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台软件为什么难成气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37:48
 从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再到应用平台,中国不乏平台软件,但与国外相比,我国企业的规模、核心技术和市场影响力都存在很大差距。背靠着巨大的需求市场,政府的支持、企业的多年努力,我国的平台软件为何难成大气候?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缺乏坚持、受限于用户灵活性以及缺乏产业链培育等,都是中国平台软件难以做大的关键原因。

  做平台软件需要强势的“理想主义坚持”,中国软件与国外软件最大区别是缺乏“理想主义”。国外企业做软件从立意开始,目标就是要做全球市场,就是要做某一领域最好的软件,只有目标高,立意才能高,尤其是在平台软件领域。但在中国,平台软件从业者缺乏理想主义,更缺乏强力的坚持。

  平台软件是个大工程,要舍得投入,更需要坚持投入。转型中的用友给正在研发的新平台定下的目标是“世界级的”,希望“与甲骨文、SAP的平台直接抗衡”。据悉,研发新平台每年至少要投入一两亿元。两年前笔者曾采访普华基础软件总经理赵晓亮,谈及“十二五”对国家“核高基”政策的期望,他强调希望国家能够一如既往、不动摇地支持基础软件,因为研发基础软件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够短期看不到效果就放弃。


  “坚持”意味着不仅要舍得投入,还要经得住“诱惑”。甲骨文公司亚太及日本区融合中间件产品高级管理总监李国东在日本多年,他认为日本软件业之所以难以出现SAP、甲骨文、IBM、微软这样的企业,与日本企业“客户是上帝”的文化有关。做平台软件,必须保持其通用性、平台性,不能随意根据客户的需求修改核心代码,“如果随意修改,最后只能是把平台做死”。国内客户深知,要想让甲骨文、SAP进行软件修改,简直比登天还难,仅仅是流程申请都要花上至少一年的时间。甲骨文和SAP的平台软件核心代码是不能动的,客户提出个性化需求,他们透过模块化来满足。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论调,中国软件企业比国外企业更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能够更及时地满足中国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殊不知满足用户需求是把双刃剑,尤其是对平台软件而言。也许正因为我们过度强调不断调整、不断修改、不断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才使得我们的平台软件做到最后都“走了样”,难以在通用性、大型化、稳定性、整合性等方面与国外平台相抗衡。


  “坚持”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培育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国外的平台软件不随意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修改,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以客户为中心,他们通过服务引导、产业链完善等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国内某软件公司市场负责人曾对笔者坦言,很多时候客户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们提出的要求也未必就是对的。客户的需求需要引导,有时国内客户更愿意相信国外平台是因为其在全球有非常多的最佳实践、成功案例。加上庞大的实施团队、丰富的上层应用,这些强大的背景足以让国内客户“削足适履”。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的产业竞争已经进入产业生态链竞争时代,尤其是平台软件更是如此,很多时候客户选择一个平台就意味着选择了这个平台的全产业链。所以我们必须有产业链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强平台软件。
http://cyyw.cena.com.cn/2013-03/29/content_188423.htm从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再到应用平台,中国不乏平台软件,但与国外相比,我国企业的规模、核心技术和市场影响力都存在很大差距。背靠着巨大的需求市场,政府的支持、企业的多年努力,我国的平台软件为何难成大气候?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缺乏坚持、受限于用户灵活性以及缺乏产业链培育等,都是中国平台软件难以做大的关键原因。

  做平台软件需要强势的“理想主义坚持”,中国软件与国外软件最大区别是缺乏“理想主义”。国外企业做软件从立意开始,目标就是要做全球市场,就是要做某一领域最好的软件,只有目标高,立意才能高,尤其是在平台软件领域。但在中国,平台软件从业者缺乏理想主义,更缺乏强力的坚持。

  平台软件是个大工程,要舍得投入,更需要坚持投入。转型中的用友给正在研发的新平台定下的目标是“世界级的”,希望“与甲骨文、SAP的平台直接抗衡”。据悉,研发新平台每年至少要投入一两亿元。两年前笔者曾采访普华基础软件总经理赵晓亮,谈及“十二五”对国家“核高基”政策的期望,他强调希望国家能够一如既往、不动摇地支持基础软件,因为研发基础软件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够短期看不到效果就放弃。


  “坚持”意味着不仅要舍得投入,还要经得住“诱惑”。甲骨文公司亚太及日本区融合中间件产品高级管理总监李国东在日本多年,他认为日本软件业之所以难以出现SAP、甲骨文、IBM、微软这样的企业,与日本企业“客户是上帝”的文化有关。做平台软件,必须保持其通用性、平台性,不能随意根据客户的需求修改核心代码,“如果随意修改,最后只能是把平台做死”。国内客户深知,要想让甲骨文、SAP进行软件修改,简直比登天还难,仅仅是流程申请都要花上至少一年的时间。甲骨文和SAP的平台软件核心代码是不能动的,客户提出个性化需求,他们透过模块化来满足。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论调,中国软件企业比国外企业更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能够更及时地满足中国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殊不知满足用户需求是把双刃剑,尤其是对平台软件而言。也许正因为我们过度强调不断调整、不断修改、不断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才使得我们的平台软件做到最后都“走了样”,难以在通用性、大型化、稳定性、整合性等方面与国外平台相抗衡。


  “坚持”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培育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国外的平台软件不随意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修改,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以客户为中心,他们通过服务引导、产业链完善等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国内某软件公司市场负责人曾对笔者坦言,很多时候客户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们提出的要求也未必就是对的。客户的需求需要引导,有时国内客户更愿意相信国外平台是因为其在全球有非常多的最佳实践、成功案例。加上庞大的实施团队、丰富的上层应用,这些强大的背景足以让国内客户“削足适履”。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的产业竞争已经进入产业生态链竞争时代,尤其是平台软件更是如此,很多时候客户选择一个平台就意味着选择了这个平台的全产业链。所以我们必须有产业链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强平台软件。
http://cyyw.cena.com.cn/2013-03/29/content_188423.htm
技术弱,缺长期积累,功利主义,政绩工程,研发体制不完善的干扰,简单点说,跟国足踢不好一个道理。
最近在参与一个系统软件的招标,有外国软件厂商和国内厂商。基本印象就是外国厂商就是告诉你我的软件有什么功能你可以怎么做,要个性化功能。对不起现阶段不可能专门为你开发。而国内厂商就是你要什么功能我帮你做出来。这个需求我的系统没有?没问题我们现场开发。
hfly 发表于 2013-7-9 12:59
技术弱,缺长期积累,功利主义,政绩工程,研发体制不完善的干扰,简单点说,跟国足踢不好一个道理。
数据库 中间件 做的还不错的
细蓉云吞面 发表于 2013-7-9 14:30
最近在参与一个系统软件的招标,有外国软件厂商和国内厂商。基本印象就是外国厂商就是告诉你我的软件有什么 ...
所以在一些领域,可以使用你也可以不使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