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角度谈直7研制成功的可能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30:23
网上有帖子说到直8以前的中国自己研制的直升机下马,我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来谈谈这件事。

1966年,中国开始研制直6,准确地讲是简单地仿制米8,说是简单,是直6的仿制过程,尽可能地利用了直5的技术,少走弯路,比如旋翼,尾桨,传动系统都是直5的,只是把直5的发动机由活塞式(1200多马力)改成了当时国际上流行的涡轴,涡轴发动机的优势一是体积小,可以装在直升机顶棚上,不像直5的活塞式发动机装在机舱前部,二是马力大,机身没有改进,连起落架都和直5一样,只是改进了机头,当时中国可能通过秘密渠道搞到了苏联米8的原型单发发动机资料,因为发动机功率都是一样的,1985马力,这不可能是巧合,因为不可能这么准,但米8从第二架开始就使用双飞,双发的好处是安全性比单发高,一台发动机坏了,还有一台能工作,保持安全降落,中国当时估计也是想先搞出单发的直6,所以很快在2年的时间就搞出直6,性能比直5好一大截,加上空军需要量很大,中苏边境局势紧张,很快就批量生十几架,这时在使用时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事故(其实不奇怪,哪国直升机没有出过事),一架直6在公主岭附近失事,机上人员全部死亡,检查主要是发动机抱轴卡死,后来改进了设计,单反的不安全性又从新提出来了,所以决定研制直7,还是走直6多快好省的路子,将直6的机体放大一点,装2台直6的发动机涡轴5,应该说技术上是成熟的,可在70年代初,中国从法国引进了超级黄蜂舰载机,性能比中国所有的直升机(包括70年代初进口苏联的米8)都好,加上一些政治因素,又决定上马直8,后由于资金问题,无法维持2种同级别的直升机研制,又有人向中央打包票,保证在85年以前完成直8的仿制,结果决定直7下马。

而到85年,直8是仿制成功了,不过仅仅的造出来而已,离实用相差很远,因为海航需要,进口了许多部件,勉强生产了十几就停产,一直到2000年后,改装加拿大发动机才重新恢复生产。

现在回头看,直7在技术是成功的,特别是发动机涡轴5在十几架直6上使用了10年,有很好的技术积累,尽可能的利用已经技术,少走弯路,而仿制直8,一切从0开始。网上有帖子说到直8以前的中国自己研制的直升机下马,我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来谈谈这件事。

1966年,中国开始研制直6,准确地讲是简单地仿制米8,说是简单,是直6的仿制过程,尽可能地利用了直5的技术,少走弯路,比如旋翼,尾桨,传动系统都是直5的,只是把直5的发动机由活塞式(1200多马力)改成了当时国际上流行的涡轴,涡轴发动机的优势一是体积小,可以装在直升机顶棚上,不像直5的活塞式发动机装在机舱前部,二是马力大,机身没有改进,连起落架都和直5一样,只是改进了机头,当时中国可能通过秘密渠道搞到了苏联米8的原型单发发动机资料,因为发动机功率都是一样的,1985马力,这不可能是巧合,因为不可能这么准,但米8从第二架开始就使用双飞,双发的好处是安全性比单发高,一台发动机坏了,还有一台能工作,保持安全降落,中国当时估计也是想先搞出单发的直6,所以很快在2年的时间就搞出直6,性能比直5好一大截,加上空军需要量很大,中苏边境局势紧张,很快就批量生十几架,这时在使用时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事故(其实不奇怪,哪国直升机没有出过事),一架直6在公主岭附近失事,机上人员全部死亡,检查主要是发动机抱轴卡死,后来改进了设计,单反的不安全性又从新提出来了,所以决定研制直7,还是走直6多快好省的路子,将直6的机体放大一点,装2台直6的发动机涡轴5,应该说技术上是成熟的,可在70年代初,中国从法国引进了超级黄蜂舰载机,性能比中国所有的直升机(包括70年代初进口苏联的米8)都好,加上一些政治因素,又决定上马直8,后由于资金问题,无法维持2种同级别的直升机研制,又有人向中央打包票,保证在85年以前完成直8的仿制,结果决定直7下马。

而到85年,直8是仿制成功了,不过仅仅的造出来而已,离实用相差很远,因为海航需要,进口了许多部件,勉强生产了十几就停产,一直到2000年后,改装加拿大发动机才重新恢复生产。

现在回头看,直7在技术是成功的,特别是发动机涡轴5在十几架直6上使用了10年,有很好的技术积累,尽可能的利用已经技术,少走弯路,而仿制直8,一切从0开始。
LZ,这跟运10,WS-6那些项目流产有异曲同工之妙,至于什么原因你懂得。。坐等LY冷静党来围攻。。。PS模糊记得直7的最大起飞重量数据相当彪悍,14吨左右好像。。现在看来直8的仿制过程那才叫一个漫长。。。比飞豹都久远
直7的技术水平要比直8差不少。
而且直8仿制周期长是因为它后期被缓了,不能说如果快上直7比缓上直8快,所以直7比直8合适。直7要是到了80年代初一样会遇到缓的问题,而且很多东西还不能借鉴超黄蜂
发动机是涡桨五改的


奇葩的年代发生一些莫名之事,一点都不奇怪。幸亏基础打得好,现在才有了追赶的机会。

奇葩的年代发生一些莫名之事,一点都不奇怪。幸亏基础打得好,现在才有了追赶的机会。
如果真有楼猪说的那么好,早就做出来了,还仿制超黄蜂干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杯具还没尝够吗?
凌云茶 发表于 2014-5-16 13:33
直7的技术水平要比直8差不少。
而且直8仿制周期长是因为它后期被缓了,不能说如果快上直7比缓上直8快,所 ...
直8到今天还不能说完全国产化,因为发动机不行,而直7不存在发动机的问题
直六、直七的问题是发动机与减速器的问题始终没解决,单发功率过大加大了设计难度,减速器可靠性始终不行
低精白菜 发表于 2014-5-16 15:27
如果真有楼猪说的那么好,早就做出来了,还仿制超黄蜂干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杯具还没尝够吗?
直8到90年代成了肋,下马可惜了,继续搞发动机无法解决
低精白菜 发表于 2014-5-16 15:27
如果真有楼猪说的那么好,早就做出来了,还仿制超黄蜂干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杯具还没尝够吗?
当年崇洋媚外啊,我的一个半瓶子醋英语老师说,外国的西红柿是像中国年糕一样,一根根的,我到现在也没有见到这样的外国西红柿
低精白菜 发表于 2014-5-16 15:27
如果真有楼猪说的那么好,早就做出来了,还仿制超黄蜂干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杯具还没尝够吗?
直7当年比超黄蜂性能低,但能完全国产化,不受制于人
具装风翼 发表于 2014-5-16 15:39
直六、直七的问题是发动机与减速器的问题始终没解决,单发功率过大加大了设计难度,减速器可靠性始终不行
当时要是继续搞,这个问题能解决
直7技术含量太低,
不就是政治原因导致下马的么。 政客干得好事。
wanlinliu 发表于 2014-5-16 15:39
直8到今天还不能说完全国产化,因为发动机不行,而直7不存在发动机的问题
那么停下歼9搞歼10更是错误了。又或者说歼10不用WP15,导致长期用31的局面?
直8的问题根子还是出在国家没法将它作为重点投资攻关。直8的发动机是关键几个点不过关,生产出来的产品性能差一些,直9一样存在关键部件或者材料要进口导致性能不过关,一样是继续换外国发动机。怎么就没问题呢。
直8高原性能不足以抗衡黑鹰和新河马,海军又不需要大量的大型直升机,陆航在80年代的大项就是进口黑鹰。
要是直7取代直8,一样的高原性能不足,一样的寿命和动力不足,一样的不被海军多要,一样的陆航会觉得黑鹰先进米17便宜。
如果不断在一个落后平台上改进有用,大家不用看着新舟就叹气。
总之兔子真心不容易啊!
wanlinliu 发表于 2014-5-16 17:18
当年崇洋媚外啊,我的一个半瓶子醋英语老师说,外国的西红柿是像中国年糕一样,一根根的,我到现在也没有 ...
你说的这跟直升机有啥关系?一个性能落后的不敷使用的直升机造出来就落后,那不如还是用直5?就像现在自己太行发动机不给力,难道就将就用太行,不进口俄国的了?怎么持续保持战斗力?
低精白菜 发表于 2014-5-19 09:44
你说的这跟直升机有啥关系?一个性能落后的不敷使用的直升机造出来就落后,那不如还是用直5?就像现在自 ...
当时无法进口,只有自己干,直6在怎么也比直5先进
低精白菜 发表于 2014-5-19 09:44
你说的这跟直升机有啥关系?一个性能落后的不敷使用的直升机造出来就落后,那不如还是用直5?就像现在自 ...
你说的这跟直升机有啥关系?当年改革开放初期,崇洋媚外啊,什么都是外国的好,直8仿制了30多年,发动机还无法国产化
凌云茶 发表于 2014-5-16 19:06
那么停下歼9搞歼10更是错误了。又或者说歼10不用WP15,导致长期用31的局面?
直8的问题根子还是出在国家 ...
海军又不需要大量的大型直升机,陆航在80年代的大项就是进口黑鹰?怎么现在就需要?
直七我怎么记得是支努干的构型?直6大改才是真身?
zq49 发表于 2014-5-16 17:21
直7技术含量太低,
直8技术含量高,可到现在发动机还无法国产化
其实弄下来也好
不至于浪费那么多年
关键还是没钱没雄心
当年打算进口直升机,把几百架刚刚生产不久的Z5全部退了
结果成立陆航后没直升机可用
英国的威赛克斯也是活塞动力的直升机,一直用到21世纪才退役
80年代可以算是中国军事力量最混乱的年代了
wanlinliu 发表于 2014-5-19 10:45
直8技术含量高,可到现在发动机还无法国产化
军用国产化了,不然新生产那么多,你说的是313吧
这就是好高骛远的结果。 直6和直7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 但关键是技术水平比较低, 大体上是苏美60年代初期的水准。 不过苏美当年都是不讲究, 先解决有的问题, 再解决好的问题。 可是咱们看到了人家已经发展那么好, 总想一步成为世界领先, 就慌着把自己会玩的停了, 去仿制那些远超过自己水平的东西, 后果就是消化不良, 加上后期投资不足, 导致噎住了十几年。
低水平重复,Z-8F也服役了不少,楼主眼瘸了?

wanlinliu 发表于 2014-5-19 09:53
海军又不需要大量的大型直升机,陆航在80年代的大项就是进口黑鹰?怎么现在就需要?


2010年需要似乎不能等于1980年需要啊,兄弟。
我在飞扬那边的帖子被删了,这里只好再简单打字。
我们一直有一个误区,觉得直7差不多成功了。但我翻查一些工具书,里面对直7项目的评价大致有几条原因说它缺少可行性和合理性,被认为导致了“立足现有条件,片面求快,导致先进性和实用性丢失”“从风险性大小和国内配套条件”等考虑,下直7保直8--出自环球飞行社的中国飞机典藏版一书1046页.主要包括:
1、就是直7是三机部六院在70年左右最后确定搞的项目,要立足国内,立足院内,立足现有条件的三个立足,也就是说它是先天不足的,严格说不能动用航空工业口的整体优势,基本被局限在六院内部的厂所,属于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的那样。
2、就是其关键技术没有原来想的那么大的完成度,例如直7的发动机是改进自直6的涡轴5,叫做涡轴5甲,但换发从70年提出,79年下马也才刚完成台架试验(原型涡轴5倒是在直6上试飞了562小时),而直8的涡轴6在80年也完成了台架试验,没有理由说涡轴5甲以后就要一路顺风,涡轴6这样仿制成熟产品就是长期不过关。
3、直7的研制重点在六院内也是几次摇摆的,一会在哈飞,一会在某所(原文),昌飞,直升机所,试飞院,都曾被六院(后来还有三机部)下令承担直7的主要工作,来回折腾,导致已经不算先进的性能还存在大量的技术缺陷没有攻克。
4、尤其吃惊的是,直7这个项目属于先六院立项,然后再找军方要出路的项目。和直8是上级下达研制计划给航空口不同。直7是六院66年开始搞,70年已经开始投产2架(到79年还没飞起来,79年才做了静力试验),在71年才纳入国家计划,三机部牵头已经是到了75年了。
要想直7能走下去,除非是打散整个项目的全套人马和全盘规划,像直8那样搞航空工业口的安排配套,并吸收超黄蜂的技术,才有谈研制下去的基础。但那样,直7也不是直7了。
wanlinliu 发表于 2014-5-19 09:53
海军又不需要大量的大型直升机,陆航在80年代的大项就是进口黑鹰?怎么现在就需要?


2010年需要似乎不能等于1980年需要啊,兄弟。
我在飞扬那边的帖子被删了,这里只好再简单打字。
我们一直有一个误区,觉得直7差不多成功了。但我翻查一些工具书,里面对直7项目的评价大致有几条原因说它缺少可行性和合理性,被认为导致了“立足现有条件,片面求快,导致先进性和实用性丢失”“从风险性大小和国内配套条件”等考虑,下直7保直8--出自环球飞行社的中国飞机典藏版一书1046页.主要包括:
1、就是直7是三机部六院在70年左右最后确定搞的项目,要立足国内,立足院内,立足现有条件的三个立足,也就是说它是先天不足的,严格说不能动用航空工业口的整体优势,基本被局限在六院内部的厂所,属于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的那样。
2、就是其关键技术没有原来想的那么大的完成度,例如直7的发动机是改进自直6的涡轴5,叫做涡轴5甲,但换发从70年提出,79年下马也才刚完成台架试验(原型涡轴5倒是在直6上试飞了562小时),而直8的涡轴6在80年也完成了台架试验,没有理由说涡轴5甲以后就要一路顺风,涡轴6这样仿制成熟产品就是长期不过关。
3、直7的研制重点在六院内也是几次摇摆的,一会在哈飞,一会在某所(原文),昌飞,直升机所,试飞院,都曾被六院(后来还有三机部)下令承担直7的主要工作,来回折腾,导致已经不算先进的性能还存在大量的技术缺陷没有攻克。
4、尤其吃惊的是,直7这个项目属于先六院立项,然后再找军方要出路的项目。和直8是上级下达研制计划给航空口不同。直7是六院66年开始搞,70年已经开始投产2架(到79年还没飞起来,79年才做了静力试验),在71年才纳入国家计划,三机部牵头已经是到了75年了。
要想直7能走下去,除非是打散整个项目的全套人马和全盘规划,像直8那样搞航空工业口的安排配套,并吸收超黄蜂的技术,才有谈研制下去的基础。但那样,直7也不是直7了。
长日 发表于 2014-5-19 11:28
当年打算进口直升机,把几百架刚刚生产不久的Z5全部退了
结果成立陆航后没直升机可用
英国的威赛克斯也是 ...
军队没有傻到全退了直5再进口新机。而且就性能而言,直9是接近于取代直5的要求,而不用大型机。直5是重,但7吨多的机,载重也就1吨,载油1吨,空机5吨,直9是4吨出头,载油和载重基本与直5相当。
根子是60年代中期生产的直5到80年代后期已经不堪使用。很多朋友也奇怪为什么20多年就不能用。
我翻书看到的描述是直5除了飞行和使用性能差(对比60-70年代飞行技术和维护人员素质,不是好事),制造质量也有一定问题(毕竟是文革初期生产大头,66年产量最多达到102架),还一点就是事故多,63年-83年20年间,发生飞行事故和严重地面事故105起,共损伤直5机72架,报废33架。国内使用直5也就450架左右。这安全性都糟糕到什么地步了。
wanlinliu 发表于 2014-5-19 09:53
你说的这跟直升机有啥关系?当年改革开放初期,崇洋媚外啊,什么都是外国的好,直8仿制了30多年,发动机 ...
直5也是直接仿制,以中国当时的技术水平搞直6都困难重重,还搞直7?那么当年你想给直7用什么发动机?到现在直升机工业还在靠法国,不论整机还是发动机,直8、直9、直10、直11、直15、AC系列,不是仿制就是合作,哪个不是?发动机更不用说!前段时间仿制了直20,最近又在准备跟毛子合作搞重型的,不会爬就想走想跳,哪有那么轻松?你以为法国人、俄国人、美国人用了几十年搞直升机是吃饱了撑的?
低精白菜 发表于 2014-5-19 13:33
直5也是直接仿制,以中国当时的技术水平搞直6都困难重重,还搞直7?那么当年你想给直7用什么发动机?到现 ...
么当年你想给直7用什么发动机?直7装2台直6的发动机
低精白菜 发表于 2014-5-19 13:33
直5也是直接仿制,以中国当时的技术水平搞直6都困难重重,还搞直7?那么当年你想给直7用什么发动机?到现 ...
以中国当时的技术水平搞直6都困难重重?直6全部国产化,生产了7台,比直5好
凌云茶 发表于 2014-5-19 12:59
2010年需要似乎不能等于1980年需要啊,兄弟。
我在飞扬那边的帖子被删了,这里只好再简单打字。
我们 ...
例如直7的发动机是改进自直6的涡轴5,叫做涡轴5甲,但换发从70年提出,79年下马也才刚完成台架试验(原型涡轴5倒是在直6上试飞了562小时)----十几架直6使用的发动机不算?
凌云茶 发表于 2014-5-19 12:59
2010年需要似乎不能等于1980年需要啊,兄弟。
我在飞扬那边的帖子被删了,这里只好再简单打字。
我们 ...
而直8的涡轴6在80年也完成了台架试验,没有理由说涡轴5甲以后就要一路顺风,涡轴6这样仿制成熟产品就是长期不过关----直6发动机已经使用了好几年了,应该成熟
凌云茶 发表于 2014-5-19 12:59
2010年需要似乎不能等于1980年需要啊,兄弟。
我在飞扬那边的帖子被删了,这里只好再简单打字。
我们 ...
我为啥敢说直7你成功,是因为直7是直6的双发型,只是发动机已经使用了10年,机体只是直6的放大一点,风险很小,而直8全部要从头来
i6y6 发表于 2014-5-19 11:54
这就是好高骛远的结果。 直6和直7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 但关键是技术水平比较低, 大体上是苏美60年代初 ...
直6和直7是技术水平比较低,可实用啊,总比没有强,比受制于人强,实际上直8的原型超级黄蜂也是60年代的技术水平,中国现在还不在用?
iamsu7 发表于 2014-5-19 12:41
低水平重复,Z-8F也服役了不少,楼主眼瘸了?
Z-8F使用的是进口发动机,不是加拿大的就是法国的
wanlinliu 发表于 2014-5-19 14:04
例如直7的发动机是改进自直6的涡轴5,叫做涡轴5甲,但换发从70年提出,79年下马也才刚完成台架试验(原型 ...
算啊,原型17架直6,7年时间就飞了562小时,一年90小时,一架一年飞5个小时,发动机确实成熟?
改进型用了9年才完成台架试车还没上天,这算成熟。
wanlinliu 发表于 2014-5-19 14:06
而直8的涡轴6在80年也完成了台架试验,没有理由说涡轴5甲以后就要一路顺风,涡轴6这样仿制成熟产品就是长 ...
前面已回了你了。如果7年飞562小时,1架飞机1年试飞9小时,是不是成熟,这与逻辑思维有关,与应不应该无关。
原型还没好,改进型来个9年才台架试验,还没上天,算不算成熟,算不算技术关键已经突破。有众多资料总结过,没有足够的依据,要翻案,难。
wanlinliu 发表于 2014-5-19 14:08
我为啥敢说直7你成功,是因为直7是直6的双发型,只是发动机已经使用了10年,机体只是直6的放大一点,风险 ...
直8所谓从头来,不过是仿制,原来的产品都是成熟的。也就是说搞清楚怎么做,以后可以再搞清楚为什么而已,难就难在自己是不是造的出来。
直7?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你说的风险很小,但众多文书都已经觉得和研制条件与安排相比,难了去。直7是搞了几年,太多技术关键还在遗留,关键部件的方案可不可行都还不知道。
要照你这样的观点,去感叹一下东风113会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