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新清史”之争:超越政治,可能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16:56
国内的清史学者大都承认“新清史”的学术成就,却多以警惕性的姿态来对待这一新的学术潮流。自从马克思主义史学不再是中国历史学的唯一正统以后,这种以国籍划分学术阵营的情况,在历史学界已经有多年没有见到了。
  2010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办了一场“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首次在中国大陆举行的以“新清史”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国内清史学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2012年3月,这次研讨会的论文结集为《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尽管在这本书之前,中文学界已经有《清朝的国家认同:“新清史”研究与争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和《世界时间与东亚时间中的明清变迁》(三联书店,2009年12月)两部与“新清史”有关的论文集出版,但是相较而言,这本《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所收录的论文更具论战性质,也更能反映“新清史”在国内历史学界所引起的激烈争论。
  作为一个学派的“新清史”1990年代开始在美国出现,当然它的学术渊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按照定宜庄、胡鸿保的说法,“新清史”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张将清史纳入世界历史的范畴来研究,特别是主张将其作为一个帝国与世界同时代的其他帝国进行比较;二是强调清朝统治与历代王朝的区别,认为满洲的族群认同和清朝对各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对于清朝的成功统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强调在研究中使用满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性。(145-146页)其实准确地说,上述三点之中,第一点算是视角,第三点只是工具,第二点才是要害所在。
  所谓“强调清朝统治与历代王朝的区别”,指的是强调清朝与汉族王朝(主要是明朝)的区别。大部分认同“新清史”的学者认为,清朝与此前的汉族王朝有着重大的不同,例如它是一个以满族为中心、涵盖汉族中国与新疆、蒙古、西藏等边疆地区的大帝国;清朝皇帝的角色具有多维的性质,除了作为中原王朝的皇帝之外,同时还是边疆各族的可汗、藏传佛教的活佛;满族在清朝历史中并没有完全汉化,相反,满族特质的保留恰恰是清朝统治十分成功的根本原因等等。一句话,“清朝”并不等于“中国”。
  “新清史”所针对的,是过去中国史学界盛行的“汉化”模式。这种理论模式认为,中国历史上汉族是先进民族,其他游牧民族是落后民族;凡落后民族在武力上征服先进民族,必被先进民族从文化上征服,此之谓“汉化”;游牧民族在中原的统治是否成功,取决于其汉化程度的深浅,而清朝之所以能够维持长时间的统治,就在于满族的彻底汉化。标志着“新清史”走上前台的事件,就是美国历史学家罗友枝((Evelyn Sakakida Rawski)批评汉化模式的演讲《再观清代——论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被批评的何炳棣随后以《捍卫汉化》为题提出反批评,表明围绕“汉化”概念及其理论的争论对于“新清史”的意义。
  汉化模式的特点,在于强调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认为文化的传播与接受、而不是军事征服和政治管制,乃是中国历史上实现民族和解和维护大一统国家的根本。对于面临诸多民族问题的中国来说,这不失为一个颇具解释力又较少破坏性的理论框架,但是,它也同时蕴含着明显的民族沙文主义风险——对于汉化模式正反两方面的这种评价,是仅就其政治意义而言,并不涉及其学术价值。
  问题在于,历史问题永远会牵涉到现实的政治,中国尤甚;而历史越近,与政治的关系也就越紧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疆域和民族构成大致上继承于清朝,这是常识,所以像清史这种与族群关系、国家疆域、边疆治理,乃至现政权合法性都息息相关的史学领域,就更容易受到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新清史”的聚焦点恰恰在于认同、族群和边疆,无怪乎会在中国大陆引发争论甚至是敌意。
  《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共收论文44篇,分作7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对‘新清史’的再认识:清朝的国家与民族认同”包括10篇论文,是直接讨论“新清史”相关问题的,而其余部分也有不少文章与“新清史”所集中讨论的“满洲特性”、边疆治理等论题有关。
  这部论文集充分体现了中国学者对“新清史”的态度,那就是“不敢苟同”。尽管大家都承认,“新清史”给清史研究带来了不少颇具启发性的论点,可以纠正以往研究中的若干偏差,但是——几乎所有中国学者谈到“新清史”,都要加上一个“但是”——对于“新清史”刻意强调清朝与中国历代王朝的区别这一点,多持保留态度。黄兴涛的态度颇具代表性:“(‘新清史’)强调满人在清朝的某种主体性地位,注重从满人主体性的角度来研究清史,对于丰富清史研究的意义不言自明。但在正视清朝历史这一独特性的同时,也不应走到另一个极端:有意无意地轻忽乃至淡化其大一统国家的‘中国性’,更不能将两者简单化地对立起来。”(16页)
  在这里,黄兴涛提到了“中国性”这个词,英文中一个新词“Chineseness”可以和它对应。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一篇题目非常醒目的文章Fuck Chineseness:On the Ambiguities of Ethnicity as Culture as Identity(Allen Chun,Boundary,1996 summer。此文中文版题目被改成较少刺激性的《解构中国性:论族群意识作为文化作为认同之暧昧不明》,《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33期,1999年3月)。此文的内容姑且不论,单以严肃的学术论文而冠以如此不雅的题目,就足以说明“中国性”这种模糊的概念已经在境外学界受到了多么强烈的质疑。这种质疑既是对中国当代日益“显题化”的族群问题的学术反映,也来源于对清朝以来的中国历史的探索和反思,同时还和后现代史学思潮兴起以后对“民族国家”的解构有关,而“新清史”对“中国性”的否认、尤其是对清朝的“中国性”的否认,也属于同一潮流下的产物。
  正因为“新清史”有着如此复杂而敏感的政治和学术背景,所以中国学者往往会认为它会带来互相关联的双重危险:一是破坏长期居正统地位的中国历史一元叙述,二是动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基础,而这两个问题,当然都是政治性多于学术性。结果就是,国内的清史学者大都承认“新清史”的学术成就,却多以警惕性的姿态来对待这一新的学术潮流。自从马克思主义史学不再是中国历史学的唯一正统以后,这种以国籍划分学术阵营的情况,在历史学界已经有多年没有见到了。
  本书所收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也是“新清史”流派重要学者欧立德(Mark C. Elliott)教授的《关于“新清史”的几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有趣而内涵丰富的例子。杨念群曾批评“新清史”,说它“对清朝吸收融合汉族文化的史实,以及作为多民族代表的象征统合意义视而不见,显然缺欠说服力”(《我看“大一统”历史观》,《读书2009年第4期》),针对这个批评,欧立德反问道:“既然‘华夷之辨’在清廷和民间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重新讨论满汉在政治、社会方面的对立为什么为‘显然缺欠说服力’?在清代不能公开提及这一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为什么还要对此予以避讳呢?”(13页)在这次碰撞中,我们看到国内学者与“新清史”诸人的区别所在:国内学者多强调清代所发生的民族融合、政治整合和文化交流,“新清史”则更注重清代所发生的武力征服、强调民族特性与文化隔绝。美国学者对国内历史学家的质疑和迷惑也是多重的:既怀疑国内学者有意迎合官方意识形态,有损学术独立,又怀疑他们受民族主义支配,在学术问题上抱有一些先入为主的偏见。而对国内学者而言,对族群问题的若干原则,则是超越左右之争的最大限度的政治共识。
  本书的编者曾在其他场合表示,希望将有关“新清史”的争论置于学术范围之内,避免将其政治化(《清朝的国家认同》序言),《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这本论文集的出版,证明上述理想近乎自欺。“新清史”的某些重要论著至今还不能在国内翻译出版,一些论文还要因为“语境的不同”而作删节,甚至相关的学术活动也曾经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干扰,在如此剧烈的思想交锋之下,幻想将讨论限制在纯学术领域是完全不可能的。更现实的做法也许是,承认相关议题中的政治因素,但在讨论中分清楚哪些是学术的进路,哪些是政治的考量。

http://www.aisixiang.com/data/57034.html国内的清史学者大都承认“新清史”的学术成就,却多以警惕性的姿态来对待这一新的学术潮流。自从马克思主义史学不再是中国历史学的唯一正统以后,这种以国籍划分学术阵营的情况,在历史学界已经有多年没有见到了。
  2010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办了一场“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首次在中国大陆举行的以“新清史”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国内清史学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2012年3月,这次研讨会的论文结集为《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尽管在这本书之前,中文学界已经有《清朝的国家认同:“新清史”研究与争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和《世界时间与东亚时间中的明清变迁》(三联书店,2009年12月)两部与“新清史”有关的论文集出版,但是相较而言,这本《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所收录的论文更具论战性质,也更能反映“新清史”在国内历史学界所引起的激烈争论。
  作为一个学派的“新清史”1990年代开始在美国出现,当然它的学术渊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按照定宜庄、胡鸿保的说法,“新清史”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张将清史纳入世界历史的范畴来研究,特别是主张将其作为一个帝国与世界同时代的其他帝国进行比较;二是强调清朝统治与历代王朝的区别,认为满洲的族群认同和清朝对各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对于清朝的成功统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强调在研究中使用满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性。(145-146页)其实准确地说,上述三点之中,第一点算是视角,第三点只是工具,第二点才是要害所在。
  所谓“强调清朝统治与历代王朝的区别”,指的是强调清朝与汉族王朝(主要是明朝)的区别。大部分认同“新清史”的学者认为,清朝与此前的汉族王朝有着重大的不同,例如它是一个以满族为中心、涵盖汉族中国与新疆、蒙古、西藏等边疆地区的大帝国;清朝皇帝的角色具有多维的性质,除了作为中原王朝的皇帝之外,同时还是边疆各族的可汗、藏传佛教的活佛;满族在清朝历史中并没有完全汉化,相反,满族特质的保留恰恰是清朝统治十分成功的根本原因等等。一句话,“清朝”并不等于“中国”。
  “新清史”所针对的,是过去中国史学界盛行的“汉化”模式。这种理论模式认为,中国历史上汉族是先进民族,其他游牧民族是落后民族;凡落后民族在武力上征服先进民族,必被先进民族从文化上征服,此之谓“汉化”;游牧民族在中原的统治是否成功,取决于其汉化程度的深浅,而清朝之所以能够维持长时间的统治,就在于满族的彻底汉化。标志着“新清史”走上前台的事件,就是美国历史学家罗友枝((Evelyn Sakakida Rawski)批评汉化模式的演讲《再观清代——论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被批评的何炳棣随后以《捍卫汉化》为题提出反批评,表明围绕“汉化”概念及其理论的争论对于“新清史”的意义。
  汉化模式的特点,在于强调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认为文化的传播与接受、而不是军事征服和政治管制,乃是中国历史上实现民族和解和维护大一统国家的根本。对于面临诸多民族问题的中国来说,这不失为一个颇具解释力又较少破坏性的理论框架,但是,它也同时蕴含着明显的民族沙文主义风险——对于汉化模式正反两方面的这种评价,是仅就其政治意义而言,并不涉及其学术价值。
  问题在于,历史问题永远会牵涉到现实的政治,中国尤甚;而历史越近,与政治的关系也就越紧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疆域和民族构成大致上继承于清朝,这是常识,所以像清史这种与族群关系、国家疆域、边疆治理,乃至现政权合法性都息息相关的史学领域,就更容易受到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新清史”的聚焦点恰恰在于认同、族群和边疆,无怪乎会在中国大陆引发争论甚至是敌意。
  《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共收论文44篇,分作7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对‘新清史’的再认识:清朝的国家与民族认同”包括10篇论文,是直接讨论“新清史”相关问题的,而其余部分也有不少文章与“新清史”所集中讨论的“满洲特性”、边疆治理等论题有关。
  这部论文集充分体现了中国学者对“新清史”的态度,那就是“不敢苟同”。尽管大家都承认,“新清史”给清史研究带来了不少颇具启发性的论点,可以纠正以往研究中的若干偏差,但是——几乎所有中国学者谈到“新清史”,都要加上一个“但是”——对于“新清史”刻意强调清朝与中国历代王朝的区别这一点,多持保留态度。黄兴涛的态度颇具代表性:“(‘新清史’)强调满人在清朝的某种主体性地位,注重从满人主体性的角度来研究清史,对于丰富清史研究的意义不言自明。但在正视清朝历史这一独特性的同时,也不应走到另一个极端:有意无意地轻忽乃至淡化其大一统国家的‘中国性’,更不能将两者简单化地对立起来。”(16页)
  在这里,黄兴涛提到了“中国性”这个词,英文中一个新词“Chineseness”可以和它对应。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一篇题目非常醒目的文章Fuck Chineseness:On the Ambiguities of Ethnicity as Culture as Identity(Allen Chun,Boundary,1996 summer。此文中文版题目被改成较少刺激性的《解构中国性:论族群意识作为文化作为认同之暧昧不明》,《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33期,1999年3月)。此文的内容姑且不论,单以严肃的学术论文而冠以如此不雅的题目,就足以说明“中国性”这种模糊的概念已经在境外学界受到了多么强烈的质疑。这种质疑既是对中国当代日益“显题化”的族群问题的学术反映,也来源于对清朝以来的中国历史的探索和反思,同时还和后现代史学思潮兴起以后对“民族国家”的解构有关,而“新清史”对“中国性”的否认、尤其是对清朝的“中国性”的否认,也属于同一潮流下的产物。
  正因为“新清史”有着如此复杂而敏感的政治和学术背景,所以中国学者往往会认为它会带来互相关联的双重危险:一是破坏长期居正统地位的中国历史一元叙述,二是动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基础,而这两个问题,当然都是政治性多于学术性。结果就是,国内的清史学者大都承认“新清史”的学术成就,却多以警惕性的姿态来对待这一新的学术潮流。自从马克思主义史学不再是中国历史学的唯一正统以后,这种以国籍划分学术阵营的情况,在历史学界已经有多年没有见到了。
  本书所收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也是“新清史”流派重要学者欧立德(Mark C. Elliott)教授的《关于“新清史”的几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有趣而内涵丰富的例子。杨念群曾批评“新清史”,说它“对清朝吸收融合汉族文化的史实,以及作为多民族代表的象征统合意义视而不见,显然缺欠说服力”(《我看“大一统”历史观》,《读书2009年第4期》),针对这个批评,欧立德反问道:“既然‘华夷之辨’在清廷和民间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重新讨论满汉在政治、社会方面的对立为什么为‘显然缺欠说服力’?在清代不能公开提及这一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为什么还要对此予以避讳呢?”(13页)在这次碰撞中,我们看到国内学者与“新清史”诸人的区别所在:国内学者多强调清代所发生的民族融合、政治整合和文化交流,“新清史”则更注重清代所发生的武力征服、强调民族特性与文化隔绝。美国学者对国内历史学家的质疑和迷惑也是多重的:既怀疑国内学者有意迎合官方意识形态,有损学术独立,又怀疑他们受民族主义支配,在学术问题上抱有一些先入为主的偏见。而对国内学者而言,对族群问题的若干原则,则是超越左右之争的最大限度的政治共识。
  本书的编者曾在其他场合表示,希望将有关“新清史”的争论置于学术范围之内,避免将其政治化(《清朝的国家认同》序言),《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这本论文集的出版,证明上述理想近乎自欺。“新清史”的某些重要论著至今还不能在国内翻译出版,一些论文还要因为“语境的不同”而作删节,甚至相关的学术活动也曾经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干扰,在如此剧烈的思想交锋之下,幻想将讨论限制在纯学术领域是完全不可能的。更现实的做法也许是,承认相关议题中的政治因素,但在讨论中分清楚哪些是学术的进路,哪些是政治的考量。

http://www.aisixiang.com/data/57034.html
满清汉化毛线,汉人亡天下不是白叫的。汉人很大程度上被满洲化,几千年的衣冠服饰都没了。蒙古人也差不多,蒙古人服饰以前是左衽的,这都是博格达汗给予的么
横刀亚欧 发表于 2013-6-22 23:29
满清汉化毛线,汉人亡天下不是白叫的。汉人很大程度上被满洲化,几千年的衣冠服饰都没了。蒙古人也差不多, ...

清帝国并不等同于中国,它只是一个超越中国的大满洲帝国。在这个帝国里,满洲统治者扮演了多重角色:他是汉族人的皇帝,满洲人的族长,蒙古人的可汗,西藏喇嘛教的保护人,新疆回部的大伯克,中国皇帝只不过是满洲统治者扮演的众多角色之一。
寒风烈 发表于 2013-6-22 23:33
清帝国并不等同于中国,它只是一个超越中国的大满洲帝国。在这个帝国里,满洲统治者扮演了多重角色:他 ...
本来就是如此,中国皇帝不过满清帝国征服汉人之后像英国女王加冕印度皇帝一样得到的。就像征服印度时期的大英帝国的历史不是印度的一样。
横刀亚欧 发表于 2013-6-22 23:29
满清汉化毛线,汉人亡天下不是白叫的。汉人很大程度上被满洲化,几千年的衣冠服饰都没了。蒙古人也差不多, ...
滑稽可笑。

服装朝左开还是朝右开,有本质区别么?毫无意义的细枝末节。

相比较服装朝左开还是朝右开,语言、文字等等,才是真正文化的载体。
季路 发表于 2013-6-22 23:50
滑稽可笑。

服装朝左开还是朝右开,有本质区别么?毫无意义的细枝末节。
原来生活习俗不算文化呀,俺滑稽可笑,您高明行了吧
横刀亚欧 发表于 2013-6-22 23:55
原来生活习俗不算文化呀,俺滑稽可笑,您高明行了吧
真是笑话。

服装朝左开还是朝右开,是很重要的文化习俗么?

现在我们穿西装、T恤衫,是不是全都是出卖祖宗的不肖子孙?
季路 发表于 2013-6-22 23:58
真是笑话。

服装朝左开还是朝右开,是很重要的文化习俗么?
在你眼里是笑话那就笑呗,没人不让你笑。今天全球基本西式衣服本来就象征着不同程度的西方化和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莫非不是?
横刀亚欧 发表于 2013-6-23 00:01
在你眼里是笑话那就笑呗,没人不让你笑。今天全球基本西式衣服本来就象征着不同程度的西方化和受西方文明 ...

哈哈,穿西服就是西方化了?

这么说,中国比印度西方化几千倍也不止啊,印度绝大多数人还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呢。

季路 发表于 2013-6-23 00:03
哈哈,穿西服就是西方化了?

这么说,中国比印度西方化几千倍也不止啊,印度绝大多数人还穿着自己的 ...


难道不是?印度的那10亿低等人绝对不比中国人更接近西方文明。如果你认为民主选举才是西化的话,俺无话可说。另外俄国彼得大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有关于改变社会风俗中服饰、发型的方面,莫非人家吃饱撑的?至于中国历史上北魏孝文帝改革禁胡服莫非也是白干?
季路 发表于 2013-6-23 00:03
哈哈,穿西服就是西方化了?

这么说,中国比印度西方化几千倍也不止啊,印度绝大多数人还穿着自己的 ...


难道不是?印度的那10亿低等人绝对不比中国人更接近西方文明。如果你认为民主选举才是西化的话,俺无话可说。另外俄国彼得大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有关于改变社会风俗中服饰、发型的方面,莫非人家吃饱撑的?至于中国历史上北魏孝文帝改革禁胡服莫非也是白干?
横刀亚欧 发表于 2013-6-23 00:11
难道不是?印度的那10亿低等人绝对不比中国人更接近西方文明。如果你认为民主选举才是西化的化,俺无话 ...
印度上层人士,也是习惯穿民族服装的,你的论据完全站不住脚。

赵武灵王还推行胡服骑射呢,难道你想说赵武灵王在全面推行胡化?

季路 发表于 2013-6-23 00:15
印度上层人士,也是习惯穿民族服装的,你的论据完全站不住脚。

赵武灵王还推行胡服骑射呢,难道你想说 ...


俺说全面了吗?俺前面帖子说是很大程度上,赵国骑兵本来就相当程度的胡化,胡服又没推广到全赵国谈不上战国某种程度胡化。先来把俄国和日本的例子驳倒了再说。莫非俄国、日本的西方化中关于这方面的也是个滑稽笑话?
季路 发表于 2013-6-23 00:15
印度上层人士,也是习惯穿民族服装的,你的论据完全站不住脚。

赵武灵王还推行胡服骑射呢,难道你想说 ...


俺说全面了吗?俺前面帖子说是很大程度上,赵国骑兵本来就相当程度的胡化,胡服又没推广到全赵国谈不上战国某种程度胡化。先来把俄国和日本的例子驳倒了再说。莫非俄国、日本的西方化中关于这方面的也是个滑稽笑话?
横刀亚欧 发表于 2013-6-23 00:21
俺说全面了吗?俺前面帖子说是很大程度上,赵国骑兵本来就相当程度的胡化,胡服又没推广到全赵国谈不上 ...
笑话,驳倒啥啊?

日本是因为推广西服才西化的,还是因为西化才穿西服的。两者谁因谁果,你都没搞清楚。
季路 发表于 2013-6-23 00:28
笑话,驳倒啥啊?

日本是因为推广西服才西化的,还是因为西化才穿西服的。两者谁因谁果,你都没搞清楚 ...
俺就说一点衣冠服饰难道不是文化中的一部分?乃说滑稽可笑的嘛?你继续笑话不就得了,扯那么多干吗?日俄两国西化和推广西式衣冠服饰没因果关系,西式衣冠服饰是西化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是学习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乃说衣冠服饰和文化有关很可笑的嘛,先把这个洗乐了再说。
横刀亚欧 发表于 2013-6-23 00:35
俺就说一点衣冠服饰难道不是文化中的一部分?乃说滑稽可笑的嘛?你继续笑话不就得了,扯那么多干吗?日俄 ...
当然滑稽可笑。

衣服朝左开还是朝右开,有区别么?是朝左开更舒服,还是朝右开更高贵?

毫无意义的东西,你还当个宝贝。
季路 发表于 2013-6-23 00:38
当然滑稽可笑。

衣服朝左开还是朝右开,有区别么?是朝左开更舒服,还是朝右开更高贵?
俺认为是文化的一部分而已,乃至于是一定程度的文化标志。俺扯舒服、高贵了?请找出来?你要滑稽可笑没人不让你笑。俺拿着当宝贝你又从哪看出来的?您看俺的发言俺着你眼睛了?再说也不是我先回复你的吧?
您是来搞笑的吗?

几个洋文人,台湾绿营文人臆造出来的所谓“新清史”,到了这篇文章里面,变成了中国当代清史研究的共识?

我勒个去。

建国以来,国内史学研究工作者一直在努力的摆脱西方史观(指的是那种以欧洲中心论为基础的历史研究方法),建立中国自己的历史研究模式的努力,就这么被抹杀了,还说什么“马克思主义史学不再是中国历史学的唯一正统”?

哎,不是我瞧不起您,外行人做内行事,总是会惹笑话的。
推动中国文化分裂?让中国人狗咬狗?几百年过去了。还在思念过去民族的悲情。杀了几千万人的日本人你们都能愿谅并奉为上宾。已经融合为一体的兄弟民族被外人一挑拨你们为什么激动。
 LZ承认民族主义是政治性的就是进步。
蒙古帝国席卷欧亚大陆,元朝仅仅是其殖民地之一。

至于说元朝是中国的朝代就更加荒唐了,蒙古不是满清,蒙古史是世界级的历史,不像满清历史一样容易纂改。中国人把蒙古史说成中国史,把成吉思汗说成中国人,已经闹成了国际史学界的笑柄。

宋朝末年,战乱四起,北方的蒙古金帐汗国势力不断扩大,疆域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多瑙河畔,南抵南海,北到西伯利亚,华夏民族也在蒙古人的铁蹄下亡国了,对于强悍的侵略者蒙古军队,中国人民无力抵抗,沦为亡国奴。

图:蒙古帝国版图,当时的中国成了蒙古的一个地区。

有人说了:“今天中国有个蒙古族,所以蒙古历史就是中国历史。”

蒙古人的铁蹄曾踏遍欧亚,许多国家都有蒙古后裔。蒙古族,俄罗斯有,乌克兰有,芬兰有,伊朗有,土耳其有,匈牙利有,印度有,其他很多国家都有,并非只是中国有。如果中国人要拿蒙古帝国吹牛的话,那么波兰人甚至匈牙利人都能这么说。中国五十六个民族还包括俄罗斯族、哈萨克族和朝鲜族,这又怎么解释?难道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朝鲜的历史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又有人说了:“今天内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蒙古历史就是中国的历史。”

我只能说,这种说法非常无知。今天在俄罗斯联邦中,有布里亚特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图瓦共和国,这些共和国都是蒙古人建立的,中国才一个蒙古自治区,俄罗斯是否比我们更有资格说蒙古属于俄罗斯?成吉思汗的出生地斡难河位于今天蒙古国和俄罗斯的交界处。蒙古民族的发源地中亚和西伯利亚大草原,历史上也从不属于中国。

图: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境内的蒙古地区分布。

说到这又有人要反驳了,他们会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所以蒙古族历史也是中国历史。”

那我请问世界上有几个国家不是多民族国家?俄罗斯一百七十多个民族,俄罗斯被蒙古统治的时候,蒙古征服中国,算不算俄罗斯的历史?算不算俄罗斯征服中国?中国五十六个民族还包括俄罗斯族,所以俄罗斯族历史也是中国历史?苏联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是这样吗?

到此,我相信仍然有很多中国人不肯罢休,甚至有人会说:“蒙古是从中国独立出去的,蒙古自古是中国的领土,所以蒙古历史就是中国历史。”以至于现在很多人嚷嚷着着要“收复蒙古”。

说“蒙古自古属于中国”纯粹是对历史的无知,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蒙古属于中国领土的说法。恰恰相反,历史上中国长期以来都是蒙古领土的一部分。蒙古曾经彻底征服并统治中国97年(1271-1368),历经十二代皇帝,1368年中国才从蒙古独立出去,建立明朝。如果算上清帝国296年(满蒙共治),那么历史上蒙古总共统治中国近400年。所以按中国的逻辑,应该是“中国自古是蒙古的一部分”才对。历史上中国北边都有一个国家,各位应该记得昭君出塞和苏武牧羊的故事吧。显然的中国历代从未占领过蒙古,蒙古却完全征服过中国.。明朝时两国依然交战,1449年土木堡战役50万明军被2万蒙古铁骑全歼,明英宗皇帝被蒙古人抓走,创造了史上最大军事奇迹。蒙古军队多次攻入北京城,仅明嘉靖时就有三次。在清国时代,满蒙共治中国,满蒙贵族相互通婚,当时已没有中国了,因此即使在清国时期也不是中国统治蒙古,而是蒙古统治中国。进入民国以后,虽然北洋军阀徐树铮曾短暂的占领过库伦(1919年11月-1920年10月,总共不到1年),但很快的被驱逐出去,蒙古也趁机收复了一些失土(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观点那是失地)。二战结束那年,蒙古军队曾进入张家口,直逼北京。因此,近百年来蒙古虽积弱不振,但中国也处於下风。因此说蒙古是中国领土,即使以中国的观点来看,也很牵强,还很帝国主义。简单地说,蒙古从来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果按中国的逻辑,那么中国乃至欧亚大陆自古都是蒙古的一部分。如果连蒙古都算中国,那么蒙古还占领过欧亚大陆,那么欧亚大陆自古都是中国的领土了,俄罗斯也是中国的领土,你们现在怎么不去“收复”呢?

更有甚者说:“蒙古人今天已经被中国文化同化了,所以蒙古历史就是中国历史。”

本来对于这个观点我根本懒得反驳,因为它实在是荒唐得有点可爱。但出乎我意料的是现在抱着这句话的人居然不在少数。说蒙古被中国文化同化的人,请问今天的蒙古人都说中文吗?为什么现在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蒙古人说蒙古语和俄罗斯语?为什么中亚和西亚的蒙古人说波斯语?蒙古人在统治俄罗斯时期大规模兴建东正教堂,然而他们对待中国文化从来都是持鄙视的态度。元帝国制度: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儒家人士比妓女低一等,比乞丐高一等。

引用袁腾飞的一段话:忽必烈有一点汉化,但也只是粗通汉语,自从蒙古入主中国之后,蒙古皇帝基本上连汉语都不会说,整个是外国人统治中国。蒙古派到各地去做镇守的这些达鲁花赤们也不会说汉语。蒙古的史书上一举例子就是波斯怎么着,亚历山大大帝怎么着,因为他在征服中国之前,已经接触了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文明,所以就不会被儒家文明征服。因为蒙古人什么都见过,什么教都信,蒙古很多皇帝都是基督徒,因此他们就抱着这样一种态度,觉得你中国文化也不过如此。假如当初日本人征服了中国,我们还要歌颂日本?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亡国灭种,没有什么可值得纪念的,更不能把它当做骄傲。你被别人灭了,还说真好,这属于恬不知耻。

蒙古人建立的是大蒙古帝国,这是全世界皆知的,当时的中国只是在蒙古人铁蹄下灭亡的无数国家之一,只是一块殖民地,仅此而已。蒙古帝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就好像大英帝国和印度的关系,成吉思汗和中国人的关系,就好像维多利亚女王和印度人的关系。大英帝国曾经占领过印度,印度成了它的殖民地,中国人把蒙古帝国说成是中国的一个朝代,把成吉思汗说成中国人,这种行为就好比印度人说大英帝国是印度历史上的朝代,维多利亚女王是印度人一样的荒唐,如果中国人要说成吉思汗是中国人,那么蒙古四大汗国的所在地,俄罗斯(金帐汗国)要说成吉思汗是俄罗斯人?伊朗(伊儿汗国)要说成吉思汗是波斯人?中亚诸国(察合台汗国)要说成吉思汗是他们国家的人?

那么忽必烈算中国人吗?忽必烈第一次在中国建立起蒙古人的政权,在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之前,他不是中国人,也就是如果他是中国人,他便是在元朝建立的那一瞬间成了中国人的。因为成了中国的统治者,他就成了中国人。这个逻辑成不成立?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我们可以得出成吉思汗是蒙古人、俄罗斯人、阿拉伯人……这成立吗?显然不成立,所以我们上面的逻辑也就不成立,所以即使忽必烈都算不上中国人。如果说忽必烈是中国人的话,拔都就是俄国人了,旭烈兀就成了波斯人了。成吉思汗更是不知道其实哪国人了。各位觉得这些想法荒谬吗?为何用到自己身上就如何正确了?

鲁迅在《随便翻翻》中说过 :“幼小时候,我知道中国在‘盘古氏开辟天地’之后,有三皇五帝、宋朝、元朝、明朝、‘我大清’。到二十岁,又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我们做了奴才。直到今年(指1934年)八月里,因为要查一点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罗思’,侵入匈、奥,还在征服全中国之前,那时的成吉思还不是我们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应该他们说‘ 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国,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的。 ”

蒙古国和俄罗斯是蒙古帝国继承者,中国不是蒙古国。

蒙古统治俄罗斯250年,在之后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和俄罗斯人大量混血,欧洲国家至今还称俄罗斯人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欧洲有句俗语“Scratch a Russian and find a Tatar.”意思是剥开一个俄罗斯人,就会看见一个鞑靼人(蒙古人)。无论是列宁还是斯大林,都不是什么“西方人”,在欧洲人看来他们都是亚洲人。斯大林按其民族出身来说是不折不扣的亚洲人,而列宁也有卡尔梅克蒙古血统。俄罗斯人彪悍尚武的民风就是深受蒙古的影响,直到19世纪西方国家还畏惧的将俄罗斯称为“白色蒙古”。现今的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又名“列宁格勒”,斯大林时代的伏尔加格勒被称为"斯大林格勒",而"格勒"一词就是蒙古语"гэр"意为“老巢” 。

莫斯科和克里姆林都是蒙古人的杰作,鞑靼蒙古统治之前的莫斯科只是一片田野和森林。在蒙古的统治下,莫斯科渐渐掌握了它在俄罗斯的地位及财力,成为俄罗斯的新兴势力。克里姆林也随之扩张,成为俄罗斯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中心。“克里姆林”的字源来自蒙古语,意为“要塞”。“乌克兰”一词也是由蒙古语而来,意指“边境”。

在蒙古四大汗国衰败之后,前金帐汗国属国的俄罗斯崛起并占领了从前蒙古帝国中的相当一部分。俄国统治者曾经代表蒙古进行收税,因为蒙古人很少视察他们占有的土地。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形成有明显的当年蒙古的因素。克柳切夫斯基和他的学生认为俄罗斯的统一,蒙古至少有一半功劳。另一位欧亚主义哲学家特鲁别茨科伊在他的经典著作《论俄罗斯文化中的图兰成份》指出莫斯科要感谢蒙古统治,俄罗斯在占领喀山与阿斯特拉罕后才成为强国。在伊凡沙皇登基时,俄罗斯宫廷中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具有蒙古血统,俄罗斯政府的制度也是蒙古式的。从本质上说,俄罗斯是一个东正教蒙古国家。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深受蒙古影响,有大量蒙古语借字、邮政、税收、服饰也受蒙古影响,军制与法制是从蒙古学的。俄罗斯人也被图兰化。

马克思说:“莫斯科的兴盛是由于鞑靼枷锁,而现在的俄罗斯,就是莫斯科的延伸。”俄罗斯皇帝,对西方称为“沙皇”,对东方称为“扎根汗”(蒙古语,意为“白色大汗”),边利用蒙古帝国的权势,开拓中亚和西伯利亚的疆土。喀山汗国,阿斯特拉汗,西伯利亚汗,克里米亚汗,诺盖汗的蒙古鞑靼贵族们后来都供职于俄罗斯公国,成为很多大公,王,贵族的姓氏起源。沙皇家族有蒙古血统,伊凡四世的母亲椰列娜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一直到彼得大帝脸上还有明显的蒙古特征,列宁有卡尔梅蒙古血统。蒙古鞑靼人不仅把血统形式传给了俄罗斯人,而且把政治制度,税收制度,海关制度和军事制度也传给了俄罗斯人,蒙古人为俄罗斯贡献了鲍里斯和费德尔戈杜诺夫两位沙皇。六位皇后:所罗门尼娅·萨布洛娃;椰列娜·格林斯卡娃;伊琳娜·戈杜诺娃;纳塔利娅·纳雷什金娜马尔法·阿普拉克希娜;叶夫多基娅·萨布罗娃。蒙古鞑靼人还把驿站和军事战略战术传给了俄罗斯人。如著名的尤里·梅谢尔斯基汗将军,安德烈·谢尔基佐夫,叶尔莫洛夫,多赫图洛夫,马秋什金,莫尔德维诺夫,叶潘钦,比里列夫,日林斯基,谢尔巴切夫等将军们以及科学巨匠们如门捷列夫,梅奇尼科夫,巴甫洛夫,季米里亚泽夫,历史学家坎捷米尔,卡拉姆津以及极地学家切柳斯金,奇里科夫等人都有蒙古鞑靼血统。俄罗斯谚语说“如果深究俄罗斯人,就会出现鞑靼(蒙古)人。”德迈斯特也说过:“抓伤一个俄罗斯人,就等于抓伤一个鞑靼人。”蒙古鞑靼人对于俄罗斯民族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以至于形成了这样的观点:俄罗斯人是西方的东方人,是东方的西方人。此外蒙古鞑靼人对于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和艺术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在俄罗斯文学方面三位最伟大的小说家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屠格涅夫就有蒙古血统,也只有蒙古血统的屠格涅夫才能写下《白净草原》这样举世无双的对草原的深刻理解和体验的小说。舞蹈家有乌兰诺娃;安娜·巴浦洛娃都拥有蒙古鞑靼血统。 ---摘自《游牧文明史》

元没有统治欧洲,统治欧洲的是俄罗斯的蒙古金帐汗国,我们的大汗是金帐汗国大汗拔都的部下,元的二、三、四任大汗都是拔都的部下。俄罗斯才有资格说蒙古,中国人连吹牛的资格都没有。

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不是中国人,他们与中国人确实也有血缘关系,因为他们和他们的后人,强奸,杀害,侮辱过我们的祖先,我们身上还流着他们的血。蒙古帝国在中国境内的种族灭绝,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受害者的人数,被作为世界纪录,放在《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1985年版。综观中国历史,就是屈辱史,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是处于事实,但也是一种羞辱,不过不要为了逃避这样的羞辱,就认蒙古人和通古斯人为祖宗,这样更加可耻。假若当年抗战失败,日本人在中国建立了“大和朝”,那我们是不是要拜东条英机为统一“中华民族”的大英雄?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内战?抗日军队是阻碍民族统一的大汉奸?中国人整天说韩国人无耻,撰改历史,但是韩国人撰改的仅仅只是一些小人物如孔子,屈原,孙中山等,这些人在国外几乎都没人知道,而中国人连国际级历史都敢于撰改,这岂不是一百步笑五十步么?认为元朝是中国的人们,你们整天喊着要日本向中国道歉谢罪,那你们怎么不先为元朝侵略日本而向日本人民道歉谢罪呢?

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事物。也就是说,尽管某些时期人类的意识是错误的,但最终,真理将被人类认识到,中国人终将认识到元清侵略者的事实,还历史以客观。

历史学家克罗齐曾经说过,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他的意思是说,一切的历史学家,在编撰历史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的以今天的眼光,都会自觉不自觉的站在今天的现实去考虑历史的事件,以选择对今天有用的东西.。.但并非是我们可以站在今天,就可以妄顾历史事实,以今天的利益为准绳,任意的取舍,甚至是恶意的歪曲事实,以迎合今天的政治需要。

通古斯人(满洲人)侵略中国,谈及此事,恐怕人们都会问:“清朝是中国的朝代吗?”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回答说,是!绝对是!立即有无数人反对说。为什么是呢?说是的中国人认为:“满人说汉语,满人最终在文化上被我们同化了,所以满清是中国的朝代。”

事实上,满清立国定满语为国语,也就是满语才是大清国的官方语言,初叶至中叶乃至19世纪末的官方文件有相当一部分以满文(清字)书写,比如尼布楚条约的正式条约仅有满、俄、拉丁三种文本,而中国的汉文版本仅在刻制的界碑中使用(碑文共有满、蒙、汉、俄、拉丁五种文本)。19世纪以来才两者并用书写。直到今天,鄂温克语、赫哲语、这些通古斯语仍在被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的满人所使用,说满人被中国同化实在是自欺欺人。而且恰恰相反的是,现在中国的国语(普通话)就是当年满清通过武力手段强制推广的语言。章太炎就曾经批判过普通话,称其为“金鞑虏语”。

图:通古斯满洲文字

而且,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按照语言划分国家的规矩。不少非洲国家都说英语,但它们和英国是一个国家吗?中国人和新加坡人都说汉语,但新加坡是中国的一部分吗?阿拉伯国家都说阿拉伯语,但它们是一个国家吗?日本、中国、 韩国同为儒家文化国家,但能说中日韩是一个国家吗?能说抗日战争是中国的内战吗?法、德同为基督教文明,但它们是一个国家吗?典型的思维混乱。

但是到此中国人还认为清朝是中国的朝代,他们又会说:“今天的满人是中国公民,所以当时的满人也应算作中国人。”

这种逻辑就等于在说:“今天美国黑人是美国人,所以他们的祖宗十八代都是美国人。” 况且满洲人仅仅是中国公民吗?不是,满人原先是居住在西伯利亚的通古斯民族,现在仍然有满人居住在那里。现在的满洲北部还在俄罗斯境内。满族,俄罗斯有,朝鲜也有,满族也是他们的公民,那俄罗斯人和朝鲜人是否都可以说:“我们的少数民族曾经征服并统治中国300年。”?

图:俄罗斯境内的满洲地区

按照国际惯例,判断一个已去世的人的国籍,依据的是此人生前的国籍,而不是在他死后他的出生地属于哪个国家。李白出生在寓碎叶,此地在现在的吉尔吉斯坦境内。按照他们的说法李白应该是吉尔吉斯坦人了?

很多中国人又不服了,他们说:“满清皇帝以‘中国’自居,如嘉庆的‘中国为天下共主’。雍正‘天下一统,华夷一家’等。”

中国人一向是即好骗又奴性十足,统治者为了稳定政权偶尔说几句类似本朝催眠式教育的话,就能把这些人热血澎湃一番,直到今天中国人还是这副德行。但这些人难道就没想过?满洲统治者说的和做的一致么?既然满洲人把自己当中国人,为什么还要搞歧视制度?为什么不允许满汉通婚?既然满洲人也是中国人,为什么中国人还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些都是明摆着的事情。

孙中山在《民族主义》第二讲中说:“中国几千年以来,受到政治上的压迫以至于完全亡国,已有了两次,一次是元朝,一次是清朝。”

今天中国人厚着脸皮说清朝是中国王朝,可惜人家清朝统治者们根本就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慈禧道:“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保大清不保中华 ”。顺治遗言:“中国这地方守得住便守,守不住我们从哪来回哪去。”乾隆:“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国之人。”出身满洲贵族的清宫女作家德龄在其《清宫两年记》一书中提到,她的父亲告诉她,他们不是中国人,但却是中国人的主人。满洲统治者,完全是一幅外族殖民者的姿态。中国人也从未把满洲人当中国人,民主革命的思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都是将满清与中华区分开来的。我国现在唱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全名就叫《反满抗日义勇军进行曲》。

图:慈禧名言“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自十三世纪蒙古统治满洲以后,女真人开始蒙古化,做蒙古士官,用蒙古语起名字,史见不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也非常亲近蒙古文化,努尔哈赤的尊号淑勒贝勒和昆都仑汗均为蒙古语。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赐号为“达尔汗巴图鲁” (蒙古语“荣誉的勇士”),异母弟巴雅喇,赐号为卓里克图(蒙古语“果敢”),另一异母弟穆尔哈齐,赐号为“青巴图鲁”(蒙古语“忠诚的勇士” )。 努尔哈赤还用蒙古语给儿子、外孙起名。皇太极及其兄代善、莽古尔泰等人之名就是蒙古语。后金之时,努尔哈赤、舒尔哈齐与蒙古通婚。自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后蒙古科尔沁部与努尔哈赤结盟。皇太极时继续加强满蒙军事联姻,不但皇太极娶蒙古女子为妻室,其兄弟子侄等王公贝勒也多纳蒙古女子为王妃,另外还有大量的满洲格格嫁给蒙古王公。满蒙联姻制度就这样一直持续到清末,整个大清国皇族都是满蒙混血儿。就连“大清”国号也是源自蒙古语“Daičin”(意为“卓越”、“善战”,汉译为“代青”或“大清”)。因此,蒙古人都没说“我们建立大清统治中国”,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说呢?

清军入关屠杀了数千万人中国人,清军占领南京之后,屠城三日;扬州被屠十日,史称“扬州十日”,屠杀人数八十多万;嘉定因剃发被屠杀三次,史称“嘉定三屠”;还有屠江阴,屠昆山、屠嘉兴、屠常熟、屠广州、屠赣州、屠潭,屠大同、屠四川等等;此外还有济南之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海宁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汾州、太谷、泌州、泽州等等;满清政府甚至勾结荷兰人攻屠思明州(今厦门)。从满洲人入关到平定三藩,历经三十七年的屠杀,全国南北皆成废墟,即使抗战时期被日本人实行“三光”政策最惨烈的华北地区也从未出现过此等凄惨的景象。著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在几乎杀绝之后才下令“封刀”。清军杀人,虽然数字上少于蒙古人,但比蒙古人的刀法更“精准”,他们不仅是用恐怖来征服和支配中国,导致大量中国人死亡的,是恐怖的“剃发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通古斯人用这种手段彻底征服中国人,改变了中国人的习俗。中国人就这样按照通古斯人的传统留起了辫子。直到今天还有人幼稚地认为满洲人最终被中国人同化了,但残酷的事实却是中国人被满洲人同化了。今天所谓的中国国语(普通话),也是来自满洲人的语言;国粹京剧是满人的艺术;相声和小品,就是两个清朝奴才在主人面前一唱一合的生活再现。今天还被奉为至宝的“国服唐装”,实际就是满人的旗袍马褂。通古斯满洲人也效仿蒙古人的做法,把人分为四等,满洲人和蒙古人高高在上。而我们祖上的真实姓名,叫 “奴才”。

现在有许多中国人不知廉耻地说当年俄罗斯霸占中国领土。但俄罗斯占领的根本不是中国的领土,而是清帝国的领土。当时中国人已经亡国了,哪还有什么领土?慈禧道:“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也就是说满洲人宁愿把土地白送给邻国,也不愿留给家奴(中国人)。满人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外兴安岭、黑龙江以东和库页岛让给俄罗斯,也是满人的无奈之举,满人领土的丧失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现在的中国人又有什么资格替自己当年的主人索要土地呢?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2171906/2736/79/67/3_1.html
有人说满清即中国,中国人民有话说了,他们有二十三个疑问需要得到回答。


一,为什么清国以前的农民起义、杀官造反要用“清君侧”、“除贪暴”等口号,唯独清国治下的中国人总是爱用“反清复明”的口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二,雍正在他自述的《大义觉迷录》中说“至于我朝之于明,则邻国耳。” “盖我朝龙兴,不由中土而起于满州,由满州而至中国,地之相去数千余里。”“且如中国之人,轻待外国之入承大统者,其害不过妄意诋讥,蛊惑一二匪类而已。原无损于是非之公,伦常之大。倘若外国之君入承大统,不以中国之人为赤子,则中国之人,其何所托命乎?”中国人民看到这些话,嘴上不好说,心里还是有疑问的:雍正为什么要说满清不是中国?

三,慈禧为什么要说“宁与外人,不与家奴”?他说的家奴,似乎是汉人,那他们八旗就是主人咯?

四,有人说清国就是中国,那为什么清国柳条封关三百年,不许汉人去东北?

五,为什么在任何一个时期清国的执政大臣只能是满人而不是创造了文明和纳税最多、人才最多的汉人?

六,为什么清国的八旗兵要在大江南北四处驻防,修建他们自己的“满城”用以防范汉人?中国人民心里想:如果说清国是中国,他不是在防范自己吗?这明显说不通。

七,为什么清八旗白吃白喝的旗银占了清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而这些钱是汉人纳的税?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八,为什么多尔衮强迫中国人留猪尾巴,抛弃中国人自己的服钸,否则就要杀头?

九,为什么在清国旗人不允许与别的民族通婚?如果是一个国家,有什么不可以呢?

十,为什么在《德龄公主访谈录》德龄中,身为“格格”的德龄对外国记者说:我的父亲从小教育我:“我们不是中国人,但我们是中国的主人。”

十一,为什么清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先后制造了沈阳屠杀、济南屠杀、杨州十日、江阴屠杀、嘉定三屠、昆山屠杀、嘉兴屠杀、常熟屠杀、海宁屠杀、广州屠杀、赣州屠杀,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苏州屠杀、赣州屠杀、海宁之屠、金华屠杀、厦门屠杀、潮州屠杀,沅江屠杀、舟山屠杀、湘潭屠杀、南雄屠杀、泾县屠杀、大同屠杀、汾州屠杀、太谷屠杀、泌州屠杀、泽州屠杀等等……不计其数?如果满清是中国,会如此凶残地屠杀自己的国民?

十二,为什么在《停滞的帝国》中,英国大使要把中国人和“鞑靼人”区别开,并说“鞑靼人”不是中国人?

十三,为什么满清入关之后,要把北京内城的居民强行驱逐,把他们的房子全部抢了,不许汉人住内城并且一直持续到满清亡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十四,为什么清军中的汉人被编入“绿营”,用的武器是最次等的,分散驻扎类似派出所?中国人民有疑问了:既然满清是中国,为什么它要防范自己呢?它究竟是在防范谁?

十五,为什么清国统治的267年共发生文字狱162起,平均一年半一起,超过了历朝历代的总和?而其中的罪名大部分跟明朝有关?

十六,清国政府为了对付郑成功,进行沿海迁界,废弃良田数十万倾,优良港口统统付之一炬,不许片帆下海,连捕鱼都不允许,致使内外贸易中断了二十年。数十年间,被屠杀的无辜百姓在十万人以上,由于迁界和在迁界过程中累死、饿死、病死的人至少有几十万。中国人民有想法了,清国怎么比日本人还坏?

十七,为什么清国政府限制船舶的吨位在五百石(小鱼船),不许中国人造大船,在河流入海口一律驻兵把断。清国政府在害怕什么?为什么他们希望中国人民与外界断绝联系?

十八,清国法律规定太监只能是汉人,而宫女只能是旗人,这是为什么?英国大使说,这象征着鞑靼人繁殖、中国人绝种。

十九,为什么在清军旗人见了汉人可以大声训斥,汉人只能忍气吞声?中国人民有想法了:这些汉人怎么像皇协军一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二十,为什么满清入关之后要在河北圈地,不仅抢劫中国人民的土地,还要把他们掠夺为奴隶?

二十一,清国在文字狱中大肆删除金宋古书中的“中国”两字,中国人民有疑问了:清国这个“正统政权”,居然见不得古书上有“中国”两个字。

二十二,清律确认旗人享有政治、经济、司法等各种特权,旗人做官不经过科举,各部门主要职位均为旗人垄断和控制,旗人享受各种各样的司法特权。中国人民心里的疑问越来越大,怎么越看越像日本人?

二十三,中国废除奴隶制有二千年了,可是在清国又恢复了奴隶制,投充农民的一家老少都是奴隶,八旗地主可以对奴隶的生命享有绝对的控制权。中国人民有疑问了:这不是外国人奴役中国人吗?西洋人雇佣中国人还要给钱,这清国似乎连洋人都不如。

想到这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中国人民心里的疑问越来越大

http://bbs.tiexue.net/post2_3106250_1.html
土豆警长 发表于 2013-6-23 05:03
您是来搞笑的吗?

几个洋文人,台湾绿营文人臆造出来的所谓“新清史”,到了这篇文章里面,变成了中国当代清史研究的共识?

我勒个去。

建国以来,国内史学研究工作者一直在努力的摆脱西方史观
呵呵,皇汉们现在要借国外势力来说明满清非中国论了,不知道皇汉们心中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中国?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这些东西都是“七块论”的翻版。
难道不是?印度的那10亿低等人绝对不比中国人更接近西方文明。如果你认为民主选举才是西化的话,俺无话 ...
无语,兄弟舍本逐末有点过了哈
季路 发表于 2013-6-22 23:50
滑稽可笑。

服装朝左开还是朝右开,有本质区别么?毫无意义的细枝末节。
那你叫MSL不戴白帽,改吃猪肉试试看,不就是一个帽子,吃猪肉嘛
季路 发表于 2013-6-22 23:58
真是笑话。

服装朝左开还是朝右开,是很重要的文化习俗么?
好吧,你在家吃米饭当你父母面前,把筷子竖立插米饭上试试看
luyuan1000 发表于 2013-6-23 09:09
无语,兄弟舍本逐末有点过了哈
衣冠服饰是文化的一部分,这个ID季路不承认瑟。认为滑稽可笑么
清史和元史都是中国史的一部分,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应该坚持的,而元史不等于蒙古史,现在的新清史意图将清朝世化,以及将蒙古史和元史混淆,其中蕴含了满满的政治企图,既然如此,就应该很政治化的回应,清史和蒙古史是中国史的一部分在中国就是政治正确,没有争议
我从来不认为蒙古的元朝是中国正统王朝 。那是我们一段真实痛心的亡国史。那是我们的黑暗年代 。
我再次深刻理解了秦始皇为何焚书坑儒,  杀得好, 对于某些文人就是应该采取铁血手段.
本来就是如此,中国皇帝不过满清帝国征服汉人之后像英国女王加冕印度皇帝一样得到的。就像征服印度时期的 ...
既然如此,东北三省的领土合法性荡然无存!这种为棒子张目的理论某些人还咀嚼的津津有味!
我再次深刻理解了秦始皇为何焚书坑儒,  杀得好, 对于某些文人就是应该采取铁血手段.
赞同!对付这帮无良文人就应该像版主id那样:杀之
终极赌王 发表于 2013-6-23 11:16
既然如此,东北三省的领土合法性荡然无存!这种为棒子张目的理论某些人还咀嚼的津津有味!
关于东北的合法性问题,请百度一下奴儿干都司。把东北和满洲甚至满族挂钩根本就是倒果为因,颠倒黑白,对了你还落下了西藏和新疆没说呢,没有清朝就没有东北,新疆西藏呢!对吧?
中国人民志愿军 发表于 2013-6-23 11:29
关于东北的合法性问题,请百度一下奴儿干都司。把东北和满洲甚至满族挂钩根本就是倒果为因,颠倒黑白,对 ...
东三省中的辽东战国时就归属中国,辽宁以北黑龙江以南的领土其实是汉族移民占领的。之前满清搞了个柳条边,严禁汉族进入其龙兴之地,后来是因为俄国人占了黑龙江北岸的大片领土,没办法才开始让汉族移民进入满洲地区以实现移民实边。
土豆警长 发表于 2013-6-23 05:03
您是来搞笑的吗?

几个洋文人,台湾绿营文人臆造出来的所谓“新清史”,到了这篇文章里面,变成了中国当 ...
非也,大陆和台湾的满文档案大量公布之时,就是新清史诞生之日。
假如有朝一日东突起事席卷全国,若干年后被推翻,新疆就是东突的嫁妆?没东突西域就没有合法性?
清史和元史都是中国史的一部分,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应该坚持的,而元史不等于蒙古史,现在的新清史意图将 ...
呵呵,蒙古史和元史,问下,中国会去认金帐汗国为中国么。。。
寒风烈 发表于 2013-6-23 11:45
非也,大陆和台湾的满文档案大量公布之时,就是新清史诞生之日。
非你个也~

只要有足够的资质证明,北京国家档案馆满文藏书室随便你进。全国各地档案馆图书馆也藏有大量满文资料,同样可以随便翻。民国之前的满文文档,从来就不是什么保密级的玩意儿,哪还有所谓的“公布”之说。只是资料太浩繁,整理起来是需要耗费天文数字般人力物力财力,从民国到现在,整理完成的可以说不足万分之一。——清朝档案是历朝历代保存最多最完善的,因为清朝覆灭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不流血”的改朝换代,这里是说发生在当年京城里的事情,不要抬扛。

由此可见你这个外行凭空臆想的东西有多么外行。
关于东北的合法性问题,请百度一下奴儿干都司。把东北和满洲甚至满族挂钩根本就是倒果为因,颠倒黑白,对 ...
您所谓的清朝定满语为国语似乎不符合事实吧!
如果没记错,在努尔哈赤时代,满语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满问还是后来降满的汉人借用蒙古文字为其创制的。这种落后的语言文字代替汉语成为清朝的国语不啻痴人说梦。
有清一代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汉语文献浩如烟海,而满语文献数量根本不能与之相比。甚至到清朝中后期,懂满语的满族人都越来越少,这是国语应该有的地位吗?
作为清朝最重要的国家级考试的科举,为什么不用您所谓的"国语"满语而用汉语,请您解释一下。
季路 发表于 2013-6-22 23:50
滑稽可笑。

服装朝左开还是朝右开,有本质区别么?毫无意义的细枝末节。
滑稽可笑的是你自己,
右衽是华,
左衽是夷或者丧,

所以说所谓满人汉化,纯属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