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班超——为什么后世没这样的英雄再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15:00
  
  班超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英雄,他四十一岁(73AD)时,率三十六人,在五年间把从新疆东部的鄯善至西部疏勒、阿克苏等整个塔克拉马干沙漠以南地区从匈奴手中夺回。此后两次共增兵一千八百人,再经多年奋斗,至他六十二岁(94AD)时,使西域所有的国家臣服或和东汉友好。被西域人称为王中之王。
  他的事业的之辉煌,真是令人难以想象。三十多个人骑着骆驼或马,行进在无人烟、没在树也没有草,不小心连水源也找不到的荒原上,前去对付总人口达二十万或更多些的,多数都是被匈奴控制的几十个国家,只有真正的大英雄才有这种胆气。
  在他平定南疆后,朝庭调他回内地,竟引发了疏勒人的恐慌,有人竟因他离开而自杀;到了于阗(现和田),被硬留住。他又回到疏勒,果然有降匈奴的,他立即杀叛徒,一切又平定下来。注意,这时他率领的一共仍只有三十六个中原人。
                                                     
  班超本人极为出众。他在西域的几十年中,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的高明策略,这才能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能战必胜,攻必取。极大的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建立不世之功。
  班超出生于一个有着极深厚学术修养的家族。他的姑祖母是有名的才女班婕妤;父亲班彪,著名史学家,编著汉书;哥哥班固,在父亲去世后接着编写汉书,基本完成;妹妹班昭,补充缺失,最终完成汉书,是中国第一个女史学家。他本人有很高的智商情商,且受过极好的教育是很自然的。但他有‘入虎穴’的胆略是那么突出,却是千年后仍令人钦佩不已。
  班超能取得如此伟大的业迹,也和大形势有关,当时匈奴已经不如汉武帝前那么强大了,从卫青、霍去病始对匈奴的出塞打击,至此时南匈奴已经归附,北匈奴则元气大伤。
  除了他本人极为出众和匈奴已经开始式微之外,西域和内地历史发展差异也应是极重要的,甚至是根本原因。
                                                
  先说明一下,为避免啰嗦,下边提到‘西域’时,如果不特别指明,只是指当时在现新疆诸国,不含帕米尔高原以西的大月氏、康居、大宛等处于中亚的诸国。班超并没有率军队或随从到过这些国家。
  西域分布着三十多个国家,其中只有五、六个国家人口超过万人,少的只有数百人。这所谓的几十个国家中,很可能有些不过是原始的部族。
  其经济发展不平衡。按《汉书》记载,这几十个国家中只有龟兹一国“能铸冶”,可能具有金属冶炼及制作能力。另外还提到有四、五个国家有铜、银、铁等,很可能只具有极原始的处理金属的能力,或和其它国家通过交换获得这些金属。
  汉书中讲到“种五谷”的国家也只有四五个。当然不能肯定没有提到的国家绝对没有农业,但是,如此记载,可以肯定,农业在当时西域很不普及。如普遍进入农业社会,就不应有这样记述。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述内地各州郡时,没有提到任何地方种五谷,因为到处都种,没必要再说。
  《汉书》最后修订完成是经班超之妹班昭之手,当时,班超已在西域多年,肯定能传回大量的信息,这些记载应该有较好的可信度。
                                          
  相比之下,中原地区的发展要超前的多。单举钢铁冶炼为例。
  汉代的官营冶金业已经达到相当规模。西汉置铁官五十,每一铁官管一个到几个大作业点,下设督员‘吏’,吏下面的管工之一称‘卒’,卒下的工人称‘徒’,管理颇为严密。规模也颇大,《汉书·贡禹传》中说“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意思是说诸铁官都纷纷设置官吏和差役刑徒,遣派他们开凿矿山,挖掘钢铁,一年费工十万人以上。在世纪初,这规模相当惊人。
  私人冶铸作坊也相当不了,在盐铁论·复古篇中说“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人。”
  考古下证实这些说法。河南南阳瓦房庄遗址,是汉代铁官所在地,其生产作业面积达十二万平方米,有大炼炉十七座。
                                                                  
  可以推论,当时西域的大多数国家社会发展至少落后于中原千年以上。这样,当中原的睿智的英雄人物到了那里,就可能起到像神一样的作用!(派个笨蛋或胆小鬼去,当然只有失败等着。)
  和西洋历史相比,班超去西域和西班牙征服中南美及英法侵略非洲表面上有类似之处。
  在十六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侵略美洲时,曾有过皮萨罗(F.Pizarro)率180人征服了占有秘鲁及智利北部印加帝国;科尔特斯(H.Cortes)率600人征服了玛雅人在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帝国。这两个帝国的总人口都应超过百万。这样的事只能归于当时美洲和欧洲社会发展差距远超过了千年。
  班超和这两个殖民者有相同之处,都是因为历史发展的差距而作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事,但他们的不同也是明显的。皮萨罗和科尔特斯给印地安人带来的是瘟疫、掠夺、屠戮和无尽的灾难,而班超带去的是友谊。
                       
  班超能创造奇迹,国力的强盛是必要条件(当然不是充分条件)。而在以后,不论中原帝国有多强,再也没有出过像班超这样以几十个人就能平复很多个国家,打败很多国家的传奇英雄。这是因为后来国力强弱的对比不像汉时那么有霄壤之别。中原在进步,周边地区国家进步更快,这是因本来起点要低的多。对此在老朽前些日子发的《古代中原军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吗?》已经讨论过。后世没出班超这样的人物,再次证明了老朽的观点。
                                                      
  顺便说一下,匈奴的发展也与中原应说有霄壤之别。虽然在考古挖掘中也发现了匈奴墓中出土有铁器,但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有规模的冶铁业,也没有发现任何治铁遗址。
  匈奴墓中的铁器,即使都是匈奴人自己冶炼制造的,也有个规模大小的关键问题。只有相当规模的钢铁冶炼业,才可能源源不断的为部队提供足够的铁制兵器。这从近代战争各方的国力影响就可以推论出,大家都有钢铁工业和军火工业,但规模不同,能提供前线的武器数量却差别甚大。
  班超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英雄,他四十一岁(73AD)时,率三十六人,在五年间把从新疆东部的鄯善至西部疏勒、阿克苏等整个塔克拉马干沙漠以南地区从匈奴手中夺回。此后两次共增兵一千八百人,再经多年奋斗,至他六十二岁(94AD)时,使西域所有的国家臣服或和东汉友好。被西域人称为王中之王。
  他的事业的之辉煌,真是令人难以想象。三十多个人骑着骆驼或马,行进在无人烟、没在树也没有草,不小心连水源也找不到的荒原上,前去对付总人口达二十万或更多些的,多数都是被匈奴控制的几十个国家,只有真正的大英雄才有这种胆气。
  在他平定南疆后,朝庭调他回内地,竟引发了疏勒人的恐慌,有人竟因他离开而自杀;到了于阗(现和田),被硬留住。他又回到疏勒,果然有降匈奴的,他立即杀叛徒,一切又平定下来。注意,这时他率领的一共仍只有三十六个中原人。
                                                     
  班超本人极为出众。他在西域的几十年中,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的高明策略,这才能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能战必胜,攻必取。极大的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建立不世之功。
  班超出生于一个有着极深厚学术修养的家族。他的姑祖母是有名的才女班婕妤;父亲班彪,著名史学家,编著汉书;哥哥班固,在父亲去世后接着编写汉书,基本完成;妹妹班昭,补充缺失,最终完成汉书,是中国第一个女史学家。他本人有很高的智商情商,且受过极好的教育是很自然的。但他有‘入虎穴’的胆略是那么突出,却是千年后仍令人钦佩不已。
  班超能取得如此伟大的业迹,也和大形势有关,当时匈奴已经不如汉武帝前那么强大了,从卫青、霍去病始对匈奴的出塞打击,至此时南匈奴已经归附,北匈奴则元气大伤。
  除了他本人极为出众和匈奴已经开始式微之外,西域和内地历史发展差异也应是极重要的,甚至是根本原因。
                                                
  先说明一下,为避免啰嗦,下边提到‘西域’时,如果不特别指明,只是指当时在现新疆诸国,不含帕米尔高原以西的大月氏、康居、大宛等处于中亚的诸国。班超并没有率军队或随从到过这些国家。
  西域分布着三十多个国家,其中只有五、六个国家人口超过万人,少的只有数百人。这所谓的几十个国家中,很可能有些不过是原始的部族。
  其经济发展不平衡。按《汉书》记载,这几十个国家中只有龟兹一国“能铸冶”,可能具有金属冶炼及制作能力。另外还提到有四、五个国家有铜、银、铁等,很可能只具有极原始的处理金属的能力,或和其它国家通过交换获得这些金属。
  汉书中讲到“种五谷”的国家也只有四五个。当然不能肯定没有提到的国家绝对没有农业,但是,如此记载,可以肯定,农业在当时西域很不普及。如普遍进入农业社会,就不应有这样记述。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述内地各州郡时,没有提到任何地方种五谷,因为到处都种,没必要再说。
  《汉书》最后修订完成是经班超之妹班昭之手,当时,班超已在西域多年,肯定能传回大量的信息,这些记载应该有较好的可信度。
                                          
  相比之下,中原地区的发展要超前的多。单举钢铁冶炼为例。
  汉代的官营冶金业已经达到相当规模。西汉置铁官五十,每一铁官管一个到几个大作业点,下设督员‘吏’,吏下面的管工之一称‘卒’,卒下的工人称‘徒’,管理颇为严密。规模也颇大,《汉书·贡禹传》中说“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意思是说诸铁官都纷纷设置官吏和差役刑徒,遣派他们开凿矿山,挖掘钢铁,一年费工十万人以上。在世纪初,这规模相当惊人。
  私人冶铸作坊也相当不了,在盐铁论·复古篇中说“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人。”
  考古下证实这些说法。河南南阳瓦房庄遗址,是汉代铁官所在地,其生产作业面积达十二万平方米,有大炼炉十七座。
                                                                  
  可以推论,当时西域的大多数国家社会发展至少落后于中原千年以上。这样,当中原的睿智的英雄人物到了那里,就可能起到像神一样的作用!(派个笨蛋或胆小鬼去,当然只有失败等着。)
  和西洋历史相比,班超去西域和西班牙征服中南美及英法侵略非洲表面上有类似之处。
  在十六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侵略美洲时,曾有过皮萨罗(F.Pizarro)率180人征服了占有秘鲁及智利北部印加帝国;科尔特斯(H.Cortes)率600人征服了玛雅人在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帝国。这两个帝国的总人口都应超过百万。这样的事只能归于当时美洲和欧洲社会发展差距远超过了千年。
  班超和这两个殖民者有相同之处,都是因为历史发展的差距而作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事,但他们的不同也是明显的。皮萨罗和科尔特斯给印地安人带来的是瘟疫、掠夺、屠戮和无尽的灾难,而班超带去的是友谊。
                       
  班超能创造奇迹,国力的强盛是必要条件(当然不是充分条件)。而在以后,不论中原帝国有多强,再也没有出过像班超这样以几十个人就能平复很多个国家,打败很多国家的传奇英雄。这是因为后来国力强弱的对比不像汉时那么有霄壤之别。中原在进步,周边地区国家进步更快,这是因本来起点要低的多。对此在老朽前些日子发的《古代中原军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吗?》已经讨论过。后世没出班超这样的人物,再次证明了老朽的观点。
                                                      
  顺便说一下,匈奴的发展也与中原应说有霄壤之别。虽然在考古挖掘中也发现了匈奴墓中出土有铁器,但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有规模的冶铁业,也没有发现任何治铁遗址。
  匈奴墓中的铁器,即使都是匈奴人自己冶炼制造的,也有个规模大小的关键问题。只有相当规模的钢铁冶炼业,才可能源源不断的为部队提供足够的铁制兵器。这从近代战争各方的国力影响就可以推论出,大家都有钢铁工业和军火工业,但规模不同,能提供前线的武器数量却差别甚大。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汉朝以前,西域列国至多只是耳闻东方有中国的存在,对中国的力量没有切身体会。汉朝对西域的经营,以及以霍去病、班超等为代表的中原将领在西域创立的声威,使西域诸国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中原王朝的强大,为后世中国在西域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开创者,班超立下的是不世之功,后世之人自然难以超越。
枯骨 发表于 2014-4-5 20:39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汉朝以前,西域列国至多只是耳闻东方有中国的存在,对中国的力量没有切身体会。汉朝对西 ...
我没有用超越这样的字眼,只是说后世没有出现类似于班超这样的传奇式的英雄。不一在西域,在别处也没有。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4-5 20:43
我没有用超越这样的字眼,只是说后世没有出现类似于班超这样的传奇式的英雄。不一在西域,在别处也没有 ...
长孙晟、王玄策、张议潮、陈庆之等辈若何?
汉代文明程度远高于西域和匈奴,先进文明和落后文明的差距而已。
枯骨 发表于 2014-4-5 20:56
长孙晟、王玄策、张议潮、陈庆之等辈若何?
只有王玄策与之略相似。
只是他是借较强的国家,如吐蕃、尼伯尔等出兵,谁是指挥?战后,该国和中国关系又如何?和班超还是有相当差距。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4-6 07:37
只有王玄策与之略相似。
只是他是借较强的国家,如吐蕃、尼伯尔等出兵,谁是指挥?战后,该国和中国关系 ...
没办法啊!班超在西域兵力之少、活动时间之长、成绩之佳,树立起了一座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唐之后而无诗,班定远之后再无班定远矣!
枯骨 发表于 2014-4-7 11:46
没办法啊!班超在西域兵力之少、活动时间之长、成绩之佳,树立起了一座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唐之后而无 ...
唐之后当然还有伟大的诗人。班超之后再无仅数十人就威镇远疆的英雄。
班超那个属于狐假虎威,不是东西两汉把匈奴赶跑了彰显实力,他如何依靠这点人忽悠成功。

从博望侯张骞起,到班超定鼎西域,中间几代人的努力不要忘记。班超赶上了开花结果的时候,前人栽树也有功劳的。

当然班超自身能力也是显而易见的,谁会料到一窝子历史学家里会有人投笔从戎,从戎以后还创下偌大功劳。
古猛龙 发表于 2014-4-7 19:15
班超那个属于狐假虎威,不是东西两汉把匈奴赶跑了彰显实力,他如何依靠这点人忽悠成功。

从博望侯张骞起 ...
呵呵
好一个狐假虎威,为什么不多出几个狐假虎威的人物?
活学历史,活用策略。班定远真有力。
班超可以算“武装外交官”。
但拿他和西班牙殖民者比有些牵强
班超的主要贡献是确保西域各部落保持对汉朝的同盟,至少也要做到中立
如果有个别酋长倒向匈奴或实力太冒尖
班超更倾向于联合其他部落一起做掉敌酋。
班超手上的兵力和装备远不足以做到把西域变成汉朝的殖民地(天花在西域无效)。
各个部落的酋长在他们的地盘上有绝对权力。
班超的个人魅力(勇猛,机智)得到了部落酋长的拥戴。
但并非臣属关系。
以后唐,明也挑选类似班超的人前往蛮荒之地任职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4-4-8 11:24
班超可以算“武装外交官”。
但拿他和西班牙殖民者比有些牵强
班超的主要贡献是确保西域各部落保持对汉朝 ...
确有本质不同。
老朽用之相比 ,仅是当时中原汉族和新疆各族的发展水平,与欧洲和当时的中南美洲的水平有一些相似而已。
后者差距似更大。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4-8 07:19
呵呵
好一个狐假虎威,为什么不多出几个狐假虎威的人物?
这个就不要问我了,楼主去问问两汉之后那些皇帝为什么没有赶跑北方游牧民族吧……

两汉是仅有的不断向北出击的时代,后面的或者互有攻守或者干脆就叫人南下了……
西域诸国的人口并非楼主说的那么少,“胜兵”多少人,是指成年男丁数,而不是总人口数,后者应为前者的几倍。
班超手里最多时有近2000人的汉兵(一部分是罪犯,一部分是义勇兵),这应该是他后期可以打一些大仗的本钱。
说他“狐假虎威”,不能说没有道理,但陈睦、郭循、关宠这些同时代的、而且多数官比他大的人为什么会死在西域呢?而且他走后不过五年,任尚(这可是打过匈奴的将军)怎么就把西域给丢了呢?可见才能的差异。
班超在当时其实是孤独的(后来班勇就更孤独),东汉远不如西汉外向,对西域的兴趣也远没有西汉那么大。可以说东汉在西域的成功大半要归功于班超的努力,而一旦他离开几乎马上就维持不下去了。这是他的伟大所在,也是他的悲剧所在。
过去我也写过班超,所以提起他不免动感情,写了这么一大堆。
西域的地理环境使然,诸多绿洲小邦,大者十数万人,小者才千余人,民寡地瘠,彼此间大漠隔绝,动辄相距数千里,唯一条古道,一行驼队相连接。汉唐经营西域,威服安抚,顺者羁縻,逆者灭族,但真正控制也没几年,匈奴、突厥、吐蕃等强者一来,骑墙小邦立马归顺以求保全。
班超未使西域汉化,此乃一大憾事。
其实想想,当年如果没有汉武帝派李广利远征大宛,让西域诸国亲眼见识了汉朝天威,又有谁会服汉使呢,当然李广利的结局又另一说了。
水多湿身 发表于 2014-4-11 21:24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没有大量的移民,真正的汉化是不可能的。

六朝人物 发表于 2014-4-10 22:35
西域诸国的人口并非楼主说的那么少,“胜兵”多少人,是指成年男丁数,而不是总人口数,后者应为前者的几倍 ...


不计中亚地区的国家,按汉书,西域人口不是很多的。老朽只是说‘二十万或更多’,下限二十万,上限不知。
班超真是能让人动感情。后世诗词中咏他的不算太多,可能悲情的故事更易入诗吧。
六朝人物 发表于 2014-4-10 22:35
西域诸国的人口并非楼主说的那么少,“胜兵”多少人,是指成年男丁数,而不是总人口数,后者应为前者的几倍 ...


不计中亚地区的国家,按汉书,西域人口不是很多的。老朽只是说‘二十万或更多’,下限二十万,上限不知。
班超真是能让人动感情。后世诗词中咏他的不算太多,可能悲情的故事更易入诗吧。
片翼 发表于 2014-5-19 11:35
其实想想,当年如果没有汉武帝派李广利远征大宛,让西域诸国亲眼见识了汉朝天威,又有谁会服汉使呢,当然李 ...
张骞通西域在李广利远征大宛之前,从李广利到班超再通西域已经过了上百年,请注意时效性
张骞通西域在李广利远征大宛之前,从李广利到班超再通西域已经过了上百年,请注意时效性
唐高宗扶植新罗,让朝鲜半岛成为中国的属国,请问这个时效性保持了多久?
要是把班超的事迹拍成电影或者电视该多棒啊!汉文明与西域文明的碰撞交流,充满异国情调的建筑服装习俗语言,宏大的骑兵战,老是拍辫子戏,手撕鬼子的神剧,某某秘史,这么好的题材为什么没有人拍呢。
汉家天下 发表于 2014-5-20 18:11
要是把班超的事迹拍成电影或者电视该多棒啊!汉文明与西域文明的碰撞交流,充满异国情调的建筑服装习俗语言 ...
弄不好要触犯‘政治上正确’的原则。
现代,征服史是很难拍的。
要是把班超的事迹拍成电影或者电视该多棒啊!汉文明与西域文明的碰撞交流,充满异国情调的建筑服装习俗语言 ...
国内的电影艺术尚不足以解构征服
pengdongqing 发表于 2014-5-20 19:56
国内的电影艺术尚不足以解构征服
你可曾听说或看过近几十年来拍的西班牙征服中南美,或美国征伐印第安人的电影?
拍张骞通西域或比较容易些。
咱们可以按照解放这个路子来拍嘛,大汉王朝帮助西域诸国从匈奴的铁蹄下解放出来,汉帝国和西域诸国友好往来,互通贸易。就像阿拉伯的劳伦斯这样的片子。
汉家天下 发表于 2014-5-21 08:27
咱们可以按照解放这个路子来拍嘛,大汉王朝帮助西域诸国从匈奴的铁蹄下解放出来,汉帝国和西域诸国友好往来 ...
好主意,不过,怎么表达班超最后成西域的王中之王?
别说古代,当今那么多企业在海外有项目,有公司,大量雇佣当地人员为员工,又有几个特别成功的团队?
没有大量的移民,真正的汉化是不可能的。
安排酋长的未成年子女去长安学习,成年后送回,这就是汉文化的种子。
没有大量的移民,真正的汉化是不可能的。
安排酋长的未成年子女去长安学习,成年后送回,这就是汉文化的种子。
没有大量的移民,真正的汉化是不可能的。
安排酋长的未成年子女去长安学习,成年后送回,这就是汉文化的种子。
水多湿身 发表于 2014-6-4 12:36
安排酋长的未成年子女去长安学习,成年后送回,这就是汉文化的种子。
这样的事中国已经干了上千年了,有成功的例子吗?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4-7 14:08
唐之后当然还有伟大的诗人。班超之后再无仅数十人就威镇远疆的英雄。
班超并不是军事占领,而是一种外交手段,当时汉并没有控制西域,只是多了几个朋友少了几个敌人。其影响远不及清朝左宗棠,甚至在军事上不及唐朝的高仙芝,虽然高是朝鲜人,但他为唐做事,如果少数民族也算上,耶律大石、还有蒙元皆对西域有实质性统治
发动机爱好者 发表于 2014-6-20 00:04
班超并不是军事占领,而是一种外交手段,当时汉并没有控制西域,只是多了几个朋友少了几个敌人。其影响远 ...
军事占领西域,需大量兵力,汉朝廷不派,班超有何法?
从班超以极小兵力所能作到看,如有大量支持兵力,他全面占领西域,必是能达到的。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6-4 15:19
这样的事中国已经干了上千年了,有成功的例子吗?


成功的例子很少
对于一个本身天赋很高,武艺高强又野心勃勃的蛮族王子来讲(包括其他族内精英青少年)
来长安学文化更是如虎添翼
但长远来说,王子接受了汉文化,对同化事业是有潜在推动力的
由于接触到了先进文化,他教育继承人的方式不可能只让他们吃腥肉,骑大马射大雕
造成的影响在三代人之后才能看出来,否则五胡乱华之类灾难是没有终点的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6-4 15:19
这样的事中国已经干了上千年了,有成功的例子吗?


成功的例子很少
对于一个本身天赋很高,武艺高强又野心勃勃的蛮族王子来讲(包括其他族内精英青少年)
来长安学文化更是如虎添翼
但长远来说,王子接受了汉文化,对同化事业是有潜在推动力的
由于接触到了先进文化,他教育继承人的方式不可能只让他们吃腥肉,骑大马射大雕
造成的影响在三代人之后才能看出来,否则五胡乱华之类灾难是没有终点的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4-6-20 09:41
成功的例子很少
对于一个本身天赋很高,武艺高强又野心勃勃的蛮族王子来讲(包括其他族内精英青少年) ...


原理上是这样的。
恕老夫孤陋寡闻,真想不出一个正面的例子。
反面例子倒是有个现成的刘渊,他的天资和学中原文化的学业都极受时人称赞,却是十六国的始作俑者。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4-6-20 09:41
成功的例子很少
对于一个本身天赋很高,武艺高强又野心勃勃的蛮族王子来讲(包括其他族内精英青少年) ...


原理上是这样的。
恕老夫孤陋寡闻,真想不出一个正面的例子。
反面例子倒是有个现成的刘渊,他的天资和学中原文化的学业都极受时人称赞,却是十六国的始作俑者。


春秋战国、楚汉争霸几百年的战火下来锻炼出的国民,战斗力杠杠的,狡猾而富有战斗和外交结盟经验,极富侵略性和血性,骨子里想着征服而建功立业成为一方之主,野心齐天高……总之力量不可小觑。

当年唯独那强大的匈奴轻松宰掉了班超式的人物,其余周边各国各族都吃过大亏。

汉帝国时代特别是西汉时代只有匈奴方向没有压服,其余汉军所到之处无不所向披靡。

春秋战国、楚汉争霸几百年的战火下来锻炼出的国民,战斗力杠杠的,狡猾而富有战斗和外交结盟经验,极富侵略性和血性,骨子里想着征服而建功立业成为一方之主,野心齐天高……总之力量不可小觑。

当年唯独那强大的匈奴轻松宰掉了班超式的人物,其余周边各国各族都吃过大亏。

汉帝国时代特别是西汉时代只有匈奴方向没有压服,其余汉军所到之处无不所向披靡。
叫汉族当然有原因的,汉朝牛逼人物太多太多
德国鱼雷 发表于 2014-6-20 22:30
春秋战国、楚汉争霸几百年的战火下来锻炼出的国民,战斗力杠杠的,狡猾而富有战斗和外交结盟经验,极富侵略 ...
汉朝时,中原的发展程度比周边高太多,压服他们比较容易。
以后,中原在发展,周边也在发展,但他们起点低,发展速度相对就似较快。汉朝那种振人心弦的事就比较难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