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直升机年产近200架 2年产量是几十年总和 那现在装备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35:48
http://mil.huanqiu.com/china/2013-07/4117331.html

  10年前,我国直升机年产十几架;2012年,这一数字飙升至近200架,增长10倍;近两年,国产直升机交付数量相当于以前几十年的总和,这是世界航空工业史的奇迹。作为现代航空飞行器中的高精尖产品,直升机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航工业直升机人矢志航空报国追求,谱写出了我国直升机工业腾飞的新篇章。

  就在这两年,直8成功完成十余次改型,形成陆航、海军、空军、武警多系列发展的良好局面;直10批产交付部队后迅速形成战斗力,获评“陆航明星装备”;直19打破世界直升机史的最短研制周期纪录,快速装备部队;AC311通过AEG评审,在国内航空产品中属首位,现已签约70余架;AC313破除直升机高原性能瓶颈,成为世界上第一款取得4500米海拔地区A类适航证的直升机,飞行区域覆盖我国全疆域;AC352作为我国航空高科技研发领域第一次与世界先进国家进行对等合作(50%对50%)的机型,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从转包生产、合资生产的层面跨越到平等合作、同台竞技的全新阶段……

  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航工业直升机总经理蔡毅。他提出,作为民族直升机产业的旗帜,我们更要紧抓机遇,主动作为,以内涵式发展推动核心竞争力提升,让中国直升机领舞蓝天。

  依靠尖端技术赢得市场主动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在科技创新上占领先优势,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中航工业直升机通过若干型号的牵引,攻克了总体气动、旋翼、结构与强度、飞控、航电等专业领域的关键技术,获得科技成果奖上百项,使国产直升机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以复合材料球柔性旋翼系统、发动机全权限数字化电子调节控制、大面积复合材料结构、综合化航电系统、数字化设计制造和最新适航安全性标准等为标志的国产直升机,已经满足世界第三代水平直升机的整体要求。传动系统满足30分钟的“干运转”安全性要求;燃油系统和机体结构满足抗坠毁及雷击安全性要求;机体结构、操纵系统及旋翼系统满足鸟撞安全性要求;机载设备满足雷击和高强辐射场防护设计要求,座舱布局满足乘员应急撤离安全性要求……这些标志着世界第三代直升机的关键性技术现已在多个机型上运用,在试飞试验和客户使用中显示出了卓越的性能:2010年, AC313成功挑战“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创造了我国直升机产业发展的多个第一,并于2011年在青海共和创造了8000米最高升限纪录,2012年完成高寒验证试飞并取得民用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直10、直19两型专用武装直升机一经亮相就以其优良的性能,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交付部队后更很好地加快了陆军航空兵的转型升级进程,赢得部队的高度赞誉。

  除型号研制外,中航工业直升机在预先研究领域也取得一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22项、集团公司奖59项,申请专利89项,取得专利授权19项。

  以差异化战略构筑竞争优势

  蔡毅提出,未来3~5年是我国直升机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能否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将决定直升机产业的前途命运,能否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让客户认识和认可国产直升机产品更是关乎国产直升机的生死存亡。

  结合现代国企特点,在集团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第一要求,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经营理念下,中航工业直升机持续开展以“市场观、客户观、成本观”为内容的“三观”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客户价值”行为理念,不断强化职工市场意识,引导职工树立客户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和创新意识,推动全员转变工作模式,关注细节、关注成本、关注价值。2012年,中航工业直升机适时推出ACVALUES营销战略, 以客户价值最大化为原则,通过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全价值链集成服务解决方案,全面满足客户咨询、购机、售后支援、培训、托管、租赁、运营等一系列多样化需求。

  实践证明,ACVALUES营销战略很好地契合了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仅2012年一年,中航工业直升机在国内市场完成了23架民用直升机及12架固定翼飞机的销售,销售量和新增订单量都遥遥领先,与尼泊尔航空公司签订的4架运12合同在中航工业直升机民机国际市场开发中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资源整合建立高效协同平台

  中航工业直升机下属厂所地处三线城市,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的不利影响,为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根据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中航工业直升机经过专业化整合,在天津建立中航工业直升机研发中心。

  为适应新的结构布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公司大力推动科研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从科研管理组织架构、专业设置、型号研发流程、管理模式上采取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建立起完整的“管理-研发-生产-服务”的组织架构。按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要求,公司明确提出构建“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三块业务”,即以直升机专业技术体系建设为核心,采取统一研发资源、军机民机分线的管理模式,顶层研发、工程设计、工程试验三块业务相互衔接、形成整体。通过专业化整合,公司一方面保证了以军机研制为主的研发体系顺利运行,一方面为民机研发创造了有利于技术提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为缩短直升机研制周期,提高设计、工艺、制造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中航工业直升机还打造了一所三厂跨地域协同研制数字化工程应用环境,有效实现了企业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充分流动,保证了设计数据源的一致和同步,实现了设计向制造的全数字量传递。这一新的研制模式也显著提高了直升机产品质量、研发管理水平。

  针对新的研产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中航工业直升机不断加强过程管控,稳步推行现场6S管理,引进推行六西格玛和精益管理方法,开展平衡计分卡管理、EVA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创新性地运用经济质量评价体系从发展和营业规模、运营效率、经营成果、财务资源配置、产品质量等方面来衡量经济运行质量,设定五大专业指数24项指标,向世界一流企业对标,向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向集团公司内部标杆企业对标,查找差距,制定措施,不断加强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实践和应用。

  打造卓越雇主品牌深化人才储备

  雇主品牌是针对职工或者潜在职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的研究学者把雇主品牌与产品品牌、公司品牌相并列,称之为“第三种品牌”。

  多年来,中航工业直升机坚持实施人才战略,不断改善人力资源状况。公司坚持在航空高校设立奖学金,提高品牌影响力;每年毕业季,下属单位一把手亲自带队在各大知名院校举办专场招聘会,面对面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与南航、北航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学习交流培训、导师带徒、型号任务锻炼、专业培训、国外研修等方式,建立起一整套适合直升机发展要求的分层次、有类别的人才培训体系;加强在职教育,与南航联合举办直升机专业博士班,形成硕士到博士、博士后的链式培养体系。

  中航工业直升机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努力构筑让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公司重视在青年职工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放手让青年骨干人才在重点工程研制中唱主角,挑重担;鼓励他们参与国际合作,与企业、高校开展技术交流;在高温高寒等特殊环境中跟产跟飞,摸爬滚打,在科研生产实践中锻炼成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公司建立项目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科研管理体制,大力启用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担任重要专业课题(项目)负责人、型号研制系统主任设计师,主持关键技术攻关。通过长期的型号实践锻炼,公司培养了一批40多岁的型号总设计师,相对于欧美、俄罗斯的型号领军人物,这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根据型号研制任务的实际需要,公司合理配置、优化组合研发团队,健全和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积极发挥直升机研发中心的人才集聚效应,通过天津区位优势,吸引、聚集、培养更多高端直升机研发人才,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使用局面。

  走过60余年的风雨历程,特别是经过近五年的跨越发展,中航工业直升机在航空报国的旗帜下为实现集团公司 “由传统国企向现代跨国公司转变,实现企业体制机制的新跨越;由跟踪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实现航空科技发展的新跨越;由传统产品和服务向全价值链的产业化、体系化发展转变,实现军民融合的新跨越”,汇聚起更加强劲的变革力量,为引领直升机技术进步,推动直升机产业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直升机企业不断阔步前进!

http://mil.huanqiu.com/china/2013-07/4117331.html

  10年前,我国直升机年产十几架;2012年,这一数字飙升至近200架,增长10倍;近两年,国产直升机交付数量相当于以前几十年的总和,这是世界航空工业史的奇迹。作为现代航空飞行器中的高精尖产品,直升机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航工业直升机人矢志航空报国追求,谱写出了我国直升机工业腾飞的新篇章。

  就在这两年,直8成功完成十余次改型,形成陆航、海军、空军、武警多系列发展的良好局面;直10批产交付部队后迅速形成战斗力,获评“陆航明星装备”;直19打破世界直升机史的最短研制周期纪录,快速装备部队;AC311通过AEG评审,在国内航空产品中属首位,现已签约70余架;AC313破除直升机高原性能瓶颈,成为世界上第一款取得4500米海拔地区A类适航证的直升机,飞行区域覆盖我国全疆域;AC352作为我国航空高科技研发领域第一次与世界先进国家进行对等合作(50%对50%)的机型,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从转包生产、合资生产的层面跨越到平等合作、同台竞技的全新阶段……

  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航工业直升机总经理蔡毅。他提出,作为民族直升机产业的旗帜,我们更要紧抓机遇,主动作为,以内涵式发展推动核心竞争力提升,让中国直升机领舞蓝天。

  依靠尖端技术赢得市场主动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在科技创新上占领先优势,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中航工业直升机通过若干型号的牵引,攻克了总体气动、旋翼、结构与强度、飞控、航电等专业领域的关键技术,获得科技成果奖上百项,使国产直升机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以复合材料球柔性旋翼系统、发动机全权限数字化电子调节控制、大面积复合材料结构、综合化航电系统、数字化设计制造和最新适航安全性标准等为标志的国产直升机,已经满足世界第三代水平直升机的整体要求。传动系统满足30分钟的“干运转”安全性要求;燃油系统和机体结构满足抗坠毁及雷击安全性要求;机体结构、操纵系统及旋翼系统满足鸟撞安全性要求;机载设备满足雷击和高强辐射场防护设计要求,座舱布局满足乘员应急撤离安全性要求……这些标志着世界第三代直升机的关键性技术现已在多个机型上运用,在试飞试验和客户使用中显示出了卓越的性能:2010年, AC313成功挑战“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创造了我国直升机产业发展的多个第一,并于2011年在青海共和创造了8000米最高升限纪录,2012年完成高寒验证试飞并取得民用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直10、直19两型专用武装直升机一经亮相就以其优良的性能,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交付部队后更很好地加快了陆军航空兵的转型升级进程,赢得部队的高度赞誉。

  除型号研制外,中航工业直升机在预先研究领域也取得一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22项、集团公司奖59项,申请专利89项,取得专利授权19项。

  以差异化战略构筑竞争优势

  蔡毅提出,未来3~5年是我国直升机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能否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将决定直升机产业的前途命运,能否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让客户认识和认可国产直升机产品更是关乎国产直升机的生死存亡。

  结合现代国企特点,在集团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第一要求,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经营理念下,中航工业直升机持续开展以“市场观、客户观、成本观”为内容的“三观”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客户价值”行为理念,不断强化职工市场意识,引导职工树立客户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和创新意识,推动全员转变工作模式,关注细节、关注成本、关注价值。2012年,中航工业直升机适时推出ACVALUES营销战略, 以客户价值最大化为原则,通过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全价值链集成服务解决方案,全面满足客户咨询、购机、售后支援、培训、托管、租赁、运营等一系列多样化需求。

  实践证明,ACVALUES营销战略很好地契合了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仅2012年一年,中航工业直升机在国内市场完成了23架民用直升机及12架固定翼飞机的销售,销售量和新增订单量都遥遥领先,与尼泊尔航空公司签订的4架运12合同在中航工业直升机民机国际市场开发中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资源整合建立高效协同平台

  中航工业直升机下属厂所地处三线城市,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的不利影响,为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根据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中航工业直升机经过专业化整合,在天津建立中航工业直升机研发中心。

  为适应新的结构布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公司大力推动科研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从科研管理组织架构、专业设置、型号研发流程、管理模式上采取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建立起完整的“管理-研发-生产-服务”的组织架构。按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要求,公司明确提出构建“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三块业务”,即以直升机专业技术体系建设为核心,采取统一研发资源、军机民机分线的管理模式,顶层研发、工程设计、工程试验三块业务相互衔接、形成整体。通过专业化整合,公司一方面保证了以军机研制为主的研发体系顺利运行,一方面为民机研发创造了有利于技术提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为缩短直升机研制周期,提高设计、工艺、制造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中航工业直升机还打造了一所三厂跨地域协同研制数字化工程应用环境,有效实现了企业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充分流动,保证了设计数据源的一致和同步,实现了设计向制造的全数字量传递。这一新的研制模式也显著提高了直升机产品质量、研发管理水平。

  针对新的研产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中航工业直升机不断加强过程管控,稳步推行现场6S管理,引进推行六西格玛和精益管理方法,开展平衡计分卡管理、EVA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创新性地运用经济质量评价体系从发展和营业规模、运营效率、经营成果、财务资源配置、产品质量等方面来衡量经济运行质量,设定五大专业指数24项指标,向世界一流企业对标,向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向集团公司内部标杆企业对标,查找差距,制定措施,不断加强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实践和应用。

  打造卓越雇主品牌深化人才储备

  雇主品牌是针对职工或者潜在职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的研究学者把雇主品牌与产品品牌、公司品牌相并列,称之为“第三种品牌”。

  多年来,中航工业直升机坚持实施人才战略,不断改善人力资源状况。公司坚持在航空高校设立奖学金,提高品牌影响力;每年毕业季,下属单位一把手亲自带队在各大知名院校举办专场招聘会,面对面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与南航、北航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学习交流培训、导师带徒、型号任务锻炼、专业培训、国外研修等方式,建立起一整套适合直升机发展要求的分层次、有类别的人才培训体系;加强在职教育,与南航联合举办直升机专业博士班,形成硕士到博士、博士后的链式培养体系。

  中航工业直升机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努力构筑让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公司重视在青年职工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放手让青年骨干人才在重点工程研制中唱主角,挑重担;鼓励他们参与国际合作,与企业、高校开展技术交流;在高温高寒等特殊环境中跟产跟飞,摸爬滚打,在科研生产实践中锻炼成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公司建立项目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科研管理体制,大力启用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担任重要专业课题(项目)负责人、型号研制系统主任设计师,主持关键技术攻关。通过长期的型号实践锻炼,公司培养了一批40多岁的型号总设计师,相对于欧美、俄罗斯的型号领军人物,这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根据型号研制任务的实际需要,公司合理配置、优化组合研发团队,健全和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积极发挥直升机研发中心的人才集聚效应,通过天津区位优势,吸引、聚集、培养更多高端直升机研发人才,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使用局面。

  走过60余年的风雨历程,特别是经过近五年的跨越发展,中航工业直升机在航空报国的旗帜下为实现集团公司 “由传统国企向现代跨国公司转变,实现企业体制机制的新跨越;由跟踪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实现航空科技发展的新跨越;由传统产品和服务向全价值链的产业化、体系化发展转变,实现军民融合的新跨越”,汇聚起更加强劲的变革力量,为引领直升机技术进步,推动直升机产业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直升机企业不断阔步前进!

民用加警用加军用好歹来个一万架才够用啊。
军售很多吧。
还远低于世界面积计算/人口计算平均水平
貌似才到四位数,大概是鹰酱家的十分之一的样子
现在很多人没见过直升机,
以后抬头就能看到直升机。
发展潜力巨大。
太少了,中国只有一个直升机集团公司,每年200架,按20年服役周期算,总数才4000架,假设中国市场未来20年需要1万架,等于说得进口6000架。
数量是上来的了,我家现在天天都能看到MI171   WZ-9了。。。
512直接刺激直升机和大运发展
南小美 发表于 2013-7-11 14:23
512直接刺激直升机和大运发展
我倒觉得即便没有512中国航空也到了这个发展瓶口了,技术、经济实力都已经积累到了一定水准,进军大运河直升机是必然的事,当然512的灾难是一个催化剂,加大了TG对直升机需求的紧迫感
国产黑鹰到底出来没有啊
发动机能造了吗?
都是BKC啊
看民用市场容量...每年200架着实可不算多.所以......努力吧
中小型的有一定的数量了,但重型机还是空白啊,.........;直8不算重型机;起码要20吨以上的;
中国已经卡到直升机爆发的坎上了。

其实需求早就在那里,只不过国内供应不上。

比如急救用直升机。中国现在到处都在用救护车,几乎没有投入实用的急救直升机。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直升机两个小时送出来的病人,用汽车一天也出不来。就不说512等大灾了,平时医疗中也有很多需要用直升机救命的情况。

再比如消防。森林火灾中,中国有少量消防直升机,但是数量远不够。至于城市火灾等,基本没有直升机,都是消防车。这局限就很多。

比如现在的居民楼,随便就20-30层。假如30层的楼失火,地面的消防云梯怎么也上不去呀。(地球上那里有那么高的消防云梯。)此时屋顶被困的群众,只有直升机才能悬停救援。
中国已经卡到直升机爆发的坎上了。

其实需求早就在那里,只不过国内供应不上。

我们有消防火箭弹
一部分用来送馄饨了。
咸鸭蛋 发表于 2013-7-11 13:29
现在很多人没见过直升机,
以后抬头就能看到直升机。
发展潜力巨大。
以后大家都坐直升机上下班。。。
噬无者 发表于 2013-7-11 14:58
我倒觉得即便没有512中国航空也到了这个发展瓶口了,技术、经济实力都已经积累到了一定水准,进军大运河 ...
弱弱问一下什么512?
弱弱问一下什么512?
无语,08年5.12发生了什么?
qq45188 发表于 2013-7-11 16:57
无语,08年5.12发生了什么?
那时候只关心dota 和真三,真不知道
那时候只关心dota 和真三,真不知道
不是吧,那时你关心什么也应该知道啊,全国默哀时你也不能上网玩啊
qq45188 发表于 2013-7-11 17:07
不是吧,那时你关心什么也应该知道啊,全国默哀时你也不能上网玩啊
你是说地震啊,这个我知道,这和军用直升机有什么关系?
qq45188 发表于 2013-7-11 17:07
不是吧,那时你关心什么也应该知道啊,全国默哀时你也不能上网玩啊
乃怎么知道他是中国人?
你是说地震啊,这个我知道,这和军用直升机有什么关系?
晕,还混军坛呢,那时候把全国能用的直升机拿去救灾也不够你说有关吗?后来堰塞湖吊挖机的时候还要跑去租大型直升机你说有关吗?
铁血十字 发表于 2013-7-11 17:12
乃怎么知道他是中国人?
汶川我还被黑十字会骗了500rmb,那时候我还在上学。
一开始说军用直升机,后面就说地震。。。这弯拐的。
汶川我还被黑十字会骗了500rmb,那时候我还在上学。
一开始说军用直升机,后面就说地震。。。这弯拐的。 ...
都是有直接关系的  拐什么湾了
可惜还没有出一款性能好的有的话肯定拼命造,这东西战时和平时期都用得上!
兔子能看上眼的不多啊
跟自己过去比确实有进步,但吹成“这是世界航空工业史的奇迹”,作者的脸皮厚度才是奇迹。我读书时就知道美国直升机总数过万,占世界95%以上,那时苏联还没解体...
关羽还云长 发表于 2013-7-11 17:03
那时候只关心dota 和真三,真不知道
您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啊
关羽还云长 发表于 2013-7-11 16:53
弱弱问一下什么512?
你真可能刚回地球
这个多造点比较好实用性比较强,之前缺太多了。我看民用市场就比较大,更不用说军用的了。个人觉得年生产量还可以翻几倍!
2012年各大直升机生产商交付情况
欧直:472架
俄直:300架
西科斯基:243架
贝尔:188架
罗宾逊:510架
阿古斯塔韦斯特兰:约100+架
波音:忘了

2011年各大直升机生产商交付情况
欧直:506架
俄直:262架
西科斯基:274架
贝尔:124架
罗宾逊:约350架
阿古斯塔韦斯特兰:约100+架
波音:忘了

欧直的极限交付是2008年约590架,罗宾逊08年最大交付量约900架。贝尔这几年一直徘徊在170架上下,西科斯基变化不大,俄直06年102架增加到12年300架,年均增长约20%。AW变化不大。
国产黑鹰到底出来没有啊
发动机能造了吗?
都是BKC啊
10和8改进型的出现说明我们的动力问题不再需要白裤衩,只是我们的综合整合能力还缺少经验,至于你说的黑鹰国产,15就是,基本没什么问题了。
国家低空领域一旦开放 需求立马爆发  但机场可能会受制 毕竟人多地少啊
安全可靠质量过关就要多造啊。不过保有使用费很高啊
cawp 发表于 2013-7-11 17:42
跟自己过去比确实有进步,但吹成“这是世界航空工业史的奇迹”,作者的脸皮厚度才是奇迹。我读书时就知道美 ...
占世界95%?这个不是美国,一定是外星大国,也可能是棒子
缺口还是很大

继续努力

跟自己过去比确实有进步,但吹成“这是世界航空工业史的奇迹”,作者的脸皮厚度才是奇迹。我读书时就知道美 ...
哪来的95,火星?
太少了,中国只有一个直升机集团公司,每年200架,按20年服役周期算,总数才4000架,假设中国市场未来20年 ...
哥啊,帐不是这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