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也是绝望(马航媒体战,中方完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22:59
http://xudanei.baijia.baidu.com/article/8373

希望,也是绝望

徐达内.COM03月21日 18:17 分享到: 马航 媒体报道 分类 : 热点
摘要 : 关于中国媒体在马航失联报道中的专业表现,在过去十天里,引发了非常多的讨论,俨然成为全民盛事。最严厉的认定是,中国媒体“完败”,遭遇了在这个行业里的“9.11”。



希望,也是绝望

出品:徐达内.COM

(2014.03.21)

“这是个好消息,也是个坏消息”——新闻晨报的标题准确地概括了MH370失联乘客家属以及关注者昨天的心情。

昨天午时,已经成为人类航空史上前所未有迷团的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出现了事发13天来最大的突破: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称,观测到两个疑似与失联的MH370客机有关的物体。

澳大利亚海事局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当即获得各门户和社交媒体直播,央视和东方卫视亦将镜头切换至此。根据@央视新闻13时许总结的发布要点,“印度洋海域出现两个非常大的碎片,长约24米;不在常规航道上,位置与南线搜索航道高度吻合;如果可以找到,首先将找寻是否有生还者,打捞碎片;还在处理卫星图像,无法说明是飞机哪一部分;出发和搜索需要大约4个小时。”

点燃了希望,也带来了绝望。

虽说在过去将近两周里,亿万关注者已经因为以马来西亚为首的混乱发布而对所有信息存有将信将疑之感,但鉴于澳大利亚政府“靠谱得多”的国力和声誉,以及碎片出现位置与南线搜索航道高度吻合等线索,这个“有极高可能性与马航失联客机有关”的消息得到了中国人普遍采信。

不过,在感慨看上去终于要找到这架仿佛凭空消失的飞机下落同时,这个消息同时也意味着,那些“已在某个秘密机场降落”的善意猜想很有可能就此破灭,坠毁在茫茫印度洋深处,包括150多位中国同胞的机上200余生命绝不会有任何幸存可能。

马来西亚官方稍后的发布会内容亦被传回中国:“马总理今早10点左右收到澳总理电话,通报发现两个可疑物体;未来18艘舰船29架飞机投入搜寻;北部航线搜寻不会暂停,中柬老等将继续搜寻;最早的线索来自于中国卫星,多个国家接力搜索;第一要务是找到残骸碎片,再找到黑匣子。”

悲欣交集,正如身份认证为民航飞机员的@Jeffwell所言——“但愿是真的,但愿不是真的。”

14时许,凤凰卫视资讯台的微博账号贴出丽都酒店里的失联乘客家属留言板照片,那里写满了“老公,我们等你回来,我每天坚持给你打电话,发Q,我坚信,你肯定能看到”、“爸妈你们平安回来,儿子等你们”、“永不放弃,等你回家”等催人泪下的笔迹:“在北京的家属原本要举行一个沟通会商量应对马航和马政府的问题,得知澳发现疑似残骸消息后,都改看电视直播。

在家属们看来,这是最近十几天以来可信度比较高的消息。有家属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支撑不住了,现场有义工对家属进行治疗”。@21世纪网则讲述了另一个让人不免为之心酸的场面:“直播后部分家属表示不相信这个信息,坚信儿子还活着。一位文姓家属表示,‘我不相信,他们还在调查中,我坚信我的儿子还活着。’”

正如21世纪经济报道所云,“这一天澳大利亚受到全球瞩目”。随着更多消息从南半球传来,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凤凰昨天下午均已重新将MH370专题推向首页头条位置,代替了原本高居其上的习近平兰考行。那张美国数字地球公司4天前拍摄的疑似碎片卫星图在互联网上飞速流传,一个名叫“李想干嘛”的微博账号更因早就精准地预测到这片海域,而取代此前诸位“大神”,成为众人追捧的新一代“福尔摩斯”。

入夜,刚刚发布了学习焦裕禄精神指示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通电话,表达“感谢”和“赞赏”,“希望澳方及有关各方继续全力以赴展开搜救,并在第一时间向中方通报情况,也希望澳方为中方搜救工作提供协助。”

根据新华社23时许发布的这条电稿,“中国海军20日立即调整搜救计划,组织搜救舰艇编队赴南印度洋发现疑似失联客机残骸的海域。目前,海军执行搜救任务的两支舰艇编队分别距离疑似海域2300多海里和3100多海里...据了解,‘雪龙’号目前的位置距离疑似海域约有4天的航程...澳军方的一艘军舰也已转向前往相关海域,但也需数日才能抵达。”

是的,仍需数日。因为有了希望而更加煎熬的数日。

所以,今晨出版的广州日报只能在封面放大那幅卫星照片,对着漂浮在茫茫深海中的疑似残骸,忐忑不安地问了声,“是你吗?MH370”。

或许也正是因为澳大利亚官方宣布“确认至少需要48小时”,除了东方早报、大河报等将《24米碎片“极可能”是MH370》推向了头版头条,多数中国各地都市报还是选择将黄金位置留给了从抵京舷梯上微笑走来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这些报纸的总编辑们已经找不到什么网络媒体留下的新闻素材了。针对这起事发海外且关注度极高的事件,在过去十几天里,网络媒体已经通过编译外电、专家访谈等方法,几乎完全抢占了新闻发布先机,事实证明,就算是那些向马来西亚或者澳大利亚派去了记者的传统媒体,绝大多数都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例如,在昨天下午至晚间的各大门户首页上,针对澳大利亚发现的种种分析解读早就连篇累牍。将MH370南段航线与碎片发现位置进行对比的示意图自是标准配置,搜狐和凤凰率先推荐展示了“失联或为‘独狼’行动,挑战人类智慧”的专家说法。

是广东昌盛飞机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周济生的分析,通过新京报网站在昨天傍晚发布出来:“如果是劫机,那么往北飞并降落机场没有任何意义。第一,极易被发现;第二,即使降落机场,飞机也面临报废,无法再次飞行的情况;第三,没有任何破坏行为。因此,如果是劫机,最有可能是一次往南飞的‘独狼行动’...就是背离原有的航线,直至飞机坠毁。飞得越远越好,搜救队伍搜索的时间越长越好。其目的,就是挑战人类的智慧和搜救能力。”

劫持一架载有200多人的飞机,再搭上自己的性命,就是为了“挑战人类的智慧和搜救能力”?如果这个说法在3天前提出,必然会招致满屏嗤之以鼻。

自马来西亚方面依据最后一次卫星信号公布南北两条走廊后,终点位于中亚地区的北方航线获得了更多关注和猜疑,因为只有那样才符合一起恐怖活动的基本特征。固然,因为那里有中印等国的密集雷达布防,能够不为人知地飞越看上去也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但是,向南飞往印度洋,等着航油耗尽坠入大海?那这算哪门子劫机呢?总不见得是要飞去南极洲吧?

所以,这也想不通,那也想不通之后,北方航线还是先行成为搜索重点。

18日,新华社引述中国驻马大使黄惠康的消息,称“中方已经开始在北部走廊中国领土范围内的搜索工作”。直至昨天子夜,在澳大利亚宣布发现疑似碎片后,中国外交部宣布“中方确认马航失联客机未进入中国境内”。

在黄大使那天的发言中,真正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波澜的,并非北方搜救,亦非“可以排除中国乘客涉嫌恐怖和破坏活动的嫌疑”,而是以下表述:“调查过程中许多信息不宜对外公开,有关事故原因的调查不宜大张旗鼓地进行。正如刑事案的调查过程中,相关信息不宜公开,这就是为什么8日以来马方一直强调只发布经过证实并且不会妨碍调查的信息,这是一个负责任政府应有的行为。”

这个“不宜大张旗鼓”的主张,迅即助涨了微博微信间的阴谋论。怀疑中国政府早就知晓飞机去向的说法甚嚣尘上,当然,对美国军方“秘密计划”的猜测更是从未停歇。以至于东方卫视主持人骆新要在微博上表示愤慨:“弥漫在互联网上的各种阴谋论,已经比可能存在的劫持本身,更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性的卑劣和恐怖。我不愿相信任何一个国家还敢在这个时候以政权信誉为代价、隐藏什么惊天秘密,甚至会用制造‘洛克比空难’的方式来挑战人类的底线!体谅一下家属的心情,不要再靠瞎编故事来吸引眼球了。”

至于黄大使强调马来西亚“应对能力和经验有所不足”、呼吁“不要过多指责”的外交口径,也随着一则视频的流传,而让诸多围观者感到不可接受。

昨晨,凤凰网首页带头展示《中国家属现场抗议被拖走,哭喊“救救我”》,是其卫视带来的前天下午实拍画面,记录了三四位中国乘客家属进入马方发布会现场拉出横幅抗议“马方没有说出真相”,而后被保安和警方带走的过程,摇晃的镜头中央,那位身穿红衣的大妈在被强行拖离时,撕心裂肺地哭嚎“救救我”。

比网站同事更早一步,@闾丘露薇就已经在自己的微博上的张贴了这段视频,因为这位凤凰卫视记者已经感受过一次由中马两国官员共同实施的“辟谣”,以至于自己要“不吐不快”:“同事做了一位马航中国家属徐先生的独家报道。这名家属在镜头前投诉,自己被刻意和媒体隔离起来,没有人身自由,好像‘坐牢一样’。前天凌晨播出之后,到了晚上快9点,接到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转来的一份家属声明,表示他们看到了相关报道之后,觉得难以接受,所以需要澄清。我在直播中读了这份声明...同事打去徐先生房间,结果是一个说英文的女士,说对方已经搬走。同事难受了一夜,担心自己的采访会为徐先生带来麻烦。最后终于在昨天早上打通了徐先生的电话,对方表示,没有见过这份声明,他很愤怒:‘如果25个人签字,那我是谁?’”

不过,闾丘露薇发表在腾讯的这篇文章,主旨是“再谈马航失联新闻报道”,是在指控官员“玩文字游戏”的同时,呼吁同行们不要“毫不犹豫地接受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这是她第二次就此发表文章,MH370失联那晚的《专业,专业,专业——灾难报道为何谣言泛滥》是大家专栏当周点击量最高之一。

关于中国媒体在马航失联报道中的专业表现,在过去十天里,引发了非常多的讨论,俨然成为全民盛事。最严厉的认定是,中国媒体“完败”,遭遇了在这个行业里的“9.11”。

因为获得新浪17日重点推荐,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的《中国媒体在马航客机新闻战中为何失败》得到广泛流传:“这些天来,中国官方大媒总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据CNN报道、路透社的最新消息说、纽约时报披露...除了记者会上看到听到的,中国媒体没有一点‘独家消息’。新闻战拼的是实力!实力来自何处?不是拼谁的相机好,谁离发言人近,而是来自于敏锐的职业嗅觉,和FBI一般的情报刺探与分析能力。这只能靠经验,和关系...”

文中提出了“公主”与“小贩”的概念比较:“英美新闻大鳄为什么能够搞到这些至关紧要的数据情报?毫无疑问,是军方、卫星公司、情报机构向他们作了提供,但是,能够搞定军方和情报机构,便是这些记者的能耐,其中涉及到长期建立的信赖关系,和记者特殊的情报搜集能力。当然,这些媒体也毫无疑问掏出了大把的钱买了卫星公司的数据。那么,中国媒体,尤其是央媒为什么做不到?甚至都没有搞到10颗卫星定点扫描的照片?原因很简单:中国媒体一直是在被动中成长,已经丧失了主动出击的能力。也就是说,‘听传达’变成了职业,而‘挖消息’变成了大忌。这就注定,中国央媒是养尊处优的公主,而不是四处寻生的小贩。”

不过,这位在日本从事华文报道的媒体人,也承认还有其它原因:“中国的媒体没有培养专家型记者的制度,尤其是央媒套用机关的游戏规则来框定记者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使得优秀的记者最终都成为无事所所的官僚干部,享受了待遇,毁灭了才华...跑了17年的中国两会,发现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刚出炉的年轻记者,她(他)们很努力地拦委员挡代表,但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深刻的观察与分析文章很少见报。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我有时候会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那些资深的记者都到哪里去了?”

正是以徐静波此文为引,身份认证为中国经济网经营顾问的@杨静Lillian次日发表《马航失联第十天:中国媒体为何遭遇911?》,定义此事“堪称是互联网时代在全球新闻传播大战中的一次滑铁卢”。

文中归纳了更加尖锐的落后原因分析:“通稿依赖症”;“财务紧缩症”;“万金油综合症:...我国媒体从业人员还是以文科背景为主,除了擅长叙事报道和煽情报道,缺乏扎实的专业素养”;“不善统筹专家资源”;“不善大数据与可视化分析”。

前天,时代周报由评论员孙乐涛发表《新闻非转发》,所持观点亦与徐静波基本相似,多出的是对“未老先衰的新闻专业主义”之叹:“中国的传统媒体,生不逢时,在新闻专业能力尚未成熟之时,就已面临着倾覆的危机。新闻专业主义未老先衰,其危害不只体现在马航事件中‘话语权’丧失,‘软实力’不彰。更重要的是,由于专业化的、具有公信力的媒体机构缺失,在国内舆论场中,一些重要社会问题的真相无法厘清,情绪之争、集团利益之争淹没一切,拖延了问题的解决...这样的社会环境无疑是滋生坏制度的土壤。这大概就是‘杀死老记者’,新闻专业主义低落的后果吧。”

此外,还是在腾讯大家专栏华发表《无法到达的新闻现场》,在中国人大新闻学院教师马少华看来,之所以那些派往吉隆坡的记者作为有限,“除了更深的机制因素和更表层的记者姿态之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也许在于报道框架,包括认识的框架与呈现的框架”:“国际媒体一开始就把这一疑云密布的事件放置在‘事实性’的框架之中,由此着眼于独立地挖掘事实性线索;而中国媒体,也许由于飞机中的154名乘客毕竟是自己的同胞,则可能从一开始就把这一事件定位在‘情感性’和‘价值性’的框架之中——这也正是国内媒体过去在‘灾难’主题下所熟悉的框架。”

徐静波、杨静、孙乐涛、马少华都还算是媒体关联人士,出言批评时或许都留了些许情面,而那些身在行业之外的围观者,可就不会这么客气,各种非难在跟帖中纷至沓来,不论所谓央媒或者市场化媒体,一网打尽,都是“完败”、“丢脸”、“吃闲饭”。

固然,中国的记者编辑们也会自我吐槽,甚至“爱之愈深,责之愈切”,但渐渐地,当冷嘲热讽不绝于耳,还是有些反击者拿起了麦克风。

深圳晶报19日所刊《骂骂媒体没关系》,其实就是其副总编冯景在回敬那些“如果感觉不爽时,一样可以再拿我们出出气”的媒体批评者;更早两天,财经网由老枪撰文《马航失联中国媒体“完败”这事儿你真懂?》,亦是奚落对方只看到了表象:“所谓‘完败’,本质上并非决定于媒体新闻获取能力,而是决定于各对核心情况了解、掌握权力方们谁想剧透,想向谁剧透。也决定于得到剧透者有无能力向外公开披露。”

@央视新闻更不能沉默,昨晚发布长微博《中国媒体在马航报道中赢得了什么》,提笔就是反驳指控:“这几天的朋友圈,大家都以挤兑中国媒体为乐,为荣,为时尚,为骄傲。但是你们知道吗?中国有多少记者在第一时间就集中在丽都饭店,第一时间奔赴富国岛,第一时间抵达吉隆坡,第一时间登上搜索舰船...在中国媒体的大量记者放弃两会报道关注马航,报道马航的时候,转发数量最多的恰恰是指责中国记者‘懒惰,永远在路上’。又不是旅游,谁永远在路上?我就不说‘睁眼说瞎话’这种字眼了,可能有些人连眼都懒得睁。为什么,因为一睁眼他就输了。”

作者任亦云对这个“遍地批评家,转发家,评论家,点赞党,推手公司”的年代颇为不满。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央视甚至允许这位作者“多说一句”——“其实据我所知,在马航事件发生之后,‘有关部门’就这个问题提出的要求和口径是比较少的”。

根据这篇文章所述,真问题是“中国不缺好记者,缺乏好编辑”、“中国不缺好记者,缺乏好主编”、“中国不缺好记者,缺国家实力”:“这三点说明什么?说明在这场奇葩的飞机失联事件中,中国媒体人尽力了。一群信仰专业主义却不够专业的人,被奇葩的新闻、奇葩的国家和奇葩的舆论打败了。我相信他们可以接受对每一条新闻的分析,批评或者是建议,但是他们一定接受不了对于这个群体的随意批评和‘无意义的语言暴力’。虽然说人在江湖飘,总会挨点刀,但是为什么每次向你两肋插刀的,都是你的同胞?总之,不要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对于那些不顾事实胡乱挖苦媒体人的看客们来说,我的建议是‘爱看不看,不看你可以翻墙,墙外一样’!”

在发表了这段与@周小平同志新近作品《我们的英雄都去哪儿了?》感触相近的文章后,@央视新闻犹嫌不足,决定再用数据证明“主流媒体微博的介入与国际同步”,即源自人民网昨晚稿件《马航事件,主流媒体微博构筑声音第一阵线》中的统计:“3月8日7点24分,马航称MH370失联,法新社8点23分、@微天下8点29分、@央视新闻8点33分、@人民日报8点45分、@新华视点8点49分,CNN消息为8点44分。主流媒体微博表现出国际同步、拓展消息源、跟踪汇总、坚守伦理底线的特点。”

事实上,不只央视这样的最高喉舌不愿挨骂,新京报也坐不住了。针对那个“航班失联十来天,每天上午是造谣时间,下午是辟谣时间,晚上是竞猜时间”的段子,这家北京媒体今晨定义其为“误读媒体信息发布”的表现:“这些轻巧的议论,忽略了这件事中发掘有效信息的真实难度,同时也是对搜救各方、信息发布方和媒体这些天表现的误读和贬低...我们不能事后诸葛亮地否定人们当时的努力。”

“事后诸葛亮”——显然,作者西坡是要为包括自家连日专版在内的新闻产品而辩护:“看了第二天的新闻再来嘲笑第一天的报道,这很容易。但第一天的新闻出现时,人们并不能预料第二天的进展,更无从根据未来的信息指导行动。其实,人们之所以总有‘信息不断被推翻、否认’的观感,正是各种信息及时公布的结果...只要所有信息不是杜撰的空穴来风,公布总好过掩藏和沉默,信息流动的过程,也是辨别正谬的过程...应该理解人们对真相的渴求、对生命的关注,但公众也应对各种信息的涌现有心理准备,对真相的逐渐浮出保持耐心。”

今天的南方都市报,则在《社交媒体时代,记者何为?》中引用了财新传媒编委高昱以自己亲身经历的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为例的一段论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后,一句话在美国成为真理:‘一场灾难发生后5分钟内,Twitter作出的贡献最大;12小时后,就开始帮倒忙。’在中国,我的同事还有一句话近乎真理:‘现在针对任何一个热点事件,致力于事实真相原创报道的中国媒体都不会超过五家,剩下的都是聪明的新媒体,一伺别人把菜端上桌,立刻扑上去转载,然后回过头来嘲笑传统媒体的落伍。’”

这应该是高昱对一些新媒体创业者趁机贬低传统媒体价值的不忿,他在这篇腾讯专栏文章中高喊,“新闻理想不是用来说的,它从来就是做出来的”:“也就是最近这两年的事,中国的媒体突然开始自我否定——你可以说这是监管压力造成的,也可以说遭遇了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巨大冲击,但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媒体人自己失掉了自信和勇气。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一起突发事件发生,大部分新闻媒体在等待和观望,等待通知,等待通稿,观望其他媒体是否会突破‘按通稿’的命令派遣记者出差到现场采访;对于那些持续发酵的热点事件,即使已有还保留新闻理想和使命感的媒体已经进行了报道,却也少有媒体跟进调查,最多只是对已有报道进行汇编综合,署上自己的名字。”

出身于传统媒体名门——南方周末,创业于自媒体新锐——智谷趋势,邓科的感触或许更有说服力。前天,他的《中国媒体在马航新闻战中被“打回原形”》经由腾讯在“反思媒体”栏目中推出,而激发了更多认同:“有的人说西方媒体情报分析能力厉害,用一系列信息倒逼马来西亚。我查了一下信源,其实纽约时报、CNN、华尔街日报的消息来源是美国调查机构和军方匿名人士。它们强的不是情报分析能力,而是人脉和采访资源,一出事就能在五角大楼、中情局找得到人。这背后还源于一种传统:官方核心机构与媒体之间有信息通道,同时信息公开成为一种文化,曝料者甚少顾虑。从这点来说,中国媒体崛起,单凭自己不行,掌握核心信息的机构是啥姿态很关键...先别谈老美在大马的信源,中国自己的军事和情报机构,这些天做了啥,有什么线索,作为国家喉舌能不能先在自己地盘上拿些硬货出来?”

(媒体札记完全版本仅在徐达内小报APP内第一时间发布,iPhone/iPad及Android版本均已上线,互相通用订阅账号。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听海”,以及新浪、腾讯微博,微博名都为“徐达内小报”。)

118
徐达内.COM独此一家的新闻解读,最受欢迎的媒体摘录TA的更多文章>>

03-18 11:19一盘大棋
03-13 10:55不靠谱与够意思
03-12 11:48最强搜救
下一篇 : 习近平的焦裕禄情结
精彩评论http://xudanei.baijia.baidu.com/article/8373

希望,也是绝望

徐达内.COM03月21日 18:17 分享到: 马航 媒体报道 分类 : 热点
摘要 : 关于中国媒体在马航失联报道中的专业表现,在过去十天里,引发了非常多的讨论,俨然成为全民盛事。最严厉的认定是,中国媒体“完败”,遭遇了在这个行业里的“9.11”。



希望,也是绝望

出品:徐达内.COM

(2014.03.21)

“这是个好消息,也是个坏消息”——新闻晨报的标题准确地概括了MH370失联乘客家属以及关注者昨天的心情。

昨天午时,已经成为人类航空史上前所未有迷团的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出现了事发13天来最大的突破: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称,观测到两个疑似与失联的MH370客机有关的物体。

澳大利亚海事局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当即获得各门户和社交媒体直播,央视和东方卫视亦将镜头切换至此。根据@央视新闻13时许总结的发布要点,“印度洋海域出现两个非常大的碎片,长约24米;不在常规航道上,位置与南线搜索航道高度吻合;如果可以找到,首先将找寻是否有生还者,打捞碎片;还在处理卫星图像,无法说明是飞机哪一部分;出发和搜索需要大约4个小时。”

点燃了希望,也带来了绝望。

虽说在过去将近两周里,亿万关注者已经因为以马来西亚为首的混乱发布而对所有信息存有将信将疑之感,但鉴于澳大利亚政府“靠谱得多”的国力和声誉,以及碎片出现位置与南线搜索航道高度吻合等线索,这个“有极高可能性与马航失联客机有关”的消息得到了中国人普遍采信。

不过,在感慨看上去终于要找到这架仿佛凭空消失的飞机下落同时,这个消息同时也意味着,那些“已在某个秘密机场降落”的善意猜想很有可能就此破灭,坠毁在茫茫印度洋深处,包括150多位中国同胞的机上200余生命绝不会有任何幸存可能。

马来西亚官方稍后的发布会内容亦被传回中国:“马总理今早10点左右收到澳总理电话,通报发现两个可疑物体;未来18艘舰船29架飞机投入搜寻;北部航线搜寻不会暂停,中柬老等将继续搜寻;最早的线索来自于中国卫星,多个国家接力搜索;第一要务是找到残骸碎片,再找到黑匣子。”

悲欣交集,正如身份认证为民航飞机员的@Jeffwell所言——“但愿是真的,但愿不是真的。”

14时许,凤凰卫视资讯台的微博账号贴出丽都酒店里的失联乘客家属留言板照片,那里写满了“老公,我们等你回来,我每天坚持给你打电话,发Q,我坚信,你肯定能看到”、“爸妈你们平安回来,儿子等你们”、“永不放弃,等你回家”等催人泪下的笔迹:“在北京的家属原本要举行一个沟通会商量应对马航和马政府的问题,得知澳发现疑似残骸消息后,都改看电视直播。

在家属们看来,这是最近十几天以来可信度比较高的消息。有家属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支撑不住了,现场有义工对家属进行治疗”。@21世纪网则讲述了另一个让人不免为之心酸的场面:“直播后部分家属表示不相信这个信息,坚信儿子还活着。一位文姓家属表示,‘我不相信,他们还在调查中,我坚信我的儿子还活着。’”

正如21世纪经济报道所云,“这一天澳大利亚受到全球瞩目”。随着更多消息从南半球传来,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凤凰昨天下午均已重新将MH370专题推向首页头条位置,代替了原本高居其上的习近平兰考行。那张美国数字地球公司4天前拍摄的疑似碎片卫星图在互联网上飞速流传,一个名叫“李想干嘛”的微博账号更因早就精准地预测到这片海域,而取代此前诸位“大神”,成为众人追捧的新一代“福尔摩斯”。

入夜,刚刚发布了学习焦裕禄精神指示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通电话,表达“感谢”和“赞赏”,“希望澳方及有关各方继续全力以赴展开搜救,并在第一时间向中方通报情况,也希望澳方为中方搜救工作提供协助。”

根据新华社23时许发布的这条电稿,“中国海军20日立即调整搜救计划,组织搜救舰艇编队赴南印度洋发现疑似失联客机残骸的海域。目前,海军执行搜救任务的两支舰艇编队分别距离疑似海域2300多海里和3100多海里...据了解,‘雪龙’号目前的位置距离疑似海域约有4天的航程...澳军方的一艘军舰也已转向前往相关海域,但也需数日才能抵达。”

是的,仍需数日。因为有了希望而更加煎熬的数日。

所以,今晨出版的广州日报只能在封面放大那幅卫星照片,对着漂浮在茫茫深海中的疑似残骸,忐忑不安地问了声,“是你吗?MH370”。

或许也正是因为澳大利亚官方宣布“确认至少需要48小时”,除了东方早报、大河报等将《24米碎片“极可能”是MH370》推向了头版头条,多数中国各地都市报还是选择将黄金位置留给了从抵京舷梯上微笑走来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这些报纸的总编辑们已经找不到什么网络媒体留下的新闻素材了。针对这起事发海外且关注度极高的事件,在过去十几天里,网络媒体已经通过编译外电、专家访谈等方法,几乎完全抢占了新闻发布先机,事实证明,就算是那些向马来西亚或者澳大利亚派去了记者的传统媒体,绝大多数都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例如,在昨天下午至晚间的各大门户首页上,针对澳大利亚发现的种种分析解读早就连篇累牍。将MH370南段航线与碎片发现位置进行对比的示意图自是标准配置,搜狐和凤凰率先推荐展示了“失联或为‘独狼’行动,挑战人类智慧”的专家说法。

是广东昌盛飞机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周济生的分析,通过新京报网站在昨天傍晚发布出来:“如果是劫机,那么往北飞并降落机场没有任何意义。第一,极易被发现;第二,即使降落机场,飞机也面临报废,无法再次飞行的情况;第三,没有任何破坏行为。因此,如果是劫机,最有可能是一次往南飞的‘独狼行动’...就是背离原有的航线,直至飞机坠毁。飞得越远越好,搜救队伍搜索的时间越长越好。其目的,就是挑战人类的智慧和搜救能力。”

劫持一架载有200多人的飞机,再搭上自己的性命,就是为了“挑战人类的智慧和搜救能力”?如果这个说法在3天前提出,必然会招致满屏嗤之以鼻。

自马来西亚方面依据最后一次卫星信号公布南北两条走廊后,终点位于中亚地区的北方航线获得了更多关注和猜疑,因为只有那样才符合一起恐怖活动的基本特征。固然,因为那里有中印等国的密集雷达布防,能够不为人知地飞越看上去也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但是,向南飞往印度洋,等着航油耗尽坠入大海?那这算哪门子劫机呢?总不见得是要飞去南极洲吧?

所以,这也想不通,那也想不通之后,北方航线还是先行成为搜索重点。

18日,新华社引述中国驻马大使黄惠康的消息,称“中方已经开始在北部走廊中国领土范围内的搜索工作”。直至昨天子夜,在澳大利亚宣布发现疑似碎片后,中国外交部宣布“中方确认马航失联客机未进入中国境内”。

在黄大使那天的发言中,真正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波澜的,并非北方搜救,亦非“可以排除中国乘客涉嫌恐怖和破坏活动的嫌疑”,而是以下表述:“调查过程中许多信息不宜对外公开,有关事故原因的调查不宜大张旗鼓地进行。正如刑事案的调查过程中,相关信息不宜公开,这就是为什么8日以来马方一直强调只发布经过证实并且不会妨碍调查的信息,这是一个负责任政府应有的行为。”

这个“不宜大张旗鼓”的主张,迅即助涨了微博微信间的阴谋论。怀疑中国政府早就知晓飞机去向的说法甚嚣尘上,当然,对美国军方“秘密计划”的猜测更是从未停歇。以至于东方卫视主持人骆新要在微博上表示愤慨:“弥漫在互联网上的各种阴谋论,已经比可能存在的劫持本身,更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性的卑劣和恐怖。我不愿相信任何一个国家还敢在这个时候以政权信誉为代价、隐藏什么惊天秘密,甚至会用制造‘洛克比空难’的方式来挑战人类的底线!体谅一下家属的心情,不要再靠瞎编故事来吸引眼球了。”

至于黄大使强调马来西亚“应对能力和经验有所不足”、呼吁“不要过多指责”的外交口径,也随着一则视频的流传,而让诸多围观者感到不可接受。

昨晨,凤凰网首页带头展示《中国家属现场抗议被拖走,哭喊“救救我”》,是其卫视带来的前天下午实拍画面,记录了三四位中国乘客家属进入马方发布会现场拉出横幅抗议“马方没有说出真相”,而后被保安和警方带走的过程,摇晃的镜头中央,那位身穿红衣的大妈在被强行拖离时,撕心裂肺地哭嚎“救救我”。

比网站同事更早一步,@闾丘露薇就已经在自己的微博上的张贴了这段视频,因为这位凤凰卫视记者已经感受过一次由中马两国官员共同实施的“辟谣”,以至于自己要“不吐不快”:“同事做了一位马航中国家属徐先生的独家报道。这名家属在镜头前投诉,自己被刻意和媒体隔离起来,没有人身自由,好像‘坐牢一样’。前天凌晨播出之后,到了晚上快9点,接到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转来的一份家属声明,表示他们看到了相关报道之后,觉得难以接受,所以需要澄清。我在直播中读了这份声明...同事打去徐先生房间,结果是一个说英文的女士,说对方已经搬走。同事难受了一夜,担心自己的采访会为徐先生带来麻烦。最后终于在昨天早上打通了徐先生的电话,对方表示,没有见过这份声明,他很愤怒:‘如果25个人签字,那我是谁?’”

不过,闾丘露薇发表在腾讯的这篇文章,主旨是“再谈马航失联新闻报道”,是在指控官员“玩文字游戏”的同时,呼吁同行们不要“毫不犹豫地接受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这是她第二次就此发表文章,MH370失联那晚的《专业,专业,专业——灾难报道为何谣言泛滥》是大家专栏当周点击量最高之一。

关于中国媒体在马航失联报道中的专业表现,在过去十天里,引发了非常多的讨论,俨然成为全民盛事。最严厉的认定是,中国媒体“完败”,遭遇了在这个行业里的“9.11”。

因为获得新浪17日重点推荐,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的《中国媒体在马航客机新闻战中为何失败》得到广泛流传:“这些天来,中国官方大媒总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据CNN报道、路透社的最新消息说、纽约时报披露...除了记者会上看到听到的,中国媒体没有一点‘独家消息’。新闻战拼的是实力!实力来自何处?不是拼谁的相机好,谁离发言人近,而是来自于敏锐的职业嗅觉,和FBI一般的情报刺探与分析能力。这只能靠经验,和关系...”

文中提出了“公主”与“小贩”的概念比较:“英美新闻大鳄为什么能够搞到这些至关紧要的数据情报?毫无疑问,是军方、卫星公司、情报机构向他们作了提供,但是,能够搞定军方和情报机构,便是这些记者的能耐,其中涉及到长期建立的信赖关系,和记者特殊的情报搜集能力。当然,这些媒体也毫无疑问掏出了大把的钱买了卫星公司的数据。那么,中国媒体,尤其是央媒为什么做不到?甚至都没有搞到10颗卫星定点扫描的照片?原因很简单:中国媒体一直是在被动中成长,已经丧失了主动出击的能力。也就是说,‘听传达’变成了职业,而‘挖消息’变成了大忌。这就注定,中国央媒是养尊处优的公主,而不是四处寻生的小贩。”

不过,这位在日本从事华文报道的媒体人,也承认还有其它原因:“中国的媒体没有培养专家型记者的制度,尤其是央媒套用机关的游戏规则来框定记者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使得优秀的记者最终都成为无事所所的官僚干部,享受了待遇,毁灭了才华...跑了17年的中国两会,发现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刚出炉的年轻记者,她(他)们很努力地拦委员挡代表,但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深刻的观察与分析文章很少见报。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我有时候会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那些资深的记者都到哪里去了?”

正是以徐静波此文为引,身份认证为中国经济网经营顾问的@杨静Lillian次日发表《马航失联第十天:中国媒体为何遭遇911?》,定义此事“堪称是互联网时代在全球新闻传播大战中的一次滑铁卢”。

文中归纳了更加尖锐的落后原因分析:“通稿依赖症”;“财务紧缩症”;“万金油综合症:...我国媒体从业人员还是以文科背景为主,除了擅长叙事报道和煽情报道,缺乏扎实的专业素养”;“不善统筹专家资源”;“不善大数据与可视化分析”。

前天,时代周报由评论员孙乐涛发表《新闻非转发》,所持观点亦与徐静波基本相似,多出的是对“未老先衰的新闻专业主义”之叹:“中国的传统媒体,生不逢时,在新闻专业能力尚未成熟之时,就已面临着倾覆的危机。新闻专业主义未老先衰,其危害不只体现在马航事件中‘话语权’丧失,‘软实力’不彰。更重要的是,由于专业化的、具有公信力的媒体机构缺失,在国内舆论场中,一些重要社会问题的真相无法厘清,情绪之争、集团利益之争淹没一切,拖延了问题的解决...这样的社会环境无疑是滋生坏制度的土壤。这大概就是‘杀死老记者’,新闻专业主义低落的后果吧。”

此外,还是在腾讯大家专栏华发表《无法到达的新闻现场》,在中国人大新闻学院教师马少华看来,之所以那些派往吉隆坡的记者作为有限,“除了更深的机制因素和更表层的记者姿态之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也许在于报道框架,包括认识的框架与呈现的框架”:“国际媒体一开始就把这一疑云密布的事件放置在‘事实性’的框架之中,由此着眼于独立地挖掘事实性线索;而中国媒体,也许由于飞机中的154名乘客毕竟是自己的同胞,则可能从一开始就把这一事件定位在‘情感性’和‘价值性’的框架之中——这也正是国内媒体过去在‘灾难’主题下所熟悉的框架。”

徐静波、杨静、孙乐涛、马少华都还算是媒体关联人士,出言批评时或许都留了些许情面,而那些身在行业之外的围观者,可就不会这么客气,各种非难在跟帖中纷至沓来,不论所谓央媒或者市场化媒体,一网打尽,都是“完败”、“丢脸”、“吃闲饭”。

固然,中国的记者编辑们也会自我吐槽,甚至“爱之愈深,责之愈切”,但渐渐地,当冷嘲热讽不绝于耳,还是有些反击者拿起了麦克风。

深圳晶报19日所刊《骂骂媒体没关系》,其实就是其副总编冯景在回敬那些“如果感觉不爽时,一样可以再拿我们出出气”的媒体批评者;更早两天,财经网由老枪撰文《马航失联中国媒体“完败”这事儿你真懂?》,亦是奚落对方只看到了表象:“所谓‘完败’,本质上并非决定于媒体新闻获取能力,而是决定于各对核心情况了解、掌握权力方们谁想剧透,想向谁剧透。也决定于得到剧透者有无能力向外公开披露。”

@央视新闻更不能沉默,昨晚发布长微博《中国媒体在马航报道中赢得了什么》,提笔就是反驳指控:“这几天的朋友圈,大家都以挤兑中国媒体为乐,为荣,为时尚,为骄傲。但是你们知道吗?中国有多少记者在第一时间就集中在丽都饭店,第一时间奔赴富国岛,第一时间抵达吉隆坡,第一时间登上搜索舰船...在中国媒体的大量记者放弃两会报道关注马航,报道马航的时候,转发数量最多的恰恰是指责中国记者‘懒惰,永远在路上’。又不是旅游,谁永远在路上?我就不说‘睁眼说瞎话’这种字眼了,可能有些人连眼都懒得睁。为什么,因为一睁眼他就输了。”

作者任亦云对这个“遍地批评家,转发家,评论家,点赞党,推手公司”的年代颇为不满。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央视甚至允许这位作者“多说一句”——“其实据我所知,在马航事件发生之后,‘有关部门’就这个问题提出的要求和口径是比较少的”。

根据这篇文章所述,真问题是“中国不缺好记者,缺乏好编辑”、“中国不缺好记者,缺乏好主编”、“中国不缺好记者,缺国家实力”:“这三点说明什么?说明在这场奇葩的飞机失联事件中,中国媒体人尽力了。一群信仰专业主义却不够专业的人,被奇葩的新闻、奇葩的国家和奇葩的舆论打败了。我相信他们可以接受对每一条新闻的分析,批评或者是建议,但是他们一定接受不了对于这个群体的随意批评和‘无意义的语言暴力’。虽然说人在江湖飘,总会挨点刀,但是为什么每次向你两肋插刀的,都是你的同胞?总之,不要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对于那些不顾事实胡乱挖苦媒体人的看客们来说,我的建议是‘爱看不看,不看你可以翻墙,墙外一样’!”

在发表了这段与@周小平同志新近作品《我们的英雄都去哪儿了?》感触相近的文章后,@央视新闻犹嫌不足,决定再用数据证明“主流媒体微博的介入与国际同步”,即源自人民网昨晚稿件《马航事件,主流媒体微博构筑声音第一阵线》中的统计:“3月8日7点24分,马航称MH370失联,法新社8点23分、@微天下8点29分、@央视新闻8点33分、@人民日报8点45分、@新华视点8点49分,CNN消息为8点44分。主流媒体微博表现出国际同步、拓展消息源、跟踪汇总、坚守伦理底线的特点。”

事实上,不只央视这样的最高喉舌不愿挨骂,新京报也坐不住了。针对那个“航班失联十来天,每天上午是造谣时间,下午是辟谣时间,晚上是竞猜时间”的段子,这家北京媒体今晨定义其为“误读媒体信息发布”的表现:“这些轻巧的议论,忽略了这件事中发掘有效信息的真实难度,同时也是对搜救各方、信息发布方和媒体这些天表现的误读和贬低...我们不能事后诸葛亮地否定人们当时的努力。”

“事后诸葛亮”——显然,作者西坡是要为包括自家连日专版在内的新闻产品而辩护:“看了第二天的新闻再来嘲笑第一天的报道,这很容易。但第一天的新闻出现时,人们并不能预料第二天的进展,更无从根据未来的信息指导行动。其实,人们之所以总有‘信息不断被推翻、否认’的观感,正是各种信息及时公布的结果...只要所有信息不是杜撰的空穴来风,公布总好过掩藏和沉默,信息流动的过程,也是辨别正谬的过程...应该理解人们对真相的渴求、对生命的关注,但公众也应对各种信息的涌现有心理准备,对真相的逐渐浮出保持耐心。”

今天的南方都市报,则在《社交媒体时代,记者何为?》中引用了财新传媒编委高昱以自己亲身经历的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为例的一段论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后,一句话在美国成为真理:‘一场灾难发生后5分钟内,Twitter作出的贡献最大;12小时后,就开始帮倒忙。’在中国,我的同事还有一句话近乎真理:‘现在针对任何一个热点事件,致力于事实真相原创报道的中国媒体都不会超过五家,剩下的都是聪明的新媒体,一伺别人把菜端上桌,立刻扑上去转载,然后回过头来嘲笑传统媒体的落伍。’”

这应该是高昱对一些新媒体创业者趁机贬低传统媒体价值的不忿,他在这篇腾讯专栏文章中高喊,“新闻理想不是用来说的,它从来就是做出来的”:“也就是最近这两年的事,中国的媒体突然开始自我否定——你可以说这是监管压力造成的,也可以说遭遇了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巨大冲击,但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媒体人自己失掉了自信和勇气。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一起突发事件发生,大部分新闻媒体在等待和观望,等待通知,等待通稿,观望其他媒体是否会突破‘按通稿’的命令派遣记者出差到现场采访;对于那些持续发酵的热点事件,即使已有还保留新闻理想和使命感的媒体已经进行了报道,却也少有媒体跟进调查,最多只是对已有报道进行汇编综合,署上自己的名字。”

出身于传统媒体名门——南方周末,创业于自媒体新锐——智谷趋势,邓科的感触或许更有说服力。前天,他的《中国媒体在马航新闻战中被“打回原形”》经由腾讯在“反思媒体”栏目中推出,而激发了更多认同:“有的人说西方媒体情报分析能力厉害,用一系列信息倒逼马来西亚。我查了一下信源,其实纽约时报、CNN、华尔街日报的消息来源是美国调查机构和军方匿名人士。它们强的不是情报分析能力,而是人脉和采访资源,一出事就能在五角大楼、中情局找得到人。这背后还源于一种传统:官方核心机构与媒体之间有信息通道,同时信息公开成为一种文化,曝料者甚少顾虑。从这点来说,中国媒体崛起,单凭自己不行,掌握核心信息的机构是啥姿态很关键...先别谈老美在大马的信源,中国自己的军事和情报机构,这些天做了啥,有什么线索,作为国家喉舌能不能先在自己地盘上拿些硬货出来?”

(媒体札记完全版本仅在徐达内小报APP内第一时间发布,iPhone/iPad及Android版本均已上线,互相通用订阅账号。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听海”,以及新浪、腾讯微博,微博名都为“徐达内小报”。)

118
徐达内.COM独此一家的新闻解读,最受欢迎的媒体摘录TA的更多文章>>

03-18 11:19一盘大棋
03-13 10:55不靠谱与够意思
03-12 11:48最强搜救
下一篇 : 习近平的焦裕禄情结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