们可以成批量的往上上。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可以用它把
一个飞机的快速试制的模式建立起来,也就是说个性化定制,你只要说有一个新产品开发,我就可以快速地用
这些东西很快地堆出样机来提高它的性能。我们这款飞机它的原材料不再是厚板,而是金属粉、金属丝,所以
我们给它起了个外号叫“粉丝飞机”。
   
   
主持人:这个名字很有意思。
   
   
王向明:对。现在我们在做什么呢?现在有11年的积累,我们自己搞了一个叫基于增材技术为基础的飞机特种
新型功能结构的研发和工程化验证的实验室。它是在干什么呢?就是用这种新的技术,当然增材技术是主角了
,开发出各种各样的面向功能的结构功能一体化的结构。不断孵化新的概念,成批地出新玩意。这几年出的东
西非常多,国内能赶上我们步伐的,如果其他兄弟的合作伙伴赶不上的话,我们发个东西都夭折了。
   第二个我们在工程验证上花了很大的力度。一项技术的产生不是你搞出来然后就可以用到飞机上,不是这样的
概念。作为工程化、应用化至少要达到六级,我们概括为小试、中试、大试,这是验证规模。小试验证的是材
料和性能,第二是考核结构的性能,大试是考核产品合格不合格的问题。那要想走过这三关的话是一个非常艰
苦的过程。材料工艺像北航、西工大的兄弟单位做这件事情,我们是首先孵化新结构,我给你拼命折腾,看你
符合不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往下走,是这么一套思路。现在来看的话,应该说我们在11年前曾经规划了5个方
面的13个专题,这是当年13个专题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把功能加在一起的话,应该叫5个方面的56项专题,现
在都在开展工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今年要结束的叫国防体系3,当然我们是首席单位。另外一个比较有代表
性的是我们去年搞的一个探索项目,就是功能结构,今天大家看到的,它的性能前景是什么样子。

作为整个增材技术这一块,还有一个关键的东西,现在标准和规范根本没有建立起来,都是很零散的,我们今
天媒体炒的这个程度,远远领先于我们实际的进展,过热之后对技术的发展不会有好处,影响我们脚踏实地工
作的心态。

我们现在在做的就是希望它解决几个问题。第一,它能解决我这个型号的快速试制,第二能够解决我型号飞机
研制过程当中的瓶颈问题。第三,给我们的设计人员发挥它的创新力,能够提供一个舞台。我们现在技术发展
的方向,一个是大型整体化,大家都知道它是高效率的、低成本结构。第二是梯度复合,好钢用在刀刃上。第
三叫功能结构一体化。这是我们几年前搞出来的一个东西,56个专题基本上都是这三个大方面的内容。

现在来看的话,这几年我们的发展速度是呈分线性的增长,现在我们压力也大了。当年没几家单位在做,我们
也是自娱自乐做了很久,姥姥不亲舅舅不爱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全世界都在炒,我们不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这个事情我是看好的,但是反过来说它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万能的,现在它的局限性比较大。特别我们搞飞机

的人来说,如果力学性能特别是疲劳性能不行的话,你几乎没有任何可赢的空间。要想用的话先要过这三关,
这是非常严酷的,所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是反过来说,现在大家普遍用选区熔化的办法,一般我们
用于飞机的功能件,功能件的考核比结构件的考核有要松散得多,它仅仅比航天的东西要求稍微高一点,他们
有一个寿命的问题。所以这一块它应用的会比较快,但是应用的不大,要想大规模的普及的作为一种手段和技
术,现在还不成熟,整个成本出来就很贵和贵的。

我感觉无论是送粉还是铺粉,作为我这个实验室和我这个专业来说,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好,而且我觉得这两项
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时间不会太长,而我们现在考核的速度和已掌握的基础,对已把握的情况来看不应该太长
,我会把结构做得越来越复杂,功能做得越来越多。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http://www.world3dassociation.com/HTML/zhuanjia/2014/0625/144_2.html


   
主持人:毕竟是3D打印技术世界联盟主席,他刚才提到在航天航空领域得到了相关的应用,我们邀请的嘉宾之
一,王总工是来自于沈阳飞机制造厂,王总刚才很谦虚,他说他是误打误撞才搞的3D,但是我们大家可能都知
道,我们中国3D打印技术在军事科研这方面已经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应用,在我们的一些飞机上,已经实际地应
用了3D打印技术。那我们请王总谈谈,他对3D打印技术,未来在航空航天领域当中您是怎么认为的?
   
   
王向明:我本人是搞飞机结构设计的,大家看到飞机外表的壳,都是我们做的。我们要想把飞机设计得性能好
、指标先进,首先要轻,这一轻就离不开优化设计技术。要想搞优化设计技术的话,首先要定义一个设计空间
,我们叫设计域,这个是由多种约束条件来圈定的,其中制造技术是最主要的一个约束条件,那就是说,你设
计所有的东西都离不开制造技术的约束,离开了这个约束,就是说你设计出来你造不出来,就是这个情况。基
于这个条件的话,确切地说20几年前就在关注和研究这个先进制造技术,我本人实际是在我们的总装备部的先
进制造技术专业组当中工作了15年了,有机会接触我们各行各业的先进制造技术。
   
那么作为这个飞机结构设计人员来说,我们一直有一个苦恼,就是传统的制造技术把我们手脚捆得很紧,作为
设计师、设计员,你要把你的时间思想和想法得以实现的话是很困难的,因为你设计得出来,厂房造不出来。
那么如何把这个束缚去掉呢?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苦苦寻求。不瞒大家说,我们国内搞航空的一些院校的教授
们,真正搞结构设计研究的人已经不多了,就是因为传统的制造业把我们手脚捆得太紧。你教授也好、学者也
好,包括我们做设计人员也好,你能施展的空间和可操作的舞台是很小的。后来有机会接触了激光快速成形,
激光快速成形说的是同轴送粉,同轴送粉比较适合大型件,当然这方面的介绍并不多,但是作为飞机也好、航
空航天也好,这个目前来看它还是主流。
   
作为这个技术来说,我们刚刚接触这个技术就觉得眼前一亮,觉得这是多年前寻找的东西。首先它是以材料增
加的方式在制造零件,换句话说它更符合自然规律。我们自然界所有的东西都是以生长的方式在出现,以前我
们的制造等材的、减材的这类的东西比较多,突然出现一种增材的方法来搞金属零件,这还是绝无仅有的。复
合材料也算是增材制造的技术。通过粉或者丝逐层叠加,生产出来的毛坯或者零件,这是我们需要的。不仅如
此,它还可以把不同的材料放在一起,可以把过去没有办法实现的很多的零件,通过装配在一起的构型统一展
开一个整体的,也就是大型、复杂、整体这类的东西出现了。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从此开始深度地开发、挖 掘这项技术,看它究竟能干什么。
   
这11年走过来之后,我们是在2005年第一次搞出了叫飞机的次成结构,钛合金的,而且把它装在了飞机上,这
在国内当时是第一次,为此我们拿到了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北航第一,我们第二。不仅仅说拿了一个奖,搞
了一个应用,而是从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也就是05年,说美国某公司倡导的整个激光成形的理念,我们对它产
生了怀疑,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公司所倡导的就是直接生长成形,简单的加工就是零件。这个理念是很好的,
当年我正好带了两个学生做硕士论文,发现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在中等厚度的薄板上直接生长的时候,疲
劳强度一半都不等,损失得很厉害。飞机的服役期需要30年,它比我们轿车的服役时间还要长,对疲劳性能的
要求非常高。相反你这样的性能疲劳性能保证不了。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叫无结构基本成形。可以工
艺基本,生产出来可以把工艺基本加工掉,叫无结构基本成形。这个技术对我们后期搞大型复杂零件开辟了一
套新路。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效率。你既然不用现成的板材,所有的部分都要“长”出来,那
就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提高效能,出发点在这。
   
到了2008年,我们把基于无结构基本成形的大型的主成立件搞出来了,而且用到了我们国家第一代舰载机上,
现在已经批量生产了,就是我国的舰载机,可以到网上去看。搞出这个东西呢,我们又主导了一个技术,不仅
仅是搞了一个零件,而且批量生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还没有那么大的。我们从中又主导了一项技术,就是
说这个反复的扫描成形,这个过程当中热累计是非常厉害的,跟你的扫描轨迹、送粉的速度有直接的关系。当
累计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开裂或者变形。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当然还有一些性能问题、装备问题。这个问题
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叫宏观离散成形连接技术,一段一段的,同样通过增材的办法把它连接起来,这样的话理
论上讲可以把它做到无穷大,这就是现在我们搞的飞机当中,能够走向大型化、复杂化的一个两项核心支撑技
术。过去是不说的,现在国家科技成果奖的现在也都是公开的,细节的东西不便多说,大体的思路是这么一个
思路。
   
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到2012年也是看到我们的一款新的第四代飞机。在这款飞机上,实际上我们实现了规模
化的应用。什么叫规模化的应用呢?两种工艺,就是电子束成形,第二是激光,这就是两种工艺。三类材料,
两种钛合金。这个标志是什么呢?标志着我们可以成批量的往上上。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可以用它把
一个飞机的快速试制的模式建立起来,也就是说个性化定制,你只要说有一个新产品开发,我就可以快速地用
这些东西很快地堆出样机来提高它的性能。我们这款飞机它的原材料不再是厚板,而是金属粉、金属丝,所以
我们给它起了个外号叫“粉丝飞机”。
   
   
主持人:这个名字很有意思。
   
   
王向明:对。现在我们在做什么呢?现在有11年的积累,我们自己搞了一个叫基于增材技术为基础的飞机特种
新型功能结构的研发和工程化验证的实验室。它是在干什么呢?就是用这种新的技术,当然增材技术是主角了
,开发出各种各样的面向功能的结构功能一体化的结构。不断孵化新的概念,成批地出新玩意。这几年出的东
西非常多,国内能赶上我们步伐的,如果其他兄弟的合作伙伴赶不上的话,我们发个东西都夭折了。
   第二个我们在工程验证上花了很大的力度。一项技术的产生不是你搞出来然后就可以用到飞机上,不是这样的
概念。作为工程化、应用化至少要达到六级,我们概括为小试、中试、大试,这是验证规模。小试验证的是材
料和性能,第二是考核结构的性能,大试是考核产品合格不合格的问题。那要想走过这三关的话是一个非常艰
苦的过程。材料工艺像北航、西工大的兄弟单位做这件事情,我们是首先孵化新结构,我给你拼命折腾,看你
符合不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往下走,是这么一套思路。现在来看的话,应该说我们在11年前曾经规划了5个方
面的13个专题,这是当年13个专题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把功能加在一起的话,应该叫5个方面的56项专题,现
在都在开展工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今年要结束的叫国防体系3,当然我们是首席单位。另外一个比较有代表
性的是我们去年搞的一个探索项目,就是功能结构,今天大家看到的,它的性能前景是什么样子。

作为整个增材技术这一块,还有一个关键的东西,现在标准和规范根本没有建立起来,都是很零散的,我们今
天媒体炒的这个程度,远远领先于我们实际的进展,过热之后对技术的发展不会有好处,影响我们脚踏实地工
作的心态。

我们现在在做的就是希望它解决几个问题。第一,它能解决我这个型号的快速试制,第二能够解决我型号飞机
研制过程当中的瓶颈问题。第三,给我们的设计人员发挥它的创新力,能够提供一个舞台。我们现在技术发展
的方向,一个是大型整体化,大家都知道它是高效率的、低成本结构。第二是梯度复合,好钢用在刀刃上。第
三叫功能结构一体化。这是我们几年前搞出来的一个东西,56个专题基本上都是这三个大方面的内容。

现在来看的话,这几年我们的发展速度是呈分线性的增长,现在我们压力也大了。当年没几家单位在做,我们
也是自娱自乐做了很久,姥姥不亲舅舅不爱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全世界都在炒,我们不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这个事情我是看好的,但是反过来说它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万能的,现在它的局限性比较大。特别我们搞飞机

的人来说,如果力学性能特别是疲劳性能不行的话,你几乎没有任何可赢的空间。要想用的话先要过这三关,
这是非常严酷的,所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是反过来说,现在大家普遍用选区熔化的办法,一般我们
用于飞机的功能件,功能件的考核比结构件的考核有要松散得多,它仅仅比航天的东西要求稍微高一点,他们
有一个寿命的问题。所以这一块它应用的会比较快,但是应用的不大,要想大规模的普及的作为一种手段和技
术,现在还不成熟,整个成本出来就很贵和贵的。

我感觉无论是送粉还是铺粉,作为我这个实验室和我这个专业来说,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好,而且我觉得这两项
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时间不会太长,而我们现在考核的速度和已掌握的基础,对已把握的情况来看不应该太长
,我会把结构做得越来越复杂,功能做得越来越多。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http://www.world3dassociation.com/HTML/zhuanjia/2014/0625/144_2.html
粉丝飞机谢谢。
沈飞都被黑出翔了
说实话,沈飞的制造技术还是航空业的翘楚之一,欠缺的就是态度,而成飞恰恰相反。
就看今年航展鹞鹰一飞冲天了⊙▽⊙
看标题没看懂,进来看了看,才明白要怎么断句理解→_→
厉害。。。好东西


补前面一段简介,后面对航天3D打印评论

王向明:各位朋友好,我叫王向明,来自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也就是大家所熟的601所,我们的所是一个大型的研究所,到目前为止从二代到三代,从三代到四代,以及从陆地到海洋、有人到无人。应该说11年前我开始接触激光成形技术,我们经历了三个发展的重要阶段,第一是05年的时候用到了无人歼机上,到了2012年我们实现了规模化的应用,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作为本人来说误打误撞,走到了这个圈子里来,希望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能够互动和交流,谢谢各位。

主持人:好,我们最后一个问题。提问:王总您好,我是上海航天的王联凤。我想您作为航空领域,这个3D打印的资深专家有着比较深的经验,我想请教您能不能在航天领域提供一些您的见解,以便我们的地方借鉴,谢谢
王向明:对航天这一块了解不多,主要是在专业组里面有一些项目的梳理。包括大前天我们八院也有几个项目
在申请。对于航天这一块,它主要跟航空有一个本质的差别,就是说它没有寿命的要求,对强度和刚度这一块
要求得比较严格一点。比如说结构件,主要要求的是强度问题,对于一些四氟结构等主要是钢的问题。从这个
角度上来说,用于航天的3D打印的技术的门槛比航空要低。这怎么说呢?现在来看的话,因为你只要说强度刚
度满足要求,对寿命可以适当放低,降低门槛。但是现在受材料限制,比如说现在真正3D打印这一块做得比较
好的还是钛合金,钢这一块做得也是可以的,但是钢你航天用的还是少,大部分是铝,但是铝的话尺寸又很大
,传统工业还是占主导。作为航天情况来看,我个人觉得还是对小型的、复杂的功能件目前来讲是航天的主角
。特别是在选区熔化这一块应该是个主角。作为同轴送粉或者送丝的工艺现在我觉得还不是特别的适合,包括
我们现在搞了12项推广项目,有咱们八院的一个项目,基本上都覆盖在了选区熔化这一块,而且都集中在了钛
合金,有少量的钢。铝合金这一块,现在技术成熟度很低,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大体这么一个思路。

补前面一段简介,后面对航天3D打印评论

王向明:各位朋友好,我叫王向明,来自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也就是大家所熟的601所,我们的所是一个大型的研究所,到目前为止从二代到三代,从三代到四代,以及从陆地到海洋、有人到无人。应该说11年前我开始接触激光成形技术,我们经历了三个发展的重要阶段,第一是05年的时候用到了无人歼机上,到了2012年我们实现了规模化的应用,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作为本人来说误打误撞,走到了这个圈子里来,希望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能够互动和交流,谢谢各位。

主持人:好,我们最后一个问题。提问:王总您好,我是上海航天的王联凤。我想您作为航空领域,这个3D打印的资深专家有着比较深的经验,我想请教您能不能在航天领域提供一些您的见解,以便我们的地方借鉴,谢谢
王向明:对航天这一块了解不多,主要是在专业组里面有一些项目的梳理。包括大前天我们八院也有几个项目
在申请。对于航天这一块,它主要跟航空有一个本质的差别,就是说它没有寿命的要求,对强度和刚度这一块
要求得比较严格一点。比如说结构件,主要要求的是强度问题,对于一些四氟结构等主要是钢的问题。从这个
角度上来说,用于航天的3D打印的技术的门槛比航空要低。这怎么说呢?现在来看的话,因为你只要说强度刚
度满足要求,对寿命可以适当放低,降低门槛。但是现在受材料限制,比如说现在真正3D打印这一块做得比较
好的还是钛合金,钢这一块做得也是可以的,但是钢你航天用的还是少,大部分是铝,但是铝的话尺寸又很大
,传统工业还是占主导。作为航天情况来看,我个人觉得还是对小型的、复杂的功能件目前来讲是航天的主角
。特别是在选区熔化这一块应该是个主角。作为同轴送粉或者送丝的工艺现在我觉得还不是特别的适合,包括
我们现在搞了12项推广项目,有咱们八院的一个项目,基本上都覆盖在了选区熔化这一块,而且都集中在了钛
合金,有少量的钢。铝合金这一块,现在技术成熟度很低,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大体这么一个思路。
鹘鹰正因为不象歼20一样任务重,反而轻松上马了很多新技术,很多工艺是划时代的.这鹘鹰有一天会从匪兵甲变成主角.
请问三楼,沈飞怎么被黑出翔了。
感觉好厉害的样子
不要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啊
J31刚出来时,尹老说用了很多成熟技术,上舰风险低吧拉吧拉。
看来尹老内功深厚,早已领悟"真话不全说"的秘籍。
到了2008年,我们把基于无结构基本成形的大型的主成立件搞出来了,而且用到了我们国家第一代舰载机上,现在已经批量生产了,就是我国的舰载机,可以到网上去看。搞出这个东西呢,我们又主导了一个技术,不仅仅是搞了一个零件,而且批量生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还没有那么大的。

===================================

与左盟主视频中的那段话互相呼应。左盟主说如果没有“3D打印”,J-15的服役时间恐怕要推迟几年。
到了2008年,我们把基于无结构基本成形的大型的主成立件搞出来了,而且用到了我们国家第一代舰载机上,现在 ...
看来不是起落架,院士申报上是备用工艺
说实话,沈飞的制造技术还是航空业的翘楚之一,欠缺的就是态度,而成飞恰恰相反。
技术黑不成改黑态度了?
hswz 发表于 2014-8-11 20:37
看来不是起落架,院士申报上是备用工艺
起落架是用的北航的技术搞的。
J31刚出来时,尹老说用了很多成熟技术,上舰风险低吧拉吧拉。
看来尹老内功深厚,早已领悟"真话不全说"的 ...
31从论证时尹就深度参与了。
2012年度黑骨头鹰的一些人可以歇歇了

现在谁还不信骨头鹰空重12吨左右?
起落架是用的北航的技术搞的。
在两种型号飞机研制中工程应用,XX重型歼击机主起落架通过静力考核,XX中型四代机前起落架通过静力考核和装机应用。

===
只通过静力考核,没装机应用
31从论证时尹就深度参与了。
猛料!
照这个推断,空军也会有技术专家参与。但当时对这机机是什么看法,不知多年后的八股会不会透露点。
j20会不会部分用上这些技术?
猛料!
照这个推断,空军也会有技术专家参与。但当时对这机机是什么看法,不知多年后的八股会不会透露点 ...
空军当然会有专家参与。
很多技术未必会用了,毕竟技术已经冻结,新技术新想法每天都会有,一味贪新节点就没法保证。
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到2012年也是看到我们的一款新的第四代飞机。在这款飞机上,实际上我们实现了规模
化的应用。什么叫规模化的应用呢?两种工艺,就是电子束成形,第二是激光,这就是两种工艺。三类材料,
两种钛合金。这个标志是什么呢?标志着我们可以成批量的往上上。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可以用它把
一个飞机的快速试制的模式建立起来,也就是说个性化定制,你只要说有一个新产品开发,我就可以快速地用
这些东西很快地堆出样机来提高它的性能。我们这款飞机它的原材料不再是厚板,而是金属粉、金属丝,所以
我们给它起了个外号叫“粉丝飞机”。
…………
这段不太理解,意思是j31已经是粉丝飞机了,还是指可以这么制造粉丝飞机?
以后可以放好一堆原料,一按电源,就可以去斗地主,转2圈回来一个飞机框架就摆在那了?
hswz 发表于 2014-8-11 20:37
看来不是起落架,院士申报上是备用工艺
嗯,具体是什么不清楚,反正可以明确为非起落架的大型主承力结构件。
起落架好像是北航的超高强度合金钢
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到2012年也是看到我们的一款新的第四代飞机。在这款飞机上,实际上我们实现了规模
化 ...
应该就是后面那种意思吧
沈飞就是个造飞机的,如果拿到J20的图纸和任务,造出的飞机也不见得会比成飞造出来的差。
沈飞就是个造飞机的,如果拿到J20的图纸和任务,造出的飞机也不见得会比成飞造出来的差。
看来骨头鹰很有料啊
大水中水小水 发表于 2014-8-11 21:28
猛料!
照这个推断,空军也会有技术专家参与。但当时对这机机是什么看法,不知多年后的八股会不会透露点 ...

J-20不会
换结构件很多都要推翻重来,项目就得严重延期
沈飞要打翻身仗,今年的珠海光棍节晚会是个不错的舞台
31  2.0版本快出来了吧
以后我们看到的厂房里就不是机床了,而是一排排的打印机,而且塑性省了很多加强结构,高效快捷,和拼积木一样。
到了2012年我们实现了规模化的应用,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就看这句坐等美狗前来唱衰。
虽然看的不是很懂,貌似很牛逼的样子,持续支持31!
实践总是理论先行,有理论方向,实践也会有成功的一天,期待着


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当然还有一些性能问题、装备问题。这个问题
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叫宏观离散成形连接技术,一段一段的,同样通过增材的办法把它连接起来,这样的话理
论上讲可以把它做到无穷大,这就是现在我们搞的飞机当中,能够走向大型化、复杂化的一个两项核心支撑技
术。过去是不说的,现在国家科技成果奖的现在也都是公开的,细节的东西不便多说,大体的思路是这么一个
思路。
   
都说成这样了还不算细说?解决问题的原理都告诉别人了,别人通过各种大量的实验会搞不出来?
王华明说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的时候只说了一句,用的是土办法。
到你这里就直接把怎么解决问题给说出来了。
很无语!
还有国家科技成果奖为什么要公开技术解决的细节?
咱们中国的保密意识太差了。
威尼斯商人制造高档玻璃的技术很简单,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他们生生保护了几百年,后来被法国国王派人偷回来了。虎克的高倍显微镜片制造技术也很简单,一句话的事情,但是到他死都没透露出来怎么制造的,上百年后别人才用别的方法制造成功。
技术解决方法其实很多时候都很简单,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一旦保密起来甚至可以保持上百年的技术优势。
外国人的思维习惯和我们不一样,比如我看过一个厨王争霸的节目,中国人家家户户都明白的把蒜拍一下就很好剥了,但是外国人就不会,直到看见中国厨师这样做了后才恍然大悟。
现在中国人就是自己作践自己,以为自己能想到的外国人会想不到?
对自己的创新一点不珍惜!
痛心得没法!

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当然还有一些性能问题、装备问题。这个问题
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叫宏观离散成形连接技术,一段一段的,同样通过增材的办法把它连接起来,这样的话理
论上讲可以把它做到无穷大,这就是现在我们搞的飞机当中,能够走向大型化、复杂化的一个两项核心支撑技
术。过去是不说的,现在国家科技成果奖的现在也都是公开的,细节的东西不便多说,大体的思路是这么一个
思路。
   
都说成这样了还不算细说?解决问题的原理都告诉别人了,别人通过各种大量的实验会搞不出来?
王华明说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的时候只说了一句,用的是土办法。
到你这里就直接把怎么解决问题给说出来了。
很无语!
还有国家科技成果奖为什么要公开技术解决的细节?
咱们中国的保密意识太差了。
威尼斯商人制造高档玻璃的技术很简单,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他们生生保护了几百年,后来被法国国王派人偷回来了。虎克的高倍显微镜片制造技术也很简单,一句话的事情,但是到他死都没透露出来怎么制造的,上百年后别人才用别的方法制造成功。
技术解决方法其实很多时候都很简单,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一旦保密起来甚至可以保持上百年的技术优势。
外国人的思维习惯和我们不一样,比如我看过一个厨王争霸的节目,中国人家家户户都明白的把蒜拍一下就很好剥了,但是外国人就不会,直到看见中国厨师这样做了后才恍然大悟。
现在中国人就是自己作践自己,以为自己能想到的外国人会想不到?
对自己的创新一点不珍惜!
痛心得没法!
感谢这些在幕后默默耕耘的栋梁
力争在这个领域,技术标准和规范,由我们中国人来制定!别人的技术行不行,开我们这里认证!说你行你才行!
shcjdby 发表于 2014-8-11 19:03
说实话,沈飞的制造技术还是航空业的翘楚之一,欠缺的就是态度,而成飞恰恰相反。
说不得大师,一说就要**的
大水中水小水 发表于 2014-8-11 21:43
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到2012年也是看到我们的一款新的第四代飞机。在这款飞机上,实际上我们实现了规模
化 ...
是指快试中心的原理吧,310也是这么出来的,以后的原型机都可以这种方法造出来,只要你提要求,设计出来飞机就能做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