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兔以食为天,科普兔家被忽略的菜篮子工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04:37:12
http://tieba.baidu.com/p/2750109 ... p;pn=1#42777929689l

前言:很多小兔子都不明白,为什么脚盆鸡家和棒子家明明比兔家收入高多了,却吃不起肉?为什么兔家很多稀松平常的食物却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成为奢侈品一般的存在..
小兔子们都认为兔家是个吃货帝国..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吃货帝国是如何构建的吧...


吃货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菜篮子工程 英文名 shopping basket program

是兔家的boss兔286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指示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Z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菜篮子”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除奶类和水果外,其余“菜篮子”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菜篮子工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3年底。这个阶段首先提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其特点是城市的副食品基本得到解决。建立了2000多个集贸市场,初步形成了以蔬菜、肉、水果和蛋奶为主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食品数量得到饱和,但质量还存在问题,主要是农药用量过多。
在这段时间内,兔家的老百姓饭桌上的丰富程度代表了S长大人能否升迁的关键所在.各省各市县兴起了推广优新品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均衡供给,努力创造名牌农产品的高潮..
兔家的饭桌也越来越丰富,到1993年底,全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达2080个,城乡集贸市场已达8.3万个,其中农副产品专业市场8220个,初步形成了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

第二阶段是从1995年起到1999年底,这一时期是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将菜篮子工程扩展到城乡结合地区甚至城市郊区,扩大了范围,像山东寿光的蔬菜主要供应北京,山东临沂主要供应上海和南京一带。同时,大力实施“设施化、多产化和规模化”三化政策。“设施化”就是大棚化,得到有效的发展。“多产化”就是种植多种新品种蔬菜。“规模化”就是大批量地种植。
这时候的兔家,时令菜已经不能满足兔家吃货们的需求了,于是大棚菜和各种反季节蔬菜水果出现了。菜篮子工程的重心已经偏移到让兔家吃货们能够冬天吃西瓜的伟大举措上来了.各种反季节小菜,大棚菜开始走向兔家的饭桌..
到1999年9月,全国10大城市第12次“菜篮子”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透露出这样一个事实:国内“菜篮子”供求形势已经从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这标志着我国“菜篮子”工程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2009年底。这一时期进入菜篮子快速发展阶段,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的阶段。1999年9月,全国有10大城市召开了第十二次菜篮子工程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议,会上正式提出,国内菜篮子的供求形势从长期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预示着菜篮子工程全面向质量层面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2001年4月,农业部开始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强行推广至全国,在农村建立了大规模无公害建设基地。在这10年里,农业部认为我国基本进入无公害产品时期,像北京早在2005年就宣布96%肉类、蔬菜类和蔬果类农副产品无公害。

这时候的兔家已经能吃饱了,开始讲究的是所谓的绿色健康.从那时起不打农药的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开始走向兔家的饭桌.

到2002年7月,G家经贸委有关负责人宣布,“三绿工程”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三绿工程”是指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以提高食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随着“三绿工程”的实施,全国“菜篮子”卫生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进一步加强,筑起一道道食品安全防线,有效防止有害食品流入市场。

兔家目前处在菜篮子工程的第四阶段从2010年初Z央1号文件开始,Z央1号文件着重提出体制与机制建设问题。体制就是管理;机制就是公司加农户或是合作社加农户。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求提高技术进步。

兔家菜篮子工程的存在照成了四个方面的影响:

其一,蔬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和水果等六大类鲜活农产品的产量,以年均7%—13%的速度增长,品种日趋丰富,质量不断改善,中国城镇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局面已经结束;
其二,各大中城市相继进行的以“自主生产、自由购销、市场定价、多渠道流通”为主要内容的产销体制改革,经过反复和艰难的探索,成功地建立起了市场化的产销运行制度;
其三,“菜篮子”产品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的发展,使“菜篮子”生产逐步成为大中城市郊区和部分农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其四,“菜篮子”产品供给状况的改观,特别是“菜篮子”产品价格涨幅的明显回落,有效地缓解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通货膨胀压力。 上述四个方面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取得的最显著的成绩之一,对此亿万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体验最深切,普遍比较满意。

如果木有菜篮子工程,今日兔家小兔子们就真只能吃草为生了..也就衍生不出吃货帝国的优越性..

现在还有砖家在叫嚣菜篮子工程不合理.比如对农民有政府补贴,譬如强制归化农民们的种植项目..等等...
这些专家就应该发配到韩国天天啃辣白菜

丰富多彩的“菜篮子”,把农民千家万户的菜园子推向了市场,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带出了一个大产业。 菜篮子”产品的生产供应从以城市郊区为主转变为城郊与农区并举,农区发展“菜篮子”产销势头持续高涨,日益成为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的主要供应者。中国蔬菜生产已基本摆脱了“农家菜园”的布局结构,形成区域化大规模生产基地格局,并与日益成熟的全国蔬菜大市场相衔接。在市场无形之手的调节下,蔬菜生产的投资主体、经营形式也由单一转向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生产者、经营者、企业集团甚至外资参与到“菜篮子”产销中来,使“菜篮子”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334.7万公顷,总产量4.05亿吨,每年的蔬菜生产总值约2800亿元,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居第二位。蔬菜生产的技术含量快速提高。

寿光人率先实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种植技术,使蔬菜冬天生产成为现实。如今,在广大北方菜区,节能型日光温室工程在大范围内推广;在南方菜区,每年遮阳网设备的应用量日益扩大;在城市郊区,标准化菜田面积占到总量的一半左右。全国蔬菜杂交优势品种的应用率已达95%。在有“中国第一号菜篮子”之称的山东寿光,无土栽培、音乐培植、气体肥料、磁化水滴灌等蔬菜种植的最新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太空椒、扁桃南瓜、小粒西红柿、彩色茄子等最新瓜菜品种应有尽有。随着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和规模化、区域化、设施化程度越来越高,蔬菜产业的“链条”也不断向前后延伸:一头向农民的田间地头延伸,促使农民生产高附加值的品种;一头向分选·包装、初级加工、储藏保鲜等产后环节扩展,增加了农民增收的环节。“菜篮子”产业向纵深发展,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不少地区,“菜篮子”产业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菜篮子”产品的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贡献份额占到三分之一,很多农民靠发展“菜篮子”脱贫致富。


但是对国民有好处的地方又怎么能少得了公蜘精蝇呢?他们在08年左右大肆攻击菜篮子工程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是兔子剥削农民的工具.计划经济的余毒.
受这批砖家影响于是兔家放开菜篮子工程,兔家便出现了各种奇葩怪象,譬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等...肉类价格更是飞涨。
兔家boss意思到这群忘八端没安好心于是再次收紧菜篮子工程,在2010年初发布Z央1号文件坚持菜篮子工程持续稳定的执行下去

附上一篇砖家精英攻击菜篮子工程的雄文..大家找亮点..

历史上带动徽州文化发展的徽商和告老还乡的官员,都在家乡有巩固的宗族地位,不用担心精心筹备半年的庆典活动突然被取消,家宅宗祠一夜之间被拆,或是村中的农地被县衙门卖给房地产商或是化工厂。他们人丁兴旺地安心守护着一片可以无限精心地雕琢和建设的家园。文化传统就是在这样的土壤里一代代构建出来的。今天的碧山仍然是一个没有路灯的村庄,许多房子都人去楼空,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而零星几位外来的安家者才刚刚开始在这里扎根。人是文化的载体。当家族已经外迁到县城、黄山市、合肥、上海或北京,老房子的保护就力不从心。当僧侣不再,寺庙的香火就不伦不类。当能工巧匠不再,各种民俗文化也就沦为开发旅游业的噱头。当农民从农田里消失,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也随之消失。乡村复兴的当务之急是能在这片土地上留住这些承载着文化的人。

  而另一方面,乡村建设者应该尝试在城市中更广泛地传播自己的理念,并吸引更多认同这些理念的人注入乡村。如果说农村的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以不断地为城市输入剩余劳动力,那么城市的现代化社会疾病也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农村提供向往回归田园生活的乡村建设者。一切人类文明起源于对食物的采集、猎取和种植。而农业的萎缩正是现代社会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网络里占据中枢位置的节点。有了愿意耕耘的人,只要农业传统还有一息尚存,还是能从乡土中再度茁壮成长起来的。

过去十年中,中国的城市规划者热衷于把在市民生活中自然生成的多功能街区夷为平地,然后规划成死气沉沉的CBD。而在老百姓吃饭问题上,近年来我们的政策制定者犯了同样的错误,打着“菜篮子工程”的旗号迅速消灭掉了城市中微观经济层面上就近自然生成而且运转良好的农贸市场,把全国各地食材通通圈进了超市。农民由自豪的生产者变成了全国食品物流网络中最不起眼也最无利可图的低端供应商。

同样的错误美国是在上世纪70年代犯的,直接导致了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农场的破产兼并浪潮,以及其后的垃圾食品文化、肥胖症和糖尿病的蔓延。而也就是从70年代末开始,一个类似于今天的“有机农业”和“慢食主义”的反对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的运动也悄然在美国农业重镇加州兴起。夏伟主任也参与了这场运动,他于1978年在加州与人合开了一个自然放养的畜牧农场,并早在1984年就出版了一本深度批判美国机械化肉食工业的书——《现代肉产品:抗生素、荷尔蒙和药剂农场》。而他的好友——在加州伯克利创办潘尼斯之家餐厅(Chez Panisse)的美国名厨艾丽丝·沃特斯(Alice Walters)也是这场运动的带头人之一。她不仅以明星餐厅的号召力支持本地农户,不断推动提高当地食材的质量,还注重推广可持续农业的理念。她与加州许多幼儿园和中小学建立联系,开展“可食用校园”项目——带孩子们参观农场,在学校开烹饪课,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习食物的奥秘。如今这一代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艾丽丝的可持续农业的理念早已传遍美国。

Wholefoods和Trader Joes这些以本地有机食材为主的连锁超市已经大大改变了美国食品超市行业的现状。在当代美国年轻人眼里,当个有机农夫是一个相当令人羡慕的职业。在艾丽丝的建议下,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也在白宫带头种菜,而近年来美国农夫市场的数目每年都以高于中国GDP增长百分比的速度增长。

  截至2012年8月,仅纽约市就有138个农夫市场。农民大多来自附近的哈迪逊谷或是新泽西州。农夫市场不仅为参与的农民提供收入、为城市人口提供新鲜食材,它们本身也是纽约市重要的拥有综合功能的公共空间。在联合广场的农夫市场,人们背着布口袋,购买食材的时候会停下来相互交谈。菜农不仅卖各种自己种植的食材、也提供各种创新的菜谱,在收银机旁边你可以找到印着农场地址和网址的名片,还会发现各种等着被你带回家中种植在屋顶或是阳台的种子。

如果等不及播种,摊档后边的货柜车里正摆着一盆盆发好的菜苗。许多城里的餐馆也凑热闹来此摆个摊位,一是可以在这种气氛中和不同的人群直接交换意见,测试一两样新菜式,二来也可以为自己打开知名度。不远处艺术家在卖画,手工艺人在卖各种DIY的工艺品和日用品,一个小乐队在表演并出售他们自己制作的CD,社会学者在做问卷调查,有人在交换二手产品,有人在演讲,有人在为某个提案征集签名。在这里,农夫市场不仅提供健康的食材、传播健康的生活理念、还为社会培养健康的交流网络——让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重新建立面对面的关系,为个性化的生产者提供盈利空间,也为有“消费者责任”意识的公民提供“道德消费”的可能。


在吃了砖家和精英们的亏后..
2010年9月27日R民日报发表时评:有必要重提“菜篮子工程”
为当年3月发布的Z央关于继续开展菜篮子工程的文件舆论开路...
遭到网易等诸多南方系媒体责难嘲讽...

中国GCD其实一直在保护我们的菜篮子和那些想让我们吃不上饭的人在做斗争..而这些都被我们忽略了..我们只会嘲笑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却不知道兔家的boss们在菜篮子工程上和敌人无硝烟的斗争...

附R民日报文:

蚕食蔬菜基地的现象必须遏制,蔬菜流通的“绿色通道”要完全打通,蔬菜生产、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应进一步提高
  老百姓的“菜篮子”似乎越拎越沉了。
  今年以来,菜价一直牵动着城镇居民的神经。“蒜你狠”、“姜你军”等新词,嬉笑间透出无奈。抛开这些被炒的“热门货”不论,蔬菜价格普遍上涨也是不争的事实。今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5%,创下22个月单月同比的新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5%,成为CPI涨幅扩大的主要推力。
  “菜篮子”虽小,意义却不小。从宏观层面看,若任由菜价上涨,今年全年CPI涨幅控制在3%以下的目标将很难达到;从民生层面看,菜价大涨,将使城镇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的居民生活压力大增。
  关于今年菜价的连番上涨,有一种比较新鲜的说法,叫作“最后一公里加价五成”,也就是说,是流通环节出了问题。当蔬菜从千里之外运来,运费加损耗加保鲜费用,开支高于菜价数倍,是很正常的。客观地说,蔬菜大流通,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在菜场里蔬菜品种一年四季如此丰盛,很大程度上是蔬菜大流通的结果。但是,不能简单地把蔬菜涨价的账算在流通上,而是要努力挤掉流通环节不正常的加价,打通蔬菜流通的“绿色通道”,解决农民进城卖菜难等问题,才是正确的思路。
  与此同时,不能不提及“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的问题。这个问题,经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后,引起了各方重视。有媒体调查显示,许多城市周边的大量菜地,让位给了大规模土地开发,成为城市菜价居高不下的深层次原因。以北京为例,石景山、朝阳、丰台等地的菜地面积已从17万亩缩减至1万亩以下;再看浙江杭州,蔬菜种植面积也以每年10%的速度在减少。
  菜价连番上涨的局面,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一个词——“菜篮子工程”。当时,为了解决居民吃菜难、菜价贵的问题,“书记菜场问菜价”,“S长冒雨访菜园”,各地、各级D委和Z府确实下了大力气。当时抓“菜篮子工程”,主要抓两个环节:一是生产,建立并完善市郊蔬菜基地;二是流通,如今很时髦的“绿色通道”一词,也是随着“菜篮子工程”叫响的。20多年来,城镇居民的餐桌变得如此丰盛,“菜篮子工程”功不可没。
  现在,虽说从未有人说过“菜篮子工程”的提法过时了,但正如G务院常务会议所指出的那样,近年来一些地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弱化了,其实也就是“菜篮子工程”弱化了。其原因,或许是误以为“菜篮子”问题已经解决,或许是因为菜地的产出远不如土地开发。因此,今天有必要重提“菜篮子工程”,各级Z府要像重视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一样重视“菜篮子工程”,蚕食蔬菜基地的现象必须遏制,蔬菜流通的“绿色通道”要完全打通,蔬菜生产、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应进一步提高,切实解决农民卖菜难、居民买菜贵的问题。

2011年日本人均肉类消费是29.2kg
2011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是58.78kg
同期韩国人均肉食消费是37kg…
只是发来打某些日粉脸用的


http://tieba.baidu.com/p/2750109 ... p;pn=1#42777929689l

前言:很多小兔子都不明白,为什么脚盆鸡家和棒子家明明比兔家收入高多了,却吃不起肉?为什么兔家很多稀松平常的食物却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成为奢侈品一般的存在..
小兔子们都认为兔家是个吃货帝国..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吃货帝国是如何构建的吧...


吃货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菜篮子工程 英文名 shopping basket program

是兔家的boss兔286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指示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Z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菜篮子”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除奶类和水果外,其余“菜篮子”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菜篮子工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3年底。这个阶段首先提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其特点是城市的副食品基本得到解决。建立了2000多个集贸市场,初步形成了以蔬菜、肉、水果和蛋奶为主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食品数量得到饱和,但质量还存在问题,主要是农药用量过多。
在这段时间内,兔家的老百姓饭桌上的丰富程度代表了S长大人能否升迁的关键所在.各省各市县兴起了推广优新品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均衡供给,努力创造名牌农产品的高潮..
兔家的饭桌也越来越丰富,到1993年底,全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达2080个,城乡集贸市场已达8.3万个,其中农副产品专业市场8220个,初步形成了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

第二阶段是从1995年起到1999年底,这一时期是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将菜篮子工程扩展到城乡结合地区甚至城市郊区,扩大了范围,像山东寿光的蔬菜主要供应北京,山东临沂主要供应上海和南京一带。同时,大力实施“设施化、多产化和规模化”三化政策。“设施化”就是大棚化,得到有效的发展。“多产化”就是种植多种新品种蔬菜。“规模化”就是大批量地种植。
这时候的兔家,时令菜已经不能满足兔家吃货们的需求了,于是大棚菜和各种反季节蔬菜水果出现了。菜篮子工程的重心已经偏移到让兔家吃货们能够冬天吃西瓜的伟大举措上来了.各种反季节小菜,大棚菜开始走向兔家的饭桌..
到1999年9月,全国10大城市第12次“菜篮子”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透露出这样一个事实:国内“菜篮子”供求形势已经从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这标志着我国“菜篮子”工程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2009年底。这一时期进入菜篮子快速发展阶段,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的阶段。1999年9月,全国有10大城市召开了第十二次菜篮子工程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议,会上正式提出,国内菜篮子的供求形势从长期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预示着菜篮子工程全面向质量层面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2001年4月,农业部开始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强行推广至全国,在农村建立了大规模无公害建设基地。在这10年里,农业部认为我国基本进入无公害产品时期,像北京早在2005年就宣布96%肉类、蔬菜类和蔬果类农副产品无公害。

这时候的兔家已经能吃饱了,开始讲究的是所谓的绿色健康.从那时起不打农药的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开始走向兔家的饭桌.

到2002年7月,G家经贸委有关负责人宣布,“三绿工程”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三绿工程”是指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以提高食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随着“三绿工程”的实施,全国“菜篮子”卫生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进一步加强,筑起一道道食品安全防线,有效防止有害食品流入市场。

兔家目前处在菜篮子工程的第四阶段从2010年初Z央1号文件开始,Z央1号文件着重提出体制与机制建设问题。体制就是管理;机制就是公司加农户或是合作社加农户。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求提高技术进步。

兔家菜篮子工程的存在照成了四个方面的影响:

其一,蔬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和水果等六大类鲜活农产品的产量,以年均7%—13%的速度增长,品种日趋丰富,质量不断改善,中国城镇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局面已经结束;
其二,各大中城市相继进行的以“自主生产、自由购销、市场定价、多渠道流通”为主要内容的产销体制改革,经过反复和艰难的探索,成功地建立起了市场化的产销运行制度;
其三,“菜篮子”产品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的发展,使“菜篮子”生产逐步成为大中城市郊区和部分农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其四,“菜篮子”产品供给状况的改观,特别是“菜篮子”产品价格涨幅的明显回落,有效地缓解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通货膨胀压力。 上述四个方面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取得的最显著的成绩之一,对此亿万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体验最深切,普遍比较满意。

如果木有菜篮子工程,今日兔家小兔子们就真只能吃草为生了..也就衍生不出吃货帝国的优越性..

现在还有砖家在叫嚣菜篮子工程不合理.比如对农民有政府补贴,譬如强制归化农民们的种植项目..等等...
这些专家就应该发配到韩国天天啃辣白菜

丰富多彩的“菜篮子”,把农民千家万户的菜园子推向了市场,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带出了一个大产业。 菜篮子”产品的生产供应从以城市郊区为主转变为城郊与农区并举,农区发展“菜篮子”产销势头持续高涨,日益成为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的主要供应者。中国蔬菜生产已基本摆脱了“农家菜园”的布局结构,形成区域化大规模生产基地格局,并与日益成熟的全国蔬菜大市场相衔接。在市场无形之手的调节下,蔬菜生产的投资主体、经营形式也由单一转向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生产者、经营者、企业集团甚至外资参与到“菜篮子”产销中来,使“菜篮子”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334.7万公顷,总产量4.05亿吨,每年的蔬菜生产总值约2800亿元,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居第二位。蔬菜生产的技术含量快速提高。

寿光人率先实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种植技术,使蔬菜冬天生产成为现实。如今,在广大北方菜区,节能型日光温室工程在大范围内推广;在南方菜区,每年遮阳网设备的应用量日益扩大;在城市郊区,标准化菜田面积占到总量的一半左右。全国蔬菜杂交优势品种的应用率已达95%。在有“中国第一号菜篮子”之称的山东寿光,无土栽培、音乐培植、气体肥料、磁化水滴灌等蔬菜种植的最新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太空椒、扁桃南瓜、小粒西红柿、彩色茄子等最新瓜菜品种应有尽有。随着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和规模化、区域化、设施化程度越来越高,蔬菜产业的“链条”也不断向前后延伸:一头向农民的田间地头延伸,促使农民生产高附加值的品种;一头向分选·包装、初级加工、储藏保鲜等产后环节扩展,增加了农民增收的环节。“菜篮子”产业向纵深发展,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不少地区,“菜篮子”产业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菜篮子”产品的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贡献份额占到三分之一,很多农民靠发展“菜篮子”脱贫致富。


但是对国民有好处的地方又怎么能少得了公蜘精蝇呢?他们在08年左右大肆攻击菜篮子工程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是兔子剥削农民的工具.计划经济的余毒.
受这批砖家影响于是兔家放开菜篮子工程,兔家便出现了各种奇葩怪象,譬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等...肉类价格更是飞涨。
兔家boss意思到这群忘八端没安好心于是再次收紧菜篮子工程,在2010年初发布Z央1号文件坚持菜篮子工程持续稳定的执行下去

附上一篇砖家精英攻击菜篮子工程的雄文..大家找亮点..

历史上带动徽州文化发展的徽商和告老还乡的官员,都在家乡有巩固的宗族地位,不用担心精心筹备半年的庆典活动突然被取消,家宅宗祠一夜之间被拆,或是村中的农地被县衙门卖给房地产商或是化工厂。他们人丁兴旺地安心守护着一片可以无限精心地雕琢和建设的家园。文化传统就是在这样的土壤里一代代构建出来的。今天的碧山仍然是一个没有路灯的村庄,许多房子都人去楼空,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而零星几位外来的安家者才刚刚开始在这里扎根。人是文化的载体。当家族已经外迁到县城、黄山市、合肥、上海或北京,老房子的保护就力不从心。当僧侣不再,寺庙的香火就不伦不类。当能工巧匠不再,各种民俗文化也就沦为开发旅游业的噱头。当农民从农田里消失,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也随之消失。乡村复兴的当务之急是能在这片土地上留住这些承载着文化的人。

  而另一方面,乡村建设者应该尝试在城市中更广泛地传播自己的理念,并吸引更多认同这些理念的人注入乡村。如果说农村的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以不断地为城市输入剩余劳动力,那么城市的现代化社会疾病也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农村提供向往回归田园生活的乡村建设者。一切人类文明起源于对食物的采集、猎取和种植。而农业的萎缩正是现代社会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网络里占据中枢位置的节点。有了愿意耕耘的人,只要农业传统还有一息尚存,还是能从乡土中再度茁壮成长起来的。

过去十年中,中国的城市规划者热衷于把在市民生活中自然生成的多功能街区夷为平地,然后规划成死气沉沉的CBD。而在老百姓吃饭问题上,近年来我们的政策制定者犯了同样的错误,打着“菜篮子工程”的旗号迅速消灭掉了城市中微观经济层面上就近自然生成而且运转良好的农贸市场,把全国各地食材通通圈进了超市。农民由自豪的生产者变成了全国食品物流网络中最不起眼也最无利可图的低端供应商。

同样的错误美国是在上世纪70年代犯的,直接导致了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农场的破产兼并浪潮,以及其后的垃圾食品文化、肥胖症和糖尿病的蔓延。而也就是从70年代末开始,一个类似于今天的“有机农业”和“慢食主义”的反对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的运动也悄然在美国农业重镇加州兴起。夏伟主任也参与了这场运动,他于1978年在加州与人合开了一个自然放养的畜牧农场,并早在1984年就出版了一本深度批判美国机械化肉食工业的书——《现代肉产品:抗生素、荷尔蒙和药剂农场》。而他的好友——在加州伯克利创办潘尼斯之家餐厅(Chez Panisse)的美国名厨艾丽丝·沃特斯(Alice Walters)也是这场运动的带头人之一。她不仅以明星餐厅的号召力支持本地农户,不断推动提高当地食材的质量,还注重推广可持续农业的理念。她与加州许多幼儿园和中小学建立联系,开展“可食用校园”项目——带孩子们参观农场,在学校开烹饪课,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习食物的奥秘。如今这一代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艾丽丝的可持续农业的理念早已传遍美国。

Wholefoods和Trader Joes这些以本地有机食材为主的连锁超市已经大大改变了美国食品超市行业的现状。在当代美国年轻人眼里,当个有机农夫是一个相当令人羡慕的职业。在艾丽丝的建议下,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也在白宫带头种菜,而近年来美国农夫市场的数目每年都以高于中国GDP增长百分比的速度增长。

  截至2012年8月,仅纽约市就有138个农夫市场。农民大多来自附近的哈迪逊谷或是新泽西州。农夫市场不仅为参与的农民提供收入、为城市人口提供新鲜食材,它们本身也是纽约市重要的拥有综合功能的公共空间。在联合广场的农夫市场,人们背着布口袋,购买食材的时候会停下来相互交谈。菜农不仅卖各种自己种植的食材、也提供各种创新的菜谱,在收银机旁边你可以找到印着农场地址和网址的名片,还会发现各种等着被你带回家中种植在屋顶或是阳台的种子。

如果等不及播种,摊档后边的货柜车里正摆着一盆盆发好的菜苗。许多城里的餐馆也凑热闹来此摆个摊位,一是可以在这种气氛中和不同的人群直接交换意见,测试一两样新菜式,二来也可以为自己打开知名度。不远处艺术家在卖画,手工艺人在卖各种DIY的工艺品和日用品,一个小乐队在表演并出售他们自己制作的CD,社会学者在做问卷调查,有人在交换二手产品,有人在演讲,有人在为某个提案征集签名。在这里,农夫市场不仅提供健康的食材、传播健康的生活理念、还为社会培养健康的交流网络——让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重新建立面对面的关系,为个性化的生产者提供盈利空间,也为有“消费者责任”意识的公民提供“道德消费”的可能。


在吃了砖家和精英们的亏后..
2010年9月27日R民日报发表时评:有必要重提“菜篮子工程”
为当年3月发布的Z央关于继续开展菜篮子工程的文件舆论开路...
遭到网易等诸多南方系媒体责难嘲讽...

中国GCD其实一直在保护我们的菜篮子和那些想让我们吃不上饭的人在做斗争..而这些都被我们忽略了..我们只会嘲笑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却不知道兔家的boss们在菜篮子工程上和敌人无硝烟的斗争...

附R民日报文:

蚕食蔬菜基地的现象必须遏制,蔬菜流通的“绿色通道”要完全打通,蔬菜生产、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应进一步提高
  老百姓的“菜篮子”似乎越拎越沉了。
  今年以来,菜价一直牵动着城镇居民的神经。“蒜你狠”、“姜你军”等新词,嬉笑间透出无奈。抛开这些被炒的“热门货”不论,蔬菜价格普遍上涨也是不争的事实。今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5%,创下22个月单月同比的新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5%,成为CPI涨幅扩大的主要推力。
  “菜篮子”虽小,意义却不小。从宏观层面看,若任由菜价上涨,今年全年CPI涨幅控制在3%以下的目标将很难达到;从民生层面看,菜价大涨,将使城镇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的居民生活压力大增。
  关于今年菜价的连番上涨,有一种比较新鲜的说法,叫作“最后一公里加价五成”,也就是说,是流通环节出了问题。当蔬菜从千里之外运来,运费加损耗加保鲜费用,开支高于菜价数倍,是很正常的。客观地说,蔬菜大流通,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在菜场里蔬菜品种一年四季如此丰盛,很大程度上是蔬菜大流通的结果。但是,不能简单地把蔬菜涨价的账算在流通上,而是要努力挤掉流通环节不正常的加价,打通蔬菜流通的“绿色通道”,解决农民进城卖菜难等问题,才是正确的思路。
  与此同时,不能不提及“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的问题。这个问题,经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后,引起了各方重视。有媒体调查显示,许多城市周边的大量菜地,让位给了大规模土地开发,成为城市菜价居高不下的深层次原因。以北京为例,石景山、朝阳、丰台等地的菜地面积已从17万亩缩减至1万亩以下;再看浙江杭州,蔬菜种植面积也以每年10%的速度在减少。
  菜价连番上涨的局面,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一个词——“菜篮子工程”。当时,为了解决居民吃菜难、菜价贵的问题,“书记菜场问菜价”,“S长冒雨访菜园”,各地、各级D委和Z府确实下了大力气。当时抓“菜篮子工程”,主要抓两个环节:一是生产,建立并完善市郊蔬菜基地;二是流通,如今很时髦的“绿色通道”一词,也是随着“菜篮子工程”叫响的。20多年来,城镇居民的餐桌变得如此丰盛,“菜篮子工程”功不可没。
  现在,虽说从未有人说过“菜篮子工程”的提法过时了,但正如G务院常务会议所指出的那样,近年来一些地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弱化了,其实也就是“菜篮子工程”弱化了。其原因,或许是误以为“菜篮子”问题已经解决,或许是因为菜地的产出远不如土地开发。因此,今天有必要重提“菜篮子工程”,各级Z府要像重视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一样重视“菜篮子工程”,蚕食蔬菜基地的现象必须遏制,蔬菜流通的“绿色通道”要完全打通,蔬菜生产、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应进一步提高,切实解决农民卖菜难、居民买菜贵的问题。

2011年日本人均肉类消费是29.2kg
2011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是58.78kg
同期韩国人均肉食消费是37kg…
只是发来打某些日粉脸用的


路人乙看完后表示恍然大悟,南方系的那群人确实……,他们有种就连吃一冬天的萝卜白菜
相比较其他国家的政府,我们的TG还是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的,赞叹一下
兔子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