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朝鲜招商“驻京办” 后台可上推至朝鲜二号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17:38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qcj/20130421/7938380.shtml

朝鲜合营投资委员会在京开设投资事务所,掀起史上最强劲的在华招商浪潮,其后台可上推至朝鲜二号任务张成泽。

凤凰周刊 孙杨

朝鲜2月12日第三次核爆炸以及之后高调制造的战争气氛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应,然而其众多在华机构和企业似乎未受影响。

核爆事件发生整日,北京朝阳区北五环外朝鲜官方开设的高丽宫国际会所依然正常营业,看到有客人到来,女孩子们自觉地让出一条路,微微欠身报以礼貌微笑,不过一旦被问起家乡的情况,他们的笑容却变得不太自然,全都低头躲开。

高丽宫以餐饮为主,配有酒吧、咖啡行、光亮的大理石地面,黑色真皮沙发搭上暗红色雕花实木餐桌,与其他高档商务会所一样,这里相当奢华气派。

跟别的朝鲜餐厅不同,这里没有供散客用餐的大堂,全部为包间,小则容纳10人,大则容纳40人还有配有舞台,提供朝鲜特色歌舞表演,大包间最低消费8800元。

会所网站显示,这里实行会员制,分金卡、白钻卡、至尊卡三级,入会金额分别为15万、35万、60万人民币。成为这里的会员除了可以拥有90%-78%的餐饮折扣,还拥有一项特殊的权益,定期获得投资朝鲜的信息,享受投资的多种优惠政策。

不过奇怪的是,提到具体入会方式,服务员却表示不清楚。“你去问旁边吧”,她说。女服务员所说的“旁边”,是指与会所共处同一底商的机构—“朝鲜投资事务所”。

自2010年起,伴随着金正日密集访华以及政权交接,朝鲜掀起了史上最高调的一轮来华招商热潮,朝鲜投资事务所正是朝鲜政府顺势推出的在华招商平台。这个事务所地位显赫,其背景可上推至朝鲜二号人物,金正恩的姑父张成泽。

随着朝鲜招商力度加强,面对各种诱人的项目,拟赴朝鲜抢“第一杯羹”的中国企业势必不少,但朝鲜是投资者的天堂,还是陷阱?

朝鲜投资事务所高调成立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苏联和东欧阵营瓦解,中国迅速成为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朝鲜最主要的投资来源。

为了获得更多来自中国的资金,多年来各种朝鲜招商机构以中朝边境的丹东、珲春、延边等地为起点,呈放射状挺进中国内地。如今,这些招商机构已经广泛分布在东北地区,以及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全国多个城市,甚至还有继续“南下”的趋势。

当不少投资者带着资金和设备来到朝鲜后,却发现,朝鲜方面似乎只想得到资金,并没有真正运作项目的诚意,很多商社不守信用,随意拖欠欠款,或者诱骗中方投资,致使中方大量企业倒闭,投资朝鲜的第一批“弄潮儿”纷纷铩羽而归。

事实上,朝鲜投资事务所自成立之日起,就不得不面对各种有关投资风险的质疑,在推荐项目时,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辟谣”并安抚投资者。

与人们印象中朝鲜驻京机构通常的低调不同,朝鲜投资事务所将地址选择在高档小区临街的二层商铺内,门脸装修精致,牌匾用中朝两国文字标示,选用红蓝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罩住两层楼的整个外侧面,很容易吸引路人目光。

作为一个招商平台,朝鲜投资事务所并非单独存在,而是与高丽宫国际会所和文化科技交流中心等相结合,业务上形成了“一条龙”服务。

进事务所大门,正对着的文化科技交流中心,不定期举办朝鲜文化、艺术、矿物、特色产品和科学技术等展览。

朝鲜投资事务所真正的办公区在文化交流中心楼上,与其他两处的整洁不同,走廊地面的灰尘和空气里弥漫的油漆味显示,这里刚刚装修不久,且很少有人走动。两侧的办公室全都是大门紧闭,没有悬挂标识牌。只有会谈室是被透明玻璃包围的,从外面可以一偷窥究竟。

被分隔成里外两部分的会谈室,外面是放有两台崭新电脑的办公桌,里屋气派的真皮沙发和写字台显示,这里才是真正谈判的地方。

作为最新对华机构,朝鲜投资事务所的成立可以追溯至2010年夏,据朝中社报道,自当年6月开始的朝鲜内阁最新一轮机构调整朝鲜合营投资指导局升格为合营投资委员会,成为内阁所辖的五个委员会之一。

朝鲜投资事务所是朝鲜合营投资委员会号称在海外设立的唯一办事机构,主要任务是制定合资合营的优惠政策法律法规;扩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为经济建设服务。

在一些经常与朝鲜打交道的商客眼中,朝鲜投资事务所的高调成立,其实是朝鲜招商机构的包装升级。

2012年,有媒体报道,当初曾大张旗鼓帮助朝鲜招商的大丰国际集团已经被解散。而来自韩国远东研究所的报告则称,大丰已经并入新成立的国家投资合营委员会。该委员会推出的最新招商机构就是朝鲜投资事务所。

新成立的朝鲜投资事务所一改以往中方投资者需根据不同的项目直接与商社接触的招商方式,以国家名义统一发布招商项目,担保投资安全,并作出优惠承诺。还频频安排朝鲜政府高官出面推广项目。

在媒体的报道中,朝鲜合营投资委员会副委员长金铁镇、朝鲜投资事务所历史长孙浩列均频繁露面,以负责人的身份代表投资事务所表态。但是作为朝鲜投资合营委员会直属机构,朝鲜投资事务所的真正“幕后大佬”显然不是他们。

据韩联社消息,该委员会实际是由朝鲜第二号人物—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兼当行政部长张成泽主导,由朝鲜政府内所谓的“开放派”官员李哲担当委员长。张成泽同时也被认为是朝鲜金家秘密金库“39号室”的负责人。

李哲则曾出任朝鲜驻瑞士大使,是金正恩在瑞士求学时的监护人,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促成埃及电信公司Orascom入主朝鲜手机业务领域的重要推手。

金正恩上台后,李哲被调到金正恩办公室,但是不少朝鲜观察人士都认为他和张成泽仍在朝鲜招商方面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史上最大的招商浪潮

具体业务层面,投资事务所除了来自朝鲜的“自己人”,还雇佣多名中方员工。

春节过后,记者以对投资朝鲜感兴趣为由前去咨询,一位中方工作人员热情地说“朝鲜十分欢迎中国的投资,目前推出了很多项目,所有项目信息都是归开的,如果对哪个感兴趣,可坐在一起详细谈”。

洽谈流程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见不到朝方负责人,投资者会被安排先和中方工作人员接洽,一方面,投资者可以了解有关朝鲜投资环境、投资行业现状、投资项目信息等;另一方面,事务所也要求了解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和背景等。

针对每一位咨询者,事务所实行一对一专人负责制,每一位咨询者都会被记录下联系方式和公司信息。当记者第二次致电咨询时,接电话的员工立刻认出电话号码,并且叫来上一次接待的工作人员继续回答问题。

只有在进一步明确投资意向后,才会被安排与朝鲜方面的相关负责人见面,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和朝方负责人谈判的内容会具体得多,可以商讨投资方式、投资金额,甚至可以就朝方提供的税收等政策优惠讨价还价。

当各方面达成一致后,事务所会提出签订一份投资意向书,据称,这样就可以保留项目的唯一投资权,直至最终签订正式合同。

高调成立一年来,朝鲜投资事务所密集且公开地展开招商业务,其效率之高甚至令投资者都感到惊讶。除多次组织中方投资者赴朝考察以外,2012年7月,事务所举办了有30余位中国企业家及商会代表参加的“朝鲜经济合作论坛—朝鲜项目投资招商洽谈会”。据媒体报道,洽谈会结束后,立刻有民营企业明确投资意向。

2012年9月22日,投资事务所又和一家名为中国海外投资联合会(以下简称“中海投”)的中方公司联合举办发布会,宣布成立一个规模为30亿元的“投资朝鲜专项基金”,资金来源为中国一些基金和财团,首期计划注资10亿元,将主投朝鲜矿业,另外地产开发、港口运营等也在投资范围之内。

中海投网站上的公司简介显示:该公司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财政部等相关部委和领导的大力支持。记者在北京市工商局网站上查到的信息则显示,这是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由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为500万元,而中国海外投资联合会是属于该公司的非政府社会团体。

“朝鲜方面的热情出乎我们的意料”。参与策划招商会的“中海投”官网主编李圣盛对媒体表示,中海投是在发布会前一个多月开始接触朝方的,去年9月15日,他们突然接到对方通知,说已敲定活动,并且只有5个工作日进行准备。

在各种招商活动中,来自朝方的高官也罕有地频繁出面,亲自介绍项目地朝鲜合营投资委员会投资处长崔成进多次公开表示:朝鲜本着平等、互惠、双赢的原则,热烈欢迎投资者到朝鲜进行投资,尤其欢迎并支持外国投资者投资其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者将享受企业所得税、设备和原材料进口关税减免等优惠,朝鲜将依照其法律保护外国投资者权益。这个表态随即成为中国媒体在报道赴朝投资时引用最多的内容。

投资事务所还深谙利用媒体造势的道理。综合媒体报道和事务所网站消息,类似的中方投资者与事务所签署投资协议的新闻还可查到不少,例如合营投资委员会金铁镇副委员长访问航天集团并与航天集团签订协议书;事务所与北京宝源恒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开发朝鲜金矿项目合同;与城郭酒店签订服务合同;与图们市政府签订朝鲜稳城岛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合同……不过,这些新闻大多只有一张签字合影图片,或者寥寥几十字的简讯,至于项目具体进展和收益情况,就无从获知了。

“朝鲜高调得反常!”面对朝鲜投资事务所高调成立以来的一系列举动,一位曾与朝鲜做了十几年贸易的沈阳商人说。在他的记忆里,自上世纪90年代至进,朝鲜已经掀起过多次对华招商的浪潮,这一次尤为热情。

2011年,经历了金正日突然病故、金正恩紧急上位等重大政治变化,金正恩在经济领域的指示和高调活动,如进行内阁改组、成立朝鲜合营投资委员会、对华设立朝鲜投资事务所等措施,在一些投资者眼中似乎再次显示了朝鲜经济开放的决心。

在本次招商热潮中,朝鲜打出了招商“组合拳”。先是在2012年8月,由张成泽率团访华,在北京举办朝中罗先经济贸易区和黄金坪、威化岛经济区共同开发、共同管理联合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邀请中国商务部长参加会议。宣布两个经济区将进入实质开发阶段。

接下来,从9月起,在北京、长春、丹东密集举办招商活动,获得中外媒体高度关注。其中,10月13日在丹东举办的首届中朝贸易文化旅游博览会,朝鲜六大中央机构携500人的庞大团队来华参展,是朝鲜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经贸交流会。

主打矿产开发项目

主打矿产项目开发,是朝鲜投资事务所的另一特色。据统计,事务所最新公开的招商项目共20余个,涉及矿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工业和服务业等。其中矿产业项目达17个,包括铁矿、金矿、钼矿、稀土矿、铜矿等多种矿产资源的开发,招商力度前所未有。这对于在国内遭遇投资困境的中国私人矿产主来说,显得十分诱人。

工作人员透露,事务所初步确定今年3月将组织一次赴朝考察,目前规模、行程、收费等细节都没有确定,会考虑报名者的要求,安排考察大家感兴趣的项目,投资者可以带中方地质勘测专家同去。

来自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朝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实际投资)存量约为2.9亿美元。中国企业投资朝鲜的数量不少于200家,投资的70%集中在矿产资源上,其中以铁和铜为主。

近年来,包括大型国企在内的众多中方企业均在朝鲜投资矿产项目。《中国赴朝鲜投资部分企业统计》显示:今年比较大型的矿产投资包括:2004年中国五矿集团投资朝鲜第一大无烟煤矿龙登煤矿;2005年通化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70亿元人民币开采朝鲜茂山铁矿;2006年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在朝鲜被部城市清津建设年产量150万吨的钢铁厂;2006年万向集团获得朝鲜惠山青年铜矿51%的股权等。

在朝鲜投资事务所官方网站,上述项目被作为“成功案例”公开。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记者逐一查询上述公司官网,但均未看到盈利信息,仅有一家显示有签约信息。

记者致电上述公司,希望了解在朝鲜投资项目的进展以及盈利情况,有的以需要向领导请示为由没了回音,有的则直接拒绝。

至于仅有的极少数的媒体报道,则通常是投资经历波折的消息。

五矿集团在朝鲜的投资,起因于200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吴仪率团访问朝鲜时签订的合同协议,获得官方支持。所以结果被外界认为比较乐观。虽然五矿拒绝接受采访,但据《东方早报》2012年的报道,五矿内部人士透露,“在朝鲜的投资很顺利,和五矿其他的海外投资一样。”

至于其他项目。据DailyNK2007年报道,惠山青年铜矿在开业典礼前两个月,因为附近的水电站建设发生严重透水事故而一度停止。2009年,韩国媒体又报道称,惠山青年铜矿合作开发被中断,中国公司被迫撤离。

彭博社的消息则称,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随后向中央政府汇报了此事,双方高层商议后,万向已重新获得铜矿的股份和开采权。此后再没有更多消息传出。

另据韩国权威媒体《朝鲜日报》去年10月的报道,由于朝鲜突然提出涨价20%以上,中朝合作的茂山铁矿已经停止开发。不过,相关中方公司却从没公开过相关信息。

了解朝鲜投资的人士表示,由于投资朝鲜的敏感性,很多大型企业、特别是有国企背景的投资项目,面对投资失败的结果,往往会选择缄默。

有专家称,朝鲜虽然矿藏丰富,不过资源储量等信息是国家机密,从未对外公开过,所以,也不大可能允许中方地质勘测专家实地考察。

作为研究朝鲜问题的权威专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张琏瑰认为,朝鲜推出的大部分投资项目,大多需要长期大量资金投入,回报难度极大,以30年合同为例,前10年基本都是投入,难以产出。

“以往投资矿产项目的经验证实,由于朝鲜基础设施极其缺乏,投资者往往需要先投入资金修铁路、公路、架设电线,甚至开发电厂才能将设备运到朝鲜,开始运作项目。而巨额资金投入之后,开采出来的矿石能否运回中国,完全是未知数”,张琏瑰说。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朝鲜经济问题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还显示,朝鲜目前的“资源换振兴”措施是在朝鲜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所以,朝鲜开放的矿山当中存在富矿少、矿脉分布不利于大规模集中开采的情况。

矿产开发投资商,朝鲜的潜规则是不允许“合营”方式,而是鼓励“合作”方式。合作实际上是一种短期借款方式,按照朝方的公式计算后,投资者回报并不理想。

朝方深谙投资者嗜好

各种名目的商社曾经是朝鲜招商的主力。朝鲜没有私人企业,所有国营公司均被称为商社。隶属不同部门的商社所拥有的“实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有“实力”的商社一次以党、军队、内阁等顺序排序。

到2010年4月,丹东对朝贸易机构所获的朝方对华贸易企业目录显示,朝鲜贸易商社已超过284家,其中包括朝鲜大成第一到第八贸易公司,朝鲜烽火第一到第四贸易公司等。大多都在中国有驻点。

很多曾经在丹东等边境城市从事过中朝贸易的人还记得,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大批朝鲜商就已进入中国,起初,资金拮据的他们通常会在居民楼内租个民房,然后一群穿着劣质西装的朝鲜干部,便开始到处找人投资他们带来的项目。

不过近年来,朝鲜商社的条件改善了很多,不仅可以租临街底商,招商人员的行头也变得时髦起来。

一方面是邻国高调抛出的“诱人”项目和“言之凿凿”的优惠承诺,一边是多年来前赴后继的中国投资者纷纷惨淡收场的结局。中国投资者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判断。

一部分南方企业家和私人矿主认为,朝鲜现状类似中国改革开放前夕,开放是未来必然发展趋势,投资朝鲜即便不能很快盈利,至少可以尽早抢占一个地盘,将来可处于有利地位,故风险值得一冒。甚至有人号称“错过了中国改革开放,绝不能再错过朝鲜的改革开放”。

东北地区的投资者多认为,在政策走向尚未明确、技术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朝鲜如此积极的招商行为是反常的,结合多年来投资失败的教训,朝鲜很有可能另有目的,茫然投资极易堕入陷阱。

多年来与中国打交道,朝鲜人似乎已深谙投资者的心理,以矿产、出海口、廉价劳动力作为招商大旗。

就在不少投资者再一次被朝鲜撩动起投资的热情时,中国西洋集团自曝在朝鲜投资受骗,2.4亿元人民币血本无归,消息轰动一时,投资朝鲜的巨大风险重新引起大家关注。

当西洋集团自曝投资失败内幕后,朝鲜投资事务所就罕见地站出来回应,称是西洋集团在投资过程中存在违约操作。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朝鲜投资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不断就投资安全性作出保证,称事务所是朝鲜政府官方对外招商的唯一平台。“以往的很多投资者是直接与朝鲜的某些会社联系,是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我们这里的投资,是自上而下的,风险可以减少很多。”她还表示,之所以产生投资朝鲜风险很大的印象,是因为现在的媒体特别喜欢关注一些失败案例。

近期核试验会不会导致朝鲜政策变化,中朝关系走向和平半岛局势恶化会不会影响投资,工作人员未正面回答,仅表示:投资任何国家都面临着政策与外交关系变化的风险,需投资方自己权衡。她多次重复了“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理念。

当记者向事务所工作人员要求介绍以往投资成功案例时,被其回拒:“以往曾推荐过成功案例,不过立即有很多人向那些公司致电咨询,让他们不胜其烦”。对方也不愿透露投资案例中盈利与亏损比例,“如果我说成功的多,您会相信吗?”

从东北向内地挺进

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高级经济师常万年2008年的文章称,1990年至今,丹东对朝投资履行正常核准手续的仅有10家,总投资约合4081.2万美元,且主要是现有技术,设备和原辅材料等实物投资先进投资很少。其中早期投资的项目,基本处于半停半开的张太,所谓好一些的项目都是近几年新开展的。

据熟悉朝鲜招商业务的人士透露,由于朝鲜政府给各商社都规定了招商额度,每年都要上交“忠诚金”,交得上的可以升官或者继续留在中国,连续三年交不上的,就要回到朝鲜。“他们非常想留在中国。”上述人士表示,在这里,他们可以得到大量来自中国投资者的贿赂,并且随意挥霍。

其实,对今天的东北商家来说,朝鲜作为投资陷阱早已不是秘密。这也正是为何紧邻朝鲜的珲春、丹东等地,近年来反而没有大商客投资朝鲜的原因。

延边大学教授,朝鲜经济专家林今淑在《中朝边境贸易的现状及其对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一文中披露,90年代上半期,中国从事边境贸易的大部分公司由于朝鲜不守信用,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而倒闭。

1992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倡导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开发计划,曾经在中、朝、俄交界的图们江地区掀起第一股投资热潮,朝鲜宣布在此设立罗津、先锋自由贸易区以吸引投资,中国是整个计划中最热心的国家。

在1992年至1993年间,超过3000家公司在珲春注册成立,但是由于得不到朝、俄的呼应,投入的资金迅速撤离,留下的是大量没有完工的建筑、桥梁和道路。

2002年,金正日提出“7·1经济管理改善措施”,设立新义州、开城、金刚山经济特区。在辽宁、四川、福建、黑龙江等更多中国省市举行“朝鲜投资说明会”。其中,沈阳的“说明会”吸引了500多名中国企业家参加。

在这一次招商浪潮中,有不少急于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与朝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包括中方计划投资70亿元的茂山铁矿项目;由中国五矿集团投资的龙登煤矿项目,万向集团投资的惠山青年铜矿项目等。

然而由于众多投资缺乏后续消息追踪,找不到盈利的反馈,反倒是投资朝鲜被骗的消息市场传出,自2006年起,对朝新增投资骤减。《吉林省对朝鲜贸易的现状及对策》证实,吉林省对朝投资主要是在2004-2005年。2006年起新增投资不多,主要原因在于对朝投资企业在朝鲜经营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且未得到迅速解决。

在东北遭遇“信誉破产”的朝鲜商社开始挺近中国内地。这一次,朝鲜推出了位于鸭绿江边的黄金坪、威化岛两个岛的开发项目,并宣布即将修建鸭绿江大桥。加上2008年,埃及电信巨头Orascom入主朝鲜手机服务领域宣称实现盈利,并宣布接手复建世界最大烂尾楼平壤柳京饭店等消息传出,中国投资者似乎看到朝鲜经济开放的曙光,投资热情再度被挑起。

不过,当中国公司来到岛上才发现,朝鲜根本无法提供配套政策保障,基础设施为零。故3年过去了,两个岛上仍然遍布荒草,标志着这一轮对朝鲜投资再度无疾而终。

朝鲜也曾出现过吸引外资的黄金期。1984年,朝鲜颁布《合营法》,西方国家开始向朝鲜直接投资,1985年2月,朝鲜与日本的朝鲜人总联合会合作的乐园百货店正式营业,成为第一家合营企业。同一年,朝法两国合作兴建柳京大厦,与瑞典在南浦合建家具厂,与中国香港合建咸兴轮胎长。

截至1991年,在朝合营企业达123家,其中75恩%是日本的朝鲜人总联合会投资。外商投资的40%集中在饭店、旅游、金融、商业等领域,但后来这些投资多以失败告终。

引资主要为了吸纳外汇

张琏瑰认为,朝鲜的经济行为从来不是脱离政治单独存在的,对外招商也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先得从朝鲜长期以来外汇短缺说起。张琏瑰说,“现在你搞不清朝鲜的目的是什么,一般从善意的角度理解是朝鲜要发展经济、吸引外资,但根据我长期的研究和基本判断,朝鲜就是想吸收外汇。”

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末的很长一段时间,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经济共同体“经互会”的成员国,朝鲜一度过着滋润的生活,不担心外汇问题。据韩国远东问题研究所《北韩全书》的数据,1945年-1970年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朝鲜的经济援助高达20.43亿美元。

苏联解体与“经互会”解散是朝鲜外汇处境的转折点。俄罗斯与韩国建交,对朝实施疏远政策,取消了各种经济援助,还锐减两国间80%的贸易。失去了最大的外援及市场,朝鲜高度封闭和集权的计划经济难以为继,经济滑向崩溃边缘。

1994年,朝鲜进入最困难的“苦难行军”时期,此后十余年,朝鲜经济均没有明显起色。虽然统计显示,自1995年至2003年,国际社会对朝鲜提供了总计29.96亿美元的援助,但其中主要是粮食和化肥。在这段时间里,朝鲜贸易逆差继续扩大,外汇短缺进一步加剧。

在国内财源几近枯竭之时,朝鲜曾试图在海外筹措资金输血,但因为外汇储备严重不足,被国际金融机构宣布为“丧失外债偿还能力的国家”,外国资本也对其关上了商业贷款的大门。

进入21世纪,朝鲜经济继续遭遇连串打击。“9·11”事件后,美国将朝鲜定义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朝鲜丧失了从国际金融机构获取资金渠道,两次核试验又使其受到经济和金融双重制裁。

为了应对巨额军费开支,核试验投入以及领导人和高级将领的奢侈生活,朝鲜不得不动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获得外汇。

美国国会研究处报告认为,朝鲜获取外汇的合法手段包括借款、外国投资、外国援助、海外朝鲜人汇款、向海外提供服务、出口武器等。非法手段包括假冒硬通货、军事设备或技术的非法出售、销售违禁药品、与第三世界国家的非法交易等。

可以预见,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后,不断加码的经济制裁势必将切断朝鲜更多的外汇来源,而中国因为与朝鲜存在的所谓“血盟”关系,似乎将成为朝鲜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这,也恰恰是投资风险的源头。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qcj/20130421/7938380.shtml

朝鲜合营投资委员会在京开设投资事务所,掀起史上最强劲的在华招商浪潮,其后台可上推至朝鲜二号任务张成泽。

凤凰周刊 孙杨

朝鲜2月12日第三次核爆炸以及之后高调制造的战争气氛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应,然而其众多在华机构和企业似乎未受影响。

核爆事件发生整日,北京朝阳区北五环外朝鲜官方开设的高丽宫国际会所依然正常营业,看到有客人到来,女孩子们自觉地让出一条路,微微欠身报以礼貌微笑,不过一旦被问起家乡的情况,他们的笑容却变得不太自然,全都低头躲开。

高丽宫以餐饮为主,配有酒吧、咖啡行、光亮的大理石地面,黑色真皮沙发搭上暗红色雕花实木餐桌,与其他高档商务会所一样,这里相当奢华气派。

跟别的朝鲜餐厅不同,这里没有供散客用餐的大堂,全部为包间,小则容纳10人,大则容纳40人还有配有舞台,提供朝鲜特色歌舞表演,大包间最低消费8800元。

会所网站显示,这里实行会员制,分金卡、白钻卡、至尊卡三级,入会金额分别为15万、35万、60万人民币。成为这里的会员除了可以拥有90%-78%的餐饮折扣,还拥有一项特殊的权益,定期获得投资朝鲜的信息,享受投资的多种优惠政策。

不过奇怪的是,提到具体入会方式,服务员却表示不清楚。“你去问旁边吧”,她说。女服务员所说的“旁边”,是指与会所共处同一底商的机构—“朝鲜投资事务所”。

自2010年起,伴随着金正日密集访华以及政权交接,朝鲜掀起了史上最高调的一轮来华招商热潮,朝鲜投资事务所正是朝鲜政府顺势推出的在华招商平台。这个事务所地位显赫,其背景可上推至朝鲜二号人物,金正恩的姑父张成泽。

随着朝鲜招商力度加强,面对各种诱人的项目,拟赴朝鲜抢“第一杯羹”的中国企业势必不少,但朝鲜是投资者的天堂,还是陷阱?

朝鲜投资事务所高调成立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苏联和东欧阵营瓦解,中国迅速成为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朝鲜最主要的投资来源。

为了获得更多来自中国的资金,多年来各种朝鲜招商机构以中朝边境的丹东、珲春、延边等地为起点,呈放射状挺进中国内地。如今,这些招商机构已经广泛分布在东北地区,以及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全国多个城市,甚至还有继续“南下”的趋势。

当不少投资者带着资金和设备来到朝鲜后,却发现,朝鲜方面似乎只想得到资金,并没有真正运作项目的诚意,很多商社不守信用,随意拖欠欠款,或者诱骗中方投资,致使中方大量企业倒闭,投资朝鲜的第一批“弄潮儿”纷纷铩羽而归。

事实上,朝鲜投资事务所自成立之日起,就不得不面对各种有关投资风险的质疑,在推荐项目时,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辟谣”并安抚投资者。

与人们印象中朝鲜驻京机构通常的低调不同,朝鲜投资事务所将地址选择在高档小区临街的二层商铺内,门脸装修精致,牌匾用中朝两国文字标示,选用红蓝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罩住两层楼的整个外侧面,很容易吸引路人目光。

作为一个招商平台,朝鲜投资事务所并非单独存在,而是与高丽宫国际会所和文化科技交流中心等相结合,业务上形成了“一条龙”服务。

进事务所大门,正对着的文化科技交流中心,不定期举办朝鲜文化、艺术、矿物、特色产品和科学技术等展览。

朝鲜投资事务所真正的办公区在文化交流中心楼上,与其他两处的整洁不同,走廊地面的灰尘和空气里弥漫的油漆味显示,这里刚刚装修不久,且很少有人走动。两侧的办公室全都是大门紧闭,没有悬挂标识牌。只有会谈室是被透明玻璃包围的,从外面可以一偷窥究竟。

被分隔成里外两部分的会谈室,外面是放有两台崭新电脑的办公桌,里屋气派的真皮沙发和写字台显示,这里才是真正谈判的地方。

作为最新对华机构,朝鲜投资事务所的成立可以追溯至2010年夏,据朝中社报道,自当年6月开始的朝鲜内阁最新一轮机构调整朝鲜合营投资指导局升格为合营投资委员会,成为内阁所辖的五个委员会之一。

朝鲜投资事务所是朝鲜合营投资委员会号称在海外设立的唯一办事机构,主要任务是制定合资合营的优惠政策法律法规;扩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为经济建设服务。

在一些经常与朝鲜打交道的商客眼中,朝鲜投资事务所的高调成立,其实是朝鲜招商机构的包装升级。

2012年,有媒体报道,当初曾大张旗鼓帮助朝鲜招商的大丰国际集团已经被解散。而来自韩国远东研究所的报告则称,大丰已经并入新成立的国家投资合营委员会。该委员会推出的最新招商机构就是朝鲜投资事务所。

新成立的朝鲜投资事务所一改以往中方投资者需根据不同的项目直接与商社接触的招商方式,以国家名义统一发布招商项目,担保投资安全,并作出优惠承诺。还频频安排朝鲜政府高官出面推广项目。

在媒体的报道中,朝鲜合营投资委员会副委员长金铁镇、朝鲜投资事务所历史长孙浩列均频繁露面,以负责人的身份代表投资事务所表态。但是作为朝鲜投资合营委员会直属机构,朝鲜投资事务所的真正“幕后大佬”显然不是他们。

据韩联社消息,该委员会实际是由朝鲜第二号人物—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兼当行政部长张成泽主导,由朝鲜政府内所谓的“开放派”官员李哲担当委员长。张成泽同时也被认为是朝鲜金家秘密金库“39号室”的负责人。

李哲则曾出任朝鲜驻瑞士大使,是金正恩在瑞士求学时的监护人,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促成埃及电信公司Orascom入主朝鲜手机业务领域的重要推手。

金正恩上台后,李哲被调到金正恩办公室,但是不少朝鲜观察人士都认为他和张成泽仍在朝鲜招商方面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史上最大的招商浪潮

具体业务层面,投资事务所除了来自朝鲜的“自己人”,还雇佣多名中方员工。

春节过后,记者以对投资朝鲜感兴趣为由前去咨询,一位中方工作人员热情地说“朝鲜十分欢迎中国的投资,目前推出了很多项目,所有项目信息都是归开的,如果对哪个感兴趣,可坐在一起详细谈”。

洽谈流程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见不到朝方负责人,投资者会被安排先和中方工作人员接洽,一方面,投资者可以了解有关朝鲜投资环境、投资行业现状、投资项目信息等;另一方面,事务所也要求了解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和背景等。

针对每一位咨询者,事务所实行一对一专人负责制,每一位咨询者都会被记录下联系方式和公司信息。当记者第二次致电咨询时,接电话的员工立刻认出电话号码,并且叫来上一次接待的工作人员继续回答问题。

只有在进一步明确投资意向后,才会被安排与朝鲜方面的相关负责人见面,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和朝方负责人谈判的内容会具体得多,可以商讨投资方式、投资金额,甚至可以就朝方提供的税收等政策优惠讨价还价。

当各方面达成一致后,事务所会提出签订一份投资意向书,据称,这样就可以保留项目的唯一投资权,直至最终签订正式合同。

高调成立一年来,朝鲜投资事务所密集且公开地展开招商业务,其效率之高甚至令投资者都感到惊讶。除多次组织中方投资者赴朝考察以外,2012年7月,事务所举办了有30余位中国企业家及商会代表参加的“朝鲜经济合作论坛—朝鲜项目投资招商洽谈会”。据媒体报道,洽谈会结束后,立刻有民营企业明确投资意向。

2012年9月22日,投资事务所又和一家名为中国海外投资联合会(以下简称“中海投”)的中方公司联合举办发布会,宣布成立一个规模为30亿元的“投资朝鲜专项基金”,资金来源为中国一些基金和财团,首期计划注资10亿元,将主投朝鲜矿业,另外地产开发、港口运营等也在投资范围之内。

中海投网站上的公司简介显示:该公司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财政部等相关部委和领导的大力支持。记者在北京市工商局网站上查到的信息则显示,这是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由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为500万元,而中国海外投资联合会是属于该公司的非政府社会团体。

“朝鲜方面的热情出乎我们的意料”。参与策划招商会的“中海投”官网主编李圣盛对媒体表示,中海投是在发布会前一个多月开始接触朝方的,去年9月15日,他们突然接到对方通知,说已敲定活动,并且只有5个工作日进行准备。

在各种招商活动中,来自朝方的高官也罕有地频繁出面,亲自介绍项目地朝鲜合营投资委员会投资处长崔成进多次公开表示:朝鲜本着平等、互惠、双赢的原则,热烈欢迎投资者到朝鲜进行投资,尤其欢迎并支持外国投资者投资其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者将享受企业所得税、设备和原材料进口关税减免等优惠,朝鲜将依照其法律保护外国投资者权益。这个表态随即成为中国媒体在报道赴朝投资时引用最多的内容。

投资事务所还深谙利用媒体造势的道理。综合媒体报道和事务所网站消息,类似的中方投资者与事务所签署投资协议的新闻还可查到不少,例如合营投资委员会金铁镇副委员长访问航天集团并与航天集团签订协议书;事务所与北京宝源恒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开发朝鲜金矿项目合同;与城郭酒店签订服务合同;与图们市政府签订朝鲜稳城岛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合同……不过,这些新闻大多只有一张签字合影图片,或者寥寥几十字的简讯,至于项目具体进展和收益情况,就无从获知了。

“朝鲜高调得反常!”面对朝鲜投资事务所高调成立以来的一系列举动,一位曾与朝鲜做了十几年贸易的沈阳商人说。在他的记忆里,自上世纪90年代至进,朝鲜已经掀起过多次对华招商的浪潮,这一次尤为热情。

2011年,经历了金正日突然病故、金正恩紧急上位等重大政治变化,金正恩在经济领域的指示和高调活动,如进行内阁改组、成立朝鲜合营投资委员会、对华设立朝鲜投资事务所等措施,在一些投资者眼中似乎再次显示了朝鲜经济开放的决心。

在本次招商热潮中,朝鲜打出了招商“组合拳”。先是在2012年8月,由张成泽率团访华,在北京举办朝中罗先经济贸易区和黄金坪、威化岛经济区共同开发、共同管理联合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邀请中国商务部长参加会议。宣布两个经济区将进入实质开发阶段。

接下来,从9月起,在北京、长春、丹东密集举办招商活动,获得中外媒体高度关注。其中,10月13日在丹东举办的首届中朝贸易文化旅游博览会,朝鲜六大中央机构携500人的庞大团队来华参展,是朝鲜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经贸交流会。

主打矿产开发项目

主打矿产项目开发,是朝鲜投资事务所的另一特色。据统计,事务所最新公开的招商项目共20余个,涉及矿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工业和服务业等。其中矿产业项目达17个,包括铁矿、金矿、钼矿、稀土矿、铜矿等多种矿产资源的开发,招商力度前所未有。这对于在国内遭遇投资困境的中国私人矿产主来说,显得十分诱人。

工作人员透露,事务所初步确定今年3月将组织一次赴朝考察,目前规模、行程、收费等细节都没有确定,会考虑报名者的要求,安排考察大家感兴趣的项目,投资者可以带中方地质勘测专家同去。

来自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朝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实际投资)存量约为2.9亿美元。中国企业投资朝鲜的数量不少于200家,投资的70%集中在矿产资源上,其中以铁和铜为主。

近年来,包括大型国企在内的众多中方企业均在朝鲜投资矿产项目。《中国赴朝鲜投资部分企业统计》显示:今年比较大型的矿产投资包括:2004年中国五矿集团投资朝鲜第一大无烟煤矿龙登煤矿;2005年通化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70亿元人民币开采朝鲜茂山铁矿;2006年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在朝鲜被部城市清津建设年产量150万吨的钢铁厂;2006年万向集团获得朝鲜惠山青年铜矿51%的股权等。

在朝鲜投资事务所官方网站,上述项目被作为“成功案例”公开。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记者逐一查询上述公司官网,但均未看到盈利信息,仅有一家显示有签约信息。

记者致电上述公司,希望了解在朝鲜投资项目的进展以及盈利情况,有的以需要向领导请示为由没了回音,有的则直接拒绝。

至于仅有的极少数的媒体报道,则通常是投资经历波折的消息。

五矿集团在朝鲜的投资,起因于200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吴仪率团访问朝鲜时签订的合同协议,获得官方支持。所以结果被外界认为比较乐观。虽然五矿拒绝接受采访,但据《东方早报》2012年的报道,五矿内部人士透露,“在朝鲜的投资很顺利,和五矿其他的海外投资一样。”

至于其他项目。据DailyNK2007年报道,惠山青年铜矿在开业典礼前两个月,因为附近的水电站建设发生严重透水事故而一度停止。2009年,韩国媒体又报道称,惠山青年铜矿合作开发被中断,中国公司被迫撤离。

彭博社的消息则称,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随后向中央政府汇报了此事,双方高层商议后,万向已重新获得铜矿的股份和开采权。此后再没有更多消息传出。

另据韩国权威媒体《朝鲜日报》去年10月的报道,由于朝鲜突然提出涨价20%以上,中朝合作的茂山铁矿已经停止开发。不过,相关中方公司却从没公开过相关信息。

了解朝鲜投资的人士表示,由于投资朝鲜的敏感性,很多大型企业、特别是有国企背景的投资项目,面对投资失败的结果,往往会选择缄默。

有专家称,朝鲜虽然矿藏丰富,不过资源储量等信息是国家机密,从未对外公开过,所以,也不大可能允许中方地质勘测专家实地考察。

作为研究朝鲜问题的权威专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张琏瑰认为,朝鲜推出的大部分投资项目,大多需要长期大量资金投入,回报难度极大,以30年合同为例,前10年基本都是投入,难以产出。

“以往投资矿产项目的经验证实,由于朝鲜基础设施极其缺乏,投资者往往需要先投入资金修铁路、公路、架设电线,甚至开发电厂才能将设备运到朝鲜,开始运作项目。而巨额资金投入之后,开采出来的矿石能否运回中国,完全是未知数”,张琏瑰说。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朝鲜经济问题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还显示,朝鲜目前的“资源换振兴”措施是在朝鲜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所以,朝鲜开放的矿山当中存在富矿少、矿脉分布不利于大规模集中开采的情况。

矿产开发投资商,朝鲜的潜规则是不允许“合营”方式,而是鼓励“合作”方式。合作实际上是一种短期借款方式,按照朝方的公式计算后,投资者回报并不理想。

朝方深谙投资者嗜好

各种名目的商社曾经是朝鲜招商的主力。朝鲜没有私人企业,所有国营公司均被称为商社。隶属不同部门的商社所拥有的“实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有“实力”的商社一次以党、军队、内阁等顺序排序。

到2010年4月,丹东对朝贸易机构所获的朝方对华贸易企业目录显示,朝鲜贸易商社已超过284家,其中包括朝鲜大成第一到第八贸易公司,朝鲜烽火第一到第四贸易公司等。大多都在中国有驻点。

很多曾经在丹东等边境城市从事过中朝贸易的人还记得,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大批朝鲜商就已进入中国,起初,资金拮据的他们通常会在居民楼内租个民房,然后一群穿着劣质西装的朝鲜干部,便开始到处找人投资他们带来的项目。

不过近年来,朝鲜商社的条件改善了很多,不仅可以租临街底商,招商人员的行头也变得时髦起来。

一方面是邻国高调抛出的“诱人”项目和“言之凿凿”的优惠承诺,一边是多年来前赴后继的中国投资者纷纷惨淡收场的结局。中国投资者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判断。

一部分南方企业家和私人矿主认为,朝鲜现状类似中国改革开放前夕,开放是未来必然发展趋势,投资朝鲜即便不能很快盈利,至少可以尽早抢占一个地盘,将来可处于有利地位,故风险值得一冒。甚至有人号称“错过了中国改革开放,绝不能再错过朝鲜的改革开放”。

东北地区的投资者多认为,在政策走向尚未明确、技术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朝鲜如此积极的招商行为是反常的,结合多年来投资失败的教训,朝鲜很有可能另有目的,茫然投资极易堕入陷阱。

多年来与中国打交道,朝鲜人似乎已深谙投资者的心理,以矿产、出海口、廉价劳动力作为招商大旗。

就在不少投资者再一次被朝鲜撩动起投资的热情时,中国西洋集团自曝在朝鲜投资受骗,2.4亿元人民币血本无归,消息轰动一时,投资朝鲜的巨大风险重新引起大家关注。

当西洋集团自曝投资失败内幕后,朝鲜投资事务所就罕见地站出来回应,称是西洋集团在投资过程中存在违约操作。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朝鲜投资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不断就投资安全性作出保证,称事务所是朝鲜政府官方对外招商的唯一平台。“以往的很多投资者是直接与朝鲜的某些会社联系,是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我们这里的投资,是自上而下的,风险可以减少很多。”她还表示,之所以产生投资朝鲜风险很大的印象,是因为现在的媒体特别喜欢关注一些失败案例。

近期核试验会不会导致朝鲜政策变化,中朝关系走向和平半岛局势恶化会不会影响投资,工作人员未正面回答,仅表示:投资任何国家都面临着政策与外交关系变化的风险,需投资方自己权衡。她多次重复了“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理念。

当记者向事务所工作人员要求介绍以往投资成功案例时,被其回拒:“以往曾推荐过成功案例,不过立即有很多人向那些公司致电咨询,让他们不胜其烦”。对方也不愿透露投资案例中盈利与亏损比例,“如果我说成功的多,您会相信吗?”

从东北向内地挺进

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高级经济师常万年2008年的文章称,1990年至今,丹东对朝投资履行正常核准手续的仅有10家,总投资约合4081.2万美元,且主要是现有技术,设备和原辅材料等实物投资先进投资很少。其中早期投资的项目,基本处于半停半开的张太,所谓好一些的项目都是近几年新开展的。

据熟悉朝鲜招商业务的人士透露,由于朝鲜政府给各商社都规定了招商额度,每年都要上交“忠诚金”,交得上的可以升官或者继续留在中国,连续三年交不上的,就要回到朝鲜。“他们非常想留在中国。”上述人士表示,在这里,他们可以得到大量来自中国投资者的贿赂,并且随意挥霍。

其实,对今天的东北商家来说,朝鲜作为投资陷阱早已不是秘密。这也正是为何紧邻朝鲜的珲春、丹东等地,近年来反而没有大商客投资朝鲜的原因。

延边大学教授,朝鲜经济专家林今淑在《中朝边境贸易的现状及其对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一文中披露,90年代上半期,中国从事边境贸易的大部分公司由于朝鲜不守信用,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而倒闭。

1992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倡导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开发计划,曾经在中、朝、俄交界的图们江地区掀起第一股投资热潮,朝鲜宣布在此设立罗津、先锋自由贸易区以吸引投资,中国是整个计划中最热心的国家。

在1992年至1993年间,超过3000家公司在珲春注册成立,但是由于得不到朝、俄的呼应,投入的资金迅速撤离,留下的是大量没有完工的建筑、桥梁和道路。

2002年,金正日提出“7·1经济管理改善措施”,设立新义州、开城、金刚山经济特区。在辽宁、四川、福建、黑龙江等更多中国省市举行“朝鲜投资说明会”。其中,沈阳的“说明会”吸引了500多名中国企业家参加。

在这一次招商浪潮中,有不少急于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与朝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包括中方计划投资70亿元的茂山铁矿项目;由中国五矿集团投资的龙登煤矿项目,万向集团投资的惠山青年铜矿项目等。

然而由于众多投资缺乏后续消息追踪,找不到盈利的反馈,反倒是投资朝鲜被骗的消息市场传出,自2006年起,对朝新增投资骤减。《吉林省对朝鲜贸易的现状及对策》证实,吉林省对朝投资主要是在2004-2005年。2006年起新增投资不多,主要原因在于对朝投资企业在朝鲜经营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且未得到迅速解决。

在东北遭遇“信誉破产”的朝鲜商社开始挺近中国内地。这一次,朝鲜推出了位于鸭绿江边的黄金坪、威化岛两个岛的开发项目,并宣布即将修建鸭绿江大桥。加上2008年,埃及电信巨头Orascom入主朝鲜手机服务领域宣称实现盈利,并宣布接手复建世界最大烂尾楼平壤柳京饭店等消息传出,中国投资者似乎看到朝鲜经济开放的曙光,投资热情再度被挑起。

不过,当中国公司来到岛上才发现,朝鲜根本无法提供配套政策保障,基础设施为零。故3年过去了,两个岛上仍然遍布荒草,标志着这一轮对朝鲜投资再度无疾而终。

朝鲜也曾出现过吸引外资的黄金期。1984年,朝鲜颁布《合营法》,西方国家开始向朝鲜直接投资,1985年2月,朝鲜与日本的朝鲜人总联合会合作的乐园百货店正式营业,成为第一家合营企业。同一年,朝法两国合作兴建柳京大厦,与瑞典在南浦合建家具厂,与中国香港合建咸兴轮胎长。

截至1991年,在朝合营企业达123家,其中75恩%是日本的朝鲜人总联合会投资。外商投资的40%集中在饭店、旅游、金融、商业等领域,但后来这些投资多以失败告终。

引资主要为了吸纳外汇

张琏瑰认为,朝鲜的经济行为从来不是脱离政治单独存在的,对外招商也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先得从朝鲜长期以来外汇短缺说起。张琏瑰说,“现在你搞不清朝鲜的目的是什么,一般从善意的角度理解是朝鲜要发展经济、吸引外资,但根据我长期的研究和基本判断,朝鲜就是想吸收外汇。”

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末的很长一段时间,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经济共同体“经互会”的成员国,朝鲜一度过着滋润的生活,不担心外汇问题。据韩国远东问题研究所《北韩全书》的数据,1945年-1970年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朝鲜的经济援助高达20.43亿美元。

苏联解体与“经互会”解散是朝鲜外汇处境的转折点。俄罗斯与韩国建交,对朝实施疏远政策,取消了各种经济援助,还锐减两国间80%的贸易。失去了最大的外援及市场,朝鲜高度封闭和集权的计划经济难以为继,经济滑向崩溃边缘。

1994年,朝鲜进入最困难的“苦难行军”时期,此后十余年,朝鲜经济均没有明显起色。虽然统计显示,自1995年至2003年,国际社会对朝鲜提供了总计29.96亿美元的援助,但其中主要是粮食和化肥。在这段时间里,朝鲜贸易逆差继续扩大,外汇短缺进一步加剧。

在国内财源几近枯竭之时,朝鲜曾试图在海外筹措资金输血,但因为外汇储备严重不足,被国际金融机构宣布为“丧失外债偿还能力的国家”,外国资本也对其关上了商业贷款的大门。

进入21世纪,朝鲜经济继续遭遇连串打击。“9·11”事件后,美国将朝鲜定义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朝鲜丧失了从国际金融机构获取资金渠道,两次核试验又使其受到经济和金融双重制裁。

为了应对巨额军费开支,核试验投入以及领导人和高级将领的奢侈生活,朝鲜不得不动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获得外汇。

美国国会研究处报告认为,朝鲜获取外汇的合法手段包括借款、外国投资、外国援助、海外朝鲜人汇款、向海外提供服务、出口武器等。非法手段包括假冒硬通货、军事设备或技术的非法出售、销售违禁药品、与第三世界国家的非法交易等。

可以预见,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后,不断加码的经济制裁势必将切断朝鲜更多的外汇来源,而中国因为与朝鲜存在的所谓“血盟”关系,似乎将成为朝鲜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这,也恰恰是投资风险的源头。
凤凰的新闻,没有新意
朝鲜投资,风险比蒙古还大
西洋集团吃了大亏。
当年外媒也是这样报道对华投资的,我还记得有个报道说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亏损的。
sbs388 发表于 2013-4-22 08:12
当年外媒也是这样报道对华投资的,我还记得有个报道说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亏损的。
当年的中国是一心一意要搞改革开放,今天的朝鲜呢?
当年的中国是一心一意要搞改革开放,今天的朝鲜呢?
现在已经不算是一心一意想吃白食了,总算进步了一点。
朝鲜政府的信用度很低的,在一个连政府的信用度都很低的国家,什么投资没有风险呢?参见朝鲜,希腊,塞浦路斯。
这个会所有木有那个什么服务阿,你们懂得!
2号人物张成泽? 能排4~5号就不错了。
谁去谁上当 身边就有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