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此次南沙渔业船队的性质——一次有战略意义的科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07:32


(根据某几位高人的文章整理)

去年海南省成立三沙市时,7月份曾组织了30艘渔船赴南沙试验性捕捞,号称“开发新渔场”,但结果很失败:采用的是夜晚灯光围网作业方式,作业4~5个小时,每船只捞到200来斤鱼,可谓是赔得血本无归。幸好捕的是主权鱼,政府都补贴了。事办得真正是虎头蛇尾,去的时候接受采访,个个精神抖擞、风光无限;回港以后,垂头丧气、支支吾吾,说了些“本次虽然收获不大,但主要是尝试性质”,“以后这类活动还要继续搞”之类搪塞的话,之后南沙大规模捕鱼一事就一度淡出公众视野,没动静了。



据此看来,海南省有关部门之前没有意识到南海渔场的特殊所在,盲目组团出海赴南沙作业,采用了灯光围网作业的错误方式,因此失败。

众所周知,南沙处于热带,无污染,生态也无破坏,偌大的原生态天然渔场怎么可能没鱼?!根据一些老渔民多年的经验,南海的渔业资源异常丰富,但是渔场非常特殊。南沙礁盘众多,虽无风浪但水下有涌流,拖网下水后网眼张不开,而且南沙的大鱼群都生活在中层水域,拖网放下去深度最多在10米左右,根本够不到鱼群活动区,所以一般的拖网和流刺网无法展开作业。因此开发南海渔场,惟有海南儋州渔民的大钓钩方式(即“延绳钓”)才能作业,水深超过10米而且不受涌流影响,而且南沙纬度低,海面上常年无风无浪(美济礁以西、以南基本没有台风!),尤其适合释放小艇作业。

于是,一种新的理论方案提了出来:

建造或改装兼具储藏、初加工、休闲娱乐、医疗救助、避风等功能的大型母船平台,带有冷冻储藏设备,携带大量渔民及小艇(或者拖带钓钩渔船)抵达渔场后,抛锚释放大批小艇开展钩钓作业。

根据目前海南儋州渔民的作业方式,每艇只需2~3人,每天下钓钩1800~2500个,日落而作、日出而息。在南海水产资源如此丰富的地方,即使一条母船只携带并释放50艘小艇,每艇每天可收获优质大鱼5~10吨(注:这个数据可能有水分,除以三差不多),一艘母船每天即可收获250~500吨高档渔产,效益非常可观。母船仓库存满后,即让冷藏运输补给船运载鱼货返回大陆,并运回补给,来回穿梭,继续支持渔民和小型船开展生产。

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对此方案非常重视,于是决定以此理论为基础,进行一次规模较小的试验加以验证,目的地在北纬6到8度,东经110度30分的南沙海域(李准滩以南)。此次共有32艘船,192名渔民参加,其中还动用了海南最大的渔业母船——9000吨的“江海一号”(琼三亚F8138)和1500吨的运输船“江海渔运一号”(琼三亚F8189)。附带说一下,宝沙公司的船队因种种原因已经解散,母船去了西班牙。


江海一号综合补给船,长100.8米、宽15.2米、高13.8米,集海洋捕捞、收购、精粗加工、切片烘干等10余种功能,满载排水量达9000多吨,功能吨位4000多吨。日急冻加工300吨,日制冰50吨,日淡化水120吨,日切片烘干20吨,冷藏2000吨,保鲜200吨,干品、果菜保鲜20吨,贮冰300吨,贮油1000吨,贮水1500吨,可配套300艘各种作业渔船。主机1100马力2台,发电机组704KW一台,320KW4台,315KW一台,250KW二台,70KW一台,25KW一台。冷冻主要设备有200型冷冻机组三台,200-2型冷冻机组二台,250型制冰机二台,60型制淡水机组二台(每台每天淡化水60吨)。船上共有船员80余人。船上设有检验室、速冻间、加工间、精加工间等,渔民只要有渔获,就可以送到补给船上以市场价收购。收购来的各类海产品,会根据不同的种类、大小进行分类,接着进行切片、晾晒、腌制等加工,再进行速冻、保鲜。


江海渔运一号运输船的职责就是负责将渔民的收获运送回港,平均15天左右往返渔港和作业地一次。

与江海公司签订合同加盟到江海一号作业群体的渔船、渔民均有享受优惠待遇,其中无偿提供伙食,油优惠500元/吨,公司还按产值提取2%设置南沙风险基金。船队根据渔业作业类型分为5个组,即拖网作业渔船12艘,2个组;钓具和刺网作业18艘,3个组。


这次出海之后,发现了一个意外情况:从儋州市白马井渔港码头出发,到达预定的南沙作业海域全程900海里。原来预计船队将在出发后4天到达。但是船队驶出渔港后,其中的7艘木质渔船航速较慢,不能跟上母船的速度,所以时间会延迟几天。船长陈平表示,要保持组织整的一个编队,不能让一条船掉队,现在差不多以5节左右的速度航行,如果保持这个速度,起码要9天到10天左右。

说到这里,渔船作业还是常规的模式。下面就介绍江海一号的另一个性质:渔船母舰(不是简单的支援船)。





“江海一号”船顶甲板上,绑放着12艘吨位5吨至8吨,长7米到11米,宽2.5米的捕鱼小船。渔民都是江海公司从沿海地区聘请来的,渔船就是原来他们在沿岸作业的旧船。这种船正常情况下就是在海岸边转悠,下南沙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像舰载机一样搭载在江海一号这样的大船上,一切都解决了。按合同,公司按规格与品种全部收购他们抓到的鱼,鱼价分五六种,一级鱼的收购价15.5元一斤,一级鱼主要是红鱼、马鲛鱼、金枪鱼。江海一号船长说,这次要在南沙工作半年以上的时间,渔民则说,明年春节才能回家。而队伍里的其他普通渔船,往返也就40天。

好,大家肯定会问:说了这么多,那个传说中的钓鱼技术是咋回事?——“延绳钓”:放长线钓大鱼!



他们的筐里是一条鱼线,这条鱼线有250个鱼钩,每个鱼钩间隔三米。所以,这条鱼线至少有750米长!每隔3米放1枚钓,两个多小时放2000支钓钩,吃完一顿饭就可以收钓了,慢了大鱼要咬断胶丝。船上有钓鱼机,用钓鱼机收钓大约花5到6个小时,整个流程至少需要8个小时以上。每条船的底舱可装鱼4000斤,运回到大船后再加工。



一天每条船放2000多支钓,如果有1000条鱼上钩,每条鱼至少三五斤,这就意味着有3000斤到5000斤鱼(实际上钓率在2%~20%之间)。



这个钓鱼试验一旦成功,国家会拨款建造万吨级钓鱼基地船,以及大量千吨级钓鱼母船和运输船,并在南沙海域的渔民中推广这一技术,在我方实控岛礁上建立渔业基地和补给站点。如此不但经济效益明显,能大量消化沿海渔业资源枯竭后的剩余劳力,还能防止周边国家对我渔业活动的骚扰破坏,开发南沙,前景辉煌!

(根据某几位高人的文章整理)

去年海南省成立三沙市时,7月份曾组织了30艘渔船赴南沙试验性捕捞,号称“开发新渔场”,但结果很失败:采用的是夜晚灯光围网作业方式,作业4~5个小时,每船只捞到200来斤鱼,可谓是赔得血本无归。幸好捕的是主权鱼,政府都补贴了。事办得真正是虎头蛇尾,去的时候接受采访,个个精神抖擞、风光无限;回港以后,垂头丧气、支支吾吾,说了些“本次虽然收获不大,但主要是尝试性质”,“以后这类活动还要继续搞”之类搪塞的话,之后南沙大规模捕鱼一事就一度淡出公众视野,没动静了。



据此看来,海南省有关部门之前没有意识到南海渔场的特殊所在,盲目组团出海赴南沙作业,采用了灯光围网作业的错误方式,因此失败。

众所周知,南沙处于热带,无污染,生态也无破坏,偌大的原生态天然渔场怎么可能没鱼?!根据一些老渔民多年的经验,南海的渔业资源异常丰富,但是渔场非常特殊。南沙礁盘众多,虽无风浪但水下有涌流,拖网下水后网眼张不开,而且南沙的大鱼群都生活在中层水域,拖网放下去深度最多在10米左右,根本够不到鱼群活动区,所以一般的拖网和流刺网无法展开作业。因此开发南海渔场,惟有海南儋州渔民的大钓钩方式(即“延绳钓”)才能作业,水深超过10米而且不受涌流影响,而且南沙纬度低,海面上常年无风无浪(美济礁以西、以南基本没有台风!),尤其适合释放小艇作业。

于是,一种新的理论方案提了出来:

建造或改装兼具储藏、初加工、休闲娱乐、医疗救助、避风等功能的大型母船平台,带有冷冻储藏设备,携带大量渔民及小艇(或者拖带钓钩渔船)抵达渔场后,抛锚释放大批小艇开展钩钓作业。

根据目前海南儋州渔民的作业方式,每艇只需2~3人,每天下钓钩1800~2500个,日落而作、日出而息。在南海水产资源如此丰富的地方,即使一条母船只携带并释放50艘小艇,每艇每天可收获优质大鱼5~10吨(注:这个数据可能有水分,除以三差不多),一艘母船每天即可收获250~500吨高档渔产,效益非常可观。母船仓库存满后,即让冷藏运输补给船运载鱼货返回大陆,并运回补给,来回穿梭,继续支持渔民和小型船开展生产。

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对此方案非常重视,于是决定以此理论为基础,进行一次规模较小的试验加以验证,目的地在北纬6到8度,东经110度30分的南沙海域(李准滩以南)。此次共有32艘船,192名渔民参加,其中还动用了海南最大的渔业母船——9000吨的“江海一号”(琼三亚F8138)和1500吨的运输船“江海渔运一号”(琼三亚F8189)。附带说一下,宝沙公司的船队因种种原因已经解散,母船去了西班牙。


江海一号综合补给船,长100.8米、宽15.2米、高13.8米,集海洋捕捞、收购、精粗加工、切片烘干等10余种功能,满载排水量达9000多吨,功能吨位4000多吨。日急冻加工300吨,日制冰50吨,日淡化水120吨,日切片烘干20吨,冷藏2000吨,保鲜200吨,干品、果菜保鲜20吨,贮冰300吨,贮油1000吨,贮水1500吨,可配套300艘各种作业渔船。主机1100马力2台,发电机组704KW一台,320KW4台,315KW一台,250KW二台,70KW一台,25KW一台。冷冻主要设备有200型冷冻机组三台,200-2型冷冻机组二台,250型制冰机二台,60型制淡水机组二台(每台每天淡化水60吨)。船上共有船员80余人。船上设有检验室、速冻间、加工间、精加工间等,渔民只要有渔获,就可以送到补给船上以市场价收购。收购来的各类海产品,会根据不同的种类、大小进行分类,接着进行切片、晾晒、腌制等加工,再进行速冻、保鲜。


江海渔运一号运输船的职责就是负责将渔民的收获运送回港,平均15天左右往返渔港和作业地一次。

与江海公司签订合同加盟到江海一号作业群体的渔船、渔民均有享受优惠待遇,其中无偿提供伙食,油优惠500元/吨,公司还按产值提取2%设置南沙风险基金。船队根据渔业作业类型分为5个组,即拖网作业渔船12艘,2个组;钓具和刺网作业18艘,3个组。


这次出海之后,发现了一个意外情况:从儋州市白马井渔港码头出发,到达预定的南沙作业海域全程900海里。原来预计船队将在出发后4天到达。但是船队驶出渔港后,其中的7艘木质渔船航速较慢,不能跟上母船的速度,所以时间会延迟几天。船长陈平表示,要保持组织整的一个编队,不能让一条船掉队,现在差不多以5节左右的速度航行,如果保持这个速度,起码要9天到10天左右。

说到这里,渔船作业还是常规的模式。下面就介绍江海一号的另一个性质:渔船母舰(不是简单的支援船)。





“江海一号”船顶甲板上,绑放着12艘吨位5吨至8吨,长7米到11米,宽2.5米的捕鱼小船。渔民都是江海公司从沿海地区聘请来的,渔船就是原来他们在沿岸作业的旧船。这种船正常情况下就是在海岸边转悠,下南沙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像舰载机一样搭载在江海一号这样的大船上,一切都解决了。按合同,公司按规格与品种全部收购他们抓到的鱼,鱼价分五六种,一级鱼的收购价15.5元一斤,一级鱼主要是红鱼、马鲛鱼、金枪鱼。江海一号船长说,这次要在南沙工作半年以上的时间,渔民则说,明年春节才能回家。而队伍里的其他普通渔船,往返也就40天。

好,大家肯定会问:说了这么多,那个传说中的钓鱼技术是咋回事?——“延绳钓”:放长线钓大鱼!



他们的筐里是一条鱼线,这条鱼线有250个鱼钩,每个鱼钩间隔三米。所以,这条鱼线至少有750米长!每隔3米放1枚钓,两个多小时放2000支钓钩,吃完一顿饭就可以收钓了,慢了大鱼要咬断胶丝。船上有钓鱼机,用钓鱼机收钓大约花5到6个小时,整个流程至少需要8个小时以上。每条船的底舱可装鱼4000斤,运回到大船后再加工。



一天每条船放2000多支钓,如果有1000条鱼上钩,每条鱼至少三五斤,这就意味着有3000斤到5000斤鱼(实际上钓率在2%~20%之间)。



这个钓鱼试验一旦成功,国家会拨款建造万吨级钓鱼基地船,以及大量千吨级钓鱼母船和运输船,并在南沙海域的渔民中推广这一技术,在我方实控岛礁上建立渔业基地和补给站点。如此不但经济效益明显,能大量消化沿海渔业资源枯竭后的剩余劳力,还能防止周边国家对我渔业活动的骚扰破坏,开发南沙,前景辉煌!
祝福能成功
科學作業,註重可持續發展,定能成功。
要出海捕大鱼!
{:soso_e136:}这么长的钩。。看能不能钓2只狒狒猴子上来。。。
看完很是期待呀?那个灯光围网不是很有效吗?在南海怎么不行了
只要大鱼多,钓比捞来钱快,能咬大钩的都是高值渔产。
宝沙公司为什么散伙了
预祝成功
2000个钩
每次装饵就要好长时间吧
看来真的是去钓鱼,狒狒别咬钩哦


有几个疑问关于央视报道的外国公务船的事,既然船长都说了在自己的领海内,就算是争议海域我们的渔政船怎么就让他们进了编队,是不是为我国强力执法做个铺垫???还有此次捕鱼既然是实验性为啥不找质量好点航速能跟上船队的,这样也有利于保护自己……@che

有几个疑问关于央视报道的外国公务船的事,既然船长都说了在自己的领海内,就算是争议海域我们的渔政船怎么就让他们进了编队,是不是为我国强力执法做个铺垫???还有此次捕鱼既然是实验性为啥不找质量好点航速能跟上船队的,这样也有利于保护自己……@che
宝沙公司为什么散伙了
我猜应该像车大说的第一次没出什么成绩,大boss觉得现在这样太赔钱了,最好还是先弄个实验田出效果再说吧……
这次不行,下次再提个新的理论
反复实践,不就完了。。。
我们村原来就用这法子在湖里钓鱼,饵用蚯蚓。
宝沙出什么事了?
想不到渔船也可以到南沙开钓了,人多力量大,要民兵同行。
这个应该去了解周围国家是怎么做的。
很好的办法,而且用这样的小艇似乎也可以大量消化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呵呵

兔子果然适合人海战术
凶残的钓鱼方式啊。。
南沙的鱼惨了。不过鱼不被吃也是浪费了。
宝沙公司为啥散了?
投下去的15亿软妹币呢?

不会又是个捞钱,对外输送利益的幌子吧?
据我看到的别人在江河里放钓经验来看,2000钓有500不错了
最后说的那个钓鱼技术没看懂。。。。。。。。。。。
主权鱼?这名字起的好!
活捉che 发表于 2013-5-12 00:57
这次不行,下次再提个新的理论
反复实践,不就完了。。。
如果是国家这样搞还行,拉渔民反复实践你这主意不是坑死渔民吗
渔业早该规模化了,单打独斗又辛苦又没有保障
大的渔业公司聘用传统渔民,只要是科学作业,赚的钱可能更多
变革者 发表于 2013-5-12 02:02
最后说的那个钓鱼技术没看懂。。。。。。。。。。。
就是在一根绳子上隔一段距离接个钓钩上去,挂鱼饵后沉海,收绳子的时候咬钩没跑掉的就是收获了。
可怜的鱼!
没有渔业调查船么?!

这样的试验现在才出来,也反应出对南沙的了解程度吧?

宝沙号为何不干了嗫?
看完很是期待呀?那个灯光围网不是很有效吗?在南海怎么不行了
鱼群活动深度太深
这次不行,下次再提个新的理论
反复实践,不就完了。。。
你这id起的……
完美风暴里面乔治克鲁尼就是用这种方法捕箭鱼.
这种作业方式叫做延绳钓。是一种著名的捕捞方式,是依靠大量布钩来达到目的。
适用于礁盘际的鱼类资源密度低、鱼群分散的情况。
灯光围网捕捞和延绳钓方法两相根据实际情况使用。
爱郎 发表于 2013-5-12 02:06
如果是国家这样搞还行,拉渔民反复实践你这主意不是坑死渔民吗
有一定的国家补贴,渔民不会有损失。
技术贴啊!一直以为钓鱼只能小规模收获,要大规模作业只能渔网。没想到还可以这么吊啊!
灯光围网,灯光罩网,和延绳钓可以合作,灯光围网船捕获的大量金枪鱼限于本身船只狭小,速冻设备不达标,金枪鱼品质就下降。
而延绳钓船出海是依靠大型母船的,灯光围网船就可以利用延绳钓母船的设备进行冷冻处理。互相得益。
钩上面需要放鱼饵么?
以后会有更多南海鱼上市哦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