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垄断定价权 暴利催生天价进口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4:52:08
 一辆诞生于德国丁格芬工厂的宝马6系650i轿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身价从9.1万美元(约合56万元人民币),陡然上涨至200万元。
  为何简单身处两国,一辆车的身价却上涨了257%?进口车在中国市场售价与海外市场售价的巨大落差,成为眼下行业关注热点。
  与国外市场相比,中国进口车的定价究竟取决于哪些因素?又是谁控制了这一定价的权力?《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缴纳相关税费外,还与跨国公司视中国市场特点而制定出的 “中国式”价格相关,其超高的利润率造成了中国部分进口车的暴利。
  “从豪华大排量进口车来说,除了高赋税的因素之外,各大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毛利率也明显高于国外市场。”一位从事进口车流通业的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进口车成本构成复杂
  “一辆车从德国运输到中国,物流成本和保险费约为1.4万多元,这些都计入进口车的报关价中。”一位奥迪品牌进口车的经销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海关报关的过程中,每辆车每天要支付400元的仓储费,整个报关的时间约为十天。”
  在到达中国海关之前,一辆车的到岸价格(即报关价)构成中,涵盖了车辆的离岸价格,也包括运输费用、保险费用及各种杂费。
  “但是,与进口车所须交纳税费相比,这些费用都是‘小钱’。”上述经销商称。据悉,到达中国海关之后,车辆将依据到岸价格征收关税(25%)和增值税(17%),并根据排量征收消费税。报关交税后,这批车辆正式“进口”,进入该品牌设于中国的贸易公司 (即总经销商,以下简称贸易公司)。
  在计算最为复杂的消费税部分,各个国家对于大排量车均施以重税。在中国市场,消费税根据排量的不同在1%~40%间浮动,其中排量3.0L~4.0L之间车型税率为25%,排量4.0L以上为40%。
  一位经营进口车的流通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报关价100万元的进口车为例,如果排量在4.0升以上,须交纳“三税”143万元;而排量为3.0升~4.0升的进口车,须交纳“三税”约95万元;排量在2.5升~3.0升的区间,须交纳“三税”约为66万元。
  “完全根据进价成本来制定市场价格,只是产品定价的一种方式,此外很多隐性的成本也计入市场定价中。”上述进口车流通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举例说,在一款车获准进入中国市场之前,汽车公司要对每款车型进行3C认证,每款车型不仅要提供三款样车进行测试,还需要交纳约为400万~500万元的认证费用,“如果有改款,根据车辆改动的具体部分,要再次进行相关认证”。
  这些3C认证费用均摊到每辆车型上,加上后期市场推广的费用以及相关人力、财务、营销等成本,共同构成了一辆车在中国市场的官方指导价。
  总经销商享市场支配权
  有数据显示,一辆进口车的官方指导价中,生产和运输成本占25%~40%,除去各种税外,各家跨国公司设在中国的贸易公司即总经销商所掌控的利润占30%~40%。
  汽车贸易公司对于进口车的价格垄断形成分为两个阶段。此前,汽车贸易公司通过总代理商的形式在中国市场销售车辆,2~4家总代理商相互约定价格,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价格垄断。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容,汽车销量不断攀升,尤其是2005年《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颁布后,跨国公司开始统一销售渠道,收回其总代理商的总经销权,最终形成了一家总经销商对市场支配权的绝对“垄断”。
  经销商依据市场供需情况制定车辆终端售价,成为车辆的最终成交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多方采访发现,税收和贸易公司利润是促成进口车在中国价格高的重要原因。
  分析认为,大排量车消费税倍增的税收政策,也部分掩盖了贸易公司借此拉升利润空间的行为。在进口车市场,排量越大,加价额度超过税收增长的额度越多。
  厂商保利润 经销商受损
  各大汽车贸易公司从海关接管车辆后,这些车辆被进口车经销商分批“瓜分”。由于对车辆有统一的定价权,汽车贸易公司在交付这些车辆时,也给经销商预留出新车销售的利润空间。以奥迪为例,在经销商环节,对进口车的利润预留约为8.5%,但在实际的销售环节,这一利润水平难以实现。
  “经销商严重亏损,是引发此次进口车价格讨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迟亦枫告诉记者,从2011年开始,进口车利润逐渐走低,当下生存状况堪忧。
  同时,经销商为了完成任务,通过零利润甚至亏损销售的方式,完成销量目标,然后从汽车贸易公司处获取返点,填平亏损部分。
  经销商“为求自保”的降价行为,却被贸易公司视为“损害品牌形象”,并出台“限价”的举措,进一步激化了经销商与总经销商之间的矛盾。此前,奔驰(中国)与利星行的纷争就是上述情况的典型表现。
  上述分析人士告诉记者,通过产品质量管理办法等方式限制进口车质量,并且与国内经销商形成平行进口车辆的维修售后体系,有利于打破价格垄断。
(责任编辑:李欢欢)
http://auto.sohu.com/20130801/n383098393.shtml一辆诞生于德国丁格芬工厂的宝马6系650i轿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身价从9.1万美元(约合56万元人民币),陡然上涨至200万元。
  为何简单身处两国,一辆车的身价却上涨了257%?进口车在中国市场售价与海外市场售价的巨大落差,成为眼下行业关注热点。
  与国外市场相比,中国进口车的定价究竟取决于哪些因素?又是谁控制了这一定价的权力?《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缴纳相关税费外,还与跨国公司视中国市场特点而制定出的 “中国式”价格相关,其超高的利润率造成了中国部分进口车的暴利。
  “从豪华大排量进口车来说,除了高赋税的因素之外,各大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毛利率也明显高于国外市场。”一位从事进口车流通业的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进口车成本构成复杂
  “一辆车从德国运输到中国,物流成本和保险费约为1.4万多元,这些都计入进口车的报关价中。”一位奥迪品牌进口车的经销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海关报关的过程中,每辆车每天要支付400元的仓储费,整个报关的时间约为十天。”
  在到达中国海关之前,一辆车的到岸价格(即报关价)构成中,涵盖了车辆的离岸价格,也包括运输费用、保险费用及各种杂费。
  “但是,与进口车所须交纳税费相比,这些费用都是‘小钱’。”上述经销商称。据悉,到达中国海关之后,车辆将依据到岸价格征收关税(25%)和增值税(17%),并根据排量征收消费税。报关交税后,这批车辆正式“进口”,进入该品牌设于中国的贸易公司 (即总经销商,以下简称贸易公司)。
  在计算最为复杂的消费税部分,各个国家对于大排量车均施以重税。在中国市场,消费税根据排量的不同在1%~40%间浮动,其中排量3.0L~4.0L之间车型税率为25%,排量4.0L以上为40%。
  一位经营进口车的流通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报关价100万元的进口车为例,如果排量在4.0升以上,须交纳“三税”143万元;而排量为3.0升~4.0升的进口车,须交纳“三税”约95万元;排量在2.5升~3.0升的区间,须交纳“三税”约为66万元。
  “完全根据进价成本来制定市场价格,只是产品定价的一种方式,此外很多隐性的成本也计入市场定价中。”上述进口车流通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举例说,在一款车获准进入中国市场之前,汽车公司要对每款车型进行3C认证,每款车型不仅要提供三款样车进行测试,还需要交纳约为400万~500万元的认证费用,“如果有改款,根据车辆改动的具体部分,要再次进行相关认证”。
  这些3C认证费用均摊到每辆车型上,加上后期市场推广的费用以及相关人力、财务、营销等成本,共同构成了一辆车在中国市场的官方指导价。
  总经销商享市场支配权
  有数据显示,一辆进口车的官方指导价中,生产和运输成本占25%~40%,除去各种税外,各家跨国公司设在中国的贸易公司即总经销商所掌控的利润占30%~40%。
  汽车贸易公司对于进口车的价格垄断形成分为两个阶段。此前,汽车贸易公司通过总代理商的形式在中国市场销售车辆,2~4家总代理商相互约定价格,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价格垄断。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容,汽车销量不断攀升,尤其是2005年《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颁布后,跨国公司开始统一销售渠道,收回其总代理商的总经销权,最终形成了一家总经销商对市场支配权的绝对“垄断”。
  经销商依据市场供需情况制定车辆终端售价,成为车辆的最终成交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多方采访发现,税收和贸易公司利润是促成进口车在中国价格高的重要原因。
  分析认为,大排量车消费税倍增的税收政策,也部分掩盖了贸易公司借此拉升利润空间的行为。在进口车市场,排量越大,加价额度超过税收增长的额度越多。
  厂商保利润 经销商受损
  各大汽车贸易公司从海关接管车辆后,这些车辆被进口车经销商分批“瓜分”。由于对车辆有统一的定价权,汽车贸易公司在交付这些车辆时,也给经销商预留出新车销售的利润空间。以奥迪为例,在经销商环节,对进口车的利润预留约为8.5%,但在实际的销售环节,这一利润水平难以实现。
  “经销商严重亏损,是引发此次进口车价格讨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迟亦枫告诉记者,从2011年开始,进口车利润逐渐走低,当下生存状况堪忧。
  同时,经销商为了完成任务,通过零利润甚至亏损销售的方式,完成销量目标,然后从汽车贸易公司处获取返点,填平亏损部分。
  经销商“为求自保”的降价行为,却被贸易公司视为“损害品牌形象”,并出台“限价”的举措,进一步激化了经销商与总经销商之间的矛盾。此前,奔驰(中国)与利星行的纷争就是上述情况的典型表现。
  上述分析人士告诉记者,通过产品质量管理办法等方式限制进口车质量,并且与国内经销商形成平行进口车辆的维修售后体系,有利于打破价格垄断。
(责任编辑:李欢欢)
http://auto.sohu.com/20130801/n383098393.shtml
自主没有高档产品

所以 进口货是唯一选择

没有竞争 还谈什么节操啊

自主加竟努力 出中高当车  进口价格自染下来
huangfengyun 发表于 2013-8-1 14:56
自主没有高档产品

所以 进口货是唯一选择
同意
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吃
先把合资拉皮车、老爷车干掉吧。。。。
我支持高价,这要是TM谁都开得起宝马奔驰了,还怎么显得出我的高贵气质呢?
车车 发表于 2013-8-1 16:41
我支持高价,这要是TM谁都开得起宝马奔驰了,还怎么显得出我的高贵气质呢?
关键我只想开得起2.7的丰田普拉多啊
papop 发表于 2013-8-1 16:53
关键我只想开得起2.7的丰田普拉多啊
别的车都不降,把LC全系、坦途皮卡、4RUNNER的价格都降下来才是王道,这种工具车本就不是奢侈品

车车 发表于 2013-8-1 16:41
我支持高价,这要是TM谁都开得起宝马奔驰了,还怎么显得出我的高贵气质呢?


追求为毛不高点

不是说   蓝高帆船 博那多游艇 湾流飞机 齐柏林  怕加尼  才能显示高贵的吗

BMW 不是乡把老的玩意吗
车车 发表于 2013-8-1 16:41
我支持高价,这要是TM谁都开得起宝马奔驰了,还怎么显得出我的高贵气质呢?


追求为毛不高点

不是说   蓝高帆船 博那多游艇 湾流飞机 齐柏林  怕加尼  才能显示高贵的吗

BMW 不是乡把老的玩意吗
MAZ543M 发表于 2013-8-1 17:05
别的车都不降,把LC全系、坦途皮卡、4RUNNER的价格都降下来才是王道,这种工具车本就不是奢侈品
+1

我就喜欢这类实用功能多的工具车
车车 发表于 2013-8-1 16:41
我支持高价,这要是TM谁都开得起宝马奔驰了,还怎么显得出我的高贵气质呢?
不错,我非常认同这些高级的高关税,既然人家有钱,就多贡献一点嘛,很正常的撒。
huangfengyun 发表于 2013-8-1 17:53
追求为毛不高点

不是说   蓝高帆船 博那多游艇 湾流飞机 齐柏林  怕加尼  才能显示高贵的吗
哥们真的好猛啊,佩服中。
MAZ543M 发表于 2013-8-1 17:05
别的车都不降,把LC全系、坦途皮卡、4RUNNER的价格都降下来才是王道,这种工具车本就不是奢侈品
降下来和国产车竞争吗,目前还不行吧。
卖便宜了那些富豪还不高兴呢。
这种奢侈品,嫌贵完全可以不买啊。像那些名牌皮包,手表,那个不是暴利?
进口车利润在暴力税在高,我等屌丝也买不起,只能等国产的加油了.
不是因为要买这车才花一百万,而是因为要花一百万所以买这车。
decebalus 发表于 2013-8-1 21:32
不是因为要买这车才花一百万,而是因为要花一百万所以买这车。
一语中的,分析的透彻。
车车 发表于 2013-8-1 16:41
我支持高价,这要是TM谁都开得起宝马奔驰了,还怎么显得出我的高贵气质呢?
等等!您不是开的是KMR么?
没看懂
“一位经营进口车的流通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报关价100万元的进口车为例,如果排量在4.0升以上,须交纳“三税”143万元;而排量为3.0升~4.0升的进口车,须交纳“三税”约95万元;排量在2.5升~3.0升的区间,须交纳“三税”约为66万元。”
100万,是完税后143万,还是交税143万?
平常道 发表于 2013-8-2 09:01
没看懂
“一位经营进口车的流通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报关价100万元的进口车为例,如果排量 ...
就是指缴税 143w。
进口车主要利润在总经销商手里(例如bmw中国 奔驰中国,曾经的路虎捷豹沃尔沃的总代理区域代理太古 中汽南方之类)。各个4s店目前卖进口车多数赔钱(尤其bmw和奥迪及捷豹等)。但是4s店是典型的王八犊子,别看它现在赔点钱就成三孙子了,加价时候比tmd谁都积极更缺火。君不见当年路虎揽胜动辄加价40万以上,x5都加过价,s600在11年10年也加价。等等,反正这事我感觉挺正常,靠市场优胜劣汰好了
要是卖便宜了 怎能突出车主NB两字呢,再加50% 钱多的人多的是
所以说现在的中国根本不需要降价,有的是钱,要的是身份和地位,能用钱买到这些东西岂不是快捷。你不买自然有人买,我本人就反对降价。
刀客L 发表于 2013-8-1 19:01
卖便宜了那些富豪还不高兴呢。
这种奢侈品,嫌贵完全可以不买啊。像那些名牌皮包,手表,那个不是暴利?
关键许多原本就不是奢侈品的,而是高性价比消费品工具车定位的车型,也被国内不合理的定价给一杆子打死一船人了。

比如:陆巡系列中的普拉多(LC200我就不算了),LC70系列。海拉克斯皮卡等等
比达芬奇家具厚道多了
暴利?再暴利也宰不到我头上,记者那些巨富们捉啥急?
建议看看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
这个213规定  要求经销商卖车  必须要获得生产商的授权   不就是要求生产商垄断吗
利润30——40%。在奢侈品里不算高。
另外豪华车一般老百姓都不会买。降价与否与大部分人无关。
就像有些人老是跟我说香港的东西便宜。我都觉得可笑。自己那点经济实力来香港来偶尔买一两个名牌就觉得自己富裕了。那点工资在香港租个房子都租不起
莫名其妙,觉得价格不合理不买就是了
papop 发表于 2013-8-1 18:07
+1

我就喜欢这类实用功能多的工具车
这类玩意儿降价到国内同级车的水平对于国内厂商的打击才是最大的吧。。

豪车什么的降下来的意义远没有这种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