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夫妻百事哀” 的本意与曲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02:33
“贫贱夫妻百事哀” 的本意与曲解
         现在很多人用“贫贱夫妻百事哀”  指夫妻生活一定要有物质基础作保障。虽然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但是就本意来说,却完全是曲解。这名句其实出自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遣悲怀三首》中第二首,原诗这样写到: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首诗和他所作《离思》一样,都是悼念亡妻的名作。为了理解这首诗,我们还需了解一下元稹旧事和唐代政治风貌。元稹是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元白,祖上乃是鲜卑贵族。他8岁丧父,家学有母亲传授。25岁时,元稹娶太子少保韦夏卿小女韦从为妻。韦夏卿并不是一般官僚,乃是出身京兆韦氏。唐代有俗语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可见韦夏卿家世非同一般。不仅如此他还官拜太子少保正二品,在唐代是极为清望的官职。后人多不解为何韦从下嫁于元稹,毕竟当时元稹不过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样的九品小官而已。其实这正说明韦夏卿确实有知人之明,也说明后人不谙唐代政治。
       在唐代,校书郎虽只是个正九品上的基层小官,但属清官。封演把唐代官僚升迁的理想路线总结为八儁,校书郎就是其中第二步。很多知名诗人,大政治家第一任官职都是校书郎。比如晚唐名臣李德裕,其父为宰相李吉甫,家世比元稹深厚,27岁拜校书郎,后来徳裕两度出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显赫一时。况且元稹20岁不到就考中明经已经相当不简单了。可以说政治前途十分光明,事实也证明韦夏卿的眼光不差,虽然元稹后来依附宦官,但是毕竟最终做到了宰相的位置,死在节度使任上,在当时已经是精英中的精英了。
     不过此时元稹虽前途不可限量,但毕竟校书郎不过是个九品小官,确实清苦.元稹28岁升作左拾遗,虽然已算是皇帝身边近臣中层官僚,但是品级仍较低。韦氏出身高第能陪伴元稹度过了最为艰难的7年,确称得上是患难夫妻。809年,韦氏去世,此时元稹任监察御史,依然是中层官僚,但是按照他的年龄,官场之路走的是非常扎实的。韦氏去世对元稹而言实是个巨大的打击,不仅如此,810年他因得罪宦官被贬出京城,仕途风云突变,十分蹉跎,也确称得上百事哀了。
        有这样的背景,再回到这首诗,就一目了然了。这首七律前三句是讲对亡妻的种种思念,诗句风格质朴,说的是琐碎事,却把真情娓娓道来。最后一句,前半句是对之前的三句的总结,所谓人人都逃不过生离死别后的悲伤,后半句则更是升华,意思应理解为“更何况一同经历过贫穷的夫妻生离死别,就更加哀伤了”。这首诗原本描述的是诗人对亡妻的悼念,又歌颂患难夫妻间的深情厚谊。而后人并不联系前文,也不讲诗的背景,但挑出最后一句,望文生义,完全曲解了诗歌的原意,甚至和原意背道而驰,真是可叹,可叹啊!
“贫贱夫妻百事哀” 的本意与曲解
         现在很多人用“贫贱夫妻百事哀”  指夫妻生活一定要有物质基础作保障。虽然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但是就本意来说,却完全是曲解。这名句其实出自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遣悲怀三首》中第二首,原诗这样写到: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首诗和他所作《离思》一样,都是悼念亡妻的名作。为了理解这首诗,我们还需了解一下元稹旧事和唐代政治风貌。元稹是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元白,祖上乃是鲜卑贵族。他8岁丧父,家学有母亲传授。25岁时,元稹娶太子少保韦夏卿小女韦从为妻。韦夏卿并不是一般官僚,乃是出身京兆韦氏。唐代有俗语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可见韦夏卿家世非同一般。不仅如此他还官拜太子少保正二品,在唐代是极为清望的官职。后人多不解为何韦从下嫁于元稹,毕竟当时元稹不过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样的九品小官而已。其实这正说明韦夏卿确实有知人之明,也说明后人不谙唐代政治。
       在唐代,校书郎虽只是个正九品上的基层小官,但属清官。封演把唐代官僚升迁的理想路线总结为八儁,校书郎就是其中第二步。很多知名诗人,大政治家第一任官职都是校书郎。比如晚唐名臣李德裕,其父为宰相李吉甫,家世比元稹深厚,27岁拜校书郎,后来徳裕两度出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显赫一时。况且元稹20岁不到就考中明经已经相当不简单了。可以说政治前途十分光明,事实也证明韦夏卿的眼光不差,虽然元稹后来依附宦官,但是毕竟最终做到了宰相的位置,死在节度使任上,在当时已经是精英中的精英了。
     不过此时元稹虽前途不可限量,但毕竟校书郎不过是个九品小官,确实清苦.元稹28岁升作左拾遗,虽然已算是皇帝身边近臣中层官僚,但是品级仍较低。韦氏出身高第能陪伴元稹度过了最为艰难的7年,确称得上是患难夫妻。809年,韦氏去世,此时元稹任监察御史,依然是中层官僚,但是按照他的年龄,官场之路走的是非常扎实的。韦氏去世对元稹而言实是个巨大的打击,不仅如此,810年他因得罪宦官被贬出京城,仕途风云突变,十分蹉跎,也确称得上百事哀了。
        有这样的背景,再回到这首诗,就一目了然了。这首七律前三句是讲对亡妻的种种思念,诗句风格质朴,说的是琐碎事,却把真情娓娓道来。最后一句,前半句是对之前的三句的总结,所谓人人都逃不过生离死别后的悲伤,后半句则更是升华,意思应理解为“更何况一同经历过贫穷的夫妻生离死别,就更加哀伤了”。这首诗原本描述的是诗人对亡妻的悼念,又歌颂患难夫妻间的深情厚谊。而后人并不联系前文,也不讲诗的背景,但挑出最后一句,望文生义,完全曲解了诗歌的原意,甚至和原意背道而驰,真是可叹,可叹啊!
这有啥可叹的啊这种现象不是很常见吗
,我一直错误理解了,悲哀啊,
撸主,你就多普及一下,现在被错误理解的词语。
那另一句爱情不能当面包吃呢
很好的科普
说可叹就不对了,后人只是借了他那句话表达另外后世一种的意思没有什么不妥的也很形象,难道不是吗?

文学里,这类需要背景知识的理解和字面表达不一致的话,后人会慢慢产生新的通俗的解释。很多成语都是类似情况,已经和原意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说清楚了,有用吗?
是本来就存在“婚姻生活需要物质基础”,然后才找了句精炼诗句来表述
无非就是用新的什么句子来代替了

比起有人用二月春风似剪刀来形容春寒料峭,这个还算不离谱
,我一直错误理解了,悲哀啊,  撸主,你就多普及一下,现在被 ...
比如:相濡以沫。庄子想说的是后半句:不如相忘于江湖。还有以德报怨,原文,原文说的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说的是战友而不是夫妻。
LZ干的是考古,不清楚通假么,文化的发展,延伸,借用出新含义而已,不能说错的。
天涯围观团伙 发表于 2013-2-10 10:47
比如:相濡以沫。庄子想说的是后半句:不如相忘于江湖。还有以德报怨,原文,原文说的是以德报怨,何以报 ...
以德报怨是老子说的,以直报怨是孔子抱怨


元稹这老小子,对崔莺莺始乱终弃,韦丛还未死时就跟薛涛姘居,随后又像丢破鞋一样丢掉,韦丛刚死又接二连三搞女人。

这厮也就是擅长做淫诗,而且还是公认的中国淫诗的鼻祖,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言语巧偷鹦鹉舌”的。“ 贫贱夫妻百事哀”这个诗不过是耍文腔,装深沉的一个例子而已。

想一想,《西厢记》这东西的结局根本就应是天杀的。

所谓“对诗歌的曲解”,我看"百事哀”倒是元稹这个花心大萝卜内心的真实想法。

楼主为这个古代淫虫叫屈,真是可悲,可悲啊。



元稹这老小子,对崔莺莺始乱终弃,韦丛还未死时就跟薛涛姘居,随后又像丢破鞋一样丢掉,韦丛刚死又接二连三搞女人。

这厮也就是擅长做淫诗,而且还是公认的中国淫诗的鼻祖,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言语巧偷鹦鹉舌”的。“ 贫贱夫妻百事哀”这个诗不过是耍文腔,装深沉的一个例子而已。

想一想,《西厢记》这东西的结局根本就应是天杀的。

所谓“对诗歌的曲解”,我看"百事哀”倒是元稹这个花心大萝卜内心的真实想法。

楼主为这个古代淫虫叫屈,真是可悲,可悲啊。

其实逃之夭夭现在的意思比本意要好,知不知道本意无所谓
感谢楼主参与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