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能打PL12的J8iif对只能打R27的SU27SK“帖 揭去二代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34:08
一位中国空军的军事科学博士接待来访的俄罗斯空军代表团时声称“在战术战法上, 我们绝对不能盲跟着西方跑, 我们将坚持高空高速, 那是我们自己的优势” 但是在进一步的交流发现这位军事科学博士本身并不内行, 甚至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概念。验证了格里申少将早先的判断, 中国空军一些研究部门的学者们与实际操作 飞行员之间是完全脱节的。正因为“ 高度和高速就是能量优势” 这样理论才大行其道, 有关“ F 一2 2 采取中高作战”的说法更鼓舞了这种观点人士的。但他们却丝毫无视F 一2 2 是一种雷达和红外隐身的飞机这一根本基础。在现代空战中, 如果自己不是雷达和红外隐身飞机, 且又在制信息权和制电磁权上没有绝对的单向透明优势, 这样的高空高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毫无疑问, 中国空军现有的任何一个型号飞机都不是雷达和红外隐身的, 也不享有美军式的制信息权和制电磁权上的绝对单向透明优势。

国际上现代拦截“ 非传统大型高空高速目标” ( 指除了图一2 2 M 3 这样缺少自身空战能力的大中型轰炸机之外) 的空战战术基本要领, 通常都是变高度剖面接敌。即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以10 0 0 - 4 0 0 0 ~ 负高度差进入, 利用雷达下视受到地面杂波干扰的道理, 发挥雷达上视对于对方雷达下视的先发现优势, 进入与对方前斜对头或后斜对头区域, 争取使对手处于自身雷达弱效区或盲区, 从而实现本机先锁定先攻击。只在本机雷达锁定目标后快速上升,最后完成导弹攻击。整个接敌一攻击飞行剖面是一个变高度剖面, 而非全程一直保持着优势高度。中国空军原来的一些拦截战术却与此不同。看起来受到上世纪6 0年代空战思想影响很大。中国方面曾经一度坚持认为,“ 正高度差方( 即高空方)完全能依靠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来即时掌握空情的变化, 从而使自己的高空高速优势转化为空战优势”, 但这在各国空军都被证明有些脱离实际。负高度差( 即低空) 进入的先发现优势, 使本方有丰富的战术变化选择, 对方难以用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对空情的通报保障来完全一一及时应变。所以, 固守“ 发挥高空高速优势” 的做法是不适宜的。这些所谓的“ 高空高速拦截战术” 在多次的对抗演习中显示战果不良, 于是在中国空军内部就出现了“ 拥有三代战机, 还要有驾驭三代战机的人和战法, 不能用二代机的战法去操纵三代战机” 的讨论, 并得到了空军总司令部的支持( 中国空军对歼击机的划代标准与我们不同, 他们将苏一2 7 称为三代机)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 我们还发现:中国空军在较早时对现代超视距( B V R )空战战术战法的认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他们的一些中距空战战术战法似乎是认定“ 在空情保障下, B V R空战的双方只能以近似双方互相对头接近的方法进入空战”, 于是B V R 空战的模式就简单地格式化,“ 胜负主要取决于双方的雷达各在多少距离上发现对手, 然后各用多少时间完成锁定和发射, 最后谁的导弹用多少时间先击落对方”。这种僵化刻板的空战想定模式与国际强军的超视距空战战术战法有很大差距, 实际上完全无视战术机动带来的丰富变化, 总体还处于美国空军上世纪6 0 年代中距空战的认识水平。现代各空军强国的超视距空战战术战法没有一个是离开战术机动的, 把超视距空战简单设定为“ 双方一直对头接近” 和“ 不需要大机动动作” 是一件非常离奇的事隋。前往利佩茨克空军飞行战斗使用和改装训练中心参加交流的中国飞行员透露说, 中国空军的有些战术战法并不是由飞行员制定的, 而是由一些理论部门研究出来的“ 杰作”。我们发现在中国空军内部存在着一种情况, 由于人才培养体制的原因, 造成部队飞行员和飞行员出身的领导航理基础比较低, 眼界也不够开阔, 因而被一些高学历的研究人员贬斥为“ 不过是高级的体校毕业生”。而一些高学历研究人员又常常是完全不懂实际飞行又没有在作战部队工作过的理论型学者, 他们的工作特点是善于冥思苦想, 但经常脱离实际情况。这种闭门造车, 或者只是翻译参照所谓的外军战术战法的做法, 可以使这些研究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上级机关交付的任务, 但对部队的实际发展没有任何助益。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外军战术战法来源困难, 他们弄不到真实完整的外军战术战法, 也可能是因为这些研究人员自身不懂飞行, 对外军各种战术战法的使用条件和应变原理不甚清楚, 参照翻译制定出的战术战法在实践中常常问题很多, 或者不适用, 因而受到部队飞行员的质疑。特别是一些亲身去过外军交流学习过的飞行员, 感觉这些战术战法与真实的外军战术战法有较大出入。


上世纪9 0 年代长期存在采用“ 正确战术战法” 的由教员级、四机带队长机级飞行员驾驶的歼一8 Ⅱ飞机, 被其他单位一些被称作“ 野路子” 战术战法的、驾驶着歼一7 飞机的年轻飞行员修理的现象。其实这些老牌飞行员自身技术都比较好,他们气恼地将那种脱离实际、把空战过程想当然地格式化的战术战法比喻为“ 飞得高, 飞得快, 看不着( 敌手) , 打不上( 敌手) , ( 自己) 跑不掉”。中国航空工业界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 装备较强较新雷达火控电子设备的二代机即使机动性差一些也能通过超视距空战、不用进入近距格斗来压制住那些机动性强一些、但雷达火控电子设备较老的三代机( 这里指的是中国标准) 。这是效费比更高的做法。” 在鼎新基地的俄罗斯专家却听到了桕反的结论, 参加过“ 蓝剑” 演习的中国飞行员表示, 实装对抗的结果无情地指出了这种观点的漏洞: 在提高训练水平、提高战术战法之后,一支不是假想敌部队、没有精选的最优秀飞行员的苏一2 7 部队, 这几年在西部对抗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一支苏一2 7 分队在对抗中以二敌四, 仍以悬殊的大比分击败了装有比苏一2 7 S K更好更新电子设备的中国自制新型歼一8 飞机。而多场的不同部队对抗也不能改变苏一2 7 的明显优势, 只是有的歼一8 部队成绩能好些。事实上, 那些认为装备了较新雷达火控设备的二代机可以通过只进行超视距空战、发挥高空高速、不进入近距格斗来压制住三代机( 中标) , 从而性价比更好的观点, 都是与时代发展趋势背离的。那种观点的局限性,一是无视( 或者说不了解) 战术机动的作用和意义; 二是不完全了解机载雷达和火控电子设备( 不论东西方) 在使用中的局限; 三是冀望可以完全依靠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的指挥来即时掌握对手战术机动, 从而能完全恰当及时调整自己的姿态来抵消对方战术机动。各国空军的实践都证明, 所谓“ 可以完全依靠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的指挥来即时掌握对手战术机动, 从而能完全恰当及时调整自己的姿态来抵消对方战术机动” 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空谈。空战过程的短暂、变化的多样、战术机动和电子战对雷达工作的影响, 都使完全依靠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的指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丰富的战术选择和电子战的使用, 更使中距空战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化, 单纯想靠所谓“ 超视距战力优势” 建立空中优势或有效空防,效率很低及效费比很低, 也是不可靠的。这样的所谓“ 超视距战力优势” 很可能在对手几个战术机动后就化作鸟有, 甚至原本希望可以靠枪长炮远就使别人打不着自己、不用进入自己劣势的近距离反而可能在超视距抢位不利后进攻落于下风, 高速撤离又失去空防的作用。


http://bbs.tiexue.net/post2_4569125_1.html


PUPU镇楼一位中国空军的军事科学博士接待来访的俄罗斯空军代表团时声称“在战术战法上, 我们绝对不能盲跟着西方跑, 我们将坚持高空高速, 那是我们自己的优势” 但是在进一步的交流发现这位军事科学博士本身并不内行, 甚至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概念。验证了格里申少将早先的判断, 中国空军一些研究部门的学者们与实际操作 飞行员之间是完全脱节的。正因为“ 高度和高速就是能量优势” 这样理论才大行其道, 有关“ F 一2 2 采取中高作战”的说法更鼓舞了这种观点人士的。但他们却丝毫无视F 一2 2 是一种雷达和红外隐身的飞机这一根本基础。在现代空战中, 如果自己不是雷达和红外隐身飞机, 且又在制信息权和制电磁权上没有绝对的单向透明优势, 这样的高空高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毫无疑问, 中国空军现有的任何一个型号飞机都不是雷达和红外隐身的, 也不享有美军式的制信息权和制电磁权上的绝对单向透明优势。

国际上现代拦截“ 非传统大型高空高速目标” ( 指除了图一2 2 M 3 这样缺少自身空战能力的大中型轰炸机之外) 的空战战术基本要领, 通常都是变高度剖面接敌。即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以10 0 0 - 4 0 0 0 ~ 负高度差进入, 利用雷达下视受到地面杂波干扰的道理, 发挥雷达上视对于对方雷达下视的先发现优势, 进入与对方前斜对头或后斜对头区域, 争取使对手处于自身雷达弱效区或盲区, 从而实现本机先锁定先攻击。只在本机雷达锁定目标后快速上升,最后完成导弹攻击。整个接敌一攻击飞行剖面是一个变高度剖面, 而非全程一直保持着优势高度。中国空军原来的一些拦截战术却与此不同。看起来受到上世纪6 0年代空战思想影响很大。中国方面曾经一度坚持认为,“ 正高度差方( 即高空方)完全能依靠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来即时掌握空情的变化, 从而使自己的高空高速优势转化为空战优势”, 但这在各国空军都被证明有些脱离实际。负高度差( 即低空) 进入的先发现优势, 使本方有丰富的战术变化选择, 对方难以用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对空情的通报保障来完全一一及时应变。所以, 固守“ 发挥高空高速优势” 的做法是不适宜的。这些所谓的“ 高空高速拦截战术” 在多次的对抗演习中显示战果不良, 于是在中国空军内部就出现了“ 拥有三代战机, 还要有驾驭三代战机的人和战法, 不能用二代机的战法去操纵三代战机” 的讨论, 并得到了空军总司令部的支持( 中国空军对歼击机的划代标准与我们不同, 他们将苏一2 7 称为三代机)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 我们还发现:中国空军在较早时对现代超视距( B V R )空战战术战法的认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他们的一些中距空战战术战法似乎是认定“ 在空情保障下, B V R空战的双方只能以近似双方互相对头接近的方法进入空战”, 于是B V R 空战的模式就简单地格式化,“ 胜负主要取决于双方的雷达各在多少距离上发现对手, 然后各用多少时间完成锁定和发射, 最后谁的导弹用多少时间先击落对方”。这种僵化刻板的空战想定模式与国际强军的超视距空战战术战法有很大差距, 实际上完全无视战术机动带来的丰富变化, 总体还处于美国空军上世纪6 0 年代中距空战的认识水平。现代各空军强国的超视距空战战术战法没有一个是离开战术机动的, 把超视距空战简单设定为“ 双方一直对头接近” 和“ 不需要大机动动作” 是一件非常离奇的事隋。前往利佩茨克空军飞行战斗使用和改装训练中心参加交流的中国飞行员透露说, 中国空军的有些战术战法并不是由飞行员制定的, 而是由一些理论部门研究出来的“ 杰作”。我们发现在中国空军内部存在着一种情况, 由于人才培养体制的原因, 造成部队飞行员和飞行员出身的领导航理基础比较低, 眼界也不够开阔, 因而被一些高学历的研究人员贬斥为“ 不过是高级的体校毕业生”。而一些高学历研究人员又常常是完全不懂实际飞行又没有在作战部队工作过的理论型学者, 他们的工作特点是善于冥思苦想, 但经常脱离实际情况。这种闭门造车, 或者只是翻译参照所谓的外军战术战法的做法, 可以使这些研究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上级机关交付的任务, 但对部队的实际发展没有任何助益。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外军战术战法来源困难, 他们弄不到真实完整的外军战术战法, 也可能是因为这些研究人员自身不懂飞行, 对外军各种战术战法的使用条件和应变原理不甚清楚, 参照翻译制定出的战术战法在实践中常常问题很多, 或者不适用, 因而受到部队飞行员的质疑。特别是一些亲身去过外军交流学习过的飞行员, 感觉这些战术战法与真实的外军战术战法有较大出入。


上世纪9 0 年代长期存在采用“ 正确战术战法” 的由教员级、四机带队长机级飞行员驾驶的歼一8 Ⅱ飞机, 被其他单位一些被称作“ 野路子” 战术战法的、驾驶着歼一7 飞机的年轻飞行员修理的现象。其实这些老牌飞行员自身技术都比较好,他们气恼地将那种脱离实际、把空战过程想当然地格式化的战术战法比喻为“ 飞得高, 飞得快, 看不着( 敌手) , 打不上( 敌手) , ( 自己) 跑不掉”。中国航空工业界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 装备较强较新雷达火控电子设备的二代机即使机动性差一些也能通过超视距空战、不用进入近距格斗来压制住那些机动性强一些、但雷达火控电子设备较老的三代机( 这里指的是中国标准) 。这是效费比更高的做法。” 在鼎新基地的俄罗斯专家却听到了桕反的结论, 参加过“ 蓝剑” 演习的中国飞行员表示, 实装对抗的结果无情地指出了这种观点的漏洞: 在提高训练水平、提高战术战法之后,一支不是假想敌部队、没有精选的最优秀飞行员的苏一2 7 部队, 这几年在西部对抗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一支苏一2 7 分队在对抗中以二敌四, 仍以悬殊的大比分击败了装有比苏一2 7 S K更好更新电子设备的中国自制新型歼一8 飞机。而多场的不同部队对抗也不能改变苏一2 7 的明显优势, 只是有的歼一8 部队成绩能好些。事实上, 那些认为装备了较新雷达火控设备的二代机可以通过只进行超视距空战、发挥高空高速、不进入近距格斗来压制住三代机( 中标) , 从而性价比更好的观点, 都是与时代发展趋势背离的。那种观点的局限性,一是无视( 或者说不了解) 战术机动的作用和意义; 二是不完全了解机载雷达和火控电子设备( 不论东西方) 在使用中的局限; 三是冀望可以完全依靠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的指挥来即时掌握对手战术机动, 从而能完全恰当及时调整自己的姿态来抵消对方战术机动。各国空军的实践都证明, 所谓“ 可以完全依靠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的指挥来即时掌握对手战术机动, 从而能完全恰当及时调整自己的姿态来抵消对方战术机动” 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空谈。空战过程的短暂、变化的多样、战术机动和电子战对雷达工作的影响, 都使完全依靠大型警戒雷达和指挥所的指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丰富的战术选择和电子战的使用, 更使中距空战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化, 单纯想靠所谓“ 超视距战力优势” 建立空中优势或有效空防,效率很低及效费比很低, 也是不可靠的。这样的所谓“ 超视距战力优势” 很可能在对手几个战术机动后就化作鸟有, 甚至原本希望可以靠枪长炮远就使别人打不着自己、不用进入自己劣势的近距离反而可能在超视距抢位不利后进攻落于下风, 高速撤离又失去空防的作用。


http://bbs.tiexue.net/post2_4569125_1.html

11989969.jpg (74.0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4-19 11:00 上传


PUPU镇楼
那个博士就不能多下基层了解一下情况么?就在办公室闭门造车???
这样的博士已经不能用误人子弟来形容了,他一个人的白痴能力会在战争时间内白白送掉很多飞行员的生命,罪人
航母舰队 发表于 2013-4-19 11:35
这样的博士已经不能用误人子弟来形容了,他一个人的白痴能力会在战争时间内白白送掉很多飞行员的生命,罪人
严重同意
哪个研究所专出博士?
空八所兰彻斯特方程式排队枪毙先进超视距空战专用教程么?
纸上谈兵害死人
Macrohuge 发表于 2013-4-19 12:07
空八所兰彻斯特方程式排队枪毙先进超视距空战专用教程么?
新8爷到现在的惟一功能可能还在于排队枪毙先进中距战术。那也是莫办法的事情!

所以,请不要再挖坟了,说老8爷完败2000,27sk及其他,让老去的都老去吧。。。

在這邊提F-22不是自討沒趣嗎?你讓J-8F裝AESA掛流星跟紅外米卡,還不是照樣打得Su-27SK找不到北。
这个真不怪博士不去基层。。。说一下研究所的体制。。。。。。。研究所最接近实际的部门有两个  一个是跟产部门 到制造厂 另外一个是维修部门 到地勤  。。。基本上没法和飞行员交流。。。空战理论那就更呵呵了

至于歼8打娘娘的高空高速优势并不是LZ说的那么一小点  导弹爬升会减少有效射程 下降会增加一部分射程 这相当于变相拉近了格斗的距离 而且J8打娘娘是建立在预警机支持的条件下  没预警没法看到也就没法攻击



还有超视距的机动性问题 超视距攻击需要机动性 首先在雷达具有探测优势的条件下 尽量避免进入对方的雷达区 或者说进入后快速逃逸 避免被锁定  这点机动就是几个转弯的问题 还涉及不到四代机超机动级别的性能优势
航母舰队 发表于 2013-4-19 11:35
这样的博士已经不能用误人子弟来形容了,他一个人的白痴能力会在战争时间内白白送掉很多飞行员的生命,罪人

这种事,不会是一个博士说了就算的吧
还有,苏27为什么要10000米高空巡航拦截,好奇怪



awentom 发表于 2013-4-19 12:20
新8爷到现在的惟一功能可能还在于排队枪毙先进中距战术。那也是莫办法的事情!

所以,请不要再挖坟了, ...

现在J8已经不是空军主力了,
所以J8的高空高速优势正好作为主力机型的补充


中国人就喜欢起哄,跟风。要就一股脑捧杀,要就一股脑棒死。
事物都是讲环境,讲条件的。不是简单化,教条化。
对抗一下不就知道了?费那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