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欧阳哲生:五四不是传统文化的断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51:37


[第一书评]欧阳哲生:五四不是传统文化的断裂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五四不是传统文化的断裂
——访《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作者欧阳哲生
《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 欧阳哲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原始材料为依据,回到历史现场,力图对五四运动做出符合历史原貌的客观解释。”执着于五四运动历史研究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欧阳哲生,在《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的自序中,对自己20多年的研究做了这样的小结。谈起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理解,欧阳哲生用了四个词:传承、融合、创造、复兴。
  记者: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性人物胡适、鲁迅等人都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并花费很大精力整理国故。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的这种关系?
  欧阳哲生: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是反传统,这并不错。但新文化运动并不是空穴来风,除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这一外部条件以外,还有中国人文传统内部演变所提供的土壤。我们可以看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教育背景或国学素养。蔡元培曾是翰林院的编修,陈独秀中过秀才,他们有传统的功名;鲁迅、钱玄同曾问学于经学大师章太炎的门下;胡适早年也有自修《十三经注疏》的经历,对清代朴学尤为欣赏。新文化运动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看起来是接过西方思想家尼采的口号,实际上与自明末清初以来所开启的“复古解放”一脉相承。
  新文化运动在“整理国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中国古典小说考证,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讨论,陈独秀、钱玄同的文字学研究,都堪称“整理国故”的实绩。他们的工作方法是科学的、近代的,受西方学术影响较大,因而所做“整理国故”,在方法、视野、择题等方面往往有许多旧式学者所不及之处。




[第一书评]欧阳哲生:五四不是传统文化的断裂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五四不是传统文化的断裂——访《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作者欧阳哲生《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 欧阳哲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原始材料为依据,回到历史现场,力图对五四运动做出符合历史原貌的客观解释。”执着于五四运动历史研究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欧阳哲生,在《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的自序中,对自己20多年的研究做了这样的小结。谈起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理解,欧阳哲生用了四个词:传承、融合、创造、复兴。   记者: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性人物胡适、鲁迅等人都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并花费很大精力整理国故。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的这种关系?  欧阳哲生: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是反传统,这并不错。但新文化运动并不是空穴来风,除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这一外部条件以外,还有中国人文传统内部演变所提供的土壤。我们可以看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教育背景或国学素养。蔡元培曾是翰林院的编修,陈独秀中过秀才,他们有传统的功名;鲁迅、钱玄同曾问学于经学大师章太炎的门下;胡适早年也有自修《十三经注疏》的经历,对清代朴学尤为欣赏。新文化运动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看起来是接过西方思想家尼采的口号,实际上与自明末清初以来所开启的“复古解放”一脉相承。  新文化运动在“整理国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中国古典小说考证,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讨论,陈独秀、钱玄同的文字学研究,都堪称“整理国故”的实绩。他们的工作方法是科学的、近代的,受西方学术影响较大,因而所做“整理国故”,在方法、视野、择题等方面往往有许多旧式学者所不及之处。

五四运动的参与者们——鲁迅(资料图片)
五四运动的参与者们——胡适(资料图片)
五四运动的参与者们——蔡元培(资料图片)
实际上与自明末清初以来所开启的“复古解放”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