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仿生学解决航天问题,天梯电缆传输宇宙能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24:34
    化石燃料终有穷尽的一天,核聚变能发电尚不成熟且成本高昂。太空中恰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间太阳能可以利用。据统计每平米空间太阳能的利用价值是地面太阳能的6到15倍。但是如何把电能从空进太阳能电池组传输到地球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有人想到把太阳能电池组所发的电能转化成微波或者是激光然后传输到地球。但是这种能量传输的缺点是能量要经过从电能到光能、微波,再从光能、微波转换成电能的过程才能进入人类电网。经过两次能量转换,且光和微波传输过程中也要受到地球大气的削弱,这种能量传输方式必然效率低下。于是电缆传输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电缆传输能量也有个巨大的技术问题:如何把电缆放到地面?这里引用一下 H2SamHon 网友的发言:
    用电缆从空间太阳能电池板传输回地球也并非易事。不管你放多慢,
放下的绳缆都会由向下转向前转伸出,慢慢地在前下方变为向前伸出,
以同步轨道来说,六个小时以后(T/4),那根绳缆又会由向前回头向上转向伸,
放下第十二个小时,绳缆头会在你正前方(27.5公里)垂直向上穿越你的轨道,慢慢转向伸向你的前上方,
第十八小时,绳缆头会在你前上方向后伸,慢慢转向往下折,
一天后,绳缆头会重回到你的太空发电站放绳处的附近垂直往下伸,
绳缆头将与你放出的长绳缆平行着垂直向下伸出,
然后齐齐向下、转向前下、转向......
一圈86400米,每圈大约是半径13.75公里的螺线
这绳缆永远放不下地面!
    在此电缆传输空间太阳能似乎遇到了一个死结:从空间站出发的电缆似乎无法回到地面。本人受水蚯蚓在水中的运动启发,初步设想了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
    如果你向微风吹拂的水面扔一根与水密度相同的湿草棍,那么这个湿草棍只会在微风吹拂下在水面浮动,而不会沉到水底。而同样是与水密度相同的水蚯蚓则可以从水面一直游到水底。原因在哪里?原因是水蚯蚓身体外壁上有特殊的运动器官——刚毛。当刚毛在肌肉牵拉下不断划水,水蚯蚓就能借助净水的反作用力在水下自由穿行。
    假如把纤长的纳米碳管电缆想象成一个细长的水蚯蚓,那么我们的解决方案就呼之欲出了。那么什么是纳米碳管电缆这根大水蚯蚓伸出的刚毛呢?用无数小个的氢氧发动机作为“刚毛”吗?显然不行化学火箭发动机比冲太低,且要携带大量的燃料。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比冲高,携带燃料少的发动机。于是一种新型发动机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离子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工作介质(比如疝气)在高温下被电离,形成了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与磁场相互作用而喷出发动机,从而获得产生加速度的力。这种发动机的比冲很高:利用核电系统的离子发动机可以达到13,000秒。而在强大的数兆兆瓦的太阳能电力的推动下,连接天梯电缆(纳米碳管电缆)的电火箭的比冲又将超过此值。
    在未来一个天梯电缆(纳米碳管电缆)将每隔一距离,就维系一个离子发动机。在离子发动机所提供的推力的作用下,这些从空间发电站下探的电缆将不再做螺旋运动。而是像水蚯蚓把前进的方向指向水底那样,在自身刚毛(离子发动机)的推动下不断把前进方向指向地面接收站。
    在解决了如何把电缆从空间站连接到地面的问题后,里一个问题接踵而来:在过去的设想中为了保持碳纤维的电缆的质心在地球同步轨道,这根碳纤维绳将不得不长达7.2万公里。而有用的部分仅仅是连接地面到同步轨道的3.6万公里。这无疑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巨大的空间太阳能电池组就是个巨大的配种。我们可以把空间电池组的轨道调高一些,使电池组和纳米碳管的共同质心保持在同步轨道。
    但是另一个问题又随之而来。我们的的电站/电缆组合体,在同步轨道以下有重力剩余,在同步轨道以上有离心力剩余,在同步轨道高处应力最大。怎样解决这个应力点问题呢?我个人的解决办法是:在应力点处采用高强度结构:碳纤维、或者重型钢结构。
    这时有人会问到:重型钢结构,说的轻巧,那成本可海了去了!制造成本或许不高,但是从地面向同步轨道发射重型结构的发射成本绝对高昂!
    对此我的解决办法是,所有设备尽量在月球制造,由于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1/6,重型结构发射成本发射成本也将低廉。
    我们相信在智慧的人类的不断努力下,从空间向地面传输能量将不再是梦想。    化石燃料终有穷尽的一天,核聚变能发电尚不成熟且成本高昂。太空中恰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间太阳能可以利用。据统计每平米空间太阳能的利用价值是地面太阳能的6到15倍。但是如何把电能从空进太阳能电池组传输到地球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有人想到把太阳能电池组所发的电能转化成微波或者是激光然后传输到地球。但是这种能量传输的缺点是能量要经过从电能到光能、微波,再从光能、微波转换成电能的过程才能进入人类电网。经过两次能量转换,且光和微波传输过程中也要受到地球大气的削弱,这种能量传输方式必然效率低下。于是电缆传输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电缆传输能量也有个巨大的技术问题:如何把电缆放到地面?这里引用一下 H2SamHon 网友的发言:
    用电缆从空间太阳能电池板传输回地球也并非易事。不管你放多慢,
放下的绳缆都会由向下转向前转伸出,慢慢地在前下方变为向前伸出,
以同步轨道来说,六个小时以后(T/4),那根绳缆又会由向前回头向上转向伸,
放下第十二个小时,绳缆头会在你正前方(27.5公里)垂直向上穿越你的轨道,慢慢转向伸向你的前上方,
第十八小时,绳缆头会在你前上方向后伸,慢慢转向往下折,
一天后,绳缆头会重回到你的太空发电站放绳处的附近垂直往下伸,
绳缆头将与你放出的长绳缆平行着垂直向下伸出,
然后齐齐向下、转向前下、转向......
一圈86400米,每圈大约是半径13.75公里的螺线
这绳缆永远放不下地面!
    在此电缆传输空间太阳能似乎遇到了一个死结:从空间站出发的电缆似乎无法回到地面。本人受水蚯蚓在水中的运动启发,初步设想了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
    如果你向微风吹拂的水面扔一根与水密度相同的湿草棍,那么这个湿草棍只会在微风吹拂下在水面浮动,而不会沉到水底。而同样是与水密度相同的水蚯蚓则可以从水面一直游到水底。原因在哪里?原因是水蚯蚓身体外壁上有特殊的运动器官——刚毛。当刚毛在肌肉牵拉下不断划水,水蚯蚓就能借助净水的反作用力在水下自由穿行。
    假如把纤长的纳米碳管电缆想象成一个细长的水蚯蚓,那么我们的解决方案就呼之欲出了。那么什么是纳米碳管电缆这根大水蚯蚓伸出的刚毛呢?用无数小个的氢氧发动机作为“刚毛”吗?显然不行化学火箭发动机比冲太低,且要携带大量的燃料。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比冲高,携带燃料少的发动机。于是一种新型发动机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离子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工作介质(比如疝气)在高温下被电离,形成了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与磁场相互作用而喷出发动机,从而获得产生加速度的力。这种发动机的比冲很高:利用核电系统的离子发动机可以达到13,000秒。而在强大的数兆兆瓦的太阳能电力的推动下,连接天梯电缆(纳米碳管电缆)的电火箭的比冲又将超过此值。
    在未来一个天梯电缆(纳米碳管电缆)将每隔一距离,就维系一个离子发动机。在离子发动机所提供的推力的作用下,这些从空间发电站下探的电缆将不再做螺旋运动。而是像水蚯蚓把前进的方向指向水底那样,在自身刚毛(离子发动机)的推动下不断把前进方向指向地面接收站。
    在解决了如何把电缆从空间站连接到地面的问题后,里一个问题接踵而来:在过去的设想中为了保持碳纤维的电缆的质心在地球同步轨道,这根碳纤维绳将不得不长达7.2万公里。而有用的部分仅仅是连接地面到同步轨道的3.6万公里。这无疑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巨大的空间太阳能电池组就是个巨大的配种。我们可以把空间电池组的轨道调高一些,使电池组和纳米碳管的共同质心保持在同步轨道。
    但是另一个问题又随之而来。我们的的电站/电缆组合体,在同步轨道以下有重力剩余,在同步轨道以上有离心力剩余,在同步轨道高处应力最大。怎样解决这个应力点问题呢?我个人的解决办法是:在应力点处采用高强度结构:碳纤维、或者重型钢结构。
    这时有人会问到:重型钢结构,说的轻巧,那成本可海了去了!制造成本或许不高,但是从地面向同步轨道发射重型结构的发射成本绝对高昂!
    对此我的解决办法是,所有设备尽量在月球制造,由于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1/6,重型结构发射成本发射成本也将低廉。
    我们相信在智慧的人类的不断努力下,从空间向地面传输能量将不再是梦想。
http://lt.cjdby.net/thread-1723401-1-1.html
太复杂了,想象不来,但我相信到要天地传输能量的时候,还用电缆吗?随便电离出来一条电子通道不就行了吗?
不明就里 观之
天顶星人?
第一点,
太空放缆绳,每点都会受到产生漂移的力,离子发动机的推力等于一个支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但是,你的离子发动机有多大的推力,自身又多重,能支承起多长的缆绳呢?
而且,你的离子发动机模块还要考虑姿态控制的问题,
如果没有姿态控制,一打起转来,你放下来的太空“水蚯蚓”只怕比太空“跳绳”还要恐怖。
所以你的太空“水蚯蚓”的每一条“刚毛”都是一个不小的卫星!
还有,因为有了这太空“刚毛”,你后面所说的剩余重力会更大,
你的太空“蚯蚓”会很快被拉断!

第二,电缆上的应力最大处在同步轨道高处,但这不是唯一的应力点
电缆上的应力处处存在,只不过在同步轨道高处达到最大值,
所以,你的问题不是在同步轨道高处用什么钢结构或强力连接,而是整根电缆都要做得很粗,
在地面处和太空变电站处,你的电缆要首先要有能传输26兆兆瓦电功率所需电流要求的截面积,
从地面往上和从太空变电站往下,你的电缆要做成逐粗的,
因为从地面往上,每一处的电缆都会受对下方电缆总的剩余重力的拉扯,这个张力是越来越大的,
而太空变电站往下,每一处的电缆都会受对上方电缆和太空电站及太空变电站总的剩余重力的拉扯,这个张力也是越来越大的,
两个力会在同步轨道高处达到最大,所以你实际上要放下的不是一条电缆,而是一根擎天大柱,象根两面针一样的擎天巨柱!

第三,和你的月球太阳能电池产业的问题一样,你的钢铁巨件从月球发射回地球同步轨道不难,
但要从地球发射一个钢铁巨件的产业到月球,还有你的月球太阳能电池产业,
这玩笑开得太大了。

造天梯,电缆是顺便的
利用微波激光为什么效率就低?就是因为转换就低?大气能吸收多少有数据吗?科幻看多了,坐电梯上月球说说而已
高达00看多了,鉴定完毕
这根缆绳肯定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缆绳。您这幻想,不如我的设想(能很快实现,虽然不在太空):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extra=#pid46201949
8#
    大胆设想一下,把若干巨大飞艇当作风筝一样放飞在平流层。之所以采用多艘飞艇,是为了减轻发射载荷和降低运营风险。这些巨大飞艇下面悬挂一个浮岛,“风筝线”作为传送通道——空中城市诞生了!风筝线可以有若干条(如果需要,其内也充氦气),其中一条是传送通道,其它是为了固定飞艇。运营期间,氦汽艇和“风筝线”可以更换。
    实现条件(非充分条件):超轻高强度抗老化蒙皮,寿命要达到50年;超轻高强度抗老化“风筝线”,内部可运行柔性轨道缆车;高可靠“地桩”;氦气作为上浮动力...
    【专利创意,不许侵权啊!哈哈】
第一点,
太空放缆绳,每点都会受到产生漂移的力,离子发动机的推力等于一个支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但 ...
这里的离子发动机自身不携带发电机构。由空间太阳能电池组提供能量。因此重量比同功率的核能离子发动机轻很多。

离子发动机推力与发电机构所能提供的能量成正比。由于空间电池组将能提供高达兆兆级的能量。连接电缆的离子发动机将能提供可观的推力。
第一点,
太空放缆绳,每点都会受到产生漂移的力,离子发动机的推力等于一个支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但 ...
美国人的离子火箭200千瓦,足够提供大约一磅的推力。而我设想的离子发动机由巨大的空间太阳能电池组提供高达千万兆级别的能源,这将能让离子发动机提高达数百吨甚至更高的持续推力。这样高的推力足以让30万吨以上吨位的油轮以50节以上的速度飞奔。足以提供有效的推力架设天梯。
我所设想的传输26兆兆瓦电功率并非由一座发电站所发。而是由上百座甚至更多座的空间电池组所提供。其定位地点也会接近能源消费市场。因而每根天梯电缆只输送这个数值数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的能量。这样对电缆输电能力也不是那样苛求。
按照三体的说法,天梯的相关基础研究是人类走向宇宙的极为重要的节点
维系一条高能电离子通道,让电离子直接将其作为超导通道进行传道、
利用微波激光为什么效率就低?就是因为转换就低?大气能吸收多少有数据吗?科幻看多了,坐电梯上月球说说而 ...
还有微波的发散问题。微波又不是激光。怎样做到点到点的能量传输?这样微波传输能量的地面接受装置必然面积庞大。

还有微波传输能量的安全问题。一旦微波发射装置出现故障。传输的方向出现偏差,这可是灭国屠城的大杀器啊

阴暗面 发表于 2013-10-8 18:42
我所设想的传输26兆兆瓦电功率并非由一座发电站所发。而是由上百座甚至更多座的空间电池组所提供。其定位地 ...


行啊,TG西电东送功率进小于26兆兆瓦,也进小于你分割后的空间太阳能电厂,用的是特高压传输,电缆截面600多平方毫米,你算一下,就这点电功率,让你用你的“纳米碳管”,36000公里,多少吨啊?
我算你在赤道上每半度布一个电厂,每个3万兆瓦,看你怎样传。
ok之后再谈怎样摆那七八百个厂上同步轨道。

就算你是每个二十万兆瓦,一百三十个,
上面两个问题你怎搞?
阴暗面 发表于 2013-10-8 18:42
我所设想的传输26兆兆瓦电功率并非由一座发电站所发。而是由上百座甚至更多座的空间电池组所提供。其定位地 ...


行啊,TG西电东送功率进小于26兆兆瓦,也进小于你分割后的空间太阳能电厂,用的是特高压传输,电缆截面600多平方毫米,你算一下,就这点电功率,让你用你的“纳米碳管”,36000公里,多少吨啊?
我算你在赤道上每半度布一个电厂,每个3万兆瓦,看你怎样传。
ok之后再谈怎样摆那七八百个厂上同步轨道。

就算你是每个二十万兆瓦,一百三十个,
上面两个问题你怎搞?
阴暗面 发表于 2013-10-8 18:37
美国人的离子火箭200千瓦,足够提供大约一磅的推力。而我设想的离子发动机由巨大的空间太阳能电池组提供 ...
电源你可省了,但离子火箭上其他你什么都不能省。
而且你的“纳米碳管”有多大的搞扭力和扩弯折强度,
强度不够的话,你那个离子火箭还要用几对离子发动机去做姿态控制,你怎么搞?
太空发电直接微波传送回来就好,不过问题在于你把这么多额外的能量注入了地球的系统,这个影响是需要非常仔细的评估的,风险很大,作为武器还可以接受,别的就算了
风中闲云 发表于 2013-10-8 18:18
利用微波激光为什么效率就低?就是因为转换就低?大气能吸收多少有数据吗?科幻看多了,坐电梯上月球说说而 ...
主要不是效率问题,是要死很多人的问题。

jianbing3hao 发表于 2013-10-8 18:10
造天梯,电缆是顺便的


你比楼主现实多了,
楼主的做法是要一根超级无敌定空神棒,只怕他不能卷得起来,卷得起来也拉不直,
想传电下来,只能是搭天(梯)电塔一个,把细细的电缆沿电塔引下来,那个难度比放缆小得多!

但再小的难度也要有天量的建塔材料发射和在轨、半在轨的工程量,搞不下来的。



jianbing3hao 发表于 2013-10-8 18:10
造天梯,电缆是顺便的


你比楼主现实多了,
楼主的做法是要一根超级无敌定空神棒,只怕他不能卷得起来,卷得起来也拉不直,
想传电下来,只能是搭天(梯)电塔一个,把细细的电缆沿电塔引下来,那个难度比放缆小得多!

但再小的难度也要有天量的建塔材料发射和在轨、半在轨的工程量,搞不下来的。


还有微波的发散问题。微波又不是激光。怎样做到点到点的能量传输?这样微波传输能量的地面接受装置必然面 ...
有个感觉,你这题跟军事没半毛钱关事,在这儿没人理,放错地方了。
要不要我帮你举报一下,让网管帮你挪一下?
文化的影子 发表于 2013-10-8 16:22
天顶星人?
头像上的女人好有气质
民科威武
使用大功率激光在天地间传输能量不可以吗?直接地面接收从太空传来的激光,然后利用高能量发出电力。。
阴暗面 发表于 2013-10-8 19:12
还有微波的发散问题。微波又不是激光。怎样做到点到点的能量传输?这样微波传输能量的地面接受装置必然面 ...
现在的超高压都没成杀器,微波就更不会了,微波可几乎沿直线传播,所传输的能量不是你想的那么大
有个感觉,你这题跟军事没半毛钱关事,在这儿没人理,放错地方了。
要不要我帮你举报一下,让网管帮你挪 ...
你没有看到这里巨大的军事意义吗?举个例子,巨大的太阳能电池组就是最好的战略武器搭载平台。


作为一种具有超级韧性的超级纤维,你怕纳米碳管不能卷曲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对碳纤维的无知吗?

SamuelHan 发表于 2013-10-8 19:20
电源你可省了,但离子火箭上其他你什么都不能省。
而且你的“纳米碳管”有多大的搞扭力和扩弯折强度,
...


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强度,理论计算值为钢的100倍。同时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韧性,十分柔软,被认为是未来的超级纤维。

作为一种具有超级韧性的超级纤维你就不用担心纳米碳管的弯折强度了,





作为一种具有超级韧性的超级纤维,你怕纳米碳管不能卷曲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对碳纤维的无知吗?

SamuelHan 发表于 2013-10-8 19:20
电源你可省了,但离子火箭上其他你什么都不能省。
而且你的“纳米碳管”有多大的搞扭力和扩弯折强度,
...


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强度,理论计算值为钢的100倍。同时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韧性,十分柔软,被认为是未来的超级纤维。

作为一种具有超级韧性的超级纤维你就不用担心纳米碳管的弯折强度了,



你比楼主现实多了,
楼主的做法是要一根超级无敌定空神棒,只怕他不能卷得起来,卷得起来也拉不直,
...
作为一种具有超级韧性的超级纤维,你怕纳米碳管不能卷曲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对碳纤维的无知吗?
电源你可省了,但离子火箭上其他你什么都不能省。
而且你的“纳米碳管”有多大的搞扭力和扩弯折强度,
...
电源就是目前电火箭占分量最大的部分,电源都给省了,电火箭也就可以mini了。我倒想看看你怎么把碳纳米管这种超级纤维给弯折。
电源你可省了,但离子火箭上其他你什么都不能省。
而且你的“纳米碳管”有多大的搞扭力和扩弯折强度,
...
电源就是目前电火箭占分量最大的部分,电源都给省了,电火箭也就可以mini了。我倒想看看你怎么把碳纳米管这种超级纤维给弯折。
行啊,TG西电东送功率进小于26兆兆瓦,也进小于你分割后的空间太阳能电厂,用的是特高压传输,电缆截面 ...
问题不在于发电和传导装置有多大规模,问题在于设想是否可行。

如果在月球上实现机器的自我复制,自我扩展。再多的材料和资源也不在话下。


国际在线消息:据科技日报讯,近日,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团队成功制备出单根长度达半米以上的碳纳米管,创造了新世界纪录,这也是目前所有一维纳米材料长度的最高值。

  碳纳米管是迄今发现的力学性能最好的材料之一,其单位质量上的拉伸强度是钢铁的276倍,远远超过其他材料。《科学美国人》杂志曾提出“搭建一座天梯”的诱人梦想,但跨越如此长的距离而不被自身重量拉断的材料,只有碳纳米管。  转:



国际在线消息:据科技日报讯,近日,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团队成功制备出单根长度达半米以上的碳纳米管,创造了新世界纪录,这也是目前所有一维纳米材料长度的最高值。

  碳纳米管是迄今发现的力学性能最好的材料之一,其单位质量上的拉伸强度是钢铁的276倍,远远超过其他材料。《科学美国人》杂志曾提出“搭建一座天梯”的诱人梦想,但跨越如此长的距离而不被自身重量拉断的材料,只有碳纳米管。  转:

谁能帮忙计算一下,在抗拉强调为钢丝276倍,密度为钢丝1/6的情况下。纳米碳管垂直悬挂多高才会被自身重量所拉断?

由于高度不同,重力加速度也不同。这个计算涉及到微积分,还请哪位兄台代劳。
貌似普通钢丝要8.6到8.9公里才能被自身拉断
作为一种具有超级韧性的超级纤维,你怕纳米碳管不能卷曲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对碳纤维的无知吗?

? ...
坚韧不屈的结果就是给他的太空电站造成后翻力矩!
而且放到一定长度,在力矩积累到超过你的纳米管强度根限时就“嘣”的一下折断并向前打着后滚翻飞出…
国际在线消息:据科技日报讯,近日,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团队成功制备出单根长度达半米以 ...
半米,
啊!
国际在线消息:据科技日报讯,近日,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团队成功制备出单根长度达半米以 ...
虽然挂着《科学美国人》的羊头,但地球与月球的天梯,却是不折不扣的狗肉,而且是低价低到无法计折扣的臭狗肉——不知道是要月球加速到每天绕地一周还是要地球自较减到每月一周?不知道是要月球转入正圆轨道还是要做可伸缩四万多公里的变长电梯?…
地-月天梯?这狗肉好臭!


我二十年前就看到关于在赤道上建一个直达同步轨道电梯的讨论。


  用电缆从空间太阳能电池板传输回地球也并非易事。不管你放多慢,
放下的绳缆都会由向下转向前转伸出,慢慢地在前下方变为向前伸出,
以同步轨道来说,六个小时以后(T/4),那根绳缆又会由向前回头向上转向伸,

不知道这是什么思路?莫名奇妙。

我二十年前就看到关于在赤道上建一个直达同步轨道电梯的讨论。


  用电缆从空间太阳能电池板传输回地球也并非易事。不管你放多慢,
放下的绳缆都会由向下转向前转伸出,慢慢地在前下方变为向前伸出,
以同步轨道来说,六个小时以后(T/4),那根绳缆又会由向前回头向上转向伸,

不知道这是什么思路?莫名奇妙。
谁能帮忙计算一下,在抗拉强调为钢丝276倍,密度为钢丝1/6的情况下。纳米碳管垂直悬挂多高才会被自身重量所 ...
无所不知的大神,别人都那么无知,何德行能足以“替”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