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主还能走多远——大陆学生看此次服贸事件(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32:22
声明:文章是转的,不是我写的,作者是清华大学法学院的一名学生,现在台湾交流。文章有点长,但是基本是对台湾学运和服贸的全景展现。由于积分不够,不能发在纵论里,只能发这里。

  台湾民主还能走多远——大陆学生看此次服贸事件
  作者: 清华大学法学院 陶倩瑛琦


  很有幸在这学期到台湾交换,见证了台湾0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学运风潮,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让对岸的我很受启发。而我的心情也由一开始地激动到麻木再到悲哀。这并不是因为这次反服贸活动的背后是“反中”,也不是因为这次学运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而是基于同为中华文化子民对这个民族未来的深深忧伤。
  来台湾交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章润老师在课上的一句话:台湾代表了中国近代化的另一条路,而台湾也将为大陆的政治改革提供一种方向。是的,台湾或许是一面镜子,但是这是指引方向的镜子还是哈哈镜,我觉得难以评说。
  一、事件概说
  3月18日,台湾以黑色岛国联盟为首的学生冲入立法院,以反对立法院30秒宣布通过《两岸服务贸易协定》。此后,学生占领立法院长达三周多,最终由于立法院院长王金平答应学生的“先立法后审查”,学生最终于4月10日撤出。期间在3月23日时学生冲进行政院,被驱遂,发生受伤事件,学生抗议警方暴力。3月30日总统府前凯道集结数十万人反对服贸。被称为自倒扁以来最大的游行。
  我是在19号下午的时候就去了立法院,就是学生占据后的第二天,当时立法院周边的人还没有那么多,大概只有两三百人的样子。而与我想象中的一片混乱不同,道路被管制,路边有很多直播车。台湾同学告诉我,里面有绿党也有蓝党的媒体。立法院的各个门口有警察驻守。演讲台还没有搭建起来,人们轮流在路中间演讲。学生都很有秩序,围坐在地上,听着演讲,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写作业,听到有些话会鼓掌,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冷静与克制。演讲的内容大致就是反对立法院强行通过服贸协议,期间夹杂着如绿党宣传保护环境,和之前号召婚姻平权(允许同性婚姻)的诉求。周围已经出现了小的物资台,提供饼干与饮水。之后搭起了一个演讲台。让我比较惊讶的是一个政治大学的老师也上台演讲了,他是法学院的刑法教授,讲了很多要反服贸的内容,顺便也提到了他之前有参加婚姻平权的行动,他说:关于服贸有什么不好,大家上网一搜懒人包就知道了。然后我听了很久也没能具体听出什么实质的内容。当时我也是第一次听到服贸,从各人的演讲中模模糊糊感觉与大陆有关系。因为晚上有约所以大概在5点的时候就离开了。
  第二次去立法院的时候是19号的晚上,那时大概是10点的样子,立法院周边人多了很多,也多了很多其他的演讲台和标语。我看到的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在正门,一个是在侧门,还有一个路边。周围有很多标语,有写着“台湾独立”的,有写着“服贸协议=卖台=投降协议”。周围的反应也与下午的时候大不相同,气氛热烈了很多,大多是演讲者说两句,下面的人就大力鼓掌,然后演讲者喊口号的时候,下面的人也会热烈地跟着喊,与下午时的冷淡也不相同。演讲的内容大多是批评政府,然后讲些大陆/中共亡台论。和我一起去的学姐(她也是大陆交换生)觉得很失望,她说:“都是些鼓动情绪的话。”但是总的来说,现场还是很有秩序,听的人就围在演讲者旁边,有坐着的,有站着的。有些地方人太多还有学生自主地将人群分流,说:“里面人太多,要留出医护通道。”甚至还有分类垃圾箱。在离开的时候经过一个地铁口,那里聚拢着十几个学生,在商量着要在凌晨两点的时候再次攻入立法院,但是他们有强调不要与警察动手。
  第三次的时候是在3月23日学生攻入行政院后不久,那时立法院周围的人已经更多了。有几个帐篷出现,也划分了更多不同的区域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诉求,出现了医疗队和禁食区等等。与上次相比现场留出了人行道以供通行,学生们自觉地在划分出的地方静坐,听演讲。维护秩序的人也变多了有了明显地分工,不断地疏散行动着的人群,让通道保持畅通,有很多人就席地而坐在那里过夜。现场也形成了一个个的公共讨论空间,大家在一起讨论这次服贸议题。路边贴满了各种漫画与标语,大多是嘲笑政府。但是总体的感觉是充满激情。
  第四次的时候是在4月2号的时候,当时是330凯道集结后的早晨,现场人少了很多,人们脸上多带着疲态,但是仍然是很有秩序。有人组织着对服贸条款进行逐条讨论。
  学运整体诉求的变化脉络(是整体的群众,而不仅仅指学生领袖),从一开始反对程序不正义(即反黑箱),到后来反对服贸协议本身,再到反对政府反对马英九,在后期可以说是各种诉求混杂,在立法院旁边甚至看到一些台湾本地人打出反对中华民国,驱逐外省人(就是1949年来台的那批人)将台湾交给台湾本地人的标语。
  但是总体来说,我对这次学生运动的组织层面表达高度的肯定,学生们的组织性、素质和使命感,让对岸群体性事件、打砸抢等多发的我感到深深地羞愧,至少在理性与有序地表达诉求方面我们落后了他们一个时代。当然,这与台湾民主践行了30年以及总体的教育程度高有关。而学生领袖林飞帆,除了他“台独”的立场不谈,从他与政府官员的交涉来看条理分明,沉着冷静,是谓政治之才。
  但是正是因为这个,让我对这次的学生运动表示了悲哀。
  二、服贸概述
  服贸协议,正如国民党所言:绝对经得起检验。我看完了所有的条文与政府200多页的分析报告,可以说,这次协议绝对是大陆割肉,台湾吃肉。别的不说:大陆开放80项,全部高于WTO开放项目,台湾开放64项,低于WTO的就有 23 项,超过 WTO的才19项,更不要说有不少项目是早就已经开放的。当然服贸本身对台湾的GDP不过0.03%,但是对服务业本身发展以及就业的影响却很大。更主要的是从战略上考虑,台湾一直想要积极加入TPP和RCEP等区域整合,但是由于自己经济作为浅盘型出口导向的经济体,在谈判时的筹码本来就很少,更不要说大陆可能的国际打压。服贸签订便是向国际表明两岸关系的缓和,以求能签订更多的区域性经济协议,以免被边缘化。台湾的经济已经停滞很多年,从十年前领先韩国10年到现在落后韩国10年,从原来的亚洲四小龙之首沦落为各项指标沦为末尾,在经济危机后新加坡、香港都依靠大陆逐渐走出经济危机,新加坡甚至专门提出了“搭乘中国经济顺风车”的“中国策略”。而韩国也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台湾的经济却是一直停滞不前,工资多年未涨,甚至出现倒退,人才外流比例甚至比印度更高。而服贸协议无疑可以对台湾经济有所刺激,而在之后加入区域经济整合更可以打开新局面。
  服贸一旦不通过会产生两个后果:一、大陆。现在学生的诉求是想要退回服贸,和大陆重启谈判程序。但是大陆愿不愿意谈?昨天大陆方已经表态说不愿意重谈。而这个很自然会影响到后面货贸协议的签订程序。如果连让利这么明显的服贸都过不了,那么货贸为什么不慢慢谈?万一又有什么事件要重启谈判程序,那之前的谈判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不是全都作废?二、世界。这个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服贸不过说明两岸关系仍未缓和,那么其他国家必然要考虑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态度。另一个,台湾这些年的经济停滞已经使优势大为减少,而作为出口型经济本来筹码就不多。而FTA这种对双方影响很大的经济协议非常重视信用。服贸不过很自然会影响到别国对台湾是否做好开放准备而有疑虑。而这两个原因将直接影响台湾加入区域经济整合的TPP与RCEP。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台湾要反服贸?而学生占领立法院这个在哪个国家都是违法的事件怎么会在台湾变成全民支持?要知道国会是民选出来的代议民主,学生怎么能比国会更加代表民议。这也是我从了解服贸后一直在困惑的问题,直到学运进行两周后我才逐渐摸到了脉络。总的来说根源有两个:恐中,害怕改变,对政府的不信任。需要负责的有三个:学者,媒体,政治恶斗。
  三、 恐中、害怕改变以及不信任政府
  1、恐中
  很多同学都告诉我说,如果这个协议是和美国签,很可能台湾的反应也没有那么大。但正是因为是中国大陆。
  在听到的很多演讲中也不断出现“大陆的阴谋”、“迫害”等等话语,其中很多对大陆的描述我中肯地说都是停留在至少20年前,直白点说很多都是YY。无怪乎“茶叶蛋”事件大陆人直呼“台湾太不了解大陆”。这个跟台湾信息总体地封闭有很大关系,虽然台湾号称“民主自由”也已经解言多年,但是媒体几乎很少报道国外的事件,大多集中在台湾内部,甚至各种关于各地小吃的介绍,即使是对大陆也只集中在负面消息,更多会喜欢歪曲或者是断章取义,这个从关于茂名反PX的“坦克进入”、“军队开枪”、“血腥镇压”等就可以看出,而大陆方面政府事后的解释与推动PX做的一系列宣传等从未有见诸报纸。估计这次被弄得焦头烂额的国民党也会很惊讶自己曾经进行的抵毁大陆的宣传居然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抽了一个响亮的大嘴巴子。
  要说中国有没有统一的想法?怎么可能没有,要不是出于加强经济联系以促进两国关系,国台办也不可能签这种明显是卖国的条约。服贸绝对是为了统一而服务的这没错,但是台湾经济下滑也是事实,没有两岸关系的改善很难和其他国家签订FTA也是事实,而台湾人拼着陷入困苦也不要和大陆统一这点其实就很值得深思了。
  这次反服贸的主流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出生在李登辉时代,世界观形成在陈水扁去中国化的时期,很少有人有统一意识。好一些的说维持现状,一般就直接是台独。在台湾台独已经不是什么特别的新闻,很多人说自己不是台独,但是他们大多的想法是:台湾现在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了,不需要再台独。
  虽然中国大力发展香港是为了给台湾回归做一个榜样,但是貌似已经适得其反。台湾人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要变成第二个香港”,在他们的眼中香港人已经失去了自由与自己的生活,物价被大陆游客冲到极高,生活必需品也难以买到。有一个教授在演讲中还直接说:“在香港商区都是珠宝店和奢侈品点,连711都没有!”虽然711能否作为论据另当别论,但是台湾整体对大陆的恐惧感可以说可见一斑。有一个政大学生说:她其实并不太愿意在街上看到大陆游客。
  所以,想要从意识上让台湾人产生统一感与归属感,很难,非常难,或者说几乎不可能。他们始终觉得自己和大陆不一样,特别是很多已经去过大陆的人会觉得他们和大陆完全不同。(虽然我每次都很想告诉他们,作为江苏人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和东北人有什么相似,但是我始终不会质疑我们是一个国家的人这件事)所以这次事件后,我觉得大陆应该要全面改变对台的政策问题,只从经济入手,台湾很容易变成“宁要台湾的草,也不要中国的宝”的境地。
  2、害怕改变
  台湾人一向很自豪自己的“人情味”。人与人之间关系非常好,即使刚刚见面也会很热情,很乐于助人,又很礼貌,这让时时刻刻都充满防备心的大陆人不断反思自己的生活,刚来的时候真的有种来到了“礼仪之邦”的感觉。人们关注细节处的幸福,公交车会为了残疾人放下一个斜坡好让他们上来,看到老人上来,司机会下座位搀扶。台湾的政党为了选举也不断提出要增加人民“小确幸”,就是“小小的确切的幸福”,于是要提出明年再多6天假期。在台湾随处可以见到开了几十年的老店,小巷子与小店新颖别致,店主不论你买不买东西都会很热情地接待你,告诉你这个地方什么东西好吃,然后祝你旅途愉快。甚至有不少年轻人的想法是回家开个民宿或者回台东种田。向往安逸的生活,着重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觉得追求金钱是种过于物质的生活,甚至,据我的台湾同学们说,在面对机会时,很多台湾人会愿意把机会让给亲朋好友而不是自己。
  反对服贸很大的声音就是在大陆大企业的竞争压力下,台湾的中小企业会破产,而大陆的开放也不过是让大企业去那里发展。而经济部的解释:“很多现在的大企业,如86度C、自然美都是由于大陆市场而成为大企业。”却不被接受。他们更愿意维持现状,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台湾的经济长期没有发展,但是大家都害怕一旦改变,贫富差距会扩大,到最后连现在的“小确幸”都无法维持。说直接点:台湾人害怕改变,害怕开放,甚至害怕竞争。与在全球化中得益的大陆人不同,长期的经济停滞,台湾民众对自己的产业与竞争力充满了不自信。对“小确幸”的追求,也是在近几年台湾经济看不到起色时的政治家的主张。到底是放弃“大确幸”而追求“小确幸”,还是追求不到“大确幸”只好在“小确幸”上着手,我觉得这应该是所有台湾人应该思考的命题。
  3、对政府的不信任
  政治上的害怕统一与经济上的害怕开放使得“利台协议”变成了“卖台条款”。
  但是,这个还不足以解释为什么学生进入立法院会得到台湾那么多人的支持。服贸不过是一次导火线,根本的原因是长期的经济停滞下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在服贸前,立法院议事效率低下和政府的经济刺激并没有达到他曾经承诺的效果,民众对政府早已不满。其次,之前的美牛进口、电费上调等等问题让民众积累了很多对政府的不满,他们觉得自己的意见无法被真正地表达,所以学生喊出“代议民主失效”。再次,马英九上台后不断推动的两岸交流让人们觉得“马英九想做台湾第一任特首”。最后,去年的“九月政争”,出现了行政权干预立法权的情形,民众觉得权利分立的机制已经无法进行,立法院是政府的代表而不是民意代表,所以对于学生占据立法院这件事,很多人反而支持,对他们来说,比起立法院中的“立委”,学生的诉求似乎更代表他们的意见。所以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件,其实是一系列不满的原因堆积,这样看来,也没有那么难以理解。
  但是,根源归根源,事件的不断发展与推波助澜分不开。

 四、 “学者”、媒体以及政党恶斗
  1、学者
  这次学运的发生源于“懒人包”,而流传极广的却是由台湾国立大学的经济学主任郑秀玲教授的PPT与视频,这张PPT我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断章取义,颠倒黑白。在对具体的内容分析方面,这位所谓的“教授”只列出了台湾方面开放的内容,而关于限制的内容一个字都没加,比如航空货运集散站的开放,她提都没提10%合资比例的限制,就直接说危害国家安全。对于大陆的开放方面,她强调的全是限制部分,而就算是限制部分在大陆人看来也很搞笑,比如会计到大陆从业,她很认真地给“应取得大陆从业资格”标了红;还有电影 “须经中国批准方可放映”也很堂而皇之地标了红字强调。当时我就华丽丽地雷到了,难道在大陆工作不需要大陆的从业资格证吗?难道大陆的电影在台湾就可以随便放映了吗?要知道全世界的电影,包括大陆自己的电影都是要经过剪刀手的!最后更是直接脑补一个服贸协议会让台湾“言论多元自由空间被被坏怠尽”,什么“消费市场充斥黑心产品”等等。
  一开始我非常奇怪一个学者如此地不珍惜自己的学术生命,因为民调显示台湾13所大学经济系主任12个都支持服贸(那1个大家应该知道是谁了吧),但是之后我就淡定了,因为她不是一个人。
  服贸开始后就有教授停课(我就有一门的教授课停了),甚至要求学生和他一起去立法院支持学运。在老师的支持下,学生们无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一个中正大学的财经法老师在反服贸的演讲上说了这样一段话:“现在大陆在积极和各国签订FTA,就算台湾签了FTA也不过是和其他人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我再说一次,台湾签了也不过是和其他国家一起竞争,大家明白吗。”难道大陆和台湾签的FTA和别国一样吗?之前两岸的谈判搓商利益交换都是去喝花酒了么?再说,就算不签了你们就不要竞争了吗?如果不是同一起跑线,那就是赤祼祼地不利地位。但是下面的学生却是热烈鼓掌……orz再比如说,对于3月23日学生冲进行政院被驱离,政大的刑法学老师都用“公民不服从”这个概念作为违法阻却事由,以正当化学生的行为。然后学生们便以此作为自己学运的支持论据。但是这个概念在宪法学上是不能使用的,因为这个只能用于类似希特勒的情况,一般不会用在如此具体的事件上。但是没有哪个刑法学教授提到这一点。换句话说,教授们立场先行,先有立场,再加入论据以辅助,全然没有学术讨论。更不用说什么“面对一个怀着恶意的国家”、“台湾一旦统一就要用人民币、没有自己的护照、没有言论自由”等等让大陆人哭笑不得的煽动性言论了,而无知的学生却接受了这些包装好的观点,同时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再有所谓的思辨意识。“知识”彻底沦为“权力”的工具,不知道福柯看了会不会很感动。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支持服贸的经济学者、反对学运的学者没有一个公开表态,甚至很少有老师愿意在课堂上对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明哲保身。我的一个老师在当时反对323行政院驱离的申明上签了字,但是他只是觉得警察违反了比例原则,学生攻占行政院是违法行为。但是他只说了前半句,后半句没敢公开说。学运到后期已经变成了“支持服贸=卖台=不爱‘国’”。这次事件解决了我一个终极的疑问:为什么在文革时期那些曾经敢于反抗政府的学者却失声甚至是被迫屈服,政府的力量有时真的远远不及人民。
  2、媒体
  台湾号称言论自由,但是台湾的媒体人却很难有真正的言论自由。当你打开台湾的不同报纸你会觉得他们似乎讨论是不同的事件,比如323冲进立法院,民进党的报纸说:警察打学生;国民党的报纸说:学生打警察。不仅学者立场先行,报纸也是立场先行,如果只看自由时报或的人,很快就会对服贸路人转黑,而只看联合早报或者中国时报的人则会黑转粉。但是台湾整体的政治环境对中时排斥较大,从市场来看,是自由时报和的份额更大。在媒体的宣传鼓动下,人们产生了这样的错觉:全台湾人都在反对服贸,而那些支持服贸的人就是想要统一,或者眼中只有钱而没有那些可怜的中小企业。可惜,工总、商总、中小企业总会等52个工商团体要求学生结束运动的号召没有人听到。可以说,通过台湾的媒体,你根本不可能明白真相是什么,只知道报纸想要让你知道的真相。所以之前台湾有反对媒体垄断,不过他们反对的是中天这样的倾中媒体对其他报纸的兼并,而不是对现有媒体制度的反思。
  但是媒体的根源还是来自政党恶斗,导致“只问蓝绿,不问是非”。如果把广义的媒体也纳入考虑那么facebook、ptt这种社交工具更是让人无语。服贸开始后出现了删友潮,凡是与自己意见不同都全都被删好友。所以一旦刷fb就都是和自己相同的观点,不断强化、再强化。一言堂就此产生。
  3、政治恶斗
  现场从早到晚都有轮流的演讲,但是很少有人提到服贸协议早在去年6月就签订了,而那所谓的“30秒通过”是由于协议在“立法院”呆了整整9个月,却由于民进党不断阻挠议事程序地进行而迟迟无法通过。当天的场面据会议纪录是“一片混乱”,民进党不断地争抢话筒,霸占主席台,而国民党“委员”张庆忠在混乱中抢到话筒说:“出席人數52人,已達法定人數,開會,進行討論事項,海峽兩岸服貿協議已逾3個月期限,依法視為已經審查,送院會存查,散會。”而就我和台湾学生交流来看,之前民进党执政时,国民党也是类似做法。
  民进党不知道服贸协议对台湾经济意味着什么吗?我觉得不是,排除一些激进民进党人不谈,在我看过的几次研讨会来看,民进党也意识到经济的利益,但是他们选择避开经济不谈,而大谈大陆如何如何对台湾怀有恶意,一旦统一,台湾生活将如何悲惨。然后主张,与大陆保持距离,以其他国家发展经济。从全球经济长期疲软,全世界都想分中国发展蛋糕,以及两岸关系的特殊性来看,这个观点我觉得不言自明,从之前民进党执政的八年也可得出结论。但是民进党不让服贸过除了反中、反共,也有如果国民党执政促进台湾经济发展,那下一年大选就失去选票这件事情的考虑。换句话说,出于政治考虑,还不如台湾经济不发展。
  而学生提出要“先立法,后审服贸”要求有个监督机制,确立的程序再签定服贸这件事,似乎非常有道理,但是由于两党恶斗,“立法”这件事在立法院不知道会拖到何年何月,一个已经订立的服贸协议都在“立法院”躺了九个月还没有过,更不要说一个连草稿还没有成型的法规了。与其说是“先立法,再审服贸”倒不如说,“永远不要服贸”。
  为了选票,为了执政而不顾台湾自身利益的现象也不仅仅存在于两党之斗。这次学生占据“立法院”多日,也由于是“立法院“本身出了问题,原本是要由“立法院院长”自己解决,但是“院长”王金平甩手不管。王金平是国民党,之前还和小马哥竞选主席失败,与小马哥视同水火。之前服贸迟迟不过也和王金平不动用警察权维护秩序导致民进党长期罢占主席台有关,小马哥一怒之下“九月政争”通过自己国民党主席的身份以一个借口开除了王金平党籍,根据台湾“法律”没有党籍不能任院长,王金平提起诉讼恢复党籍,仍然担任院长。这次事件本来应该是王金平动用警察权驱散学生即可,但是他不,于是那帮孩子们在立法院里呆到现在……小马哥出于权力分立也不能做什么,只能干着急。而事件在4月6号王金平同志在没有告知国民党情况下私自答应学生“先立法后审查”后学生答应退出国会结束。自此,王金平完胜小马哥,获得最终这场政治斗争的最终胜利。如果说政治人物有分做人和做事两种,那么我觉得王院长属于前者,而小马哥是后者,而后者在民意上注定斗不过前者。当然像普京那样的人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政治的不断动荡,一旦执政者想要有所做为,就会遭到反对党的不断杯葛,导致政策迟迟不能落实,更不要说什么长远的战略布局了。而牺牲的,是台湾的经济与人民。
  五、台湾民主的反思
  台湾民主最大的问题是欠缺成熟的政党和成熟的人民。政党不用说,台湾国会打架也不是新闻了,而在一些座谈会中,两党人员也大多是各说各的,从不听对方在讲什么,到最后就变成单纯的吵架。很难形成一个公共的讨论与思辨。而人民也类似。虽然台湾人的民主素质已经较大陆高出一大截,从学生运动的组织可以看出。但是至少在冲进立法院这个明显是民主压迫法治的事件上,台湾民众的反应却呈现出一面倒的支持(沉默的大多数不算)。没有法治的民主,看看泰国,看看埃及。有人说:西方国家的民主实践数百年,台湾民主不过30年,有如今成就已经很难得了。也有人说:之前的老一辈没有经验,但是新一代的年轻人的素质却高很多。
  真的是这样的吗?
  如果说台湾看大陆是在看40年前的台湾,那么大陆看台湾又何尝不是在看40年前的大陆。
  下面这段是我摘抄的学生退场后在立法院2楼的学生不满学生决策层决策的一篇发言:“这项共识是在决策中心‘决意已决‘的情况下才找部分工作人员做共识;但是这种共识方法是假的共识,这种过去不信任群众、不把权力交给群众,在退场时却假装权力平等的方式,让人无法认同。”你没看错,这个不是我从文革时的小报上摘抄,而是民主的台湾学生发表的话。还有学生的各种口号与横幅,大字报民主墙。再看这句在文革时很有名的话——“革命有理,造反无罪”,也出现在横幅与口号中。再比如台上人演讲说大陆怎么怎么不好,然后说“服贸要不要退回”下面齐声高喊“要”,然后大家一起大喊“退回服贸,捍卫民主”,像不像当年把地主拉到台上,演讲说地主做了什么坏事,然后说“要不要杀”?被口号与肯定性的语句煽动的学生,不禁让人想到了勒庞的《乌合之众》。这绝对可以作为书中绝好的注解。不要和我说什么学生秩序井然,不要和我说什么学生还在立法里面做垃圾分类不是暴民,不要和我说什么现场的学生都是理性的这种话。我开头就说过,我去过立法院4次,每次都呆了两个小时以上,而演讲者全部是反对服贸的(后期出现的“白狼”不算,但是就是“白狼”也多是漫骂为主),台下的学生是有讨论,但是讨论的内容是如何让支持服贸的人反对服贸这些内容,怎么可能有理性地讨论?至于垃圾分类,主次矛盾都没有搞清楚,难道一个杀人犯用一把干净的刀子就不是杀人了?当然,在其中的学生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是被洗脑了,他们觉得自己是自主自发的行为。在改革开放前,我们所有人都坚定地相信着世界上2/3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法治必须先行,今天你可以冲进立法院说立委不合民意,明天我也可以冲进去,而结果则是社会动荡。埃及是这样,泰国也是这样,那些早早地实行民主而法治未能跟上的国家,一旦经济出现问题,政治动荡难以避免。
  早在19世纪,伟大的自由主义者密尔在《论自由》里就说过人类认识的“可错性”(fallibility),而“时代并不比个人更不可能出错,每个时代都曾持有许多被后面的时代认为不仅错误而且荒谬的看法;可以确定的是,现在流行的许多看法将被未来的时代所抛弃,就像现时代抛弃许多过去曾经流行的看法一样”。 最可怕的是立场先行,比如教授,比如媒体,比如政党,再比如人民。我唯一承认的就是学生更纯真,他们更容易被利用。有个政大的学生反对我,她说她从学运以前就反服贸,她给我举例子,说如果一个大陆人来台湾开理发店,带了几十个大陆人过来…我立刻打断她“服贸没有开放劳工来台,只有‘专家’,而‘专家’是明确的特定群体”。然后我问她:“你反服贸那么久,有看过条文吗?”这位在台湾念前五大学的高材生回答我:“那个条文那么多,不想看。”学生尚如此,他们更愿意看别有用心所谓的“懒人包”也不愿意花时候好好研究一下条文。我又问她:“政府开了那么多次说明会你为什么没有去听?经济部官网上也有释疑。”她说:“政府和媒体说的怎么会是真的。”呜呼,政府和媒体都不可信,那什么可信?facebook上大家分享的那些东西可信?基于共同的立场怎么可能听到别的声音,就算听到了也会选择性屏避,那么所谓的言论自由,所谓的民主又怎么可能有所保障。不过是一群被煽动者而已。台大郑秀玲的反服贸视频在Youtube点击人数逾40万,而经济部的释疑点击不过数千,甚至有的不过只有1000多。早已认定的恐中、害怕改变以及不信任政府的立场下,大多数人只愿意选择自己想要看到想要听到的东西,再多的解释也不过是云烟。
  民主不仅仅在于多数人决定,还有少数人保障。密尔也说过“他们的缄默会让真理有所损失” 。但是在有的学者披着权威的外衣以偏盖全,有的学者却明哲保身的情况下,整个社会被绑架。后期,有黑道人物“白狼”反对学生运动,在立法院大骂学生,学运结束前夕,一位新竹清华大学的教授撰文感叹“一個黑道出身的白狼,說出了社會大眾不敢說的話,打了學生一個學校不敢打的耳光”,“真理和正義似乎都站在嗆聲大的一邊,整個社會似乎沒有人敢站出來對示威的學生說嚴厲譴責的話,我們社會竟然淪落到要黑道來教導我們的孩子,訓責我們選出來的民代。”这是台湾人的悲哀?还是中国人的悲哀?要知道类似的例子在大陆也屡见不鲜,比如易延友老师就被众人炮击。似乎中国的知识分子面对政府强权时头可断血可流,而面对民众时则又多了一份顾虑。
  在政治大学开的说明会上,经济部次长说:“我在任30年,经历过国民党,也经历过民进党,我个人没有党派之分。早在10年前我就眼看着韩国就在与其他国家签订FTA,心里很急,但是由于两岸关系问题,我们只交出了几个小国家。你们担心,没关系,我们有耐心和决心一遍一遍和你们解释清楚。”马英九在全国的压力下说:“什么都可以谈,但是服贸不能退,伤害太大了。”江宜桦夫人在那篇传播甚广的文章里写到,在她劝江宜桦放弃,让学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他静静地看着她,说:阁员中也有人很失望,想要放弃,干脆让RCEP、TPP谈判因服贸受阻而停摆,让国家经济在几年内倒退萎缩——那时这群年轻人正要毕业,他们会发现找不到工作,也许才会知道退回服贸的影响有多大。可是,他还是认为:身为执政者,必须盱衡全局,既不能睹气,更不能不为国家社会负起责任,目前还是要努力尝试推动看看。身为“智库”的李淳宣讲会的最后痛心疾首:“重新谈判不是一方的事。大陆讲和,不会说不和你重谈,但是他们会说‘慢慢谈’、‘细细谈’,他们有的时间等,但是台湾拖不起。”
  我想起自己在立法院看到的那些嘲笑马总统和江宜桦的漫画,想起那些污辱性的语言与人民高喊的“打倒马英九”,不知道为什么一种悲凉感油然而生。
  当经济部次长和官员们为了台湾的未来而焦头烂额的时候,那些还没有步入社会的孩子们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他们被自己的勇气所感动,他们被社会上人们的支持所鼓舞,他们一心认为自己在守卫自己心爱的台湾,但是结果呢?学运结束前一天,经济部长张家祝说:服贸协议在立院卡关后,我国对外双边经贸谈判已遭他国急速冷冻,随着TPP、RCEP谈判在今、明两年加速完成,最快3年内,台湾恐遭边缘化,“甚至连谈的机会都没有”。
  我告诉那个台湾学生政府的考虑,告诉台湾现在面临的困境,她说:“不是还有台商嘛,台湾不会沦落到你们文革时那样的。”的确,相比起泰国、菲律宾、埃及,台湾上个世纪打的底子好。但是这个底子能供他们折腾多久?这次孩子们出身在台湾最好的90年代,这辈子没有受过贫困的苦。他们乐观地对现在台湾的经济困境说是“民主的代价”。台湾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民主是我们好不容易得到的,不想要回到过去。但是民主本身不是目的,带来的人民幸福才是目的。没有哪一个制度是完美的,《理想国》中讨论下民主甚至是坏制度,只是他是最不坏的制度。如果一项制度成为了目的,那么“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宝”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而结果,大陆人都懂。
 六、并蒂莲
  不论台湾人有多么不认同自己的中国人定位,但是不论如何,两岸同宗同源不会改变。从1949年开始,两岸开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各自经过了各自的坎坷,都是跌倒了再爬起来,而30年风水轮流转。
  有句笑话:“台湾人害怕成为第二个香港,香港人害怕成为第二个大陆,而大陆人害怕成为第二个台湾。”大陆吃政治内斗的苦早就已经吃够了,每次我奶奶提起以前的日子都是抹着泪。台湾之前威权时代拼命追求经济发展,现在想要维持自己的民主自由,宁愿政治内耗经济停滞。大陆文革时期拼命搞政治,搞得整个国家民不聊生,现在则拼命追求经济建设,人民宁愿每天在高压下生活。一个先经济后政治,一个先政治后经济。一花两表,所谓并蒂莲。虽然有茶叶蛋事件等的不愉快,但是不论如何我们都是血脉相融的同胞。来到台湾,比起不同,我看到的却是相似。台湾人引以为豪的人情味我在大陆的二、三线城市和农村也经常看到,我们都是儒家文化滋养的子民,我们都说中国话,我们都从五四以来一直想要解决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我们都一直在寻找华人的未来与现代化的途径。所以大陆人看到现在的台湾不要嘲笑,请报以怜悯,毕竟他们是华人民主的试验田,代表着中国近代化的另一条路;而台湾面对大陆也不请要轻易地轻视,要知道2000万人的台湾都有本省人、外省人和原住民的冲突,更何况如此庞大的大陆。大陆是有不好,但它在不断摸索与成长。在学运后期我看到了反反服贸的“康乃馨”的声音,也有国民党人在思考或许可以向印尼等国家发展的新策略。现在大陆也在考虑政治体制改革。未来两岸该何去何从,现在还不一定看得到,但是我相信,在加深交流后,大陆可以学到关于民主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台湾也可以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民主。而这个未来要看的恰恰是太阳花学运的这一代青年。
  注:感谢台湾同学提出份额比较大的是这件事,已修正。

  再次声明:文章是转的,不是我写的。声明:文章是转的,不是我写的,作者是清华大学法学院的一名学生,现在台湾交流。文章有点长,但是基本是对台湾学运和服贸的全景展现。由于积分不够,不能发在纵论里,只能发这里。

  台湾民主还能走多远——大陆学生看此次服贸事件
  作者: 清华大学法学院 陶倩瑛琦


  很有幸在这学期到台湾交换,见证了台湾0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学运风潮,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让对岸的我很受启发。而我的心情也由一开始地激动到麻木再到悲哀。这并不是因为这次反服贸活动的背后是“反中”,也不是因为这次学运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而是基于同为中华文化子民对这个民族未来的深深忧伤。
  来台湾交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章润老师在课上的一句话:台湾代表了中国近代化的另一条路,而台湾也将为大陆的政治改革提供一种方向。是的,台湾或许是一面镜子,但是这是指引方向的镜子还是哈哈镜,我觉得难以评说。
  一、事件概说
  3月18日,台湾以黑色岛国联盟为首的学生冲入立法院,以反对立法院30秒宣布通过《两岸服务贸易协定》。此后,学生占领立法院长达三周多,最终由于立法院院长王金平答应学生的“先立法后审查”,学生最终于4月10日撤出。期间在3月23日时学生冲进行政院,被驱遂,发生受伤事件,学生抗议警方暴力。3月30日总统府前凯道集结数十万人反对服贸。被称为自倒扁以来最大的游行。
  我是在19号下午的时候就去了立法院,就是学生占据后的第二天,当时立法院周边的人还没有那么多,大概只有两三百人的样子。而与我想象中的一片混乱不同,道路被管制,路边有很多直播车。台湾同学告诉我,里面有绿党也有蓝党的媒体。立法院的各个门口有警察驻守。演讲台还没有搭建起来,人们轮流在路中间演讲。学生都很有秩序,围坐在地上,听着演讲,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写作业,听到有些话会鼓掌,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冷静与克制。演讲的内容大致就是反对立法院强行通过服贸协议,期间夹杂着如绿党宣传保护环境,和之前号召婚姻平权(允许同性婚姻)的诉求。周围已经出现了小的物资台,提供饼干与饮水。之后搭起了一个演讲台。让我比较惊讶的是一个政治大学的老师也上台演讲了,他是法学院的刑法教授,讲了很多要反服贸的内容,顺便也提到了他之前有参加婚姻平权的行动,他说:关于服贸有什么不好,大家上网一搜懒人包就知道了。然后我听了很久也没能具体听出什么实质的内容。当时我也是第一次听到服贸,从各人的演讲中模模糊糊感觉与大陆有关系。因为晚上有约所以大概在5点的时候就离开了。
  第二次去立法院的时候是19号的晚上,那时大概是10点的样子,立法院周边人多了很多,也多了很多其他的演讲台和标语。我看到的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在正门,一个是在侧门,还有一个路边。周围有很多标语,有写着“台湾独立”的,有写着“服贸协议=卖台=投降协议”。周围的反应也与下午的时候大不相同,气氛热烈了很多,大多是演讲者说两句,下面的人就大力鼓掌,然后演讲者喊口号的时候,下面的人也会热烈地跟着喊,与下午时的冷淡也不相同。演讲的内容大多是批评政府,然后讲些大陆/中共亡台论。和我一起去的学姐(她也是大陆交换生)觉得很失望,她说:“都是些鼓动情绪的话。”但是总的来说,现场还是很有秩序,听的人就围在演讲者旁边,有坐着的,有站着的。有些地方人太多还有学生自主地将人群分流,说:“里面人太多,要留出医护通道。”甚至还有分类垃圾箱。在离开的时候经过一个地铁口,那里聚拢着十几个学生,在商量着要在凌晨两点的时候再次攻入立法院,但是他们有强调不要与警察动手。
  第三次的时候是在3月23日学生攻入行政院后不久,那时立法院周围的人已经更多了。有几个帐篷出现,也划分了更多不同的区域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诉求,出现了医疗队和禁食区等等。与上次相比现场留出了人行道以供通行,学生们自觉地在划分出的地方静坐,听演讲。维护秩序的人也变多了有了明显地分工,不断地疏散行动着的人群,让通道保持畅通,有很多人就席地而坐在那里过夜。现场也形成了一个个的公共讨论空间,大家在一起讨论这次服贸议题。路边贴满了各种漫画与标语,大多是嘲笑政府。但是总体的感觉是充满激情。
  第四次的时候是在4月2号的时候,当时是330凯道集结后的早晨,现场人少了很多,人们脸上多带着疲态,但是仍然是很有秩序。有人组织着对服贸条款进行逐条讨论。
  学运整体诉求的变化脉络(是整体的群众,而不仅仅指学生领袖),从一开始反对程序不正义(即反黑箱),到后来反对服贸协议本身,再到反对政府反对马英九,在后期可以说是各种诉求混杂,在立法院旁边甚至看到一些台湾本地人打出反对中华民国,驱逐外省人(就是1949年来台的那批人)将台湾交给台湾本地人的标语。
  但是总体来说,我对这次学生运动的组织层面表达高度的肯定,学生们的组织性、素质和使命感,让对岸群体性事件、打砸抢等多发的我感到深深地羞愧,至少在理性与有序地表达诉求方面我们落后了他们一个时代。当然,这与台湾民主践行了30年以及总体的教育程度高有关。而学生领袖林飞帆,除了他“台独”的立场不谈,从他与政府官员的交涉来看条理分明,沉着冷静,是谓政治之才。
  但是正是因为这个,让我对这次的学生运动表示了悲哀。
  二、服贸概述
  服贸协议,正如国民党所言:绝对经得起检验。我看完了所有的条文与政府200多页的分析报告,可以说,这次协议绝对是大陆割肉,台湾吃肉。别的不说:大陆开放80项,全部高于WTO开放项目,台湾开放64项,低于WTO的就有 23 项,超过 WTO的才19项,更不要说有不少项目是早就已经开放的。当然服贸本身对台湾的GDP不过0.03%,但是对服务业本身发展以及就业的影响却很大。更主要的是从战略上考虑,台湾一直想要积极加入TPP和RCEP等区域整合,但是由于自己经济作为浅盘型出口导向的经济体,在谈判时的筹码本来就很少,更不要说大陆可能的国际打压。服贸签订便是向国际表明两岸关系的缓和,以求能签订更多的区域性经济协议,以免被边缘化。台湾的经济已经停滞很多年,从十年前领先韩国10年到现在落后韩国10年,从原来的亚洲四小龙之首沦落为各项指标沦为末尾,在经济危机后新加坡、香港都依靠大陆逐渐走出经济危机,新加坡甚至专门提出了“搭乘中国经济顺风车”的“中国策略”。而韩国也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台湾的经济却是一直停滞不前,工资多年未涨,甚至出现倒退,人才外流比例甚至比印度更高。而服贸协议无疑可以对台湾经济有所刺激,而在之后加入区域经济整合更可以打开新局面。
  服贸一旦不通过会产生两个后果:一、大陆。现在学生的诉求是想要退回服贸,和大陆重启谈判程序。但是大陆愿不愿意谈?昨天大陆方已经表态说不愿意重谈。而这个很自然会影响到后面货贸协议的签订程序。如果连让利这么明显的服贸都过不了,那么货贸为什么不慢慢谈?万一又有什么事件要重启谈判程序,那之前的谈判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不是全都作废?二、世界。这个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服贸不过说明两岸关系仍未缓和,那么其他国家必然要考虑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态度。另一个,台湾这些年的经济停滞已经使优势大为减少,而作为出口型经济本来筹码就不多。而FTA这种对双方影响很大的经济协议非常重视信用。服贸不过很自然会影响到别国对台湾是否做好开放准备而有疑虑。而这两个原因将直接影响台湾加入区域经济整合的TPP与RCEP。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台湾要反服贸?而学生占领立法院这个在哪个国家都是违法的事件怎么会在台湾变成全民支持?要知道国会是民选出来的代议民主,学生怎么能比国会更加代表民议。这也是我从了解服贸后一直在困惑的问题,直到学运进行两周后我才逐渐摸到了脉络。总的来说根源有两个:恐中,害怕改变,对政府的不信任。需要负责的有三个:学者,媒体,政治恶斗。
  三、 恐中、害怕改变以及不信任政府
  1、恐中
  很多同学都告诉我说,如果这个协议是和美国签,很可能台湾的反应也没有那么大。但正是因为是中国大陆。
  在听到的很多演讲中也不断出现“大陆的阴谋”、“迫害”等等话语,其中很多对大陆的描述我中肯地说都是停留在至少20年前,直白点说很多都是YY。无怪乎“茶叶蛋”事件大陆人直呼“台湾太不了解大陆”。这个跟台湾信息总体地封闭有很大关系,虽然台湾号称“民主自由”也已经解言多年,但是媒体几乎很少报道国外的事件,大多集中在台湾内部,甚至各种关于各地小吃的介绍,即使是对大陆也只集中在负面消息,更多会喜欢歪曲或者是断章取义,这个从关于茂名反PX的“坦克进入”、“军队开枪”、“血腥镇压”等就可以看出,而大陆方面政府事后的解释与推动PX做的一系列宣传等从未有见诸报纸。估计这次被弄得焦头烂额的国民党也会很惊讶自己曾经进行的抵毁大陆的宣传居然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抽了一个响亮的大嘴巴子。
  要说中国有没有统一的想法?怎么可能没有,要不是出于加强经济联系以促进两国关系,国台办也不可能签这种明显是卖国的条约。服贸绝对是为了统一而服务的这没错,但是台湾经济下滑也是事实,没有两岸关系的改善很难和其他国家签订FTA也是事实,而台湾人拼着陷入困苦也不要和大陆统一这点其实就很值得深思了。
  这次反服贸的主流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出生在李登辉时代,世界观形成在陈水扁去中国化的时期,很少有人有统一意识。好一些的说维持现状,一般就直接是台独。在台湾台独已经不是什么特别的新闻,很多人说自己不是台独,但是他们大多的想法是:台湾现在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了,不需要再台独。
  虽然中国大力发展香港是为了给台湾回归做一个榜样,但是貌似已经适得其反。台湾人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要变成第二个香港”,在他们的眼中香港人已经失去了自由与自己的生活,物价被大陆游客冲到极高,生活必需品也难以买到。有一个教授在演讲中还直接说:“在香港商区都是珠宝店和奢侈品点,连711都没有!”虽然711能否作为论据另当别论,但是台湾整体对大陆的恐惧感可以说可见一斑。有一个政大学生说:她其实并不太愿意在街上看到大陆游客。
  所以,想要从意识上让台湾人产生统一感与归属感,很难,非常难,或者说几乎不可能。他们始终觉得自己和大陆不一样,特别是很多已经去过大陆的人会觉得他们和大陆完全不同。(虽然我每次都很想告诉他们,作为江苏人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和东北人有什么相似,但是我始终不会质疑我们是一个国家的人这件事)所以这次事件后,我觉得大陆应该要全面改变对台的政策问题,只从经济入手,台湾很容易变成“宁要台湾的草,也不要中国的宝”的境地。
  2、害怕改变
  台湾人一向很自豪自己的“人情味”。人与人之间关系非常好,即使刚刚见面也会很热情,很乐于助人,又很礼貌,这让时时刻刻都充满防备心的大陆人不断反思自己的生活,刚来的时候真的有种来到了“礼仪之邦”的感觉。人们关注细节处的幸福,公交车会为了残疾人放下一个斜坡好让他们上来,看到老人上来,司机会下座位搀扶。台湾的政党为了选举也不断提出要增加人民“小确幸”,就是“小小的确切的幸福”,于是要提出明年再多6天假期。在台湾随处可以见到开了几十年的老店,小巷子与小店新颖别致,店主不论你买不买东西都会很热情地接待你,告诉你这个地方什么东西好吃,然后祝你旅途愉快。甚至有不少年轻人的想法是回家开个民宿或者回台东种田。向往安逸的生活,着重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觉得追求金钱是种过于物质的生活,甚至,据我的台湾同学们说,在面对机会时,很多台湾人会愿意把机会让给亲朋好友而不是自己。
  反对服贸很大的声音就是在大陆大企业的竞争压力下,台湾的中小企业会破产,而大陆的开放也不过是让大企业去那里发展。而经济部的解释:“很多现在的大企业,如86度C、自然美都是由于大陆市场而成为大企业。”却不被接受。他们更愿意维持现状,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台湾的经济长期没有发展,但是大家都害怕一旦改变,贫富差距会扩大,到最后连现在的“小确幸”都无法维持。说直接点:台湾人害怕改变,害怕开放,甚至害怕竞争。与在全球化中得益的大陆人不同,长期的经济停滞,台湾民众对自己的产业与竞争力充满了不自信。对“小确幸”的追求,也是在近几年台湾经济看不到起色时的政治家的主张。到底是放弃“大确幸”而追求“小确幸”,还是追求不到“大确幸”只好在“小确幸”上着手,我觉得这应该是所有台湾人应该思考的命题。
  3、对政府的不信任
  政治上的害怕统一与经济上的害怕开放使得“利台协议”变成了“卖台条款”。
  但是,这个还不足以解释为什么学生进入立法院会得到台湾那么多人的支持。服贸不过是一次导火线,根本的原因是长期的经济停滞下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在服贸前,立法院议事效率低下和政府的经济刺激并没有达到他曾经承诺的效果,民众对政府早已不满。其次,之前的美牛进口、电费上调等等问题让民众积累了很多对政府的不满,他们觉得自己的意见无法被真正地表达,所以学生喊出“代议民主失效”。再次,马英九上台后不断推动的两岸交流让人们觉得“马英九想做台湾第一任特首”。最后,去年的“九月政争”,出现了行政权干预立法权的情形,民众觉得权利分立的机制已经无法进行,立法院是政府的代表而不是民意代表,所以对于学生占据立法院这件事,很多人反而支持,对他们来说,比起立法院中的“立委”,学生的诉求似乎更代表他们的意见。所以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件,其实是一系列不满的原因堆积,这样看来,也没有那么难以理解。
  但是,根源归根源,事件的不断发展与推波助澜分不开。

 四、 “学者”、媒体以及政党恶斗
  1、学者
  这次学运的发生源于“懒人包”,而流传极广的却是由台湾国立大学的经济学主任郑秀玲教授的PPT与视频,这张PPT我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断章取义,颠倒黑白。在对具体的内容分析方面,这位所谓的“教授”只列出了台湾方面开放的内容,而关于限制的内容一个字都没加,比如航空货运集散站的开放,她提都没提10%合资比例的限制,就直接说危害国家安全。对于大陆的开放方面,她强调的全是限制部分,而就算是限制部分在大陆人看来也很搞笑,比如会计到大陆从业,她很认真地给“应取得大陆从业资格”标了红;还有电影 “须经中国批准方可放映”也很堂而皇之地标了红字强调。当时我就华丽丽地雷到了,难道在大陆工作不需要大陆的从业资格证吗?难道大陆的电影在台湾就可以随便放映了吗?要知道全世界的电影,包括大陆自己的电影都是要经过剪刀手的!最后更是直接脑补一个服贸协议会让台湾“言论多元自由空间被被坏怠尽”,什么“消费市场充斥黑心产品”等等。
  一开始我非常奇怪一个学者如此地不珍惜自己的学术生命,因为民调显示台湾13所大学经济系主任12个都支持服贸(那1个大家应该知道是谁了吧),但是之后我就淡定了,因为她不是一个人。
  服贸开始后就有教授停课(我就有一门的教授课停了),甚至要求学生和他一起去立法院支持学运。在老师的支持下,学生们无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一个中正大学的财经法老师在反服贸的演讲上说了这样一段话:“现在大陆在积极和各国签订FTA,就算台湾签了FTA也不过是和其他人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我再说一次,台湾签了也不过是和其他国家一起竞争,大家明白吗。”难道大陆和台湾签的FTA和别国一样吗?之前两岸的谈判搓商利益交换都是去喝花酒了么?再说,就算不签了你们就不要竞争了吗?如果不是同一起跑线,那就是赤祼祼地不利地位。但是下面的学生却是热烈鼓掌……orz再比如说,对于3月23日学生冲进行政院被驱离,政大的刑法学老师都用“公民不服从”这个概念作为违法阻却事由,以正当化学生的行为。然后学生们便以此作为自己学运的支持论据。但是这个概念在宪法学上是不能使用的,因为这个只能用于类似希特勒的情况,一般不会用在如此具体的事件上。但是没有哪个刑法学教授提到这一点。换句话说,教授们立场先行,先有立场,再加入论据以辅助,全然没有学术讨论。更不用说什么“面对一个怀着恶意的国家”、“台湾一旦统一就要用人民币、没有自己的护照、没有言论自由”等等让大陆人哭笑不得的煽动性言论了,而无知的学生却接受了这些包装好的观点,同时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再有所谓的思辨意识。“知识”彻底沦为“权力”的工具,不知道福柯看了会不会很感动。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支持服贸的经济学者、反对学运的学者没有一个公开表态,甚至很少有老师愿意在课堂上对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明哲保身。我的一个老师在当时反对323行政院驱离的申明上签了字,但是他只是觉得警察违反了比例原则,学生攻占行政院是违法行为。但是他只说了前半句,后半句没敢公开说。学运到后期已经变成了“支持服贸=卖台=不爱‘国’”。这次事件解决了我一个终极的疑问:为什么在文革时期那些曾经敢于反抗政府的学者却失声甚至是被迫屈服,政府的力量有时真的远远不及人民。
  2、媒体
  台湾号称言论自由,但是台湾的媒体人却很难有真正的言论自由。当你打开台湾的不同报纸你会觉得他们似乎讨论是不同的事件,比如323冲进立法院,民进党的报纸说:警察打学生;国民党的报纸说:学生打警察。不仅学者立场先行,报纸也是立场先行,如果只看自由时报或的人,很快就会对服贸路人转黑,而只看联合早报或者中国时报的人则会黑转粉。但是台湾整体的政治环境对中时排斥较大,从市场来看,是自由时报和的份额更大。在媒体的宣传鼓动下,人们产生了这样的错觉:全台湾人都在反对服贸,而那些支持服贸的人就是想要统一,或者眼中只有钱而没有那些可怜的中小企业。可惜,工总、商总、中小企业总会等52个工商团体要求学生结束运动的号召没有人听到。可以说,通过台湾的媒体,你根本不可能明白真相是什么,只知道报纸想要让你知道的真相。所以之前台湾有反对媒体垄断,不过他们反对的是中天这样的倾中媒体对其他报纸的兼并,而不是对现有媒体制度的反思。
  但是媒体的根源还是来自政党恶斗,导致“只问蓝绿,不问是非”。如果把广义的媒体也纳入考虑那么facebook、ptt这种社交工具更是让人无语。服贸开始后出现了删友潮,凡是与自己意见不同都全都被删好友。所以一旦刷fb就都是和自己相同的观点,不断强化、再强化。一言堂就此产生。
  3、政治恶斗
  现场从早到晚都有轮流的演讲,但是很少有人提到服贸协议早在去年6月就签订了,而那所谓的“30秒通过”是由于协议在“立法院”呆了整整9个月,却由于民进党不断阻挠议事程序地进行而迟迟无法通过。当天的场面据会议纪录是“一片混乱”,民进党不断地争抢话筒,霸占主席台,而国民党“委员”张庆忠在混乱中抢到话筒说:“出席人數52人,已達法定人數,開會,進行討論事項,海峽兩岸服貿協議已逾3個月期限,依法視為已經審查,送院會存查,散會。”而就我和台湾学生交流来看,之前民进党执政时,国民党也是类似做法。
  民进党不知道服贸协议对台湾经济意味着什么吗?我觉得不是,排除一些激进民进党人不谈,在我看过的几次研讨会来看,民进党也意识到经济的利益,但是他们选择避开经济不谈,而大谈大陆如何如何对台湾怀有恶意,一旦统一,台湾生活将如何悲惨。然后主张,与大陆保持距离,以其他国家发展经济。从全球经济长期疲软,全世界都想分中国发展蛋糕,以及两岸关系的特殊性来看,这个观点我觉得不言自明,从之前民进党执政的八年也可得出结论。但是民进党不让服贸过除了反中、反共,也有如果国民党执政促进台湾经济发展,那下一年大选就失去选票这件事情的考虑。换句话说,出于政治考虑,还不如台湾经济不发展。
  而学生提出要“先立法,后审服贸”要求有个监督机制,确立的程序再签定服贸这件事,似乎非常有道理,但是由于两党恶斗,“立法”这件事在立法院不知道会拖到何年何月,一个已经订立的服贸协议都在“立法院”躺了九个月还没有过,更不要说一个连草稿还没有成型的法规了。与其说是“先立法,再审服贸”倒不如说,“永远不要服贸”。
  为了选票,为了执政而不顾台湾自身利益的现象也不仅仅存在于两党之斗。这次学生占据“立法院”多日,也由于是“立法院“本身出了问题,原本是要由“立法院院长”自己解决,但是“院长”王金平甩手不管。王金平是国民党,之前还和小马哥竞选主席失败,与小马哥视同水火。之前服贸迟迟不过也和王金平不动用警察权维护秩序导致民进党长期罢占主席台有关,小马哥一怒之下“九月政争”通过自己国民党主席的身份以一个借口开除了王金平党籍,根据台湾“法律”没有党籍不能任院长,王金平提起诉讼恢复党籍,仍然担任院长。这次事件本来应该是王金平动用警察权驱散学生即可,但是他不,于是那帮孩子们在立法院里呆到现在……小马哥出于权力分立也不能做什么,只能干着急。而事件在4月6号王金平同志在没有告知国民党情况下私自答应学生“先立法后审查”后学生答应退出国会结束。自此,王金平完胜小马哥,获得最终这场政治斗争的最终胜利。如果说政治人物有分做人和做事两种,那么我觉得王院长属于前者,而小马哥是后者,而后者在民意上注定斗不过前者。当然像普京那样的人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政治的不断动荡,一旦执政者想要有所做为,就会遭到反对党的不断杯葛,导致政策迟迟不能落实,更不要说什么长远的战略布局了。而牺牲的,是台湾的经济与人民。
  五、台湾民主的反思
  台湾民主最大的问题是欠缺成熟的政党和成熟的人民。政党不用说,台湾国会打架也不是新闻了,而在一些座谈会中,两党人员也大多是各说各的,从不听对方在讲什么,到最后就变成单纯的吵架。很难形成一个公共的讨论与思辨。而人民也类似。虽然台湾人的民主素质已经较大陆高出一大截,从学生运动的组织可以看出。但是至少在冲进立法院这个明显是民主压迫法治的事件上,台湾民众的反应却呈现出一面倒的支持(沉默的大多数不算)。没有法治的民主,看看泰国,看看埃及。有人说:西方国家的民主实践数百年,台湾民主不过30年,有如今成就已经很难得了。也有人说:之前的老一辈没有经验,但是新一代的年轻人的素质却高很多。
  真的是这样的吗?
  如果说台湾看大陆是在看40年前的台湾,那么大陆看台湾又何尝不是在看40年前的大陆。
  下面这段是我摘抄的学生退场后在立法院2楼的学生不满学生决策层决策的一篇发言:“这项共识是在决策中心‘决意已决‘的情况下才找部分工作人员做共识;但是这种共识方法是假的共识,这种过去不信任群众、不把权力交给群众,在退场时却假装权力平等的方式,让人无法认同。”你没看错,这个不是我从文革时的小报上摘抄,而是民主的台湾学生发表的话。还有学生的各种口号与横幅,大字报民主墙。再看这句在文革时很有名的话——“革命有理,造反无罪”,也出现在横幅与口号中。再比如台上人演讲说大陆怎么怎么不好,然后说“服贸要不要退回”下面齐声高喊“要”,然后大家一起大喊“退回服贸,捍卫民主”,像不像当年把地主拉到台上,演讲说地主做了什么坏事,然后说“要不要杀”?被口号与肯定性的语句煽动的学生,不禁让人想到了勒庞的《乌合之众》。这绝对可以作为书中绝好的注解。不要和我说什么学生秩序井然,不要和我说什么学生还在立法里面做垃圾分类不是暴民,不要和我说什么现场的学生都是理性的这种话。我开头就说过,我去过立法院4次,每次都呆了两个小时以上,而演讲者全部是反对服贸的(后期出现的“白狼”不算,但是就是“白狼”也多是漫骂为主),台下的学生是有讨论,但是讨论的内容是如何让支持服贸的人反对服贸这些内容,怎么可能有理性地讨论?至于垃圾分类,主次矛盾都没有搞清楚,难道一个杀人犯用一把干净的刀子就不是杀人了?当然,在其中的学生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是被洗脑了,他们觉得自己是自主自发的行为。在改革开放前,我们所有人都坚定地相信着世界上2/3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法治必须先行,今天你可以冲进立法院说立委不合民意,明天我也可以冲进去,而结果则是社会动荡。埃及是这样,泰国也是这样,那些早早地实行民主而法治未能跟上的国家,一旦经济出现问题,政治动荡难以避免。
  早在19世纪,伟大的自由主义者密尔在《论自由》里就说过人类认识的“可错性”(fallibility),而“时代并不比个人更不可能出错,每个时代都曾持有许多被后面的时代认为不仅错误而且荒谬的看法;可以确定的是,现在流行的许多看法将被未来的时代所抛弃,就像现时代抛弃许多过去曾经流行的看法一样”。 最可怕的是立场先行,比如教授,比如媒体,比如政党,再比如人民。我唯一承认的就是学生更纯真,他们更容易被利用。有个政大的学生反对我,她说她从学运以前就反服贸,她给我举例子,说如果一个大陆人来台湾开理发店,带了几十个大陆人过来…我立刻打断她“服贸没有开放劳工来台,只有‘专家’,而‘专家’是明确的特定群体”。然后我问她:“你反服贸那么久,有看过条文吗?”这位在台湾念前五大学的高材生回答我:“那个条文那么多,不想看。”学生尚如此,他们更愿意看别有用心所谓的“懒人包”也不愿意花时候好好研究一下条文。我又问她:“政府开了那么多次说明会你为什么没有去听?经济部官网上也有释疑。”她说:“政府和媒体说的怎么会是真的。”呜呼,政府和媒体都不可信,那什么可信?facebook上大家分享的那些东西可信?基于共同的立场怎么可能听到别的声音,就算听到了也会选择性屏避,那么所谓的言论自由,所谓的民主又怎么可能有所保障。不过是一群被煽动者而已。台大郑秀玲的反服贸视频在Youtube点击人数逾40万,而经济部的释疑点击不过数千,甚至有的不过只有1000多。早已认定的恐中、害怕改变以及不信任政府的立场下,大多数人只愿意选择自己想要看到想要听到的东西,再多的解释也不过是云烟。
  民主不仅仅在于多数人决定,还有少数人保障。密尔也说过“他们的缄默会让真理有所损失” 。但是在有的学者披着权威的外衣以偏盖全,有的学者却明哲保身的情况下,整个社会被绑架。后期,有黑道人物“白狼”反对学生运动,在立法院大骂学生,学运结束前夕,一位新竹清华大学的教授撰文感叹“一個黑道出身的白狼,說出了社會大眾不敢說的話,打了學生一個學校不敢打的耳光”,“真理和正義似乎都站在嗆聲大的一邊,整個社會似乎沒有人敢站出來對示威的學生說嚴厲譴責的話,我們社會竟然淪落到要黑道來教導我們的孩子,訓責我們選出來的民代。”这是台湾人的悲哀?还是中国人的悲哀?要知道类似的例子在大陆也屡见不鲜,比如易延友老师就被众人炮击。似乎中国的知识分子面对政府强权时头可断血可流,而面对民众时则又多了一份顾虑。
  在政治大学开的说明会上,经济部次长说:“我在任30年,经历过国民党,也经历过民进党,我个人没有党派之分。早在10年前我就眼看着韩国就在与其他国家签订FTA,心里很急,但是由于两岸关系问题,我们只交出了几个小国家。你们担心,没关系,我们有耐心和决心一遍一遍和你们解释清楚。”马英九在全国的压力下说:“什么都可以谈,但是服贸不能退,伤害太大了。”江宜桦夫人在那篇传播甚广的文章里写到,在她劝江宜桦放弃,让学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他静静地看着她,说:阁员中也有人很失望,想要放弃,干脆让RCEP、TPP谈判因服贸受阻而停摆,让国家经济在几年内倒退萎缩——那时这群年轻人正要毕业,他们会发现找不到工作,也许才会知道退回服贸的影响有多大。可是,他还是认为:身为执政者,必须盱衡全局,既不能睹气,更不能不为国家社会负起责任,目前还是要努力尝试推动看看。身为“智库”的李淳宣讲会的最后痛心疾首:“重新谈判不是一方的事。大陆讲和,不会说不和你重谈,但是他们会说‘慢慢谈’、‘细细谈’,他们有的时间等,但是台湾拖不起。”
  我想起自己在立法院看到的那些嘲笑马总统和江宜桦的漫画,想起那些污辱性的语言与人民高喊的“打倒马英九”,不知道为什么一种悲凉感油然而生。
  当经济部次长和官员们为了台湾的未来而焦头烂额的时候,那些还没有步入社会的孩子们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他们被自己的勇气所感动,他们被社会上人们的支持所鼓舞,他们一心认为自己在守卫自己心爱的台湾,但是结果呢?学运结束前一天,经济部长张家祝说:服贸协议在立院卡关后,我国对外双边经贸谈判已遭他国急速冷冻,随着TPP、RCEP谈判在今、明两年加速完成,最快3年内,台湾恐遭边缘化,“甚至连谈的机会都没有”。
  我告诉那个台湾学生政府的考虑,告诉台湾现在面临的困境,她说:“不是还有台商嘛,台湾不会沦落到你们文革时那样的。”的确,相比起泰国、菲律宾、埃及,台湾上个世纪打的底子好。但是这个底子能供他们折腾多久?这次孩子们出身在台湾最好的90年代,这辈子没有受过贫困的苦。他们乐观地对现在台湾的经济困境说是“民主的代价”。台湾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民主是我们好不容易得到的,不想要回到过去。但是民主本身不是目的,带来的人民幸福才是目的。没有哪一个制度是完美的,《理想国》中讨论下民主甚至是坏制度,只是他是最不坏的制度。如果一项制度成为了目的,那么“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宝”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而结果,大陆人都懂。
 六、并蒂莲
  不论台湾人有多么不认同自己的中国人定位,但是不论如何,两岸同宗同源不会改变。从1949年开始,两岸开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各自经过了各自的坎坷,都是跌倒了再爬起来,而30年风水轮流转。
  有句笑话:“台湾人害怕成为第二个香港,香港人害怕成为第二个大陆,而大陆人害怕成为第二个台湾。”大陆吃政治内斗的苦早就已经吃够了,每次我奶奶提起以前的日子都是抹着泪。台湾之前威权时代拼命追求经济发展,现在想要维持自己的民主自由,宁愿政治内耗经济停滞。大陆文革时期拼命搞政治,搞得整个国家民不聊生,现在则拼命追求经济建设,人民宁愿每天在高压下生活。一个先经济后政治,一个先政治后经济。一花两表,所谓并蒂莲。虽然有茶叶蛋事件等的不愉快,但是不论如何我们都是血脉相融的同胞。来到台湾,比起不同,我看到的却是相似。台湾人引以为豪的人情味我在大陆的二、三线城市和农村也经常看到,我们都是儒家文化滋养的子民,我们都说中国话,我们都从五四以来一直想要解决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我们都一直在寻找华人的未来与现代化的途径。所以大陆人看到现在的台湾不要嘲笑,请报以怜悯,毕竟他们是华人民主的试验田,代表着中国近代化的另一条路;而台湾面对大陆也不请要轻易地轻视,要知道2000万人的台湾都有本省人、外省人和原住民的冲突,更何况如此庞大的大陆。大陆是有不好,但它在不断摸索与成长。在学运后期我看到了反反服贸的“康乃馨”的声音,也有国民党人在思考或许可以向印尼等国家发展的新策略。现在大陆也在考虑政治体制改革。未来两岸该何去何从,现在还不一定看得到,但是我相信,在加深交流后,大陆可以学到关于民主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台湾也可以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民主。而这个未来要看的恰恰是太阳花学运的这一代青年。
  注:感谢台湾同学提出份额比较大的是这件事,已修正。

  再次声明:文章是转的,不是我写的。
这文章不错,不顶不行。
台湾现在是扭曲的民粹主义煽动下的暴民政治
让台湾自生自灭吧
看到这种文章,就想起了十年前的自己,幼稚肤浅而自信满满,一圈又一圈的轮啊
写的不错啊。
文章写的很好,我个人很支持!
看来学生交流可以加强啊!这样详细的社会政治民情分析是很重要的情报,而且学生的身份不敏感,反而可以进入到对方的乡间田野中去多多的收集信息。当年鬼子在上海办的东亚学习院(不记得是不是这个名字了)培养了大量了解中国的学生,这些人要用一年的时间在全中国实施田野考察,所获得的信息我估计当时的中央政府都没能很好的掌握
好文章 ,可惜台湾人又几个能看得进去?
这位是在为他心爱的台湾声声叹息,立场上是大陆的反政府主义者,只是没有台湾那些明珠们那样NC而已。
章润老师在课上的一句话:台湾代表了中国近代化的另一条路,而台湾也将为大陆的政治改革提供一种方向。
这老师得多公知啊,居然把台湾的这种民主当作大陆政治改革的一种方向。
台湾的民粹已经是无药可救了
看到这种文章,就想起了十年前的自己,幼稚肤浅而自信满满,一圈又一圈的轮啊
幼稚肤浅是每个人成长中都要经历的阶段,但是让这种幼稚肤浅主导社会的话,那这个社会一定是出问题了。
这位是在为他心爱的台湾声声叹息,立场上是大陆的反政府主义者,只是没有台湾那些明珠们那样NC而已。{:soso_e120:}
1、连ww百姓的想法都没弄清,我们的情报工作太失败了,派几个人到ww住几年很难吗?
2、自己时刻警惕别人的和平演变,却一厢情愿的认为ww不会抗拒和平tongyi,这太幼稚了吧。
3、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一味的让利,等于没有利,因为没有害,哪来的利?只有胡萝卜+大棒,才能让别人知道什么叫利大于弊。
畏威不怀德即位蛮夷!他们不是中华民族!等我们最少经济实力超过美国或者海军实力达到美国一半的情况下就是他们的死期!
嘿嘿
好多人都在怪老共为什么抱油救火
可没有人想过难道这不是老共放的火么
看看现在谁最想灭火
这作者是个大陆的公痣和精神台湾人,但毕竟视野不同,看到了台巴子被洗脑的可悲。
东亚最能代表近代民主改革的三个地区,中国大陆,韩国,台湾。
大陆和台湾在上演又一出郑伯克段于鄢的戏码
晚明政局就是如此,嘴炮的多、干事的少,不干事的批评干事的,做啥都是错,不做就不错。。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就是小人赞同的就是君子。
CJSWL 发表于 2014-4-18 08:32
这作者是个大陆的公痣和精神台湾人,但毕竟视野不同,看到了台巴子被洗脑的可悲。
赞同你的评价。虽然视野新颖但立场有跑偏。
字里行间一样的幼稚,会去弯弯那读书,作者什么心态其实不用多说。。。不过作为局外人围观总有冷静思考的空间余地。。而且本身就是大陆人很多白痴言论再怎么同情好感也骗不了自己。。。
1、民进党的思路缺乏逻辑上的可能性。正是因为马的缓和政策给了大陆和统的希望,两岸才能维持和平。WW才能维持现状。如果民进党真的远离大陆,走近别国。让大陆觉得和统无望,那WW就更加无法维持现状了。
2、如果世界上是只有一个国家的大同世界,那可以选择最不坏的制度。但现在的世界是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国家必须选择最好的制度才能生存。
nebraska 发表于 2014-4-16 22:56
嘿嘿
好多人都在怪老共为什么抱油救火
可没有人想过难道这不是老共放的火么
火是老共放的不假,但绝非蓄意。
灭火的当然是老美,但不得不为。
百病良医小白兔 发表于 2014-4-18 09:39
1、民进党的思路缺乏逻辑上的可能性。正是因为马的缓和政策给了大陆和统的希望,两岸才能维持和平。WW才能 ...
民进党中的蔡谢逻辑上很清晰。正是马英九真独台才给了民进党假台独重掌政权的希望,蔡谢代表的民进党主流并非主张远离大陆,但走近的队伍必须有民进党领衔,你不让我民进党领衔,就是卖台。
太监国的人跑到别人家里,指手画脚说:你们那样XXOO没快感,应该这样~~~
"台湾人害怕成为第二个香港"
如果这是台湾人的普遍心态的话,那台湾的下场就绝对好不了。因为说这话的人没有意识到,台湾与香港完全不一样。台湾可能混的比香港更好,也有可能混的比香港更差,唯独不可能成为第二个香港。
一党专制的时候,人们往往主动去翻墙,并以看到国外的不同意见沾沾自喜,嘲笑身边的人被洗脑,哪怕他看到的其实是假的。
两党的时候,人们则满足的看着两党互骂,往往对两党一致的地方忽视不见。
两党制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洗脑能力,台湾年轻一代之无脑反中,就是因为国民党民进党在反中上是一致的。
我的读后感:
1、本文作者绝对不是反对大陆政府的,上面某些人不要连一点批评都听不得。
2、为了统一后的稳定,在统一前必须让台湾经历一个动荡而衰败的年代。
3、必须在我们已经能够在东亚对美日具有很大优势后后才能统一台湾,不然就是主动背上一个很重的负担然后任人攻击,风险太大。
4、必须武统。
lvchunyou 发表于 2014-4-18 10:11
火是老共放的不假,但绝非蓄意。
灭火的当然是老美,但不得不为。
不当家不怕事大
还可以再放一把火的
nebraska 发表于 2014-4-19 07:13
不当家不怕事大
还可以再放一把火的
火点太多火势太大,估计老共会害怕当家的甩手不干了,那就不好玩儿了。
我觉得作者提到台湾人情味重的情况在中国二,三线城市也很普遍有意思,因为我也一直觉得人情味这东西在小县城和农村确实更多,原因是地方小,人少,包括澳洲美国,地方大,人少,见到别人都是主动打招呼。而在大城市,上千万人,人多为患,来自不同的地方,确实不容易有人情味。
如果世界上是只有一个国家的大同世界,那可以选择最不坏的制度。但现在的世界是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国家必须选择最好的制度才能生存。
=============
世界因矛盾而存在和发展
大同世界那是灭亡的世界
制度只是社会的一个环节
它需要和社会体系相配套
应该说拥先进社会体系才能生存
台湾之所以政党恶斗
是因为台湾人心灵深处并不认同自我
他们认同权威,而权威必有高下之分
如果没有,那就斗到有为止
猫的活法只能存在于猫的社会
把猫的活法引入狗的社会
必然导致狗粹盛行
想要猫的活法,请先把狗改造成猫
而狗与猫的种群差异
不在于个体素质,而在于群体结构
潜移默化,作者有时用语也把对岸当成一国了。
太监国的人跑到别人家里,指手画脚说:你们那样XXOO没快感,应该这样~~~
又跑这来丢人现眼了?法学功课做完了没?
昨天那顿pia pia的 这就忘了?
作者何其傻逼,台湾这么闹,作为大陆人高兴还来不及,何谈"悲哀"。精神台巴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