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有悖商业利益 制裁普京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7:04:18
http://www.crntt.com/doc/1031/7/7/1/103177129.html?coluid=70&kindid=1851&docid=103177129&mdate=0510003113



    中评社香港5月10日电(记者 杨犇尧编译报道)俄罗斯已从乌克兰东部边境撤军,潜在威胁犹存。以美国和德国为首的北约,各自受到国内行业巨头的钳制,对俄罗斯普京的制裁显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近日,《华盛顿邮报》刊登专栏作家哈罗德•迈尔森(Harold Meyerson)的评论文章,文章批评西方世界中出现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即外交政策受到国内行业巨头的影响、甚至主导,致使商业利益有悖于国家利益发展。他亦指出,市场本身是盲目的,它不能保证和国家利益以及美国人认同的价值观同轨,因此,希冀乌克兰危机成为敲醒美国保守派的警钟。文章编译如下:

  乌克兰人想保持国家独立的想法没错,但生意还是得照做。

  西方民主国家在如何制裁俄罗斯的议题上存在分歧,但对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来说,他们早已毫不费劲地、自动地达成共识——忽略乌克兰危机,忽略普京对乌克兰东部造成的威胁,也忽略掉俄罗斯民主的倒退,因为他们在俄罗斯有钱可赚,如果是惹恼普京,利益相关方们将得不偿失,到那时候,这些商界大鳄会调动资源影响政府,迫使政府执行在道德上令人恶心的外交政策。

  那些新保守主义者们嘲笑奥巴马优柔寡断,认为他忌惮向波罗的海国家派遣驻兵,也不敢向乌克兰提供先进的武器。然而,这些舆论却从未指向跨国公司,跨国公司都认为制裁会殃及他们在俄的投资,例如不少欧洲公司在“现金牛”俄罗斯石油公司持有股份,单单是英国石油一家,就持有20%。对这些欧洲公司而言,他们早已把生意从莫斯科做到了海参崴。

     欧洲国家里面,反抗最激烈的要属德国,该国蓬勃发展的制造业,一方面仰赖俄国进口的能源让生产线得以高速运转,而另一方面,俄罗斯又提供了广阔的产品外销市场,例如巴斯夫欧洲公司和阿迪达斯,这两家公司是游说总理默克尔的排头兵,他们表示制裁会削弱企业实力,同时下拉德国经济的增长。

  在英国,英国石油公司警告英国政府称,严厉的制裁可能会拖累英国经济,不仅如此,就连美国的主要跨国公司也同俄政府达成了交易——埃森克美孚(总部在美国德州)正在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北极联合勘探石油;俄罗斯航空是波音公司的主要订购商;俄罗斯是百事可乐的第二大外销市场;嘉吉公司在俄有超过3000名的雇员,除此以外,高盛、摩根士坦利、通用、美国铝业,可口可乐以及飞利浦等一众美国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巨头,都正在同愈来愈压抑的普京政权进行密切的合作。

  最近,圣彼得堡将召开全球经济论坛,由普京亲自主持。对此,奥巴马政府正尽全力劝说美国的商界大腕,说服他们别去俄罗斯,目前,已有一部份的公司高管取消了行程,但是据《纽约时报》本周的报道透露,一些大公司还是愿意赌一把,纷纷派遣下属前往。

  这并不是背信弃义的问题,在全球商业化的时代,哪里有钱就朝哪儿去是天经地义的事,对那些跨国财团来说尤其如此。跨国公司对制裁普京的反应,体现的却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所构成的固有分歧,这种分歧对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例如一些企业会把利润转往海外避税,有的则放弃美国的中西部劳动力市场,转而向中国寻求更廉价的劳动力,或是享受着中国政府提供的发展津贴,因此,很难说这一类美国人的利益是跟我们的国家利益是一致的。

      现在,政治上最保守的那些美国企业(例如石油行业的“超级六巨头”)和主张制裁普京的新保守主义派之间产生的分歧,应成为美国所有保守派别的一记警钟。近几十年来,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发展在保守派内独占鳌头,通过对抗国家来保护市场成为大多数保守派精英、政治家和记者达成的默契,但无论是对保守派还是自由派而言,市场都是中立的,同时,市场对国家利益就像对我们对手的利益那样,也是漠不关心的。

  保守主义主张国家利益应顺应市场的导向,而市场的导向本身又是杂乱无章的,就如现在普京正朝着新纳粹主义的方向越走越深,但是我们的企业仍然趋之若鹜,再譬如,无论是列宁式资本主义的中国还是像中世纪王国一样的中东,我们的企业都来者不拒,欣然地前往。

  市场至上的问题在于,市场和民主、自由的价值观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它是不可知论者。

  我们的保守派别应当具有比“市场至上”更高的追求。http://www.crntt.com/doc/1031/7/7/1/103177129.html?coluid=70&kindid=1851&docid=103177129&mdate=0510003113

103177200.jpg (46.9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5-11 11:57 上传



    中评社香港5月10日电(记者 杨犇尧编译报道)俄罗斯已从乌克兰东部边境撤军,潜在威胁犹存。以美国和德国为首的北约,各自受到国内行业巨头的钳制,对俄罗斯普京的制裁显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近日,《华盛顿邮报》刊登专栏作家哈罗德•迈尔森(Harold Meyerson)的评论文章,文章批评西方世界中出现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即外交政策受到国内行业巨头的影响、甚至主导,致使商业利益有悖于国家利益发展。他亦指出,市场本身是盲目的,它不能保证和国家利益以及美国人认同的价值观同轨,因此,希冀乌克兰危机成为敲醒美国保守派的警钟。文章编译如下:

  乌克兰人想保持国家独立的想法没错,但生意还是得照做。

  西方民主国家在如何制裁俄罗斯的议题上存在分歧,但对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来说,他们早已毫不费劲地、自动地达成共识——忽略乌克兰危机,忽略普京对乌克兰东部造成的威胁,也忽略掉俄罗斯民主的倒退,因为他们在俄罗斯有钱可赚,如果是惹恼普京,利益相关方们将得不偿失,到那时候,这些商界大鳄会调动资源影响政府,迫使政府执行在道德上令人恶心的外交政策。

  那些新保守主义者们嘲笑奥巴马优柔寡断,认为他忌惮向波罗的海国家派遣驻兵,也不敢向乌克兰提供先进的武器。然而,这些舆论却从未指向跨国公司,跨国公司都认为制裁会殃及他们在俄的投资,例如不少欧洲公司在“现金牛”俄罗斯石油公司持有股份,单单是英国石油一家,就持有20%。对这些欧洲公司而言,他们早已把生意从莫斯科做到了海参崴。

     欧洲国家里面,反抗最激烈的要属德国,该国蓬勃发展的制造业,一方面仰赖俄国进口的能源让生产线得以高速运转,而另一方面,俄罗斯又提供了广阔的产品外销市场,例如巴斯夫欧洲公司和阿迪达斯,这两家公司是游说总理默克尔的排头兵,他们表示制裁会削弱企业实力,同时下拉德国经济的增长。

  在英国,英国石油公司警告英国政府称,严厉的制裁可能会拖累英国经济,不仅如此,就连美国的主要跨国公司也同俄政府达成了交易——埃森克美孚(总部在美国德州)正在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北极联合勘探石油;俄罗斯航空是波音公司的主要订购商;俄罗斯是百事可乐的第二大外销市场;嘉吉公司在俄有超过3000名的雇员,除此以外,高盛、摩根士坦利、通用、美国铝业,可口可乐以及飞利浦等一众美国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巨头,都正在同愈来愈压抑的普京政权进行密切的合作。

  最近,圣彼得堡将召开全球经济论坛,由普京亲自主持。对此,奥巴马政府正尽全力劝说美国的商界大腕,说服他们别去俄罗斯,目前,已有一部份的公司高管取消了行程,但是据《纽约时报》本周的报道透露,一些大公司还是愿意赌一把,纷纷派遣下属前往。

  这并不是背信弃义的问题,在全球商业化的时代,哪里有钱就朝哪儿去是天经地义的事,对那些跨国财团来说尤其如此。跨国公司对制裁普京的反应,体现的却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所构成的固有分歧,这种分歧对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例如一些企业会把利润转往海外避税,有的则放弃美国的中西部劳动力市场,转而向中国寻求更廉价的劳动力,或是享受着中国政府提供的发展津贴,因此,很难说这一类美国人的利益是跟我们的国家利益是一致的。

      现在,政治上最保守的那些美国企业(例如石油行业的“超级六巨头”)和主张制裁普京的新保守主义派之间产生的分歧,应成为美国所有保守派别的一记警钟。近几十年来,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发展在保守派内独占鳌头,通过对抗国家来保护市场成为大多数保守派精英、政治家和记者达成的默契,但无论是对保守派还是自由派而言,市场都是中立的,同时,市场对国家利益就像对我们对手的利益那样,也是漠不关心的。

  保守主义主张国家利益应顺应市场的导向,而市场的导向本身又是杂乱无章的,就如现在普京正朝着新纳粹主义的方向越走越深,但是我们的企业仍然趋之若鹜,再譬如,无论是列宁式资本主义的中国还是像中世纪王国一样的中东,我们的企业都来者不拒,欣然地前往。

  市场至上的问题在于,市场和民主、自由的价值观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它是不可知论者。

  我们的保守派别应当具有比“市场至上”更高的追求。
“保守主义主张国家利益应顺应市场的导向,而市场的导向本身又是杂乱无章的,就如现在普京正朝着新纳粹主义的方向越走越深,但是我们的企业仍然趋之若鹜,再譬如,无论是列宁式资本主义的中国还是像中世纪王国一样的中东,我们的企业都来者不拒,欣然地前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