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风暴:苏军1945年满洲战役、战术行动--戴维 M.格兰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31:04
前言
1945年苏军满洲战役在开始不到两周内结束。苏军花了7天时间就粉碎关东军和日本在东北亚的统治。苏军执行他们的“坎尼”战(公元前216年,汉尼拔的迦太基军在坎尼保卫并摧毁了罗马军队,从那以后变成成功的围歼战模式):三个分隔的方面军(苏军的方面军相当于美军的集团军群)齐头并进,向满洲发起进攻。150多万人在8月9日午夜的漆黑里发起了宽正面,多方向的进攻。苏军经常穿过日军认为不可能的通过的地形,忍受八月的暴雨。他们给惊讶的日本防御者施展了最大的压力。苏军依靠他们的力量编组达到了在所有种类地形迅速推进。依靠尽可能无处不在的坦克先遣分队的引导,苏军打乱日军最初的防御并使随后日军的防御努力变成徒劳。
苏军的努力获得成功。从西、东、北满洲三个方向的突然进攻迷惑了日军指挥控制体系。俄国人穿插、分割、消灭日军掩护部队并使日军主力形成完整防线的努力化为乌有。苏军的大规模进攻显示出突然性、连续性和猛烈性。
苏军外贝加尔方面军的三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一个坦克集团军从外蒙古的沙漠向满洲猛攻过来。(坦克集团军)绕过日军的防御点,穿过无防御但是路途艰险的大兴安岭地区,推进到日军后方扰乱日军的防御。五天后,三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就兵临满洲的主要大城市并使日军战役防御变成不可能。紧接着,第1远东方面军四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粉碎日军在东满洲的防御。到8月16日,攻克牡丹江和清津,日军防御崩溃,边境筑垒区域的防御已不起作用。作为苏军东西两方向进攻的补充,两个苏军集团军打击日军在北满洲的防御,构成了对被围关东军的完整火力环。
(美国陆军的)利文沃思(学院学术)报告7《八月风暴:苏军1945年对满洲战略进攻》详述了苏军战略成功的程度。但是战略上的成功取决于广泛的战役胜利,战役胜利又来源于打赢一次次战斗的积累。报告7叙述了满洲战役的战略战役胜利,但只是简短的触及战役级别上的战斗。没有一定长度的文章是不可能详细的描述这次宏大战役的战斗。正是无数次成功战斗的量变导致苏军战略上势不可挡的胜利。没有对苏军1945年满洲战役胜利之“根”--克服气象、地形和敌人的阻碍---战斗技术作仔细的观察的研究是不完整的。接下来八个案例研究详细叙述了那些技术。选择它们是因为最好的描述了各种苏军进行的行动,并且每个案例研究都体现了各种不同地形下集团军、师和更低级别单位的行动。
案例1--“集团军突破战役”描述了苏军集团军突破日军在东满洲丛林山地筑垒地区的防御,详细叙述苏第5集团军突破日军纵深防御的计划,重点关注的是苏军穿插分割各支撑点并由此打乱日军防御体系的战役战斗技巧,这提供了小单位部队穿过不可能通过的地形和重兵把守的地区机动的绝佳例子。
“师在林木茂密的山地推进”重点是苏军步兵师穿过无路的山地丛林地带的进攻,在此地日军只留有很少的兵力进行防御。为完成任务,步兵师不得不在推进前修筑道路。但是师也不得不保证足够快推进到日军后方的速度,以免日军重新集结构成完整的防线。在这次行动中,苏军只通过进行诸兵种单元的精心编组并配属强大的工兵,就在最低水平的战役取得成功。
“集团军在沼泽地带行动”显示了苏军在日军认为不适合大兵团作战的地方取得成功。两个配属坦克部队的步兵师强渡大河,花4天时间穿过沼泽地带保卫日军并将其和东满洲的虎头要塞分割开来。这个案例研究最精彩的部分是苏军怎样进行任务编组来克服这些“不可逾越的障碍”。
“双方都有充分准备的战役”详细讲述了靠近东满洲牡丹江市的战斗。两个苏军集团军齐头并进打击在城东的主要防御点。苏军使用强大的坦克部队充当先遣支队,先遣支队的快速推进是日军无法在牡丹江城东构筑坚固防御。苏军提前十多天就摧毁了日军在城东的部队并牢牢控制牡丹江。但是苏军迅猛推进虽然成功,却也表明齐头并进在深远推进中的一些缺点。
由爱德华博士写的“筑垒地区的覆灭”聚焦在日军各支撑点在被苏军绕过、分割以后发的事情。该案例基于详细的日军和苏军资料,显示俄国人怎样将消灭大型坚固防御点的任务化繁为简。在该案例中,苏军依靠空中和炮兵火力,并用受过训练的突击组取代大规模步兵突击系统性地消灭每个坚固防御点。
以地形而言,苏军在满洲最出色的行动发生在西部,苏军主力战役出发地很远,又要穿过看起来不可能通过的地方才能投入战役中来。尽管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在西部推进最猛,但他只遇到地形的阻碍。因此“集团军在干旱山地行动”以39集团军的行动取代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39集团军正面进攻时侧翼受到来自日军大兴安岭筑垒地区的强大威胁,因此采用“间接路线”进攻--兵分两路,穿过日军相信不适合军事行动的地方进攻。这次由各级机动灵活并且强大的坦克先遣部队领头的大胆的推进让日军完全感到意外,干净利落地扫除了日军的抵抗。
所有苏军满洲战役战术上的技术中,最有价值的是先遣支队的创造和应用。特殊的编组和大胆、深入的行动为苏军营造并保持前进的势头,使他们成为战役中最有创新的地方。“先遣支队行动”研究了一只成功的先遣支队---205坦克旅。
东北满洲水系带来的湿地和沼泽对进攻方而言是一个主要的障碍,迫使苏军进行水陆两栖联合行动。“水陆两栖联合行动”将关注苏军怎样独自进行两栖行动并在完全不能通过的地方达到高通过率。
作为发生在满洲战役的缩影,这八个战例研究详细说明战役细节,也表现出了战斗形式。正是师、团、营、连、排指挥员和最重要的每个士兵最终决定了战斗结果。人的因素在战略战役上经常被忽视,但在战术上变成决定性因素。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战术上认得因素才能学到战争艺术的真谛。带着这些思考,我写了这些研究。
                                                                         中校  戴维 M.格兰斯
                                                                            战史研究机构
集团军突破战役
满洲战役中苏军面临各种形式的进攻任务。最困难的是突破日军在东满洲强大大的防御(见图1-1)。在最佳条件下,突破战役尚且不容易,在满洲盛夏里更不容易。只有通过精心制定计划,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灵活的行动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摆在第五集团军面前的就是这些挑战。
战役进攻路线
最直接的从苏联远东地区进入东满洲的路线是沿着中东铁路东段,即从海参崴以北出发,渡过乌苏里江,穿过边境上绥芬河,经过东满洲的山地进入哈尔滨。日军沿此线修筑了一些坚固的防御点,证明了此线的战略价值。以绥芬河为枢纽,日军修建了类似法国1940年东部的马其诺防线(见图1-2)。日军认为满洲筑垒地区的侧翼都是现代化机动部队甚至步兵都不能通过的山地丛林地带。日军显然没有吸取1940年类似地形上法国马其诺防线的教训。而苏军却是比日军更好法国战役的学生,他们效仿德国的办法--通过不可能通过的地方对日军边境线上的部队进行大包围。当然这对苏军来时是不够的。考虑到为达成战略目标,下一步行动中他们要切断密集日军的通讯和补给。同时为了以最小的代价分割消灭他们,苏军还在筑垒地区的大包围中进行小包围。
命令与任务
统帅部大本营将突破日军在东满洲防御的任务交给K.A.梅列茨科夫元帅的远东第1方面军。6月28日的STAVKA指示(苏军认为每个支撑点都配有一个满编师团)。为突破边境筑垒地区并在战役发起第15到18天到达勃利-牡丹江-汪清线,两个集团军向牡丹江方向发起主攻。方面军在牡丹江西岸、汪清、延吉集结后,将继续向吉林、长春、哈尔滨进攻。第5集团军主攻的侧翼将由其他集团军保护。
梅列茨科夫将他的方面军展开为一个梯队,命令N.I.克雷洛夫上将在别洛鲍罗夫上将的红旗第1集团军协同下向牡丹江发起主攻,突破日军在Gedekova以北12公里的边境线的防御,消灭位于筑垒地区枢纽的日军并在战役发起第4天推进40公里,到达绥芬河和Taipinling口。梅列茨科夫希望第五集团军在战役发起第8天推进60到80公里并在第18天强渡穆棱河,占领牡丹江并与从东北方进攻的红旗第1集团军回合。在打下牡丹江后,梅列茨科夫元帅计划第10机械化军(隶属第5集团军)将进攻吉林并与穿过大兴安岭的外贝加尔方面军部队会合。
日军的防御
第5集团军的任务是艰巨和繁重的。完成它就要靠克雷洛夫的部队克服困难的地形,纵深防御和尽管力量小并为做好准备但是已下定决心死守的日军部队。日军筑垒地区沿绥芬河南北(苏军认为每个筑垒地区的抵抗枢纽都有一个完整的师团驻守)的主要交通线正面展开,宽40公里。虽然大部分筑垒地区纵深只有十到三十公里,但沿着交通线的地方纵深有三十到五十公里。边境筑垒地区有四个抵抗枢纽,每个枢纽正面宽2.5到13公里,深2.5到9公里。东部和北部抵抗枢纽(日军称为绥芬河筑垒地区)距绥芬河以东10到12公里,分布在东满铁路南北两侧并控制绥芬河的入口,在20公里以北是Volynsk(观月台地区)抵抗枢纽,它的北部是密林山地,南部是Volynsk江(图们江?--译者注);绥芬河以南是鹿鸣台抵抗枢纽,控制着俯瞰苏联远东地区的制高点。四个抵抗枢纽占据总宽40公里正面中的25公里,间隙部分散布着褺G事。位于绥芬河以西还有由战壕组成的第五个抵抗枢纽控制Suiyang三岔路。边境筑垒地区环绕着丛林密布的山并深达十公里,最终融入到延展至穆棱河的山脉地区。
边境筑垒地区北翼是位于Volynka河以北,并被认为无法通过丛林密布的东满洲山地地带,。这些支撑点以北八十公里就是密山筑垒地域,位于兴凯湖西北。边境筑垒地区南翼与以南25到30公里的东宁筑垒地域建立松散的联系。
日军抵抗枢纽由混凝土工事、炮台、火力点和碉堡组成。很多混凝土掩体墙厚一到一点五米,并带有装甲或装甲炮塔。一些甚至配有运送火炮和弹药的升降机。1945年8月,四个主要抵抗枢纽有295个混凝土碉堡,145个土木碉堡,58个混凝土掩蔽部,69个装甲炮塔,29个指挥和观测点,55个火炮阵地。抵抗枢纽由3到6个相隔2公里,面积25000平方米的支撑点组成。支撑点一般位于制高点并由混凝土或土木构筑的反坦克、机枪及火炮发射点组成。每250米只350米一个机枪点。500米至700米甚至更小间距一个火炮发射点,并带有地下入口。抵抗枢纽另有充足的弹药无字储备。每个支撑点之间挖有大量的交通壕以便联系。每个支撑点外围和之间拥有完整的障碍体系——铁丝网、地雷、反坦克壕和反步兵障碍,并在机枪火力的威胁下。
尽管日军计划一个联队防守一个抵抗枢纽,但是实际上一个大队凭借坚固的工事就能建立有效的防御(苏军认为每个抵抗枢纽都有一个满员师团)。中队一般守支撑点。小组、班和小队负责前沿和小火力点。边境筑垒地域是日军在满洲第一道重要防线。
在第一道防线后面八公里,穆棱河以西的丛林茂密的山地中,日军以构筑的野外工事作为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后面150-180公里,以牡丹江为中心是第三道防线。日军希望以这三道防线延缓和挫败苏军的推进,能否实现就靠边境筑垒地区给苏军带来的重大损失和为己方争取充足的时间。
日第5集团负责东满洲大部分地区的防御,其下124师团防守绥芬河地区。124师团长椎名正健中将从三个步兵联队中个抽调一个大队防御边境地区:273步兵联队第1大队守Volynsk(观月台)抵抗枢纽,271步兵联队第1大队守东北抵抗中心(绥芬河),272步兵联队第1大队第1中队守南部中心(鹿鸣台)。其余边境地带的作战,建筑,后备部队随时支援前线。
124师团主力部署在边境以西四十到八十公里穆棱、Suiyang和Hsiachengtzu地区,一部则正在穆棱以西的山地中构筑工事,以应对预期与苏联的冲突。
124师团序列
271步兵联队   1个大队在绥芬河
272步兵联队   1个大队在鹿鸣台
273步兵联队   1个中队在观月台
124炮兵联队  
124工兵大队
骑兵大队,Hsiachengtzu
配属部队:
独立反坦克第31大队(少1门)
重野炮第20联队(少2门)
独立重炮第1中队(150mm炮)
东宁重炮联队的一个中队(少1门)
牡丹江重炮联队(8X240mm炮)
迫击炮第13大队
2个独立工兵大队
124师团左翼是总部位于八面通的126师团,右翼是总部位于罗子沟的128师团,但这两个师团防区大,不能提供什么支援。同样的总部位于牡丹江的第5集团军和第一方面军只能从后备部队中提供少量的支援。
战役计划
苏远东第1方面军司令梅列茨科夫元帅集中兵力以求迅速消灭筑垒地区的日军。为此,他极大加强苏第5集团军以形成了对守敌的兵力和火力优势,因此能够突破甚至有必要时粉碎日军。苏第5集团军有4个步兵军,12步兵师,1个筑垒队,5个坦克旅,6个重型自行火炮旅,22个炮兵旅,4个工兵旅,1个防空师和大量其他支援部队,总共692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945门火炮和迫击炮,432门火箭炮(见第5集团军序列)。梅列茨科夫元帅命令第9空军集团军为第5集团军提供空中支援;252强击航空师和250歼击航空师在突破和推进阶段为第5和红旗第1集团军也提供空中支援。必要时,空中集团军控制的34轰炸航空师和19轰炸航空军也提供空中支援。这些轰炸机单元将在消灭重兵防守的区域时提供宝贵的支援。
第5集团军序列   N.I.克雷洛夫上将
17步兵军   N.A.Nikitin中将
   187步兵师
   366步兵师
45步兵军   N.I.伊万洛夫少将
   157步兵师
   159步兵师
65步兵军  G.H.Perekrestov少将
   97步兵师
   144步兵师
   190步兵师
   371步兵师
72步兵军  A.I.Kazartsev少将
   63步兵师
   215步兵师
   277步兵师
   105筑垒队
   72坦克旅
   76坦克旅
   208坦克旅
   210坦克旅
   218坦克旅
   333近卫自行火炮团
   378近卫自行火炮团
   395近卫自行火炮团
   478近卫自行火炮团
   479近卫自行火炮团
   480近卫自行火炮团
   78号装甲列车
   15近卫炮兵旅
   225炮兵旅
   226炮兵旅
   227炮兵旅
   236炮兵旅
   107大威力炮兵旅
   119大威力炮兵旅
   223大威力炮兵旅
   218军属炮兵旅
   219军属炮兵旅
   220军属炮兵旅
   222军属炮兵旅
   237榴弹炮旅
   238榴弹炮旅
   61防坦克旅
   20特大威力炮兵团
   32独立特大威力炮兵营
   34独立特大威力炮兵营
   696防坦克团
   53迫击炮旅
   55迫击炮旅
   56迫击炮旅
   57迫击炮旅
   283近卫迫击炮旅(非火箭炮旅)
   17近卫迫击炮(苏军为保密,将火箭炮部队称为近卫迫击炮部队--译者注)旅
   20近卫迫击炮旅
   26近卫迫击炮旅
   2近卫迫击炮团
   26近卫迫击炮团
   42近卫迫击炮团
   72近卫迫击炮团
   74近卫迫击炮团
   307近卫迫击炮团
   48防空旅
   231近卫防空旅
   1277防空团
   1278防空团
   2011防空团
   726防空团
   129独立防空营
   300独立防空营
   761独立防空营
   20摩托化突破工兵旅
   23工兵旅
   63工兵旅
   46摩托化工兵旅
   55独立舟桥旅
武器
  692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2945门火炮和迫击炮
  432门火箭炮
1945年6月,第5集团军已经完成了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的长距离转移,并在距满洲边境100-120公里的海参崴,Spass-Dalny和Khorol地区集结。经过两周的再编组和训练,集团军主力开始进入距边境15到20公里的出发地。由于在丛林地带的山区中行动困难,第1远东方面军的出发地比统帅部大本营下的其他部队离边境更近。到6月25日已完全进入出发地,为保密,行军都是在夜里进行并严守纪律。各部队一进入出发地就继续训练。8月1-6日夜间,第5集团军进入毗邻边境的各出击点。
安装各部队训练计划,每个部队各隐蔽点都由工兵准备。集团军炮兵部队在夜晚行军4到5个小时即可进入预先准备的隐蔽点。为保密和达成突然性,第5集团军进入距边境65公里区域内后就隐蔽下来。苏边境线上的筑垒地域则执行正常的防御和收割庄稼的任务,那里的部队允许正常的离开。方面军和集团军总部的军官经过特别编组,在各行军点有序引导第5集团军部队前进。出了正常的与边境线上部队联系的无线电信号以外,所有无线电网保持静默。方面军的战役掩护计划对工兵繁重的伪装要求。在日军对道路和痕迹的观察下,工兵建起隐蔽壕并立起伪装网以应对空中和地面侦察。第5集团军所过地区挖有80公里隐蔽壕并立起1515个伪装网。
在行军和行军间隙及出发地的集结期间,指挥官和参谋进行高强度的的训练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战役。团和营训练像如何穿过丛林密布的山地,进攻支撑点和克服水障碍。日常的野外训练则在行军中进行。坦克和自行火炮部队也训练他们如何将遇到的在困难地形下行动。在6月期间,炮兵部队在集结地进行射击训练。每一级部队都根据命令进行指挥、参谋专业并举行推演已提高协同性并清楚各部队的战役任务。熟悉在东欧筑垒地区行动的第5集团军军官和本军和其他部队缺少经验的军官的分享他们的战地知识。集团军总部让具有丰富远东经历的军官给团、营、连指挥官上日军装备、战术和防御情况课。到8月6日,第5集团军沿边境线进攻的部署已经完成。
为完成战役任务,克雷洛夫上将将他的集团军分为两个梯队并将集团军主力集中到12公里宽的正面(这个集团军正面宽60公里),已形成对守敌的绝对优势。第一梯队由三个步兵军(65,72,17)和一个筑垒队组成,由南至北沿集团军正面展开。位于第一梯队后方25到30公里是第二梯队,由一个步兵军(45)组成。所有步兵军和步兵师都分为两个梯队,除保护集团军侧翼的65步兵军下190步兵师编为一个梯队外。集团军主力沿集团军正面北侧一半宽度进攻,各级部队都集中在狭窄宽度的正面上进攻(集团军:12公里;步兵军:5-5.6公里;步兵师:2.5-2.8公里;步兵团:1-1.8公里)。同时为保证快速突破筑垒地区,各突破部队都形成充足的战役密度(进攻正面每1.1公里一个步兵师,每公里250门火炮和迫击炮,每公里3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为保证进攻的持续性,分为两个梯队的各步兵军,步兵师所属的步兵营中的39个步兵营放在第一梯队,69个步兵营放在第二梯队。
克雷洛夫上将命令A.I.Kazartsev少将的72步兵军作为第5集团军的主攻部队,突破并消灭位于Volynka河以南5公里的Volynsk抵抗枢纽的守敌,扫清Ostraia(Sharp)和Grusha(Pear)支撑点并前出3到5公里。到战役开始后第1天结束,72步兵军预计突破8公里。至战役开始后的第4天,该军通过Taipinling山和Machiacho站,前出40公里沿Liaotdsaiying和绥阳的铁路线向前进攻。为支持72步兵军的进攻,克雷洛夫上将配属该军一些支持部队。在突破期间,他也将45步兵军的炮兵加强给72步兵军。主攻部队因此得到1092门火炮和迫击炮,198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支援。这些支援使战役密度达到了进攻正面每公里5.4个步兵营,218门火炮和迫击炮,4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Kazartsev少将将72步兵军的215步兵师和63步兵师作为第一梯队,277步兵师作为第二梯队。63步兵师从左路扫清Pear支撑点,215步兵师在右路扫清Sharp支撑点。到第一天结束,每个师在敌纵深推进八公里。第二梯队的277步兵师跟在63步兵师后面到第三天早晨,277步兵师将从Liaotsaiying地区(已推进18公里)扫清通往绥阳的道路,引导72军
前进。72步兵军下辖的步兵师都编为两个梯队,步兵团则为一个梯队(除711步兵团为进攻Sharp支撑点的北翼)。
两个第一梯队步兵师都专门编组了突击群以攻打单个防御点。215步兵师从第一梯队团里的步兵连组成规模不超过排的突击小队。63步兵师则加强第一梯队团里的步兵连来组成更大规模的突击营。另外,两个第一梯队步兵师使用先遣营(每个步兵师一个先遣营)来发起夜间进攻。
72步兵军右翼是G.H.Perekrestov少将的65步兵军,以4个步兵师的兵力发起进攻。目标是突破Volynka河以北的Volynka抵抗枢纽,攻克Verblud(Camel)支撑点,在第一天夜里推进8到10公里。然后军主力将继续进攻,到第3天将扫清Machiacho站。Perekrestov少将将190,97,144步兵师编为第一梯队,371步兵师第二梯队。集结在军左翼的144步兵师正面进攻Camel支撑点。97和190步兵师从侧翼穿过Camel支撑点以北没有防御但是丛林密布的地区合围Camel支撑点。72步兵军位于第5集团军右翼并与红旗第一集团军保持松散的联系。第一梯队也编组了和72步兵军类似的突击群和先遣营。
位于72步兵军左翼是N.A.Nikitin中将的17步兵军,在105筑垒队和边防军的协同下,负责孤立东北(绥芬河)抵抗枢纽。与前述类似,187步兵师的两个团编为第一梯队,在他们后面的是由366步兵师组成的第二梯队,任务是沿Volynsk和东北抵抗枢纽的间隙进攻,然后绕过日军的防御地区,向西南穿插,最终切断绥芬河至绥阳的交通线。187步兵师的最后一个团则在105筑垒队和20摩托化突破工兵旅协同下负责打通边境至绥芬河的交通线。 N.I.伊万洛夫少将的45步兵军为集团军第二梯队,负责在两个进攻军后面发展胜利(苏军专业名词,意思是扩大前面部队的战果)。克雷洛夫上将计划在第5天早上投入该军以继续向穆棱和进攻。
第5集团军最初将炮兵火力支援分为5个不同的阶段。进攻前一天,特别炮兵群将“软化”并摧毁日军永久支撑点。然后,炮兵将进行一到两个小时的轰击以支持先遣营夜间的进攻。第三阶段,炮兵将集中进行四个小时的火力准备,形成的浓烟将有利于掩护主力进攻前展开。第四阶段,炮兵射击,形成的一层弹幕和持续的烟雾,支持主攻方向上的部队。最终,炮兵将为先遣坦克和步兵群提供伴随火力支援。
为达成上述目标,苏军为每一级部队都配属炮兵群。步兵团、师、军都有配属的重型火炮和迫击炮群。另外,每个步兵军都配属了一个炮兵摧毁群和长射程炮兵群(炮兵摧毁群“软化”坚固防御点,长射程炮兵群火力遮盖并涉及纵深目标)。苏军还是第一次在丛林密布的山地上部署这样高密度的炮兵来支援第5集团军。
为确保整个突破战役期间都能得到充足的炮兵支援,炮兵将进行机动,保证至少50%随时
能投入使用,以提供持续的火力支援。在突破战役结束后,梅列茨科夫元帅计划将部分炮兵配属个相邻的25集团军和红旗第1集团军。
支援第5集团军和红旗第1集团军的前线航空兵将进行两个阶段的空中行动。作为战役准备前的一部分,短程和长程轰炸机梯队将出击1578架次,摧毁敌人目标。在战役进攻阶段,将出击1330架次以支援进攻。为更好的支援先头部队,梅列茨科夫元帅命令从8月4号到9号,歼击机部队从内地转场到距边境20到25公里的机场,轰炸机部队则转场到距边境60到70公里(34轰炸航空兵师)和170到200公里的新基地。前言
1945年苏军满洲战役在开始不到两周内结束。苏军花了7天时间就粉碎关东军和日本在东北亚的统治。苏军执行他们的“坎尼”战(公元前216年,汉尼拔的迦太基军在坎尼保卫并摧毁了罗马军队,从那以后变成成功的围歼战模式):三个分隔的方面军(苏军的方面军相当于美军的集团军群)齐头并进,向满洲发起进攻。150多万人在8月9日午夜的漆黑里发起了宽正面,多方向的进攻。苏军经常穿过日军认为不可能的通过的地形,忍受八月的暴雨。他们给惊讶的日本防御者施展了最大的压力。苏军依靠他们的力量编组达到了在所有种类地形迅速推进。依靠尽可能无处不在的坦克先遣分队的引导,苏军打乱日军最初的防御并使随后日军的防御努力变成徒劳。
苏军的努力获得成功。从西、东、北满洲三个方向的突然进攻迷惑了日军指挥控制体系。俄国人穿插、分割、消灭日军掩护部队并使日军主力形成完整防线的努力化为乌有。苏军的大规模进攻显示出突然性、连续性和猛烈性。
苏军外贝加尔方面军的三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一个坦克集团军从外蒙古的沙漠向满洲猛攻过来。(坦克集团军)绕过日军的防御点,穿过无防御但是路途艰险的大兴安岭地区,推进到日军后方扰乱日军的防御。五天后,三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就兵临满洲的主要大城市并使日军战役防御变成不可能。紧接着,第1远东方面军四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粉碎日军在东满洲的防御。到8月16日,攻克牡丹江和清津,日军防御崩溃,边境筑垒区域的防御已不起作用。作为苏军东西两方向进攻的补充,两个苏军集团军打击日军在北满洲的防御,构成了对被围关东军的完整火力环。
(美国陆军的)利文沃思(学院学术)报告7《八月风暴:苏军1945年对满洲战略进攻》详述了苏军战略成功的程度。但是战略上的成功取决于广泛的战役胜利,战役胜利又来源于打赢一次次战斗的积累。报告7叙述了满洲战役的战略战役胜利,但只是简短的触及战役级别上的战斗。没有一定长度的文章是不可能详细的描述这次宏大战役的战斗。正是无数次成功战斗的量变导致苏军战略上势不可挡的胜利。没有对苏军1945年满洲战役胜利之“根”--克服气象、地形和敌人的阻碍---战斗技术作仔细的观察的研究是不完整的。接下来八个案例研究详细叙述了那些技术。选择它们是因为最好的描述了各种苏军进行的行动,并且每个案例研究都体现了各种不同地形下集团军、师和更低级别单位的行动。
案例1--“集团军突破战役”描述了苏军集团军突破日军在东满洲丛林山地筑垒地区的防御,详细叙述苏第5集团军突破日军纵深防御的计划,重点关注的是苏军穿插分割各支撑点并由此打乱日军防御体系的战役战斗技巧,这提供了小单位部队穿过不可能通过的地形和重兵把守的地区机动的绝佳例子。
“师在林木茂密的山地推进”重点是苏军步兵师穿过无路的山地丛林地带的进攻,在此地日军只留有很少的兵力进行防御。为完成任务,步兵师不得不在推进前修筑道路。但是师也不得不保证足够快推进到日军后方的速度,以免日军重新集结构成完整的防线。在这次行动中,苏军只通过进行诸兵种单元的精心编组并配属强大的工兵,就在最低水平的战役取得成功。
“集团军在沼泽地带行动”显示了苏军在日军认为不适合大兵团作战的地方取得成功。两个配属坦克部队的步兵师强渡大河,花4天时间穿过沼泽地带保卫日军并将其和东满洲的虎头要塞分割开来。这个案例研究最精彩的部分是苏军怎样进行任务编组来克服这些“不可逾越的障碍”。
“双方都有充分准备的战役”详细讲述了靠近东满洲牡丹江市的战斗。两个苏军集团军齐头并进打击在城东的主要防御点。苏军使用强大的坦克部队充当先遣支队,先遣支队的快速推进是日军无法在牡丹江城东构筑坚固防御。苏军提前十多天就摧毁了日军在城东的部队并牢牢控制牡丹江。但是苏军迅猛推进虽然成功,却也表明齐头并进在深远推进中的一些缺点。
由爱德华博士写的“筑垒地区的覆灭”聚焦在日军各支撑点在被苏军绕过、分割以后发的事情。该案例基于详细的日军和苏军资料,显示俄国人怎样将消灭大型坚固防御点的任务化繁为简。在该案例中,苏军依靠空中和炮兵火力,并用受过训练的突击组取代大规模步兵突击系统性地消灭每个坚固防御点。
以地形而言,苏军在满洲最出色的行动发生在西部,苏军主力战役出发地很远,又要穿过看起来不可能通过的地方才能投入战役中来。尽管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在西部推进最猛,但他只遇到地形的阻碍。因此“集团军在干旱山地行动”以39集团军的行动取代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39集团军正面进攻时侧翼受到来自日军大兴安岭筑垒地区的强大威胁,因此采用“间接路线”进攻--兵分两路,穿过日军相信不适合军事行动的地方进攻。这次由各级机动灵活并且强大的坦克先遣部队领头的大胆的推进让日军完全感到意外,干净利落地扫除了日军的抵抗。
所有苏军满洲战役战术上的技术中,最有价值的是先遣支队的创造和应用。特殊的编组和大胆、深入的行动为苏军营造并保持前进的势头,使他们成为战役中最有创新的地方。“先遣支队行动”研究了一只成功的先遣支队---205坦克旅。
东北满洲水系带来的湿地和沼泽对进攻方而言是一个主要的障碍,迫使苏军进行水陆两栖联合行动。“水陆两栖联合行动”将关注苏军怎样独自进行两栖行动并在完全不能通过的地方达到高通过率。
作为发生在满洲战役的缩影,这八个战例研究详细说明战役细节,也表现出了战斗形式。正是师、团、营、连、排指挥员和最重要的每个士兵最终决定了战斗结果。人的因素在战略战役上经常被忽视,但在战术上变成决定性因素。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战术上认得因素才能学到战争艺术的真谛。带着这些思考,我写了这些研究。
                                                                         中校  戴维 M.格兰斯
                                                                            战史研究机构
集团军突破战役
满洲战役中苏军面临各种形式的进攻任务。最困难的是突破日军在东满洲强大大的防御(见图1-1)。在最佳条件下,突破战役尚且不容易,在满洲盛夏里更不容易。只有通过精心制定计划,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灵活的行动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摆在第五集团军面前的就是这些挑战。
战役进攻路线
最直接的从苏联远东地区进入东满洲的路线是沿着中东铁路东段,即从海参崴以北出发,渡过乌苏里江,穿过边境上绥芬河,经过东满洲的山地进入哈尔滨。日军沿此线修筑了一些坚固的防御点,证明了此线的战略价值。以绥芬河为枢纽,日军修建了类似法国1940年东部的马其诺防线(见图1-2)。日军认为满洲筑垒地区的侧翼都是现代化机动部队甚至步兵都不能通过的山地丛林地带。日军显然没有吸取1940年类似地形上法国马其诺防线的教训。而苏军却是比日军更好法国战役的学生,他们效仿德国的办法--通过不可能通过的地方对日军边境线上的部队进行大包围。当然这对苏军来时是不够的。考虑到为达成战略目标,下一步行动中他们要切断密集日军的通讯和补给。同时为了以最小的代价分割消灭他们,苏军还在筑垒地区的大包围中进行小包围。
命令与任务
统帅部大本营将突破日军在东满洲防御的任务交给K.A.梅列茨科夫元帅的远东第1方面军。6月28日的STAVKA指示(苏军认为每个支撑点都配有一个满编师团)。为突破边境筑垒地区并在战役发起第15到18天到达勃利-牡丹江-汪清线,两个集团军向牡丹江方向发起主攻。方面军在牡丹江西岸、汪清、延吉集结后,将继续向吉林、长春、哈尔滨进攻。第5集团军主攻的侧翼将由其他集团军保护。
梅列茨科夫将他的方面军展开为一个梯队,命令N.I.克雷洛夫上将在别洛鲍罗夫上将的红旗第1集团军协同下向牡丹江发起主攻,突破日军在Gedekova以北12公里的边境线的防御,消灭位于筑垒地区枢纽的日军并在战役发起第4天推进40公里,到达绥芬河和Taipinling口。梅列茨科夫希望第五集团军在战役发起第8天推进60到80公里并在第18天强渡穆棱河,占领牡丹江并与从东北方进攻的红旗第1集团军回合。在打下牡丹江后,梅列茨科夫元帅计划第10机械化军(隶属第5集团军)将进攻吉林并与穿过大兴安岭的外贝加尔方面军部队会合。
日军的防御
第5集团军的任务是艰巨和繁重的。完成它就要靠克雷洛夫的部队克服困难的地形,纵深防御和尽管力量小并为做好准备但是已下定决心死守的日军部队。日军筑垒地区沿绥芬河南北(苏军认为每个筑垒地区的抵抗枢纽都有一个完整的师团驻守)的主要交通线正面展开,宽40公里。虽然大部分筑垒地区纵深只有十到三十公里,但沿着交通线的地方纵深有三十到五十公里。边境筑垒地区有四个抵抗枢纽,每个枢纽正面宽2.5到13公里,深2.5到9公里。东部和北部抵抗枢纽(日军称为绥芬河筑垒地区)距绥芬河以东10到12公里,分布在东满铁路南北两侧并控制绥芬河的入口,在20公里以北是Volynsk(观月台地区)抵抗枢纽,它的北部是密林山地,南部是Volynsk江(图们江?--译者注);绥芬河以南是鹿鸣台抵抗枢纽,控制着俯瞰苏联远东地区的制高点。四个抵抗枢纽占据总宽40公里正面中的25公里,间隙部分散布着褺G事。位于绥芬河以西还有由战壕组成的第五个抵抗枢纽控制Suiyang三岔路。边境筑垒地区环绕着丛林密布的山并深达十公里,最终融入到延展至穆棱河的山脉地区。
边境筑垒地区北翼是位于Volynka河以北,并被认为无法通过丛林密布的东满洲山地地带,。这些支撑点以北八十公里就是密山筑垒地域,位于兴凯湖西北。边境筑垒地区南翼与以南25到30公里的东宁筑垒地域建立松散的联系。
日军抵抗枢纽由混凝土工事、炮台、火力点和碉堡组成。很多混凝土掩体墙厚一到一点五米,并带有装甲或装甲炮塔。一些甚至配有运送火炮和弹药的升降机。1945年8月,四个主要抵抗枢纽有295个混凝土碉堡,145个土木碉堡,58个混凝土掩蔽部,69个装甲炮塔,29个指挥和观测点,55个火炮阵地。抵抗枢纽由3到6个相隔2公里,面积25000平方米的支撑点组成。支撑点一般位于制高点并由混凝土或土木构筑的反坦克、机枪及火炮发射点组成。每250米只350米一个机枪点。500米至700米甚至更小间距一个火炮发射点,并带有地下入口。抵抗枢纽另有充足的弹药无字储备。每个支撑点之间挖有大量的交通壕以便联系。每个支撑点外围和之间拥有完整的障碍体系——铁丝网、地雷、反坦克壕和反步兵障碍,并在机枪火力的威胁下。
尽管日军计划一个联队防守一个抵抗枢纽,但是实际上一个大队凭借坚固的工事就能建立有效的防御(苏军认为每个抵抗枢纽都有一个满员师团)。中队一般守支撑点。小组、班和小队负责前沿和小火力点。边境筑垒地域是日军在满洲第一道重要防线。
在第一道防线后面八公里,穆棱河以西的丛林茂密的山地中,日军以构筑的野外工事作为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后面150-180公里,以牡丹江为中心是第三道防线。日军希望以这三道防线延缓和挫败苏军的推进,能否实现就靠边境筑垒地区给苏军带来的重大损失和为己方争取充足的时间。
日第5集团负责东满洲大部分地区的防御,其下124师团防守绥芬河地区。124师团长椎名正健中将从三个步兵联队中个抽调一个大队防御边境地区:273步兵联队第1大队守Volynsk(观月台)抵抗枢纽,271步兵联队第1大队守东北抵抗中心(绥芬河),272步兵联队第1大队第1中队守南部中心(鹿鸣台)。其余边境地带的作战,建筑,后备部队随时支援前线。
124师团主力部署在边境以西四十到八十公里穆棱、Suiyang和Hsiachengtzu地区,一部则正在穆棱以西的山地中构筑工事,以应对预期与苏联的冲突。
124师团序列
271步兵联队   1个大队在绥芬河
272步兵联队   1个大队在鹿鸣台
273步兵联队   1个中队在观月台
124炮兵联队  
124工兵大队
骑兵大队,Hsiachengtzu
配属部队:
独立反坦克第31大队(少1门)
重野炮第20联队(少2门)
独立重炮第1中队(150mm炮)
东宁重炮联队的一个中队(少1门)
牡丹江重炮联队(8X240mm炮)
迫击炮第13大队
2个独立工兵大队
124师团左翼是总部位于八面通的126师团,右翼是总部位于罗子沟的128师团,但这两个师团防区大,不能提供什么支援。同样的总部位于牡丹江的第5集团军和第一方面军只能从后备部队中提供少量的支援。
战役计划
苏远东第1方面军司令梅列茨科夫元帅集中兵力以求迅速消灭筑垒地区的日军。为此,他极大加强苏第5集团军以形成了对守敌的兵力和火力优势,因此能够突破甚至有必要时粉碎日军。苏第5集团军有4个步兵军,12步兵师,1个筑垒队,5个坦克旅,6个重型自行火炮旅,22个炮兵旅,4个工兵旅,1个防空师和大量其他支援部队,总共692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945门火炮和迫击炮,432门火箭炮(见第5集团军序列)。梅列茨科夫元帅命令第9空军集团军为第5集团军提供空中支援;252强击航空师和250歼击航空师在突破和推进阶段为第5和红旗第1集团军也提供空中支援。必要时,空中集团军控制的34轰炸航空师和19轰炸航空军也提供空中支援。这些轰炸机单元将在消灭重兵防守的区域时提供宝贵的支援。
第5集团军序列   N.I.克雷洛夫上将
17步兵军   N.A.Nikitin中将
   187步兵师
   366步兵师
45步兵军   N.I.伊万洛夫少将
   157步兵师
   159步兵师
65步兵军  G.H.Perekrestov少将
   97步兵师
   144步兵师
   190步兵师
   371步兵师
72步兵军  A.I.Kazartsev少将
   63步兵师
   215步兵师
   277步兵师
   105筑垒队
   72坦克旅
   76坦克旅
   208坦克旅
   210坦克旅
   218坦克旅
   333近卫自行火炮团
   378近卫自行火炮团
   395近卫自行火炮团
   478近卫自行火炮团
   479近卫自行火炮团
   480近卫自行火炮团
   78号装甲列车
   15近卫炮兵旅
   225炮兵旅
   226炮兵旅
   227炮兵旅
   236炮兵旅
   107大威力炮兵旅
   119大威力炮兵旅
   223大威力炮兵旅
   218军属炮兵旅
   219军属炮兵旅
   220军属炮兵旅
   222军属炮兵旅
   237榴弹炮旅
   238榴弹炮旅
   61防坦克旅
   20特大威力炮兵团
   32独立特大威力炮兵营
   34独立特大威力炮兵营
   696防坦克团
   53迫击炮旅
   55迫击炮旅
   56迫击炮旅
   57迫击炮旅
   283近卫迫击炮旅(非火箭炮旅)
   17近卫迫击炮(苏军为保密,将火箭炮部队称为近卫迫击炮部队--译者注)旅
   20近卫迫击炮旅
   26近卫迫击炮旅
   2近卫迫击炮团
   26近卫迫击炮团
   42近卫迫击炮团
   72近卫迫击炮团
   74近卫迫击炮团
   307近卫迫击炮团
   48防空旅
   231近卫防空旅
   1277防空团
   1278防空团
   2011防空团
   726防空团
   129独立防空营
   300独立防空营
   761独立防空营
   20摩托化突破工兵旅
   23工兵旅
   63工兵旅
   46摩托化工兵旅
   55独立舟桥旅
武器
  692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2945门火炮和迫击炮
  432门火箭炮
1945年6月,第5集团军已经完成了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的长距离转移,并在距满洲边境100-120公里的海参崴,Spass-Dalny和Khorol地区集结。经过两周的再编组和训练,集团军主力开始进入距边境15到20公里的出发地。由于在丛林地带的山区中行动困难,第1远东方面军的出发地比统帅部大本营下的其他部队离边境更近。到6月25日已完全进入出发地,为保密,行军都是在夜里进行并严守纪律。各部队一进入出发地就继续训练。8月1-6日夜间,第5集团军进入毗邻边境的各出击点。
安装各部队训练计划,每个部队各隐蔽点都由工兵准备。集团军炮兵部队在夜晚行军4到5个小时即可进入预先准备的隐蔽点。为保密和达成突然性,第5集团军进入距边境65公里区域内后就隐蔽下来。苏边境线上的筑垒地域则执行正常的防御和收割庄稼的任务,那里的部队允许正常的离开。方面军和集团军总部的军官经过特别编组,在各行军点有序引导第5集团军部队前进。出了正常的与边境线上部队联系的无线电信号以外,所有无线电网保持静默。方面军的战役掩护计划对工兵繁重的伪装要求。在日军对道路和痕迹的观察下,工兵建起隐蔽壕并立起伪装网以应对空中和地面侦察。第5集团军所过地区挖有80公里隐蔽壕并立起1515个伪装网。
在行军和行军间隙及出发地的集结期间,指挥官和参谋进行高强度的的训练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战役。团和营训练像如何穿过丛林密布的山地,进攻支撑点和克服水障碍。日常的野外训练则在行军中进行。坦克和自行火炮部队也训练他们如何将遇到的在困难地形下行动。在6月期间,炮兵部队在集结地进行射击训练。每一级部队都根据命令进行指挥、参谋专业并举行推演已提高协同性并清楚各部队的战役任务。熟悉在东欧筑垒地区行动的第5集团军军官和本军和其他部队缺少经验的军官的分享他们的战地知识。集团军总部让具有丰富远东经历的军官给团、营、连指挥官上日军装备、战术和防御情况课。到8月6日,第5集团军沿边境线进攻的部署已经完成。
为完成战役任务,克雷洛夫上将将他的集团军分为两个梯队并将集团军主力集中到12公里宽的正面(这个集团军正面宽60公里),已形成对守敌的绝对优势。第一梯队由三个步兵军(65,72,17)和一个筑垒队组成,由南至北沿集团军正面展开。位于第一梯队后方25到30公里是第二梯队,由一个步兵军(45)组成。所有步兵军和步兵师都分为两个梯队,除保护集团军侧翼的65步兵军下190步兵师编为一个梯队外。集团军主力沿集团军正面北侧一半宽度进攻,各级部队都集中在狭窄宽度的正面上进攻(集团军:12公里;步兵军:5-5.6公里;步兵师:2.5-2.8公里;步兵团:1-1.8公里)。同时为保证快速突破筑垒地区,各突破部队都形成充足的战役密度(进攻正面每1.1公里一个步兵师,每公里250门火炮和迫击炮,每公里3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为保证进攻的持续性,分为两个梯队的各步兵军,步兵师所属的步兵营中的39个步兵营放在第一梯队,69个步兵营放在第二梯队。
克雷洛夫上将命令A.I.Kazartsev少将的72步兵军作为第5集团军的主攻部队,突破并消灭位于Volynka河以南5公里的Volynsk抵抗枢纽的守敌,扫清Ostraia(Sharp)和Grusha(Pear)支撑点并前出3到5公里。到战役开始后第1天结束,72步兵军预计突破8公里。至战役开始后的第4天,该军通过Taipinling山和Machiacho站,前出40公里沿Liaotdsaiying和绥阳的铁路线向前进攻。为支持72步兵军的进攻,克雷洛夫上将配属该军一些支持部队。在突破期间,他也将45步兵军的炮兵加强给72步兵军。主攻部队因此得到1092门火炮和迫击炮,198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支援。这些支援使战役密度达到了进攻正面每公里5.4个步兵营,218门火炮和迫击炮,4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Kazartsev少将将72步兵军的215步兵师和63步兵师作为第一梯队,277步兵师作为第二梯队。63步兵师从左路扫清Pear支撑点,215步兵师在右路扫清Sharp支撑点。到第一天结束,每个师在敌纵深推进八公里。第二梯队的277步兵师跟在63步兵师后面到第三天早晨,277步兵师将从Liaotsaiying地区(已推进18公里)扫清通往绥阳的道路,引导72军
前进。72步兵军下辖的步兵师都编为两个梯队,步兵团则为一个梯队(除711步兵团为进攻Sharp支撑点的北翼)。
两个第一梯队步兵师都专门编组了突击群以攻打单个防御点。215步兵师从第一梯队团里的步兵连组成规模不超过排的突击小队。63步兵师则加强第一梯队团里的步兵连来组成更大规模的突击营。另外,两个第一梯队步兵师使用先遣营(每个步兵师一个先遣营)来发起夜间进攻。
72步兵军右翼是G.H.Perekrestov少将的65步兵军,以4个步兵师的兵力发起进攻。目标是突破Volynka河以北的Volynka抵抗枢纽,攻克Verblud(Camel)支撑点,在第一天夜里推进8到10公里。然后军主力将继续进攻,到第3天将扫清Machiacho站。Perekrestov少将将190,97,144步兵师编为第一梯队,371步兵师第二梯队。集结在军左翼的144步兵师正面进攻Camel支撑点。97和190步兵师从侧翼穿过Camel支撑点以北没有防御但是丛林密布的地区合围Camel支撑点。72步兵军位于第5集团军右翼并与红旗第一集团军保持松散的联系。第一梯队也编组了和72步兵军类似的突击群和先遣营。
位于72步兵军左翼是N.A.Nikitin中将的17步兵军,在105筑垒队和边防军的协同下,负责孤立东北(绥芬河)抵抗枢纽。与前述类似,187步兵师的两个团编为第一梯队,在他们后面的是由366步兵师组成的第二梯队,任务是沿Volynsk和东北抵抗枢纽的间隙进攻,然后绕过日军的防御地区,向西南穿插,最终切断绥芬河至绥阳的交通线。187步兵师的最后一个团则在105筑垒队和20摩托化突破工兵旅协同下负责打通边境至绥芬河的交通线。 N.I.伊万洛夫少将的45步兵军为集团军第二梯队,负责在两个进攻军后面发展胜利(苏军专业名词,意思是扩大前面部队的战果)。克雷洛夫上将计划在第5天早上投入该军以继续向穆棱和进攻。
第5集团军最初将炮兵火力支援分为5个不同的阶段。进攻前一天,特别炮兵群将“软化”并摧毁日军永久支撑点。然后,炮兵将进行一到两个小时的轰击以支持先遣营夜间的进攻。第三阶段,炮兵将集中进行四个小时的火力准备,形成的浓烟将有利于掩护主力进攻前展开。第四阶段,炮兵射击,形成的一层弹幕和持续的烟雾,支持主攻方向上的部队。最终,炮兵将为先遣坦克和步兵群提供伴随火力支援。
为达成上述目标,苏军为每一级部队都配属炮兵群。步兵团、师、军都有配属的重型火炮和迫击炮群。另外,每个步兵军都配属了一个炮兵摧毁群和长射程炮兵群(炮兵摧毁群“软化”坚固防御点,长射程炮兵群火力遮盖并涉及纵深目标)。苏军还是第一次在丛林密布的山地上部署这样高密度的炮兵来支援第5集团军。
为确保整个突破战役期间都能得到充足的炮兵支援,炮兵将进行机动,保证至少50%随时
能投入使用,以提供持续的火力支援。在突破战役结束后,梅列茨科夫元帅计划将部分炮兵配属个相邻的25集团军和红旗第1集团军。
支援第5集团军和红旗第1集团军的前线航空兵将进行两个阶段的空中行动。作为战役准备前的一部分,短程和长程轰炸机梯队将出击1578架次,摧毁敌人目标。在战役进攻阶段,将出击1330架次以支援进攻。为更好的支援先头部队,梅列茨科夫元帅命令从8月4号到9号,歼击机部队从内地转场到距边境20到25公里的机场,轰炸机部队则转场到距边境60到70公里(34轰炸航空兵师)和170到200公里的新基地。
当时鬼子已经是日落西山了。
玩玩WOT就知道了,八级车打三级车还需要什么战术。
很好,请继续
严重同意!严重同意!严重同意!
窝来这里已经10年!
尽管有了周密的准备,克雷洛夫上将在进攻前夕取消了前三个阶段的炮兵火力支援和轰炸机出击的任务。对炮兵使用的解释权有变化,前线指挥官将最终决定是否进行火力准备。克雷洛夫上将还认为关于日军据点的精确位置的情报不足,将使轰炸机出击变为徒劳。达成突然性比只是不完全的摧毁敌人的筑垒地区更有效。因此,克雷洛夫上将决定以先遣营出奇的夜间进攻摧毁敌人的火力点。如果先遣营进攻失败,将进行4个小时的炮兵准备。在夜间进攻期间,大雨将淹没道路6小时,降低炮兵准备潜在效率,因此加强了力量以应对。除虎头炮兵按计划进行火力准备外,第一远东方面军也同样取消火力准备命令。
计划制定者们面对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坦克在东满复杂地形下的使用问题。只有投入装甲部队才能保证完成迅速消灭日军的支撑点和高速推进的战役任务。因此为确保最大的效率,指挥官对坦克和自行火炮部队编组以便于通过不利地形并调整战役角色。5个坦克旅和6个自行火炮团加强给第5集团军以通过火力支援并增加机动性。每个主攻方向上的步兵师一般加强一个坦克旅和一个重型自行火炮团(88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因此装甲密度为每公里正面3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达成战役突破后,加强坦克旅将作为步兵军和步兵师的先遣支队开始高速向纵深冲击。第10机械化军(24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将作为方面军机动群准备发展第5集团军的胜利。
方面军总部极大加强第5集团军的工兵以通过复杂的地形,有助于夜间战斗并支援消灭支撑点。工兵进行工兵侦察(工兵侦察决定敌工程进度,地形障碍,敌工兵力量状况),伪装作业,修复道路,桥梁,防御和进攻出发地工事。突破工兵部队在进攻开始时将作为第5集团军100多个突击群的一部分加入到消灭支撑点的战斗中。每个步兵团后面的道路和桥梁部队,由一个步兵营和一到三个工兵排编组而成,负责修路并帮助炮兵机动。
8月8日夜,完成所有进攻准备的第5集团军各级官兵在出发点中休息等待进攻命令,两三公里外的边境,日军只在筑垒地区中的选定支撑点中正常休息并在大雨和黑夜带来的安全感以及由错误情报里延期的战斗的希望入睡。124师团的情报解释了这种懈怠:
7月和8月,师团接收到上级和友邻部队的信息,显示出有关苏联的态势的严重性。但来自更高级的信息则是完全没有逻辑的乐观。师团对真相的视而不见,因此也持乐观的看法。
8月9日的最初几小时将利用日军的懈怠。日军的后方也是明显相同的态度,124师团军官和日第5集团军的其他军官在掖河的集团军部开5天长的会议和桌上推演。
不能上图真不方便
等着继续。
hustwh 发表于 2014-1-16 22:51
不能上图真不方便
好好干,好东西大家喜欢
统帅部大本营将突破日军在东满洲防御的任务交给K.A.梅列茨科夫元帅的远东第1方面军。6月28日的STAVKA指示(苏军认为每个支撑点都配有一个满编师团)。为突破边境筑垒地区并在战役发起第15到18天到达勃利-牡丹江-汪清线,两个集团军向牡丹江方向发起主攻。方面军在牡丹江西岸、汪清、延吉集结后,将继续向吉林、长春、哈尔滨进攻。第5集团军主攻的侧翼将由其他集团军保护






楼主有这一段的详细介绍吗
在日皇宣布投降前苏军战果如何?
虽然鬼子已经日暮西山,但苏军只用了这么短时间就摧枯拉朽般的打垮日军的抵抗,还是与精湛的指挥,高度重视敌人分不开的。
按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回忆录的说法,远东第一方面军35集团军向林口进行突击,红旗第1集团军从兴凯湖经穆棱和牡丹江(日第1方面军司令部)向哈尔滨突击并与15集团军(远东第2方面军--沿松花江向哈尔滨进攻)会师,第5集团军经绥芬河冲向吉林,25集团军经汪清转向延吉直奔朝鲜,然后演日本海海岸前出三八线,对日17方面军突击。
菜鸟中的精英 发表于 2014-1-18 07:22
统帅部大本营将突破日军在东满洲防御的任务交给K.A.梅列茨科夫元帅的远东第1方面军。6月28日的STAVKA指示( ...
去看梅列茨科夫的回忆录啊~军事科学院译中文版有售
fdbiology 发表于 2014-1-19 21:15
去看梅列茨科夫的回忆录啊~军事科学院译中文版有售
哪里有下载
菜鸟中的精英 发表于 2014-1-20 07:50
哪里有下载
服了。不能自己搜么?
http://www.shuku.net/novels/wars/mwckfys/mwckfys.html
                                                                                                                                                         第5集团军进攻
8月9日凌晨1点,苏第5集团军先遣营在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支援下,在大雨的黑夜中缓慢接近日军据点。他们没有进行火力准备以悄悄的推进,大雨掩盖了他们进军的声音。在最初的推进中,只有零星的机枪和榴弹爆炸声打破了寂静,苏军突击群已在未察觉的情况下渗透过很多日军的据点。先遣营派出突击组去摧毁日军据点。他们尽可能通过日军防线间隙渗透以威胁单独据点的脆弱的一翼或出现在日军防御点的后面。这些先遣营在日军进入以前就攻占了据点,或利用突然性,经短暂而激烈的战斗攻占其他据点。但一些主要的支撑点,日军反应很快,进入所有的防御点并进行顽强的抵抗。
第5集团军右翼65步兵军,190和197步兵师先遣营从北侧穿过密林山地包围Camel支撑点。到4点已突破森林4到6公里深,渡过Shunlienchuan河并攻占Camel支撑点后的据点。与此同时,Glazunoiv少校指挥的144步兵师先遣营(785步兵团)在Camel支撑点前面进攻。日军由于进入所有Camel支撑点里据点得以击退Glazunoiv少校初次进攻。7点先遣营在坦克和152mm自行火炮的支援下准备再次发起进攻。Glazunoiv少校在10分钟的火力这背后派出4连和5连在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掩护下向Camel正面进攻,6连则同时从南面进攻。经过迅猛的进攻,最终占领了4个碉堡,击毙100名日军,打通144步兵师主力的前进之路。
Volynka河以南,72步兵军的215和63步兵师先遣营向Sharp,Ofitserskaia(军官)和Pear支撑点进攻,215步兵师707步兵团3营负责清除Sharp支撑点。707步兵团3营的Shcherbakov上尉连进攻Sharp支撑点的主据点。8月8日一天,Shcherbakov连的军官研究地形和防御情况后制定接近并消灭主据点的计划。他们确定需要两个小时进军到主据点。所以1点连侦察组在黑夜中通过指北针导引探路,同时铺设电话线以引导后面的排跟进。其他的排则列为纵队跟进。每个士兵携带有300发子弹的自动武器,1把匕首,6到8颗手雷。他们推进时考得很紧以避免在黑暗和雨中掉队。3点在突破工兵在铁丝网和雷区中开出一条小路后,连接近主据点。3点15分Shcherbakov上尉的排已包围了主据点,Moskalev上尉的已介入进攻Sharp支撑点的位置。由于坦克和自行火炮受沼泽地阻碍,因此进攻将没有他们支援下,只有依靠各部的紧密配合,依次进攻在3点15分后很快发起了。到5点,先遣营靠使用炸药包、喷火器、燃烧瓶和手雷清除了Sharp支撑点一半的碉堡和火力点。同时,63步兵师的先遣营也攻占“军官”支撑点后立即转向Sharp支撑点,准备打通师主力在Sharp和Pear支撑点间隙的道路。
更远的南边是17步兵军地带,为控制绥芬河以东的铁路隧道进行激烈的战斗。187步兵师的先遣营去攻打掩护隧道的混凝土碉堡和据点。同时20突破工兵旅在坦克的支援下,通过雷区并开出一条道路从日军据点的侧翼和后方进攻。20突破工兵旅摧毁了5个碉堡使先遣营在8月9日6时扫清铁路隧道变为可能。
集团军先遣营的最初进攻达到了目标。先遣营依靠突然性、谋略和良好的协同配合攻占几个支撑点并在剩下的支撑点取得了坚强的立足点。他们的成功行动使主力得以按计划在8月9日8点半按计划推进并按照时间表通过日军防线。先遣营的成功也使炮兵准备变得没有必要。此后主力推进只需要坦克和自行火炮直射和召唤炮兵并引导打击的支援。
苏军的夜间进攻总体上达成突然性。日军因为进攻时间(夜间),气候状况(大雨),进攻的渗透方式并且很多防御要点被苏军迅速切断联系而陷入大混乱。因此日军各级指挥官都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日军也绝不可能从初始的震惊中恢复过来并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有效应对苏军的进攻。日第3集团军参谋长注意到由于进攻太突然以至于集团军参谋仍然不知道并无法获得8月8日、9日夜间到9日12时边境线上发生什么和各部队位置的消息。
日第5集团军在1点稍后收到进攻的电话报告。最初的来自边境线的报告提到边境地区战斗激烈,苏军正在虎头猛攻日军据点。第5集团军报告给日第1方面军并召开参谋长和师指挥官出席的会议。日第5集团军指挥官告诉他手下的军官炮火反击正在就位但是“他们(苏军)的步兵好像已突破边境”。然后他发布如下命令:
集团军为面对目前态势,计划以边境部队利用地形和工事延迟敌人的推进,主力则以主据点的顽强的抵抗来摧毁敌人的战斗力量...
124师团部队进入鹿鸣台、绥芬河、观月台已有工事阻止敌人的推进,师主力立即占据位于穆棱以西的MLR(主抵抗线)的纵深据点挡住并摧毁敌人的战斗力量。
每个师的指挥官都通过电话将命令传给各部参谋并然后离开掖河的集团军部。124师团长椎名正健中将驱车在苏军空袭穆棱后赶到。椎名赶到他的指挥部后命令各部队进入组抵抗线(MLR)位置,挫败并打垮苏军进攻。椎和命令绥芬河和观月台守备队延迟苏军进攻并排271步兵联队长Asu大佐疏散军事仓库、军事人员和日本移民。其他命令为使用支援人员加强穆棱防线部队力量,从牡丹江仓库用船运送补给,制定炸毁桥梁、道路、兵营和政府建筑的计划。在意识到要避免引起后方混乱(the civil government of the attack),椎名中将将指挥部移到位于穆棱河以西Ikkoko山的预先准备点。不管在哪,都要在一种不协调的和平氛围中执行命令。由于炸毁命令的执行,一些桥梁被过早的炸毁导致前线日军无法撤退。
当日军在8月9日早上反应过来时,苏军加快了进攻。先遣营完成在日军筑垒地区中打开走廊的任务,主力开始前进。第二梯队步兵师准备派出部队完成消灭孤立但没有进入支撑点的日军。9点半65步兵军下190和97师先遣营进攻并消灭Camel支撑点西坡的日军部队。97步兵师和140步兵师几小时前已进攻并通过Camel支撑点。由一个坦克旅,一个重自行火炮团和一个步兵营或团的先遣支队以作为两个步兵师的先锋前进。144步兵师以突破70公里深并到达Liaosaiying。65步兵军第二梯度部队继续分割日军Camel支撑点剩下的据点。
到8月9日夜,第5集团军先头部队已在25公里正面突击到日军后方纵深70到22公里,完成了预定中的第2天甚至第3天的进攻任务。苏军迅猛推进彻底打乱了日军的应对计划,使日军所以有效的抵抗变为徒劳。后方的第二梯队正在进行消灭日军残余据点的艰巨甚至可拍的任务,这些日军据点常常战至最后一人。步兵连和突破工兵在重自行火炮(152mm)的支援下,用高爆炸药和喷火器花了3天才消灭日军各个据点。
8月9日,日军指挥官试图重组防线。当天下午,日军大本营向所有指挥官发出紧急命令:“苏联对日本宣战并于8月9日0时在苏蒙和苏满边境线上几处发起了进攻。但是进攻的规模并不大。”关东军对当夜态势的评估使命令不真实的腔调中发布在了:“敌东部边界主攻方向位于Pingyangchen和Tungning之间...预计敌人力量为3个步兵师和2到3个装甲旅。”实际上,该地段有15个步兵师和8个坦克旅在进攻。9时日第1方面军收到苏军已突破并通过124师团下的绥芬河和观月台地区及124和126师团之间的Jumonji隘口。苏军也威胁到绥芬河-牡丹江铁路和公路线。日第5集团军接着命令其下部队进入阵地,9日下午又从135师团抽出2个大队增援124师团。
124师团地区,Asu大佐的271联队在12时到达绥阳开始疏散物资和人员。他组织了一队卡车,晚上离开第二天到穆棱河。但他不能过河因为桥梁已根据椎名的命令炸毁了。日军急于过河,试图摆渡,但是失败了。日军部队受到苏军的重压,因而扔下大部分的装备逃过河去。被扔下的装备中有师团急需的几门新式90式75mm榴弹炮。
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124师团的区域。9日,日第5集团军将牡丹江重炮联队加强给124师团。但该部(位于Hsienchangtsu)没有牵引车运送大炮。为防止落入苏军之手,不得炸毁所有6门可用的炮。至8月9日14时,疏散仍在继续进行,椎名中将和部分参谋已转移到穆棱河以西。他的指挥部收到的报告显示边境线上正在激战但是日军斗志仍然高昂。
8月10日苏军利用日军的混乱向日军纵深猛冲。65步兵军兵分两路,北路从穿过Taipinling山,通过Jumonji隘口,南路沿铁路线,向Machiacho站钳击过去。72步兵军通过绥阳后,一个步兵师沿西南向穆棱横扫过去,另一个师向Machiacho冲去。17步兵军转向绥芬河后侧以南并与25集团军部队会合完成消灭东宁抵抗枢纽之地的任务。位于主力前10到15公里的先遣支队则引导各路部队前进。
苏军迅猛推进使日军无法构筑新防线或撤退到原定据点。跟在先遣支队后的每个步兵师的先头团清除孤立之敌。到9日夜,苏的5集团军又推进18到30公里并将突破口扩大到75公里宽。到11日晨,苏军已推进80公里并度过穆棱河。日军败退到穆棱以西的山中据点。11日夜,苏军已消灭边境筑垒地区的抵抗。
                                                            结论
在两天和一个半天的时间里,苏第5集团军粉碎日军边境筑垒地区的抵抗,在东满地区推进了80公里。通过苏军计划、良好的配合和突然性打垮了日军的防御。日军非常倚重的边境线上据点被绕过失去作用并被分割开来,很快被消灭,而苏军只是付出了很小的伤亡。苏军先遣支队引导的推进产生了充足的动量,很快越过了日军的筑垒地区,在日军意识到事态前严重就度过了穆棱河。日军指挥官不能有效应对苏军的初始攻势,只能计划至17日在穆棱以西的群山中构筑新防线。但是部队已在最初的两天的震惊中溃散,防线已不可能构筑。124师团在匆忙去新防线的路上已损失了三个大队并丢失了重要的装备。
苏第5集团军的表现超过了远东第一方面军指挥官的预期。原本计划通过8天的战斗只花了80个小时就达成了所有目标。苏军完善了这种依靠详细而保密的计划、良好的配合、战斗力量适时的投入、战斗巧妙的组织和对地形的利用的战争艺术。良好的计划使苏军拥有对日军的突然性。突击群、先遣营、步兵团梯队、步兵师和先遣支队战斗力量适时的投入使进攻发起后就拥有持续的动量。根据明确任务的部队编组得以以最小的损失完成既定的任务。特别是精心编组的先遣营和先遣支队在通过“禁止通行”的地形的行动使日军困惑,他们仍然坚信没有军队能突破“不可能”的地形。苏第5集团军令人惊讶的战果来源于时机、位置和进攻方式。苏军8月9日到10日的成功衡量了这些战果。在这些战果基础上,第5集团军继续向西推进到牡丹江。
认真学习!认真学习!
这个作战模式 在30年后是TG担心的
zhepro 发表于 2014-1-23 08:39
这个作战模式 在30年后是TG担心的
好在是现在不用担心了
jsweilvshi 发表于 2014-1-18 14:26
在日皇宣布投降前苏军战果如何?
关东军彻底被打残了
牙膏 发表于 2013-12-17 18:05
当时鬼子已经是日落西山了。
那也得看怎么打、谁来打。再日薄西山好歹也是七十多万人,就算是七十多万头猪抓起来也费劲。苏军严格缜密的战前准备、达成战役突然性,以及很有特色的以空降、偷渡等方式投送先遣队进行渗透侦察、强行受降等活动都很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