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场:改革三步走 有疾蹄也有稳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3:25:57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2013年12月30日政治局会议敲定由习近平担任组长,再到2014年1月22日深改组第一次会议给出的副组长名单和与会者阵容,习近平领衔的这个担负着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以及五位一体改革重任的小组,真真应验了习近平在会中所说的那句——“蹄疾而步稳”。

做到“蹄疾而步稳”之前,还需得要足够的思想准备。深改组按照议程设定在逐步推进,各个舆论场也循着节奏揣摩着当局的政治考量和顶层设计思路。第一阶段,也即三中全会闭门会议结束后第一次对外公布消息时,公众疑窦丛生,这个小组的成立意味着什么?会由哪些中央领导领衔?全面深化的改革能否迈出实质性的一步?问题先放在一边,外界至少从三中全会《决定》中读出了“不明觉厉”(网络用语,意思是虽然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但是感觉很厉害的样子)的味道,那不妨先“喜大普奔”(网络用语,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形式,表示一件让大家欢乐的事情,要分享出去,相互告知,共同庆祝)一番,毕竟全面改革的号角已经奏响。该小组作为改革的最高领导机构,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制度等各个方面。

待到第二阶段,习近平担任组长的消息经由新华社正式公之于众后,讨论的焦点锁定在了这个最重要的“组长”身上。这一称谓虽然是出自央视御用评论员杨禹之口,但他的不吝赞美之词着实契合了大多数人所做的定义。专栏作家梅新育就是其中之一,他接过了秋风“非常政治下的改革需要权威”的衣钵,“大的改革必须集权,否则无以打破盘根错节的利益纠结。希望这一轮改革成功,第二任期时就能再做一两件关系长治久安的事情,让国家顺畅步入下一个历史阶段。”按照梅新育的逻辑,只要能推动改革,集权作为手段就是被允许的,因为最终的目的在于政令畅通、长治久安。

但在诸如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一样的消极派看来,习近平坐实这样一把重量级组长的交椅,证实了之前众多传闻——中国回归强人时代。强人还是常人,类似的争论在十八大后就从未间断过。如果以“众多传闻”作为铺垫,徐静波所谓的“强人政治”显然更偏向于负面。言外之意是,在“强人政治”治理模式下,权力都归拢在一个人手里,国家政权走向集权政治,使关乎千万亿人生活的国家管理政策变成个人好恶的“一言堂”。这种权力过大无法监督,所带来的政治风险也会把简单的政党更迭演变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灾难。持有此观点的群体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毛时代强人政治的大环境已经不复存在,要想在现代政治土壤上培植出类似文革领导小组的机构,不仅非习近平所愿,也是人力所不能及的。

在第二阶段中,仅次于深改组的第一要务是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及审议通过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看来是做好了长线准备,因为紧随其后的第三阶段,也即深改组第一次会议中,下设的6个专项小组,包括经
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小组、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小组、文化体制改革小组、社会体制改革小组、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小组以及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小组,单列出的纪检小组,凸显的正是当局的反腐决心。

无独有偶,深改组第一次会议召开的当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委就给当局反腐增添了新的“成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党委常委、副师长宋国安以及第十三师党委常委、副师长冯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公布的时间稍晚于22日的新闻联播,显然这是比成立纪检小组更能凸显反腐决心的“干货”。不过,第三阶段最为重要的,还是小组的人员配备和分组情况。除最重要的组长外,副组长分别是李克强、刘云山和张高丽,马凯、刘延东、汪洋三位副总理全部纳入其中。这份共计有23人的名单中,有14名政治局委员,构成了4常委牵头、10委员辅佐的格局,其余则是人大、政协、政法、民族等各个领域的要员。规格之高,可见一斑。以至于连一度唱衰三中全会的专栏作家刘胜军也禁不住叹慰一句:史上最强小组横空出世!

这份名单之所以重要,在于不仅打破了此前的诸多传言,而且也为中国未来十年定好了基调。打破的传言至少有二:其一,李克强担任副组长,在改革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占有一席之地,意味着被削权的传闻只是一种臆测;其二,曹建明出现在镜头前,位列名单中,证明他已经从“被调查”的传闻中走出,平安落地。为中国未来十年定好的基调也有二:其一,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放在一起,意味着未来发展不再盲目唯GDP是从,生态文明建设成了当务之急和第一要务;其二,即便是全面深化改革,也要遵循“变”与“不变”的原则。所谓“改革”,在于国家治理的改变革新,着眼于治理创新之“变”;所谓“制度”,在于国家治理的建章立制,着眼于治理法度之“不变”。在这样的“变”与“不变”之间,国家治理终将完成发展要义中的现代化转身。深改组之所以“重要”,在于推动“变”并维护“不变”。在此前提下,外界普遍期许的政改还是被更为保险的民主法制取而代之。

“三步走”之后,全面深化改革正式走入快车道,习近平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过渡下留给与会者四大重任:专项小组和中央改革办要尽快运转起来;各省区市要尽快建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有关部委的改革责任机制要尽快建立起来,并同领导小组形成联系机制;要抓紧研究提出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落实下来。三个“要尽快”一个“要抓紧”,不难看出习近平的“蹄疾而步稳”。
他说:“西方观察者不应低估这样一种可能性: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更灵活、也更激烈的火力与自身保守的、稳定的传统文化融为一炉……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它也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和世界都需要的礼物。这个礼物应该是现代西方的活力和传统中国的稳定二者恰当的结合体。”中国能不能适时捧出这份万众瞩目的“礼物”,还得看在握有加强中国模式权柄的当政者有多少实质性的作为,深改组能否在4常委的带领下,迎来不一样的“春天”。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4-01-23/59384050-2.html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2013年12月30日政治局会议敲定由习近平担任组长,再到2014年1月22日深改组第一次会议给出的副组长名单和与会者阵容,习近平领衔的这个担负着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以及五位一体改革重任的小组,真真应验了习近平在会中所说的那句——“蹄疾而步稳”。

做到“蹄疾而步稳”之前,还需得要足够的思想准备。深改组按照议程设定在逐步推进,各个舆论场也循着节奏揣摩着当局的政治考量和顶层设计思路。第一阶段,也即三中全会闭门会议结束后第一次对外公布消息时,公众疑窦丛生,这个小组的成立意味着什么?会由哪些中央领导领衔?全面深化的改革能否迈出实质性的一步?问题先放在一边,外界至少从三中全会《决定》中读出了“不明觉厉”(网络用语,意思是虽然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但是感觉很厉害的样子)的味道,那不妨先“喜大普奔”(网络用语,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形式,表示一件让大家欢乐的事情,要分享出去,相互告知,共同庆祝)一番,毕竟全面改革的号角已经奏响。该小组作为改革的最高领导机构,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制度等各个方面。

待到第二阶段,习近平担任组长的消息经由新华社正式公之于众后,讨论的焦点锁定在了这个最重要的“组长”身上。这一称谓虽然是出自央视御用评论员杨禹之口,但他的不吝赞美之词着实契合了大多数人所做的定义。专栏作家梅新育就是其中之一,他接过了秋风“非常政治下的改革需要权威”的衣钵,“大的改革必须集权,否则无以打破盘根错节的利益纠结。希望这一轮改革成功,第二任期时就能再做一两件关系长治久安的事情,让国家顺畅步入下一个历史阶段。”按照梅新育的逻辑,只要能推动改革,集权作为手段就是被允许的,因为最终的目的在于政令畅通、长治久安。

但在诸如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一样的消极派看来,习近平坐实这样一把重量级组长的交椅,证实了之前众多传闻——中国回归强人时代。强人还是常人,类似的争论在十八大后就从未间断过。如果以“众多传闻”作为铺垫,徐静波所谓的“强人政治”显然更偏向于负面。言外之意是,在“强人政治”治理模式下,权力都归拢在一个人手里,国家政权走向集权政治,使关乎千万亿人生活的国家管理政策变成个人好恶的“一言堂”。这种权力过大无法监督,所带来的政治风险也会把简单的政党更迭演变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灾难。持有此观点的群体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毛时代强人政治的大环境已经不复存在,要想在现代政治土壤上培植出类似文革领导小组的机构,不仅非习近平所愿,也是人力所不能及的。

在第二阶段中,仅次于深改组的第一要务是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及审议通过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看来是做好了长线准备,因为紧随其后的第三阶段,也即深改组第一次会议中,下设的6个专项小组,包括经
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小组、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小组、文化体制改革小组、社会体制改革小组、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小组以及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小组,单列出的纪检小组,凸显的正是当局的反腐决心。

无独有偶,深改组第一次会议召开的当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委就给当局反腐增添了新的“成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党委常委、副师长宋国安以及第十三师党委常委、副师长冯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公布的时间稍晚于22日的新闻联播,显然这是比成立纪检小组更能凸显反腐决心的“干货”。不过,第三阶段最为重要的,还是小组的人员配备和分组情况。除最重要的组长外,副组长分别是李克强、刘云山和张高丽,马凯、刘延东、汪洋三位副总理全部纳入其中。这份共计有23人的名单中,有14名政治局委员,构成了4常委牵头、10委员辅佐的格局,其余则是人大、政协、政法、民族等各个领域的要员。规格之高,可见一斑。以至于连一度唱衰三中全会的专栏作家刘胜军也禁不住叹慰一句:史上最强小组横空出世!

这份名单之所以重要,在于不仅打破了此前的诸多传言,而且也为中国未来十年定好了基调。打破的传言至少有二:其一,李克强担任副组长,在改革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占有一席之地,意味着被削权的传闻只是一种臆测;其二,曹建明出现在镜头前,位列名单中,证明他已经从“被调查”的传闻中走出,平安落地。为中国未来十年定好的基调也有二:其一,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放在一起,意味着未来发展不再盲目唯GDP是从,生态文明建设成了当务之急和第一要务;其二,即便是全面深化改革,也要遵循“变”与“不变”的原则。所谓“改革”,在于国家治理的改变革新,着眼于治理创新之“变”;所谓“制度”,在于国家治理的建章立制,着眼于治理法度之“不变”。在这样的“变”与“不变”之间,国家治理终将完成发展要义中的现代化转身。深改组之所以“重要”,在于推动“变”并维护“不变”。在此前提下,外界普遍期许的政改还是被更为保险的民主法制取而代之。

“三步走”之后,全面深化改革正式走入快车道,习近平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过渡下留给与会者四大重任:专项小组和中央改革办要尽快运转起来;各省区市要尽快建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有关部委的改革责任机制要尽快建立起来,并同领导小组形成联系机制;要抓紧研究提出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落实下来。三个“要尽快”一个“要抓紧”,不难看出习近平的“蹄疾而步稳”。
他说:“西方观察者不应低估这样一种可能性: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更灵活、也更激烈的火力与自身保守的、稳定的传统文化融为一炉……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它也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和世界都需要的礼物。这个礼物应该是现代西方的活力和传统中国的稳定二者恰当的结合体。”中国能不能适时捧出这份万众瞩目的“礼物”,还得看在握有加强中国模式权柄的当政者有多少实质性的作为,深改组能否在4常委的带领下,迎来不一样的“春天”。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4-01-23/593840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