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卫星总设计师谢军:雕琢北斗耀星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16:01
北斗导航卫星总设计师谢军:雕琢北斗耀星空



[ 作者:佚名     来源:国航天报     更新时间:2014年08月07日     ]


谢军,中共党员,研究员。1959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同年到五院504所工作, 1987年获五院通信电子专业硕士学位。先后担任504所测试中心副主任、规划投资处处长、副所长、所长等职务。2004年1月~2013年2月,担任五院北斗二号导航卫星系统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2013年3月至今,担任五院总体部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全球系统首席总设计师。曾获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2009年获航天奖;2010年被评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获2010年度航天功勋奖;2012年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并当选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

2012年10月25日,是中国导航卫星系统建设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由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授时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从最初的“最高机密”,到如今的广泛应用,经过航天人数十载的自主攻关,中国“北斗”如今已傲然屹立于世界导航之林,成为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盟伽利略之后的全球第四大导航系统。

作为北斗导航卫星的总设计师,此时的谢军出人意料地平静,我们只能从他闪烁的目光中读出这位“北斗”雕琢师的激动与感慨。

善于攻关的拼命三郎

说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团队里不少人对攻克铷钟的过程记忆犹新。

工程建设之初,研制国产星载铷钟成为最大的难题。“铷钟做不出来,工程任务确定的定位精度就无法保证。”谢军比谁都清楚,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啃下这块“硬骨头”。

研制工作启动后,经过研制团队的全力攻关,国产星载铷钟从无到有,性能指标不断提高,成功突破了瓶颈,填补了国内空白,指标甚至优于国外产品。

攻克这一大难关,在谢军看来,靠的就是持之以恒。为确定铷原子含量与铷钟寿命问题,谢军养成了一个持续多年的习惯:定期到研制单位查看铷量消耗评价试验,确定星载铷钟的充铷量安全范围,预估铷钟寿命。“搞航天就是这样,即使数据没变化,也要坚持严格、规范地记录,没有变化也是一种信息。”他说。

200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正式启动。当时的研制工作面临着很多难题:首先,这是一个多星组网的系统,必须通过批量生产和密集发射保证其效应的发挥,但生产能力和长寿命问题是巨大考验;其次,导航系统要提供连续稳定的服务,而任何一个小部件的质量问题都会对整个北斗导航星座产生影响,造成服务中断,因此必须保证零缺陷、零故障;其三,卫星系统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器件、新工艺,攻关难度巨大;其四,研制队伍非常年轻,缺乏必要的系统知识和工程经验。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这种背景下,谢军走上了北斗导航卫星总设计师的岗位。他说:“压力很大,但时代选择了我,责任选择了我,我决不能怠慢,必须玩命儿地干。”

谢军确实是个“拼命三郎”,而且还十分严谨细致,即使工作再苦再累,他都毫无怨言、充满激情。他常和同事说,搞科研对他来说有一种强大的诱惑,“当你有了热爱,你就能不怕苦、不怕累,肯下工夫、肯钻研”。

责任在肩 愈战愈勇

有时,谢军也会和航天系统外的朋友说到航天工作的“苦”。而这种“苦”不只是工作强度大、经常加班的“苦”,主要是指航天人要顶着方方面面的压力,把国家交给的重要任务保质按时完成好。

记得2009年,研制工作遭遇挫折,谢军正是凭着强烈的责任感,在一次次挫折中坚定信念,时刻告诫自己绝不放弃,硬是带领研制团队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实验验证和反复计算,彻底查明了原因,解决了重大隐患,为后续型号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2010年,北斗研制工作进入关键阶段,谢军咬紧牙关,对技术状态、进度阶段、短线关键项目和人员队伍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周密策划、部署和动态项目管理,夜以继日地带领研制团队奋战在研制一线,不放过任何质量问题和产品疑点,圆满完成了五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稳定运行,实现了接替北斗一号卫星业务和建成导航星座最简系统的任务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

谢军常说,乐于奉献是航天人的突出品质和必备素质。他这么说,也这么做。多年来,他一直无暇顾及家事,几乎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航天事业。

这就是谢军,满怀对航天事业的激情与热爱,无私奉献,踏踏实实工作;怀抱赤子之心,善待他人,认认真真生活。(叶峰屹)







http://www.cast.cn/CastCn/Show.asp?ArticleID=47196北斗导航卫星总设计师谢军:雕琢北斗耀星空



[ 作者:佚名     来源:国航天报     更新时间:2014年08月07日     ]


谢军,中共党员,研究员。1959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同年到五院504所工作, 1987年获五院通信电子专业硕士学位。先后担任504所测试中心副主任、规划投资处处长、副所长、所长等职务。2004年1月~2013年2月,担任五院北斗二号导航卫星系统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2013年3月至今,担任五院总体部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全球系统首席总设计师。曾获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2009年获航天奖;2010年被评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获2010年度航天功勋奖;2012年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并当选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

2012年10月25日,是中国导航卫星系统建设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由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授时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从最初的“最高机密”,到如今的广泛应用,经过航天人数十载的自主攻关,中国“北斗”如今已傲然屹立于世界导航之林,成为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盟伽利略之后的全球第四大导航系统。

作为北斗导航卫星的总设计师,此时的谢军出人意料地平静,我们只能从他闪烁的目光中读出这位“北斗”雕琢师的激动与感慨。

善于攻关的拼命三郎

说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团队里不少人对攻克铷钟的过程记忆犹新。

工程建设之初,研制国产星载铷钟成为最大的难题。“铷钟做不出来,工程任务确定的定位精度就无法保证。”谢军比谁都清楚,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啃下这块“硬骨头”。

研制工作启动后,经过研制团队的全力攻关,国产星载铷钟从无到有,性能指标不断提高,成功突破了瓶颈,填补了国内空白,指标甚至优于国外产品。

攻克这一大难关,在谢军看来,靠的就是持之以恒。为确定铷原子含量与铷钟寿命问题,谢军养成了一个持续多年的习惯:定期到研制单位查看铷量消耗评价试验,确定星载铷钟的充铷量安全范围,预估铷钟寿命。“搞航天就是这样,即使数据没变化,也要坚持严格、规范地记录,没有变化也是一种信息。”他说。

200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正式启动。当时的研制工作面临着很多难题:首先,这是一个多星组网的系统,必须通过批量生产和密集发射保证其效应的发挥,但生产能力和长寿命问题是巨大考验;其次,导航系统要提供连续稳定的服务,而任何一个小部件的质量问题都会对整个北斗导航星座产生影响,造成服务中断,因此必须保证零缺陷、零故障;其三,卫星系统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器件、新工艺,攻关难度巨大;其四,研制队伍非常年轻,缺乏必要的系统知识和工程经验。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这种背景下,谢军走上了北斗导航卫星总设计师的岗位。他说:“压力很大,但时代选择了我,责任选择了我,我决不能怠慢,必须玩命儿地干。”

谢军确实是个“拼命三郎”,而且还十分严谨细致,即使工作再苦再累,他都毫无怨言、充满激情。他常和同事说,搞科研对他来说有一种强大的诱惑,“当你有了热爱,你就能不怕苦、不怕累,肯下工夫、肯钻研”。

责任在肩 愈战愈勇

有时,谢军也会和航天系统外的朋友说到航天工作的“苦”。而这种“苦”不只是工作强度大、经常加班的“苦”,主要是指航天人要顶着方方面面的压力,把国家交给的重要任务保质按时完成好。

记得2009年,研制工作遭遇挫折,谢军正是凭着强烈的责任感,在一次次挫折中坚定信念,时刻告诫自己绝不放弃,硬是带领研制团队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实验验证和反复计算,彻底查明了原因,解决了重大隐患,为后续型号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2010年,北斗研制工作进入关键阶段,谢军咬紧牙关,对技术状态、进度阶段、短线关键项目和人员队伍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周密策划、部署和动态项目管理,夜以继日地带领研制团队奋战在研制一线,不放过任何质量问题和产品疑点,圆满完成了五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稳定运行,实现了接替北斗一号卫星业务和建成导航星座最简系统的任务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

谢军常说,乐于奉献是航天人的突出品质和必备素质。他这么说,也这么做。多年来,他一直无暇顾及家事,几乎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航天事业。

这就是谢军,满怀对航天事业的激情与热爱,无私奉献,踏踏实实工作;怀抱赤子之心,善待他人,认认真真生活。(叶峰屹)







http://www.cast.cn/CastCn/Show.asp?ArticleID=47196
假以时日,北斗必将领风骚!
国之栋梁!赞一个!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赞 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