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如此鄙视商人阶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9:00:23
士农工商,商排在最末。
当然在人口众多、生产力有限的农业社会,如果大家都逐利从商,会阻碍生产,搞得全社会乌烟瘴气。但把商人的地位压制到比普通农民、手工业者还低,甚至把商人视为“贱民”搞歧视性政策(比如唐代禁止商人子弟参加科举?),是不是就有些过分了。
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欧洲重视血统,世袭的贵族大地主不用直接从商,商人作为平民没地位也正常。中东地区由于农业生产困难、商业传统浓厚,好像倒不怎么压制商人。古代中国如此抑制商人又是为何呢?士农工商,商排在最末。
当然在人口众多、生产力有限的农业社会,如果大家都逐利从商,会阻碍生产,搞得全社会乌烟瘴气。但把商人的地位压制到比普通农民、手工业者还低,甚至把商人视为“贱民”搞歧视性政策(比如唐代禁止商人子弟参加科举?),是不是就有些过分了。
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欧洲重视血统,世袭的贵族大地主不用直接从商,商人作为平民没地位也正常。中东地区由于农业生产困难、商业传统浓厚,好像倒不怎么压制商人。古代中国如此抑制商人又是为何呢?
1、普通农民和手工业者可以供皇帝和……榨取,商人不能。

2、商人和商品经济肯定会破坏等级伦理。
vilas 发表于 2013-8-29 10:39
1、普通农民和手工业者可以供皇帝和……榨取,商人不能。

2、商人和商品经济肯定会破坏等级伦理。
所以商人更多只能是君主和官僚的代理?
Pinochet 发表于 2013-8-29 11:08
所以商人更多只能是君主和官僚的代理?
是啊。

毕竟中国古代的统治范围很大,这个和欧洲等是不一样的。

这样也极大地限制了商品经济在古代的深入发展。
稳定。。。。。。。。
欧洲那是物种产地单调,某个城邦可能就产一两种东西,要不交换,日子不好过了。所以欧洲人的发端就是讲公平、契约。现在日本漫画里面使魔啦,收妖啦还需要签合同呢。{:soso_e120:}
中国农业发达,物产也丰富,要交换的东西不多的。
囤积居奇  
wujingping 发表于 2013-8-29 11:43
欧洲那是物种产地单调,某个城邦可能就产一两种东西,要不交换,日子不好过了。所以欧洲人的发端就是讲公平 ...
古代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条件差异大,城市又发达,也不能自给自足啊
MachairodusX 发表于 2013-8-29 12:59
古代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条件差异大,城市又发达,也不能自给自足啊
种地的一般都是自己吃啥就种啥。不需要交换,这就是小农自然经济。后来城市大了都有发达的商品经济,但是比例其实很小。习惯已经养成,三岁看老。
中国古代一直是自然经济占主导

而且中国古代没有奴隶社会,所以从来没有商品经济占主导的情况发生


商人重利轻义,违反儒家道德标准。自从儒家思想占据主流后,商人地位就被踩下去了。
汉之前,吕不韦这个大商家都可以做到秦帝国的丞相,被尊为“仲父”,可想当时的商人地位并不低贱。

商人重利轻义,违反儒家道德标准。自从儒家思想占据主流后,商人地位就被踩下去了。
汉之前,吕不韦这个大商家都可以做到秦帝国的丞相,被尊为“仲父”,可想当时的商人地位并不低贱。
对于初期的统一国家来说耕战更重要
对老百姓来说 大部分生活物资都可以在土地里获得
对于皇帝来说 很多物品时贡来的 无需交换,汉武帝实行的盐铁专卖
对于官僚来说 要么自己有私人田庄 要么国家发给(比如汉代2000石的官员,注意,不是货币,是粮食)
后期因为专门的手工业发展,才有一定货物交换需求  (看过红楼梦就知道薛家虽然是皇商,可是比官僚地位差)
本朝的商人地位也就那样 想往上发展,只有投靠国企一条路
不患贫患不均。
只有懒惰的人与愚笨的人才特别憎恨商人
拜月教小罗罗 发表于 2013-8-30 19:23
只有懒惰的人与愚笨的人才特别憎恨商人
在历史区你说这种无知的言论 真是可笑~!
贱买贵卖,重利轻义,商人天生与中国传统道德体系犯克!
说白了就是装13,君子不言利,君子远庖厨的装13思想占统治地位,虽然某夫子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
农业社会粮麻是国本。投机好赚钱谁还去种地,大一统王朝几乎都是饥荒摧毁的。好比现在都炒房赚大钱还去做实业,如不调控会带来经济灾难。
吕不韦,以商人出身爬到权力顶峰,著书立说,皇权和文人都得罪了。

中国古代完全以商人身份高度掺入政治的人物还真不多。。。商人为政治面目的极少。。。基本上大商人都是士绅们的马甲或者傀儡,经商赚钱是为了买地。。。。。中国只有小商人,小商人有钱了马上回变身地主
枯骨 发表于 2013-8-30 21:13
贱买贵卖,重利轻义,商人天生与中国传统道德体系犯克!
各民族的农业社会对经济学认识不够,通常都不喜欢贱买贵卖、重利轻义。
但商人作为有钱阶层,在不特别讲究血统出身的古代中国却受到如此鄙视,还是很奇葩的现象。
天子之剑 发表于 2013-8-29 23:30
商人重利轻义,违反儒家道德标准。自从儒家思想占据主流后,商人地位就被踩下去了。
汉之前,吕不韦这个大 ...
儒家没占主流之前,商人就不怎么滴了。士农工商从古就有,吕不韦能混到丞相不是因为地位不低贱,正式因为低贱他才想改变自己的身份。
个人愚见,士农工商这个排行是按照统治难易程度排列的。商人见多识广,又比较有钱,大商人更是拥有一个组织性很高的组织。这种个人有想法,手头有钞票,背后还有小弟的人妥妥的是皇权大患,肯定要极力打压。工人也拥有较高的组织性,而且背后正常都站着大商人。而士农就很好统治了。农民一生被束缚在土地上,县城都很少去能有什么想法,除非被逼的活不过去。为什么很多朝代不允许商人参加科举,原因更简单,出身于农民的读书人肯定远比出身于商人的读书人好控制。而且做了士,大部分情况下都于皇权捆绑在一起,毕竟操莽之辈是极少数。
欧洲到黎凡特地区那边有地中海沿岸的海商传统,这个别处都比不了
St_Satan 发表于 2013-9-2 14:39
欧洲到黎凡特地区那边有地中海沿岸的海商传统,这个别处都比不了
中国古代的海商尤其在明末清初那会儿也是很不错的。
uchitelle 发表于 2013-9-2 14:48
中国古代的海商尤其在明末清初那会儿也是很不错的。
汉朝就有远洋贸易了麽,之后直到明初之前海上丝绸之路都很活跃的,就明前期中断过一阵。
不过比起地中海贸易而言似乎还是有点儿差距罢,而且多少有点儿化外的意味。
那时候农业生产技术落后,需要大量劳动力,如果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人们都去跑生意做买卖,像现在一样全村没几个人正经种地,粮食生产上不去,非亡国不可
这一点看看万历十五年就全明白了
商人重利啊,不符合古代道德价值评判体系,还有就是赘婿也是这样
其实很好理解。

对于中央朝廷来说,最重要的是赋税,和徭役。要确保税能收的的上来,徭役要征得到人。所以,要确保人牢固的束缚在土地上,限制人口流动。
而商人天南海北的到处窜,税收不到,徭役也找不到人来承担,客观上增加了统治难度。

而且,商人有财力,而商人坐大后通常也会有相当的人力。有钱有人,难保这里面会有人起野心,这是历朝历代的心腹之患。

至于限制了商人,发展不了经济。这个根本不是问题。封建中央朝廷没有各地分工,促进商品流通,活跃经济的主动意识,顶多是劝农桑而已。再加上古代中国属于自然经济,大规模大宗商品交换的需求较少,损失这点对中央朝廷没有影响。
中国古代中央财政的收入主要来源与丁亩税,一直到明朝商业税贡献并不大。反观欧洲,君主们治国打仗离了商业税寸步难行。这也可能是导致中国古代君主一直不重视商业的原因之一吧。
没有充足的商品可供交换。
      首先古代中国大而先进,周边国家小而落后,有钱也买不到物资。加上受限运输条件,外贸进出口的多为奢侈品,进口无意义,出口却伤农。比如明朝,因为丝绸,瓷器等产品好卖, 江南沃土都种上了经济产物,壮年多半都成了工人, 结果国家粮食不足,百姓揭竿而起。   不但如此,赚来的白银更加强了土地兼并。  所以我认为商业在国家层面,是有害而无益的。
      其次嘛,商人有钱有能力有见识,若不在政治上打压,那与“士”有何异?     
   
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人们来说拥有土地可以榨取巨额财富,且地租收入较稳定,是发家致富的最好手段;同时对封建国家而言,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商业(有时也包括手工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
与此同时,在封建帝王看来,私人工商业主一方面通过商品交换与高利贷盘剥农民,另一方面商业活动丰厚的利益回报又吸引着相当一部分农民“舍本趋末”,从而大大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基础。
此外,最新研究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即“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fafo110 发表于 2013-8-30 00:06
对于初期的统一国家来说耕战更重要
对老百姓来说 大部分生活物资都可以在土地里获得
对于皇帝来说 很多 ...
       商人集團最大的問題是他們的財富積累率是超過社會控制水平的,政權用國家強力而商人用錢帛的能量來進行對民眾的組織。這種組織是不可能被容忍的——民眾被你組織起來了,我政府還能幹什麼?
      另外,商人對民眾的組織能力,很容易反噬政權,這種行為現在在美國不就是現實嗎?商人借助資本控制政權,這種情況的可怕程度我們早就知道了——呂不韋不就是活例嗎?
重义轻利本身就是很荒谬啊,义和利为什么是对立的呢?将义和利对立起来的学说我觉得很有问题啊。凭什么做义举就一定要损失自身利益?
一般老百姓谈不上鄙视商人,温饱没解决的人只会崇敬。
是统治者压制商人。原因是在宋朝以前,基本上收不到多少商税。
地广人稀,在路上处处设卡收税不现实,只能在市场上收零售商的税,大的行商坐商偷税太容易了。
唐朝时,有人建议在洛阳附近设卡收商税,竟引发轩然大波,只好作罢。
收不上税来,急着要用钱的皇帝就特别恨商人,以秦皇汉武最甚。
《管子》里面有关于商人、商业的论述,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这本书假托管仲之名,综合儒法等思想体系,就经济学上来讲,我认为算是中国古代一个很重要的著作。

然后还有《韩非子》,五蠹里面就把商人和公知等一干人算作祸国殃民的社会败类。。。。

商人地位不高,主要原因是与传统道德观念不符,次要原因是中国古代经济对商业没什么需求,商业从业人员自然地位不高。
正确的说是商人不交税,或者偷税等,导致统治阶层不爽。
我觉得所谓“重农抑商”不能把“农”和“商”简单理解成字面意义。其实农商的千年之争就是一部华夏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千年的斗争史。
从现实看历史:商人从小到大总是深深的卷入到当地和全国的政治漩涡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