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FC1的边条。。是否能改成F18E/F那样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03:01
FC1的边条是个平面的,超虫的边条则明显向下卷,虽然不知道有什么好处,但好处肯定是有的。不然为什么设计成这样?
FC1除了上舰,定位跟超虫差不太远~~FC1的边条是个平面的,超虫的边条则明显向下卷,虽然不知道有什么好处,但好处肯定是有的。不然为什么设计成这样?
FC1除了上舰,定位跟超虫差不太远~~
连个图都不配,太不重视观众的感受了。怎么能有点击率呢?
你怎么知道大蜜蜂就一定好 你怎么知道枭龙的就一定不好  你风洞里吹过了?


这回连目测气动都不需要了,直接推断气动了,既然设计成这样肯定是好的,强大的逻辑。我觉得F15不错,不如歼20推倒重来山寨F15吧。

这回连目测气动都不需要了,直接推断气动了,既然设计成这样肯定是好的,强大的逻辑。我觉得F15不错,不如歼20推倒重来山寨F15吧。
            定位天差地别
超虫的边条明显向下卷,FC1的边条则是个平面的,虽然不知道有什么好处,但好处肯定是有的。不然为什么设计成这样?
超虫除了上舰,定位跟FC1差不太远~~

{:soso_e160:}
FC1是小巴定制的外贸机,能卖多少算多少,空军根本看不上这样的轻型机,国际上没有需求的话是不会再改的,和超虫没有可比性
那是进气道上边条的翼身融合设计,比一般的边条要厚,米格29也是这样的。
设计成下倾  便于拉涡  涡流形成所要求的迎角更小
那个下马的歼13也是常规边条翼布局
超虫的边条明显向下卷,FC1的边条则是个平面的,虽然不知道有什么好处,但好处肯定是有的。不然为什么设计成这样?
所以,超虫的边条是不是该改一改?
不山寨不舒服斯基
是不是也要学习超虫把挂架外倾3度?

反正 “虽然不知道有什么好处,但好处肯定是有的。不然为什么设计成这样?” 嘛
FC1的研发费用摆在那呢,一分钱一分货,只要钱管够,能把F35的发动机塞进发财的屁股里去
看枭龙的边条涡多爽,还没双垂尾烦恼,何必学超虫。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4-5-7 17:24
那是进气道上边条的翼身融合设计,比一般的边条要厚,米格29也是这样的。
JF-17的是外凸半弧形边条,结合中单翼与机体融合。拉出的涡流稳定、汇聚,不易破碎。

F-18E/F的边条明显更长,上单翼融合的修型拉出涡流容易破碎冲击垂尾,双垂尾外倾设计就是为了避免
涡流冲击带来的危害。 同时机翼上表面贴上翼刀尽早让涡流在垂尾之前破碎,涡流升力设计其实还比不上
JF-17

米格-29的边条尖锐而狭长,完全与前两者不同,怎么会也是这样?

米格局采用了翼身融合处隆起的方式,让涡流从汇聚的边条处逐步扩散到升力机体的背部,在垂尾前已经发散。
双垂尾的垂直方向机动控制并没有比小垂尾+尾撑腹鳍的控制率来得更有效。

而且造成了巨大的雷达信号反射源。
============================================
从实用性来说,JF-17的边条和尾部设计,非常简洁的融合进了小机体,并且带来了及其敏捷的机动性。

同样也超过了应为过敏机动被在飞控上做了阻尼限制的JAS-39。应用了太复杂的设计和配套,降低了
可用机动性和敏捷性。JAS-39是作为同样轻型机设计一大败笔,在垂直机动上,水平稳定盘旋无论是数据,

还是飞行视频,不如JF-17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4-5-7 17:24
那是进气道上边条的翼身融合设计,比一般的边条要厚,米格29也是这样的。
JF-17的是外凸半弧形边条,结合中单翼与机体融合。拉出的涡流稳定、汇聚,不易破碎。

F-18E/F的边条明显更长,上单翼融合的修型拉出涡流容易破碎冲击垂尾,双垂尾外倾设计就是为了避免
涡流冲击带来的危害。 同时机翼上表面贴上翼刀尽早让涡流在垂尾之前破碎,涡流升力设计其实还比不上
JF-17

米格-29的边条尖锐而狭长,完全与前两者不同,怎么会也是这样?

米格局采用了翼身融合处隆起的方式,让涡流从汇聚的边条处逐步扩散到升力机体的背部,在垂尾前已经发散。
双垂尾的垂直方向机动控制并没有比小垂尾+尾撑腹鳍的控制率来得更有效。

而且造成了巨大的雷达信号反射源。
============================================
从实用性来说,JF-17的边条和尾部设计,非常简洁的融合进了小机体,并且带来了及其敏捷的机动性。

同样也超过了应为过敏机动被在飞控上做了阻尼限制的JAS-39。应用了太复杂的设计和配套,降低了
可用机动性和敏捷性。JAS-39是作为同样轻型机设计一大败笔,在垂直机动上,水平稳定盘旋无论是数据,

还是飞行视频,不如JF-17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4-5-7 17:24
那是进气道上边条的翼身融合设计,比一般的边条要厚,米格29也是这样的。
JF-17的是外凸半弧形边条,结合中单翼与机体融合。拉出的涡流稳定、汇聚,不易破碎。

F-18E/F的边条明显更长,上单翼融合的修型拉出涡流容易破碎冲击垂尾,双垂尾外倾设计就是为了避免
涡流冲击带来的危害。 同时机翼上表面贴上翼刀尽早让涡流在垂尾之前破碎,涡流升力设计其实还比不上
JF-17

米格-29的边条尖锐而狭长,完全与前两者不同,怎么会也是这样?

米格局采用了翼身融合处隆起的方式,让涡流从汇聚的边条处逐步扩散到升力机体的背部,在垂尾前已经发散。
双垂尾的垂直方向机动控制并没有比小垂尾+尾撑腹鳍的控制率来得更有效。

而且造成了巨大的雷达信号反射源。
============================================
从实用性来说,JF-17的边条和尾部设计,非常简洁的融合进了小机体,并且带来了及其敏捷的机动性。

同样也超过了应为过敏机动被在飞控上做了阻尼限制的JAS-39。应用了太复杂的设计和配套,降低了
可用机动性和敏捷性。JAS-39是作为同样轻型机设计一大败笔,在垂直机动上,水平稳定盘旋无论是数据,

还是飞行视频,不如JF-17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4-5-7 17:24
那是进气道上边条的翼身融合设计,比一般的边条要厚,米格29也是这样的。
JF-17的是外凸半弧形边条,结合中单翼与机体融合。拉出的涡流稳定、汇聚,不易破碎。

F-18E/F的边条明显更长,上单翼融合的修型拉出涡流容易破碎冲击垂尾,双垂尾外倾设计就是为了避免
涡流冲击带来的危害。 同时机翼上表面贴上翼刀尽早让涡流在垂尾之前破碎,涡流升力设计其实还比不上
JF-17

米格-29的边条尖锐而狭长,完全与前两者不同,怎么会也是这样?

米格局采用了翼身融合处隆起的方式,让涡流从汇聚的边条处逐步扩散到升力机体的背部,在垂尾前已经发散。
双垂尾的垂直方向机动控制并没有比小垂尾+尾撑腹鳍的控制率来得更有效。

而且造成了巨大的雷达信号反射源。
============================================
从实用性来说,JF-17的边条和尾部设计,非常简洁的融合进了小机体,并且带来了及其敏捷的机动性。

同样也超过了应为过敏机动被在飞控上做了阻尼限制的JAS-39。应用了太复杂的设计和配套,降低了
可用机动性和敏捷性。JAS-39是作为同样轻型机设计一大败笔,在垂直机动上,水平稳定盘旋无论是数据,

还是飞行视频,不如JF-17
ASSO 发表于 2014-5-7 16:25
超虫的边条明显向下卷,FC1的边条则是个平面的,虽然不知道有什么好处,但好处肯定是有的。不然为什么设计 ...
边条向下弯 那么上洗气流比下洗气流流速更慢  也就是说拉涡流的时候更强 也许这就是好处吧
瞎猜的
游呵游 发表于 2014-5-7 22:36
看枭龙的边条涡多爽,还没双垂尾烦恼,何必学超虫。
双垂尾还有好处的 FC1在可控攻角应该明显不如F18
期待下FC1的魔改
乃的意思是美国的东西就一定好吗?一定适合咱们是吗?
乃的意思是美国的东西就一定好吗?一定适合咱们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