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T-论弹道导弹攻击大型海面船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3:10:52
甲。东风-21丙
根据早年的消息中 共解放军用来攻击海面船隻的弹道导弹是东风-21丙,在两年前“漫谈导弹”这个系列文章中YST就曾经介绍过。
东风-21丙在东风21家族中射程最远,达到3200公里,精度最高,已经确定它的弹头有主动雷达制导进行末端机动,误差半径小于20公尺。
五年前YST第一次阅读到有关东风-21丙的性能时,这个导弹就特别注明是为了攻击大型海面船隻设计的。但是最近一年的文章,尤其是西方的报导,却出现了一个新型号DF-21D,也就是东风-21丁,文章说这才是解放军用来攻击大型海面船隻的弹道导弹。
最近这种说法应该比较有道理,因为东风21-丙的外形与制导方式都跟美国的“潘兴二型”(PershingII)非常相似。既然“潘兴二型”是打击地面固定目标的弹道导弹,东风21-丙应该也是。那麽为了打击移动目标所做的修改,譬如导引系统、末段机动、资料融合与瞄准点的选择等等新增加的软体,这些改动都相当大,所以另外给一个型号东风-21丁(DF-21D)也是合理的。我们就採用这个新型号来避免任何可能的溷淆。
乙。东风-21丁
所以东风-21丁是为了攻击海面船隻由东风-21丙修改而来,属于东风-21丙的变型,是东风21家族的新成员。这个分类非常合理,东风-21丙是攻击地面固定目标,东风-21丁是攻击海面大型船隻。
据有些报导“东风-21丁”是双制导,除了原有的雷达还加上红外线感应器,后者“东风-21丙”是一定没有的。所以“东风-21丁”的射程略近也是合理的。
有很多中文报导“东风-21丁”的射程是1500~1800公里,这应该是错误的,红外线寻标器的重量很轻,东风-21丁即使弹头多了这 YST还是引用“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U。S。OfficeofNavalIntelligence)的权威报导,它说:“如果这个武器的瞄准系统被証明精确无误,那麽“东风-21丁”将成为全球第一种具有移动能力的路基导弹,可以攻击将近两千英哩以外、移动中的航空母舰”。
上面的“将近两千英哩”就等于“大约3000公里”,基本上比“东风21-丙”的射程只少一点点。
不过“东风-21丁”也有可能为了增加弹头的装药量而降低射程,所以射程是1500~1800公里也可能是另一种内部型号,不过弹头的重量就有可能就超过一吨了。工程师不是傻瓜,他们的成品在重要的性能参数上都是经过妥协(trade-off)与优化(optimization)的精打细算,绝不可能平白损失一半的射程。
YST相信“东风-21丁”的内部型号很可能不止一种。工程师会在射程与装药量之间做出不同的安排,譬如根据不同的射程和装药量分成东风-21丁1、东风-21丁2、东风-21丁3...等等。
丙。末端导引与机动
1。导弹寻找航空母舰
中程弹道飞弹的飞行速度大约是音速的10~12倍(每秒四公里),即使飞行三千公里也不到15分钟,航空母舰在这段时间顶多能够移动15公里。在即将进入大气层以前,导弹会开启主动雷达对目标区进行照射,这是任务成败的关键,非常、非常的重要。因为攻击导弹全凭控制中心输入的资讯向目标区进行照射,如果在预定的范围内看不到目标任务就注定失败了。
由于大型军舰的速度相对中程弹道飞弹的速度慢太多了,即使根据导弹发射时提供的军舰位置,当东风-21丁初次打开雷达时,航空母舰逃离雷达照射区域的机率很小。如果东风-21丁在飞行途中能够得到来自地面或空中预警机至少一次中途目标修正指令的话,航空母舰能够逃离导弹雷达照射的机率基本为0。
读者必须了解,在茫茫大海找一艘航空母舰犹如大海捞针,但是在15公里半径内寻找航空母舰就一点都不困难了。
2。导弹本身的定位
也许有读者会质疑东风-21丁飞行中的自我定位能力,因为批评者总是在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尚未完备和美国会关闭GPS上作文章。其实中长程以上的弹道飞弹是不需要卫星导航的,它们都是用天文导航为自己的惯性导航系统作修正,否则七0年代的洲际导弹如何为自己导航?即使今天的洲际导弹也不用卫星导航,这是因为导弹只要飞出大气层就可以看到星星,而星星图不能作假、也无法干扰,是老天爷赐给我们的绝对安全而又免费的礼物,这是为什麽世界各国的中长程导弹都採用天文导航。东风-21丁在大气层外至少可以做两次修正,足够维持本身导航的精确度在返回大气层前看到目标。
3。导弹施放诱饵
在进入大气层前的这段时间,东风-21丁能做的工作是施放诱饵。诱饵可以是镀了金属的气球,也可以是角反射器(进入大气层后),譬如每秒一个,形成每四公里一个的一串珠子。许多懂一点军事的读者又怀疑了,他们会问:美国海军的反导导弹“标准3”是红外线制导的,释放雷达诱饵有甚麽用?
答桉是:“标准3”导弹虽然是红外线导引但是决定发射“标准3”与它的拦截点的是神盾雷达系统。东风-21丁在这个时候连续释放角反射器神盾系统是无法分辨真假的,导致标准3发射后在拦截点找不到真目标。
4。目标从绝对位置到相对位置
只要导弹在第一次雷达开机的时候看到目标,导弹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就被确定了,从这时候起,所有的定位问题(绝对位置)已不再重要,剩下的问题是如何追踪与机动。
这时候导弹的优势就完全显露出来了,因为水面船舰的速度相对而言太慢了。导弹的速度是水面船隻的两百倍,这不是猫捉老鼠的游戏而是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东风-21丁装备有燃气舵和空气舵,所以无论在大气层外或是大气层内都可以进行机动。
5。“黑障”问题
进入大气层后最大的问题是“黑障”。“黑障”是一种物理现象,当任何航天器返回大气层时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使航天器的表面产生离子层,这个离子层会严重阻碍甚至隔绝电波的接收与传送,导致航天器通讯系统的失效。但是随着高度下降、空气的密度增加,电离层的现象就会消失,“黑障”现象也就跟着消失了。所以“黑障”问题是一个暂时性的问题,通常发生在离开地面35~80公里的大气层中。
对“东风-21丁”而言,“黑障”不过是10多秒的事情,航空母舰在这段时间顶多移动400公尺,不会逃离导弹感应器的视界。春秋
倒是攻击导弹在“黑障”期间可以做各种机动使海面军舰的“神盾系统”早先计算的拦截点发生错误,因为这段时间“神盾系统”也看不到攻击导弹,不可能做出修正。但是“东风-21丁”的惯性导航系统知道自己机动了多少距离,所以一出了“黑障”雷达立刻就可以捕捉到目标。
6。资料融合与瞄准点的选择
最后的30公里是没有“黑障”的,这时候“东风-21丁”几乎是垂直下降,速度也略有降低,根据在大气层内是否有做水平机动,YST合理地猜测这段时期的速度至少是音速的四倍有可能高达八倍,这时候距离碰撞的时间大约只剩下20秒。
出了“黑障”区,“东风21-丁”的双感应器应该同时在工作,导弹的计算机会比较雷达和红外线探测的结果而作出适当的选择,美国的军事术语叫“资料融合”(datafusion)。YST个人认为如果天气好或是当距离足够接近时红外线的图像一定是最终选择,因为热成像的解析度非常高,可以用作瞄准点的选择(aimpointselect),导弹将选择瞄准军舰最脆弱的部位来达到最大的杀伤力。选择瞄准点在军事上早就得到成功的应用,并不是什麽新技术,中共科学家不可能不知道,如果连这点技术都办不到就不要出来溷了。
7。最后误差的估计
YST不是军事间谍,当然不可能知道“东风-21丁”返回大气层后是如何机动的,尤其各种机动的数据是极高的机密,连二炮的军官都不会知道,这是导弹的系统工程师中非常小的圈内资料。
但是基础原理是大家都知道的,科技的成熟度也可以相当准确地估计到,凭这两点就可以做出合理的评估。这是为什麽俄国科学家有信心估计“东风-21丁”最后撞击的误差大约是10公尺,这跟YST的估计相符合。
读者可以怀疑YST的估计,但是YST相信10公尺的误差是基于航空母舰作出最大的机动,否则误差可能还不到10公尺。春秋中文社
还记得中 共在2007年01月11日发射一枚弹道飞弹击毁一个运行在867公里高的卫星吗?这颗卫星很小,长宽两米、高2。2米,体积像大一点的冰箱。攻击运行中的卫星与攻击运动中的航空母舰原理是完全一样的,而且攻击卫星的相对速度要比攻击航空母舰高得多,中共的控制技术能够做到误差小于两米。唯一不同的是卫星不能机动,但是在至少四倍音速的攻击下,航空母舰的机动几乎可以看成是静止的。在现代的追踪技术与控制能力下,YST认为误差不会超过10公尺。
东风-21的弹头与弹身在推进阶段完成后就分离了,只有弹头进入大气层进行攻击。弹头是圆锥型(直径1。4米,长2。5米,重600公斤),圆锥形的雷达截面非常小,尤其是它的正面,弹头也许有雷达吸波涂料,不知道神盾雷达对这种弹头的发现距离与追踪距离是多少。YST不做评论。
美国海军有标准导弹(Standardmissile)可以对东风导弹进行拦截,根据蒐集到的情报,攻守双方都可以输入各种参数值将整个拦截的过程进行电脑模拟,这样就可以得到拦截率了。所以拦截率有多少双方虽然不敢十分确定但是心中都有谱。
YST认为美国的拦截率只有10%,绝不会超过20%。这是个人的看法与判断,不想与人争辩。
戊。东风-21丁的弹头
东风-21丁弹头的装药至少有五种:
1。核子弹:
使用核子弹头攻击航空母舰的机率极小,几乎是零,除非中国陆地遭受核攻击。但是一旦真用了,则航空母舰必亡,战争也必定升级。很多年前,一位研究战术的美国军官就曾对我如此说,没有任何舰队可以抵抗核攻击。
2。电磁脉冲弹:
摧毁敌人的电子系统,在军舰上空爆炸,命中率很高。
3。云爆弹:
又称“燃料空气炸弹”,主要是杀伤人员与破坏军舰甲板上的装备,在军舰上空爆炸,命中率很高。
4。高爆弹:
600公斤的圆锥体高爆弹头以超过音速四倍的速度(保守估计)撞击,它的动能可以穿透航空母舰的甲板在航母的内舱爆炸。使用高爆弹击中航空母舰的机率比子母弹低,但是一旦击中则航空母舰很可能沉没,战争有可能会升级。
5。子母弹:
弹头内装几千颗子弹,这些子弹可能是钢珠,也有可能是箭型的穿甲硬合金,都是非爆炸性的,而是用动能穿甲。母弹被设定在航空母舰上空某个高度处炸开,就像散弹打鸟一样,航空母舰被命中几百颗子弹的机率非常高。这种情形航空母舰是不会沉没的,不过即使只打中跑道所造成的损伤也是相当可观,如果命中弹射器或是雷达天线这些关键设施,那麽航空母舰就不能正常运行了,只能尽快脱离战场返航。这其实是中国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既打退了美国航空母舰,完成政治使命,美国也保留了颜面,不会昇高战争。

甲。东风-21丙
根据早年的消息中 共解放军用来攻击海面船隻的弹道导弹是东风-21丙,在两年前“漫谈导弹”这个系列文章中YST就曾经介绍过。
东风-21丙在东风21家族中射程最远,达到3200公里,精度最高,已经确定它的弹头有主动雷达制导进行末端机动,误差半径小于20公尺。
五年前YST第一次阅读到有关东风-21丙的性能时,这个导弹就特别注明是为了攻击大型海面船隻设计的。但是最近一年的文章,尤其是西方的报导,却出现了一个新型号DF-21D,也就是东风-21丁,文章说这才是解放军用来攻击大型海面船隻的弹道导弹。
最近这种说法应该比较有道理,因为东风21-丙的外形与制导方式都跟美国的“潘兴二型”(PershingII)非常相似。既然“潘兴二型”是打击地面固定目标的弹道导弹,东风21-丙应该也是。那麽为了打击移动目标所做的修改,譬如导引系统、末段机动、资料融合与瞄准点的选择等等新增加的软体,这些改动都相当大,所以另外给一个型号东风-21丁(DF-21D)也是合理的。我们就採用这个新型号来避免任何可能的溷淆。
乙。东风-21丁
所以东风-21丁是为了攻击海面船隻由东风-21丙修改而来,属于东风-21丙的变型,是东风21家族的新成员。这个分类非常合理,东风-21丙是攻击地面固定目标,东风-21丁是攻击海面大型船隻。
据有些报导“东风-21丁”是双制导,除了原有的雷达还加上红外线感应器,后者“东风-21丙”是一定没有的。所以“东风-21丁”的射程略近也是合理的。
有很多中文报导“东风-21丁”的射程是1500~1800公里,这应该是错误的,红外线寻标器的重量很轻,东风-21丁即使弹头多了这 YST还是引用“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U。S。OfficeofNavalIntelligence)的权威报导,它说:“如果这个武器的瞄准系统被証明精确无误,那麽“东风-21丁”将成为全球第一种具有移动能力的路基导弹,可以攻击将近两千英哩以外、移动中的航空母舰”。
上面的“将近两千英哩”就等于“大约3000公里”,基本上比“东风21-丙”的射程只少一点点。
不过“东风-21丁”也有可能为了增加弹头的装药量而降低射程,所以射程是1500~1800公里也可能是另一种内部型号,不过弹头的重量就有可能就超过一吨了。工程师不是傻瓜,他们的成品在重要的性能参数上都是经过妥协(trade-off)与优化(optimization)的精打细算,绝不可能平白损失一半的射程。
YST相信“东风-21丁”的内部型号很可能不止一种。工程师会在射程与装药量之间做出不同的安排,譬如根据不同的射程和装药量分成东风-21丁1、东风-21丁2、东风-21丁3...等等。
丙。末端导引与机动
1。导弹寻找航空母舰
中程弹道飞弹的飞行速度大约是音速的10~12倍(每秒四公里),即使飞行三千公里也不到15分钟,航空母舰在这段时间顶多能够移动15公里。在即将进入大气层以前,导弹会开启主动雷达对目标区进行照射,这是任务成败的关键,非常、非常的重要。因为攻击导弹全凭控制中心输入的资讯向目标区进行照射,如果在预定的范围内看不到目标任务就注定失败了。
由于大型军舰的速度相对中程弹道飞弹的速度慢太多了,即使根据导弹发射时提供的军舰位置,当东风-21丁初次打开雷达时,航空母舰逃离雷达照射区域的机率很小。如果东风-21丁在飞行途中能够得到来自地面或空中预警机至少一次中途目标修正指令的话,航空母舰能够逃离导弹雷达照射的机率基本为0。
读者必须了解,在茫茫大海找一艘航空母舰犹如大海捞针,但是在15公里半径内寻找航空母舰就一点都不困难了。
2。导弹本身的定位
也许有读者会质疑东风-21丁飞行中的自我定位能力,因为批评者总是在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尚未完备和美国会关闭GPS上作文章。其实中长程以上的弹道飞弹是不需要卫星导航的,它们都是用天文导航为自己的惯性导航系统作修正,否则七0年代的洲际导弹如何为自己导航?即使今天的洲际导弹也不用卫星导航,这是因为导弹只要飞出大气层就可以看到星星,而星星图不能作假、也无法干扰,是老天爷赐给我们的绝对安全而又免费的礼物,这是为什麽世界各国的中长程导弹都採用天文导航。东风-21丁在大气层外至少可以做两次修正,足够维持本身导航的精确度在返回大气层前看到目标。
3。导弹施放诱饵
在进入大气层前的这段时间,东风-21丁能做的工作是施放诱饵。诱饵可以是镀了金属的气球,也可以是角反射器(进入大气层后),譬如每秒一个,形成每四公里一个的一串珠子。许多懂一点军事的读者又怀疑了,他们会问:美国海军的反导导弹“标准3”是红外线制导的,释放雷达诱饵有甚麽用?
答桉是:“标准3”导弹虽然是红外线导引但是决定发射“标准3”与它的拦截点的是神盾雷达系统。东风-21丁在这个时候连续释放角反射器神盾系统是无法分辨真假的,导致标准3发射后在拦截点找不到真目标。
4。目标从绝对位置到相对位置
只要导弹在第一次雷达开机的时候看到目标,导弹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就被确定了,从这时候起,所有的定位问题(绝对位置)已不再重要,剩下的问题是如何追踪与机动。
这时候导弹的优势就完全显露出来了,因为水面船舰的速度相对而言太慢了。导弹的速度是水面船隻的两百倍,这不是猫捉老鼠的游戏而是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东风-21丁装备有燃气舵和空气舵,所以无论在大气层外或是大气层内都可以进行机动。
5。“黑障”问题
进入大气层后最大的问题是“黑障”。“黑障”是一种物理现象,当任何航天器返回大气层时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使航天器的表面产生离子层,这个离子层会严重阻碍甚至隔绝电波的接收与传送,导致航天器通讯系统的失效。但是随着高度下降、空气的密度增加,电离层的现象就会消失,“黑障”现象也就跟着消失了。所以“黑障”问题是一个暂时性的问题,通常发生在离开地面35~80公里的大气层中。
对“东风-21丁”而言,“黑障”不过是10多秒的事情,航空母舰在这段时间顶多移动400公尺,不会逃离导弹感应器的视界。春秋
倒是攻击导弹在“黑障”期间可以做各种机动使海面军舰的“神盾系统”早先计算的拦截点发生错误,因为这段时间“神盾系统”也看不到攻击导弹,不可能做出修正。但是“东风-21丁”的惯性导航系统知道自己机动了多少距离,所以一出了“黑障”雷达立刻就可以捕捉到目标。
6。资料融合与瞄准点的选择
最后的30公里是没有“黑障”的,这时候“东风-21丁”几乎是垂直下降,速度也略有降低,根据在大气层内是否有做水平机动,YST合理地猜测这段时期的速度至少是音速的四倍有可能高达八倍,这时候距离碰撞的时间大约只剩下20秒。
出了“黑障”区,“东风21-丁”的双感应器应该同时在工作,导弹的计算机会比较雷达和红外线探测的结果而作出适当的选择,美国的军事术语叫“资料融合”(datafusion)。YST个人认为如果天气好或是当距离足够接近时红外线的图像一定是最终选择,因为热成像的解析度非常高,可以用作瞄准点的选择(aimpointselect),导弹将选择瞄准军舰最脆弱的部位来达到最大的杀伤力。选择瞄准点在军事上早就得到成功的应用,并不是什麽新技术,中共科学家不可能不知道,如果连这点技术都办不到就不要出来溷了。
7。最后误差的估计
YST不是军事间谍,当然不可能知道“东风-21丁”返回大气层后是如何机动的,尤其各种机动的数据是极高的机密,连二炮的军官都不会知道,这是导弹的系统工程师中非常小的圈内资料。
但是基础原理是大家都知道的,科技的成熟度也可以相当准确地估计到,凭这两点就可以做出合理的评估。这是为什麽俄国科学家有信心估计“东风-21丁”最后撞击的误差大约是10公尺,这跟YST的估计相符合。
读者可以怀疑YST的估计,但是YST相信10公尺的误差是基于航空母舰作出最大的机动,否则误差可能还不到10公尺。春秋中文社
还记得中 共在2007年01月11日发射一枚弹道飞弹击毁一个运行在867公里高的卫星吗?这颗卫星很小,长宽两米、高2。2米,体积像大一点的冰箱。攻击运行中的卫星与攻击运动中的航空母舰原理是完全一样的,而且攻击卫星的相对速度要比攻击航空母舰高得多,中共的控制技术能够做到误差小于两米。唯一不同的是卫星不能机动,但是在至少四倍音速的攻击下,航空母舰的机动几乎可以看成是静止的。在现代的追踪技术与控制能力下,YST认为误差不会超过10公尺。
东风-21的弹头与弹身在推进阶段完成后就分离了,只有弹头进入大气层进行攻击。弹头是圆锥型(直径1。4米,长2。5米,重600公斤),圆锥形的雷达截面非常小,尤其是它的正面,弹头也许有雷达吸波涂料,不知道神盾雷达对这种弹头的发现距离与追踪距离是多少。YST不做评论。
美国海军有标准导弹(Standardmissile)可以对东风导弹进行拦截,根据蒐集到的情报,攻守双方都可以输入各种参数值将整个拦截的过程进行电脑模拟,这样就可以得到拦截率了。所以拦截率有多少双方虽然不敢十分确定但是心中都有谱。
YST认为美国的拦截率只有10%,绝不会超过20%。这是个人的看法与判断,不想与人争辩。
戊。东风-21丁的弹头
东风-21丁弹头的装药至少有五种:
1。核子弹:
使用核子弹头攻击航空母舰的机率极小,几乎是零,除非中国陆地遭受核攻击。但是一旦真用了,则航空母舰必亡,战争也必定升级。很多年前,一位研究战术的美国军官就曾对我如此说,没有任何舰队可以抵抗核攻击。
2。电磁脉冲弹:
摧毁敌人的电子系统,在军舰上空爆炸,命中率很高。
3。云爆弹:
又称“燃料空气炸弹”,主要是杀伤人员与破坏军舰甲板上的装备,在军舰上空爆炸,命中率很高。
4。高爆弹:
600公斤的圆锥体高爆弹头以超过音速四倍的速度(保守估计)撞击,它的动能可以穿透航空母舰的甲板在航母的内舱爆炸。使用高爆弹击中航空母舰的机率比子母弹低,但是一旦击中则航空母舰很可能沉没,战争有可能会升级。
5。子母弹:
弹头内装几千颗子弹,这些子弹可能是钢珠,也有可能是箭型的穿甲硬合金,都是非爆炸性的,而是用动能穿甲。母弹被设定在航空母舰上空某个高度处炸开,就像散弹打鸟一样,航空母舰被命中几百颗子弹的机率非常高。这种情形航空母舰是不会沉没的,不过即使只打中跑道所造成的损伤也是相当可观,如果命中弹射器或是雷达天线这些关键设施,那麽航空母舰就不能正常运行了,只能尽快脱离战场返航。这其实是中国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既打退了美国航空母舰,完成政治使命,美国也保留了颜面,不会昇高战争。

写的好,但是只是用钢柱打伤美航母会让奥黑住手吗?
云爆弹这样没任何意义,不止没什么效果更浪费了昂贵的导弹
坚持看完了,写的不错
不错,YST的文章值得一读。
2011年已经有多人转过上来
怎么发现定位航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个做不到,其他都别谈。
之前还有一篇天波雷达的文章怎么没有一起转上来呢。。
很早就有的帖子
听说有人见到过有关的论文,描述如何对全球一定吨位以上的所有水面船舶进行不间断跟踪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