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追赶诸强:美国称需20年 中国等不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51:42
航空工业追赶诸强:美国称需20年 中国等不及

2013-07-08 13:34 中国航空报

  追赶诸强:20年中国等不及

  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

  在“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指引下,4年来,中航工业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大刀阔斧地重组、剥离、收购,动作之大,超出人们的想象:

  ——汽车业务与航空电子业务重组整合;

  ——成功剥离汽车,退出整车业务;

  ——收购美国Nexteer汽车转向器公司;

  ——西飞国际重组;

  ——成飞集成因锂电项目被机构追捧连续涨停;

  ——中航精机因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连续10个涨停;

  ——收购奥地利FACC公司;

  ——收购日本NEC液晶显示器业务;

  ——收购哈轴;

  ——收购美国西锐飞机;

  ……

  如此大规模、大密度、大力度的重组、剥离、收购、资本化运作,是中国航空工业战略转型、整合资源的需要,是与世界航空工业巨头竞争的体制机制的需要。

  2011年4月10日,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年前夕,20多家媒体将镜头对准时任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聚焦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态势。

  有记者问:“中国航空工业还有多久才能进入到世界第一方阵?对此美国人开出的时间表是10~20年,你认为这个估计是过于乐观还是悲观?”

  林左鸣答:“美国人分析我们还要有20年的时间,我觉得20年我们等不及!”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轰动。

  林左鸣一边做手势,一边坚定又风趣地说:“只要全国人民给我们一点阳光,我们就会灿烂;给我们一点希望,我们就会全力以赴。”

  “20年我们等不及”是一句极有分量的话。专家说,目前中国和世界航空工业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军机,欧美诸强在四代机水平以上,中国在三代机水平上下;民机,大飞机市场被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客公司垄断,支线飞机市场被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垄断,通用飞机主要集中在美国。

  中国航空工业的优势和强项在哪里?公众看到的现实是,除军机外,中国的大飞机C919项目刚刚启动几年,虽进展顺利,但还没有飞上蓝天,要取得适航证尚需时日;更重要的是,能否取得商业成功,挑战航空巨头掌控的国际市场,现在还是未知数。中国的支线飞机ARJ21和新舟60等,目前也难说能与对标公司抗衡。专家认为,总体上看,中国和世界航空工业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至少有20年的时间。

  “20年我们等不及”,意味着20年的差距将要用不到20年的时间弥补,这并非易事。对标公司不会停下脚步,他们还在高起点上继续快速发展。“丛林法则”讲的是“赢家通吃”,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竞争对手不会让中国轻易挤占市场份额,他们可能施展各种阳谋或暗算手段设阻,中国如何应对?这些都叫人心生疑虑。

  林左鸣说:“我的前任刘高倬在歼10飞机推出之后,提出我们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这个说法非常形象。‘望其项背’说明我们虽有发展,但还有差距,最理想的状态是‘并驾齐驱’,当然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领先者。”

  他说:“现在我们仍处于‘望其项背’的阶段,还需要发力追赶,我们的目标是尽快做到‘并驾齐驱’。”

  林左鸣接受本书作者专访时,又做出进一步解析:“现在世界已经逼得中国什么事都要做三足鼎立的打算了。中国的航空企业,中国的军工体系,以及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架构,都得要往三足鼎立上走,否则根本不行。”

  并驾齐驱,即中国航空工业与欧洲、美国三足鼎立。要达此目标,必须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令人欣喜的是,中航工业组建4年多来,实现了华丽转身,转型、整合、突破,各项进展气势如虹,这使人们对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追赶目标有了底气和自信。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复杂,甚至不尽如人意,但中航工业人相信事在人为,强调做实自己。他们的自信和底气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中航工业实施“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在市场化改革中,通过4年重组、整合与资本化运作,找到了继续前进的切入点,打下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这给人以信心。

  第二,经过60年摸爬滚打的历练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国航空工业人已经找到了改革的突破点,探明了阻扼进取的火力点。知己知彼,方有胜算。

  第三,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航空工业已全方位做好了攻坚克难、放手一搏的准备。20年,不仅中国航空工业人等不及,全国人民也早已目光灼灼,投鞭众志:“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三大战役:转型、整合、突破

  如果把中国航空工业的改革与发展视为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那么这场战争可分为三大战役:

  第一大战役——转型。

  这是一场拉锯战。转型的难点在于利益的胶着和观念的纠葛。转型对传统思维方式、传统运营模式产生颠覆效应,其革故鼎新之势振聋发聩。拉锯战是持久战,是比耐力、比信心、比智慧的战略博弈,事关各方利益;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要通过思想交锋碰撞,达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重新进行评估和结构调整,以适应世界潮流和国际竞争。这是一种韧性的战斗。

  第二大战役——整合。

  这是一场运动战。整合选定了切入点——市场化改革。以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展开攻势。整合使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合,产生聚变效应,其倍增效果有目共睹。这种运动战是速决战,是高站位、全视野、大手笔的战略出击,事关企业大局,战略决策;是飓风式变革,可能暂时不会被大多数人理解。它需要抓住机遇,准确判断,果断出手,速战速决,平稳着陆。这是一种刚性的战斗。

  第三大战役——突破。

  这是一场攻坚战。突破瞄准了主攻点——旧体制的壁垒和旧观念的掣肘展开搏杀。突破产生创新效应,是必须打赢又非企业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战略决战。

  放眼当今世界,转型是世界军工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军工产业强国正在沿着全产业链与全价值链集成经营这一航道深度拓展推进,美国已经尝到了甜头。这种转型对传统思维方式和传统运营模式所产生的巨大颠覆力和震撼力,中国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注意。

  整合也是世界军工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空天巨擘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就已经完成了整合,国际航空市场已被它们分割,格局已定。中国航空工业起步已经晚了。

  突破更是世界军工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在现行模式和未来模式的结合点上,在产业布局和市场开拓的结合点上,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结合点上,在物质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结合点上,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结合点上,每天都在交叉融合,每天都在萌发新的生长点、增长点,突破势在必行。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中国航空工业人说,给我一个平台,我能搏击长空。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来说,这个支点,就是中华民族魂魄;这个平台,就是体制机制创新。(李平 仇方迎 吴献东)


http://mil.huanqiu.com/china/2013-07/4103307.html
.航空工业追赶诸强:美国称需20年 中国等不及

2013-07-08 13:34 中国航空报

  追赶诸强:20年中国等不及

  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

  在“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指引下,4年来,中航工业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大刀阔斧地重组、剥离、收购,动作之大,超出人们的想象:

  ——汽车业务与航空电子业务重组整合;

  ——成功剥离汽车,退出整车业务;

  ——收购美国Nexteer汽车转向器公司;

  ——西飞国际重组;

  ——成飞集成因锂电项目被机构追捧连续涨停;

  ——中航精机因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连续10个涨停;

  ——收购奥地利FACC公司;

  ——收购日本NEC液晶显示器业务;

  ——收购哈轴;

  ——收购美国西锐飞机;

  ……

  如此大规模、大密度、大力度的重组、剥离、收购、资本化运作,是中国航空工业战略转型、整合资源的需要,是与世界航空工业巨头竞争的体制机制的需要。

  2011年4月10日,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年前夕,20多家媒体将镜头对准时任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聚焦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态势。

  有记者问:“中国航空工业还有多久才能进入到世界第一方阵?对此美国人开出的时间表是10~20年,你认为这个估计是过于乐观还是悲观?”

  林左鸣答:“美国人分析我们还要有20年的时间,我觉得20年我们等不及!”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轰动。

  林左鸣一边做手势,一边坚定又风趣地说:“只要全国人民给我们一点阳光,我们就会灿烂;给我们一点希望,我们就会全力以赴。”

  “20年我们等不及”是一句极有分量的话。专家说,目前中国和世界航空工业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军机,欧美诸强在四代机水平以上,中国在三代机水平上下;民机,大飞机市场被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客公司垄断,支线飞机市场被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垄断,通用飞机主要集中在美国。

  中国航空工业的优势和强项在哪里?公众看到的现实是,除军机外,中国的大飞机C919项目刚刚启动几年,虽进展顺利,但还没有飞上蓝天,要取得适航证尚需时日;更重要的是,能否取得商业成功,挑战航空巨头掌控的国际市场,现在还是未知数。中国的支线飞机ARJ21和新舟60等,目前也难说能与对标公司抗衡。专家认为,总体上看,中国和世界航空工业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至少有20年的时间。

  “20年我们等不及”,意味着20年的差距将要用不到20年的时间弥补,这并非易事。对标公司不会停下脚步,他们还在高起点上继续快速发展。“丛林法则”讲的是“赢家通吃”,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竞争对手不会让中国轻易挤占市场份额,他们可能施展各种阳谋或暗算手段设阻,中国如何应对?这些都叫人心生疑虑。

  林左鸣说:“我的前任刘高倬在歼10飞机推出之后,提出我们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这个说法非常形象。‘望其项背’说明我们虽有发展,但还有差距,最理想的状态是‘并驾齐驱’,当然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领先者。”

  他说:“现在我们仍处于‘望其项背’的阶段,还需要发力追赶,我们的目标是尽快做到‘并驾齐驱’。”

  林左鸣接受本书作者专访时,又做出进一步解析:“现在世界已经逼得中国什么事都要做三足鼎立的打算了。中国的航空企业,中国的军工体系,以及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架构,都得要往三足鼎立上走,否则根本不行。”

  并驾齐驱,即中国航空工业与欧洲、美国三足鼎立。要达此目标,必须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令人欣喜的是,中航工业组建4年多来,实现了华丽转身,转型、整合、突破,各项进展气势如虹,这使人们对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追赶目标有了底气和自信。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复杂,甚至不尽如人意,但中航工业人相信事在人为,强调做实自己。他们的自信和底气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中航工业实施“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在市场化改革中,通过4年重组、整合与资本化运作,找到了继续前进的切入点,打下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这给人以信心。

  第二,经过60年摸爬滚打的历练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国航空工业人已经找到了改革的突破点,探明了阻扼进取的火力点。知己知彼,方有胜算。

  第三,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航空工业已全方位做好了攻坚克难、放手一搏的准备。20年,不仅中国航空工业人等不及,全国人民也早已目光灼灼,投鞭众志:“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三大战役:转型、整合、突破

  如果把中国航空工业的改革与发展视为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那么这场战争可分为三大战役:

  第一大战役——转型。

  这是一场拉锯战。转型的难点在于利益的胶着和观念的纠葛。转型对传统思维方式、传统运营模式产生颠覆效应,其革故鼎新之势振聋发聩。拉锯战是持久战,是比耐力、比信心、比智慧的战略博弈,事关各方利益;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要通过思想交锋碰撞,达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重新进行评估和结构调整,以适应世界潮流和国际竞争。这是一种韧性的战斗。

  第二大战役——整合。

  这是一场运动战。整合选定了切入点——市场化改革。以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展开攻势。整合使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合,产生聚变效应,其倍增效果有目共睹。这种运动战是速决战,是高站位、全视野、大手笔的战略出击,事关企业大局,战略决策;是飓风式变革,可能暂时不会被大多数人理解。它需要抓住机遇,准确判断,果断出手,速战速决,平稳着陆。这是一种刚性的战斗。

  第三大战役——突破。

  这是一场攻坚战。突破瞄准了主攻点——旧体制的壁垒和旧观念的掣肘展开搏杀。突破产生创新效应,是必须打赢又非企业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战略决战。

  放眼当今世界,转型是世界军工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军工产业强国正在沿着全产业链与全价值链集成经营这一航道深度拓展推进,美国已经尝到了甜头。这种转型对传统思维方式和传统运营模式所产生的巨大颠覆力和震撼力,中国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注意。

  整合也是世界军工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空天巨擘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就已经完成了整合,国际航空市场已被它们分割,格局已定。中国航空工业起步已经晚了。

  突破更是世界军工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在现行模式和未来模式的结合点上,在产业布局和市场开拓的结合点上,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结合点上,在物质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结合点上,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结合点上,每天都在交叉融合,每天都在萌发新的生长点、增长点,突破势在必行。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中国航空工业人说,给我一个平台,我能搏击长空。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来说,这个支点,就是中华民族魂魄;这个平台,就是体制机制创新。(李平 仇方迎 吴献东)


http://mil.huanqiu.com/china/2013-07/4103307.html
.
太行好用了么?
等不及买苏35吧哈
哈轴被中航工业收购了啊!轴承厂的豆腐票再也看不到咯!
前几年在CD,满街都是骂木右叫的,现在少见了。林委员改革初战告捷,如果往股市上注资不那么心黑就更好了。
20年?虽然我们成长飞快,但也太乐观了。。。。。。。。。
多年以后,满天飞国产飞机,像两桶油一样赚钱,这只是个美梦,民航不想活了可以这样,支线本来就亏钱
基本功的补课要扎实稳重;
前沿跟踪要稍大胆。

土鳖吃急躁的亏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