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国“论是垃圾观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5:29:29


    反对文明自卑论,也反对文明自大论。
    梁启超先生的这个“四大文明古国“论流毒慎深,直接造成了我们世界历史观念的狭隘化。因为梁先生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他对公元前的环地中海地带的埃及,腓尼基,苏美尔,波斯,希腊克里特岛,希腊半岛,以及更远的印度河谷文明、亚利安印度文明之间的互动演化根本缺乏认识。
    比如修空中花园的巴比伦,根本就是中东地区比较晚的帝国了。两河地区产生了已知地球上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字母,最早的城市,最早的法律,最早的青铜器,最早的历法,最早的直角三角形定理,最早的进位制记数法,最早的帝国,最早的一神教。是名符其实的古代人类文明中心。这不难理解,因为人类走出非洲后,这里是第一块落脚点。所以产生最早的文明并不奇怪。
    埃及就不必说了,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有一点,古希腊的人体雕刻在早期直接模仿的就是埃及人的作品。这只是古希腊学习埃及的一个例子。后面还会说到古希腊向两河的学习。
    再说印度,河谷文明兴盛于2000bc前,仅比两河与埃及晚。但是1000年后亚利安人入侵次大陆,亚利安印度开始兴盛,梵文是他们典籍的书写体(现在有证据表明,是印度人从两河学到了字母然后创造了梵文),印度教佛教是他们的创造。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的健陀罗雕刻是亚历山大征服后印度希腊化的产物。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梵文和健陀罗雕刻一同传入我国,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气象。
    “四大文明古国“没提到希腊。最早的希腊文明出现在克里特岛上,他们2000bc左右创造了许多建筑和线型文字。但是与印度河谷文明一样,后来被毁灭。1000多年后,希腊人从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那里学到了字母,创造了古希腊文。甚至有可能毕达哥拉斯也是从两河流域学来了三角形定理。他们还从埃及学到了不少东西(前文已述)。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希腊文明,印度文明,中东新月带文明(包括两河与埃及),从一开始就有着频繁的文明交流与学习。原因很简单,地理位置相近,交通也方便。
    只有我们的东亚文明比较吃亏。与这几家文明相距太远,交流学习不是那么方便,相对独立地在发展。比如我们没有用字母文字,我们的几何学在古代不是太发达。但这不影响我们创造。在500bc左右,诸子兴盛,和大体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希伯来波斯的先知、印度的哲学家一起,创造了相对成熟的哲学伦理学,奠定了后来2000多年的文化基础。
    那些个说地球上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发展的人,可能不知道,拉丁文现在在很多西方国家都还是必修课(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的文言文,是希腊文发展而来的),梵语在印度还有人在讲(虽然人数很少),波斯文明在伊朗依旧生生不息。
    总之,某一代人的创造,世代间的传承,区域间的交流学习,这三样就是文明之所以发展的原因。
    回到现在,西欧文明在地球上强势几百年后,东亚、南亚乃至中东迎来了文明复兴,我们的“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其实是在推动人类历史再次恢复几大文明中心互动、共同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主流。
    人类文明,将继续多样化发展,辉煌灿烂!

    反对文明自卑论,也反对文明自大论。
    梁启超先生的这个“四大文明古国“论流毒慎深,直接造成了我们世界历史观念的狭隘化。因为梁先生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他对公元前的环地中海地带的埃及,腓尼基,苏美尔,波斯,希腊克里特岛,希腊半岛,以及更远的印度河谷文明、亚利安印度文明之间的互动演化根本缺乏认识。
    比如修空中花园的巴比伦,根本就是中东地区比较晚的帝国了。两河地区产生了已知地球上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字母,最早的城市,最早的法律,最早的青铜器,最早的历法,最早的直角三角形定理,最早的进位制记数法,最早的帝国,最早的一神教。是名符其实的古代人类文明中心。这不难理解,因为人类走出非洲后,这里是第一块落脚点。所以产生最早的文明并不奇怪。
    埃及就不必说了,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有一点,古希腊的人体雕刻在早期直接模仿的就是埃及人的作品。这只是古希腊学习埃及的一个例子。后面还会说到古希腊向两河的学习。
    再说印度,河谷文明兴盛于2000bc前,仅比两河与埃及晚。但是1000年后亚利安人入侵次大陆,亚利安印度开始兴盛,梵文是他们典籍的书写体(现在有证据表明,是印度人从两河学到了字母然后创造了梵文),印度教佛教是他们的创造。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的健陀罗雕刻是亚历山大征服后印度希腊化的产物。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梵文和健陀罗雕刻一同传入我国,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气象。
    “四大文明古国“没提到希腊。最早的希腊文明出现在克里特岛上,他们2000bc左右创造了许多建筑和线型文字。但是与印度河谷文明一样,后来被毁灭。1000多年后,希腊人从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那里学到了字母,创造了古希腊文。甚至有可能毕达哥拉斯也是从两河流域学来了三角形定理。他们还从埃及学到了不少东西(前文已述)。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希腊文明,印度文明,中东新月带文明(包括两河与埃及),从一开始就有着频繁的文明交流与学习。原因很简单,地理位置相近,交通也方便。
    只有我们的东亚文明比较吃亏。与这几家文明相距太远,交流学习不是那么方便,相对独立地在发展。比如我们没有用字母文字,我们的几何学在古代不是太发达。但这不影响我们创造。在500bc左右,诸子兴盛,和大体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希伯来波斯的先知、印度的哲学家一起,创造了相对成熟的哲学伦理学,奠定了后来2000多年的文化基础。
    那些个说地球上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发展的人,可能不知道,拉丁文现在在很多西方国家都还是必修课(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的文言文,是希腊文发展而来的),梵语在印度还有人在讲(虽然人数很少),波斯文明在伊朗依旧生生不息。
    总之,某一代人的创造,世代间的传承,区域间的交流学习,这三样就是文明之所以发展的原因。
    回到现在,西欧文明在地球上强势几百年后,东亚、南亚乃至中东迎来了文明复兴,我们的“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其实是在推动人类历史再次恢复几大文明中心互动、共同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主流。
    人类文明,将继续多样化发展,辉煌灿烂!
波斯文明在伊朗生生不息个毛,你让伊朗人在家挂大流士的像、门口摆石狮子试试
yzsz266 发表于 2013-6-19 20:16
波斯文明在伊朗生生不息个毛,你让伊朗人在家挂大流士的像、门口摆石狮子试试
人家说的是波斯语,人家真主都不叫安拉。跟阿拉伯人不是一码事,虽然可能不认识他们祖先了,行为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可是刷在固件里的。
拉丁文和希腊文有毛关系,希腊文和克里特线性文字也没啥关系
cardo 发表于 2013-6-19 20:49
拉丁文和希腊文有毛关系,希腊文和克里特线性文字也没啥关系
谢谢指错。拉丁文与希腊文的关系这一细节我的确有错误。顶多是希腊文影响了拉丁文的发展,说从希腊文发展成拉丁文就有错误了。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发现最早的古希腊典籍的完整版都是拉丁文写成的,经历了希腊文到阿拉伯文,再到拉丁文的两次翻译。已经分不出那些是真正的古希腊人的创造,那些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的创造,那些是后来的翻译者的创造了。
古代人类在不同的地区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古代文明,每一种古代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说一种古代文明比其他的优越是狭隘的
用信史和文物来证明你的观点,不要给我们讲神话和史诗。
尽管较晚,中华文明的独立性和原创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中华文明的伟大之处。
拉丁文现在在很多西方国家都还是必修课(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的文言文,是希腊文发展而来的)

==============

如果我们现在改说日语韩语是不是也可以说没有中断?虽然是在军事论坛谈历史,但也麻烦靠谱点。
子不嫌母丑,算了
ykkkkkk 发表于 2013-6-19 23:29
拉丁文现在在很多西方国家都还是必修课(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的文言文,是希腊文发展而来的)

============ ...
   牛顿,笛卡儿,莱布尼次,都用拉丁文写作。英国公务员考试拉丁语必考。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有的用拉丁语。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雕刻在文艺复兴时期再次兴盛。现在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塑青铜器陶器一大堆。亚里士多德学会现在还在伦敦运作。这就是文化中断?
   真正对中华文明自信的人,会对这些事实视而不见?
真正自信于中华文明的人,必然知道“以天下观天下“,也必然知道“自是者不彰“,也必然知道“海纳白川,有容乃大“
我觉得问题在于很多国人骄傲于自己是文明“古”国、是带着对“昨今”中国的自卑不自信的。
清静 发表于 2013-6-20 01:42
牛顿,笛卡儿,莱布尼次,都用拉丁文写作。英国公务员考试拉丁语必考。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有的用拉丁语。 ...
那也不能和文言文相提并论吧  我们学古文那是义务教育里面就有的 平时口语中也保留和很多词法

我敢说 中国随便那个正常的初中毕业生 给看看左传 都能看懂个七八成

西方懂拉丁文的比例多大?

zhepro 发表于 2013-6-20 09:59
那也不能和文言文相提并论吧  我们学古文那是义务教育里面就有的 平时口语中也保留和很多词法

我敢说  ...


英法都是把拉丁语作为中小学必修课。你说懂是懂到什么程度?读拉丁文〈神曲〉?
总体而言,文明的成果包括:
1。哲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法论),科学技术(自然社会数形科学技术),这两项都是以书籍的形式流传。西方2000年积累下的希腊文拉丁文书籍(当然有些包括了阿拉伯印度的创造)不但现存,还都被翻译成了英法德这三种西方主流语言。并且这三种语言都有希腊语拉丁语的根源。
2。艺术。包括绘画诗歌建筑金属器戏曲音乐等。能写成书的现在也有希腊拉丁文和翻译,实物,西方三大博物馆(卢浮,大英,大都会)从克里特岛一直收藏到文艺复兴。
无论是思想还是实物都有传承,这怎么能叫文明的中断呢?
zhepro 发表于 2013-6-20 09:59
那也不能和文言文相提并论吧  我们学古文那是义务教育里面就有的 平时口语中也保留和很多词法

我敢说  ...


英法都是把拉丁语作为中小学必修课。你说懂是懂到什么程度?读拉丁文〈神曲〉?
总体而言,文明的成果包括:
1。哲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法论),科学技术(自然社会数形科学技术),这两项都是以书籍的形式流传。西方2000年积累下的希腊文拉丁文书籍(当然有些包括了阿拉伯印度的创造)不但现存,还都被翻译成了英法德这三种西方主流语言。并且这三种语言都有希腊语拉丁语的根源。
2。艺术。包括绘画诗歌建筑金属器戏曲音乐等。能写成书的现在也有希腊拉丁文和翻译,实物,西方三大博物馆(卢浮,大英,大都会)从克里特岛一直收藏到文艺复兴。
无论是思想还是实物都有传承,这怎么能叫文明的中断呢?

美名扬 发表于 2013-6-19 23:19
尽管较晚,中华文明的独立性和原创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中华文明的伟大之处。


  文明创造是一方面,传承是另一方面。两河流域产生了这么多世界第一,但到今天连菲尼基人的后代黎巴嫩人也早改说阿拉伯语了。
  六大主要文明起源地,希腊罗马,两河,埃及,中国,印度,玛雅,传承最好的就是希腊罗马文明与中华文明(文献与实物,楼上已述),两河印度次之(两河主要是波斯以色列传承下了,菲尼基巴比伦已亡。印度的梵语文献反倒是印度外的传世更多),埃及玛雅几乎没有传承。
美名扬 发表于 2013-6-19 23:19
尽管较晚,中华文明的独立性和原创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中华文明的伟大之处。


  文明创造是一方面,传承是另一方面。两河流域产生了这么多世界第一,但到今天连菲尼基人的后代黎巴嫩人也早改说阿拉伯语了。
  六大主要文明起源地,希腊罗马,两河,埃及,中国,印度,玛雅,传承最好的就是希腊罗马文明与中华文明(文献与实物,楼上已述),两河印度次之(两河主要是波斯以色列传承下了,菲尼基巴比伦已亡。印度的梵语文献反倒是印度外的传世更多),埃及玛雅几乎没有传承。
转点东西,有严肃历史的味道:http://www.cawhi.com/plus/view.php?aid=7723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西欧古典文明,它们关系密切,人们也总是将二者相提并论。然而古希腊与古罗马之间却存有一道鸿沟。譬如橄榄枝与凯旋门——我认为这两个典型的意象能很好的反映它们各自代表的文明的特色,至少能表达其文明进程中一些主流的情绪:希腊向往和平,罗马热衷战争;希腊渴望与自然的血脉相亲相融,罗马梦想在交绕着各种复杂关系的人类社会里披荆斩棘。当然,用橄榄枝与凯旋门来类比古希腊与古罗马的精神差异,这尽管是简便而直观的,但也是危险的。因为那容易使人误以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完全是孑然对立的。而真实的情形当然不是这样。
    首先,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不同在于它们文明基调的不同,而这主要源自它们地理位置的差异所造成的各自文明形成初期对东方文化的汲收程度不同。
    历史上溯到前三千纪,倘若说,那时的西方人自己已经有了一粒文明的种子,但还需要空气、阳光、土壤和水才能萌发,那么慷慨赠与西方人这些珍贵的生命因子的就是近东的两大文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确,西欧古典文明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东两大文明向外辐射的产物。在遥远的上古,希腊地区在地理上比亚平宁和伊比利亚更显优势,一则希腊的岛屿、良港众多,海上交通非常便利,二则希腊非常靠近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样,希腊可以频繁地、充分地与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交流,从而在后者的浸润与滋养下率先成长起来。而罗马位于地中海中部,虽然这在后来有利于它的军事扩张,但在文明之初,这种地理上远离近东文明策源地的情况使它只能依赖希腊的带动来发展自身。这样,希腊向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直接地学习东方文化,罗马则向希腊间接地学习东方文化。换言之,如果说希腊已经是对东方文化的“二度审美”,那么罗马就只能算是对这个“二度审美”的“二度审美“了[1]。这样“审”出来的结果当然就有很大差别——希腊文明的东方色彩浓烈一些;罗马文明的东方色彩淡薄一些。而我们知道,东方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优雅、精致、细腻、修养以及生活的品位,那么希腊与罗马之间在文明基调上的不同就因各自身上所挟之东方色彩之强弱而显现了出来:前者与东方人一样,甚至更加强烈地追求着优雅、精致、细腻、修养以及生活的品位;后者则比较质朴、粗犷、务实和倾向武力。
值得注意的是,东方文化对希腊罗马的干预与规范主要是在后者文明发展之初。当古典文明日益臻于成熟之后,它对东方文化的离心倾向就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了出来。一个证据是,西欧古典文明的中心一直在发生这样的转移:从克里特(米诺斯文明)到希腊半岛中南部(迈锡尼文明和城邦文明)到马其顿(希腊化文明),再到亚平宁(罗马文明)。这是一个北移西进的过程。这个移动方向从总体上表明西欧古典文明的中心在远离东方。这是因为西欧古典文明发展起来之后,它的个性在逐渐滋长,它越来越需要挣脱东方而显示出自己的独立。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却不难理解。就像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样。父母生育了子女,塑造了他们的基本性格;但子女对父母的依恋主要是在幼年时代。成长使他们日益表现出不同于父母的气质与特征,并对后者具有了反叛精神。他们会越来越远离父母而走自己的道路。[2]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第二个不同是它们文明形态不同,前者是松散而民主的城邦,后者是比较有凝聚力的共和国和中央集权的帝国,这一现象与各自的自然环境、初起规模密切相关。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横亘在我们眼前:为什么希腊始终不能像罗马那样冲出自己的半岛而走向整个地中海世界,发展为一个令后世高山仰止的泱泱帝国呢?为什么即使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所谓的”希腊的“帝国,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呢?
我们发现希腊半岛的地理环境很有特点,这是一片关山重重的地带,平原很少,而且大多被山地切割得零零碎碎。这种地形对古希腊文明产生了两点影响:
    一是造就了一种天然的整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据不完全统计,希腊城邦的总数达到300多个,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弹丸小国,其中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仅有8400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另一个大邦雅典领土约2550平方公里,人口20万—30万。希腊大多数城邦就更为狭小。优卑亚岛面积3770平方公里,拥有6个城邦,每个城邦的人口仅有几万人。中希腊的弗西斯面积只有1650平方公里,却集中了22个城邦,每邦人口不足万人。”[3]这些小国寡民的城邦既无力抵挡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也无法承受人口增长给土地造成的巨大压力,因此,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必须向外宣泄自己过多的能量。于是在前8世纪至前6世纪的二百年间,希腊诸邦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大殖民运动,其结果是造成一大批新邦的诞生。“据粗略统计,古风时代大约有44个母邦建立了139个子邦,这些城邦就像‘池塘边的青蛙’此呼彼应”。[4]
    山水阻隔的地理环境带来的第二点影响是,使各城邦相对分散、封闭、独立而不易统一。一方面,这使“希腊文明自始至终以小国林立的城邦政体为特色”[5],另一方面,它通过阻碍诸邦之间的各种交流使后者不能很好地形成一种统一的风格,从而使希腊文明得以长期保持多元共存的特色:政治上,一些城邦是民主制,一些是贵族制,一些是寡头制,一些是君主制;经济上,一些走自然农业经济道路,一些走工商航海经济道路;文化上,一些热爱科学、文学与艺术,一些则推崇军国主义、纪律与制度。
    然而,“为数众多”使希腊各邦之间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百态千姿”又使各邦缺乏共同的行事风格,使它们彼此始终难以共融,屡屡发生大大小小的冲突。这样,希腊文明的内部结构就相当混乱、松散,而且充满着一种互斥力,很不稳定。这不仅极易造成它自身的动荡,也分散了它向外扩张的能量。因此,古希腊文明始终无法全力对外。假设它不顾一切冲向地中海,其结果就只会像中古的德国那样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不同的是,中古的德国至少还有封君封臣制度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在维系着,尽管这种“维系”只是虚幻的水月镜花,但它毕竟使德国的分裂仅仅局限在政治的范畴内。而古希腊却不是这样。古希腊连一个名义上的统一的旗帜都没有,所以它的分裂必然意味着整个文明的崩溃,那显然更加糟糕。后来,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他企图将希腊诸邦连为一体并向外拓展的英雄举动却明显低估了希腊文明内部的互斥力,所以他的帝国建立不到20年就被撕成了碎片,更导致了整个古希腊文明独立发展历史的终结。地中海历史上曾有三次大的裂变,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是最早的一次。[6]尽管亚历山大帝国并非一个纯粹的“希腊”的帝国,它是建筑在多种多样的经济、文化基础之上的。但它的分裂却回答了我们为什么希腊终究不能、没能发展为一个完全的帝国。[7]
     现在来看罗马。尽管亚平宁半岛同样山岳纵横,但罗马文明却不像希腊文明那样兴起于支离破碎的山区,它萌生于台伯河东岸的河谷地带。这里的地形相对平坦完整,所以各部落的联系一开始就很便利和紧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罗马兴起之初被称作“七丘联盟”,据说是因为当时有七个部落加入;到王政时代,传说只有3个“特里布斯”,即血缘部落;塞维改革后,地缘部落取代了血缘部落,而这些新的地缘部落的数量似乎也不多——“罗马城内有4个,城郊农村有15或16个”。[8] 虽然也许实际上早期罗马的部落数量要比上述数字多一些,但应该可以肯定,它远不如希腊城邦那样数以百计。所以从这里面,我们觉得罗马的内部结构不像希腊那样令人眼花缭乱,它是比较简单的。同时,罗马各部落几乎是同步地受到共同的文化,即伊达拉里亚文化和随后的希腊文化的熏陶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各部落的差别不是很大,彼此之间不存在强烈的互斥。这样,罗马文明实现集中化管理的可能性就大过希腊文明,它的内部构造也就更稳定。因此,罗马历史上更多的是阶级斗争,如平民与贵族、奴隶与奴隶主、奴隶主内部的斗争,却很少有像希腊那样的不同政治单位之间的混战。[9]这样,罗马得以保存更多的力量用于对外征战,最终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蕞尔小邦跃变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泱泱帝国。
    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第三点不同是由于它们文明发展模式的差异造成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的不同。
    这一点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譬如我们看现代的德国人和美国人,会发现他们的性格很是不同。德国人严谨理性、心细如尘,总给人一种深沉感,所以德国出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美国人散漫随性、不拘小节,总让人想起放浪形骸的西部牛仔,但这种人的思维往往毫无羁绊、天马行空、极富创见,于是美国出了许多成功的商人、政客和演员。又比如,英国人与法国人都很浪漫,但前者是知性的浪漫,后者是感性的浪漫,所以英国的浪漫讲究品味,法国的浪漫来得很纯粹。再比如,俄国人很刚烈,连妇女都很强悍、很独立,很有性格;日本人就比较温和了,日本妇女更是相当的柔顺。这些国家和民族的这种鲜明的差异,就是因为他们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不同导致的。这也使我们想到,现代希腊人与现代的意大利人身上其实也有类似对比。
    我对现代希腊人的最初印象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一部希腊电影,名叫《希腊人佐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二战以后,一个意志消沉的英国作家来到希腊,在克里特的偏僻乡野结识了一位希腊农民安东尼。安东尼为人热情、善良、真诚,他的简单、质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深深感染了那个作家,使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这部电影让我很深切的体会到希腊人的心灵世界,从而使我在某些层面理解了为什么这个民族能在上古时代创造如此瑰丽、美妙的文明奇迹。
     意大利人最使我印象深刻的当属他们著名的歌剧《图兰朵》。与《希腊人佐巴》那样一部流淌着脉脉温情的平静柔和的电影不同,《图兰朵》的魅力在于那极富震撼力的男高音和女高音,那堪称惊艳的服装与舞台,那丝丝入扣的情节演进,以及剧中的四个令人若有所思的谜底——“希望”、“鲜血”、“图兰朵”和“爱”。所以我们感到,意大利人的情感脉动很强烈,他们充满激情,乐于在高亢的音符里歌颂爱情。这与《希腊人佐巴》所表现的希腊人那种沉静、含蓄、惯于在平静中刻画友情很不一样。实际上,这种差异也应该是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的遗迹。
    前面提到,古希腊文明内部的离心力很强,无法集中全力对外扩张。即使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扩张,但由于内部这种离心力的撕扯,它也无法长久维持那些艰难开拓的疆土,它会很快坍塌。这就是说,古希腊文明不能通过军事征服的方式来发展壮大。事实上,希腊文明是通过文化的慢慢积淀发展起来的。而罗马文明没有经过希腊那样经年累月的、厚重、扎实的文化积淀,但由于它内部的向心力大过离心力,使各种因素能比较快、比较好地集结起来,这样,罗马就可以经由大规模的对外征服扩张而迅速崛起。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文明发展模式相应地在希腊、罗马各自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里打上了深刻、鲜明的烙印,从而成为它们彼此区别的根本标志。下面我们就谈谈这种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不同的具体表现。
    首先,我们看到这样两幅景象:第一幅景象是,在古希腊著名的埃庇道鲁斯剧场,人流如织,兴奋的人们慕阿里斯托芬之名远道而来[10],眼里充满着期待。对于古希腊人,看戏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对古希腊政府,看戏也是一件有益的公共事业,因为那可以增进公民们的交流和凝聚力。因此,在古希腊,公民去看戏不仅不必购买戏票,反而能得到一笔由政府给予的额外补贴。艺术,就这样被鼓励着;第二幅景象是,在古罗马的哥罗塞姆斗兽场,正上演着惊心动魄的角斗,空气里弥漫着血腥。层层升高的圆形看台上拥挤着成千上万的观众,他全都疯狂的嘶喊,一些人手掌向下,企图早早将失败者推向死亡。古罗马人认为角斗能激荡出人心中最本真、最宝贵的勇敢精神,他们崇拜这种精神,把这种精神奉为“国魂”。所以他们说:“哥罗塞姆不倒,罗马就会永存。哥罗塞姆一旦倒下,罗马就会灭亡。”现在,我们对这句话就有了两种理解,一是因为哥罗塞姆位于罗马城中心,象征着帝国的心脏,如果连它都倒下,那就意味着整个帝国已经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二是,哥罗塞姆是角斗场所,而角斗精神正是罗马国魂。哥罗塞姆倾圮,就意味着罗马精神不复存在。被抽走了灵魂的帝国也就死期将至。
    所以从这样两幅景象里,我们真切地感到,古希腊人是很有艺术气质的,古罗马人则极具尚武精神。诚如朱孝远老师的精辟概括:“古希腊文明是诗的文明,古罗马文明是剑的文明。”[11]
    古希腊人最爱美,他们讲究衣着的精致、妆容的优雅。他们的神祗中还有一位专门的“美神”,名叫“阿芙洛狄忒”,这在其他文明里是没有的,是古希腊人的首创和独创。[12] 你再去看看克里特的宫殿,去看看那里的壁画,那个带着橄榄枝头冠的在花丛里踱着安逸步子的祭司,那个有着卷曲头发和醒目红唇的时髦的“巴黎女郎”,那些欢快蹦跃的海豚,那些美妙的几何图纹,多么美丽!所以古希腊人最爱美,一旦偶尔出了一两个不修边幅的人,比如苏格拉底、第欧根尼,他们会立即觉得那是“疯子”、“异类”,他们会难以忍受。反观罗马人,他们的民风就很朴素。尽管在其文明发展后期,大多数罗马人已经把质朴无华的优良传统抛到了九霄云外,但他们的本性的确是很朴素的。在罗马兴起之初,“罗马人的生活相当节俭,不事奢华。他们衣着、饮食都很简单,元老们在议事厅开会,坐的是硬板凳,冬天也不生火。锦衣玉食乃至使用豪华的桌子都会受到监察官的谴责。”[13]
我们再看希腊的雕刻。无论是菲迪亚斯的“处女雅典娜”,还是亚历山德罗斯的“断臂的维纳斯”,都有着栩栩如生的神态和曼妙有致的身姿,对于这样的形象,我们几乎只能用“完美”一词来形容。而古罗马的雕刻就不同了,他追求的是人物的本来面貌,为此,甚至不惜把刻画对象的丑陋之处也展示出来。所以它很真实。我们还发现,古希腊很少有大型的公共工程,它的建筑大多比较低矮,且与周遭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包括现代的希腊也是这样。罗马则不同,它的建筑大都高大恢弘[14],而且它从来不管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也许明明是在一块开阔的平地上,却巍然地耸立着一座直插云霏的记功柱,这似乎让人觉得有些突兀。应该说,古希腊人对自然有一种本能的谦卑,古罗马人则振奋于他们的军威、他们的版图,因而处处渴望体现出一种帝国的霸气与征服欲。于是我们得出一点结论:古罗马人的艺术主要不是想展现像希腊那样的美和优雅,而是要竭力表达他的力量与威仪。这样就有了万神殿、凯旋门、大大小小的广场和遍布全国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所以在这一点上,罗马人是成功的。
    古希腊人与古罗马人在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上的不同,还表现在前者富有理想主义与浪漫情怀,后者富有现实主义与致用观念。
刚才说到,古希腊人渴望亲近自然,古罗马人则更愿意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其实就是一种浪漫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区分。于是,古希腊人面对自然,面对那些高山飞瀑,每每喜欢去歌咏、赞叹。而古罗马人面对自然,居然想到制定一套“自然法”去约束它,哪怕一棵草、一束花、一条鱼、一掊土,也要遵循这个“自然法”。
     古希腊人的理想主义与古罗马人的现实主义的分野也体现在各自的社会生活中,尤其是爱情观中。比如,古希腊社会里,同性恋现象是非常流行并且为人推崇的。赫赫有名的同性情侣就有苏格拉底和亚西比德,亚历山大大帝和赫帕斯汀,以及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与帕特洛克罗斯,柏拉图也有强烈的同性恋倾向,著名女诗人萨福更被西方人称为“女同性恋的始祖”。应该说,在古希腊,同性爱一直被认为是比“世俗”的异性爱更纯洁、更神圣的“天间之爱”。因为当时的人觉得,同性之间的心灵默契通常比异性之间更为强烈,尤其是男性与男性之间,他们在战场上可以并肩杀敌、死生与共,所以这种情谊比那种单靠肉欲维系的异性爱来得更为纯粹与珍贵。在古希腊,同性爱是受到政府的公开鼓励的,几乎每个城邦都专设有同性情侣士兵编队,在作战时,这些同性情侣士兵通常是以一当十,最为英勇的。所以说,古希腊人的这种爱情观是具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的。而在罗马社会,尽管同性恋现象仍是十分常见,但已经沦为贵族名流肮脏的玩物。政府已经不再公开倡导了。奥古斯都就主张健全家庭关系,夫妻双方彼此忠诚,过正常的婚姻生活。而且罗马人也不再认为同性爱是比异性爱更高层次的情感,他们将二者同等看待,而在更多时候,它们还是更倾向于异性爱的,因为他们觉得爱情就应该发展为婚姻,然后多多生儿育女。所以说,古罗马人的爱情观就现实多了,他们是很难理解希腊人向往的那种“天间之爱”的。
     如果这些都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那么古希腊哲学与古罗马哲学的不同就把古希腊的理想主义与古罗马的现实主义的差距体现得更明显了。古希腊人创造了哲学,他们把它称为“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但是,古希腊人的哲学是很飘渺、很深奥的。你看,那位来自米利都的“哲学之父”[15]创立的乃是所谓“自然哲学派”,他思考的是物质世界的本原问题。他的观点是,万物之源为“水”。这是不是很难理解?可是接下来的毕达哥拉斯就更让人难理解。他不再关心物质世界的问题,而将目光转移到玄妙世界。他说,万物之源为“数”,这大千世界都是由直与曲、一与多、奇与偶、正方与长方、火与气、右与左、善与恶、静与动、明与暗、阳与阴这十组对立物构成的。你能理解吗?然后,赫拉克利特又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一团火,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又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他还探讨一种类似于我们中国的“道”的东西——“逻各斯”。再然后,德谟克利特,他说,世界的本原乃是“原子与虚空”。“不变的原子在虚空进行永恒的运动中相互冲撞而形成无数有生有灭的世界,万物的区别仅在于它们的原子数量和排列方式不同”。[16] 似乎他的这个“原子论”最为接近我们今天的科学理论,但在当时,那却是最抽象、最神奇、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假想。所以我们发现,原来古希腊人的哲学总是在思考天与地,宇宙、自然,它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其实非常遥远。但这却分明就是古希腊民族性格的体现——追求卓越与深邃。而罗马人呢?他们流行的哲学是斯多噶主义。这是一种兴起于希腊化时代的哲学,但罗马人对它做了很大的改造,主要是把它高度伦理化。“高度伦理化”,这五个字就很关键。本来斯多噶主义最主要是在讲“逻各斯”,但现在罗马人觉得那太遥远,他们就更加强调“逻各斯”要求人要对社会承担责任那一面,更加强调只有克服了个人肉体的欲望与弱点,才能达到“逻各斯”的境界那一面。这样,罗马人的哲学就是很致用的,它直接地为人类的社会与生活服务。
    朱孝远老师说:“希腊文明是放大了的个人,罗马文明是放大了的国家。”[17] 这个说法主要是基于古希腊文明对自由、民主精神的一贯高扬,和古罗马文明对纪律、制度的再三强调。希腊城邦实行直接民主制,每个公民都真正的是国家的主人[18] ,因此个人的力量被塑造得很强大,这就孕生了他们对自由、个性的狂烈追求。而罗马是依靠军事扩张兴起的——军队当然是依靠纪律与制度来维系,所以罗马文明由始至终都很重视秩序、要求服从,它比较压抑个人的欲求。
     同样,正因为古希腊文明是经过了长期的文化积淀,所以它尤为推崇“以德治国”。苏格拉底毕生致力于讨论“美德”,柏拉图的“理想国”也是由“贤人王”来治理......而古罗马文明是军国主义的,它的文化根基比较薄弱,就不太适应“以德治国”,只能依靠严密的法律来把庞大帝国之内多种多样的民族、经济和文化区域捆绑到一起。当然,这种做法也是明智而有效的。我们知道,罗马文化的集大成者就是罗马法。威尔.杜兰如是说:“法律既是罗马史的精髓,所以罗马史与法律便无法分割。”
古希腊人似乎天生就很聪慧,他们注重思辨,情感也相当敏锐。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智商”、“情商”都很高。古罗马人没有这种天赋,他们的戎马生涯也使他们无法在后天去很好的培养这种能力,所以古罗马文明似乎从整体上就不如古希腊文明那样深刻、细腻。但罗马有它自己的优势。这个民族也许意识到了自己与希腊相比的不足,所以他们特别勤奋。一方面,他们热爱劳动,特别是在共和初期,无论贵族或平民,都以到田间耕种为荣。另一方面,他们刻苦学习希腊文明,从文学到科学到艺术到宗教,从经济到政治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我们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希腊的影子。“罗马用武力征服了希腊,却反被希腊的文化所征服”,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真可谓一语中的。
    此刻,我们不禁想到爱伦.坡那句简单而有力的名言:“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这两大古典文明各自的特征:希腊的光荣在于,它是西方文明最清澈的源头,以至于“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19];罗马的伟大在于,它将古典文明推向极盛,谱写了一页无与伦比的光辉传奇!

注释:
[1]美学上的“审美”有两种,一是创作者的“一度审美”,而是欣赏者的“二度审美”
清静 发表于 2013-6-20 22:37
英法都是把拉丁语作为中小学必修课。你说懂是懂到什么程度?读拉丁文〈神曲〉?
总体而言,文明的成果 ...
必修课怎么了?  汉语也是英国六种外语必修课之一啊  这六种需要选一   烹饪也是必修课呢

你再怎么他也是外语

你说懂事东到什么地步?   人人都懂 都能直接看古代的文章?
四大文明古国这个观点本身就不严谨,只是一个民族主义的政治口号而已,加强民众凝聚力用的,符不符合事实那是另外一回事
Observer1 发表于 2013-6-19 22:45
用信史和文物来证明你的观点,不要给我们讲神话和史诗。
如果这样的话,中国不仅三皇五帝没了,连夏朝都要存疑
thomas1987 发表于 2013-6-22 10:03
如果这样的话,中国不仅三皇五帝没了,连夏朝都要存疑
不好意思,中国的实物证据可多多了。
清静 发表于 2013-6-20 22:37
英法都是把拉丁语作为中小学必修课。你说懂是懂到什么程度?读拉丁文〈神曲〉?
总体而言,文明的成果 ...
就一个问题,当年拉丁文原版的古籍在哪里?他们所学的所用的拉丁文,和古罗马人是否一回事?有木有拉丁文

古籍供他们使用?
就一个问题,当年拉丁文原版的古籍在哪里?他们所学的所用的拉丁文,和古罗马人是否一回事?有木有拉丁文 ...
上面已经说过了。古希腊典籍的完整版(注意是完整版,残片倒是有沙草纸出土)现存都是拉丁语版,经历了古希腊语到拉丁语(拜占庭文献)、古希腊到阿拉伯再到拉丁(智慧宫文献)的翻译,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古希腊著作哪些是印度波斯阿拉伯著作哪些是后人附会。比如有几百万字存世的亚里士多德全集是否为他本人作品(甚至是否有此人)那是要打问号的。但存在古希腊哲学是没问题的。
至于你说的古罗马拉丁语拜占庭拉丁语中世纪拉丁语的差异问题。存在差异是肯定的。我们现在的汉字还是汉代才定型的,近代又经历了简化。古代生产力条件下想要保证语言的精确隔代传承是不可能的。
四大文明古国这个观点本身就不严谨,只是一个民族主义的政治口号而已,加强民众凝聚力用的,符不符合事实那 ...
兄弟明白人。我们学过的初中小学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必修课怎么了?  汉语也是英国六种外语必修课之一啊  这六种需要选一   烹饪也是必修课呢

你再怎么他也 ...
中文在英国和拉丁语可以相提并论了?给个英国教育部的链接看看?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的学生连自己的拉丁文校训都不懂,反而对中文很明白,你觉得这可能吗?
那些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的,不妨用英语表述给英国人,china is one of the four ancient countries/nations,还是china is one if the oldest civilizations,or one of the five civilization cradles lies in china
清静 发表于 2013-6-20 22:37
英法都是把拉丁语作为中小学必修课。你说懂是懂到什么程度?读拉丁文〈神曲〉?
总体而言,文明的成果 ...
这个你有证据麽么? 我孩子在英国上中学和小学都没有这个拉丁文课,身边也没有听说谁家孩子有这个课!网上能查到的信息是英国教育部门建议把拉丁文列入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外语之后的选修课。
清静 发表于 2013-6-22 15:45
上面已经说过了。古希腊典籍的完整版(注意是完整版,残片倒是有沙草纸出土)现存都是拉丁语版,经历了古 ...
你说的所谓的完整版,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吧?那时候的拉丁文,和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是一个概念吗?

不是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那他现在的拉丁文对所谓的文化传承,有何意义?
这个你有证据麽么? 我孩子在英国上中学和小学都没有这个拉丁文课,身边也没有听说谁家孩子有这个课!网上 ...
我不在英国。我也只是看过伊顿公学等私立学校的介绍。你的孩子读得是公立还是有历史的私校?
我问过法国同学,他们是拉丁必修,但只一年
你说的所谓的完整版,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吧?那时候的拉丁文,和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是一个概念吗?
...
你能读秦篆和春秋时期各国文字吗?难道我们现在读简化字版的(老子)就不是文化继承了?
清静 发表于 2013-6-22 19:08
我不在英国。我也只是看过伊顿公学等私立学校的介绍。你的孩子读得是公立还是有历史的私校?
我问过法国 ...
ni你光看一个私立学校的就变成英国学校的必修课了?治学要严谨,尤其是在历史区。
这个你有证据麽么? 我孩子在英国上中学和小学都没有这个拉丁文课,身边也没有听说谁家孩子有这个课!网上 ...
http://m.guardian.co.uk/uk/2007/may/13/schools.education
这篇文章报道,不仅是有名的私校,英国的公校也开始教拉丁语了
ni你光看一个私立学校的就变成英国学校的必修课了?治学要严谨,尤其是在历史区。
既然你的孩子在英国读书,那你也应该知道英国著名的私校才是精英(尤其是政治经济文化精英)的主要培养地。他们可和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不一样。你看看我给你的链接吧
很有意思
咱这地理位置太特殊了,基本上独立于世界之外,造就的文明,哲学体系与其他文明差异太大,当然这应该是我们民族无与伦比的骄傲和自豪,但也影响了...来自: iPhone客户端
wujingping 发表于 2013-6-19 20:30
人家说的是波斯语,人家真主都不叫安拉。跟阿拉伯人不是一码事,虽然可能不认识他们祖先了,行为和思考问 ...
拉美印第安人的圣子也不叫耶稣,但这和他们有没有被拉丁化无关
清静 发表于 2013-6-19 21:36
谢谢指错。拉丁文与希腊文的关系这一细节我的确有错误。顶多是希腊文影响了拉丁文的发展,说从希腊文发展 ...
现在有很多希腊文的纸草书卷出土了吧。。
zhepro 发表于 2013-6-20 09:59
那也不能和文言文相提并论吧  我们学古文那是义务教育里面就有的 平时口语中也保留和很多词法

我敢说  ...
这个话大了吧......初中毕业生能把左传看懂七八成......要真那样的话中华文化不就不会沦丧到如今的地步了么......
清静 发表于 2013-6-20 22:37
英法都是把拉丁语作为中小学必修课。你说懂是懂到什么程度?读拉丁文〈神曲〉?
总体而言,文明的成果 ...
英国的小学汉语也是必修课。。。


虽然四大文明古国非常不严谨。但是楼主观念也不算太对吧。。
古印度文字和现在的雅利安文字是两码事,现代印度的文字来自西亚文字系统。这是有分类的,腓尼基文字下的亚兰文字下的婆罗米系文字。至于古希腊文字,最早的克里特岛和迈锡尼的线形文字从形式来看应该是来自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甚至类似于圣书体。还有梵语,拉丁语,古典阿拉伯语都属于死语言,只有在宗教语言中才使用,这就好比儒家的经典都是用文言说的一样,但是文言文之所以叫文言文,那是因为那叫文言,也就是书面语,和口语是两码事。还有完整证明勾股定理的是毕达哥拉斯吧?古印度文明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后就属于灭亡文明了,因为从宗教文化艺术文字来看他们没有直接继承而是吸收的关系

虽然四大文明古国非常不严谨。但是楼主观念也不算太对吧。。
古印度文字和现在的雅利安文字是两码事,现代印度的文字来自西亚文字系统。这是有分类的,腓尼基文字下的亚兰文字下的婆罗米系文字。至于古希腊文字,最早的克里特岛和迈锡尼的线形文字从形式来看应该是来自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甚至类似于圣书体。还有梵语,拉丁语,古典阿拉伯语都属于死语言,只有在宗教语言中才使用,这就好比儒家的经典都是用文言说的一样,但是文言文之所以叫文言文,那是因为那叫文言,也就是书面语,和口语是两码事。还有完整证明勾股定理的是毕达哥拉斯吧?古印度文明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后就属于灭亡文明了,因为从宗教文化艺术文字来看他们没有直接继承而是吸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