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03:28
反思中国
          四代重歼


    我们为什么会衰弱?——这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反思的问题。现在到了该反思的时候,特别是在复兴的前夜,这种反思更具历史意义。如果我们今天不反思,明天的复兴又将变成后天的衰弱。我们已经积弱很久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理念也为中国人所接受了。因而,反思的意义大家都应该明白,那就是为了明天的辉煌能延续更久。


    大国兴衰,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们的国家是在一个本来不应该衰弱的时期衰弱了,这让几代中国人扼腕叹息。是呀,那是一个我们的民族从盛极到衰落的历史时期。那种衰弱之快,令我们的对手都始料不及。几乎是从一个巨人一夜之间变成了病夫。【转自环球纵横 http://www.globbs.com】


    那是一个帝国主义崛起的时代。或许我们喜欢说中国人由于热爱和平的原因才没有能够成为殖民帝国。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的确,我们有成为列强的客观条件,但最终却没有成为列强是与中国人的儒生迂腐的道德观念有一定的联系。但这个东西的影响却不是决定性的。你想,今天的中国人不还比较爱和平的吗。但今天,我们却从积弱中走了出来,开始了复兴。这是为什么?绝对不是因为我们太爱和平,终究是因为思维里面有一种自傲的心态。当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后,我们又迅速变成了自卑。这期间,理性地想过反思过的人太少,仅有的几个接触了西方思维的先进知识分子还成为了遭到打压的对象了。这是一种何等痛苦的事情,致力于民族中兴,却不被理解,甚至被恶意诋毁。于是,国人图变之心渐死,国家便只能靠运气来左右了。


    或许也有运气不济的因素,但我们能把衰落归于运气因素吗?更多的是我们一次又一次浪费了运气给予我们的机会。中法战争,中国何等艰难,首次在鸦片战争后击败一个列强。可是,我们的领导人却没有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机会多少年才有一个,就被白白浪费掉了。如果当时抓住时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并利用列强间的矛盾,引进先进技术,并加快自身技术的发展,成就一次超越明治维新的历史性变革,那是何等壮观。可惜了,李鸿章已经没有剿灭太平天国时候的意气风发了,他已经把那次胜利作为了屈辱和平的一个重要筹码。最后,我们落下个不败而败的“美名”。法国人在输掉了战争的情况下却获得了战前他们所想获得的利益。呜呼,为何如此?这种行为无疑刺激了列强进一步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都看清楚了,对中国的侵略不论战争中的结果怎么样,但在政治上都可以获得胜利,而实际利益也是可以在战场之外——即谈判桌上获得。不过洋务派并非没有做过努力,一支世界第六的舰队还是被他们建立起来了。其中也有几条我们自己建造的军舰。可以说,这是中国的机会,在那个侵略来自海上的时代,一支强大的海军意味着国家中兴的希望呀!可惜,我们的慈禧太后却一毛不拔了。一支海军自成军之后就没有什么改进,也没有添置新舰。十年,十年!十年的时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经历了明治维新的那个在我们东边的“一衣带血”的恶邻已经有了一支不错的海军。或许那支海军从整体装备水平上并不比中国先进,但是,他们的军事思想已经走到了中国人的前面去了。于是,继马尾沉戟之后,甲午海葬的悲剧又发生了。洋务派的努力变成了一场空。从此,直到今天,中国海军才勉强恢复了那个时候的水平。而日本却借着我们那数不清的赔款走向了新的冒险。想想就知道,较之把赔款给日本,我们不如用它造军舰。那么多赔款,可以造多少条定远、镇远。难道我们能够把一个国家的衰落因此就归结在一个没有太多专业知识的老太太身上吗?明显的,这是没有意义的。中国的衰退不是哪一个人的原因,而是整个民族的原因。


    民族的原因到底来自何方呢?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出现给了中国一线生机,可惜的是他死得太早,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他的理想。不过,他多活几年中国就能靠三民主义实现中兴吗?没有发生的事情,谁也无法去下结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孙中山能多活几年,对于中国的发展肯定是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的。历史是公平的,你浪费了太多的机会,再要机会就困难了。失去了中国压力的日本开始集中力量,一举击败老牌列强沙俄,获得了亚洲地区的霸主地位。于是,它已经开始把目光瞄向中国。中国离它太近,使得它认为不控制中国就无法控制世界。或许,中国在它眼里是个很恐怖的事物。不摧毁之便会被其摧毁。不管它说的有没有道理,毕竟它是那么做了。侵略持续了几十年,最终,由于物极必反,它没能吞没中国,反而自身的势力为中国的潜力所吸收。但是这却并不是一种荣誉,而是民族的悲哀。我们用了多少潜力才能在那种环境下转化成为实力?我们付出的代价又是日本的多少倍?最终,我们还是依靠日本人的疯狂才加加快了其崩溃。当然,没有盟军加入我们也会赢,但代价还要大很多的。


    终于,人民忍受不了继续的落后了,中国人开始思变了,于是共产党开始受欢迎了。毕竟,有个事实摆在那,苏联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强国,也是一个工业大国。一场内战从1927年一直延续到了1950年才在大陆停止大规模的交火,而内战本身仍然极具生命力,因为它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造就了两岸不独不统的现状。很遗憾,内战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在上个世纪50年代结束。可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就是台湾问题仍然存在,才给了我们一种危机感和使命感。这种危机感和使命感的存在使我们有了那种我们民族需要的东西——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换言之,就是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失去了进去精神的民族和行尸走肉没有本质的区别,只能任人宰割。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来,我们的民族有一种知耻而后勇的精神。这个精神的一个重要弱点变是无“耻”(没有感到耻辱)或者不知“耻”的时候就出现自满懈怠的情绪。这种情绪无疑是十分危险的。毕竟,我们的民族不是一个会永远落后的民族,所以我们要考虑当我们强大的时候我们该干什么事情。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盛衰反差如此之大的原因。无论是西班牙、英国、法国或者德国,他们的盛衰都还是可以理解的范围和速度,至少他们不会在很短的日子里就几乎国体不存、尊严无在。而我们却出现了那样的情况。这就是一种另类的衰弱了。

【转自环球纵横 http://www.globbs.com】
    或许我们的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另类的东方民族。我们不仅衰落与众不同,而且 崛起也选择了和平崛起的思维。这种另类体现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生命力的强大,但另一方面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我们几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路就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或许这就是悲哀之所在吧,也是骄傲之所在。事物的两面性只能使我们得出结论,宇宙对我们也是公平的。


    现在,我们已经离复兴越来越近了,但就是这样一个时候,我们更应该考虑我们以后该怎么办。我们中国人有时候经常出现那种自满的情绪。比如说在国防建设的问题上。因为自新中国建国之后,我们就没有输掉过任何一场战争。可是,不要忘记,我们赢得过对任何一个国家战争的完全胜利吗?没有!从来就没有!我们自建国以来的战争都只获得了局部胜利,真正的全面胜利还没有过。这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军事实力不是很强,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没有到歌舞升平的时候,我们还要准备战争。和平崛起是崛起理念,但和平崛起不是说我们不要国防。我们需要强大的国防来保障经济建设的成果。不要安逸的生活过久了就忘记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时值今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日本人想入常却不道歉,这让我们怎么理解。日本人不承认历史,在钓鱼岛和东海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无疑显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强势复活。右翼势力崛起的日本在自己亚洲老大的地位受到挑战的时候会不会再次选择极端的手段来进行赌博式的最后一搏。我们不害怕,但我们警惕,几十年经济建设的成果不能因为一场无准备的战争而灰飞湮灭。我们要准备战争,但不主动挑起无意义的战争。这也是实力法则的必然选择。


    战争是加强国防的最好动力,那么和平年代(战争准备期)我们要以什么为加强国防的动力呢?一个答案,忧患意识。一个兴盛民族的背后必定站立着一支强大的军队。而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注定要被侵略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军队是注定要被消灭的。我们不想被侵略,我们的军队也不能被消灭。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时刻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理智清醒地对待问题,以适当的人力物力来投入国防建设,协调平衡经济与军事的关系。


    那么在民族发展方面也是一样,我们想要一直有那中进取精神就要求我们有危机感,时刻预见到未来可能遇到的危机。毕竟,西方列强到今天仍然是亡我之心不死,我们的敌人仍然很强大,不积极准备那就要付出血的代价。我们不惧怕流血,但要尽量少流血。毕竟,我们的民族以前流了太多的血,我们是到了在稳定的环境中复兴我们的国家的时候了。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要进取,不进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也许这个时候,谁都能说自己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正有危机感和使命感呢。


    这种对未来危机的不敏感已经造就了一次漫长的悲剧,并还在对今天乃至明天产生影响。我们要清醒了!为什么西方有很多人还在偷笑,说中国还没有觉醒。就是因为这个,我们的民族主流意识仍然没有这样一个概念——较量无时不存,危机无处不在。天真的想法仍然大有市场。再不觉醒的话,我们可能会经历一段辉煌,但辉煌之后的衰败又会让之后的几代中国人扼腕叹息。我们不能阻止衰退,因为那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我们却有能力让衰退的过程变慢,也有能力让衰退的幅度变小,使再次崛起的难度变得小得多。


    这种危机感实际上很容易获得,那就是类似德国的尚武精神。但这个东西又必须把握度,如果尚武的程度过高,变成崇拜甚至迷信武力,那又将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走上德国的老路,最终走向实力结构彻底崩溃的不归路。过于激进的思想的确不是很可取,特别是军事上的冒动会是政治和经济上受到不对称的损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而且,危机感本身又涉及长期的国家导向。没有国家导向的危机感对自身结构也是有害的。就比如说苏俄,危机感过于强烈,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兼并土地,安全度反而下降了,不断有异族加入,使俄罗斯族在民族构成的比例日益降低。最终,那种结构性失调把昔日大帝国比逼向了无法弥合的分崩离析。


    或许和平崛起就是一种是尚武和理智的有机结合,即不盲目认为战争是不会发生,也不认为不进行战争我们的国家就没有国家安全的空间。他就是要求中国人不要忘记,和平本身就是依靠强大的战争实力。没有强大的战争实力,所谓和平崛起也就是南柯一梦。有些中国人不相信和平崛起,这就是一种反思过度吧。过犹不及、矫枉过正也是没有必要的。草木皆兵的例子大家都还记得吧。那就是一种矫枉过正,开始轻敌,后来畏敌如畏虎。那又何必呢!话说回来,有反思还是好的,毕竟有反思才有希望。反思是每个民族想要保持长期强盛所不得不做的事情。也许有时候反思十分痛苦,但我们还是必须反思,今天不反思,也许明天我们会变得更痛苦,那将不是历史的痛苦,而是现实的痛苦。
【转自环球纵横 http://www.globbs.com】

    历史不会怜悯中国人,想要国家强盛就必须全民族一起努力。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历史给予我们也是我们自己争取的机遇。不要再让那个可鄙邻国再有机会来发扬他阴险的偷袭。阴谋的最大敌人就是实力——二战的美日较量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游行是必要的,那是表现一个民族民族精神的行动。但是,这不是长期的活动,如果变成长期的活动,我们最终损害的是我们自己的利益。而只有发展我们自己的实力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有了实力甚至外交都变得相对简单,那样的大国风采我们何人不向往?反思,反思,不断反思,我们就能够更快实现强国梦,并且活得更自豪,更自由,更像一个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人。


    此文行文仓促,有信笔涂鸦之嫌,望各位见谅。我一个学生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把这样的大课题写得很深。所以写这个东西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加强讨论,更多的反思需要集思广益,也让我学习一下。砖可以拍,但可以轻一些吗?

转自环球军事纵横论坛http://www.globbs.com/bbs/plus_adv_get.asp?get=3反思中国
          四代重歼


    我们为什么会衰弱?——这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反思的问题。现在到了该反思的时候,特别是在复兴的前夜,这种反思更具历史意义。如果我们今天不反思,明天的复兴又将变成后天的衰弱。我们已经积弱很久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理念也为中国人所接受了。因而,反思的意义大家都应该明白,那就是为了明天的辉煌能延续更久。


    大国兴衰,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们的国家是在一个本来不应该衰弱的时期衰弱了,这让几代中国人扼腕叹息。是呀,那是一个我们的民族从盛极到衰落的历史时期。那种衰弱之快,令我们的对手都始料不及。几乎是从一个巨人一夜之间变成了病夫。【转自环球纵横 http://www.globbs.com】


    那是一个帝国主义崛起的时代。或许我们喜欢说中国人由于热爱和平的原因才没有能够成为殖民帝国。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的确,我们有成为列强的客观条件,但最终却没有成为列强是与中国人的儒生迂腐的道德观念有一定的联系。但这个东西的影响却不是决定性的。你想,今天的中国人不还比较爱和平的吗。但今天,我们却从积弱中走了出来,开始了复兴。这是为什么?绝对不是因为我们太爱和平,终究是因为思维里面有一种自傲的心态。当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后,我们又迅速变成了自卑。这期间,理性地想过反思过的人太少,仅有的几个接触了西方思维的先进知识分子还成为了遭到打压的对象了。这是一种何等痛苦的事情,致力于民族中兴,却不被理解,甚至被恶意诋毁。于是,国人图变之心渐死,国家便只能靠运气来左右了。


    或许也有运气不济的因素,但我们能把衰落归于运气因素吗?更多的是我们一次又一次浪费了运气给予我们的机会。中法战争,中国何等艰难,首次在鸦片战争后击败一个列强。可是,我们的领导人却没有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机会多少年才有一个,就被白白浪费掉了。如果当时抓住时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并利用列强间的矛盾,引进先进技术,并加快自身技术的发展,成就一次超越明治维新的历史性变革,那是何等壮观。可惜了,李鸿章已经没有剿灭太平天国时候的意气风发了,他已经把那次胜利作为了屈辱和平的一个重要筹码。最后,我们落下个不败而败的“美名”。法国人在输掉了战争的情况下却获得了战前他们所想获得的利益。呜呼,为何如此?这种行为无疑刺激了列强进一步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都看清楚了,对中国的侵略不论战争中的结果怎么样,但在政治上都可以获得胜利,而实际利益也是可以在战场之外——即谈判桌上获得。不过洋务派并非没有做过努力,一支世界第六的舰队还是被他们建立起来了。其中也有几条我们自己建造的军舰。可以说,这是中国的机会,在那个侵略来自海上的时代,一支强大的海军意味着国家中兴的希望呀!可惜,我们的慈禧太后却一毛不拔了。一支海军自成军之后就没有什么改进,也没有添置新舰。十年,十年!十年的时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经历了明治维新的那个在我们东边的“一衣带血”的恶邻已经有了一支不错的海军。或许那支海军从整体装备水平上并不比中国先进,但是,他们的军事思想已经走到了中国人的前面去了。于是,继马尾沉戟之后,甲午海葬的悲剧又发生了。洋务派的努力变成了一场空。从此,直到今天,中国海军才勉强恢复了那个时候的水平。而日本却借着我们那数不清的赔款走向了新的冒险。想想就知道,较之把赔款给日本,我们不如用它造军舰。那么多赔款,可以造多少条定远、镇远。难道我们能够把一个国家的衰落因此就归结在一个没有太多专业知识的老太太身上吗?明显的,这是没有意义的。中国的衰退不是哪一个人的原因,而是整个民族的原因。


    民族的原因到底来自何方呢?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出现给了中国一线生机,可惜的是他死得太早,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他的理想。不过,他多活几年中国就能靠三民主义实现中兴吗?没有发生的事情,谁也无法去下结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孙中山能多活几年,对于中国的发展肯定是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的。历史是公平的,你浪费了太多的机会,再要机会就困难了。失去了中国压力的日本开始集中力量,一举击败老牌列强沙俄,获得了亚洲地区的霸主地位。于是,它已经开始把目光瞄向中国。中国离它太近,使得它认为不控制中国就无法控制世界。或许,中国在它眼里是个很恐怖的事物。不摧毁之便会被其摧毁。不管它说的有没有道理,毕竟它是那么做了。侵略持续了几十年,最终,由于物极必反,它没能吞没中国,反而自身的势力为中国的潜力所吸收。但是这却并不是一种荣誉,而是民族的悲哀。我们用了多少潜力才能在那种环境下转化成为实力?我们付出的代价又是日本的多少倍?最终,我们还是依靠日本人的疯狂才加加快了其崩溃。当然,没有盟军加入我们也会赢,但代价还要大很多的。


    终于,人民忍受不了继续的落后了,中国人开始思变了,于是共产党开始受欢迎了。毕竟,有个事实摆在那,苏联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强国,也是一个工业大国。一场内战从1927年一直延续到了1950年才在大陆停止大规模的交火,而内战本身仍然极具生命力,因为它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造就了两岸不独不统的现状。很遗憾,内战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在上个世纪50年代结束。可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就是台湾问题仍然存在,才给了我们一种危机感和使命感。这种危机感和使命感的存在使我们有了那种我们民族需要的东西——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换言之,就是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失去了进去精神的民族和行尸走肉没有本质的区别,只能任人宰割。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来,我们的民族有一种知耻而后勇的精神。这个精神的一个重要弱点变是无“耻”(没有感到耻辱)或者不知“耻”的时候就出现自满懈怠的情绪。这种情绪无疑是十分危险的。毕竟,我们的民族不是一个会永远落后的民族,所以我们要考虑当我们强大的时候我们该干什么事情。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盛衰反差如此之大的原因。无论是西班牙、英国、法国或者德国,他们的盛衰都还是可以理解的范围和速度,至少他们不会在很短的日子里就几乎国体不存、尊严无在。而我们却出现了那样的情况。这就是一种另类的衰弱了。

【转自环球纵横 http://www.globbs.com】
    或许我们的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另类的东方民族。我们不仅衰落与众不同,而且 崛起也选择了和平崛起的思维。这种另类体现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生命力的强大,但另一方面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我们几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路就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或许这就是悲哀之所在吧,也是骄傲之所在。事物的两面性只能使我们得出结论,宇宙对我们也是公平的。


    现在,我们已经离复兴越来越近了,但就是这样一个时候,我们更应该考虑我们以后该怎么办。我们中国人有时候经常出现那种自满的情绪。比如说在国防建设的问题上。因为自新中国建国之后,我们就没有输掉过任何一场战争。可是,不要忘记,我们赢得过对任何一个国家战争的完全胜利吗?没有!从来就没有!我们自建国以来的战争都只获得了局部胜利,真正的全面胜利还没有过。这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军事实力不是很强,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没有到歌舞升平的时候,我们还要准备战争。和平崛起是崛起理念,但和平崛起不是说我们不要国防。我们需要强大的国防来保障经济建设的成果。不要安逸的生活过久了就忘记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时值今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日本人想入常却不道歉,这让我们怎么理解。日本人不承认历史,在钓鱼岛和东海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无疑显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强势复活。右翼势力崛起的日本在自己亚洲老大的地位受到挑战的时候会不会再次选择极端的手段来进行赌博式的最后一搏。我们不害怕,但我们警惕,几十年经济建设的成果不能因为一场无准备的战争而灰飞湮灭。我们要准备战争,但不主动挑起无意义的战争。这也是实力法则的必然选择。


    战争是加强国防的最好动力,那么和平年代(战争准备期)我们要以什么为加强国防的动力呢?一个答案,忧患意识。一个兴盛民族的背后必定站立着一支强大的军队。而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注定要被侵略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军队是注定要被消灭的。我们不想被侵略,我们的军队也不能被消灭。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时刻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理智清醒地对待问题,以适当的人力物力来投入国防建设,协调平衡经济与军事的关系。


    那么在民族发展方面也是一样,我们想要一直有那中进取精神就要求我们有危机感,时刻预见到未来可能遇到的危机。毕竟,西方列强到今天仍然是亡我之心不死,我们的敌人仍然很强大,不积极准备那就要付出血的代价。我们不惧怕流血,但要尽量少流血。毕竟,我们的民族以前流了太多的血,我们是到了在稳定的环境中复兴我们的国家的时候了。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要进取,不进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也许这个时候,谁都能说自己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正有危机感和使命感呢。


    这种对未来危机的不敏感已经造就了一次漫长的悲剧,并还在对今天乃至明天产生影响。我们要清醒了!为什么西方有很多人还在偷笑,说中国还没有觉醒。就是因为这个,我们的民族主流意识仍然没有这样一个概念——较量无时不存,危机无处不在。天真的想法仍然大有市场。再不觉醒的话,我们可能会经历一段辉煌,但辉煌之后的衰败又会让之后的几代中国人扼腕叹息。我们不能阻止衰退,因为那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我们却有能力让衰退的过程变慢,也有能力让衰退的幅度变小,使再次崛起的难度变得小得多。


    这种危机感实际上很容易获得,那就是类似德国的尚武精神。但这个东西又必须把握度,如果尚武的程度过高,变成崇拜甚至迷信武力,那又将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走上德国的老路,最终走向实力结构彻底崩溃的不归路。过于激进的思想的确不是很可取,特别是军事上的冒动会是政治和经济上受到不对称的损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而且,危机感本身又涉及长期的国家导向。没有国家导向的危机感对自身结构也是有害的。就比如说苏俄,危机感过于强烈,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兼并土地,安全度反而下降了,不断有异族加入,使俄罗斯族在民族构成的比例日益降低。最终,那种结构性失调把昔日大帝国比逼向了无法弥合的分崩离析。


    或许和平崛起就是一种是尚武和理智的有机结合,即不盲目认为战争是不会发生,也不认为不进行战争我们的国家就没有国家安全的空间。他就是要求中国人不要忘记,和平本身就是依靠强大的战争实力。没有强大的战争实力,所谓和平崛起也就是南柯一梦。有些中国人不相信和平崛起,这就是一种反思过度吧。过犹不及、矫枉过正也是没有必要的。草木皆兵的例子大家都还记得吧。那就是一种矫枉过正,开始轻敌,后来畏敌如畏虎。那又何必呢!话说回来,有反思还是好的,毕竟有反思才有希望。反思是每个民族想要保持长期强盛所不得不做的事情。也许有时候反思十分痛苦,但我们还是必须反思,今天不反思,也许明天我们会变得更痛苦,那将不是历史的痛苦,而是现实的痛苦。
【转自环球纵横 http://www.globbs.com】

    历史不会怜悯中国人,想要国家强盛就必须全民族一起努力。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历史给予我们也是我们自己争取的机遇。不要再让那个可鄙邻国再有机会来发扬他阴险的偷袭。阴谋的最大敌人就是实力——二战的美日较量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游行是必要的,那是表现一个民族民族精神的行动。但是,这不是长期的活动,如果变成长期的活动,我们最终损害的是我们自己的利益。而只有发展我们自己的实力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有了实力甚至外交都变得相对简单,那样的大国风采我们何人不向往?反思,反思,不断反思,我们就能够更快实现强国梦,并且活得更自豪,更自由,更像一个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人。


    此文行文仓促,有信笔涂鸦之嫌,望各位见谅。我一个学生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把这样的大课题写得很深。所以写这个东西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加强讨论,更多的反思需要集思广益,也让我学习一下。砖可以拍,但可以轻一些吗?

转自环球军事纵横论坛http://www.globbs.com/bbs/plus_adv_get.asp?get=3
人是需要一点危机感的。
中国的百年之痛,对整个民族是有好处的,它让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它让我们知道封闭自满是要亡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