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变革歼10零部件装配模式 生产速率提高8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25:39

中航工业成飞复材厂车间进行飞机零部件装配(航空报图片)


成飞变革飞机装配模式

脉动生产线驶入快车道

速率提升83%  故障率降85%  加班率减少97%

本报讯 中航工业成飞复材厂在飞机零部件装配中,通过潜心探索,创建了一条精益、高效、快速,具有个性特点的生产模式——脉动生产线。从1~3月份的运行结果看,生产速率提高了83%,员工综合效率提高了47%,产品故障率下降了85%,加班加点率减少了97%。在近日召开的“成飞2013年管理年会”上,“脉动生产线”作为典型案例被推出并推广。

成飞复材厂作为国内首家飞机复材装配制造实体,在技术管理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传统的生产组织和工艺保障成为了装配瓶颈,造成了效率低、质量不稳、员工身心疲惫的状况。去年以来,成飞复材厂开始尝试创建脉动生产线,经过一年多摸索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今年一季度以来,成飞复材厂在歼10飞机批生产中实现了四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由各部件分散的单元作业向集中按节拍流水作业转变。将结构相似,装配工艺流程相同的翼面类部件装配集中放在一个加工单元,按照客户需求节拍时间划分工艺分离面和相应工位,配制相应的工位器具和人员形成生产线,使产品在各工位间按节拍时间连续流动,均衡生产,减少加班加点突击生产和资源的浪费。

二是由按人员分配工作向人与流程匹配转变。脉动生产线中的工位是按装配作业的不同内容划分的。比如划线制孔、定位联接、修配、精加工等,适合高、中、低操作能力,只要人员与流程中的工位匹配到位,不断重复相同作业,低技能的员工也能装配出高品质的产品,人员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三是向现场管理的“可视化”转变。通过按节拍生产、标准工位配置和定置管理、以ERP需求为导向的生产计划看板,各工位全面实行零件、标件、工具配送、工位信号灯设置、标准作业等“可视化”管理手段,让现场每个员工清楚地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进一步提升员工行为规范的自我约束能力,减少等待和例外事件发生,使装配现场问题得到及时处理,真正实现“问题显性化、操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的良性管理流程,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是由传统手工操作向数字化、自动化装配转变。通过建立工艺数模,将过去设计二维图纸中的孔位和外形制造信息转换为三维的数字模型,将现有机器人制孔系统和激光投影技术纳入脉动生产线,逐步实现全手工作业模式向自动化、数字化装配作业模式过渡,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产品故障,减轻装配劳动强度。

经过艰苦探索与持续改进,成飞复材涵盖多个翼面类部件的脉动生产线已初具规模。脉动生产线的建立不是简单地将原有一个工位拆分为若干个工位,而是一次飞机装配模式的变革,是一项涵盖生产管理、工艺优化、技术创新、分配模式、员工素养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张小洪 王聪)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3_03/31/23717811_0.shtml

rdn_51579a00309a5.jpg (56.05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31 11:34 上传


中航工业成飞复材厂车间进行飞机零部件装配(航空报图片)


成飞变革飞机装配模式

脉动生产线驶入快车道

速率提升83%  故障率降85%  加班率减少97%

本报讯 中航工业成飞复材厂在飞机零部件装配中,通过潜心探索,创建了一条精益、高效、快速,具有个性特点的生产模式——脉动生产线。从1~3月份的运行结果看,生产速率提高了83%,员工综合效率提高了47%,产品故障率下降了85%,加班加点率减少了97%。在近日召开的“成飞2013年管理年会”上,“脉动生产线”作为典型案例被推出并推广。

成飞复材厂作为国内首家飞机复材装配制造实体,在技术管理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传统的生产组织和工艺保障成为了装配瓶颈,造成了效率低、质量不稳、员工身心疲惫的状况。去年以来,成飞复材厂开始尝试创建脉动生产线,经过一年多摸索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今年一季度以来,成飞复材厂在歼10飞机批生产中实现了四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由各部件分散的单元作业向集中按节拍流水作业转变。将结构相似,装配工艺流程相同的翼面类部件装配集中放在一个加工单元,按照客户需求节拍时间划分工艺分离面和相应工位,配制相应的工位器具和人员形成生产线,使产品在各工位间按节拍时间连续流动,均衡生产,减少加班加点突击生产和资源的浪费。

二是由按人员分配工作向人与流程匹配转变。脉动生产线中的工位是按装配作业的不同内容划分的。比如划线制孔、定位联接、修配、精加工等,适合高、中、低操作能力,只要人员与流程中的工位匹配到位,不断重复相同作业,低技能的员工也能装配出高品质的产品,人员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三是向现场管理的“可视化”转变。通过按节拍生产、标准工位配置和定置管理、以ERP需求为导向的生产计划看板,各工位全面实行零件、标件、工具配送、工位信号灯设置、标准作业等“可视化”管理手段,让现场每个员工清楚地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进一步提升员工行为规范的自我约束能力,减少等待和例外事件发生,使装配现场问题得到及时处理,真正实现“问题显性化、操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的良性管理流程,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是由传统手工操作向数字化、自动化装配转变。通过建立工艺数模,将过去设计二维图纸中的孔位和外形制造信息转换为三维的数字模型,将现有机器人制孔系统和激光投影技术纳入脉动生产线,逐步实现全手工作业模式向自动化、数字化装配作业模式过渡,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产品故障,减轻装配劳动强度。

经过艰苦探索与持续改进,成飞复材涵盖多个翼面类部件的脉动生产线已初具规模。脉动生产线的建立不是简单地将原有一个工位拆分为若干个工位,而是一次飞机装配模式的变革,是一项涵盖生产管理、工艺优化、技术创新、分配模式、员工素养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张小洪 王聪)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3_03/31/23717811_0.shtml
加班率减少97%

难道以前三班倒的在赶制飞机?不在战争状态没必要这么赶吧
这个是好消息啊。兔子要暴兵的前奏吗?有了这个该不会有人担心棍子的产能吧
现在知道了以前累死累活的干711,其实是生产管理不够先进造成的
意思是要暴兵?
  一天一架
一礼拜一架?那一年就是将近50架。
科学的组织管理,能在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百分比能难理解吗?打个比方,比如以前一星期加班1小时,现在不加班了,就是减少100%了。
chenzhong_mugu 发表于 2013-3-31 12:12
一礼拜一架?那一年就是将近50架。
额,请问哪里写了一礼拜一架?我怎么没看到
喜闻乐见
好消息,但愿能赶上美国人F35吹嘘的产能
振奋人心
aaagggzzz 发表于 2013-3-31 12:15
科学的组织管理,能在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一个分厂而已。
介不就是lean,精益生产嘛?我在的工厂最近正在搞这套东西,头大啊头大
大干快干。。。
要是年产50架就很满足了
成飞加油

脉劫生产线
加班率减少97%

难道以前三班倒的在赶制飞机?不在战争状态没必要这么赶吧
难道是以前人人加班,现在只有很少几个加班?
成飞加油
争取歼20早日量产
T-34-85 发表于 2013-3-31 12:21
好消息,但愿能赶上美国人F35吹嘘的产能
如果以“吹嘘”的产能来看,生产效率起码要提高个。。500%
nightlike 发表于 2013-3-31 11:46
加班率减少97%

难道以前三班倒的在赶制飞机?不在战争状态没必要这么赶吧
还是现有成军的三代机数量太少,而二代机淘汰的步伐不可能减缓之间的矛盾所致。
还是当年F-16的产能比较高
难道搞的是模块化
其实工业化的生产还有许多潜力可挖,如果航空制造企业也能像半导体制造企业那样,有一整套生产管理软件和系统,全自动化的生产机台,那生产效率不知要高多少。
jnzx2 发表于 2013-3-31 12:20
额,请问哪里写了一礼拜一架?我怎么没看到
呵呵,个人良好的预期。估计以目前的生产率达不到
Lean一下,减少cycle time.
希望好消息一个接一个
成飞加油

这里说的仅仅是复材厂,而不是飞机总装。
说的那么复杂 就是搞了精益生产罢了
、以ERP需求为导向的生产计划看板,各工位全面实行零件、标件、工具配送、工位信号灯设置、标准作业等“可视化”管理手段,让现场每个员工清楚地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进一步提升员工行为规范的自我约束能力,减少等待和例外事件发生,使装配现场问题得到及时处理,真正实现“问题显性化、操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的良性管理流程,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合资企业 外资企业早就实现了这种方式
hawala 发表于 2013-3-31 14:02
说的那么复杂 就是搞了精益生产罢了
估计以前的生产方式实在是太落后。
谁相信百分比谁傻,造数据是中国人的(强项)
再把j10结构优化,轻量化,赛车界关于轻量这件事很癫狂,武器也可以参考。
晕死。。。。。只可以说之前的生产管理方法太落后了,实在无力吐槽!
其实工业化的生产还有许多潜力可挖,如果航空制造企业也能像半导体制造企业那样,有一整套生产管理软件和系 ...
主要是量上不去,要是生产个几千架以上可以考虑
国企的生产管理落后是可以想象的,希望成飞多多改进。
映山红 发表于 2013-3-31 13:11
其实工业化的生产还有许多潜力可挖,如果航空制造企业也能像半导体制造企业那样,有一整套生产管理软件和系 ...
现在的战机,能有几百的产量就不错了,10号预计能达到800吧,算上那么多批次,如果8爷那样到T,每个批次才几架哦,想要搞全自动基本不可能。好像90年代132就有CIMS系统了吧(航空报上说的),还得了一个什么工业上的奖,那样的话零件生产应该是全自动的,只是装配,连MD也是手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