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舰长反思甲午:中国对日须立足于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22:44
一名现代海军驱逐舰舰长对中日甲午海战的检讨与思考之一

  范进发

  发生在120年前的甲午战争对于中国海军来说,尤其重要。经过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保卫战三战,中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一个最不被中国人看得起的日本蕞尔小国完胜大清朝北洋海军,甲午海战的失败是120年来几代中国海军军人心里一道抹不去的伤痕和耻辱。其中的黄海海战是中国海军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海战,且当时中日双方海军的装备技术水平相当,参战的舰艇有的还是从欧洲同一个造船厂购买来的。实力相当的两支海军,绝不是有的人所说的互有胜负,而是中国完败,日本全胜。从此,本来在近代化赛道上处于同一条起跑线的中日两国海军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弱者更弱,强者更强。

  从1894年甲午战争到1945年二战日本投降,也就50多年的时间。日本在亚洲将清朝的北洋舰队打败后,先将俄国人从中国的旅顺赶走,后来又将山东青岛的德国人逐出,作为日本侵略军队的主力——海军无不体现出其决定性作用。二战中日本海军仅航母就建造了27艘(其中1艘在厂建造未入列),具备了与美国人在亚洲打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莱特湾大海战的实力。

  1894年的甲午年是迄今为止,中国海军120年来最辉煌和最没落的一年。辉煌的是1894年初中国海军号称亚洲第一,没落的是威海卫之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从那时起,中国海军就再也没有“雄起”过,至今中国海军在世界的排名从没有超过那个甲午年。如果说清朝北洋海军还有远洋出海,摆开阵式与日本海军在海上堂堂正正打一仗的机会的话,那后来的中华民国海军连出海与日本海军作战的勇气都没有了。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海军主要的作战策略是沉船,将花费“巨资”建造的钢铁舰艇像价值“低廉”的石头一样沉在江河中,企图通过将舰艇沉没在航道上来阻止日军进入内陆的办法来“拒止”日本海军。北洋海军的后来者中华民国海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运用海军的做法更令人不可理解,他们不仅缺乏先进的军舰,更缺乏敢打必胜的勇敢精神。如果说装备上的落后并不可怕的话,那么装备落后再加上海军军人的勇敢血性的缺乏,则更应该引起我们警醒。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海军对整个抗日战争几乎没有起到过什么重大的战略性作用。对于中国海防历史的正确态度,必须要进行检讨反思而不是一味只知唱赞歌。

  1894年后,日本海军再也没有将中国海军视为主要的作战对手,从那以后,日本已经将主要的对手瞄准了俄国和美国等大国海军,在抗日战争战场上,中国海军在海洋方向一直就是配合陆上作战的辅助和次要方向。

  后来中国海洋方向发生的这一切,都和甲午海战直接或者间接有关,这不得不令我们再次对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海战进行深刻的检讨与思考。

  甲午海战的失败是国家层面在海防建设上没有有效作为的必然结果

  1894年距离1492年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已经过去了400多年,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通过海洋在全球范围内抢占殖民地,形成了以海洋为通道争夺陆上殖民地的群雄逐鹿的局面。老牌殖民主义葡萄牙率先走出它狭小的陆地国土空间,称霸海上,建立起直布罗陀、好望角到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直至远东的庞大殖民网,成为统治世界海洋近一个世纪的全球性海洋霸主。与此同时,梅塞塔高原的西班牙也闯入海洋,与葡萄牙人进行海上角逐,后者最终战胜了前者,掌握了欧洲与东方各国以及美洲的贸易垄断权,建立起领地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的新兴帝国。英国后来者居上,在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后,主宰了剑与火的海洋,一个只有20多万平方公里的小小岛国,竟然占领了比本国领土大100多倍的殖民地,成为名符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在世界列强瓜分世界的时候,固步自封的中国并没能摆脱全世界争夺殖民地的大浪潮。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世界形势的发展以赤裸裸的、残酷的方式告诉大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只有发展海军才能确保国家不受列强的侵犯。为此,清政府不惜花巨资从国外购买军舰,以从德国进口的定远舰为例,花费340万两白银购买的7000多吨的铁甲舰,以平均每1两白银才买到66两铁的高价来购置军舰。不能不说,在海防建设上清政府的决心还是很大的。正如光绪《著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南北洋海防》中所说:“海防关系紧要,即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但是,决心再好,如果不付诸实施只能是画饼充饥。1894年,大清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为了准备阴历十月初十的60大寿庆典,挪用海军经费,修缮颐和园。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点,移作军费时,慈禧却大发雷霆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清军在朝鲜战场节节败退,中日黄海海战失败,金州、大连相继陷落,旅顺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慈禧在歌舞升平的北京过完了自己的六旬庆典。

  也是这一年,日本明治天皇42岁,这位15岁登基的天皇已经皇权在握27年。2年前的1892年,他看到中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的装备有305毫米巨炮的“定远”、“镇远”铁甲舰访问日本横滨,下决心一定要超过中国,建造出超过定镇二舰舰炮口径、威力更大的战舰。并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每年节省30万日元,同时要求文武百官各自交出薪俸的1/10,用以弥补建造军舰经费的不足。从最高统治者的对比中,我们对中日两国这一年的战事的结果便可未卜先知了。

  不但如此,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1年后,日本这个蕞尔小国蝼蚁撼动了大树,于1905年又在中国的旅顺将俄国海军打败,日本取得了在远东的真正胜利。可以说,国家层面“叶公好龙”的表面思维方式,阻碍了中国在海洋方向的进一步发展。慈禧和光绪表面上说重视海防建设,但真正落实到具体用于海防建设方面的投资却很少。从光绪帝和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来往公文中,均可见到其对海防建设的重视,但真正落实到位的措施却少得可怜。从1888年北洋海军建军到1894甲午年海战爆发的6年时间里,北洋海军没能再增添一艘战舰。

  对待日本需要强大海上实力 对其侵略性要立足于战

  1894年俄国皇帝尼古拉加冕登基。3年前的1891年,尼古拉以太子的身份先后对中国和日本进行了访问。访问中国时受到极为隆重的接待,派出了当时中国最好的军舰之一的“致远”舰在内的多艘北洋军舰护卫,极尽殷勤。而相反,这位太子访问日本时,日本政府虽然也极为重视,但是在访问游览时还是出现了意外事件,尼古拉太子被担负护卫任务的一个名叫“津田三藏”的警察突然拨出的倭刀砍伤。对中日两国访问的巨大反差,使这位未来的沙皇对日本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加快了俄国与日本在远东地区的抗衡。他感到,中国国土太大实力太弱,如果俄国不占中国,总有一天这块肥肉会被日本吞并。尼古拉太子登基三年后的1897年,沙皇俄国借口保护中国,强占大连,军舰驻泊于俄国在远东的唯一不冻港——中国的旅顺港。在此时,以谦卑的礼仪待之与拨刀伤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以谦卑的礼仪待之使其产生了加速对弱小中国的侵略,而对待拨刀伤之的日本则产生了一种带有厌恶情绪的敬畏感。如何接待和对待列强,位高权重的李鸿章不是不明白,但是对于多年积弱、大厦将倾的诺大中国他又能怎样呢?

  如何对待日本人,娶了日本妻子,并在日军军校留过学的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在其撰写的《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一文中写道:“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日本)讲和。”抗日战争最终日本失败的结局,正如蒋百里先生所说,“日本的恶运,实在是其本国的‘爱国志士’造成的啊!”。蒋百里先生在预测抗日战争的进程时说,对待日本人,只有胜与败两种选择,“和”不是我们的选项,而蒋介石却把宝押在“和”上,导致抗日战争初期因战争准备不足而造成很大的损失。本来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中国政府实际上有将近六年时间的战争准备。

  二战中,小小的日本占领了整个东亚的大部,其战略目的与战略手段和实力明显不相符合。必须指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其加强了海军建设,而在于其国策的侵略性和冒险性。正如美国作家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所说:“日本人是美国曾竭尽全力与之战斗过的最异常的外敌……。在菊花栽培方面如何讲求艺术,同时又如何崇拜军刀”。对待日本的侵略性和冒险性,必须要立足于战,方能言和。

  (作者为国防大学学者,曾经在海军新型驱逐舰、护卫舰上担任舰长)
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4-02/4849769.html一名现代海军驱逐舰舰长对中日甲午海战的检讨与思考之一

  范进发

  发生在120年前的甲午战争对于中国海军来说,尤其重要。经过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保卫战三战,中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一个最不被中国人看得起的日本蕞尔小国完胜大清朝北洋海军,甲午海战的失败是120年来几代中国海军军人心里一道抹不去的伤痕和耻辱。其中的黄海海战是中国海军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海战,且当时中日双方海军的装备技术水平相当,参战的舰艇有的还是从欧洲同一个造船厂购买来的。实力相当的两支海军,绝不是有的人所说的互有胜负,而是中国完败,日本全胜。从此,本来在近代化赛道上处于同一条起跑线的中日两国海军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弱者更弱,强者更强。

  从1894年甲午战争到1945年二战日本投降,也就50多年的时间。日本在亚洲将清朝的北洋舰队打败后,先将俄国人从中国的旅顺赶走,后来又将山东青岛的德国人逐出,作为日本侵略军队的主力——海军无不体现出其决定性作用。二战中日本海军仅航母就建造了27艘(其中1艘在厂建造未入列),具备了与美国人在亚洲打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莱特湾大海战的实力。

  1894年的甲午年是迄今为止,中国海军120年来最辉煌和最没落的一年。辉煌的是1894年初中国海军号称亚洲第一,没落的是威海卫之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从那时起,中国海军就再也没有“雄起”过,至今中国海军在世界的排名从没有超过那个甲午年。如果说清朝北洋海军还有远洋出海,摆开阵式与日本海军在海上堂堂正正打一仗的机会的话,那后来的中华民国海军连出海与日本海军作战的勇气都没有了。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海军主要的作战策略是沉船,将花费“巨资”建造的钢铁舰艇像价值“低廉”的石头一样沉在江河中,企图通过将舰艇沉没在航道上来阻止日军进入内陆的办法来“拒止”日本海军。北洋海军的后来者中华民国海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运用海军的做法更令人不可理解,他们不仅缺乏先进的军舰,更缺乏敢打必胜的勇敢精神。如果说装备上的落后并不可怕的话,那么装备落后再加上海军军人的勇敢血性的缺乏,则更应该引起我们警醒。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海军对整个抗日战争几乎没有起到过什么重大的战略性作用。对于中国海防历史的正确态度,必须要进行检讨反思而不是一味只知唱赞歌。

  1894年后,日本海军再也没有将中国海军视为主要的作战对手,从那以后,日本已经将主要的对手瞄准了俄国和美国等大国海军,在抗日战争战场上,中国海军在海洋方向一直就是配合陆上作战的辅助和次要方向。

  后来中国海洋方向发生的这一切,都和甲午海战直接或者间接有关,这不得不令我们再次对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海战进行深刻的检讨与思考。

  甲午海战的失败是国家层面在海防建设上没有有效作为的必然结果

  1894年距离1492年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已经过去了400多年,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通过海洋在全球范围内抢占殖民地,形成了以海洋为通道争夺陆上殖民地的群雄逐鹿的局面。老牌殖民主义葡萄牙率先走出它狭小的陆地国土空间,称霸海上,建立起直布罗陀、好望角到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直至远东的庞大殖民网,成为统治世界海洋近一个世纪的全球性海洋霸主。与此同时,梅塞塔高原的西班牙也闯入海洋,与葡萄牙人进行海上角逐,后者最终战胜了前者,掌握了欧洲与东方各国以及美洲的贸易垄断权,建立起领地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的新兴帝国。英国后来者居上,在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后,主宰了剑与火的海洋,一个只有20多万平方公里的小小岛国,竟然占领了比本国领土大100多倍的殖民地,成为名符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在世界列强瓜分世界的时候,固步自封的中国并没能摆脱全世界争夺殖民地的大浪潮。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世界形势的发展以赤裸裸的、残酷的方式告诉大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只有发展海军才能确保国家不受列强的侵犯。为此,清政府不惜花巨资从国外购买军舰,以从德国进口的定远舰为例,花费340万两白银购买的7000多吨的铁甲舰,以平均每1两白银才买到66两铁的高价来购置军舰。不能不说,在海防建设上清政府的决心还是很大的。正如光绪《著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南北洋海防》中所说:“海防关系紧要,即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但是,决心再好,如果不付诸实施只能是画饼充饥。1894年,大清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为了准备阴历十月初十的60大寿庆典,挪用海军经费,修缮颐和园。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点,移作军费时,慈禧却大发雷霆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清军在朝鲜战场节节败退,中日黄海海战失败,金州、大连相继陷落,旅顺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慈禧在歌舞升平的北京过完了自己的六旬庆典。

  也是这一年,日本明治天皇42岁,这位15岁登基的天皇已经皇权在握27年。2年前的1892年,他看到中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的装备有305毫米巨炮的“定远”、“镇远”铁甲舰访问日本横滨,下决心一定要超过中国,建造出超过定镇二舰舰炮口径、威力更大的战舰。并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每年节省30万日元,同时要求文武百官各自交出薪俸的1/10,用以弥补建造军舰经费的不足。从最高统治者的对比中,我们对中日两国这一年的战事的结果便可未卜先知了。

  不但如此,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1年后,日本这个蕞尔小国蝼蚁撼动了大树,于1905年又在中国的旅顺将俄国海军打败,日本取得了在远东的真正胜利。可以说,国家层面“叶公好龙”的表面思维方式,阻碍了中国在海洋方向的进一步发展。慈禧和光绪表面上说重视海防建设,但真正落实到具体用于海防建设方面的投资却很少。从光绪帝和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来往公文中,均可见到其对海防建设的重视,但真正落实到位的措施却少得可怜。从1888年北洋海军建军到1894甲午年海战爆发的6年时间里,北洋海军没能再增添一艘战舰。

  对待日本需要强大海上实力 对其侵略性要立足于战

  1894年俄国皇帝尼古拉加冕登基。3年前的1891年,尼古拉以太子的身份先后对中国和日本进行了访问。访问中国时受到极为隆重的接待,派出了当时中国最好的军舰之一的“致远”舰在内的多艘北洋军舰护卫,极尽殷勤。而相反,这位太子访问日本时,日本政府虽然也极为重视,但是在访问游览时还是出现了意外事件,尼古拉太子被担负护卫任务的一个名叫“津田三藏”的警察突然拨出的倭刀砍伤。对中日两国访问的巨大反差,使这位未来的沙皇对日本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加快了俄国与日本在远东地区的抗衡。他感到,中国国土太大实力太弱,如果俄国不占中国,总有一天这块肥肉会被日本吞并。尼古拉太子登基三年后的1897年,沙皇俄国借口保护中国,强占大连,军舰驻泊于俄国在远东的唯一不冻港——中国的旅顺港。在此时,以谦卑的礼仪待之与拨刀伤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以谦卑的礼仪待之使其产生了加速对弱小中国的侵略,而对待拨刀伤之的日本则产生了一种带有厌恶情绪的敬畏感。如何接待和对待列强,位高权重的李鸿章不是不明白,但是对于多年积弱、大厦将倾的诺大中国他又能怎样呢?

  如何对待日本人,娶了日本妻子,并在日军军校留过学的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在其撰写的《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一文中写道:“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日本)讲和。”抗日战争最终日本失败的结局,正如蒋百里先生所说,“日本的恶运,实在是其本国的‘爱国志士’造成的啊!”。蒋百里先生在预测抗日战争的进程时说,对待日本人,只有胜与败两种选择,“和”不是我们的选项,而蒋介石却把宝押在“和”上,导致抗日战争初期因战争准备不足而造成很大的损失。本来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中国政府实际上有将近六年时间的战争准备。

  二战中,小小的日本占领了整个东亚的大部,其战略目的与战略手段和实力明显不相符合。必须指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其加强了海军建设,而在于其国策的侵略性和冒险性。正如美国作家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所说:“日本人是美国曾竭尽全力与之战斗过的最异常的外敌……。在菊花栽培方面如何讲求艺术,同时又如何崇拜军刀”。对待日本的侵略性和冒险性,必须要立足于战,方能言和。

  (作者为国防大学学者,曾经在海军新型驱逐舰、护卫舰上担任舰长)
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4-02/4849769.html
说实话 写的水平不怎么样
750万两贺寿基金
不对,只是针对日本根本不用这么大费周章。
这货的历史水平不咋滴·!
我一直觉得只从慈禧的角度去分析甲午战争的失败是不对的,或者说不全面的。战争有着极高的偶然性,有的时候军人的意志,将帅的谋略也在左右着战争的结果。如果只是从双方的投入来分析战争的进程,那么战争的结果就太明显了,日本也不需要冒险去偷袭珍珠港。一个舰长,如果不能从战争本身的规律去分析战争的问题之所在,而只能从文人的想向去归结战争的原因,这样的舰长首先要拿下,怎么还能把这样的文章发出来,哗众取宠。
一篇对日言战的文章,触动了多少人的神经,个个都还幻想着与日本求和吗?
呵呵,问题太表面化了。兔子又不打算实控钓鱼岛(驻守的意思,眼下傻子才会上岛驻守),这战从何而起?
最多也就是摩擦——天空的战机或者海洋里的舰船玩玩对对碰



以必战之心求不战。
文字挺多,下次看
每每思之,甲午之耻并非赔款,并非割地,乃是自此之后,我泱泱中华于亚洲失威,民族荣耀尽丧于日本,然百二十年后,我民族复兴,却仍有走狗跳梁之辈挖苦讽刺,极尽谄媚勾结倭国,抑或精神萎靡且奴性,不敢正视小小扶桑。由此观之,甲午之耻甚矣!器物之失尚可再造,领土之失尚可再收,精神之失,民族荣耀何以恢复?不才夙夜思之,辗转难眠。
liili 发表于 2014-2-21 14:10
我一直觉得只从慈禧的角度去分析甲午战争的失败是不对的,或者说不全面的。战争有着极高的偶然性,有的时候 ...
一个舰长不需要懂多高深的战略,那是总参和中央军委想的。军人脑子里想着打仗就够了。
有这些认识已经足够了,历史教科书里面也早就读过。另外作为一个舰长,他应该做的是他的本职工作,让他的军舰随时可以发挥100%的战斗力,一旦接到命令,可以立即冲上去。大道理谁都懂,领导人也不是傻子,如果所有人都可以在本质岗位上做好事情,那么我们的国力和军力会更加强大,我们的领导人也就可以在国家和利益遭受威胁的时候可以毫不犹豫的使用武力,而不用像现在这样有所顾忌。
圣马丁骑士 发表于 2014-2-21 14:42
有这些认识已经足够了,历史教科书里面也早就读过。另外作为一个舰长,他应该做的是他的本职工作,让他的军 ...
写这文章时,已不是舰长,而是学者身份.学者自有学者的视觉.有一点我们应该认同的:忘战必危.
作为一名具体执行任务的军人,不要求其具体事务以外的水平有多高,只要求思想忠诚、意志刚毅就够了。
但这种水平的居然现在成为了“学者”,我们这个号称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家当得还真不咋地……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我不理解为什么一个驱逐舰的舰长不需要全面思考甲午战争的原因。特别没有从军事上去分析,而是从政治上去分析。如果这样的人,在年富力强的时候,都没有整体的战略观念,如何指望他们今后能做出合适的对外战略。军委做大战略不错,但是军委的将军们也是由下级军官里提拔出来的,一个驱逐舰的舰长军衔不小了,如果在这方面都有欠缺如何才能得到别人的原谅。再次,军校读什么的,对历代的战争是否需要做仔细的分析,即使最为在军校里的讨论,这个舰长也需要从军事角度对甲午战争做出更细致的分析,才符合他的身份。
zhepro 发表于 2014-2-21 11:48
说实话 写的水平不怎么样
你行你up啊

“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日本)讲和。”
写这文章时,已不是舰长,而是学者身份.学者自有学者的视觉.有一点我们应该认同的:忘战必危.
忘战必危不是军人该想的,军人只想怎么打赢就是了
海军第一要务是夺取制海权。凡是背离这一原则的,基本都是要失败的。
一个军人,服从命令是当然的事。但是一个民族,没有思想,没有反思的精神和勇气,只知道一味的喊口号,一味的争强斗狠,也不见得是什么庆幸的事。
第一,历史白痴,硬伤太多。 第二,私货很多。具体是不是本人写的真假难辨。
zhepro 发表于 2014-2-21 11:48
说实话 写的水平不怎么样
从那时起,中国海军就再也没有“雄起”过,至今中国海军在世界的排名从没有超过那个甲午年。
----------------------------------------------------------------------------------

附议 如果我是他的长官 立马撤了丫的职务 反思来反思去 竟然还能说出这种没有常识的话

兔子海军虽然比不了鹰酱毛熊 但也是拥有完整综合作战体系的世界五大核海军之一 竟然还和海自这种瘸腿常规海军比

最可怕的恰好是这种见识的人当舰长 才可能导致第二次甲午海战的战败
不要寄希望于列强出面调停
看到了最后一句:必须立足于战,方能言和
hjxsu30mk 发表于 2014-2-21 14:32
一个舰长不需要懂多高深的战略,那是总参和中央军委想的。军人脑子里想着打仗就够了。
作为舰长不把海军战术,素质问题说透,不算敬业
太祖云: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退让求和平则和平亡。
不是日本太强,而是满清太废物,
朝鲜战争小米步枪都没怕过美帝,
现在反而怕日本,这个舰长真是活回去了。
我说有些人,别拿网上那套吐槽打荤的东西要求一个职业军人,真要开战你们1000个也顶不了人家一人。
一言及战,许多小丑就分分跳梁而出了,呵呵
作为军人,这样考虑问题是应该的。
我一直觉得只从慈禧的角度去分析甲午战争的失败是不对的,或者说不全面的。战争有着极高的偶然性,有的时候 ...
某次战斗,某次战役,或许有极高偶然性,但战争的偶然性很小,规模越大的战争偶然性越小。全面战争偶然性无限近乎零
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1894年北洋水师是亚洲第一水师。。。光看着两点,就知道作者的历史水平不咋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