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tt:简评印度PDV反导试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49:41


印度人还是一如既往的不(tree)靠(new)谱(bee)。4月23日先是宣布Akash防空导弹试验成功,第二天就承认其实试验失败了。4月27日宣布新型反导弹PDV试验成功,第二天就承认其实只是“部分成功”,最关键的导弹拦截根本就没发生。

《印度教徒报》4月28日的一篇报道给出了此次试验的一些细节:靶弹是当地时间9:07从孟加拉湾的海上发射的,用于模拟一枚射程超过2000 km的导弹。拦截弹PDV于两分半后发射,导弹出大气层外后整流罩分离,红外导引头探测到弹头目标,并在120 km高度处进行了“拦截”。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拦截。根据DRDO的解释,此次试验主要目的是验证首次使用的红外导引头的探测和跟踪性能,而拦截弹内的弹头没有引爆(Mr. Chander, architect of India’s Agni series of missiles, said, “The mission’s main objective was to track the target missile. We wanted to se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R seeker. The warhead in the interceptor missile was not meant to be exploded in this mission. Since we did not fire the warhead, the debris did not fall.”)

客观的说,此次试验创造了印度的很多“第一”。首次使用两级固体助推,缩短了反导弹的反应时间;首次在反导弹上使用了整流罩,并在大气层外成功分离;首次使用红外导引头,并探测到目标;反导弹的飞行高度和飞行距离也是历次试验中最远的。从这些方面来说,与此前的PAD反导弹相比都是有进步的。


从PDV(左图)的设计上来说,与以色列的“箭-2”反导弹(右图)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两级固体助推,都是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双模式导引头。区别是,“箭-2”是用于大气层内高层反导的,而PDV是在大气层外拦截,因此没有“箭-2”二级末端的气动舵。鉴于印度与以色列有很密切的军事技术合作关系,在对付伊斯兰国家的导弹上也有共同需求,印度很可能得到了来自以色列的技术援助。本文开头提到的Akash地对空导弹是印度从苏联SA-6导弹仿制的,但是从1974年开始仿制了30多年也没成功,直到2007以色列开始介入,短短几年项目就取得很大进展,2012年开始交付印度军方。印度在PAD的研制中也得到了以色列的帮助,所用的反导预警跟踪雷达“剑鱼”就来自以色列“箭-2”系统的“绿松”L波段相控阵雷达。


以色列EL/M-2080“绿松”相控阵雷达

本次试验最大的看点是采用了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双模导引头。高性能的红外成像器件和弹载主动雷达都是只有极少数国家才掌握的技术,以色列“箭-2”的红外成像导引头是Raytheon提供的,主动雷达导引头来自Lockheed Martin,而以色列的电子工业水平远比印度高,笔者怀疑印度的红外导引头得到了外国的技术援助。PDV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很可能继承自PAD,而PAD的主动雷达导引头是俄罗斯提供的技术。没有这些技术援助,印度的反导是根本搞不起来的。

PAD的主动雷达导引头

尽管DRDO宣称PDV的首次试验取得成功,但笔者还是有几点疑问:

一,PDV是动能拦截吗?

动能杀伤拦截(KKV)与非动能杀伤拦截的区别在于,动能杀伤是依靠拦截弹本身的动能拦截目标,拦截弹与目标之间的相对速度可达4~10 km/s,比动能钻地弹的速度还快,因此只要能直接命中目标就可以将其摧毁。而非动能杀伤需要其他能源(一般是高爆炸药)驱使弹丸、破片、连续杆等类型的战斗部飞向目标对其杀伤。比较而言,动能杀伤方式摧毁目标的效果好,导弹整体重量小,但对制导精度要求高,脱靶量必须小于目标的尺寸,因此技术难度非常高。迄今为止,只有美国和中国实现了动能杀伤方式的反导拦截。

采用KKV的THAAD没有可引爆的“弹头”,完全依靠导弹本身的动能杀伤目标

2009年3月《今日印度》的一则报道最早披露PDV,DRDO的Dr. V. K. Saraswat向记者表示,PDV是可与美国的末端高层拦截弹THAAD相类比的导弹(It is in the class of the THAAD),但没有明确说PDV是否采用THAAD那样的动能杀伤拦截。在此后印度媒体的报道中,曾多次使用Hit-to-Kill和KKV来描述PDV。但是,印度媒体同样用Hit-to-Kill来描述PAD和AAD的拦截试验,似乎是把Hit-to-Kill当作intercept的同义词来使用,而PAD和AAD并不是动能杀伤,而是破片杀伤。因此Hit-to-Kill并不能说明是动能杀伤。

PDV采用红外导引头也不表示它就是动能杀伤的。空空导弹有很多红外导引头的,全是破片或连续杆杀伤。在大气层外使用红外导引头主要目的是增加探测距离。弹载主动雷达头由于发射功率有限,作用距离一般只有20公里左右,对于反导是不够用的,而红外导引头探测距离最远可以到几百公里。

THAAD的红外导引头侧窗

笔者查询了英国IHS Janes数据库,在Land Warfare Platforms: Artillery & Air Defence - PAD/AAD辞条中对PDV有如下描述:“A new Prithvi interceptor missile codename PDV will be a solid propellant two-stage missile with a new controlling system that allows for the missile to be controlled at an altitude of more than 150 km. The PDV is expected to use the new P-charge warhead, a Multiple Explosively-Formed Projectile-charge (MEFP) based warhead. The high-hit density (repeated impact) warhead has the ability to penetrate targets protected by thick steel casings and cause extensive damage within.” 根据英国人的情报,PDV用的不是KKV,而是多爆炸成型弹丸(MEFP)战斗部。MEFP是一种能提高杀伤效果的定向战斗部,依靠高爆炸药的能量驱使金属块形成特定形状的定向高速弹丸,从而杀伤目标。


爆炸成型弹丸的成型和杀伤效果示意图

MEFP战斗部的优点是可以用较少的装药实现全向战斗部的杀伤效果,而且杀伤半径和杀伤力也比同样装药的全向战斗部强。与动能杀伤方式相比,采用MEFP战斗部的脱靶量要求较低(最大可以到~100米),因此对导引头的精度要求不像KKV那么高,是一种较廉价的拦截方式。但是战斗部毕竟也有一定重量(典型的有几十千克),因此不利于导弹的小型化。



更离谱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根据上述《印度教徒报》的报道,在4月27日的试验后,记者采访了DRDO的人。Asked whether “a hit-to-kill” took place in the mission as it did in the previous six other interceptor flights from the Wheeler Island, he said: “We have to work out the missed distance between the target missile and the interceptor. Based on that, the hit-to-kill would take place. We are not able to say right now whether the hit-to-kill took place.” Yet another scientist said, “Whether the target missile was destroyed or not, I cannot say right now.”
由于warhead没有引爆,要根据测量得到的拦截弹与靶弹之间的脱靶量判断是否能够实现拦截,这显然不是KKV。KKV是一锤子买卖,撞上就拦截成功,撞不上就是失败。况且正常的KKV里面根本就没有能够引爆的warhead。而如果是采用MEFP战斗部就说得通了,只要脱靶量小于战斗部的作用半径,理论上来说,如果战斗部能成功引爆,可以实现对目标弹头的杀伤拦截。但是,直到试验后第二天,DRDO的人仍然没有搞清楚此次试验的脱靶量到底是多少(但这并不妨碍DRDO对外宣布试验成功),因此事实上也就无法判断能否实现拦截。至于说战斗部是本来就没打算引爆,还是因为脱靶量太大而没有引爆,外人就无从知晓了。连印度国内也有人怀疑,印度以前的反导试验到底是否真的实现了拦截(the DRDO, using conventional warhead interceptors, has remained silent on whether the interceptions were indeed direct hits.)。

从原理上说,印度以前搞的PAD/AAD采用破片杀伤方式,拦截弹头不分离的导弹,脱靶量要求是10米以内;而PDV如果采用动能杀伤方式,拦截弹头分离的导弹,脱靶量要求是~0.1米。这显然是个大跃进。美国和中国在发展KKV的过程中,都是先试验拦截大目标(卫星或者弹头不分离的导弹,脱靶量要求~1米),然后再试验小目标(弹头分离的导弹)。而印度如果在研制KKV的第一步就尝试拦截弹头分离的导弹,明显不符合武器装备研制发展的一般规律。



那么,PDV是否可能如同爱国者PAC-3导弹那样采用的是KKV+破片增强战斗部呢?笔者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的。PAC-3是大气层内低层拦截弹,而且拦截的多是弹头不分离的短程导弹,即使拦截成功,如果只是击中弹体,而不能将弹头彻底摧毁,则弹头还是可能对地面造成较大的损伤。因此PAC-3需要破片增强战斗部。而大气层外拦截弹,只要能击中对方导弹,即使是弹头不分离的导弹,也能破坏其姿态,使其弹头无法正常再入,从而在大气层中解体爆炸,于是对地面损伤很小。也就是说,大气层外拦截弹的KKV如果能够正常工作,原则上是不需要破片增强战斗部的。而对于加速性能和飞行速度都要求很高的反导弹来说,任何不必要的战斗部都是应该去掉的。

二,PDV导弹能否拦截射程2000 km的导弹?

根据DRDO的公告,本次试验的靶弹是用PAD改装的。PAD的主动段终点速度是6马赫(2 km/s),而射程2000 km的弹道导弹主动段终点速度大约是3.9 km/s,因此PAD根本不可能如DRDO所宣传的那样模拟射程2000 km的弹道导弹。印度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射程达到2000 km的Agni-2导弹来进行试验呢?除了技术和经济原因外,可能还有地理原因。印度人口几乎中国一样多,但是国土面积不足有中国1/3,除了西部与巴基斯坦接壤的沙漠和北部与中国接壤的喜马拉雅山区,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无法进行反导这种高风险的武器试验。世界各主要大国中,中俄国土面积广阔,有大量的无人区可以用来进行导弹试验,俄罗斯甚至可以在本国国土内进行洲际导弹全程试验。美英法主要在海上进行远程导弹武器的试验,印度也选择了在海上试验。但是,目前印度仅有的一个导弹武器综合试验场(ITR)要在海上进行反导试验有很大的局限性。ITR分布在Wheeler岛和Chandipur两处,两地相距仅有70公里。AAD试验中拦截弹和靶弹各从Wheeler岛和Chandipur发射,距离太近,因此不得不让靶弹按高弹道飞行(下图),从而使反导试验的难度大大降低。

AAD反导试验弹道示意图

PAD试验的靶弹是Dhanush,与PDV的靶弹PAD类似,都是从孟加拉湾的海上发射的。印度海军目前唯一一艘可发射Dhanush/PAD弹道导弹的军舰是INS Subhadra(舷号P51)。根据2012年的一则报道,PDV试验的靶弹将从距离Wheeler岛300~350公里的海上发射,并飞行150公里。而另据印度媒体报道,PDV的拦截距离超过100 km。印度为此次PDV试验宣布的海上禁航区为一个220*240 km的平行四边形,其中距离Wheeler岛最远的点(最下方)确实有300 km,考虑到安全因素,笔者推测此次PDV试验的弹道如下图所示。PDV飞行约120~150 km,靶弹飞行约150 km。PAD的最大速度是2 km/s,如果按照正常弹道,2.5分钟(150秒)肯定要飞出150 km距离的范围,因此PAD应该也是采用了高弹道飞行。假设靶弹速度垂直分量最大值为1.7 km/s,已知“拦截”高度大约是120 km,与主动段关机点速度差不多,笔者估计靶弹飞行总时间约为2*1700/9.8~350秒,这样PDV的飞行时间约为200秒,其中包括约60秒的主动段。PDV总的飞行斜距约为170~200 km,弹道弧长约为200~250 km,按此推算PDV的主动段关机速度约为6~7马赫,最高点速度约为4~5 马赫,相当于射程600 km的弹道导弹,这些数据都与印度媒体披露的PDV速度和拦截高度一致。实际上,PDV的尺寸(1米直径,约10米长)与DF-15非常接近,且都是固体发动机。考虑到PDV的二级发动机质量很小,主要用于轨控,提供的速度增量不大,两者射程相近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笔者推测的印度4月27日PDV反导试验示意图

但是PAD毕竟不能模拟射程2000 km的中程导弹。印度目前使用的反导预警跟踪雷达“剑鱼”有效作用距离为600~800 km,对于按照正常弹道飞行的射程2000 km的中程导弹,当“剑鱼”雷达发现来袭弹头时,离弹头再入只有大约180~250秒,这比上述PDV试验中雷达发现目标到实现“拦截”的时间(350秒)还要短,因此PDV是根本来不及实现对此导弹的拦截的。究其原因有几条:1,此次试验采用了速度过低的PAD靶弹,且是飞行时间长的高弹道;2,PDV拦截弹最大速度不够快,且助推加速也不够快,减小了可用拦截时间;3,预警雷达作用范围小,不能尽早的发现来袭导弹。

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印度需要:
1,采用Agni-II作为靶弹模拟真实的交战环境,但这需要从较远的地方发射,现有的靶场是不行的。印度目前正计划在安达曼群岛的Rutland岛和安德拉邦新建两个靶场(参见下图),可以实现上千公里的飞行弹道。但这同时需要有对海上目标的测控能力作为保障。而且这样的试验对于孟加拉国和缅甸的海上交通会造成一定影响。


印度计划新建的两个导弹靶场的位置示意图(安德拉邦靶场按最大距离考虑)

2,提高助推器性能,研制具有高加速和高比冲的固体发动机,并尽量减小拦截器的重量(如采用KKV)。但这些对于印度都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至少要等到以色列掌握了相关技术后,印度才有可能实现。虽然印度宣称PDV是与THAAD同类的导弹,但只要比较一下两者的发射视频就会发现,PDV点火起飞后更像一个地地战术导弹,其加速性能根本不像个反导弹,甚至比很多防空导弹飞的还慢;而THAAD起飞加速非常快,主动段只有17秒,就能达到2.8 km/s的速度。这里的关键在于固体发动机的燃烧室压强不同,燃烧室压强越高,发动机推力越大,加速性能也就越好。燃烧室压强受到固体发动机壳体结构强度和喷管喉衬烧蚀性能的限制,这对材料性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方面印度离世界先进水平显然还有相当的距离。


THAAD导弹发射

3,研制作用距离更远的预警跟踪雷达。据DRDO宣称,他们已经在研制升级版“剑鱼”雷达,作用距离将增加到1500 km。但即使如此,“剑鱼”采用的L波段由于频率较低,因而分辨率不如美国THAAD的的X波段雷达AN/TPY-2(FBX-T)。另外,也不清楚印度本国是否能够生产雷达所用的T/R组件。当然,以色列是可以生产的,所以印度也就不用担心了。至于弹道导弹雷达目标识别技术(分辨弹头、诱饵和电子干扰等)这些更加“高大上”的项目,印度暂时还是不要考虑了,就留给美国和中国操心吧。


THAAD采用X波段AN/TPY-2雷达,作用距离为1000~1300 km

三、印度发展反导的可行性有多大?

印度认为自己面临着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弹道导弹威胁,因此要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印度宣布将分两阶段建设其导弹防御系统。第一阶段是拦截射程2000 km以内的弹道导弹,第二阶段是拦截射程5000 km的弹道导弹。每个阶段都有两种导弹,低层拦截弹和高层拦截弹。其中第一阶段的低层拦截弹是AAD,高层拦截弹是PAD,未来将用PDV代替。


印度的多层导弹防御系统发展路线图

根据上面的分析,PDV的技术水平并不高,即使如此还从原定的2010年一直推迟到2014年才进行首次试验。印度要想拦截射程2000 km的弹道导弹,尚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也许最方便的就是借助以色列“箭-3”大气层外反导弹的KKV技术。至于拦截射程5000 km的弹道导弹,技术上要解决的问题就更困难了。实际上,即使是反导技术水平最高的美国,目前能够拦截洲际导弹的GBI导弹试验也屡屡失败,而另一种可以 拦截洲际导弹的海基SM-3 blockIIA导弹尚在研制中。而印度的反导技术主要来源以色列,目前没有掌握拦截洲际导弹的技术,未来也没有这样的技术需求。不知道印度有什么底气敢 宣称能实现第二阶段的目标。从宣传画来看,第二阶段的两种导弹似乎是模仿美国THAAD和SM-3。PAD/PDV都是5吨左右,而性能好得多的 THAAD和SM-2只有900 kg和1.5吨,这是明显的技术差距。印度必须掌握KKV技术,才可能将拦截弹做的这样小。


以色利的“箭-3”大气层外反导弹,左为发射图,右图为“箭-3”的KKV示意图。

导弹防御决不仅仅只是研制拦截弹这么简单(即使这就已经很不简单了),一个真正有效的导弹防御系统包括了预警探测、跟踪识别、通信指挥、多层拦截等规模庞大的系统。即使是美国这样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都远超过印度的超级大国家,花了几十年时间,也还是在不断摸索着前进。面对朝鲜和伊朗这样导弹技术水平一般的国家,美国也只是对短程战术导弹的拦截比较有把握,而中程导弹只需要增加一些技术和经济成本都不高的突防手段,就可能突破美国目前的导弹防御网。这也是美国国内一直有人从技术上论证反导不可行的原因之一。假以时日,即使印度的经济和科技实力都有显著提高,要想在反导领域追赶上美国也是不太现实的。况且,随着印度国力的增长,其战略野心也会随之增长,未来它“左右逢源”的国际环境是否会发生变化还很难说。


宙斯盾反导系统的导弹拦截十个阶段示意图

印度的反导体系概念示意图,各种美国人设想的要素都有了,能否实现则是另一回事

实际上,导弹防御只有在面对导弹进攻实力比自己弱小的多的对手时才能起作用。如果对方的导弹进攻实力与己方势均力敌,甚至强于己方,则对方完全可以依仗强大的导弹进攻能力,使防御方防不胜防。基于这样的现实考虑,中国从不谋求能够防御美俄巨大的洲际导弹库,而只追求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的中近程战术导弹的防御,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导弹进攻能力也远远低于中国。中国和巴基斯坦威胁印度的主要是中近程导弹,而这些方面印度并不占优势,即使面对巴基斯坦也占不到什么便宜,面对中国有明显的劣势。因此印度的导弹防御系统就算是能够拦截中近程导弹,也难以改变南亚地区的战略格局。倒是中国完全有能力形成对印度的压倒性导弹进攻态势。笔者多次说过,中国大陆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打造的上千枚中近程战术导弹,全都可以用来对付印度,而且二炮部队DF-15、DF-11系列每年的例行发射演练就在青藏高原进行,完全适应对印度进行打击的战场环境。而印度的全部战略导弹加起来也不到100枚,可靠性还另说。印度唯一理智的选择应该是与中国友好的解决边界争端,减少相互的不信任感和军事对抗措施。但印度领导人出于其狭隘的政治需要,不愿意这样做。

印度研制拦截射程5000 km弹道导弹的目的更是令人费解。世界上有这种导弹的只有美俄中英法,而中国要打印度根本用不着这种中远程导弹。难道美俄英法有用核导弹攻击印度的企图吗?就算有吧,这些国家都有几百个能用洲际导弹投掷的核弹头,印度能拦截多少?这种场景根本就不可能出现。也许唯一合理的解释是,美国(中国)有的,印度也要有,追求一种军事和政治上平起平坐的国际地位。但是苏联的例子已经充分说明,这种片面追求军事实力强大的不均衡发展,并不能使国家真正实现长治久安,也无法掩盖各种严重的国内社会和经济问题。印度的大国梦,绝不是通过研制PDV这样的几个高级玩具所能实现的。

原文地址:http://liuqiankktt.blog.163.com/ ... 112014328103152620/


印度人还是一如既往的不(tree)靠(new)谱(bee)。4月23日先是宣布Akash防空导弹试验成功,第二天就承认其实试验失败了。4月27日宣布新型反导弹PDV试验成功,第二天就承认其实只是“部分成功”,最关键的导弹拦截根本就没发生。

《印度教徒报》4月28日的一篇报道给出了此次试验的一些细节:靶弹是当地时间9:07从孟加拉湾的海上发射的,用于模拟一枚射程超过2000 km的导弹。拦截弹PDV于两分半后发射,导弹出大气层外后整流罩分离,红外导引头探测到弹头目标,并在120 km高度处进行了“拦截”。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拦截。根据DRDO的解释,此次试验主要目的是验证首次使用的红外导引头的探测和跟踪性能,而拦截弹内的弹头没有引爆(Mr. Chander, architect of India’s Agni series of missiles, said, “The mission’s main objective was to track the target missile. We wanted to se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R seeker. The warhead in the interceptor missile was not meant to be exploded in this mission. Since we did not fire the warhead, the debris did not fall.”)

客观的说,此次试验创造了印度的很多“第一”。首次使用两级固体助推,缩短了反导弹的反应时间;首次在反导弹上使用了整流罩,并在大气层外成功分离;首次使用红外导引头,并探测到目标;反导弹的飞行高度和飞行距离也是历次试验中最远的。从这些方面来说,与此前的PAD反导弹相比都是有进步的。


从PDV(左图)的设计上来说,与以色列的“箭-2”反导弹(右图)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两级固体助推,都是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双模式导引头。区别是,“箭-2”是用于大气层内高层反导的,而PDV是在大气层外拦截,因此没有“箭-2”二级末端的气动舵。鉴于印度与以色列有很密切的军事技术合作关系,在对付伊斯兰国家的导弹上也有共同需求,印度很可能得到了来自以色列的技术援助。本文开头提到的Akash地对空导弹是印度从苏联SA-6导弹仿制的,但是从1974年开始仿制了30多年也没成功,直到2007以色列开始介入,短短几年项目就取得很大进展,2012年开始交付印度军方。印度在PAD的研制中也得到了以色列的帮助,所用的反导预警跟踪雷达“剑鱼”就来自以色列“箭-2”系统的“绿松”L波段相控阵雷达。


以色列EL/M-2080“绿松”相控阵雷达

本次试验最大的看点是采用了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双模导引头。高性能的红外成像器件和弹载主动雷达都是只有极少数国家才掌握的技术,以色列“箭-2”的红外成像导引头是Raytheon提供的,主动雷达导引头来自Lockheed Martin,而以色列的电子工业水平远比印度高,笔者怀疑印度的红外导引头得到了外国的技术援助。PDV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很可能继承自PAD,而PAD的主动雷达导引头是俄罗斯提供的技术。没有这些技术援助,印度的反导是根本搞不起来的。

PAD的主动雷达导引头

尽管DRDO宣称PDV的首次试验取得成功,但笔者还是有几点疑问:

一,PDV是动能拦截吗?

动能杀伤拦截(KKV)与非动能杀伤拦截的区别在于,动能杀伤是依靠拦截弹本身的动能拦截目标,拦截弹与目标之间的相对速度可达4~10 km/s,比动能钻地弹的速度还快,因此只要能直接命中目标就可以将其摧毁。而非动能杀伤需要其他能源(一般是高爆炸药)驱使弹丸、破片、连续杆等类型的战斗部飞向目标对其杀伤。比较而言,动能杀伤方式摧毁目标的效果好,导弹整体重量小,但对制导精度要求高,脱靶量必须小于目标的尺寸,因此技术难度非常高。迄今为止,只有美国和中国实现了动能杀伤方式的反导拦截。

采用KKV的THAAD没有可引爆的“弹头”,完全依靠导弹本身的动能杀伤目标

2009年3月《今日印度》的一则报道最早披露PDV,DRDO的Dr. V. K. Saraswat向记者表示,PDV是可与美国的末端高层拦截弹THAAD相类比的导弹(It is in the class of the THAAD),但没有明确说PDV是否采用THAAD那样的动能杀伤拦截。在此后印度媒体的报道中,曾多次使用Hit-to-Kill和KKV来描述PDV。但是,印度媒体同样用Hit-to-Kill来描述PAD和AAD的拦截试验,似乎是把Hit-to-Kill当作intercept的同义词来使用,而PAD和AAD并不是动能杀伤,而是破片杀伤。因此Hit-to-Kill并不能说明是动能杀伤。

PDV采用红外导引头也不表示它就是动能杀伤的。空空导弹有很多红外导引头的,全是破片或连续杆杀伤。在大气层外使用红外导引头主要目的是增加探测距离。弹载主动雷达头由于发射功率有限,作用距离一般只有20公里左右,对于反导是不够用的,而红外导引头探测距离最远可以到几百公里。

THAAD的红外导引头侧窗

笔者查询了英国IHS Janes数据库,在Land Warfare Platforms: Artillery & Air Defence - PAD/AAD辞条中对PDV有如下描述:“A new Prithvi interceptor missile codename PDV will be a solid propellant two-stage missile with a new controlling system that allows for the missile to be controlled at an altitude of more than 150 km. The PDV is expected to use the new P-charge warhead, a Multiple Explosively-Formed Projectile-charge (MEFP) based warhead. The high-hit density (repeated impact) warhead has the ability to penetrate targets protected by thick steel casings and cause extensive damage within.” 根据英国人的情报,PDV用的不是KKV,而是多爆炸成型弹丸(MEFP)战斗部。MEFP是一种能提高杀伤效果的定向战斗部,依靠高爆炸药的能量驱使金属块形成特定形状的定向高速弹丸,从而杀伤目标。


爆炸成型弹丸的成型和杀伤效果示意图

MEFP战斗部的优点是可以用较少的装药实现全向战斗部的杀伤效果,而且杀伤半径和杀伤力也比同样装药的全向战斗部强。与动能杀伤方式相比,采用MEFP战斗部的脱靶量要求较低(最大可以到~100米),因此对导引头的精度要求不像KKV那么高,是一种较廉价的拦截方式。但是战斗部毕竟也有一定重量(典型的有几十千克),因此不利于导弹的小型化。



更离谱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根据上述《印度教徒报》的报道,在4月27日的试验后,记者采访了DRDO的人。Asked whether “a hit-to-kill” took place in the mission as it did in the previous six other interceptor flights from the Wheeler Island, he said: “We have to work out the missed distance between the target missile and the interceptor. Based on that, the hit-to-kill would take place. We are not able to say right now whether the hit-to-kill took place.” Yet another scientist said, “Whether the target missile was destroyed or not, I cannot say right now.”
由于warhead没有引爆,要根据测量得到的拦截弹与靶弹之间的脱靶量判断是否能够实现拦截,这显然不是KKV。KKV是一锤子买卖,撞上就拦截成功,撞不上就是失败。况且正常的KKV里面根本就没有能够引爆的warhead。而如果是采用MEFP战斗部就说得通了,只要脱靶量小于战斗部的作用半径,理论上来说,如果战斗部能成功引爆,可以实现对目标弹头的杀伤拦截。但是,直到试验后第二天,DRDO的人仍然没有搞清楚此次试验的脱靶量到底是多少(但这并不妨碍DRDO对外宣布试验成功),因此事实上也就无法判断能否实现拦截。至于说战斗部是本来就没打算引爆,还是因为脱靶量太大而没有引爆,外人就无从知晓了。连印度国内也有人怀疑,印度以前的反导试验到底是否真的实现了拦截(the DRDO, using conventional warhead interceptors, has remained silent on whether the interceptions were indeed direct hits.)。

从原理上说,印度以前搞的PAD/AAD采用破片杀伤方式,拦截弹头不分离的导弹,脱靶量要求是10米以内;而PDV如果采用动能杀伤方式,拦截弹头分离的导弹,脱靶量要求是~0.1米。这显然是个大跃进。美国和中国在发展KKV的过程中,都是先试验拦截大目标(卫星或者弹头不分离的导弹,脱靶量要求~1米),然后再试验小目标(弹头分离的导弹)。而印度如果在研制KKV的第一步就尝试拦截弹头分离的导弹,明显不符合武器装备研制发展的一般规律。



那么,PDV是否可能如同爱国者PAC-3导弹那样采用的是KKV+破片增强战斗部呢?笔者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的。PAC-3是大气层内低层拦截弹,而且拦截的多是弹头不分离的短程导弹,即使拦截成功,如果只是击中弹体,而不能将弹头彻底摧毁,则弹头还是可能对地面造成较大的损伤。因此PAC-3需要破片增强战斗部。而大气层外拦截弹,只要能击中对方导弹,即使是弹头不分离的导弹,也能破坏其姿态,使其弹头无法正常再入,从而在大气层中解体爆炸,于是对地面损伤很小。也就是说,大气层外拦截弹的KKV如果能够正常工作,原则上是不需要破片增强战斗部的。而对于加速性能和飞行速度都要求很高的反导弹来说,任何不必要的战斗部都是应该去掉的。

二,PDV导弹能否拦截射程2000 km的导弹?

根据DRDO的公告,本次试验的靶弹是用PAD改装的。PAD的主动段终点速度是6马赫(2 km/s),而射程2000 km的弹道导弹主动段终点速度大约是3.9 km/s,因此PAD根本不可能如DRDO所宣传的那样模拟射程2000 km的弹道导弹。印度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射程达到2000 km的Agni-2导弹来进行试验呢?除了技术和经济原因外,可能还有地理原因。印度人口几乎中国一样多,但是国土面积不足有中国1/3,除了西部与巴基斯坦接壤的沙漠和北部与中国接壤的喜马拉雅山区,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无法进行反导这种高风险的武器试验。世界各主要大国中,中俄国土面积广阔,有大量的无人区可以用来进行导弹试验,俄罗斯甚至可以在本国国土内进行洲际导弹全程试验。美英法主要在海上进行远程导弹武器的试验,印度也选择了在海上试验。但是,目前印度仅有的一个导弹武器综合试验场(ITR)要在海上进行反导试验有很大的局限性。ITR分布在Wheeler岛和Chandipur两处,两地相距仅有70公里。AAD试验中拦截弹和靶弹各从Wheeler岛和Chandipur发射,距离太近,因此不得不让靶弹按高弹道飞行(下图),从而使反导试验的难度大大降低。

AAD反导试验弹道示意图

PAD试验的靶弹是Dhanush,与PDV的靶弹PAD类似,都是从孟加拉湾的海上发射的。印度海军目前唯一一艘可发射Dhanush/PAD弹道导弹的军舰是INS Subhadra(舷号P51)。根据2012年的一则报道,PDV试验的靶弹将从距离Wheeler岛300~350公里的海上发射,并飞行150公里。而另据印度媒体报道,PDV的拦截距离超过100 km。印度为此次PDV试验宣布的海上禁航区为一个220*240 km的平行四边形,其中距离Wheeler岛最远的点(最下方)确实有300 km,考虑到安全因素,笔者推测此次PDV试验的弹道如下图所示。PDV飞行约120~150 km,靶弹飞行约150 km。PAD的最大速度是2 km/s,如果按照正常弹道,2.5分钟(150秒)肯定要飞出150 km距离的范围,因此PAD应该也是采用了高弹道飞行。假设靶弹速度垂直分量最大值为1.7 km/s,已知“拦截”高度大约是120 km,与主动段关机点速度差不多,笔者估计靶弹飞行总时间约为2*1700/9.8~350秒,这样PDV的飞行时间约为200秒,其中包括约60秒的主动段。PDV总的飞行斜距约为170~200 km,弹道弧长约为200~250 km,按此推算PDV的主动段关机速度约为6~7马赫,最高点速度约为4~5 马赫,相当于射程600 km的弹道导弹,这些数据都与印度媒体披露的PDV速度和拦截高度一致。实际上,PDV的尺寸(1米直径,约10米长)与DF-15非常接近,且都是固体发动机。考虑到PDV的二级发动机质量很小,主要用于轨控,提供的速度增量不大,两者射程相近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笔者推测的印度4月27日PDV反导试验示意图

但是PAD毕竟不能模拟射程2000 km的中程导弹。印度目前使用的反导预警跟踪雷达“剑鱼”有效作用距离为600~800 km,对于按照正常弹道飞行的射程2000 km的中程导弹,当“剑鱼”雷达发现来袭弹头时,离弹头再入只有大约180~250秒,这比上述PDV试验中雷达发现目标到实现“拦截”的时间(350秒)还要短,因此PDV是根本来不及实现对此导弹的拦截的。究其原因有几条:1,此次试验采用了速度过低的PAD靶弹,且是飞行时间长的高弹道;2,PDV拦截弹最大速度不够快,且助推加速也不够快,减小了可用拦截时间;3,预警雷达作用范围小,不能尽早的发现来袭导弹。

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印度需要:
1,采用Agni-II作为靶弹模拟真实的交战环境,但这需要从较远的地方发射,现有的靶场是不行的。印度目前正计划在安达曼群岛的Rutland岛和安德拉邦新建两个靶场(参见下图),可以实现上千公里的飞行弹道。但这同时需要有对海上目标的测控能力作为保障。而且这样的试验对于孟加拉国和缅甸的海上交通会造成一定影响。


印度计划新建的两个导弹靶场的位置示意图(安德拉邦靶场按最大距离考虑)

2,提高助推器性能,研制具有高加速和高比冲的固体发动机,并尽量减小拦截器的重量(如采用KKV)。但这些对于印度都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至少要等到以色列掌握了相关技术后,印度才有可能实现。虽然印度宣称PDV是与THAAD同类的导弹,但只要比较一下两者的发射视频就会发现,PDV点火起飞后更像一个地地战术导弹,其加速性能根本不像个反导弹,甚至比很多防空导弹飞的还慢;而THAAD起飞加速非常快,主动段只有17秒,就能达到2.8 km/s的速度。这里的关键在于固体发动机的燃烧室压强不同,燃烧室压强越高,发动机推力越大,加速性能也就越好。燃烧室压强受到固体发动机壳体结构强度和喷管喉衬烧蚀性能的限制,这对材料性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方面印度离世界先进水平显然还有相当的距离。


THAAD导弹发射

3,研制作用距离更远的预警跟踪雷达。据DRDO宣称,他们已经在研制升级版“剑鱼”雷达,作用距离将增加到1500 km。但即使如此,“剑鱼”采用的L波段由于频率较低,因而分辨率不如美国THAAD的的X波段雷达AN/TPY-2(FBX-T)。另外,也不清楚印度本国是否能够生产雷达所用的T/R组件。当然,以色列是可以生产的,所以印度也就不用担心了。至于弹道导弹雷达目标识别技术(分辨弹头、诱饵和电子干扰等)这些更加“高大上”的项目,印度暂时还是不要考虑了,就留给美国和中国操心吧。


THAAD采用X波段AN/TPY-2雷达,作用距离为1000~1300 km

三、印度发展反导的可行性有多大?

印度认为自己面临着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弹道导弹威胁,因此要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印度宣布将分两阶段建设其导弹防御系统。第一阶段是拦截射程2000 km以内的弹道导弹,第二阶段是拦截射程5000 km的弹道导弹。每个阶段都有两种导弹,低层拦截弹和高层拦截弹。其中第一阶段的低层拦截弹是AAD,高层拦截弹是PAD,未来将用PDV代替。


印度的多层导弹防御系统发展路线图

根据上面的分析,PDV的技术水平并不高,即使如此还从原定的2010年一直推迟到2014年才进行首次试验。印度要想拦截射程2000 km的弹道导弹,尚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也许最方便的就是借助以色列“箭-3”大气层外反导弹的KKV技术。至于拦截射程5000 km的弹道导弹,技术上要解决的问题就更困难了。实际上,即使是反导技术水平最高的美国,目前能够拦截洲际导弹的GBI导弹试验也屡屡失败,而另一种可以 拦截洲际导弹的海基SM-3 blockIIA导弹尚在研制中。而印度的反导技术主要来源以色列,目前没有掌握拦截洲际导弹的技术,未来也没有这样的技术需求。不知道印度有什么底气敢 宣称能实现第二阶段的目标。从宣传画来看,第二阶段的两种导弹似乎是模仿美国THAAD和SM-3。PAD/PDV都是5吨左右,而性能好得多的 THAAD和SM-2只有900 kg和1.5吨,这是明显的技术差距。印度必须掌握KKV技术,才可能将拦截弹做的这样小。


以色利的“箭-3”大气层外反导弹,左为发射图,右图为“箭-3”的KKV示意图。

导弹防御决不仅仅只是研制拦截弹这么简单(即使这就已经很不简单了),一个真正有效的导弹防御系统包括了预警探测、跟踪识别、通信指挥、多层拦截等规模庞大的系统。即使是美国这样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都远超过印度的超级大国家,花了几十年时间,也还是在不断摸索着前进。面对朝鲜和伊朗这样导弹技术水平一般的国家,美国也只是对短程战术导弹的拦截比较有把握,而中程导弹只需要增加一些技术和经济成本都不高的突防手段,就可能突破美国目前的导弹防御网。这也是美国国内一直有人从技术上论证反导不可行的原因之一。假以时日,即使印度的经济和科技实力都有显著提高,要想在反导领域追赶上美国也是不太现实的。况且,随着印度国力的增长,其战略野心也会随之增长,未来它“左右逢源”的国际环境是否会发生变化还很难说。


宙斯盾反导系统的导弹拦截十个阶段示意图

印度的反导体系概念示意图,各种美国人设想的要素都有了,能否实现则是另一回事

实际上,导弹防御只有在面对导弹进攻实力比自己弱小的多的对手时才能起作用。如果对方的导弹进攻实力与己方势均力敌,甚至强于己方,则对方完全可以依仗强大的导弹进攻能力,使防御方防不胜防。基于这样的现实考虑,中国从不谋求能够防御美俄巨大的洲际导弹库,而只追求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的中近程战术导弹的防御,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导弹进攻能力也远远低于中国。中国和巴基斯坦威胁印度的主要是中近程导弹,而这些方面印度并不占优势,即使面对巴基斯坦也占不到什么便宜,面对中国有明显的劣势。因此印度的导弹防御系统就算是能够拦截中近程导弹,也难以改变南亚地区的战略格局。倒是中国完全有能力形成对印度的压倒性导弹进攻态势。笔者多次说过,中国大陆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打造的上千枚中近程战术导弹,全都可以用来对付印度,而且二炮部队DF-15、DF-11系列每年的例行发射演练就在青藏高原进行,完全适应对印度进行打击的战场环境。而印度的全部战略导弹加起来也不到100枚,可靠性还另说。印度唯一理智的选择应该是与中国友好的解决边界争端,减少相互的不信任感和军事对抗措施。但印度领导人出于其狭隘的政治需要,不愿意这样做。

印度研制拦截射程5000 km弹道导弹的目的更是令人费解。世界上有这种导弹的只有美俄中英法,而中国要打印度根本用不着这种中远程导弹。难道美俄英法有用核导弹攻击印度的企图吗?就算有吧,这些国家都有几百个能用洲际导弹投掷的核弹头,印度能拦截多少?这种场景根本就不可能出现。也许唯一合理的解释是,美国(中国)有的,印度也要有,追求一种军事和政治上平起平坐的国际地位。但是苏联的例子已经充分说明,这种片面追求军事实力强大的不均衡发展,并不能使国家真正实现长治久安,也无法掩盖各种严重的国内社会和经济问题。印度的大国梦,绝不是通过研制PDV这样的几个高级玩具所能实现的。

原文地址:http://liuqiankktt.blog.163.com/ ... 112014328103152620/
又见技术贴,顶
按照阿三的尿性,以色列也就是在美国的默许下向阿三出口成品,阿三估计拆都不敢拆。
三哥的竟然能做到如此地步?

应该感叹三哥的进步才对。

一针灵 发表于 2014-4-30 10:08
三哥的竟然能做到如此地步?

应该感叹三哥的进步才对。


黑三哥呢吧?

------------------------

印度人还是一如既往的不(tree)靠(new)谱(bee)。4月23日先是宣布Akash防空导弹试验成功,第二天就承认其实试验失败了。4月27日宣布新型反导弹PDV试验成功,第二天就承认其实只是“部分成功”,最关键的导弹拦截根本就没发生。


一针灵 发表于 2014-4-30 10:08
三哥的竟然能做到如此地步?

应该感叹三哥的进步才对。


黑三哥呢吧?

------------------------

印度人还是一如既往的不(tree)靠(new)谱(bee)。4月23日先是宣布Akash防空导弹试验成功,第二天就承认其实试验失败了。4月27日宣布新型反导弹PDV试验成功,第二天就承认其实只是“部分成功”,最关键的导弹拦截根本就没发生。

应该不是KKV吧
原帖分析的不错啊,阿三又增加了一个笑料
看懂了,  中远程的反导技术,也就是高帅富能玩。

阿三这样的屌丝就买个能拆电池,最炫民族风作默认手机铃的 “IPHONE5”玩玩吧。
请先不要转载,有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原来吹牛逼就是树新风啊……
极度赞同楼主文中的一句话:以色列有了以后印度才会有......
直接以色列提供的不就完了么。。。。
非常详细的科普文,作者辛苦了。发展反导是大势所趋,印度行动比较快,印度反导目标很明确就是巴基斯坦和中国,那个PDV就是用来对付巴基斯坦的。
很好的技术文,多谢楼主!三哥没有兔子的整合能力可惜了那么好的技术周边
顶楼主科普帖,祝楼主节日快乐!
鲁哈尼 发表于 2014-4-30 14:01
非常详细的科普文,作者辛苦了。发展反导是大势所趋,印度行动比较快,印度反导目标很明确就是巴基斯坦和中 ...
进展看来不怎么样
“美国(中国)有的,印度也要有,追求一种军事和政治上平起平坐的国际地位”
楼主算是点中三锅的要害了
三哥,失败乃成功之母,继续努力
zhuanxinzz 发表于 2014-4-30 15:23
很好的技术文,多谢楼主!三哥没有兔子的整合能力可惜了那么好的技术周边
仔细看原文,关键技术别人一个也没给三哥,“高级玩具”是PDV的真实写照
欢迎3哥加入军备竞赛
在学校打印室曾经看到过好厚一本KKV项目报告书,上面标着“绝密”。。。
哭哭啼啼的精品文章,写的好。。
三哥有梦,不要黑他
在学校打印室曾经看到过好厚一本KKV项目报告书,上面标着“绝密”。。。
真是这样的话,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泄密。绝密文件只能在旅具有保密条件的地方出现。
看到印度的东西,立马觉得兔子不土了,高大上而全了
强文 有干货!
大师级的分析
      看了这个帖子除了酸气还真没点营养。楼主也就是个专门在网上胡编乱造YY天朝航天来蒙骗一些小白的主。
      这次印度的BMD测试否基于HTK的KKV技术先不论,而天朝那个所谓的BMD到压根就不是KKV技术。这也是为什么它要用一个四节的运载火箭来执行反导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根本就不是KKV,因此执行拦截的弹头重量级大只能用大型固体火箭来对付印度,朝鲜那些极其廉价,瞄准天朝的烈火1,飞毛腿等SRBM,真正开战不说是非有用光是效费比就是大笑话。
      另外非常的一点就是,在BMD不知高天朝几个档次的山姆大叔在你的YY下连有点突防技术的中导都防不了,而天朝却能很好的防御印度的中导!你在玩自相矛盾的游戏?
看了这个帖子除了酸气还真没点营养。楼主也就是个专门在网上胡编乱造YY天朝航天来蒙骗一些小白的主。 ...
TG能不用KKV实现反导/反卫直接碰撞动能杀伤?那可是更加高大上的技术啊!中国反导/反卫试验的动能杀伤可是有MD官方观测结果证实的,加上国内大量的论文、试验报告、相关科研人员简历、申报职称或奖励材料等中有关KKV研发试验进度的信息作为佐证的。KKTT文中判断印度PDV非KKV动能杀伤战斗部,可是给出了比较充分的论据的,你要否定,起码要拿出点证据来,否则您可就真成了“专门在网上胡编乱造YY印度航天来蒙骗一些小白的主”
tigerwhale2014 发表于 2014-5-3 07:11
看了这个帖子除了酸气还真没点营养。楼主也就是个专门在网上胡编乱造YY天朝航天来蒙骗一些小白的主。 ...
从许多公开信息已经足以100%的断定:国内中段反导是采用动能杀伤。
策行天下 发表于 2014-5-3 13:15
从许多公开信息已经足以100%的断定:国内中段反导是采用动能杀伤。
不要和双基教主说话,就像不要对牛弹琴
tigerwhale2014 发表于 2014-5-3 07:11
看了这个帖子除了酸气还真没点营养。楼主也就是个专门在网上胡编乱造YY天朝航天来蒙骗一些小白的主。 ...
你该不会是孤独症患者吧,为什么总要活在自已的世界中?既然想证明中国没有KKV反导,可以打个电话问问习主席。
TG能不用KKV实现反导/反卫直接碰撞动能杀伤?那可是更加高大上的技术啊!中国反导/反卫试验的动能杀伤可 ...
唉!你们连教主也不认得,该当何罪?
lsquirrel 发表于 2014-5-3 13:25
不要和双基教主说话,就像不要对牛弹琴
你脸皮厚的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难不成别人不知道你的真实底细你就可以像现在这样叫床似得YY别人教主了!
金戈铁马 发表于 2014-5-3 11:40
TG能不用KKV实现反导/反卫直接碰撞动能杀伤?那可是更加高大上的技术啊!中国反导/反卫试验的动能杀伤可 ...
     那你就拿个所谓的KKV测试视频来看看嘛!别跟我跳大神似得又说保密喔!信口开河谁不会啊!反正死无对证!
  包括FAS等在内的美国专业机构从来没说过天朝有什么KKV技术,楼主所谓的论证就是先入为主的拿自己的私货来证明自己早就给出的结论———而他那里有可靠的证据证明印度不是碰撞杀伤技术?
  你说得天朝国内哪些所谓的证据说骗骗印度和朝鲜的战略忽悠还差不多!这也是为什么毛子对远在天边的美国的BMD大为恼火坚决要求和核武裁军挂钩,而对近在眼前、天朝国内YY的那个所谓的媲美美国的路基中段反导当做空气,因为你能骗得了国内但骗不了国外!
  而且从纯技术上来讲,一个连野战防空导弹都需要购买和山寨的国家玩天顶星的BMD技术就是笑话,对天朝理论上威胁最大的是印度和朝鲜乃至台湾的SRBM/MRBM,比如朝鲜的MRBM如果采用低平弹道打到北京只需不到8分钟。你给我讲讲,等库尔勒的那个大火箭赶到北京上空时北京人有多少会上西天了?
tigerwhale2014 发表于 2014-5-4 06:30
那你就拿个所谓的KKV测试视频来看看嘛!别跟我跳大神似得又说保密喔 ...
如果朝鲜敢冒灭国的危险用弹道导弹攻击中国(比如你说的北京),他朝鲜要发疯我们不一定控制得了。
但是,弱弱的问一句,我们为什么只能在库尔勒部署弹道导弹拦截系统?
有些人看起来好厉害的样子…
谁有以色列箭2的弹体解剖图
K大可以发些箭2箭3的图看看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