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日战争中日两国轻武器的比较,简单说两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3:23:59
首先要破除"唯武器论"的迷信——这里不是说武器不重要,而是说只有站在战场的角度,甚至战略的角度看待武器,也就是要跳出武器谈武器才能得到一些比较合理的结果。

"唯武器论"最好的反例就是 1931年918抗战和1932年128抗战——这个很多材料都有介绍,不多谈,就看几点

1.  东北军是不是当时中国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从武器装备上看,”最“太极端了一点,至少算佼佼者没有问题——三军俱全(空军和装甲兵还是相对正规的),炮兵尤甚,甚至发展出独立的炮兵工业,不容易

但是实际战斗力是要打问号的——这里讲得不是单兵战斗力或者是师团一级的作战能力,而是指整体协调指挥上,问题有几个 1) 鱼龙混杂,各怀鬼胎,凝聚力不强  2) 匪气太重,区域性太强——张氏集团几次入

关,打先锋的都是张宗昌之流,基本就是匪兵过境,到处破坏,老百姓,士绅阶层都不愿意其长久统治  3)过于依赖张氏家长式领导,没有自己的作战风格和制度,领导听老张,参谋学日本,危害极深

2.  918事变是不是”不战而弃东北“——不是,起码锦州不是,宁锦走廊之战,可以参考萨苏先生的”中日铁甲列车之战“——东北军战而溃之,以上三点问题的危害暴露无遗......  而后来的热河之战,已经从战而溃之,

沦落为见敌而逃了......

3.  128抗战 —— 《兵器》有一期增刊谈过,我也不多讲,实际上个人看法,这是中日军队实力最接近的一次较量,双方都采用一次大战后阵地+机动防御+精锐部队渗透突破反渗透补位的战术,最后日方取胜的原因

是大规模使用了炮兵和三军联合作战在经历了初期的混乱之后终于改善了一点 ,即使如此,中国军队仍然败而不溃。

4.  比较可惜的是,日方在128之战之后反思和改进比较深刻,而中国方面可以讲不进反退,这里先谈日本,日本觉察出比较深刻的一条,就是要提升炮兵火力,从步兵支援火炮到陆军主战火炮都要提升,也就是陆军

作战,要炮兵化,这里主要谈谈步兵伴随火炮,128之前主要是一些非常古老曲射炮(11年曲射炮),对于步兵小队中队来说非常笨重,实际上在步兵火力上,日方没有体现出工业国应该有的优势,反而在冲锋枪

和自动手枪的使用方面还不如中国军队(中国军队有冲锋枪队,自动手枪队,日方无此编制),在渗透近战中往往被压制(后来的自卫反击战,TG在步兵分队武器上,同样面临类似的尴尬),因此在战后,日方

把两种伴随火炮大量列装,一种是89式掷弹筒,一种92步兵炮——这两种武器后来成为日军在步兵火力层面压倒中国军队的利器

5.  详细说明一下 89式掷弹筒 92步兵炮的作用(《海陆空天》杂志上刊登过一些有价值的文章,可以找一下),从纸面上看这些武器的参数都十分可怜,没啥稀奇的,但是实际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主要原因是编

制级别很低,89掷弹筒的最小编制甚至达到小队级(排级)——在这个级别上,国军的只有支援武器是轻机枪(而且还遍在连一级),实际上由于其射速高,武器轻巧,甚至能对付重机枪阵地,发展到后来甚至

于,机枪火力不足的情况下,只要有掷弹筒小组在,日军照样敢于向预设机枪阵地的国军发起冲击......     92步兵炮看上去也毫无厉害之处,但是实际上这是一门曲射/直射两用炮,而且射程相当于重机枪射程3

倍,相当于当时60迫击炮射程的2倍,而且是作为大队炮(营级)列装——国军,轻机枪到连,重机枪到营,迫击炮到团一级,这个就差得好远,换句话说,不管是国军的迫击炮阵地,还是坚固设防的重机枪阵

地,在92炮面前,没有任何还手之力,更加见鬼的是,这东西还能拆成几块,山地和林地作战能力也很强......   

6. 现在可以谈一谈 日方的枪械问题,实际上由于 89式掷弹筒和92步兵炮的存在,日方并不很重视机枪和迫击炮的发展——尤其是轻机枪,另外一方面 日方的三八步枪,射速不低,有效射程远,同样从另外一个方

向上挤压了轻机枪的改良需求,利用掷弹筒和三八步枪的精确射击摧毁敌人的阵地火力核心——机枪——这种战法非常符合日本陆军一贯”抠门“的想法,因此三八步枪的远射性能在日方看来非常重要的——所以抛

开远射性能不谈,只谈三八式的缺点显然是不科学的,而且由于日方光学器材的极大优势,完全可以用精确射击弥补所谓”杀伤不足“,在这个方面讲三八步枪不存在太大的所谓”缺陷“——特别是他和另一种栓动步

枪相比......   

但是这并不是说日本人就非常满意自己的火力配系,无视其缺点,这个大谬,实际上日方对中国相对有效的装备,甚至是其他国家的先进装备都是积极借鉴的,战时研发的 99轻机枪和 97式81mm迫击炮就是非常

典型的例子  99轻机实际上不是捷克式的纺织品,但是捷克式促进了99式的列装和普及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97式81mm迫击炮主要是,92炮射程,射速以及便携性全面落后于81/82mm迫击炮的结果。

7.  中国方面 蒋记国民政府,实际上是一个真正奇葩政府——在所谓”黄金10年“里,根本就没有发展军工的眼光和手段

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建立以炮兵为核心的现代陆军体系......   那是如家包换的”大步兵主义“ 实际上连大步兵主义所需要的装备都不能满足......  例如步兵伴随支援武器——长期就是24式重机枪,和军阀打,共匪

大当然问题不大,但是长期以机枪火力为核心的养成的习惯就是,机枪一定要放在最容易发扬火力的地方,一定不能停,一停黄花菜就凉——简直就是给日本军队量身定做的菜......   虽然在迫击炮火力方面比日本

的认识要高明一些——实际上是极端无奈,身管火炮自己不能造,不得已重视迫击炮。 但是由于迫击炮在国军体系里是用于替代支援火炮,编制级别很高,团里都不一定捞得到80mm以上的迫击炮,团以下阵地防

御,如同”赤身裸体“,对付日方大队一级的冲击,基本不能对敌方的92炮和89掷弹筒构成威胁——稍微靠谱一点的装备正是远射和精确射击能力好一点的三八步枪......  可以打击89掷弹兵小组......   

8.  国军为啥不发展冲锋枪——这是在大部分抗日战争时间里,国军唯一能称得上比日军强的轻武器,很简单,国军比日军更”抠门“——这个政府连子弹都要进口接近50%,你指望他发展冲锋枪,不是加速自己灭亡

吗......  
首先要破除"唯武器论"的迷信——这里不是说武器不重要,而是说只有站在战场的角度,甚至战略的角度看待武器,也就是要跳出武器谈武器才能得到一些比较合理的结果。

"唯武器论"最好的反例就是 1931年918抗战和1932年128抗战——这个很多材料都有介绍,不多谈,就看几点

1.  东北军是不是当时中国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从武器装备上看,”最“太极端了一点,至少算佼佼者没有问题——三军俱全(空军和装甲兵还是相对正规的),炮兵尤甚,甚至发展出独立的炮兵工业,不容易

但是实际战斗力是要打问号的——这里讲得不是单兵战斗力或者是师团一级的作战能力,而是指整体协调指挥上,问题有几个 1) 鱼龙混杂,各怀鬼胎,凝聚力不强  2) 匪气太重,区域性太强——张氏集团几次入

关,打先锋的都是张宗昌之流,基本就是匪兵过境,到处破坏,老百姓,士绅阶层都不愿意其长久统治  3)过于依赖张氏家长式领导,没有自己的作战风格和制度,领导听老张,参谋学日本,危害极深

2.  918事变是不是”不战而弃东北“——不是,起码锦州不是,宁锦走廊之战,可以参考萨苏先生的”中日铁甲列车之战“——东北军战而溃之,以上三点问题的危害暴露无遗......  而后来的热河之战,已经从战而溃之,

沦落为见敌而逃了......

3.  128抗战 —— 《兵器》有一期增刊谈过,我也不多讲,实际上个人看法,这是中日军队实力最接近的一次较量,双方都采用一次大战后阵地+机动防御+精锐部队渗透突破反渗透补位的战术,最后日方取胜的原因

是大规模使用了炮兵和三军联合作战在经历了初期的混乱之后终于改善了一点 ,即使如此,中国军队仍然败而不溃。

4.  比较可惜的是,日方在128之战之后反思和改进比较深刻,而中国方面可以讲不进反退,这里先谈日本,日本觉察出比较深刻的一条,就是要提升炮兵火力,从步兵支援火炮到陆军主战火炮都要提升,也就是陆军

作战,要炮兵化,这里主要谈谈步兵伴随火炮,128之前主要是一些非常古老曲射炮(11年曲射炮),对于步兵小队中队来说非常笨重,实际上在步兵火力上,日方没有体现出工业国应该有的优势,反而在冲锋枪

和自动手枪的使用方面还不如中国军队(中国军队有冲锋枪队,自动手枪队,日方无此编制),在渗透近战中往往被压制(后来的自卫反击战,TG在步兵分队武器上,同样面临类似的尴尬),因此在战后,日方

把两种伴随火炮大量列装,一种是89式掷弹筒,一种92步兵炮——这两种武器后来成为日军在步兵火力层面压倒中国军队的利器

5.  详细说明一下 89式掷弹筒 92步兵炮的作用(《海陆空天》杂志上刊登过一些有价值的文章,可以找一下),从纸面上看这些武器的参数都十分可怜,没啥稀奇的,但是实际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主要原因是编

制级别很低,89掷弹筒的最小编制甚至达到小队级(排级)——在这个级别上,国军的只有支援武器是轻机枪(而且还遍在连一级),实际上由于其射速高,武器轻巧,甚至能对付重机枪阵地,发展到后来甚至

于,机枪火力不足的情况下,只要有掷弹筒小组在,日军照样敢于向预设机枪阵地的国军发起冲击......     92步兵炮看上去也毫无厉害之处,但是实际上这是一门曲射/直射两用炮,而且射程相当于重机枪射程3

倍,相当于当时60迫击炮射程的2倍,而且是作为大队炮(营级)列装——国军,轻机枪到连,重机枪到营,迫击炮到团一级,这个就差得好远,换句话说,不管是国军的迫击炮阵地,还是坚固设防的重机枪阵

地,在92炮面前,没有任何还手之力,更加见鬼的是,这东西还能拆成几块,山地和林地作战能力也很强......   

6. 现在可以谈一谈 日方的枪械问题,实际上由于 89式掷弹筒和92步兵炮的存在,日方并不很重视机枪和迫击炮的发展——尤其是轻机枪,另外一方面 日方的三八步枪,射速不低,有效射程远,同样从另外一个方

向上挤压了轻机枪的改良需求,利用掷弹筒和三八步枪的精确射击摧毁敌人的阵地火力核心——机枪——这种战法非常符合日本陆军一贯”抠门“的想法,因此三八步枪的远射性能在日方看来非常重要的——所以抛

开远射性能不谈,只谈三八式的缺点显然是不科学的,而且由于日方光学器材的极大优势,完全可以用精确射击弥补所谓”杀伤不足“,在这个方面讲三八步枪不存在太大的所谓”缺陷“——特别是他和另一种栓动步

枪相比......   

但是这并不是说日本人就非常满意自己的火力配系,无视其缺点,这个大谬,实际上日方对中国相对有效的装备,甚至是其他国家的先进装备都是积极借鉴的,战时研发的 99轻机枪和 97式81mm迫击炮就是非常

典型的例子  99轻机实际上不是捷克式的纺织品,但是捷克式促进了99式的列装和普及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97式81mm迫击炮主要是,92炮射程,射速以及便携性全面落后于81/82mm迫击炮的结果。

7.  中国方面 蒋记国民政府,实际上是一个真正奇葩政府——在所谓”黄金10年“里,根本就没有发展军工的眼光和手段

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建立以炮兵为核心的现代陆军体系......   那是如家包换的”大步兵主义“ 实际上连大步兵主义所需要的装备都不能满足......  例如步兵伴随支援武器——长期就是24式重机枪,和军阀打,共匪

大当然问题不大,但是长期以机枪火力为核心的养成的习惯就是,机枪一定要放在最容易发扬火力的地方,一定不能停,一停黄花菜就凉——简直就是给日本军队量身定做的菜......   虽然在迫击炮火力方面比日本

的认识要高明一些——实际上是极端无奈,身管火炮自己不能造,不得已重视迫击炮。 但是由于迫击炮在国军体系里是用于替代支援火炮,编制级别很高,团里都不一定捞得到80mm以上的迫击炮,团以下阵地防

御,如同”赤身裸体“,对付日方大队一级的冲击,基本不能对敌方的92炮和89掷弹筒构成威胁——稍微靠谱一点的装备正是远射和精确射击能力好一点的三八步枪......  可以打击89掷弹兵小组......   

8.  国军为啥不发展冲锋枪——这是在大部分抗日战争时间里,国军唯一能称得上比日军强的轻武器,很简单,国军比日军更”抠门“——这个政府连子弹都要进口接近50%,你指望他发展冲锋枪,不是加速自己灭亡

吗......  
基本说的都对,关键是工业不行,最不行的是化学工业,国民政府没有制造猛炸药的能力;TNT批量化生产要到1944年,几乎和敌后八路差不多。八路也基本在在43年后能批量制造油甜炸药(硝化甘油),黄色炸药(苦味酸),44年开始制造TNT。。。
捷克式轻机枪一直到抗战中期才仿制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少数人员自己的坚持。所以。。。。。。
很多人指责土共买苏联武器一堆,其实土共一直在致力于武器国产化,就是因为中国长期血的教训,台湾在反攻大陆时期,也是大力引进生产武器,但是依然认为自造不如买,到了1980年代末,拉法叶特级之前差点对韩进口驱逐舰,引起舆论大哗,立委骂道:与韩国同为亚洲新兴国家,一同学习造舰,却买韩国蔚山级,实乃大谬。
楼主说得有道理,但是即便如此,国军跟日军的武器也没有代差,如果士气高,指挥合理,也不至于打成那个熊样。
屡败屡战 发表于 2014-5-4 14:20
基本说的都对,关键是工业不行,最不行的是化学工业,国民政府没有制造猛炸药的能力;TNT批量化生产要到194 ...
其实...... 其实 .......

最离谱的柴油机和光学玻璃......

实验室产品(柴油机大概是1935年搞出过一台,光学玻璃冶炼大致在1937-1938实验室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依靠少数先知先觉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搞出来了——国府上下无人重视,结果得而复失......

......  奇葩的国府  ......  
还好没叫ww统治不然带路美分可能没了但是活得憋屈
老蒋的执政基础就是如此。开始北伐到了上海,跟人家上海的金融财阀要钱。金融财阀最怕两点,第一是工人不听话老是闹腾,第二是租界收回自己地盘儿没了。老蒋许诺好说好商量,人家掏了钱,转眼老蒋就把人家卖了。连续逼着人家买国债,国债都用来打仗了。这样流入真正实业界工商界的钱就几乎断绝,金融业其实就是造血机器,把钱泵到那个行业,那个行业才有可能兴起。而且恰好美国改变了贵金属储备结构,规定必须储备1/4的白银,结果造成国际银价大涨,中国白银大批外流。中国银本位破产,废除袁大头改行法币。索性老蒋直接控制了四大银行,自己没钱就印钞票。这样的金融环境,资金不可能流入制造业,大头的拿去打仗了,小头的进入了股票金融行业和一些技术简单来钱快的轻工业,比如米面加工、纺织。见效慢的基础工业是根本没钱搞的。没有基础工业,就没有军事工业。
好文。

国府比较喜欢把钱放在银行放高利贷钱生钱,不喜欢造枪造炮打出去抢市场抢钱,实在是和平主义的典范
屡败屡战 发表于 2014-5-4 14:20
基本说的都对,关键是工业不行,最不行的是化学工业,国民政府没有制造猛炸药的能力;TNT批量化生产要到194 ...
更关键的是,老蒋商人家庭出身,深受家庭环境影响,什么都想低买高卖,根本不考虑自己开厂制造。老蒋从来都对办企业没有兴趣,甚至反感,自己造的跟德国的质量差距大,老蒋宁愿外购,根本不愿自造。用此法打内战很有效,常凯申没有的,土共当然就没有,军阀也基本没有。面对日本鬼子的炮火,就歇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