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以活塞式发动机的角度分析国产涡扇大推的喘振等不稳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8:41:43


外行以活塞式发动机的角度分析涡扇大推的喘振等不稳定问题。
首先承认我是涡扇盲,对涡扇发动机刚在网上了解些皮毛。对于现今的WS10发动机的种种不稳定表现,本人并无独特的见解。但是也想从活塞式发动机的视角对涡扇发动机问题做一个粗略的工作机理性分析,以便更容易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建立对国发的信心。
活塞发动机与涡扇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说差之千里,一个是进、压、爆、排的单次做功往复运动;另一个是连续的燃烧做功过程。但是,对于其深层次工作机理,都是空气与燃料油的混合气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燃烧气体膨胀做功产生动力输出。
因此,除去两类发动机的机械结构形式和燃烧过程工作步骤(包括点火),就混合气燃烧的核心部分,只有三个要素:混合气的混合比、温度、压力。而对于点火,虽然对燃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仍可视为外在的人工干预因素。
这样分析之后,就会把问题简单化了。无论多么复杂的活塞式发动机和涡扇发动机,都可以把核心的燃烧稳定工作简化成:混合比、温度、压力三个基本要素。这三要素具有在科学上的关联关系形成一个具有上下边界的工作参数区域。如果以数学来表示,这个工作区域将是一个以三个变量做数轴的三维空间上的一个立体区域。我姑且叫它三维立体工作空间或者叫工作空间
这样简化之后,可以对发动机的各种工况下的发动机表现进行解释。
比如:
发动机的稳定工作将是使发动机各种调节手段来保证三要素处在三维立体工作空间的中心区域;
发动机发生喘振甚至停车则是三要素处在三维立体工作空间的边缘区域;
发动机顺滑、耐操、皮实、泼辣等则是无论飞机低速至高速,低空至高空,油门快于慢,发动机各种调节手段发挥作用,保证三要素处在三维立体工作空间的区域之内,越靠近中心越好。
那么,影响这三要素的涡扇发动机的工作部件有哪些呢?我是涡扇盲,下面是自己瞎说的,不对的请指正或拍砖:
影响压力的要素: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产生的增压比,燃烧室容积形状等;
影响温度的要素:燃烧室容积形状、涡轮形状、喷口形状、开口面积、火焰稳定器温度等;
影响混合比的要素: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产生的增压比,喷油量等。
因此,发动机必须在各种工况下及时调节各部件参数,以其达到保证三要素处在工作空间之内。无论是机械或机电结合的方式还是全数字全电控的FADEC方式,原理是一样的。
那么调节项和调节线性、精度就变得异常重要了。任何地方出现偏差就会导致燃烧三要素跑出工作区域出现喘振甚至停车。
试着分析一下三要素的调节项和工作原理:
影响压力的要素:
其中燃烧室容积形状是固定的,只有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产生的增压比是变化的,随着飞机高度、速度和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很大。因此,高压压气机会有一部分的叶片的螺距可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补偿增压比下降的影响。有些飞机采用可变进气道或者DSI,都是为这个参数做补偿。
影响温度的要素:
燃烧室容积形状、涡轮形状是固定的,只有喷口形状、开口面积、火焰稳定器温度等是可调整项;
影响混合比的要素:
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产生的增压比,供油系统喷油量等都是可调整项。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建立起一个发动机稳定工作、线性顺滑、皮实耐操的决定因素的基本轮廓。实际的现代涡扇发动机非常复杂,要想使上述三要素工作在工作空间的尽量靠近中央,与边缘保持余度是一件极其艰难复杂的事。不光需要对整个发动机系统设计合理,还要对各部件精度、强度、一致性、调节线性有严格的要求。不仅如此,还要对各可调整项的数据进行精确的边界测试,才能在发动机管理系统中编制出具有可靠余度的控制软件。(这里说明一下,不是余度越大越好,太大会限制发动机的线性工作区间)
现在的国发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部件的质量和精度的不一致造成的。这种故障或者说性能缺欠的表现是无规律的,解决办法是提高配套产品的工艺质量;
另一类是对三要素的整体发动机变量参数管理,这个也是要时间来达成的。
本人虽算是具备一定活塞发动机使用经验,但是对大型涡扇发动机说三道四,评头品足,有些不自量力。
不过,把心里想的道道整理出来也是一个学习交流的过程,请多多指教批评!




外行以活塞式发动机的角度分析涡扇大推的喘振等不稳定问题。
首先承认我是涡扇盲,对涡扇发动机刚在网上了解些皮毛。对于现今的WS10发动机的种种不稳定表现,本人并无独特的见解。但是也想从活塞式发动机的视角对涡扇发动机问题做一个粗略的工作机理性分析,以便更容易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建立对国发的信心。
活塞发动机与涡扇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说差之千里,一个是进、压、爆、排的单次做功往复运动;另一个是连续的燃烧做功过程。但是,对于其深层次工作机理,都是空气与燃料油的混合气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燃烧气体膨胀做功产生动力输出。
因此,除去两类发动机的机械结构形式和燃烧过程工作步骤(包括点火),就混合气燃烧的核心部分,只有三个要素:混合气的混合比、温度、压力。而对于点火,虽然对燃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仍可视为外在的人工干预因素。
这样分析之后,就会把问题简单化了。无论多么复杂的活塞式发动机和涡扇发动机,都可以把核心的燃烧稳定工作简化成:混合比、温度、压力三个基本要素。这三要素具有在科学上的关联关系形成一个具有上下边界的工作参数区域。如果以数学来表示,这个工作区域将是一个以三个变量做数轴的三维空间上的一个立体区域。我姑且叫它三维立体工作空间或者叫工作空间
这样简化之后,可以对发动机的各种工况下的发动机表现进行解释。
比如:
发动机的稳定工作将是使发动机各种调节手段来保证三要素处在三维立体工作空间的中心区域;
发动机发生喘振甚至停车则是三要素处在三维立体工作空间的边缘区域;
发动机顺滑、耐操、皮实、泼辣等则是无论飞机低速至高速,低空至高空,油门快于慢,发动机各种调节手段发挥作用,保证三要素处在三维立体工作空间的区域之内,越靠近中心越好。
那么,影响这三要素的涡扇发动机的工作部件有哪些呢?我是涡扇盲,下面是自己瞎说的,不对的请指正或拍砖:
影响压力的要素: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产生的增压比,燃烧室容积形状等;
影响温度的要素:燃烧室容积形状、涡轮形状、喷口形状、开口面积、火焰稳定器温度等;
影响混合比的要素: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产生的增压比,喷油量等。
因此,发动机必须在各种工况下及时调节各部件参数,以其达到保证三要素处在工作空间之内。无论是机械或机电结合的方式还是全数字全电控的FADEC方式,原理是一样的。
那么调节项和调节线性、精度就变得异常重要了。任何地方出现偏差就会导致燃烧三要素跑出工作区域出现喘振甚至停车。
试着分析一下三要素的调节项和工作原理:
影响压力的要素:
其中燃烧室容积形状是固定的,只有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产生的增压比是变化的,随着飞机高度、速度和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很大。因此,高压压气机会有一部分的叶片的螺距可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补偿增压比下降的影响。有些飞机采用可变进气道或者DSI,都是为这个参数做补偿。
影响温度的要素:
燃烧室容积形状、涡轮形状是固定的,只有喷口形状、开口面积、火焰稳定器温度等是可调整项;
影响混合比的要素:
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产生的增压比,供油系统喷油量等都是可调整项。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建立起一个发动机稳定工作、线性顺滑、皮实耐操的决定因素的基本轮廓。实际的现代涡扇发动机非常复杂,要想使上述三要素工作在工作空间的尽量靠近中央,与边缘保持余度是一件极其艰难复杂的事。不光需要对整个发动机系统设计合理,还要对各部件精度、强度、一致性、调节线性有严格的要求。不仅如此,还要对各可调整项的数据进行精确的边界测试,才能在发动机管理系统中编制出具有可靠余度的控制软件。(这里说明一下,不是余度越大越好,太大会限制发动机的线性工作区间)
现在的国发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部件的质量和精度的不一致造成的。这种故障或者说性能缺欠的表现是无规律的,解决办法是提高配套产品的工艺质量;
另一类是对三要素的整体发动机变量参数管理,这个也是要时间来达成的。
本人虽算是具备一定活塞发动机使用经验,但是对大型涡扇发动机说三道四,评头品足,有些不自量力。
不过,把心里想的道道整理出来也是一个学习交流的过程,请多多指教批评!


真是超大的奇迹呀!我发的这个主题不仅品评的没有,指教的没有,连拍砖的都没有啊?
码了这么多字,累个半死,真的很无趣吗?
个人认为,我们在涡扇的研究上有些规律性的东西没吃透。有些问题,点破就像一层纸
楼主分析的挺好啊,有所思有所悟
表示似乎还是看明白了
太感谢了!说老实话,我的脑子里分析的是这个道理,但是真的不敢肯定,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希望能广泛讨论。有专业人士批评指正更加渴盼。
bigair 发表于 2014-5-9 21:44
太感谢了!说老实话,我的脑子里分析的是这个道理,但是真的不敢肯定,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希望能广泛讨论。 ...
流体力学 屌丝看不懂的说~都是方程和仿真~~
不懂,当初就想学机械,但是为了就业学了IT啊。
在其它帖子里,我曾以模型飞机的经历和视角来分析真飞机的飞行性能,遭到了广泛的批评甚至嘲讽。这个主题又是以活塞发动机的视角来分析涡扇的稳定工作问题。想想又是一件貌似跨越常理的举动。
中国的研发者太书生气。我看过一本刘大响院士的介绍航空发动机的书。简单说增加发动机压缩比和涡前温度能提高单位推力提高效率降低油耗。这个学过中学物理的都知道。卡诺循环或类似内燃机循环效率就是四边圈出的面积与投影到横坐标轴总面积比。因此循环的温差和压差越大圈出的面积越大效率越高。刘大响书中说理论上煤油燃烧能到几千度因此发动机效率能有很大提升。这让我想起大跃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还有专家说光合作用效率低稍微提高就能亩产万斤。事实上工程技术上的一点点提升都很不容易需要大量的技术研究和综合平衡。中国的WS10比三姨夫一开始就大压缩比大涵道比高涡前温度,研究不到位问题重重是免不了的。人家F119虽然宣称压比高涡前温度高,但后来泄的一些资料说压比是可变的可以由宣称的35调到25,而且老美的高温材料研究非常充分。中国的WS10盲目上高压比高涡前温度,材料跟不上容易坏,设计跟不上容易喘振,问题重重是难免的啦。
虽然有细节的错误,基本原理还是对的。。
从工程实验抽象到数学模型,再把数学模型外推的边缘数据转成工程实践,两个过程,
我总觉得扇10的艰辛和困难是两种问题都具备
woodyhl 发表于 2014-5-9 22:00
中国的研发者太书生气。我看过一本刘大响院士的介绍航空发动机的书。简单说增加发动机压缩比和涡前温度能提 ...
张嘴就来?!搞航发的院士到你这里就是个满嘴跑火车的神棍?!你要是知道航空煤油能烧到什么温度敢说这种话?你要是不知道航空煤油能烧到什么温度哪来的勇气说这种话?进入主燃烧室的空气撑死只有三分之一参与了燃烧,其他大部分气体干什么去了知道么?就是去掺混冷却的,温度再高就没有涡轮叶片能扛住那个温度下的离心力从燃气中提取功率。满打满算三分之一空气参与燃烧,燃烧室出口现在用的算1700度,即使不是线性增长,自己算算如果三分之二空气参与燃烧时出口温度有多少~航空煤油烧到几千度很难?
在其它帖子里,我曾以模型飞机的经历和视角来分析真飞机的飞行性能,遭到了广泛的批评甚至嘲讽。这个主题又 ...
去查飞行器的一个相似性原理,查完过后再说航模和真实飞机的关系。
看不懂-_-!
张嘴就来?!搞航发的院士到你这里就是个满嘴跑火车的神棍?!你要是知道航空煤油能烧到什么温度敢说这种 ...
一般与空气的燃烧最高温度也就2200K 火箭发动机因为是纯氧所以轻松3000k以上。一般涡轮机只有25%-30%的空气参与燃烧不然 涡轮材料受不了。因为是贫油状态 ,所以要有火焰筒以稳定燃烧。
一般与空气的燃烧最高温度也就2200K 火箭发动机因为是纯氧所以轻松3000k以上。一般涡轮机只有25%-30%的空 ...
军机20多的压比啊!民机更多啊!压比在那摆着,你说氧限制升温不觉得有点无力嘛
我记得我曾发一个贴,问为什么涡喷发动机一定要有“压气”这个环节,结果居然没几个人能回答的。
大漠苍狼 发表于 2014-5-10 09:57
我记得我曾发一个贴,问为什么涡喷发动机一定要有“压气”这个环节,结果居然没几个人能回答的。
貌似只不过是没什么人按你想的野路子去回答吧,回答标准教科书答案的大有人在,奈何你要反教科书以彰显非主流的思想。
paini 发表于 2014-5-10 10:09
貌似只不过是没什么人按你想的野路子去回答吧,回答标准教科书答案的大有人在,奈何你要反教科书以彰显非 ...
这是一个很难基础的问题,基础到貌似教科书都懒得说的问题,但确没几个真明白的。
这是一个很难基础的问题,基础到貌似教科书都懒得说的问题,但确没几个真明白的。
哪那么复杂,不就是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压力梯度以保持空气流动嘛。
不错的解释,特别是用三维立体空间来说明,非常形象化
unnamed089 发表于 2014-5-10 16:14
哪那么复杂,不就是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压力梯度以保持空气流动嘛。
为什么非要如此。
为什么非要如此。
为了有效利用能量啊,还为了啥?
unnamed089 发表于 2014-5-10 16:30
为了有效利用能量啊,还为了啥?
又一个吧,回答错误。。。。!
这么复杂?
大漠苍狼 发表于 2014-5-10 16:47
又一个吧,回答错误。。。。!
呵,这个答案是永远不可能错误的.自己想想.
不管高空还是低空,平稳飞行时不是挺好的么?
940409 发表于 2014-5-9 21:37
个人认为,我们在涡扇的研究上有些规律性的东西没吃透。有些问题,点破就像一层纸
也就是飞行姿态波动......瞬时......微调——前加后减......而已。
unnamed089 发表于 2014-5-10 17:37
呵,这个答案是永远不可能错误的.自己想想.
我不是说了么,他只认自己的非主流思想,凡是和他非主流思想不一致的,他都认为是错误或者答不上来
虽然有细节的错误,基本原理还是对的。。
谢谢对基本原理的认可!
其实我们普通军迷真的不需要深入到涡扇发动机工作原理这个层次。也许更感兴趣的是战机的装备水平,产量,国发成熟度,批产等于我军实力直接相关的业内信息披露。
不过,消息的等待是幸福也是痛苦的,等待之余学习一些各自感兴趣的知识,也是一种乐趣,填补等待消息的空隙时间。
很期待老师能对错误之处进行指正。
目前对涡扇发动机的燃烧过程还没搞清楚。对于活塞发动机来说,是混合气经过压缩后点火暴燃。过贫的混合气会导致熄火,无力等发生;过富的混合气会产生不充分燃烧的炭化物等。从前面几位朋友的回复中学到,似乎涡扇发动机的燃烧是在贫油状态下进行的。就是说,燃烧后的排出气体中并没有消耗尽高压进气中的全部氧气。而且这不是不充分燃烧造成的,而是故意而为之,用于对燃烧室温度进行调控。不知这样理解是否正确,望指正。体
hhbb0 发表于 2014-5-10 09:49
军机20多的压比啊!民机更多啊!压比在那摆着,你说氧限制升温不觉得有点无力嘛
你牛,压比高氧气比例也高是不是


虽然涡扇发动机和活塞式发动机都属于内燃机,甚至于循环方式也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工程技术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活塞式发动机属于容积式压缩和做功,燃气涡轮却属于离心式或者轴流式压缩【在整个循环过程发动机内部没有密闭的容积变化空间】稳定工作完全靠流场的稳定来维持。相对活塞式发动机来讲最大的不同是整个循环过程都是连续工作的。活塞式呢总是人为的分段来工作,是断续式工作的(就算是12缸的也一样)。正因为燃气涡轮是连续工作的,所以热端部件无时无刻不受极端高温高压燃气冲击根本得不到休息冷却,冷却必须在工作的同时进行,使用了传导冷却,气膜冷却,表面热障涂层,空心叶片等技术,为了效率还要尽可能提高涡轮前温度。高压压气机及其后燃烧室设计要求流场在大范围内能够保持稳定以维持持续燃烧,对高压气流的调节极其关键。(四冲程活塞式却到少有四份之三的时间用来冷却,气流也只需要产生涡流即可)。

虽然涡扇发动机和活塞式发动机都属于内燃机,甚至于循环方式也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工程技术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活塞式发动机属于容积式压缩和做功,燃气涡轮却属于离心式或者轴流式压缩【在整个循环过程发动机内部没有密闭的容积变化空间】稳定工作完全靠流场的稳定来维持。相对活塞式发动机来讲最大的不同是整个循环过程都是连续工作的。活塞式呢总是人为的分段来工作,是断续式工作的(就算是12缸的也一样)。正因为燃气涡轮是连续工作的,所以热端部件无时无刻不受极端高温高压燃气冲击根本得不到休息冷却,冷却必须在工作的同时进行,使用了传导冷却,气膜冷却,表面热障涂层,空心叶片等技术,为了效率还要尽可能提高涡轮前温度。高压压气机及其后燃烧室设计要求流场在大范围内能够保持稳定以维持持续燃烧,对高压气流的调节极其关键。(四冲程活塞式却到少有四份之三的时间用来冷却,气流也只需要产生涡流即可)。
unnamed089 发表于 2014-5-10 17:37
呵,这个答案是永远不可能错误的.自己想想.
效率跟原理相比永远是第二位的因素,也不为怪,不明白的人大有人在,包裹专家。
paini 发表于 2014-5-10 10:09
貌似只不过是没什么人按你想的野路子去回答吧,回答标准教科书答案的大有人在,奈何你要反教科书以彰显非 ...
这根本不是非主流思想,而是主流的不能再主流的思想。
我发现那些所谓大腕的书里也居然没把这么一个最最基本和关键的问题突出出来,所以开了那个贴。
940409 发表于 2014-5-9 21:37
个人认为,我们在涡扇的研究上有些规律性的东西没吃透。有些问题,点破就像一层纸
这个规律上的问题其实是某些发动机与生俱来的 你看15就很好嘛
bigair 发表于 2014-5-9 21:53
在其它帖子里,我曾以模型飞机的经历和视角来分析真飞机的飞行性能,遭到了广泛的批评甚至嘲讽。这个主题又 ...
模型与真机的飞行品质差别过于巨大
效率跟原理相比永远是第二位的因素,也不为怪,不明白的人大有人在,包裹专家。
有效利用可不光指效率哦,它可包含两方面,一个是有多少能量总量能调用,一个是这能量总量有多少能量能转化为自己所需的能量形式。把有效等同于效率,呵,你这是连能量利用的原理都不明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