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语之殇:1000多万人的满族 懂满语的不足百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16:24
 新华网沈阳10月11日电(记者孙仁斌  徐扬)“目前,我国共有满族人口1068万人,但真正懂满语的不足百人,精通者不足10人,他们大多年事已高。满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辽宁省档案馆研究员孙成德说。

  日前在沈阳举行的首届满族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认为,满语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皇朝的官方语言,到了不保护就会消亡的地步。

  满语就像语言中的“大熊猫”

  在北京故宫乾清宫的牌匾上,不仅写有汉字,还刻有满文。“有的游客也许没有注意,甚至以为那是蒙文。”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曹萌告诉记者,“这就是满语的生存状态。”

  全国满族人口超千万,99%以上的满族人不会说满语,会说者不足百人。著名满学家关嘉禄先生曾向辽宁省政协提交了一份关于满族语言和文字保护面临困难的报告,报告中指出,目前全国精通满族语言文字的专家学者不足10人。

  “这几年情况更加严峻,这一数字只会更少,不会增加。满语保护,亟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曹萌说。

  辽宁省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李云霞介绍,满语在清代被定为“国语”,清军入关建立全国性的政权之后,满文的使用范围不断加大,随着八旗满族兵丁被派驻到全国各地,满文的使用范围也扩散到全国各驻防重地。

  “在民族交融的过程中,一些满语词汇还被汉语所吸收,至今仍在使用。”李云霞举例说,中国无分南北,连台湾都在吃的“沙琪玛”,本是满族祭祀贡品,发音就是完全来源于满语。

“文化多样性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满族语言和文字的留存,对于我们研究满族民俗、宗教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会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学术顾问毛公宁说。

  专家们指出,满语就像中国民族语言中的大熊猫,境地濒危,再不保护就要成化石了。

  满语文献要成“天书”?

  从清代嘉庆朝以后,使用满语的人越来越少,满语逐渐走向衰落。到光绪中叶,即19世纪末,满语逐渐为汉语所代替。

  孙成德认为,从16世纪满族人创制“老满文”开始,满语在我国历史上通行了约300年。但清朝灭亡后,满语的命运也发生了转变,直至濒临消失。

  “如果一种语言不使用的话20年就会消失,因此,注重满语应用才是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孙成德说。

  据了解,清代官方及民间留下了大量满文图书、档案、谱牒等文献资料,现在,在全世界有满文档案300万件。在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就有满文档案200万件、台北故宫博物院1万余件,辽宁省档案馆保存满文档案20余万件。

  目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正在对满文档案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同时,辽宁省档案馆也正在组织人员将满文档案文献翻译成汉文。“目前我们馆内20余万件满文档案中翻译成汉文的只占到15%,如果用8个人翻译,还需要20年。”孙成德说。

  曹萌认为,研究这些满族的档案文献,对于人们了解满族的历史、借鉴其优秀的文明成果、传承满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这一工作不能够及时、深入、系统地推进下去,随着满语人才的流失,最终这些满语文献将成为博物馆里的‘天书’,没有人能够破译,这将是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曹萌说。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10/11/c_117666245.htm

新华网沈阳10月11日电(记者孙仁斌  徐扬)“目前,我国共有满族人口1068万人,但真正懂满语的不足百人,精通者不足10人,他们大多年事已高。满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辽宁省档案馆研究员孙成德说。

  日前在沈阳举行的首届满族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认为,满语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皇朝的官方语言,到了不保护就会消亡的地步。

  满语就像语言中的“大熊猫”

  在北京故宫乾清宫的牌匾上,不仅写有汉字,还刻有满文。“有的游客也许没有注意,甚至以为那是蒙文。”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曹萌告诉记者,“这就是满语的生存状态。”

  全国满族人口超千万,99%以上的满族人不会说满语,会说者不足百人。著名满学家关嘉禄先生曾向辽宁省政协提交了一份关于满族语言和文字保护面临困难的报告,报告中指出,目前全国精通满族语言文字的专家学者不足10人。

  “这几年情况更加严峻,这一数字只会更少,不会增加。满语保护,亟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曹萌说。

  辽宁省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李云霞介绍,满语在清代被定为“国语”,清军入关建立全国性的政权之后,满文的使用范围不断加大,随着八旗满族兵丁被派驻到全国各地,满文的使用范围也扩散到全国各驻防重地。

  “在民族交融的过程中,一些满语词汇还被汉语所吸收,至今仍在使用。”李云霞举例说,中国无分南北,连台湾都在吃的“沙琪玛”,本是满族祭祀贡品,发音就是完全来源于满语。

“文化多样性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满族语言和文字的留存,对于我们研究满族民俗、宗教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会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学术顾问毛公宁说。

  专家们指出,满语就像中国民族语言中的大熊猫,境地濒危,再不保护就要成化石了。

  满语文献要成“天书”?

  从清代嘉庆朝以后,使用满语的人越来越少,满语逐渐走向衰落。到光绪中叶,即19世纪末,满语逐渐为汉语所代替。

  孙成德认为,从16世纪满族人创制“老满文”开始,满语在我国历史上通行了约300年。但清朝灭亡后,满语的命运也发生了转变,直至濒临消失。

  “如果一种语言不使用的话20年就会消失,因此,注重满语应用才是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孙成德说。

  据了解,清代官方及民间留下了大量满文图书、档案、谱牒等文献资料,现在,在全世界有满文档案300万件。在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就有满文档案200万件、台北故宫博物院1万余件,辽宁省档案馆保存满文档案20余万件。

  目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正在对满文档案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同时,辽宁省档案馆也正在组织人员将满文档案文献翻译成汉文。“目前我们馆内20余万件满文档案中翻译成汉文的只占到15%,如果用8个人翻译,还需要20年。”孙成德说。

  曹萌认为,研究这些满族的档案文献,对于人们了解满族的历史、借鉴其优秀的文明成果、传承满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这一工作不能够及时、深入、系统地推进下去,随着满语人才的流失,最终这些满语文献将成为博物馆里的‘天书’,没有人能够破译,这将是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曹萌说。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10/11/c_117666245.htm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总会消亡一些东西。
灭亡说明语言本身不够先进,与其小众传递不如把相关文献全部译成汉语
既然历史选择让它消失,那就不要阻拦吧。阿门
满文本来就是生造出来的,消失就消失吧
满文化已经深深植入汉人心中了,该知足了
没用的东西就消失吧,留下都是祸害,比如盲肠
该死的就去死吧,勉强它活着完全没有意义。
完全不用担心 有锡伯族在 满语档案有人会看得懂的

生活中消亡是迟早的事情
汉藏蒙回满,咱们慢慢来
连汉语都在计算机时代都示弱了,别说什么满语。
那辫子是不是也不该减掉?
满文满语早已经死亡、满族作为一个民族只存在于身份证上!报应而已!
不用救,自然消亡最好
常年打字,有时写汉语都是提笔忘字
何况满语?
民族团结就是好啊
汉语能够不消失已经是庆幸的事情了,现在是英语独大,没办法
民族大团结何必区分你我
梦话也是话,说过就算了,别纠结这个

不知道康熙乾隆到溥仪,几个会说?
大部分满族现在已经跟汉族无异了……
融合不是挺好的吗。最近在看法国史,凯尔特人,法兰克人,罗马人,诺曼人最后都不见了,只剩下法兰西人,语言也融合成法语,在面对外国人时,都是法国人。中国最终的结局也应当如此,汉族,满族,蒙古都消失,最终只剩中华和中国人。
保存有满语资料和相关的汉译资料就行了。
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嘛!说汉语就够了。。。
这种趋势很正常
大清在的时候满语就式微了,怨谁。
和苏文茂老先生学会一句满文,叫做啪互撸,这个算吗?


现在我很担心汉语,英语应该到高中才学,大部分人是用不到的,商品使用说明应该全写汉字。

现在我很担心汉语,英语应该到高中才学,大部分人是用不到的,商品使用说明应该全写汉字。
还闲不够乱,再说1千万满人里有多少是真满人的。
这不是很好么
超级小本营o 发表于 2013-10-11 16:38
连汉语都在计算机时代都示弱了,别说什么满语。
计算机救了汉字、汉语。
民族文化是恨宝贵,但是世界上有多少民族,甚至多少文明都已经消亡了
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不可能什么东西都专门找人传承的,所以我对手工艺、地方方言、民族服饰和文化传统等等东西的消亡表示——很可惜,随缘吧
专门保留一个无人使用的语言有什么意义,消失就消失吧
俺觉得全中国人民只用一门语言最好,这样民族融合多好
liwei18604 发表于 2013-10-11 16:24
满文本来就是生造出来的,消失就消失吧
蒙古文不也是照抄回鹘语创造出来的??
bengen 发表于 2013-10-11 17:32
梦话也是话,说过就算了,别纠结这个

不知道康熙乾隆到溥仪,几个会说?
康雍乾三朝统治者非常注重满文,这三朝均有大量的满文奏折、文档。
bengen 发表于 2013-10-11 17:32
梦话也是话,说过就算了,别纠结这个

不知道康熙乾隆到溥仪,几个会说?
这些皇帝会说应该是没问题。不过其他皇室成员就不好讲了
有“满大人话”就行了
momoranshi 发表于 2013-10-11 18:52
计算机救了汉字、汉语。
此话怎讲? 就我们身边的情况来说,现在除了学生,还有多少人能熟练书写汉字,上次搞汉字听写大会不就是有这么方面的担忧吗?
保存好相关的语音视频,文字资料就可以了。死语言,留给考古学家吧。

超级小本营o 发表于 2013-10-11 19:37
此话怎讲? 就我们身边的情况来说,现在除了学生,还有多少人能熟练书写汉字,上次搞汉字听写大会不就是 ...


没有计算机,汉语出版物会相当麻烦。

活字印刷术在中国根本发挥不了什么优势,到清朝 几乎 都还是 用雕版印刷的。

根本不可能有能打汉语的打字机
超级小本营o 发表于 2013-10-11 19:37
此话怎讲? 就我们身边的情况来说,现在除了学生,还有多少人能熟练书写汉字,上次搞汉字听写大会不就是 ...


没有计算机,汉语出版物会相当麻烦。

活字印刷术在中国根本发挥不了什么优势,到清朝 几乎 都还是 用雕版印刷的。

根本不可能有能打汉语的打字机
寒风烈 发表于 2013-10-11 19:11
蒙古文不也是照抄回鹘语创造出来的??
蒙古文,外蒙古早就改成俄文字母了,国内最多比满文多活几十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