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外奇思之机头下方垂翼 -- 大迎角控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55:52


单垂尾那么高,完全是为了大迎角保持稳定和可控,但大迎角的时候垂尾大部分无效,主要是死重。

如果在机头下方装个垂直的控制面,不用很大就能达到大迎角时的垂尾效能, 减重、改善配平。平飞时与垂尾同时控制,还能增加敏捷性。

我这人奇思怪想有的是,所以准备做个化外奇思系列

单垂尾那么高,完全是为了大迎角保持稳定和可控,但大迎角的时候垂尾大部分无效,主要是死重。

如果在机头下方装个垂直的控制面,不用很大就能达到大迎角时的垂尾效能, 减重、改善配平。平飞时与垂尾同时控制,还能增加敏捷性。

我这人奇思怪想有的是,所以准备做个化外奇思系列


多年前苏-9就试验过类似的东西

多年前苏-9就试验过类似的东西


这玩意真的有。

这玩意真的有。
t2ccv算不?
翼梢小翼好了
Ил-86 发表于 2014-7-16 07:08
多年前苏-9就试验过类似的东西
是吗?为什么没有应用?有哪些缺点?
想起小时候,看过的11区的

t2ccv_1.jpg

68642afc7f1f815d85d5e8b9555aa616.jpg
米格1.44的可动腹鳍应该差不多吧。
在机头装一个只能恶化稳定性,垂直安定面要在重心以后才有稳定效果,而且越后面效果越好。
photonstorm 发表于 2014-7-16 08:14
在机头装一个只能恶化稳定性,垂直安定面要在重心以后才有稳定效果,而且越后面效果越好。
这个确实,但至少原则上可以通过飞控解决。类似于静不安定,越不稳定越敏捷
zhuhao112 发表于 2014-7-16 08:01
米格1.44的可动腹鳍应该差不多吧。
对,为什么没有其他人用?
垂尾是提高航向稳定性的,如果放在机头,就是航向不稳定了,实在要放在机身下面,又要保持航向稳定性的话,就是现在经常看到的腹鳍,不过好像腹鳍很受鄙视啊
垂直安定面放前放后都是可以提供航向稳定的,此"奇思"已被研究过飞过
在机头还不如腹鳍呢。
qingfengrumu 发表于 2014-7-16 10:15
垂尾是提高航向稳定性的,如果放在机头,就是航向不稳定了,实在要放在机身下面,又要保持航向稳定性的话, ...
一直没理解,为什么腹鳍受鄙视?

机头相对于腹鳍有个优势:腹鳍长度受限制大得多
化外 发表于 2014-7-16 07:23
是吗?为什么没有应用?有哪些缺点?

带来的缺陷大于好处,等于多了一个死重(这玩意不是一个固定翼面,而是面积方向舵),如果能放大襟翼,平尾的作用,进一步放宽操控,有效地对涡流进行整理,照样能做到强悍,F22与F18,F35就是好例子。
从头像看,lz口味略重
楼主求套图。。。。很带感啊
这个确实,但至少原则上可以通过飞控解决。类似于静不安定,越不稳定越敏捷
是的,不过放宽静稳定设计都是针对迎角的,没有针对航向的,因为飞机主要还是靠左右机翼控制面调节产生升力差来转向的,垂直安定面对转向的作用很小的。
垂直安定面放前放后都是可以提供航向稳定的,此"奇思"已被研究过飞过
很想知道放在前面的好处是什么?
可以百度F-16CCV

f16ccv.jpg

f16ccv2.jpg


我就想起了11区的这个。。。。

a28d62d98f2b62a239012fa3.jpg

嫌纵向安定面不够多?给你加一把。单垂尾双垂尾纠结?没事,都加上。腹鳍不够大?来个长的。机头下方垂尾?没问题。还不过瘾?进气道下面再来两个。

我就想起了11区的这个。。。。

a28d62d98f2b62a239012fa3.jpg

嫌纵向安定面不够多?给你加一把。单垂尾双垂尾纠结?没事,都加上。腹鳍不够大?来个长的。机头下方垂尾?没问题。还不过瘾?进气道下面再来两个。
参见11区空中祥瑞
rwgaoegmao 发表于 2014-7-16 07:53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这个是直接提供侧向力的。。。。

据说 可以在不做侧滑而完成盘旋动作。。
化外 发表于 2014-7-16 09:43
对,为什么没有其他人用?
对于飞控来说,在满足基本条件下,气动控制面越少越好,不然太难了。
化外 发表于 2014-7-16 10:39
一直没理解,为什么腹鳍受鄙视?

机头相对于腹鳍有个优势:腹鳍长度受限制大得多
放在机尾,在重心后面,有侧滑的时候产生的是恢复力矩,放在前面,产生的是不稳定的力矩,让侧滑进一步加大。所以要放在后面。
美国早在20年前就做过了,在石榴姐的进气道下方安装了前置下置垂危,大迎角能力和不改变飞行方向只改变机头指向等能力出众,但是美帝认为没必要装备,技术验证后就搁置了。

就如二战时的德国,现在的美帝凡是人类可以想到的航空技术大都验证过。

比如三维矢量,比如鸭翼飞机,美帝都验证过。
qingfengrumu 发表于 2014-7-16 10:15
垂尾是提高航向稳定性的,如果放在机头,就是航向不稳定了,实在要放在机身下面,又要保持航向稳定性的话, ...
呵呵,腹鳍是躺枪。。。。。。娘娘的加莱特进气口其实也是严重违反隐身原则,但是没关系1娘娘用的2娘娘是隐身机。。。。。。
腹鳍躺枪,20也跟着躺枪
swqsf 发表于 2014-7-16 14:48
美国早在20年前就做过了,在石榴姐的进气道下方安装了前置下置垂危,大迎角能力和不改变飞行方向只改变机头 ...
谢谢科普!米帝不用的不等于不能用。米帝还基本不吃米饭馒头呢
为什么要大迎角?

是要升力么?
迎角对升力的增益在20~30度就达到极限,之后气流开始分离,升力反而减少。

是要射界么?
EODAS追踪,中继制导离轴发射,射后锁定根本不需要大迎角。
有人可能这时会说,对准了射能射得更远。实际上大迎角时候也根本没对准好吧,弹发射初始惯性矢量的方向是飞机运动方向而非飞机机头指向方向。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4-7-16 16:28
为什么要大迎角?

是要升力么?
这么说来发动机矢量推力在EODAS面前也没什么用武之地了?既然能先射后锁定,不需要矢量推力提供超机动来指向机头了?
swqsf 发表于 2014-7-16 14:50
呵呵,腹鳍是躺枪。。。。。。娘娘的加莱特进气口其实也是严重违反隐身原则,但是没关系1娘娘用的2娘娘是 ...
加莱特进气口为什么严重违反隐身原则呢?
yes413a 发表于 2014-7-16 07:19
翼梢小翼好了
翼梢小翼是客机这种经济型飞机减少翼尖涡流,省油用的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4-7-16 16:28
为什么要大迎角?

是要升力么?
典型的过失速格斗对抗,最主要的武器是航炮而不是格斗蛋,x31和F18HATV 项目中,飞行员也反映进入稳定跟踪之后与目标的距离过近很难构成导弹发射条件。
但是过失速机动可以在常规机动的对手完成90到180度盘旋之前完成截获,而且在这之后可以获得长达10秒以上的稳定跟踪时间。整个过程中,因为过失速一方基本处于常规机动一方的转弯圆圈的圆心,所以二者间距离只有几百米且维持相对稳定。X31的HUD中间有2个同心圆,小的25mil 大的50mil,几乎所有的飞行员都可以把对手套在小圆里5秒以上,这足够打完航炮里的所有炮弹了。
就算是 常规3代机格斗,如果发生在低空的话,双方的转弯半径都只有5,600米,这样紧凑的空战中导弹几乎没有作用,分出胜负的还是航炮,格斗蛋的作用更多的是排除了一方通过速度优势逃跑的可能。
wingofwindwy 发表于 2014-7-16 17:20
这么说来发动机矢量推力在EODAS面前也没什么用武之地了?既然能先射后锁定,不需要矢量推力提供超机动来 ...
矢推可以在舵面失速下恢复姿态
是救命用的。
yr_linyi 发表于 2014-7-16 17:48
典型的过失速格斗对抗,最主要的武器是航炮而不是格斗蛋,x31和F18HATV 项目中,飞行员也反映进入稳定跟踪 ...
EODAS的先射后锁模式可以无视两机相对姿态在第一时间发射导弹
然后在对方消耗能量闪躲的时间里,调整姿势发射第二枚。
机炮才多少射程,根本不够看。
EODAS的先射后锁模式可以无视两机相对姿态在第一时间发射导弹
然后在对方消耗能量闪躲的时间里,调整姿 ...
现在有先射后锁的相关公开宣传报道吗?
elyscbad 发表于 2014-7-16 18:35
现在有先射后锁的相关公开宣传报道吗?
英国已经实现
F-35早期软件版本反而不会。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4-7-16 18:27
EODAS的先射后锁模式可以无视两机相对姿态在第一时间发射导弹
然后在对方消耗能量闪躲的时间里,调整姿 ...
迎头交战中,格斗弹的碲化铟敏感元件对迎头目标的截获距离不过1~2km,而第四代的凝视焦平面为了敏感元件的不一致性设置的检测阀值更低,其截获距离比第三代格斗弹还有所下降,9X的早期实验中,F4以大概500米的航路间隔平行对头飞行,9X的典型发射距离均不超过1英里,但是9X可以在发射后转180度追上交错之后的F4。
这种环境下因为初始航路间隔比较大,逼近到1~2公里时目标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侧面暴露出来了;但是对抗环境中,交错之前双方都会尽力把机头指向对方,交错之前对手几乎就只露出一个很正的正面
再加上迎头交错前后双方都会连续大量抛射红外诱饵作为预防性手段,以破坏对手的红外弹的有效截获。
虽然多元成像引导头能有效区分红外诱饵,但是在近距离上正迎头方向,飞机自身的红外辐射被机身良好的遮挡了,而红外诱饵的辐射则非常强,以致探测器的电路会把检测阀值提高到无法检测飞机辐射的程度,就跟拿DV拍聚光灯边上的人一样,什么也拍不到。
所以对抗环境中,迎头之前格斗弹基本没有发射机会,什么先射再锁之类是没意义的,因为对手把屁股露出来之前,是锁不上的。
至于迎头之后,则是牛顿定律在发挥作用,因为哪怕是9X,其转弯半径也比飞机大的多,从飞机上射出的导弹,是不可能经过发射载机升力矢量方向,距离载机不超过自身转弯半径的那一段空间的,而实施过失速机动的对手,从交错之后的十几秒里一直都呆在那个地方,离目标3~500米而且可以一直稳定的用机炮跟跟踪你,没错EODAS能锁定目标,但是转不过弯还是打不到。
另外过失速对手用机炮瞄准你的时候,从座舱看过去还是一个很正的正面,还是红外辐射最低的方向,但是这是你的屁股对手可是看的一清二楚。
迎头交战中,格斗弹的碲化铟敏感元件对迎头目标的截获距离不过1~2km,而第四代的凝视焦平面为了敏感元件 ...
先射后锁不需要引导头在发射时看到的。
飞机上的航电能确定目标位置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