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英烈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48:32
从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之独立所死去的英烈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些人贡献了年轻的生命,但是确得不到活着的人的缅怀。是否可以在两岸同建华夏英烈祠,祭奠这些先烈们。绝大多数先烈没有留下名字,因此受到缅怀的人只能是一小部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祭奠我们的哀思,让那些和外族浴血奋战的人得到安息。为了防止引起不必要的外交问题,这个英烈祠的建立应该是个民间自发的行为,通过捐款来实现。
在现代,论改革,最要改革的是国人之文化。前段时间读<情报日本>,字里行间就体现中日两种国民文化之差异。是文化的差异使得两个国情类似的国家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国人文化中体现的自私、愚昧、保守是令人震撼的,最有力的描述莫过于淞沪抗战杭州湾登陆的那段历史,许多当地的农民为了蝇头小利全然不顾前线的战况,甘当日本人的走狗,为日本人通风报信,递送中国军情,甚至在日本军舰登陆的时候挥舞标示,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虽然时过境迁,但是历史不能被遗忘。我记得多年前第一次去南京的时候,我坐了个出租车,要去大屠杀纪念馆。司机还不太愿意拉,一再表示没啥好看的。进门的时候,还要收门票10元,我当时彻底无语,怎么什么都要收钱,连这个也要收钱。就是在边上设个捐款箱,能捐到的钱都比收门票收的要多。这样的文化不变革,我们是打不过日本的,一个英烈祠,可以两岸同时建,虽然不能彻底革新国人之精神,希望能向以色列的哭墙一样,成为我们精神的一个起点。从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之独立所死去的英烈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些人贡献了年轻的生命,但是确得不到活着的人的缅怀。是否可以在两岸同建华夏英烈祠,祭奠这些先烈们。绝大多数先烈没有留下名字,因此受到缅怀的人只能是一小部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祭奠我们的哀思,让那些和外族浴血奋战的人得到安息。为了防止引起不必要的外交问题,这个英烈祠的建立应该是个民间自发的行为,通过捐款来实现。
在现代,论改革,最要改革的是国人之文化。前段时间读<情报日本>,字里行间就体现中日两种国民文化之差异。是文化的差异使得两个国情类似的国家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国人文化中体现的自私、愚昧、保守是令人震撼的,最有力的描述莫过于淞沪抗战杭州湾登陆的那段历史,许多当地的农民为了蝇头小利全然不顾前线的战况,甘当日本人的走狗,为日本人通风报信,递送中国军情,甚至在日本军舰登陆的时候挥舞标示,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虽然时过境迁,但是历史不能被遗忘。我记得多年前第一次去南京的时候,我坐了个出租车,要去大屠杀纪念馆。司机还不太愿意拉,一再表示没啥好看的。进门的时候,还要收门票10元,我当时彻底无语,怎么什么都要收钱,连这个也要收钱。就是在边上设个捐款箱,能捐到的钱都比收门票收的要多。这样的文化不变革,我们是打不过日本的,一个英烈祠,可以两岸同时建,虽然不能彻底革新国人之精神,希望能向以色列的哭墙一样,成为我们精神的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