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中型水面舰艇评价(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10:37

当今世界最活跃的海军力量当属中型水面舰艇,美国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固然威风八面,但不具有代表性,那是“专利”;潜艇尽管“冷气森森”,但隐蔽在水下,难见尊容;因此,水面舰艇就比较引人注目。所谓中型是指排水量在2000吨—6000吨之间,2000吨以下几乎是“导弹艇”,没有远洋作战能力,6000吨以上水面舰艇就那几个国家有,5个手指刚好够数。再说了,6000吨以上的大家伙可谓威名远扬,“基洛夫”、“光荣”、“提康德罗加”、(以上为巡洋舰)“勃克”、“斯普鲁恩斯”、“现代”、“无畏”、“金刚”、“德里”(以上为驱逐舰)个个身强力壮,“武力值超群”,就不用详细介绍了。
为方便大家对比分析,我把这些舰艇分为三代,对五、六十年代的东西我可没那麽好的记性,其次尼日利亚的MEKO护卫舰这样的对世界局势没有任何影响,基本上是在“巡逻”中度过一生的军舰也我不感兴趣,再者,购买来得军舰就不值得说了。由于本文为即兴之作,我也不想去查精确的数据劳神,故全凭记忆。分类标准如下:
第一代,必须有完整的(哪怕有限的)防空、反舰、反潜能力。即有一门全自动的舰炮,有点防空导弹、有一架直升机、有声纳、鱼雷、反舰导弹、有自动化的指挥系统、舰艇要全封闭。
第二代,要有垂直发射系统、拖曳声纳、舰艇要有一定的隐身能力。
第三代,要有相控阵雷达系统、有区域防空能力。
分代原则:就低不就高,没有两把刷子休想升级。这一节算是序。
第一代
第一代家族中人丁旺盛。容我一家家到来。
美国:“诺克斯”级早已退役,“佩里”级护卫舰也大多连送带卖给了盟友。看在建造数量多且有多国仿制的份上就说一说“佩里”。优点自然是反潜能力强,可带2架SH-60直升机, 燃汽轮机动力装置先进,单臂的发射装置可携带48枚标准II舰空导弹,射程70公里。缺点也明摆着,没有联装的“鱼叉” 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也没有点防空导弹。要靠“单臂的发射装置”既要防空又要反舰肯定手忙脚乱。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有一艘在海湾地区巡逻的“佩里”级护卫舰发现伊朗的快艇,由于来不及更换“鱼叉”于是把标准II舰空导弹当作反舰导弹发射出去了,结果当然是命中目标。假如是面对“现代”这样的角色是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不过,在美国的舰队编队中,这些缺点都可以弥补,“佩里”级护卫舰专心作好“反潜”工作就行了。西班牙、澳大利亚、我国的台湾都进行了仿造。其中台湾的就是8艘“光华I”型护卫舰。其中主要变动就是加装了两门瑞典“博福斯”的40MM速射炮和8枚“雄风II”导弹。所谓“雄风II”导弹除了打不准之外没什麽太大的缺点。
英国:22型“大刀”级护卫舰和42型"谢菲尔德"级驱逐舰。我说的22型是马岛战争结束后建造的批次,即加装114MM舰炮,8联装“鱼叉”、“守门员”近距离防空速射炮,同时去掉了舰首的4座“飞鱼” 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这样的“大刀”性能先进、战斗力强,武器配置全面,是皇家海军的“中流砥柱”,但是造价高昂。当然,现在已经开始退役,巴西买了几艘。42型"谢菲尔德"级驱逐舰出名在两个方面:一是安装了“除美苏以外唯一一种自行研制的中程防空导弹海标枪”,二是在马岛战争中被击沉证明了海标枪的缺陷。它没有安装反舰导弹。不过在海湾战争中,据说海标枪成功击落了伊拉克的“蚕”式导弹,多少挽回了一点面子。
法国:“乔治莱格”级和“卡萨德级”驱逐舰。这两种军舰都是法国的主力,防空、反舰、反潜样样不缺。但是,“飞鱼”40公里(改进型为70公里)的射程总比不上“鱼叉”的120公里让人放心。“卡萨德级”驱逐舰装备的是“标准I”区域防空导弹,以法国这样的富强、先进的国家都要购买区域防空导弹,由此可见区域防空导弹研制的难度之大。另外,不知为何法国没有装备有效的“末端”防御系统,就靠“西北风”(陆军的肩扛式防空导弹改进)守门。与“守门员”、“密集阵”这些选手相比,“西北风”就像业余球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军舰不用全国产的“海豚”直升机反潜而用和英国合作研制的“山猫”。从法国人强烈的民族自尊角度分析只能是“海豚”直升机反潜性能不合格。我为什麽说这个?中国的“旅护”、“江卫II”上面就是“海豚”直升机。
德国:F122不来梅级护卫舰。
对F122我本来不想多说,但是由于它是“第一代”中唯一的德国军舰,而且本身性能不错。特别是机库后加装两座21单元“拉拇”导弹发射装置后,末端防空的问题已经解决。至于76毫米炮口径太小,德国需要127毫米炮去轰击某个国家的滩头阵地吗?
意大利:“西北风”护卫舰,127毫米的奥拖.梅拉蜡公司舰炮,8联装的“信天翁”点防空导弹(相当于“海麻雀”),8枚奥拖.马特反舰导弹,两门双40毫米布莱达舰炮。除了没有反潜导弹,真可谓装备齐全。双40毫米布莱达舰炮采用“双重命中体制”,和我国八、九十年代的近距离防空思想、装备最相似。 不过,目前我国的“730”走向了“多管速射”的设计思想。而意大利从“彭尼”级防空驱逐舰开始全面采用3门76毫米的速射炮。至于“狼”级护卫舰,可以简单看作缩小的“西北风”级。
日本:日本可说的型号较多比较麻烦。简单说吧,“旗风”级防空驱逐舰的防空能力、动力系统都与我们的“168”旗鼓相当。值得说一说的是“初雪”、“朝雾”级,特点是特别注重反潜能力。从舰首开始依次装备76毫米炮、8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鱼叉”反舰导弹(烟囱处)、8联装“北约海麻雀”点防空导弹,有一架SH-60反潜直升机。作为“八.八舰队”的主力,曾经在演习中多次发现并击沉美国的核潜艇。说实话,我国海军到2010年能有日本1990年的反潜能力我就满足了。
中国:“江卫II”护卫舰和“旅护”级驱逐舰。它们武器配备差不多,“江卫II”护卫舰可以看作缩小的经济型“旅护”级。“旅护”级驱逐舰从舰首依次为双100毫米舰炮、8联装“海响尾蛇”点防空导弹,8枚C-801(112舰改进后为16枚C-803)反舰导弹,两架直9海豚直升机,4座双管37MM舰炮。“海豚”直升机的缺点不用赘述。双100毫米舰炮和双管37MM舰炮共同缺点是射速慢,但是双100毫米舰炮射程远(与168的单管炮比较),弹道好。在此我主要想纠正一个观点,即“旅护”级驱逐舰装备有“拖曳声纳”;实际上“旅护”级后面甲板下黄色的拖体是“变深声纳”。不信,从外型上看,真正装备“拖曳声纳”的日本“村雨”、英国“公爵”、美国 “勃克”哪一个后面甲板下有那麽大的开口,都是几乎全封闭、只有小的圆形开口,“拖曳声纳”外型应该极为细长。另外“拖曳声纳”与“区域防空导弹“一样,都是极为耗费金钱、极为先进的产品,90年代初我国没有这样的财力与技术能力。“旅护”级驱逐舰是我国军舰设计走向现代化、西方化的开始,如果它在85年前服役,在西欧也是非常现代化的,最主要的是接受了西方化的设计思想。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没有继续提供通用电气公司的LM2500燃气轮机,致使112、113舰服役后就没有了后续舰。之后,随着“现代”的引进,我国又走向了“俄罗斯”体制,到今天也没有完全摆脱,实在令人遗憾。“江卫II”护卫舰只有一架直升机,“海响尾蛇”点防空导弹不能自动装填,没有3联装鱼雷发射管。它的出现是“小步快跑思想”的产物,也是“应急之作”。不过作为一种“性能价格比”比较高的舰艇,主要在近海执行任务,也足够了。
第二代
如同“鬼怪”F4与“幻影III”以及“米格23”被“F15、F16”、“幻影2000”、“SU27、米格29”取代一样,第二代的出现是冷战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产物。第二代中有的可谓经典之作,并且有很大的改进潜力,在21实际上半期的世界大洋上将不时看到它们的身影。
英国:23型“公爵”级护卫舰。英国在开始设计23型时只是把它当作新型“拖曳声纳”的载体,也没有机库。后来经过反复论证才成了现在的样子。它有这样几个特点:装备了垂直发射的32单元“海狼”点防空导弹,可以同时攻击2个目标;舰体(内倾)、烟囱等方面考虑了隐型因素;没有末端防御系统,原先考虑在加长舰体改进后装备2座“守门员”,但后来没有实行;采用“柴-燃联合动力”的电力推进系统(这是与种不同之处),噪音极低;装备有非常先进的拖曳声纳。早期的配备一架“山猫”反潜直升机,后来逐渐用EH-101(英意合作研制的重型直升机)代替。不知为何,就像英国坦克坚持采用120毫米线膛炮一样,英国海军军舰坚持采用114毫米主炮。另外,吸取马岛战争的教训,舰体体减少了熔点低的铝合金的应用,改用高强度钢。要说缺点,就是没有末端防御系统。23型是第二代中建造最多的(好象是16艘)。
法国:“拉菲特”级。这是全球第一种实用隐型军舰,据说为了让自身携带的直升机巡逻返回时发现,要采用增大雷达反射面积的办法。它是二代中唯一采用“柴-柴联合动力“的军舰,所以航速只有25节,这是因为法国没有强大的燃气轮机工业而柴油机工业发达。有人问了,为何它没有垂直发射系统而列如第二代?这是由于“紫菀”导弹研制进度太慢,不过现在出口沙特的“利雅得”级护卫舰已经装上了“紫菀15”导弹“拉菲特”级现在没有安装可能是因为费用问题,估计会在中期改进中安装。至于没有安装末端防空系统,看来法国对100毫米主炮和“西北风”比较放心,法国人曾经说过“我们的100炮够了”,这话有点吹。台湾海军可能会说,我们的“康定”(从法国购买的“拉菲特”)武器强多了。是吗?防空导弹换成了红外制导的“小槲树”(大陆海军都不用PL-9),舰尾加装了两门40MM炮和“密集阵”,把本来优美且隐型的舰体破坏的体无完肤,而且系统的兼容性还成问题。
日本:“村雨”、“高波”驱逐舰。它们之间相差不大,而且主要任务都是反潜护航。“村雨”的武器有76毫米主炮、16单元MK41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SSM-1B8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1座,16单元MK48垂直发射装置发射“海麻雀”防空导弹;前后各有“密集阵”速射炮一座;载一架SH-60反潜直升机。有意思的是日本的军舰一直保持用“格栅桅杆”,显得高大对隐型不利。“村雨”使日本海军保持与欧洲的进步一致,具有全面均衡的战斗力,比较先进,我们的167比它还差不少呢,它的反潜水平比我们的168还要强。后来,日本意识到在东亚地区易发生冲突,而且冲突又不可能从互射导弹开始,所以76毫米的主炮显得火力不足;而且在一艘军舰上有两种垂直发射装置实在不方便。于是出现了改进型的“高波”,换上了127毫米的“奥拖”主炮和32单元的MK41,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先进海麻雀” 防空导弹后,可以携带64枚“先进海麻雀”(一个单元格4枚)和16枚“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想想看这是多强的火力。
俄罗斯:“不惧”级护卫舰。作为“孤家寡人”和“独生子”,我提到它纯粹是因为对苏联的某种敬意。苏联解体时它还在试航,没有装上反舰导弹。它的武器有100毫米主炮,4×6单元(一说为4×6)SA-N-9垂直发射导弹,SS-N-25反舰导弹,机库两边为两座“喀什坦”弹炮一体化防空系统,一架KA-27直升机。SS-N-25反舰导弹的发射装置本来分配由波兰研制,东欧巨变成了泡影。不过后来总算服役了,可以看看印度的“德里”级驱逐舰。SS-N-25的大小和外型很像“鱼叉”,不过由于设计、外型方面的原因不能于空、潜通用。“不惧”好象是“变深声纳”(不完全的第二代)。喀什坦”弹炮一体化防空系统性能优良,不过体积巨大,价格高昂。以苏联的国力,肯定会建造二、三十艘,可是虚弱的俄罗斯没有能力,好象有已经开工2艘到现在也没听说下水。惜哉“不惧”。
加拿大:“哈里法克斯”级护卫舰,看到它大家一般会有三个看法:肥胖、大舰装小炮、防空导弹在哪?其实,由于舰体的“长宽比”大且排水量超过了5000吨,所以适航型很好。由于它的任务是在北约编队中反潜,所以安装了57毫米的主炮。至于防空导弹,烟囱两侧被两快钢板遮住的就是,一边8联装的MK48共16枚“海麻雀”。从总体上看,武器装备确实单薄的一点,后来又传闻噪音较大需要改进,内部采用了不少木材,总之让人不太放心。
韩国:KDX-I、KDX-II驱逐舰表现“中规中矩”。KDX-I的武器为127毫米舰炮(意大利产),16单元MK48,8枚“鱼叉”,两座“守门员”末端防空系统,一架“山猫”反潜直升机,除了舰体外从武器到电子设备大都是“进口货”(这会韩国人不说爱用国货了,自己造不出来)。其实与第一代的先进型号相差无几。KDX-II127毫米舰炮改成了美国货,垂直发身系统改成了MK41(32单元),最有意思的是舰首还有一座76毫米炮、末端防御前面是“拉姆”后面是“守门员”。至于性能真不好评价,只能说“还过得去”。
澳大利亚:“安扎克”级护卫舰其实是引进德国的MEKO技术建造的,“安扎克”是“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联盟”的头三个字母。从武器到外型都没什麽好说的,武器有127毫米主炮,8枚“鱼叉”,16单元MK41,一座“密集阵”。一架“老当益壮“的SH-2F“超海妖”反潜直升机。大家看看图片记住有这样一种叫“安扎克”的军舰就行了。
德国:F123“勃兰登堡”级护卫舰之所以放在最后是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种二代护卫舰,它是护卫舰中的“宝马”、“奔驰”。F123在建造中运用了成熟的MEKO(模块)制造技术,它采取了一定的隐型措施,是第一种采用MK41垂直发射的欧洲军舰和第一种采用“拖曳声纳”的德国军舰。F123武器有一门76毫米主炮,16单元MK41并有足够的空间加装16单元,4枚“飞鱼”导弹是从退役的148型或143型导弹艇上拆下来的,两架“山猫”反潜直升机。我觉得它最出色的地方“舰体坚固”,据说命中一枚“飞鱼”或“鱼叉”一般不会沉没。同时F123代表了未来末端防空的一个发展趋势。目前末端防空有四种观点:以德国为首的“导弹化”,在新型军舰上普遍安装两座“拉姆”21单元近距离防空导弹,英国也出现了以 “密集阵”系统改装的“海拉姆”,美国也在向这方面发展,但是“密集阵”不会立即退役,可能要共存到下一代末端防空的出现;荷兰的“高速多管炮”观点,代表是“守门员”系统,目前中国也在靠拢这种观点,特点是“直接命中体制”和高射速;意大利的远射程中口径76毫米炮,特点是“间接命中体制”,炮弹威力大。俄罗斯的“弹炮一体化”防空系统,代表作是“喀什坦”,特点是把高速多管炮和导弹的优点结合在一块。
第三代
第三代目前服役的较少,主要有德国的F124(萨克森)级护卫舰和荷兰的LCF新型护卫舰;西班牙的F100级护卫舰。
由于德国的F124和荷兰的新型护卫舰是联合研制装备方面大同小异,故放在一块评述。
它们主要是基于联合研制的“阿帕”有源相控阵雷达和荷兰信号公司的SMART-L远程对空,对海搜索相控阵雷达,可说推进系统先进,防空能力强,自动化高,传感器性能优异。另外它们都采用了美国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和“鱼叉”反舰导弹,在引进“标准III”后具有一定的反弹道导弹能力。两种军舰之间差别主要是:荷兰采用“守门员”、127毫米主炮、一架NH-90直升机;德国采用“拉姆”、76毫米主炮、两架NH-90直升机(不考虑MK41单元数)。
西班牙的F100级护卫舰可以看作小型化的美国“勃克”驱逐舰,看点在于“第一采用宙斯盾作战系统的欧洲护卫舰”。
大家可能觉得“第三代”的数量比较少,不过瘾。着主要是因为还有不少在建造过程中。目见在建的护卫舰中挪威的“南森”级与西班牙的F100相似。英国的45型与法国意大利合作的“地平线”护卫舰相似,都计划采用“紫菀”防空导弹,主桅杆上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各自研制,都采用SMART-L远程对空,对海搜索相控阵雷达。45型采用114毫米主炮(也可能为127毫米); “地平线”采用76毫米主炮,这意味着放弃了对陆攻击火力支援的任务。
目前中国的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都在建造过程之中,168可以划入“第二代”,170属于“第三代”,054护卫舰具体情况不明,至少可以划入“第二代”,这意味着中国海军从质量到数量将有一个新的飞跃。
(欢迎批评指正,本人来自“终极火力网”——某局网)
[em00][em03][em08]序
当今世界最活跃的海军力量当属中型水面舰艇,美国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固然威风八面,但不具有代表性,那是“专利”;潜艇尽管“冷气森森”,但隐蔽在水下,难见尊容;因此,水面舰艇就比较引人注目。所谓中型是指排水量在2000吨—6000吨之间,2000吨以下几乎是“导弹艇”,没有远洋作战能力,6000吨以上水面舰艇就那几个国家有,5个手指刚好够数。再说了,6000吨以上的大家伙可谓威名远扬,“基洛夫”、“光荣”、“提康德罗加”、(以上为巡洋舰)“勃克”、“斯普鲁恩斯”、“现代”、“无畏”、“金刚”、“德里”(以上为驱逐舰)个个身强力壮,“武力值超群”,就不用详细介绍了。
为方便大家对比分析,我把这些舰艇分为三代,对五、六十年代的东西我可没那麽好的记性,其次尼日利亚的MEKO护卫舰这样的对世界局势没有任何影响,基本上是在“巡逻”中度过一生的军舰也我不感兴趣,再者,购买来得军舰就不值得说了。由于本文为即兴之作,我也不想去查精确的数据劳神,故全凭记忆。分类标准如下:
第一代,必须有完整的(哪怕有限的)防空、反舰、反潜能力。即有一门全自动的舰炮,有点防空导弹、有一架直升机、有声纳、鱼雷、反舰导弹、有自动化的指挥系统、舰艇要全封闭。
第二代,要有垂直发射系统、拖曳声纳、舰艇要有一定的隐身能力。
第三代,要有相控阵雷达系统、有区域防空能力。
分代原则:就低不就高,没有两把刷子休想升级。这一节算是序。
第一代
第一代家族中人丁旺盛。容我一家家到来。
美国:“诺克斯”级早已退役,“佩里”级护卫舰也大多连送带卖给了盟友。看在建造数量多且有多国仿制的份上就说一说“佩里”。优点自然是反潜能力强,可带2架SH-60直升机, 燃汽轮机动力装置先进,单臂的发射装置可携带48枚标准II舰空导弹,射程70公里。缺点也明摆着,没有联装的“鱼叉” 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也没有点防空导弹。要靠“单臂的发射装置”既要防空又要反舰肯定手忙脚乱。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有一艘在海湾地区巡逻的“佩里”级护卫舰发现伊朗的快艇,由于来不及更换“鱼叉”于是把标准II舰空导弹当作反舰导弹发射出去了,结果当然是命中目标。假如是面对“现代”这样的角色是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不过,在美国的舰队编队中,这些缺点都可以弥补,“佩里”级护卫舰专心作好“反潜”工作就行了。西班牙、澳大利亚、我国的台湾都进行了仿造。其中台湾的就是8艘“光华I”型护卫舰。其中主要变动就是加装了两门瑞典“博福斯”的40MM速射炮和8枚“雄风II”导弹。所谓“雄风II”导弹除了打不准之外没什麽太大的缺点。
英国:22型“大刀”级护卫舰和42型"谢菲尔德"级驱逐舰。我说的22型是马岛战争结束后建造的批次,即加装114MM舰炮,8联装“鱼叉”、“守门员”近距离防空速射炮,同时去掉了舰首的4座“飞鱼” 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这样的“大刀”性能先进、战斗力强,武器配置全面,是皇家海军的“中流砥柱”,但是造价高昂。当然,现在已经开始退役,巴西买了几艘。42型"谢菲尔德"级驱逐舰出名在两个方面:一是安装了“除美苏以外唯一一种自行研制的中程防空导弹海标枪”,二是在马岛战争中被击沉证明了海标枪的缺陷。它没有安装反舰导弹。不过在海湾战争中,据说海标枪成功击落了伊拉克的“蚕”式导弹,多少挽回了一点面子。
法国:“乔治莱格”级和“卡萨德级”驱逐舰。这两种军舰都是法国的主力,防空、反舰、反潜样样不缺。但是,“飞鱼”40公里(改进型为70公里)的射程总比不上“鱼叉”的120公里让人放心。“卡萨德级”驱逐舰装备的是“标准I”区域防空导弹,以法国这样的富强、先进的国家都要购买区域防空导弹,由此可见区域防空导弹研制的难度之大。另外,不知为何法国没有装备有效的“末端”防御系统,就靠“西北风”(陆军的肩扛式防空导弹改进)守门。与“守门员”、“密集阵”这些选手相比,“西北风”就像业余球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军舰不用全国产的“海豚”直升机反潜而用和英国合作研制的“山猫”。从法国人强烈的民族自尊角度分析只能是“海豚”直升机反潜性能不合格。我为什麽说这个?中国的“旅护”、“江卫II”上面就是“海豚”直升机。
德国:F122不来梅级护卫舰。
对F122我本来不想多说,但是由于它是“第一代”中唯一的德国军舰,而且本身性能不错。特别是机库后加装两座21单元“拉拇”导弹发射装置后,末端防空的问题已经解决。至于76毫米炮口径太小,德国需要127毫米炮去轰击某个国家的滩头阵地吗?
意大利:“西北风”护卫舰,127毫米的奥拖.梅拉蜡公司舰炮,8联装的“信天翁”点防空导弹(相当于“海麻雀”),8枚奥拖.马特反舰导弹,两门双40毫米布莱达舰炮。除了没有反潜导弹,真可谓装备齐全。双40毫米布莱达舰炮采用“双重命中体制”,和我国八、九十年代的近距离防空思想、装备最相似。 不过,目前我国的“730”走向了“多管速射”的设计思想。而意大利从“彭尼”级防空驱逐舰开始全面采用3门76毫米的速射炮。至于“狼”级护卫舰,可以简单看作缩小的“西北风”级。
日本:日本可说的型号较多比较麻烦。简单说吧,“旗风”级防空驱逐舰的防空能力、动力系统都与我们的“168”旗鼓相当。值得说一说的是“初雪”、“朝雾”级,特点是特别注重反潜能力。从舰首开始依次装备76毫米炮、8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鱼叉”反舰导弹(烟囱处)、8联装“北约海麻雀”点防空导弹,有一架SH-60反潜直升机。作为“八.八舰队”的主力,曾经在演习中多次发现并击沉美国的核潜艇。说实话,我国海军到2010年能有日本1990年的反潜能力我就满足了。
中国:“江卫II”护卫舰和“旅护”级驱逐舰。它们武器配备差不多,“江卫II”护卫舰可以看作缩小的经济型“旅护”级。“旅护”级驱逐舰从舰首依次为双100毫米舰炮、8联装“海响尾蛇”点防空导弹,8枚C-801(112舰改进后为16枚C-803)反舰导弹,两架直9海豚直升机,4座双管37MM舰炮。“海豚”直升机的缺点不用赘述。双100毫米舰炮和双管37MM舰炮共同缺点是射速慢,但是双100毫米舰炮射程远(与168的单管炮比较),弹道好。在此我主要想纠正一个观点,即“旅护”级驱逐舰装备有“拖曳声纳”;实际上“旅护”级后面甲板下黄色的拖体是“变深声纳”。不信,从外型上看,真正装备“拖曳声纳”的日本“村雨”、英国“公爵”、美国 “勃克”哪一个后面甲板下有那麽大的开口,都是几乎全封闭、只有小的圆形开口,“拖曳声纳”外型应该极为细长。另外“拖曳声纳”与“区域防空导弹“一样,都是极为耗费金钱、极为先进的产品,90年代初我国没有这样的财力与技术能力。“旅护”级驱逐舰是我国军舰设计走向现代化、西方化的开始,如果它在85年前服役,在西欧也是非常现代化的,最主要的是接受了西方化的设计思想。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没有继续提供通用电气公司的LM2500燃气轮机,致使112、113舰服役后就没有了后续舰。之后,随着“现代”的引进,我国又走向了“俄罗斯”体制,到今天也没有完全摆脱,实在令人遗憾。“江卫II”护卫舰只有一架直升机,“海响尾蛇”点防空导弹不能自动装填,没有3联装鱼雷发射管。它的出现是“小步快跑思想”的产物,也是“应急之作”。不过作为一种“性能价格比”比较高的舰艇,主要在近海执行任务,也足够了。
第二代
如同“鬼怪”F4与“幻影III”以及“米格23”被“F15、F16”、“幻影2000”、“SU27、米格29”取代一样,第二代的出现是冷战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产物。第二代中有的可谓经典之作,并且有很大的改进潜力,在21实际上半期的世界大洋上将不时看到它们的身影。
英国:23型“公爵”级护卫舰。英国在开始设计23型时只是把它当作新型“拖曳声纳”的载体,也没有机库。后来经过反复论证才成了现在的样子。它有这样几个特点:装备了垂直发射的32单元“海狼”点防空导弹,可以同时攻击2个目标;舰体(内倾)、烟囱等方面考虑了隐型因素;没有末端防御系统,原先考虑在加长舰体改进后装备2座“守门员”,但后来没有实行;采用“柴-燃联合动力”的电力推进系统(这是与种不同之处),噪音极低;装备有非常先进的拖曳声纳。早期的配备一架“山猫”反潜直升机,后来逐渐用EH-101(英意合作研制的重型直升机)代替。不知为何,就像英国坦克坚持采用120毫米线膛炮一样,英国海军军舰坚持采用114毫米主炮。另外,吸取马岛战争的教训,舰体体减少了熔点低的铝合金的应用,改用高强度钢。要说缺点,就是没有末端防御系统。23型是第二代中建造最多的(好象是16艘)。
法国:“拉菲特”级。这是全球第一种实用隐型军舰,据说为了让自身携带的直升机巡逻返回时发现,要采用增大雷达反射面积的办法。它是二代中唯一采用“柴-柴联合动力“的军舰,所以航速只有25节,这是因为法国没有强大的燃气轮机工业而柴油机工业发达。有人问了,为何它没有垂直发射系统而列如第二代?这是由于“紫菀”导弹研制进度太慢,不过现在出口沙特的“利雅得”级护卫舰已经装上了“紫菀15”导弹“拉菲特”级现在没有安装可能是因为费用问题,估计会在中期改进中安装。至于没有安装末端防空系统,看来法国对100毫米主炮和“西北风”比较放心,法国人曾经说过“我们的100炮够了”,这话有点吹。台湾海军可能会说,我们的“康定”(从法国购买的“拉菲特”)武器强多了。是吗?防空导弹换成了红外制导的“小槲树”(大陆海军都不用PL-9),舰尾加装了两门40MM炮和“密集阵”,把本来优美且隐型的舰体破坏的体无完肤,而且系统的兼容性还成问题。
日本:“村雨”、“高波”驱逐舰。它们之间相差不大,而且主要任务都是反潜护航。“村雨”的武器有76毫米主炮、16单元MK41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SSM-1B8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1座,16单元MK48垂直发射装置发射“海麻雀”防空导弹;前后各有“密集阵”速射炮一座;载一架SH-60反潜直升机。有意思的是日本的军舰一直保持用“格栅桅杆”,显得高大对隐型不利。“村雨”使日本海军保持与欧洲的进步一致,具有全面均衡的战斗力,比较先进,我们的167比它还差不少呢,它的反潜水平比我们的168还要强。后来,日本意识到在东亚地区易发生冲突,而且冲突又不可能从互射导弹开始,所以76毫米的主炮显得火力不足;而且在一艘军舰上有两种垂直发射装置实在不方便。于是出现了改进型的“高波”,换上了127毫米的“奥拖”主炮和32单元的MK41,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先进海麻雀” 防空导弹后,可以携带64枚“先进海麻雀”(一个单元格4枚)和16枚“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想想看这是多强的火力。
俄罗斯:“不惧”级护卫舰。作为“孤家寡人”和“独生子”,我提到它纯粹是因为对苏联的某种敬意。苏联解体时它还在试航,没有装上反舰导弹。它的武器有100毫米主炮,4×6单元(一说为4×6)SA-N-9垂直发射导弹,SS-N-25反舰导弹,机库两边为两座“喀什坦”弹炮一体化防空系统,一架KA-27直升机。SS-N-25反舰导弹的发射装置本来分配由波兰研制,东欧巨变成了泡影。不过后来总算服役了,可以看看印度的“德里”级驱逐舰。SS-N-25的大小和外型很像“鱼叉”,不过由于设计、外型方面的原因不能于空、潜通用。“不惧”好象是“变深声纳”(不完全的第二代)。喀什坦”弹炮一体化防空系统性能优良,不过体积巨大,价格高昂。以苏联的国力,肯定会建造二、三十艘,可是虚弱的俄罗斯没有能力,好象有已经开工2艘到现在也没听说下水。惜哉“不惧”。
加拿大:“哈里法克斯”级护卫舰,看到它大家一般会有三个看法:肥胖、大舰装小炮、防空导弹在哪?其实,由于舰体的“长宽比”大且排水量超过了5000吨,所以适航型很好。由于它的任务是在北约编队中反潜,所以安装了57毫米的主炮。至于防空导弹,烟囱两侧被两快钢板遮住的就是,一边8联装的MK48共16枚“海麻雀”。从总体上看,武器装备确实单薄的一点,后来又传闻噪音较大需要改进,内部采用了不少木材,总之让人不太放心。
韩国:KDX-I、KDX-II驱逐舰表现“中规中矩”。KDX-I的武器为127毫米舰炮(意大利产),16单元MK48,8枚“鱼叉”,两座“守门员”末端防空系统,一架“山猫”反潜直升机,除了舰体外从武器到电子设备大都是“进口货”(这会韩国人不说爱用国货了,自己造不出来)。其实与第一代的先进型号相差无几。KDX-II127毫米舰炮改成了美国货,垂直发身系统改成了MK41(32单元),最有意思的是舰首还有一座76毫米炮、末端防御前面是“拉姆”后面是“守门员”。至于性能真不好评价,只能说“还过得去”。
澳大利亚:“安扎克”级护卫舰其实是引进德国的MEKO技术建造的,“安扎克”是“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联盟”的头三个字母。从武器到外型都没什麽好说的,武器有127毫米主炮,8枚“鱼叉”,16单元MK41,一座“密集阵”。一架“老当益壮“的SH-2F“超海妖”反潜直升机。大家看看图片记住有这样一种叫“安扎克”的军舰就行了。
德国:F123“勃兰登堡”级护卫舰之所以放在最后是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种二代护卫舰,它是护卫舰中的“宝马”、“奔驰”。F123在建造中运用了成熟的MEKO(模块)制造技术,它采取了一定的隐型措施,是第一种采用MK41垂直发射的欧洲军舰和第一种采用“拖曳声纳”的德国军舰。F123武器有一门76毫米主炮,16单元MK41并有足够的空间加装16单元,4枚“飞鱼”导弹是从退役的148型或143型导弹艇上拆下来的,两架“山猫”反潜直升机。我觉得它最出色的地方“舰体坚固”,据说命中一枚“飞鱼”或“鱼叉”一般不会沉没。同时F123代表了未来末端防空的一个发展趋势。目前末端防空有四种观点:以德国为首的“导弹化”,在新型军舰上普遍安装两座“拉姆”21单元近距离防空导弹,英国也出现了以 “密集阵”系统改装的“海拉姆”,美国也在向这方面发展,但是“密集阵”不会立即退役,可能要共存到下一代末端防空的出现;荷兰的“高速多管炮”观点,代表是“守门员”系统,目前中国也在靠拢这种观点,特点是“直接命中体制”和高射速;意大利的远射程中口径76毫米炮,特点是“间接命中体制”,炮弹威力大。俄罗斯的“弹炮一体化”防空系统,代表作是“喀什坦”,特点是把高速多管炮和导弹的优点结合在一块。
第三代
第三代目前服役的较少,主要有德国的F124(萨克森)级护卫舰和荷兰的LCF新型护卫舰;西班牙的F100级护卫舰。
由于德国的F124和荷兰的新型护卫舰是联合研制装备方面大同小异,故放在一块评述。
它们主要是基于联合研制的“阿帕”有源相控阵雷达和荷兰信号公司的SMART-L远程对空,对海搜索相控阵雷达,可说推进系统先进,防空能力强,自动化高,传感器性能优异。另外它们都采用了美国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和“鱼叉”反舰导弹,在引进“标准III”后具有一定的反弹道导弹能力。两种军舰之间差别主要是:荷兰采用“守门员”、127毫米主炮、一架NH-90直升机;德国采用“拉姆”、76毫米主炮、两架NH-90直升机(不考虑MK41单元数)。
西班牙的F100级护卫舰可以看作小型化的美国“勃克”驱逐舰,看点在于“第一采用宙斯盾作战系统的欧洲护卫舰”。
大家可能觉得“第三代”的数量比较少,不过瘾。着主要是因为还有不少在建造过程中。目见在建的护卫舰中挪威的“南森”级与西班牙的F100相似。英国的45型与法国意大利合作的“地平线”护卫舰相似,都计划采用“紫菀”防空导弹,主桅杆上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各自研制,都采用SMART-L远程对空,对海搜索相控阵雷达。45型采用114毫米主炮(也可能为127毫米); “地平线”采用76毫米主炮,这意味着放弃了对陆攻击火力支援的任务。
目前中国的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都在建造过程之中,168可以划入“第二代”,170属于“第三代”,054护卫舰具体情况不明,至少可以划入“第二代”,这意味着中国海军从质量到数量将有一个新的飞跃。
(欢迎批评指正,本人来自“终极火力网”——某局网)
[em00][em03][em08]


要真是你原创

那真是太猛了~~

赞~~
太长  应来个连摘
一口气看完,不及消化,先赞一个[em01][em01][em00][em00]


期待下文佳作!![em09][em09][em09] [em08]
错的地方也不少阿!
我主要想纠正“你的”一个观点,你所谓的“拖曳声纳”真正的名称叫“拖曳线列阵声纳”,而“变深声纳”(VDS)同样是拖曳声纳的一种,全称就叫“拖曳变深声纳”。据传我国863计划中的船用微型合成孔径声纳已经进入生产试验阶段,如果当真如此完全可以绕过拖曳线列阵声纳阶段。合成孔径声纳比线列阵声纳的基阵孔径更大,而又不像线列阵声纳在使用时难以高速机动。
不错,有水平,把诸多零散的资料汇集在一起。再做一个驱逐舰专题如何?总之先顶。
比较专业[em00][em01][em08][em09]
不业余
不错
长了点,还没有认真消化,呵呵
说明一点,“狼”在前,“西北风”级在后,西北风是狼的改进型,狼怎么成了“西北风”的缩小版了?
基本不错,顶![em09][em09][em08]
能完全凭记忆写这么多实属不易,先赞一个。
顶先!
[em01][em01][em09][em09]
不错.支持
不错,顶一下
敬礼,专业。
很好了
但是,有些叫做驱逐舰的巡洋舰,也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