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胡椒面”式惠民政策该不该? --三问三亚向居民发放2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2:51:44
“撒胡椒面”式惠民政策该不该?
--三问三亚向居民发放2.2亿元“红包”



2014年05月07日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三亚5月7日电(记者 郑玮娜、王晖余)三亚市近日向62万城乡居民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发放2.2亿元物价补贴。与其他地区相比,三亚“普惠性”和“常态化”的特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2亿元的“大红包”,分摊到每个人“缩水”至360元,当地居民是否对此举是否“买账”?物价补贴资金是否用在了“刀刃上”?物价补贴主要来源于税收收入,纳税人的钱究竟该怎么发放?
    三亚市民是否“买账”?
    三亚市财政局副局长李武军介绍,实际上,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向居民发放“红包”的政策并不鲜见,比如南京、宁波等城市相继向居民发放补贴,但这些补贴大多是临时应对物价上涨,并且只针对低收入群体。与之相比,三亚市的物价补贴政策具有“普惠制”和“常态化”特点。
    三亚市向城乡居民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发放物价补贴已经实行五年。记者采访多位三亚市民发现,大多数市民对于三亚近年来物价上涨幅度反映强烈,对三亚市政府向居民发放“红包”的方式比较认同。
    三亚市河东区管委会办事员何飞英来自海南万宁,属于合同工,一个月工资大约2100元,但在三亚的高物价下,生活也是捉襟见肘。“三亚发放的物价补贴虽然钱不多,但有总比没有好,能补多少是多少。而且对于我们外来务工人员来说,确实增加了我们对三亚的归属感。”何飞英说。
    三亚市河西区朝阳社区居委会就业协管员麦青秀告诉记者,虽然折合下来一天只能补贴两块钱,对老百姓来说意味着杯水车薪,但当地居民对于申请物价补贴积极性很高,这两天上门咨询的老百姓非常多。
    三亚河西区市民陈丽华两口子这些年身体不好,女儿还在上高中,一家三口人靠每个月990元的低保生活,老公拖着病体打零工补贴家用。“一家三口的物价补贴180元,对我们家来说确实非常重要。”
    但也有部分高收入的家庭对这笔物价补贴无所谓。一家星级酒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三口五年来没有申请过物价补贴。“每个人仅360元,但2.2亿元的总数实际上非常庞大,‘撒胡椒面’的方式不如把这笔钱集中起来办点大事。”
    记者在三亚河西区朝阳社区了解到,朝阳社区本地户籍居民大概1600户,低保户只有48户,优抚对象只有8人,这些弱势群体比重并不高。朝阳社区民政助理员吴丽云说,完全取消“普惠制”可能对三亚大部分市民不太公平,但应该考虑将这部分资金向弱势群体和困难家庭倾斜,重点提高这部分群体的生活水平。
    补贴资金发放是否合理?
    海南大学教授王毅武认为,政府给老百姓发放物价补贴这种“政府亲民”的典型应该鼓励和支持,是为百姓办好事。王毅武说,但这种物价补贴“红包”不应均等发放,应该多照顾那些经济较为困难的百姓。
    “按人头平均发,不如再把钱集中一些,向低收入的家庭、低收入人群倾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因为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补贴可称之为‘雪中送炭’,但对富人而言并算不上是‘锦上添花’。”
    王毅武建议,三亚这种给全民发补贴的“民生工程”已经实施了五年,接下来应该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并跟物价指数挂钩,这样才是体现政府职能转型的体现。
    三亚的红包发放同样也引起了全国其他城市居民的眼红,对于发放补贴的做法应不应该延伸到其他城市,王毅武认为应该区别对待。
    李武军坦言,“撒胡椒面”的质疑声确实存在。但三亚针对所有居民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的补贴,也体现了一种公平,体现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乡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对三亚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而且三亚的物价补贴并不影响已有针对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其他优惠补贴政策。”李武军说。
    公共财政支出到底该如何花?
    三亚市目前已经是第九次发放物价补贴,申请物价补贴的人数从第一次申请的51万人上升到此次的62万人;补贴资金由每人每月30元上升到60元。而补贴总金额从9200万元上升至2.2亿元。
    据三亚市财政局总会计师刘锡安介绍,三亚物价补贴政策已经纳入《三亚市2012—2016年重点民生项目发展规划》,资金纳入每年度的财政预算。
    目前三亚市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资金将近5亿元,庞大的资金从何而来?刘锡安说,补贴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收入和价格调节基金。近几年三亚市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约20%,为补贴资金提供了保障。
    网民和有关专家认为,三亚市向居民发放补贴确实体现了政府改善民生、执政为民的理念,也为低收入群体等弱势群体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但公共财政“撒胡椒面”的方式也有待完善。
    “公共财政应该通过财政运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特别是穷人等弱势群体的福利。”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公共财政核心是通过二次分配救济穷人,改善一般老百姓的生存状况。
    竹立家认为,政府向居民普惠性发放物质补贴,一些收入高的群体可能没有把这个补贴当回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部分网民建议,政府在对老百姓进行补贴的同时,还要创造就业机会,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才是长远之策。
    竹立家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群体的关注,着力解决就业问题,并建立工资与CPI联动、合理减税等机制,使社会各个阶层都能获得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合理补助。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4-05/07/c_1110584368.htm“撒胡椒面”式惠民政策该不该?
--三问三亚向居民发放2.2亿元“红包”



2014年05月07日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三亚5月7日电(记者 郑玮娜、王晖余)三亚市近日向62万城乡居民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发放2.2亿元物价补贴。与其他地区相比,三亚“普惠性”和“常态化”的特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2亿元的“大红包”,分摊到每个人“缩水”至360元,当地居民是否对此举是否“买账”?物价补贴资金是否用在了“刀刃上”?物价补贴主要来源于税收收入,纳税人的钱究竟该怎么发放?
    三亚市民是否“买账”?
    三亚市财政局副局长李武军介绍,实际上,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向居民发放“红包”的政策并不鲜见,比如南京、宁波等城市相继向居民发放补贴,但这些补贴大多是临时应对物价上涨,并且只针对低收入群体。与之相比,三亚市的物价补贴政策具有“普惠制”和“常态化”特点。
    三亚市向城乡居民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发放物价补贴已经实行五年。记者采访多位三亚市民发现,大多数市民对于三亚近年来物价上涨幅度反映强烈,对三亚市政府向居民发放“红包”的方式比较认同。
    三亚市河东区管委会办事员何飞英来自海南万宁,属于合同工,一个月工资大约2100元,但在三亚的高物价下,生活也是捉襟见肘。“三亚发放的物价补贴虽然钱不多,但有总比没有好,能补多少是多少。而且对于我们外来务工人员来说,确实增加了我们对三亚的归属感。”何飞英说。
    三亚市河西区朝阳社区居委会就业协管员麦青秀告诉记者,虽然折合下来一天只能补贴两块钱,对老百姓来说意味着杯水车薪,但当地居民对于申请物价补贴积极性很高,这两天上门咨询的老百姓非常多。
    三亚河西区市民陈丽华两口子这些年身体不好,女儿还在上高中,一家三口人靠每个月990元的低保生活,老公拖着病体打零工补贴家用。“一家三口的物价补贴180元,对我们家来说确实非常重要。”
    但也有部分高收入的家庭对这笔物价补贴无所谓。一家星级酒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三口五年来没有申请过物价补贴。“每个人仅360元,但2.2亿元的总数实际上非常庞大,‘撒胡椒面’的方式不如把这笔钱集中起来办点大事。”
    记者在三亚河西区朝阳社区了解到,朝阳社区本地户籍居民大概1600户,低保户只有48户,优抚对象只有8人,这些弱势群体比重并不高。朝阳社区民政助理员吴丽云说,完全取消“普惠制”可能对三亚大部分市民不太公平,但应该考虑将这部分资金向弱势群体和困难家庭倾斜,重点提高这部分群体的生活水平。
    补贴资金发放是否合理?
    海南大学教授王毅武认为,政府给老百姓发放物价补贴这种“政府亲民”的典型应该鼓励和支持,是为百姓办好事。王毅武说,但这种物价补贴“红包”不应均等发放,应该多照顾那些经济较为困难的百姓。
    “按人头平均发,不如再把钱集中一些,向低收入的家庭、低收入人群倾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因为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补贴可称之为‘雪中送炭’,但对富人而言并算不上是‘锦上添花’。”
    王毅武建议,三亚这种给全民发补贴的“民生工程”已经实施了五年,接下来应该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并跟物价指数挂钩,这样才是体现政府职能转型的体现。
    三亚的红包发放同样也引起了全国其他城市居民的眼红,对于发放补贴的做法应不应该延伸到其他城市,王毅武认为应该区别对待。
    李武军坦言,“撒胡椒面”的质疑声确实存在。但三亚针对所有居民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的补贴,也体现了一种公平,体现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乡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对三亚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而且三亚的物价补贴并不影响已有针对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其他优惠补贴政策。”李武军说。
    公共财政支出到底该如何花?
    三亚市目前已经是第九次发放物价补贴,申请物价补贴的人数从第一次申请的51万人上升到此次的62万人;补贴资金由每人每月30元上升到60元。而补贴总金额从9200万元上升至2.2亿元。
    据三亚市财政局总会计师刘锡安介绍,三亚物价补贴政策已经纳入《三亚市2012—2016年重点民生项目发展规划》,资金纳入每年度的财政预算。
    目前三亚市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资金将近5亿元,庞大的资金从何而来?刘锡安说,补贴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收入和价格调节基金。近几年三亚市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约20%,为补贴资金提供了保障。
    网民和有关专家认为,三亚市向居民发放补贴确实体现了政府改善民生、执政为民的理念,也为低收入群体等弱势群体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但公共财政“撒胡椒面”的方式也有待完善。
    “公共财政应该通过财政运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特别是穷人等弱势群体的福利。”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公共财政核心是通过二次分配救济穷人,改善一般老百姓的生存状况。
    竹立家认为,政府向居民普惠性发放物质补贴,一些收入高的群体可能没有把这个补贴当回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部分网民建议,政府在对老百姓进行补贴的同时,还要创造就业机会,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才是长远之策。
    竹立家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群体的关注,着力解决就业问题,并建立工资与CPI联动、合理减税等机制,使社会各个阶层都能获得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合理补助。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4-05/07/c_1110584368.htm
想起来欧美高福利,不劳而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