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缘政治试析之共创南亚新明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24:37
“印地秦尼,巴依!巴依!”这是1956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新德里街头的口号和标语。中文意思就是印中人民是兄弟。中印两国能成为兄弟吗?1950年4月1日,中印两国建交。印度成为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对印度进行第一次正式访问。两国总理在联合声明中重申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年10月,印度总理尼赫鲁作为新中国接待的第一位外国政府首脑,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在那个时候中印就是兄弟,是反动世界强权的兄弟。 pxUdQ%jnQ3  
1+?r<e  
  但是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叛乱,而印度在叛乱中充当了不光彩的脚色。中国中央政府平定西藏叛乱后,中印关系开始恶化。印度支持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叛乱有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印度人都会想到的理由,那就是不能有一个比自已强大的邻居,而支持西藏叛乱,就能达到分裂中国的作用,从而削弱中国的目的。印度还可以在西藏独立后以太上皇的身份支配这个弱小的邻居,甚至干脆一口吞并这个邻居。尼赫鲁1959年12月9日在印度人民院说得很清楚:“即使我们百分之百同他们友好,事实仍然是这样:‘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呆在我们边境上。那种情况的本身改变了整个局势…..因此,我们在那里彼此对峙,我们目前彼此怒气冲冲的对峙,我们将要彼此对峙,不是今天或明天,而是千百年之久。’” Ls|P"T  
@@q\fEk.  
  然而西藏有独立的资本吗?显然没有。西藏如独立将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内陆国家,但它的自然条件比蒙古更差更不适合人居住。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国家,且气候恶烈,地广而人稀,科技、文化、经济、交通、通讯都不发达,加之资源总类不齐且贫乏,根本不可靠自身力量建立起现代门类齐全的工、商业。更没有实力建立起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象征的边防体系。即使是在和平状态下的最基本的边防,西藏没有足够的能力。因为在那片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广阔高原上,建立和维持一个边防体系是十分的艰难和昂贵。因此西藏能独立,那也必然是大国的附佣。 _N&L8 vpf  
OS=b=SdM  
  那么印度能吞并下西藏吗?如果没有中国或者会。但不要说印度没有这样的国力,就算有,也还有一个军事上的常识:印度与西藏相邻的主要是平原和河谷地带,平均海拔不超过200米,而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就算是一只现代化的军队要从下往上攻,那也是易守难攻的。来自平原的进攻者一但进入高原除气候不适外,还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在交通、后勤、装备上的优势,必然会造成士气低落,且平原上的机械化军队根本不适合高原山地作战,守军只要方法得当,加上气候的帮助,居高防守完全可以一当十甚至几十。而从政治的角度上讲印度一但占据西藏则中国失去的不只是国土而是将自已的后背暴露于人前,中国将无安全可言。因此不可能把西藏拱手相送。而中国人民解放军身经百战,要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从这样一只军队手中夺取西藏,不要说是印度,就是西方一流的军事强国只怕也不可能。这也是1962年印度所以大败的主要原因。 \p##Clr  
d~ zZ{V  
  同样中国能不能居青藏高原之高而横扫印度?中国军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居高临下打败印度应当没有问题,但要横扫印度同样不能。进入西藏的公路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无法通行,以前每一个进藏军人需要八到九个军工从事后勤保障其供给,要在西藏集结起一支十万人的野战部队则需要上百万的人保障这支军队的后勤。现在青藏虽然也修通,但由于只到达拉萨,从拉萨到日喀则、林芝等军事重镇依然要靠公路,加之气候的原因,青藏高原上依然不可能集结起数量足够横扫印度的军队。中国军队要进入印度只能是以少击众。而印度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就算是一、二十万的军队要横扫印度不过是泥牛入海。中国据青藏高原之师必善山地作战,因地形所限,重形装备必定不多,机械化程度也必定不如印度驻于平原上之师。这样的军队一但进入平原它同样会失去其在高原山地上的优势。一但进入平原中国军队的补给线将加长,且处于敌占区会十分脆弱,后援困难,将很难在印度大陆站住脚。因此中国也根本不可能从青藏高原威胁印度。何况共产党中国史来奉行和平共处的对外政策。喜马拉雅山应当是中印两国天然的国界。 $qa9IG  
3g xUS?\  
  削弱了中国,印度就一定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国吗?也许几十年后印度会成为世界少数几个大国之一,但绝对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甚至是第二、第三都不太可能,既使是削弱了中国也不可能。1930年,著名穆斯林诗人、思想家和哲学家穆罕默德•伊克巴尔第一次提出了穆斯林建立自己的国家——“巴基斯坦”的主张。这一主张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众多穆斯林的支持。1942年,英国教授科帕兰在《印度问题》一书中提出了对印度“分而治之”的治印大纲。他主张把印度分为三个统治区,即印度教徒区、伊斯兰教徒区和土邦。而这个方案完全符合西方大国的利益。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把这个主张付之于了行动,这就是有名的“蒙巴顿方案”。这个方案不仅把印度分成为印度、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同时也种下了印巴两个国家持续半个多世纪冲突的祸根。就是这个方案使印度一分二,再一分为三。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方案规定,各土邦可以自行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使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悬案,造成印巴两国独立后立即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兵戎相见。印巴两国将在没完没了的领土纠纷中无谓的消耗国力,从而使印度只可能成为人口的超级大国而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综合国力的世界超级大国。就如同中国如果当年实行划江而治以后,不管是南中国,还是北中国都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一样。因为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已的同胞兄弟,他们将会内耗。这一点“圣雄”甘地和尼赫鲁看得十分清楚,用甘地的话说,以分裂印度的方式解决存在多年的民族问题,就好像是“砍掉脑袋,摆脱头痛”。 “自由印度”的诞生竟要以国家的分裂为代价。而分裂出去的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都是人口上亿的大国,巴基斯坦更是经济、国土大国,也是伊斯兰国家中最强大的军事大国,且印度和巴基斯坦也都是核国家。我们可能想象如这三个国家不分裂而是一个统一和团结的国家,它的国力有多强。 Fw9}x"c 7a  
'WZVGPr  
  应当说这也是印度历史的反映。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分裂的历史传统,使印度很难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印度历史上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状态,这是印度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无论北印度或南印度都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政治实体,它们之间长期争战不已,相互吞并。印度历史上只有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和莫卧尔王朝三个帝国的统治超过了次大陆半数的土地,其他王朝都只能称其为地方性政权。即使是这三个大的王朝,也从来没有完全统一过次大陆,仍有诸多小王国未归在帝国的版图内。而印度历史上又屡遭外族入侵,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为外族征服的历史;所以马克思因以上两点才说“印度人没有历史。”而宗教和种族、种姓制度又是印度的另一特点。古代印度的凝聚力量主要是宗教,宗教以外的凝聚力是较微弱的。宗教的统一作用还表现在民族认同上。在印度,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和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民族认同,人们生活的重心不在国家政治上而在宗教。在这种情况下,亡国未必等于亡族亡教。印度人曾经容许无数民族统治者君临其上,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不大在意什么人来统治剥削他们——无论是本地人或异邦人。对他们而言要紧的是宗教而不是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驻的今生。国家可以灭亡而印度教不会亡,印度教不亡民族就不会亡。宗教上的巨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是印度屡被征服却未被同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本世纪内史无前例地统一了印度全境的伟人甘地,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家毋宁说是一个圣者。古代印度没有使用武力,其文化却在亚洲广大地区内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是值得印度人引以骄傲的。但这也是阻碍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在政治上印度干弱枝强,这使它中央政府的号召力并不强,而且政局不稳定,印度建国几十年来也一直被宗教、政局稳定问题所困,有几个有名的印度领导人物就因为这些问题被刺杀。这些都使印度还不据备成为世界一流大国条件。 Cj yKd?  
W }MpRK  
  很显然尼赫鲁没有客观的认识印度,他高估了印度的能力。他不懂地理和气候,更不懂军事,同时缺乏对国家利益的轻重、利益的先后、以及长期利益短期利益的正确判断,而在他心中却有个大国之梦,因此他作为一个卓越的优秀的政治家却作出了一个短视的政治方略。所以他并没有如他所说的‘百分之百同中国友好’,而是经验的认为一个大国在身边就要‘彼此对峙,不是今天或明天,而是千百年之久。’他选择了与同样有成为一个世界一流大国愿望的中国进行竞争和对抗。他骨子里继承了英国的殖民主义观念,所以他和他领导的印度在1962年成了西方大国制衡中国的工具,从而最终引发了,中印大规模边境冲突。随后就是中印两国长达近三十对峙。 ~fX^>)U  
HF6S}0y  
而毛泽东在军事上取得了绝对优势和胜利之后却出所有人的意料,他让解放军撒回了当初的实际控制线以北,这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这在世界上从没有过。用周总理在人大常委会第70次会议上的讲话说就是这与天气和后勤都没有关系。“中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 打仗的目的是要为正义而战,放弃领土…..是为了争取人心。” )J(x>ntZ  
jh-Z _A  
  但解放军前脚一走印度后脚就又占了实际控制线以北,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传统的领土。并于1987年经印度议会批准正式成立阿鲁纳恰尔邦,如今此地全部在印度牢固的控制中。而这块土地面积巨大,气良好,有西藏江南之称,且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近年国内一些专家、学者,毛泽东当年及时撤军的决策不甚理解,认为此为毛泽东的失误,根据国际法不咎既往,尊重现状,尊重实际管辖的原则,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经把那条本来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视为国际边界线了,中国已经在事实上失去了夺回此地的可能。而撒军也没有达到争取人心的目的。 %/dU6Zx  
mm5]d~bC  
  而事实上清朝和民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统治并不牢固。西藏史来政教合一,它只是在行式上承认中央政府的统治,中央政府也在西藏派有官员,但中央政府只享有主权,真正的西藏的治权却在达赖、班禅和西藏地方政府手中,他们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独立完全就是一个中央政府以外的独立王国。也许中央与西藏只能是一种藩属关系。是毛泽东1959年平定西藏叛乱,1962对印度自卫反击战才确定了中央在西藏的绝对主权、治权统一。实际控制线以北,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传统的领土。事实上在清末以后西藏地方政府就也失去了实际控制权。我们不能对毛泽东和他的时代要求太多。毛泽东在很多时候是以一个诗人的浪漫处理政务,在他眼中治国如烹小鲜,这在后人看来未必实在和难以理解。但后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及时从中印边界一带撤军,既保证了我国西南边境线的长期相对稳定,又使中国人民的精力集中到了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外交、国防等建设事业上,从而使我国逐步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局面,改善了我国的国际处境,并相应地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也是以后的中国领导人在国力大增后还一直维持现状的原因。 #UtruJ  
:_0SKJ  
显然当前中国政府无意用武力改变中印边境现状。广大网友也讲得很对:现在不用武力光靠谈判不可能收回过去的国土。但现有的史料反映当时毛泽东为争取印度可能会在谈判中相应妥协。通俗的说就是软硬两只手,软手就用一定土地的治权(事实上这些土地的治权本就不在中国之手)换取西藏地区的长久和平。 l!sdS^=g  
("6rBKgN]  
  可印度在这个地方的统治就一定巩固吗?印度在这一地区建立了地方政权,迁居了人口,人口数说法不一,总体可能上百万吧,可能是全西藏人口的二分之一。由于我们能见到的地形地图都是千万分之一以上的,我们无法准确知道当地交通情况。但从我们能见到的地图看应当不发达,也没有通铁路。全国公路图上可见只有一条公路从达旺到德让宗到邦迪加,这条路就是当年中国大败印度的路。印度沿麦克马洪线建有很多哨所和据点。但这一地区主要是山地和河谷。在地图上相距十公路可能实际路程往往会走一天。因此这些哨所和据点相对孤立,相互支援困难,进攻方能够形成相对军事优势。而中国实际控制区在地形图上色彩较印度控制区深,也就是说中国实控区一般都高于印度控制区。在军事上中国攻取印控区易,而印度守其控制区难。而作为这一地区后方基地的布拉马普拉河(中国叫雅鲁藏布江)平原孤悬印度东北。虽有多条铁路与恒河平原相通但只有一条铁路是经过印度国土,其它都要经过孟加拉国。而从中国的亚东有公路直通这条铁路的一个关键枢纽---杰尔拜古里。这就是印度的锦州。一旦解放军占了此地则全布拉马普拉河平原就如同关门打狗。所以从军事上讲如果中国愿意,那么印度就不可能占牢麦克马洪以南的中国邻土。 N9^ 1V"tg  
ndg;!~C  
  有人一讲就是印度现在军力有多强,武器较中国有多先进。其实印度与中国对抗有两大致命死穴。第一是印度没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它的很多武器是靠进口而不是靠自已生产,这在战时再先进的武器也不可靠。而中国不仅自已能生产各种武器,而且很多武器的水平与发达国家也差距不大。第二是正如网友们所分析的印度有一大战略劣势,那就是喜马拉雅山下就是印度最富饶的恒河大平原,而印度的政治中心新德里也在恒河平原西面。而中国的政治中心不仅远离印度而且隔着青藏高原,一旦发生大规模的常规战争,中国对印度的政治、经济的打击可以是致命的,而印度却难对中国发动致命打击。所以在毛泽东心中印度根本就不配成为他的敌人。而毛泽东的矛头始终对准最主要的敌人,在他的政治里,为了对付这个主要的敌人,他可以与过去的敌人和好甚至结盟。而当时他始终认为“反美”是中国的重点任务,是“大局”。 而事实上麦克马洪线也如“蒙巴顿方案”一样是西方列强挑起中印两国相互对抗、遏制并削弱两国的离间计。尼赫鲁在利益面前却没有识破。他无疑被西方利用了,他国家占了中国的土地依然成不了一流的世界大国。在1960年周总理访问印度时总统府的大厅的正墙上依然悬挂有大英帝国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和夫人同真人一样大小的油画像,他们威严的目光仍然注视着昔日的臣民。由此可见印度人在骨子里还有一点媚骨。宗教、种族、种姓制度都是印度成为世界大国要解决的问题。尼赫鲁应当把他的经力主要用于处理国内事务。这就是毛泽东与尼赫鲁之间的差距,这就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与优秀的政治家的差距,一个历史的政治家与一个时代的政治家的差距,一个世界级的政治家与一个国家级的政治家的差距。 R?y"Be6D  
eXvLTY-@k  
  何况1962年前新疆阿克赛钦地区实际上为印度所控,中印一战后中国才收回此地实际治权。世界史上就没有百年不变的疆域。明末时,明国土面积不过353万平方公里,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大部都不被明控制,清朝鼎盛时包括藩属在内国土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清末国力衰败割给沙俄161万平方公里、割给日本台湾、英国香港、到民国时又被苏联分裂出160万平方公里的蒙古,所以今天国土面积只有960万平方公里。留美先生王伯庆说得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稳定、富裕和强大的国家,才是民族团结和统一的根本保障。混乱落后的国度、贫困落败、抱残守缺民族,才是国家分裂的根本原因。历史证明一个政府真正的功德并只不是拓疆保土,而是善待百姓。这也是治国的真谛。国际法也好,国际规则也好史来就是由强者制定,对于强者,特别是第一强者来说,规则可以定也可能改。美英苏当年可以召开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德黑兰会议,将来中国成了第一世界大国为什么就不能召开个会议,制定个规则?世界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而今天世界政治的规则就是强者说了算,我们只要干好自已国内的事情,将成为世界一流大国则一切都好说。如果我们不自强、不发展只怕这960万也保不住。 M@~d[g  
y2+(M)_4[  
  中印两国都有成为世界一流大国的愿望,美国等西方大国都并不真心希望中印两国崛起。并希中印相互遏制。中国史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印度领导了不结盟运动,可见它本质还是想反对美国强权。只是有时在美国的小恩小惠面前把握不了方向。这些都是中印成为兄弟的可靠前提。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应团结起来发展自身经济,共同反抗世界强权而不是相反。尼赫鲁说过“中印两国的问题都是天字一号的世界问题。”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一定竞争在所难免。如果三国能本着用辩证的方法对待历史问题,尊重历史,客观务实的处理领土问题(当然也可以搁置主权争议,共同开发)在政治上求大同存小异,共谋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则消除世界霸权有望。中、印巴三国人口占世界五公之二,如果三国能够互赢互惠,使本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则是世界人民之福。龙象完全可以共舞。经过这些年的实践,中印双方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也开始形成共识。1976年双方恢复互派大使,中印关系逐步改善。199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印建交以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印。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原来一直视中国为强敌的印度国防部长乔治•费尔南德斯也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中、印巴三国要共创南亚新明天。对于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传统的领土,我想我们能不能学一学孙权,孙权把荆州借给了刘备以资抗曹大业。我们智慧难道还不如孙权吗?将来美国的霸权结束了后又将如何处理中印两国的领土纠纷呢?那是几十年后的事了,我们要想我们子孙的智慧。我想起三国时蜀国邓芝出使东吴,孙权问邓芝“若吴、蜀两国同心灭魏,得天下太平,二主分治岂不乐乎?”邓芝答“‘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如灭魏之后,未识天命所归何人。但为君者,各修其德;为臣者,各尽其忠:则战争方息。”孙权大笑。接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必是中国。中国如还象今日之美国,不行德政,乱用军力,滥施强权,印度也可以号召天下各国反对中国。如果将来印度认为中国不配世界第一,也可“各修其德”用综合国力说话,当然那是几十年后的事了。 KJV235/%*  
J<[%Q.lV  
  关于南亚必须谈巴基斯坦这个国家是中国的传统盟友。但由于国家体制的原因历来政局不稳,有军人干预政治的传统,这使它只能成为一个地区强国。但巴基斯坦同样是西方牵制印度强大的工具。当然在政治上长期以来巴基斯坦也客观成为中国牵制印度的工具。中国虽不居青藏高原之高而横扫印度,但在地理上巴基斯坦与印度共有印度和平原,从印度河方向来的攻击对印度却是致命的。历史上入侵印度的外族也主要从这个方向进入印度。中国当应在各方面支持这个世界上最强的伊斯兰国家。中国当前虽没有建中巴铁路的计划,但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保卫边境的需要出发可以把铁路修到喀什、叶城、日喀则、林芝,将来经济和其它方面条件成熟可与巴基斯坦、印度的铁路连接。使西部地区多一条出海口岸。巴基斯坦同印度一样是一个宗教和民族问题严重的国家,中央政府在很多地方没有治理权。因此还必须加强与印度东边的国家的联系,缅甸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二战时期中国远征军从密支那进入过印度,缅甸向西就是布拉马普特拉河平原,因此缅甸必须作为南亚战中的一员来对待。中缅铁路应提前规划。只有这样南亚才能形成完整的反对世界霸权和强权政治的堡垒。“印地秦尼,巴依!巴依!”这是1956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新德里街头的口号和标语。中文意思就是印中人民是兄弟。中印两国能成为兄弟吗?1950年4月1日,中印两国建交。印度成为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对印度进行第一次正式访问。两国总理在联合声明中重申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年10月,印度总理尼赫鲁作为新中国接待的第一位外国政府首脑,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在那个时候中印就是兄弟,是反动世界强权的兄弟。 pxUdQ%jnQ3  
1+?r<e  
  但是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叛乱,而印度在叛乱中充当了不光彩的脚色。中国中央政府平定西藏叛乱后,中印关系开始恶化。印度支持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叛乱有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印度人都会想到的理由,那就是不能有一个比自已强大的邻居,而支持西藏叛乱,就能达到分裂中国的作用,从而削弱中国的目的。印度还可以在西藏独立后以太上皇的身份支配这个弱小的邻居,甚至干脆一口吞并这个邻居。尼赫鲁1959年12月9日在印度人民院说得很清楚:“即使我们百分之百同他们友好,事实仍然是这样:‘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呆在我们边境上。那种情况的本身改变了整个局势…..因此,我们在那里彼此对峙,我们目前彼此怒气冲冲的对峙,我们将要彼此对峙,不是今天或明天,而是千百年之久。’” Ls|P"T  
@@q\fEk.  
  然而西藏有独立的资本吗?显然没有。西藏如独立将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内陆国家,但它的自然条件比蒙古更差更不适合人居住。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国家,且气候恶烈,地广而人稀,科技、文化、经济、交通、通讯都不发达,加之资源总类不齐且贫乏,根本不可靠自身力量建立起现代门类齐全的工、商业。更没有实力建立起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象征的边防体系。即使是在和平状态下的最基本的边防,西藏没有足够的能力。因为在那片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广阔高原上,建立和维持一个边防体系是十分的艰难和昂贵。因此西藏能独立,那也必然是大国的附佣。 _N&L8 vpf  
OS=b=SdM  
  那么印度能吞并下西藏吗?如果没有中国或者会。但不要说印度没有这样的国力,就算有,也还有一个军事上的常识:印度与西藏相邻的主要是平原和河谷地带,平均海拔不超过200米,而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就算是一只现代化的军队要从下往上攻,那也是易守难攻的。来自平原的进攻者一但进入高原除气候不适外,还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在交通、后勤、装备上的优势,必然会造成士气低落,且平原上的机械化军队根本不适合高原山地作战,守军只要方法得当,加上气候的帮助,居高防守完全可以一当十甚至几十。而从政治的角度上讲印度一但占据西藏则中国失去的不只是国土而是将自已的后背暴露于人前,中国将无安全可言。因此不可能把西藏拱手相送。而中国人民解放军身经百战,要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从这样一只军队手中夺取西藏,不要说是印度,就是西方一流的军事强国只怕也不可能。这也是1962年印度所以大败的主要原因。 \p##Clr  
d~ zZ{V  
  同样中国能不能居青藏高原之高而横扫印度?中国军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居高临下打败印度应当没有问题,但要横扫印度同样不能。进入西藏的公路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无法通行,以前每一个进藏军人需要八到九个军工从事后勤保障其供给,要在西藏集结起一支十万人的野战部队则需要上百万的人保障这支军队的后勤。现在青藏虽然也修通,但由于只到达拉萨,从拉萨到日喀则、林芝等军事重镇依然要靠公路,加之气候的原因,青藏高原上依然不可能集结起数量足够横扫印度的军队。中国军队要进入印度只能是以少击众。而印度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就算是一、二十万的军队要横扫印度不过是泥牛入海。中国据青藏高原之师必善山地作战,因地形所限,重形装备必定不多,机械化程度也必定不如印度驻于平原上之师。这样的军队一但进入平原它同样会失去其在高原山地上的优势。一但进入平原中国军队的补给线将加长,且处于敌占区会十分脆弱,后援困难,将很难在印度大陆站住脚。因此中国也根本不可能从青藏高原威胁印度。何况共产党中国史来奉行和平共处的对外政策。喜马拉雅山应当是中印两国天然的国界。 $qa9IG  
3g xUS?\  
  削弱了中国,印度就一定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国吗?也许几十年后印度会成为世界少数几个大国之一,但绝对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甚至是第二、第三都不太可能,既使是削弱了中国也不可能。1930年,著名穆斯林诗人、思想家和哲学家穆罕默德•伊克巴尔第一次提出了穆斯林建立自己的国家——“巴基斯坦”的主张。这一主张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众多穆斯林的支持。1942年,英国教授科帕兰在《印度问题》一书中提出了对印度“分而治之”的治印大纲。他主张把印度分为三个统治区,即印度教徒区、伊斯兰教徒区和土邦。而这个方案完全符合西方大国的利益。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把这个主张付之于了行动,这就是有名的“蒙巴顿方案”。这个方案不仅把印度分成为印度、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同时也种下了印巴两个国家持续半个多世纪冲突的祸根。就是这个方案使印度一分二,再一分为三。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方案规定,各土邦可以自行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使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悬案,造成印巴两国独立后立即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兵戎相见。印巴两国将在没完没了的领土纠纷中无谓的消耗国力,从而使印度只可能成为人口的超级大国而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综合国力的世界超级大国。就如同中国如果当年实行划江而治以后,不管是南中国,还是北中国都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一样。因为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已的同胞兄弟,他们将会内耗。这一点“圣雄”甘地和尼赫鲁看得十分清楚,用甘地的话说,以分裂印度的方式解决存在多年的民族问题,就好像是“砍掉脑袋,摆脱头痛”。 “自由印度”的诞生竟要以国家的分裂为代价。而分裂出去的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都是人口上亿的大国,巴基斯坦更是经济、国土大国,也是伊斯兰国家中最强大的军事大国,且印度和巴基斯坦也都是核国家。我们可能想象如这三个国家不分裂而是一个统一和团结的国家,它的国力有多强。 Fw9}x"c 7a  
'WZVGPr  
  应当说这也是印度历史的反映。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分裂的历史传统,使印度很难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印度历史上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状态,这是印度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无论北印度或南印度都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政治实体,它们之间长期争战不已,相互吞并。印度历史上只有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和莫卧尔王朝三个帝国的统治超过了次大陆半数的土地,其他王朝都只能称其为地方性政权。即使是这三个大的王朝,也从来没有完全统一过次大陆,仍有诸多小王国未归在帝国的版图内。而印度历史上又屡遭外族入侵,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为外族征服的历史;所以马克思因以上两点才说“印度人没有历史。”而宗教和种族、种姓制度又是印度的另一特点。古代印度的凝聚力量主要是宗教,宗教以外的凝聚力是较微弱的。宗教的统一作用还表现在民族认同上。在印度,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和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民族认同,人们生活的重心不在国家政治上而在宗教。在这种情况下,亡国未必等于亡族亡教。印度人曾经容许无数民族统治者君临其上,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不大在意什么人来统治剥削他们——无论是本地人或异邦人。对他们而言要紧的是宗教而不是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驻的今生。国家可以灭亡而印度教不会亡,印度教不亡民族就不会亡。宗教上的巨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是印度屡被征服却未被同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本世纪内史无前例地统一了印度全境的伟人甘地,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家毋宁说是一个圣者。古代印度没有使用武力,其文化却在亚洲广大地区内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是值得印度人引以骄傲的。但这也是阻碍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在政治上印度干弱枝强,这使它中央政府的号召力并不强,而且政局不稳定,印度建国几十年来也一直被宗教、政局稳定问题所困,有几个有名的印度领导人物就因为这些问题被刺杀。这些都使印度还不据备成为世界一流大国条件。 Cj yKd?  
W }MpRK  
  很显然尼赫鲁没有客观的认识印度,他高估了印度的能力。他不懂地理和气候,更不懂军事,同时缺乏对国家利益的轻重、利益的先后、以及长期利益短期利益的正确判断,而在他心中却有个大国之梦,因此他作为一个卓越的优秀的政治家却作出了一个短视的政治方略。所以他并没有如他所说的‘百分之百同中国友好’,而是经验的认为一个大国在身边就要‘彼此对峙,不是今天或明天,而是千百年之久。’他选择了与同样有成为一个世界一流大国愿望的中国进行竞争和对抗。他骨子里继承了英国的殖民主义观念,所以他和他领导的印度在1962年成了西方大国制衡中国的工具,从而最终引发了,中印大规模边境冲突。随后就是中印两国长达近三十对峙。 ~fX^>)U  
HF6S}0y  
而毛泽东在军事上取得了绝对优势和胜利之后却出所有人的意料,他让解放军撒回了当初的实际控制线以北,这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这在世界上从没有过。用周总理在人大常委会第70次会议上的讲话说就是这与天气和后勤都没有关系。“中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 打仗的目的是要为正义而战,放弃领土…..是为了争取人心。” )J(x>ntZ  
jh-Z _A  
  但解放军前脚一走印度后脚就又占了实际控制线以北,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传统的领土。并于1987年经印度议会批准正式成立阿鲁纳恰尔邦,如今此地全部在印度牢固的控制中。而这块土地面积巨大,气良好,有西藏江南之称,且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近年国内一些专家、学者,毛泽东当年及时撤军的决策不甚理解,认为此为毛泽东的失误,根据国际法不咎既往,尊重现状,尊重实际管辖的原则,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经把那条本来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视为国际边界线了,中国已经在事实上失去了夺回此地的可能。而撒军也没有达到争取人心的目的。 %/dU6Zx  
mm5]d~bC  
  而事实上清朝和民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统治并不牢固。西藏史来政教合一,它只是在行式上承认中央政府的统治,中央政府也在西藏派有官员,但中央政府只享有主权,真正的西藏的治权却在达赖、班禅和西藏地方政府手中,他们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独立完全就是一个中央政府以外的独立王国。也许中央与西藏只能是一种藩属关系。是毛泽东1959年平定西藏叛乱,1962对印度自卫反击战才确定了中央在西藏的绝对主权、治权统一。实际控制线以北,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传统的领土。事实上在清末以后西藏地方政府就也失去了实际控制权。我们不能对毛泽东和他的时代要求太多。毛泽东在很多时候是以一个诗人的浪漫处理政务,在他眼中治国如烹小鲜,这在后人看来未必实在和难以理解。但后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及时从中印边界一带撤军,既保证了我国西南边境线的长期相对稳定,又使中国人民的精力集中到了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外交、国防等建设事业上,从而使我国逐步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局面,改善了我国的国际处境,并相应地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也是以后的中国领导人在国力大增后还一直维持现状的原因。 #UtruJ  
:_0SKJ  
显然当前中国政府无意用武力改变中印边境现状。广大网友也讲得很对:现在不用武力光靠谈判不可能收回过去的国土。但现有的史料反映当时毛泽东为争取印度可能会在谈判中相应妥协。通俗的说就是软硬两只手,软手就用一定土地的治权(事实上这些土地的治权本就不在中国之手)换取西藏地区的长久和平。 l!sdS^=g  
("6rBKgN]  
  可印度在这个地方的统治就一定巩固吗?印度在这一地区建立了地方政权,迁居了人口,人口数说法不一,总体可能上百万吧,可能是全西藏人口的二分之一。由于我们能见到的地形地图都是千万分之一以上的,我们无法准确知道当地交通情况。但从我们能见到的地图看应当不发达,也没有通铁路。全国公路图上可见只有一条公路从达旺到德让宗到邦迪加,这条路就是当年中国大败印度的路。印度沿麦克马洪线建有很多哨所和据点。但这一地区主要是山地和河谷。在地图上相距十公路可能实际路程往往会走一天。因此这些哨所和据点相对孤立,相互支援困难,进攻方能够形成相对军事优势。而中国实际控制区在地形图上色彩较印度控制区深,也就是说中国实控区一般都高于印度控制区。在军事上中国攻取印控区易,而印度守其控制区难。而作为这一地区后方基地的布拉马普拉河(中国叫雅鲁藏布江)平原孤悬印度东北。虽有多条铁路与恒河平原相通但只有一条铁路是经过印度国土,其它都要经过孟加拉国。而从中国的亚东有公路直通这条铁路的一个关键枢纽---杰尔拜古里。这就是印度的锦州。一旦解放军占了此地则全布拉马普拉河平原就如同关门打狗。所以从军事上讲如果中国愿意,那么印度就不可能占牢麦克马洪以南的中国邻土。 N9^ 1V"tg  
ndg;!~C  
  有人一讲就是印度现在军力有多强,武器较中国有多先进。其实印度与中国对抗有两大致命死穴。第一是印度没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它的很多武器是靠进口而不是靠自已生产,这在战时再先进的武器也不可靠。而中国不仅自已能生产各种武器,而且很多武器的水平与发达国家也差距不大。第二是正如网友们所分析的印度有一大战略劣势,那就是喜马拉雅山下就是印度最富饶的恒河大平原,而印度的政治中心新德里也在恒河平原西面。而中国的政治中心不仅远离印度而且隔着青藏高原,一旦发生大规模的常规战争,中国对印度的政治、经济的打击可以是致命的,而印度却难对中国发动致命打击。所以在毛泽东心中印度根本就不配成为他的敌人。而毛泽东的矛头始终对准最主要的敌人,在他的政治里,为了对付这个主要的敌人,他可以与过去的敌人和好甚至结盟。而当时他始终认为“反美”是中国的重点任务,是“大局”。 而事实上麦克马洪线也如“蒙巴顿方案”一样是西方列强挑起中印两国相互对抗、遏制并削弱两国的离间计。尼赫鲁在利益面前却没有识破。他无疑被西方利用了,他国家占了中国的土地依然成不了一流的世界大国。在1960年周总理访问印度时总统府的大厅的正墙上依然悬挂有大英帝国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和夫人同真人一样大小的油画像,他们威严的目光仍然注视着昔日的臣民。由此可见印度人在骨子里还有一点媚骨。宗教、种族、种姓制度都是印度成为世界大国要解决的问题。尼赫鲁应当把他的经力主要用于处理国内事务。这就是毛泽东与尼赫鲁之间的差距,这就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与优秀的政治家的差距,一个历史的政治家与一个时代的政治家的差距,一个世界级的政治家与一个国家级的政治家的差距。 R?y"Be6D  
eXvLTY-@k  
  何况1962年前新疆阿克赛钦地区实际上为印度所控,中印一战后中国才收回此地实际治权。世界史上就没有百年不变的疆域。明末时,明国土面积不过353万平方公里,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大部都不被明控制,清朝鼎盛时包括藩属在内国土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清末国力衰败割给沙俄161万平方公里、割给日本台湾、英国香港、到民国时又被苏联分裂出160万平方公里的蒙古,所以今天国土面积只有960万平方公里。留美先生王伯庆说得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稳定、富裕和强大的国家,才是民族团结和统一的根本保障。混乱落后的国度、贫困落败、抱残守缺民族,才是国家分裂的根本原因。历史证明一个政府真正的功德并只不是拓疆保土,而是善待百姓。这也是治国的真谛。国际法也好,国际规则也好史来就是由强者制定,对于强者,特别是第一强者来说,规则可以定也可能改。美英苏当年可以召开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德黑兰会议,将来中国成了第一世界大国为什么就不能召开个会议,制定个规则?世界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而今天世界政治的规则就是强者说了算,我们只要干好自已国内的事情,将成为世界一流大国则一切都好说。如果我们不自强、不发展只怕这960万也保不住。 M@~d[g  
y2+(M)_4[  
  中印两国都有成为世界一流大国的愿望,美国等西方大国都并不真心希望中印两国崛起。并希中印相互遏制。中国史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印度领导了不结盟运动,可见它本质还是想反对美国强权。只是有时在美国的小恩小惠面前把握不了方向。这些都是中印成为兄弟的可靠前提。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应团结起来发展自身经济,共同反抗世界强权而不是相反。尼赫鲁说过“中印两国的问题都是天字一号的世界问题。”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一定竞争在所难免。如果三国能本着用辩证的方法对待历史问题,尊重历史,客观务实的处理领土问题(当然也可以搁置主权争议,共同开发)在政治上求大同存小异,共谋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则消除世界霸权有望。中、印巴三国人口占世界五公之二,如果三国能够互赢互惠,使本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则是世界人民之福。龙象完全可以共舞。经过这些年的实践,中印双方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也开始形成共识。1976年双方恢复互派大使,中印关系逐步改善。199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印建交以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印。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原来一直视中国为强敌的印度国防部长乔治•费尔南德斯也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中、印巴三国要共创南亚新明天。对于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传统的领土,我想我们能不能学一学孙权,孙权把荆州借给了刘备以资抗曹大业。我们智慧难道还不如孙权吗?将来美国的霸权结束了后又将如何处理中印两国的领土纠纷呢?那是几十年后的事了,我们要想我们子孙的智慧。我想起三国时蜀国邓芝出使东吴,孙权问邓芝“若吴、蜀两国同心灭魏,得天下太平,二主分治岂不乐乎?”邓芝答“‘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如灭魏之后,未识天命所归何人。但为君者,各修其德;为臣者,各尽其忠:则战争方息。”孙权大笑。接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必是中国。中国如还象今日之美国,不行德政,乱用军力,滥施强权,印度也可以号召天下各国反对中国。如果将来印度认为中国不配世界第一,也可“各修其德”用综合国力说话,当然那是几十年后的事了。 KJV235/%*  
J<[%Q.lV  
  关于南亚必须谈巴基斯坦这个国家是中国的传统盟友。但由于国家体制的原因历来政局不稳,有军人干预政治的传统,这使它只能成为一个地区强国。但巴基斯坦同样是西方牵制印度强大的工具。当然在政治上长期以来巴基斯坦也客观成为中国牵制印度的工具。中国虽不居青藏高原之高而横扫印度,但在地理上巴基斯坦与印度共有印度和平原,从印度河方向来的攻击对印度却是致命的。历史上入侵印度的外族也主要从这个方向进入印度。中国当应在各方面支持这个世界上最强的伊斯兰国家。中国当前虽没有建中巴铁路的计划,但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保卫边境的需要出发可以把铁路修到喀什、叶城、日喀则、林芝,将来经济和其它方面条件成熟可与巴基斯坦、印度的铁路连接。使西部地区多一条出海口岸。巴基斯坦同印度一样是一个宗教和民族问题严重的国家,中央政府在很多地方没有治理权。因此还必须加强与印度东边的国家的联系,缅甸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二战时期中国远征军从密支那进入过印度,缅甸向西就是布拉马普特拉河平原,因此缅甸必须作为南亚战中的一员来对待。中缅铁路应提前规划。只有这样南亚才能形成完整的反对世界霸权和强权政治的堡垒。
怎么搞的,这是我在鼎盛防务论坛上以“天下为公”的网名发的原创,我在本论坛也用热爱生命的网命将些文发表了名字叫《共创南亚新明天--我眼中的中印战争》怎么还有兄弟又发此文,写得很好吗?如是如此我很高兴.
很不错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