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长征五号火箭进度大幅度落后的根源与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38:47
再谈长征五号火箭进度大幅度落后的根源与反思
长五火箭首飞推迟到2015年甚至2016年的可能性已经日益明显化。是何种原因导致长五火箭进度一拖再拖。简单回顾下如下。

首先,发动机构型中途突变。
在原始长五火箭研制设想中是没有YF77低温发动机的,早年的长五火箭完全是基于YF120煤油发动机来研制的。因此如今天两款发动机试验进度与箭体研制进展表明那样,如果完全基于YF120研制长五,采用4芯方案,要在2014年搞出长五火箭完全没有问题。
第二,方方面面大大低估YF77的研制难度。
在二十世纪晚期,日本,法国等国追随美国,苏联搞航天飞机载人航天工程时,中国出人意外地却基于飞船平台搞了921工程。
后果世人共知,法国,日本的航天飞机载人工程烂尾了,而中国的921工程反而成功了。问题是法日等国航天飞机搞不成却也收获了火神与LE7低温发动机。这是后来阿里安五与H2系列火箭的基石。而中国当年错过了航天飞机时代也就错过了早20年开始,与法日诸国同步研制YF77低温发动机的历史机会。等到921工程大功在望,时间却已经推到2000年了。问题补课却不是那么好补的,事实将会证明,YF77的研制可要比921飞船要难得多,返回式卫星中国搞得很早,早年也搞了曙光飞船。但大型低温发动机研制技术中国早年的经验积累却不多。
老实说,只使目前长五进度看起来是箭体进度拖后脚,但我依旧认为YF77发动机才是决定根本因素。箭体研制要抢进度,大不了加固,不惜增重就可以了,甚至可以大量使用特种材料加固氢储箱,只要不过于追性能指标,要搞总能够搞出来。但YF77目前的试验进度却远远落后,积累时间没有50000秒,但20000秒什么也要有。而1000秒长试验也没有做,这绝对是硬指标,如果想要实现1级半入轨,YF77的1000秒长试验必须要做,没有任何理由能够回避。
因此长五火箭研制的财政投入也只是最近3年才开始真正进入高峰期限,因为YF77的大规模,高强度试验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而YF77长时间试验(试车烧掉的都是钱,甚至是血),YF77存在问题的持续爆露,再反复进行试验与改进,都极为考验中国国家的财力与忍耐力。而在2010年之前,方方面面对于YF77研制难度的估计都极为不足,否则高层也不会夸大海口长五能够在21世纪初,甚至准确到2014年能够首飞云云。而今天事实已经证明,长五在2014年首飞的 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当然这也不意外,因为目前的中国先不与美国俄罗斯相比,仅是与欧洲日本相比,目前中国工业界就没有阿维奥,思奈克码,沃尔沃,三凌重工,川崎重工之类峰层工业企业。如果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都能够按图纸(代工)生产出YF77的氢泵与氧泵,YF77的研制进度可就更有保障了。当然,这样的中国就已经是货真价实的发达国家了。
第三,21世纪开始流行“笨火箭”。长五火箭研制也要与时俱进。
21世纪火箭工业最大的改变是进入了太空探索公司之类企业。而太空探 索公司成功的根本在于火箭研制已经从重性能进入重效益时代,也就是说火箭工业的完全商业化时代已经开始。
猎鹰9在技术上与EELV,阿五无法相比,但性价比却强极多,猎鹰9H的LEO运载能力达50吨,GTO能力达12吨,但市场报却远远低于阿里安五。这将会完全改变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游戏规则。
燃气发生器又什么样,只要能够价钱更低,就能够成功占领市场。因此,基于生存理由,长五火箭的研制也可以走走中南捷径了,那就是YF77的工作时间大幅度由当前的500秒降低到350秒,再在长五芯级上加上第二级,级半进入LEO改为2级半进入LEO,三级半进入GTO。这样不仅能够大大降低YF77立即投入首飞 的难度,而且还能轻松大幅度立即提高长五的运载能力,LEO运力完全可以立即由25吨提到30吨以上,GTO则达16吨以上。当然加多第二级的长五长度将达80米,而且第一级芯级也许要使用4台YF77.但只要能够大幅度压缩研制难度与财力投入。这也是完全有利益可图的。一台YF77最多不过1500万美元,多两台YF77不过多3000万;但如果因此能够压缩20亿美元投入,并将运力大幅度提升25%。也一样是有利可图的。
第四,2016年是长五首飞的最迟期限。
由于本届政府在2016年后就很快届满,如果再拿不出长五,很多人的乌纱帽很难保,因为海口夸得太多了,全世界都注视着。现在长五进度已经有演化成“面子”问题的趋势。火箭问题政治化,面子化。好处是要钱尽给,要支票拿就是了,要多少钱就直拨;坏处就是时间限制越来越严,到2016年搞不出,首飞不了你就走人。
因为美帝的SLS在2017年也要首飞了,长五低SLS一个量级,进度却远远落后于SLS你叫上层什么搁面子。因此2016年是死期限,长五必须在2016年首飞;行也要行,不行创造条件也要行。
总结。YF77将持续使用至少50年,甚至100多年。
长五的精华就是YF77,因为搞了YF77中国的载人登月火箭就搞完了一半工作量,以后只要再搞一款400吨的煤油机做第一级与助推器,未来的中国要搞登月火箭就立即马到成功。YF77说白了就是天生的低温上面级的命。而更为重要的是经过YF77的研制,中国摸清了自己的技术底线,未来搞登月级火箭除非政治领导人冲动,否则再搞一款新的推力达200吨以上的低温发动机的可能性极微。由其是如果非要在2030年之前搞成功中国的载人登月工程。
而国际上低温上面级发动机持续使用几十年的多的是,美国的著名的RL10就从阿波罗时代起就一直使用到现在。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都还会一直使用下去。
因此对于中国搞低温发动机的机构而言,着眼于未来发展,在新登月时代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尽快将YF77搞好搞透,而不是吃着碗里盯着锅里,YF77未搞好又想着搞200多的新发动机,这对于中国,中国的航天事业乃到YF77的研制机构本身都没有好处。当然2050年之后再上马搞200吨低温发动机就水到渠成了。否则登月时代非要捆绑研制200多吨低温发动机真的有可能吃崩吃垮中国的载人登月工程。


高凉陈君。

2013,3,31


再谈长征五号火箭进度大幅度落后的根源与反思
长五火箭首飞推迟到2015年甚至2016年的可能性已经日益明显化。是何种原因导致长五火箭进度一拖再拖。简单回顾下如下。

首先,发动机构型中途突变。
在原始长五火箭研制设想中是没有YF77低温发动机的,早年的长五火箭完全是基于YF120煤油发动机来研制的。因此如今天两款发动机试验进度与箭体研制进展表明那样,如果完全基于YF120研制长五,采用4芯方案,要在2014年搞出长五火箭完全没有问题。
第二,方方面面大大低估YF77的研制难度。
在二十世纪晚期,日本,法国等国追随美国,苏联搞航天飞机载人航天工程时,中国出人意外地却基于飞船平台搞了921工程。
后果世人共知,法国,日本的航天飞机载人工程烂尾了,而中国的921工程反而成功了。问题是法日等国航天飞机搞不成却也收获了火神与LE7低温发动机。这是后来阿里安五与H2系列火箭的基石。而中国当年错过了航天飞机时代也就错过了早20年开始,与法日诸国同步研制YF77低温发动机的历史机会。等到921工程大功在望,时间却已经推到2000年了。问题补课却不是那么好补的,事实将会证明,YF77的研制可要比921飞船要难得多,返回式卫星中国搞得很早,早年也搞了曙光飞船。但大型低温发动机研制技术中国早年的经验积累却不多。
老实说,只使目前长五进度看起来是箭体进度拖后脚,但我依旧认为YF77发动机才是决定根本因素。箭体研制要抢进度,大不了加固,不惜增重就可以了,甚至可以大量使用特种材料加固氢储箱,只要不过于追性能指标,要搞总能够搞出来。但YF77目前的试验进度却远远落后,积累时间没有50000秒,但20000秒什么也要有。而1000秒长试验也没有做,这绝对是硬指标,如果想要实现1级半入轨,YF77的1000秒长试验必须要做,没有任何理由能够回避。
因此长五火箭研制的财政投入也只是最近3年才开始真正进入高峰期限,因为YF77的大规模,高强度试验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而YF77长时间试验(试车烧掉的都是钱,甚至是血),YF77存在问题的持续爆露,再反复进行试验与改进,都极为考验中国国家的财力与忍耐力。而在2010年之前,方方面面对于YF77研制难度的估计都极为不足,否则高层也不会夸大海口长五能够在21世纪初,甚至准确到2014年能够首飞云云。而今天事实已经证明,长五在2014年首飞的 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当然这也不意外,因为目前的中国先不与美国俄罗斯相比,仅是与欧洲日本相比,目前中国工业界就没有阿维奥,思奈克码,沃尔沃,三凌重工,川崎重工之类峰层工业企业。如果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都能够按图纸(代工)生产出YF77的氢泵与氧泵,YF77的研制进度可就更有保障了。当然,这样的中国就已经是货真价实的发达国家了。
第三,21世纪开始流行“笨火箭”。长五火箭研制也要与时俱进。
21世纪火箭工业最大的改变是进入了太空探索公司之类企业。而太空探 索公司成功的根本在于火箭研制已经从重性能进入重效益时代,也就是说火箭工业的完全商业化时代已经开始。
猎鹰9在技术上与EELV,阿五无法相比,但性价比却强极多,猎鹰9H的LEO运载能力达50吨,GTO能力达12吨,但市场报却远远低于阿里安五。这将会完全改变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游戏规则。
燃气发生器又什么样,只要能够价钱更低,就能够成功占领市场。因此,基于生存理由,长五火箭的研制也可以走走中南捷径了,那就是YF77的工作时间大幅度由当前的500秒降低到350秒,再在长五芯级上加上第二级,级半进入LEO改为2级半进入LEO,三级半进入GTO。这样不仅能够大大降低YF77立即投入首飞 的难度,而且还能轻松大幅度立即提高长五的运载能力,LEO运力完全可以立即由25吨提到30吨以上,GTO则达16吨以上。当然加多第二级的长五长度将达80米,而且第一级芯级也许要使用4台YF77.但只要能够大幅度压缩研制难度与财力投入。这也是完全有利益可图的。一台YF77最多不过1500万美元,多两台YF77不过多3000万;但如果因此能够压缩20亿美元投入,并将运力大幅度提升25%。也一样是有利可图的。
第四,2016年是长五首飞的最迟期限。
由于本届政府在2016年后就很快届满,如果再拿不出长五,很多人的乌纱帽很难保,因为海口夸得太多了,全世界都注视着。现在长五进度已经有演化成“面子”问题的趋势。火箭问题政治化,面子化。好处是要钱尽给,要支票拿就是了,要多少钱就直拨;坏处就是时间限制越来越严,到2016年搞不出,首飞不了你就走人。
因为美帝的SLS在2017年也要首飞了,长五低SLS一个量级,进度却远远落后于SLS你叫上层什么搁面子。因此2016年是死期限,长五必须在2016年首飞;行也要行,不行创造条件也要行。
总结。YF77将持续使用至少50年,甚至100多年。
长五的精华就是YF77,因为搞了YF77中国的载人登月火箭就搞完了一半工作量,以后只要再搞一款400吨的煤油机做第一级与助推器,未来的中国要搞登月火箭就立即马到成功。YF77说白了就是天生的低温上面级的命。而更为重要的是经过YF77的研制,中国摸清了自己的技术底线,未来搞登月级火箭除非政治领导人冲动,否则再搞一款新的推力达200吨以上的低温发动机的可能性极微。由其是如果非要在2030年之前搞成功中国的载人登月工程。
而国际上低温上面级发动机持续使用几十年的多的是,美国的著名的RL10就从阿波罗时代起就一直使用到现在。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都还会一直使用下去。
因此对于中国搞低温发动机的机构而言,着眼于未来发展,在新登月时代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尽快将YF77搞好搞透,而不是吃着碗里盯着锅里,YF77未搞好又想着搞200多的新发动机,这对于中国,中国的航天事业乃到YF77的研制机构本身都没有好处。当然2050年之后再上马搞200吨低温发动机就水到渠成了。否则登月时代非要捆绑研制200多吨低温发动机真的有可能吃崩吃垮中国的载人登月工程。


高凉陈君。

2013,3,31




大推力氢氧发动机难搞不假,但是过分贬低箭体结构上的难度就不合适了,何况这也不只是强度问题,还有储箱保温涂层的问题,这可不是结构“多加铁”就能搞定的。之前只搞过3米径20吨级的小氢氧储箱,现在一步跳到5米径近200吨,难度可不是一个数量级,甚至跨度比发动机还大,遇到点麻烦并不意外。如果一级半构型真的运力不够,CZ5二级半构型也是可以打LEO的,不需要重新设计个新构型,可见问题并不是“结构减重过度”表象上这么简单。
同样,什么降低工作时间、改构型保进度之类的想法,也就是看着美好。火箭不是搭积木,对芯级设计而言,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姿控、结构、捆绑点、承力方式。。。真的推翻重来,试样、初样、正样走一遍,每一步按2年计,就奔2020了。

大推力氢氧发动机难搞不假,但是过分贬低箭体结构上的难度就不合适了,何况这也不只是强度问题,还有储箱保温涂层的问题,这可不是结构“多加铁”就能搞定的。之前只搞过3米径20吨级的小氢氧储箱,现在一步跳到5米径近200吨,难度可不是一个数量级,甚至跨度比发动机还大,遇到点麻烦并不意外。如果一级半构型真的运力不够,CZ5二级半构型也是可以打LEO的,不需要重新设计个新构型,可见问题并不是“结构减重过度”表象上这么简单。
同样,什么降低工作时间、改构型保进度之类的想法,也就是看着美好。火箭不是搭积木,对芯级设计而言,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姿控、结构、捆绑点、承力方式。。。真的推翻重来,试样、初样、正样走一遍,每一步按2年计,就奔2020了。
目前虽然遇到些困难,2015、2016还是可能的。就算真比SLS还慢,2017首射又有什么问题?从来就没有打算跟MD比么,ARJ延期这么久,如果按楼主的要求,项目主管领导早就跳楼好几拨了。
而且,推迟早有迹象。空间站2020前后、嫦娥三期2017或2018,早就打了提前量(火箭延期的可能)了。


前两年不是说YF-77才50吨推力,对研制单位来说是小儿科,任务量吃不饱么?怎么现在又说当初低估了难度啊?

天宫一号推迟了近两年,现在CZ-5又要推迟,看来项目管理很成问题,时间上难道没有留点余量吗?

前两年不是说YF-77才50吨推力,对研制单位来说是小儿科,任务量吃不饱么?怎么现在又说当初低估了难度啊?

天宫一号推迟了近两年,现在CZ-5又要推迟,看来项目管理很成问题,时间上难道没有留点余量吗?
制造问题可以通过时间解决,但设计问题,永远也没办法解决了,要么下载荷,要么下强度,哎

其实比SLS慢倒是没什么,SLS之前就搞过战神,有技术积累,而且芯一级发动机基本上就是现成的
回游侠兄弟,日本的H2就相当于推倒重来了一次。至于研制YF77是不是小事一桩,这只是科研单位的钓鱼手法,搞得了搞不了先放一边,钱搞到手再说。在YF77的1000秒长试验通过之前,YF77难言首飞 ,硬要做可以,风险不言自明。至于储箱做重点又涉到推力不足问题。这是两难,但增加发动机与第二级未偿不是风险最小的出路。
但2016年首飞是必须的,参考NASA当年就战神火箭与白宫的冲突,结果NASA局长走人。人在官场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政治敏感性。马经理,牛部长压力很大。
中国头一回研制这种级别的重型火箭,出现问题,进度拖后都是很正常的事,毕竟研制经验和技术积累都不足,美国和苏联当年国力鼎盛时研制重型火箭也都出过不少问题,甚至出过严重的事故,楼主现在就悲观,结论也下的太早了,还是要多给点耐心和时间,只要不耽误空间站的建设就可以,时间有的是,更先进的系统可以日后慢慢研制
2017飞也不是大问题,TG在发动机上吃了这么多亏多少知道点发动机研制规律吧,该做的试验都做了才是王道,一味的赶时间到时候出了问题就不是乌纱帽的问题了
高凉陈君CT 发表于 2013-4-2 10:25
回游侠兄弟,日本的H2就相当于推倒重来了一次。至于研制YF77是不是小事一桩,这只是科研单位的钓鱼手法,搞 ...
H2推到重来不假,进度上就真的能够快么?H2是94年年收飞,H2A都到了2001年了,整整过去了7年。
事实上LE7也没有做双倍时间试车。YF77难搞不假,就算延期个2、3年,也比构型推到重来更现实、更省钱。如果航天系统认为不做2倍试车就上天是可以接受的风险,那我们就更没必要在这里替他们担心了。发射失败会直接受冲击的人都不着急,我们着什么急呢?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要么他们已经安排了二倍时间试车的计划,且进度可接受。要么就是跟日本人一样,立足于更多的仿真和全系统、全工况地面试验,过去地面试验手段方法、试验次数有限,如果这个能做好,也未必不可行。钓鱼归钓鱼,终归还是要拿钱办事的。总师也是人,也有小九九。但我不信他敢拿自己的前途来赌个会烂尾的设计。没有什么是必须的,马经理现在已经是马主任了,他着个什么急。
另外,F9系列可不是“笨火箭”的典型。不能因为它用燃气发生器循环的发动机,就片面认为它是个舍弃性能偏重成本的设计。芯一级高达30:1的干质比,推重比150+的发动机,哪个是“笨”技术?技术路线不同罢了,这块的差距国内更大。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看似朴实无华的家伙,内功是很深厚的。
昨晚新闻联播说争取明年6、7首飞,后年5首飞,忘记是谁说的,感觉说的时候底气不是很足。另外老马不是升官了吗。
Bearcat 发表于 2013-4-2 10:09
前两年不是说YF-77才50吨推力,对研制单位来说是小儿科,任务量吃不饱么?怎么现在又说当初低估了难度啊?
...
余量早吃光了;
高估了自己的水平才是真的;
土鳖航天核心研制能力其实极其薄弱。
只有借这个机会破釜沉舟
把基础科研搞上去
老本吃差不多了
底子薄弱一目了然
老人靠求稳,现在也退休了
新人一上来就赶上大跃进,钱给了,政策给了,荣誉给了,结果还是要的
遇到一些挫折,不是坏事情,不要终端,不要反复,不要得过且过
坚持所有的工程试验和原理论证都做,没有捷径
都不是容易啃的骨头
楼主的观点很奇怪·~
或者说奇怪的不是楼主的观点,而是楼主的立场。
印象中,楼主已经屡次发帖声讨YF77了(称得上是声讨了吧),一直要求是把长五用原始设计的纯YF120,争取早日让长五上天。
现在又把长五的问题归到YF77上面,要求精简YF77的性能以实现长五的早日上天,甚至不惜拿出政治的帽子!
可是,问题是:值得吗?
YF77对于长五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必要的存在,这一点早就讨论过了。如果只是要发射长五,只是需要让长五14年首发,只是为了争取一个面子,YF77确实不需要。
但是这样的结局是什么?是我们在火箭发动机领域越来越落后,落后到连追赶的勇气都没有。
在现在依然依靠项目带动型号研制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满足于长五的发射而让YF77下马或者精简性能(YF77的性能已经很低了,居然还要减),下一步的中国航天该往哪儿走?
我不明白楼主的用意何在,难道仅仅是为了长五而长五?
火箭发动机也要早日脱离有火箭项目后再来研制发动机的老路。
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了,在我们手上只有YF20系列发动机的时候,为了满足运力要求,我们研制出来了长二捆和长三乙,运力一下子达到了当时主流载荷的水平(10吨左右的LEO和5吨左右的GTO)~
可是随之而来的是:当LEO载荷要求进一步达到20吨级别,GTO要求10吨级别的时候,我们怎么办?继续捆绑更多的YF20吗?
90年代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自豪的宣称我们的火箭运力超过日本(虽然发动机技术落后),但是当H2B出世的时候---H2B仅仅芯级用了两台LE7A---我们连这一块裤衩都没了!
现在为了满足长五的进度要求,为了满足面子而让YF77滚蛋,几乎想都不用想,这一幕就会重演!
美国可以搞廉价的F9H,因为他们有更先进的SLS。我们呢,连先进都还差的远呢,就先追求廉价了。难道就这么认命?
叶小晶 发表于 2013-4-2 10:29
中国头一回研制这种级别的重型火箭,出现问题,进度拖后都是很正常的事,毕竟研制经验和技术积累都不足,美国和 ...
这也不算重型火箭吧,德尔塔4/宇宙神5的级别而已
现在把问题暴露出来也不算太坏,毕竟中国航天还处在发展阶段,早发现问题早解决.航天工程无论对军提升国防实力,还是对民提高凝聚力都是重中之重,TG必然会坚持到底.我等拭目以待就好.而且对于航天投入,目前来说还是很理性的,发展势头良好,而且下级企业福利待遇也还不错,留得住人(至少5院是这样)

在家里流浪 发表于 2013-4-2 12:03
楼主的观点很奇怪·~
或者说奇怪的不是楼主的观点,而是楼主的立场。
印象中,楼主已经屡次发帖声讨YF77 ...


这个确实,科学没有捷径可言。项目的作用是推动科技进步,不是面子工程,哪怕很多失败的项目,推动的局部工业和技术突破,远大于项目整体部分的意义。如果所有项目,只是单纯求勉强做到就行,只是一个样子货或吃老本,硬骨头一个没啃,国家花大量的钱搞项目,却对工业和技术引领没有贡献,又有什么意义。该啃的就得啃,而且别国已经成功了的东西,不存在没有可行性问题而回避,高含金量的技术遇到困难是正常的,遇不到困难反而并不常见。
在家里流浪 发表于 2013-4-2 12:03
楼主的观点很奇怪·~
或者说奇怪的不是楼主的观点,而是楼主的立场。
印象中,楼主已经屡次发帖声讨YF77 ...


这个确实,科学没有捷径可言。项目的作用是推动科技进步,不是面子工程,哪怕很多失败的项目,推动的局部工业和技术突破,远大于项目整体部分的意义。如果所有项目,只是单纯求勉强做到就行,只是一个样子货或吃老本,硬骨头一个没啃,国家花大量的钱搞项目,却对工业和技术引领没有贡献,又有什么意义。该啃的就得啃,而且别国已经成功了的东西,不存在没有可行性问题而回避,高含金量的技术遇到困难是正常的,遇不到困难反而并不常见。


截止2012年8月,YF77累计试车22000秒,单机15次累计5346秒,首飞技术状态已经确定。之前遇到的拦路虎是不稳定燃烧,而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氢泵不过关,以讹传讹罢了。虽然依然搞的磕磕绊绊,也不至于是烂泥扶不上墙。

http://www.aalpt.com/www/newcontents.asp?leaf_id=1633

截止2012年8月,YF77累计试车22000秒,单机15次累计5346秒,首飞技术状态已经确定。之前遇到的拦路虎是不稳定燃烧,而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氢泵不过关,以讹传讹罢了。虽然依然搞的磕磕绊绊,也不至于是烂泥扶不上墙。

http://www.aalpt.com/www/newcontents.asp?leaf_id=1633
卫星放的太早了。。 这个是不是也是和国际接轨的思维给闹的
虽然认为YF77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个人认为还是需要2倍甚至3倍4倍超长时间试车来上个保险.
论坛游侠 发表于 2013-4-2 15:14
截止2012年8月,YF77累计试车22000秒,单机15次累计5346秒,首飞技术状态已经确定。之前遇到的拦路虎是不稳 ...
YF77在长五芯级需要并联使用,而YF77双机并联的试车消息一直没有。并不是很乐观的啊~
不过无论如何,大推力氢氧机(虽然YF77的推力在现役的芯级氢氧机里面已经是最低的了)这块硬骨头必须要啃下来~
在家里流浪 发表于 2013-4-2 16:44
YF77在长五芯级需要并联使用,而YF77双机并联的试车消息一直没有。并不是很乐观的啊~
不过无论如何,大 ...
双机并联试车这方面经验已经很多。目前的情况是储箱遇到问题,全系统试车只能延后。
论坛游侠 发表于 2013-4-2 16:51
双机并联试车这方面经验已经很多。目前的情况是储箱遇到问题,全系统试车只能延后。
哦,有正式消息可以看吗?我一直没看到YF77双机并联试车的消息以及单机长程试车的消息!
高亮辰君的核心思想就是航天要尽快白菜化沃尔玛化大批量化廉价化,可惜很不幸,各国政客和军方与工业巨头们没这么急 .......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3-4-2 11:20
昨晚新闻联播说争取明年6、7首飞,后年5首飞,忘记是谁说的,感觉说的时候底气不是很足。另外老马不是升官了 ...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说的。 用了“争取”一词,确实感觉底气不太足。

  新闻播音员原话:“……目前我国的新型火箭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正在研制过程中,计划在明年实现一到两型火箭的首飞。”

  包为民原话:“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我们都是争取在 2014 年把它完成首飞,投入使用;长征五号,2015 年我们完成首飞。”
YF-77没报道过1000秒以上的试车吧
按照双倍的惯例,这个是必须要有的
搞长征5号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借这个机会攻克大推力氢氧机技术,何况YF-77似乎也不打算进行1000秒的长试车,所以问题也不大。
原来我们的火箭技术还不如日本。
lhktdnk 发表于 2013-4-2 19:37
原来我们的火箭技术还不如日本。
虽然干爹不好听,但没办法
lhktdnk 发表于 2013-4-2 19:37
原来我们的火箭技术还不如日本。
早就不如了
说白了就是技术不行、人不行。
之前就有人YY(包括国外媒体)说中国可能20年前后载人登月,我看现在50年都不一定。
等16年CZ5首发的时候,估计倭人新火箭也出来了吧?~ 毕竟09年H2b首发,到时也会过去7、8年了。
更何况只是首发,等CZ5能成熟运用,更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之前个人就认为,如今的CZ系列火箭别看成功率高,运用也很成熟,但已经把老本吃的差不多了。老辈人也都退的退,逝的逝,再想更进一步,以目前的中国航空水平来说,没那么简单了。
BKC了,不过真的不看好未来中国火箭技术的发展。

snakewangxiao 发表于 2013-4-2 20:51
说白了就是技术不行、人不行。
之前就有人YY(包括国外媒体)说中国可能20年前后载人登月,我看现在50年都 ...


先别说KC的颜色,先把航空和航天分清楚再说。什么叫“以目前的中国航空水平来说,没那么简单了”,中国航空工业什么时候研制过火箭发动机?
而且“等16年CZ5首发的时候,估计倭人新火箭也出来了吧?~ ”请拿出事实依据来,谢谢。
snakewangxiao 发表于 2013-4-2 20:51
说白了就是技术不行、人不行。
之前就有人YY(包括国外媒体)说中国可能20年前后载人登月,我看现在50年都 ...


先别说KC的颜色,先把航空和航天分清楚再说。什么叫“以目前的中国航空水平来说,没那么简单了”,中国航空工业什么时候研制过火箭发动机?
而且“等16年CZ5首发的时候,估计倭人新火箭也出来了吧?~ ”请拿出事实依据来,谢谢。


研发新火箭,要搞清楚自己需要从中得到什么?是技术还是有需求的卫星载荷?中国适合日本那种为了技术而技术的航天之路么?显然不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会走出适合自身的航天之路。

日本是个资源和人力小国,这注定了它要在国际竞争中必须要有一技之长,否则没有技术、没有人力与资源所有国家都可以不鸟它。也就是走技术高端路线。

而欧洲在航天上,则更类似我们,以需求带动技术发展,只不过人家有更好的国际环境,自身航天实力不够以至发展了阿丽亚娜5型后,必须退役阿丽亚娜4型,没办法以欧洲的航天力量只能确保一型主力火箭的生产,就这样还要担心订单不够亏本。阿丽亚娜4型的退役后空缺也就只能靠购买俄制联盟号火箭填补。至于载人航天,不要忘了这是欧洲,美国佬不会制裁,开发欧洲载人航天需要大量资金,这个钱从哪里来可是大问题,老美可不会资助。既然有廉价航天飞船(联盟号)航天大巴可以买位置(航天飞机),何必自己辛苦发展呢?

中国长期以来卫星载重质量一直在低位徘徊,也就是俗称的火箭等卫星,这大大限制了我们对新一代大推力火箭的需求,有需求才有产品。目前我们发射质量最大那个还是天宫一号呢,而这个也是拜载人航天所赐,否则这个质量记录在世界各主要大航天国家里面还真不好看。在美国对我们航天产品禁运的背景下,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自己发射的卫星,质量也依然没超过长征2、长征3和4的能力范围。长征5号的研制一个最根本源动力恰恰来自于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项目,如果没有这个项目我们的新一代大推力火箭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有个雏形。而在90年代启动载人航天项目,我们难道还有更好的火箭型号选择方式?不基于长2捆研发我们的载人火箭,难道要推倒重来走航天飞机路线?我们有这个技术实力和资金么?再说,如果这样符合航天费效比么?现在的航天时代不是冷战时代可以不用费用开支。90年代连长2捆都才经历过几次大失败才成熟,我们有搞新一代大推力火箭的资本么?路都走不好,怎么跑?

中国发展航天,一个很重要的指导原则是实用与费效比。在这我举几个例子,我们的长征火箭整流罩现在依然是金属的,而不是美欧日乃至印度那种复合材料的,为什么?因为在我们航天看来整流罩只要能罩住卫星,准时打开就完成使命了,什么减重十几几十千克那倒在其次,因为大部分卫星质量远没超过目前长征火箭能力的范畴。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综合费效比不值。周总理一句“以应用卫星为主”,可以管中国航天发展50年,起码可以管到2020年乃至2025年。这也就是我们长期太空探索卫星类似“哈勃”望远镜项目的最主要原因,因为短期看甚至50年内看这些项目产生的成果基本难以服务于社会,更不用说国家。所以说现在中国航天的根本就是“北斗”工程和载人航天,北斗事关中国军事独立与导航产业链,载人航天是中国航天的一面旗帜,各方面都是。通过载人航天可以带动中国航天整体的进步。这些项目都是能直接给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但那些体现航天高端的探火星计划则不然。其实就是探月项目,要不是有印度的探月项目在苦苦追赶,我们也不会怎么投入资源在嫦娥项目上。长征5的研制很大程度也有补上乃至赶超日本H2B的意思。跟日本起码同级别,不能让印度在任何方面超越这就是我们搞航天最大的政治要求,其他一致实行实用与费效比原则。


航空航天港  六级士官

中国歼9

研发新火箭,要搞清楚自己需要从中得到什么?是技术还是有需求的卫星载荷?中国适合日本那种为了技术而技术的航天之路么?显然不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会走出适合自身的航天之路。

日本是个资源和人力小国,这注定了它要在国际竞争中必须要有一技之长,否则没有技术、没有人力与资源所有国家都可以不鸟它。也就是走技术高端路线。

而欧洲在航天上,则更类似我们,以需求带动技术发展,只不过人家有更好的国际环境,自身航天实力不够以至发展了阿丽亚娜5型后,必须退役阿丽亚娜4型,没办法以欧洲的航天力量只能确保一型主力火箭的生产,就这样还要担心订单不够亏本。阿丽亚娜4型的退役后空缺也就只能靠购买俄制联盟号火箭填补。至于载人航天,不要忘了这是欧洲,美国佬不会制裁,开发欧洲载人航天需要大量资金,这个钱从哪里来可是大问题,老美可不会资助。既然有廉价航天飞船(联盟号)航天大巴可以买位置(航天飞机),何必自己辛苦发展呢?

中国长期以来卫星载重质量一直在低位徘徊,也就是俗称的火箭等卫星,这大大限制了我们对新一代大推力火箭的需求,有需求才有产品。目前我们发射质量最大那个还是天宫一号呢,而这个也是拜载人航天所赐,否则这个质量记录在世界各主要大航天国家里面还真不好看。在美国对我们航天产品禁运的背景下,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自己发射的卫星,质量也依然没超过长征2、长征3和4的能力范围。长征5号的研制一个最根本源动力恰恰来自于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项目,如果没有这个项目我们的新一代大推力火箭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有个雏形。而在90年代启动载人航天项目,我们难道还有更好的火箭型号选择方式?不基于长2捆研发我们的载人火箭,难道要推倒重来走航天飞机路线?我们有这个技术实力和资金么?再说,如果这样符合航天费效比么?现在的航天时代不是冷战时代可以不用费用开支。90年代连长2捆都才经历过几次大失败才成熟,我们有搞新一代大推力火箭的资本么?路都走不好,怎么跑?

中国发展航天,一个很重要的指导原则是实用与费效比。在这我举几个例子,我们的长征火箭整流罩现在依然是金属的,而不是美欧日乃至印度那种复合材料的,为什么?因为在我们航天看来整流罩只要能罩住卫星,准时打开就完成使命了,什么减重十几几十千克那倒在其次,因为大部分卫星质量远没超过目前长征火箭能力的范畴。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综合费效比不值。周总理一句“以应用卫星为主”,可以管中国航天发展50年,起码可以管到2020年乃至2025年。这也就是我们长期太空探索卫星类似“哈勃”望远镜项目的最主要原因,因为短期看甚至50年内看这些项目产生的成果基本难以服务于社会,更不用说国家。所以说现在中国航天的根本就是“北斗”工程和载人航天,北斗事关中国军事独立与导航产业链,载人航天是中国航天的一面旗帜,各方面都是。通过载人航天可以带动中国航天整体的进步。这些项目都是能直接给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但那些体现航天高端的探火星计划则不然。其实就是探月项目,要不是有印度的探月项目在苦苦追赶,我们也不会怎么投入资源在嫦娥项目上。长征5的研制很大程度也有补上乃至赶超日本H2B的意思。跟日本起码同级别,不能让印度在任何方面超越这就是我们搞航天最大的政治要求,其他一致实行实用与费效比原则。


航空航天港  六级士官

中国歼9
飞扬国安部部长 发表于 2013-4-2 21:06
研发新火箭,要搞清楚自己需要从中得到什么?是技术还是有需求的卫星载荷?中国适合日本那种为了技术而技术 ...
长2E虽然经历了几次失败但最终没有成熟。
长3B倒是只经历了1次失败就成熟了,一直成功发射了很多年,直到09年再次失利——但那次影响很小,随后一直用它又成功发射了不少卫星。
TA60312 发表于 2013-4-2 21:04
先别说KC的颜色,先把航空和航天分清楚再说。什么叫“以目前的中国航空水平来说,没那么简单了”,中国 ...
好吧,我打错字了,不过说起中国的航空水平连那是连航天都不如的存在;P。。。
你看明白意思就行,咬文嚼字又不是重点
TA60312 发表于 2013-4-2 21:04
先别说KC的颜色,先把航空和航天分清楚再说。什么叫“以目前的中国航空水平来说,没那么简单了”,中国 ...
日本开始研究H3又不是什么秘密,你气急败坏做什么?据说18年能首发,CZ5得速度点了哈,要不差人家一代多了~

TA60312 发表于 2013-4-2 21:09
长2E虽然经历了几次失败但最终没有成熟。
长3B倒是只经历了1次失败就成熟了,一直成功发射了很多年,直到 ...


没有长2E,哪来的长2F?某种程度上说长2F就是长2E的载人加强版本而已。
TA60312 发表于 2013-4-2 21:09
长2E虽然经历了几次失败但最终没有成熟。
长3B倒是只经历了1次失败就成熟了,一直成功发射了很多年,直到 ...


没有长2E,哪来的长2F?某种程度上说长2F就是长2E的载人加强版本而已。
snakewangxiao 发表于 2013-4-2 21:11
好吧,我打错字了,不过说起中国的航空水平连那是连航天都不如的存在。。。
你看明白意思就行,咬文嚼 ...
还是那个问题,“等16年CZ5首发的时候,估计倭人新火箭也出来了吧?~ ”请拿出事实依据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