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机关"的借调群体:干部管理体制中的"怪胎"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18:57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5/10365958.html
借调一般是指编制在原单位,被借调到上级或主管单位短期工作的行为。作为游离于《公务员法》之外的一种干部使用方式,借调干部相对随意、不确定,少数人成功将借调变成了向上的捷径,大部分在借调之后又不得不回到原单位。






  在回答“您所知道的借调干部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借调”这个问题时,47%的受访者认为是“借调的单位人少事多,需要人手”,25%认为是“为保证某项重大项目或赛事的顺利进行”,22%认为原因是“自己的能力强,工作出色”,19%认为“原单位领导或同事排挤”,8%选择“自己也不清楚原因”,另有20%选择“其他”。

  “借调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您认为原因是什么?”35%的受访者选择“ 因机关编制限制而产生”,30%选择“因借调决策人员或者被借调人员自身发展需要等而产生”,26%选择“因机关人才短缺而产生”,15%选择“因机关工作增多而产生”,另有19%选择“其他”。【详细】



  身份尴尬的借调干部最大的忧虑是什么?借调干部借调期满后将何去何从?为此,人民论坛杂志联合人民论坛网、人民网做了“您如何看待借调干部”的问卷调查,共有2643人参与投票,人民论坛记者调查采访了45名借调干部,有效参与人数总计2688人。

  “您认为借调干部最大的焦虑是什么?”59%的受访者选择“没有归属感,觉得自己是‘局外人’”,45%选择“解决编制遥遥无期”,28%选择“同工不同酬”,18%选择“工作任务繁重”,4%选择“思念家乡,想念亲人”,另有10%选择“其他”。

  “如果您是借调干部,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75%的受访者选择“借调期满后自己将何去何从”,22%选择“如何利用借调的机会提高工作能力”,9%选择“如何按时保质地完成工作”,另有7%选择“其他”。

  华东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海春是个“老借调”,他的感受就是:“低姿态、勤工作、观大势”。他说:“借调,尤其是在中央国家机关借调,是一个‘当孙子’的经历。当然,会当‘孙子’也是一种本事,否则也就难以当上‘大爷’。正如美国的一句名言:背不起十字架,就戴不起皇冠。”【详细】



  在回答“在新形势下,您认为哪一种干部流动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工作”这个问题时,53%的受访者选择“轮岗”,46%选择“交流”,14%选择“挂职”,选择“借调”的受访者只有4%。也就是说,96%的受访者认为借调并不能更好地促进工作。

  相对来说,挂职、轮岗、交流都比借调规范,在《公务员法》中,规定的公务员交流方式只有三种: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借调只字未提。正因如此,《公务员法》起草小组成员之一、国家行政学院宋世明教授说:“在借调的问题上,希望各地能够真正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详细】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5/10365958.html
借调一般是指编制在原单位,被借调到上级或主管单位短期工作的行为。作为游离于《公务员法》之外的一种干部使用方式,借调干部相对随意、不确定,少数人成功将借调变成了向上的捷径,大部分在借调之后又不得不回到原单位。






  在回答“您所知道的借调干部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借调”这个问题时,47%的受访者认为是“借调的单位人少事多,需要人手”,25%认为是“为保证某项重大项目或赛事的顺利进行”,22%认为原因是“自己的能力强,工作出色”,19%认为“原单位领导或同事排挤”,8%选择“自己也不清楚原因”,另有20%选择“其他”。

  “借调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您认为原因是什么?”35%的受访者选择“ 因机关编制限制而产生”,30%选择“因借调决策人员或者被借调人员自身发展需要等而产生”,26%选择“因机关人才短缺而产生”,15%选择“因机关工作增多而产生”,另有19%选择“其他”。【详细】



  身份尴尬的借调干部最大的忧虑是什么?借调干部借调期满后将何去何从?为此,人民论坛杂志联合人民论坛网、人民网做了“您如何看待借调干部”的问卷调查,共有2643人参与投票,人民论坛记者调查采访了45名借调干部,有效参与人数总计2688人。

  “您认为借调干部最大的焦虑是什么?”59%的受访者选择“没有归属感,觉得自己是‘局外人’”,45%选择“解决编制遥遥无期”,28%选择“同工不同酬”,18%选择“工作任务繁重”,4%选择“思念家乡,想念亲人”,另有10%选择“其他”。

  “如果您是借调干部,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75%的受访者选择“借调期满后自己将何去何从”,22%选择“如何利用借调的机会提高工作能力”,9%选择“如何按时保质地完成工作”,另有7%选择“其他”。

  华东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海春是个“老借调”,他的感受就是:“低姿态、勤工作、观大势”。他说:“借调,尤其是在中央国家机关借调,是一个‘当孙子’的经历。当然,会当‘孙子’也是一种本事,否则也就难以当上‘大爷’。正如美国的一句名言:背不起十字架,就戴不起皇冠。”【详细】



  在回答“在新形势下,您认为哪一种干部流动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工作”这个问题时,53%的受访者选择“轮岗”,46%选择“交流”,14%选择“挂职”,选择“借调”的受访者只有4%。也就是说,96%的受访者认为借调并不能更好地促进工作。

  相对来说,挂职、轮岗、交流都比借调规范,在《公务员法》中,规定的公务员交流方式只有三种: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借调只字未提。正因如此,《公务员法》起草小组成员之一、国家行政学院宋世明教授说:“在借调的问题上,希望各地能够真正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详细】
似乎我也在借调中
确实有点不那么自在
不过心态平和就没什么了
就当时锻炼+开拓眼界嘛
{:3_87:}我也在借调中,少说话多做事,让领导满意了对以后也有好处
CD 里公务员挺多??
大多数就是机关编制有限。我们局机关就20人的公务员编制。领导占了一大半,留给科员的只有5 6个。工作又不能放下,只好从下面事业单位借调了。好在调来的人员也是当公务员看待,公务员发的东西也有他们的。听说下面区里有的局借调人员工资福利还是原单位发,结果有时几个月不法钱,工作还要照样干。这种人才倒霉呢


据我所知区建设局就6人的编制。领导就占全了。小兵全是借调来的。认识的一个朋友就是原单位发工资,工资不正常。现在全指望在几个项目指挥部挂名的补助过日子

据我所知区建设局就6人的编制。领导就占全了。小兵全是借调来的。认识的一个朋友就是原单位发工资,工资不正常。现在全指望在几个项目指挥部挂名的补助过日子
借调主要还是一个前途问题,尤其是对于刚工作的年轻干部,多在上面走走,一来熟悉人脉,二来展现才能。个别表现好的,就留在该单位了,借调结束后回原单位的,也多少有些发展。比如说团委这条线,借调回去以后大部分还是能上团委书记、团副的。最郁闷的应该是挂职,能挂出去的多少还是有一些资历的留在本单位也有前途,但出去挂个半年几个月的,那边因为你是新来的不给分配什么实质的领导工作,原单位的工作又被别人顶替掉了,挂完以后除非几个原来就定了要提拔的,大部分真是上下够不着。
回复 7# 壮圆郎
你这个好像说反了,一般情况下,出外挂职都是上挂,比方说,一个县局普通科员去挂职乡镇的副职领导,现在对于挂职管理的比较严格,选拔、使用、挂职后的工作安排都是需要上级党委研究通过,甚至需要通过考试来选拔挂职人员。而借调就不同了,除了那些被动选调去别的单位干活的苦命孩子外,好些人都是希望能够选调去另一个单位,从而留在那,在别的单位一般从事的都是底层工作。而且选调只是两个单位之间的事情,一般不需要上级组织部门研究
限于人事编制,好些单位领导有余,“干活的人”奇缺,不是说小兵奇缺,好多通过退伍安置及以前各种方式进入到机关单位的人能力实在有限,这就需要借调别的单位人来干活。
只是可怜那些没有编制的同学,就我所知道,去年一街道办事处通过考试分配的大学生村官,都是合同制管理没有编制的,现在就有5名被县直机关借调走
当然,对于某些有门路的同学来说,借调是曲线救国的一种方式,毕竟借调期间,如果借调单位有空缺人员编制,而且该单位也同意接受的话,借调人员还是可以留在借调单位的,前提是借调人员是编制内。
su24 发表于 2009-11-13 17:00


    经常的情况就是公务员一杯茶一张报纸一坐半天,而借调的人拿比公务员工资少得多的事业工资,累得要死只是为了遥遥无期的“转”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