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创大业 雄鹰傲长空——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的创新传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58:58
    学习贯彻十八大·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日报记者 吴颖 史俊斌

    最近几天,接连有媒体爆出关于解放军新型航空装备的重磅消息——

    我军首批列装的直-10武装直升机,近日参加了在皖东某地组织的实弹演练,它的列装使陆军空中火力打击能力实现质的跃升……

    近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歼-15,在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顺利进行了起降飞行训练。歼-15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可遂行制空、制海等作战任务,配挂多型精确制导武器,具备远程打击和昼夜间作战能力……

    这两型飞机,都是由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即中航工业试飞中心,简称试飞院)完成新机鉴定试飞,而获得了通向蓝天的许可证。

    时间退回此前的半个世纪。1959年4月15日,在古城西安东北部的小镇阎良,试飞院悄然诞生,从此结束了中国没有飞行试验研究机构的历史,开创了新中国的试飞事业。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独立飞行试验机构的国家。

    “只有飞行才意味着一切。”世界航空先驱、德国飞行家奥托·李林塔尔的这句话要说明的,正是试飞的重要性。用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的话说,试飞是“航空科研之魂,画龙点睛之笔”。

    伴随着共和国航空工业的成长,从跟踪学习到独立创新,从执行国家任务到开展飞行试验研究、航空产品鉴定,经过53年发展,如今的试飞院已成为一个专业门类齐全、技术实力雄厚、实验设施完备的现代化综合试飞科研机构,站在行业发展最前沿,引领着我国航空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邓小平在这里画了一个“圈”:阎良也有“春天的故事”

    曾经,这里只是渭北高原南部一个不起眼的黄土小镇;

    如今,这里是集飞机设计、制造、鉴定、试飞、教学、研究于一体,有“中国西雅图”之称的著名航空城。

    这里路的名字叫“试飞路”“西飞大道”;路边有“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塑像;塑像周围,有以“飞”字命名的小区、广场、宾馆、店铺;在这些地方,有一多半人都身穿与天空同样颜色的蓝色工作服……

    因航空而生,因航空而兴,阎良,是这座城市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这个名字也许有些陌生;但对于航空人而言,这座汇聚了试飞院、西飞公司、一飞院等众多航空工业科研机构的城市,却有着太不平凡的意义。而这里的发展也见证了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航空事业的关心与关怀。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这样唱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众所周知,“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同志,而“圈”则是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

    “其实,小平同志画的第一个‘圈’在这里!”在阎良,很多航空人更习惯称这座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小城为“中国的第一个特区”。

    故事还得从46年前的那个春天说起——

    1966年初春,3月的大西北天气依旧寒冷。一天,一个消息在阎良的很多企业和职工中悄悄流传,温暖着大家的心:“邓小平同志要到阎良来!”

    3月12日,邓小平一行来到阎良,前往试飞院、西飞公司等地视察。在试飞院,他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情况汇报,参观科研设施并同科研技术人员交谈,还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试飞员的飞行表演。视察过程中,邓小平询问大家工作和生活中存在什么困难,有人提出物质供应方面的问题。他当场提议,把阎良镇由渭南地区临潼县管辖改建为西安市市辖区。当年8月1日,国务院批准,阎良撤镇建区,正式纳入西安市城区版图。

    “当年在邓小平同志提议下,阎良划归西安市管辖,解决了这里的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问题,科技人员才能专心搞科研,阎良也才有了快速的发展。”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几十年,但回忆起当初这段“春天的故事”,仍有人感慨万千。

    今天的阎良,高楼林立,人流如织,拥有与西安主城区同样标准建设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给这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昔日那个灰头土脸、黄土扑面的小镇已经华丽转身,到处尽显一座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气息。

    端着脸盆给飞机加油:那段燃烧的岁月

    在试飞院采访期间,记者看到了一张由画作翻拍而成的照片。照片中,在一架飞机前,有一二十人排起长队,把盛在洗脸盆中的油递给站在飞机上的人,再由他们倒进飞机的油箱。好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这幅画反映了我们的一段历史,”试飞院党委书记白长义手指着照片向记者介绍说,试飞院成立之初,老一辈试飞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硬是用脸盆将借来的飞机油料加入借来的飞机油箱里,实现了首次飞行。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为解决航空技术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促进航空工业发展,我国参照前苏联的航空工业管理模式,由原重工业部四局派人,与前苏联专家一起在全国范围内选址,建设飞行试验研究机构,最终确定在阎良的空军第11航校旧址上建设试飞院。

    创建之初,不但物质条件极其匮乏,连最基本的试验设施也不具备,只有临时从工厂抽调的一些工人和几个空军飞行员,包括场地在内,各种硬、软件条件几乎无法满足试飞要求。针对这样的实际,试飞院提出“一边建设、一边研究,迅速发展、逐步建成”的方针,整修机场、解决设施、组建队伍,马不停蹄地为飞行创造条件。“我们用简易的角铁搭建了塔台指挥室等设施,”据亲历过这一时期的一位退休老职工回忆,“大概也就几平方米。”继1960年年初首次飞行后,试飞院很快又接下WG-2高度表的试飞任务,并于同年6月17日实现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架次的飞行试验,由此迈出了中国试飞的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在完成WG-2高度表试飞任务后,红专502鉴定试飞,某型发动机,歼-5、歼-6、强-5飞机试飞研究等任务接踵而至。从60年代到70年代初,试飞院经过大量任务的磨砺,基本掌握了从亚音速到超音速飞机性能试飞的科学规律,掌握了发动机的基本试飞方法,同时具备了机载航电、武器系统的鉴定试飞能力。尤其是在尾旋试飞、歼-7气动导数和副翼效率试飞、颤振试飞等高难度风险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创立了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试飞方法。

    在歼教-5进行失重试飞时,试飞员李玉璞、单克川和科研人员一起,经过反复研究,成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飞行方法,填补了我国失重飞行技术的空白。试飞员王金生驾驶歼-6进行了96次空中起动试验,打破了空中起动的神秘感和人们的恐惧感,为以后各型飞机的空中起动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大战役”吹响号角:加快“望其项背”的脚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转折,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包括航空工业在内,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迎来一轮发展高潮,试飞事业也结出累累硕果。

    这一时期,试飞院率先完成“两7”(歼-7、运-7)、“两8”(歼-8、运-8)、一机(歼8-Ⅱ全天候)、一发(涡喷6甲发动机)、一弹(PL-5导弹)的定型试飞任务,走过了其他国家需要两三倍时间才能走完的发展历程。与此同时,试飞院积极开展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达明Ⅲ、骊山、秦川测试系统和3架电子特设试验机,为试飞数据处理电子化和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提到这个时期,很多人都会想起咱们国家航空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试飞院院长刘选民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歼-7Ⅲ、歼-8Ⅱ和歼教-7,3种新机同时进行鉴定定型试飞,后来被人们称作“航空三大战役”。在此期间,试飞员仅处置空中停车险情就达160余次。“试飞英雄”黄炳新在歼8-Ⅱ战机试飞中,曾先后10次遇到重大险情,次次化险为夷,并飞出该机型最大/小速度、最高高度(升限)等10个“最”;试飞员谢春阁在歼-7Ⅲ试飞时,起落架无法放下,经过19次启放努力后,最终化险为夷……

    “三大战役”吹响了试飞院前进的号角,试飞院相继在各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航空装备鉴定试飞和适航审定试飞方面,试飞院先后完成了“空中加受油工程”空中对接试飞、“飞豹”设计定型试飞、直-9武装型直升机设计定型试飞等任务。其中,“空中加受油工程”的试飞成功填补了我国空中加油飞行试验技术的空白,使我国进入该技术世界先进行列;“飞豹”定型试飞中,试飞员们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技艺,正确处置空中大量漏油、座舱盖飞掉、无方向舵着陆等重大险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蓝天奇迹。

    飞行试验研究机等试飞设施方面,先后研制成功素有“空中魔术师”之称的两代变稳机、高速弹射试验机、第三代磁记录系统等,建成航空仿真重点实验室和火控重点实验室等。其中,单轴变稳机BW-1和三轴变稳机IFSTA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

    “如果说建院初期,与美、英等国家相比我们还‘望尘莫及’的话,那到上世纪末,在很多方面,我们可以说已经能够‘望其项背’了。”刘选民这样说道。

    歼-10出击:试飞铺就通天路

    前段时间,在第九届珠海航展上,由6架歼-10飞机组成的八一飞行表演队,每天都为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的飞行表演。单机大仰角上升、双击对冲、四机菱形筋斗……一个个精彩绝伦而又惊险至极的特技动作,令观众大饱眼福,连呼过瘾。不止歼-10,武直-10、武直-19、国产新支线飞机ARJ21-700等,无不为观众献上航空视觉盛宴。

    这些特技飞行表演,几乎都飞出了飞机的极限性能,而这些极限性能正是试飞员和试飞科研人员通过一次次试飞得出的。

    2003年11月16日上午,西北某机场,一架战机以雷霆万钧之势划过跑道,冲向天际。跑道附近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紧张、兴奋、略显不安,复杂的表情写在了大家脸上,很多攥紧的拳头里都已满是汗水。万米高空之上,“英雄试飞员”李中华从容地驾驶着战机,开加力向下俯冲。随着速度增大,战机有如离弦之箭,直奔地面!几千米后,飞机改为平飞。地面上,大家的表情并没有因此变得轻松——看着这只“战鹰”长大的人,对它的秉性再熟悉不过,更惊险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突然,战机再次全加力,以超音速向下俯冲!

    当飞机达到一定的下降速率时,飞行速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所产生的噪音和视觉反差都大得惊人,空气和飞机高速摩擦产生的噪音甚至可以盖过发动机的轰鸣。在这样的速度下,飞机强度稍有不足就可能解体,连跳伞的机会都没有。此时距离地面已不足千米,表速达到了预定速度,李中华按计划接通颤振激励系统,对飞机产生22秒的激励,取得这一状态下颤振和气动伺服弹性的性能数据。而就在这一刻,国产飞机最大表速和最大速压两项纪录,也已被甩在身后。

    李中华驾驶的“战鹰”,就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而这次试飞,是歼-10试飞定型的最后一个“拦路虎”——“低空大表速”。此前,他已经飞出了该机的最大马赫数、最大旋转角速度、最长续航时间、最小可用操纵速度等一系列极限数据。

    据歼-10试飞总师、试飞院原副院长周自全介绍,歼-10试飞过程中,先后完成了几十项技术攻关、专题研究和设备研制项目,试飞测试和地面实时监控比以往型号增加了一个数量级,开发和研制了一批新数据处理软件。这些成果使我国总体试飞技术水平和效率上了一个巨大的台阶。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歼-10飞机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以歼-10试飞为代表,进入新世纪以来,试飞院技术水平得到长足进步,掌握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多项重大突破,取得跨越发展:

    ——连续突破三代机人机闭环飞行品质、颤振/气动伺服弹性、大迎角特性、综合航电等30多项试飞关键技术,完全掌握了三代机鉴定试飞技术;

    ——自主成功研制雷达电子试验机、空中试车台、6自由度飞行模拟器、颤振激励系统等;

    ——自主成功研制GDAS实时监控系统、ADAS监控系统、外部参数测量系统,其中ADAS单架飞机测试参数达6000个,GDAS单架飞机实时处理参数2000个,大大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性能;

    ——突破大型运输机网络化分布式数据采集技术,测试参数已达30000个,相当于空客A380试飞测试的技术水平;

    ——具备特种试验机重大改装总体设计能力,具备对机体结构、机械系统、电气系统等进行测试改装能力,在试验机反尾旋伞系统、重心自动调节系统等非标系统的研制与改装方面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进行着ARJ21-700飞机型号研发试飞、申请人表明符合性试飞,以及合格审定验证试飞,进行了高平尾飞机失速特性、颤振激励系统等关键试飞技术的预研,确保新支线飞机展翅高飞;

    ……

    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的追赶,从“并驾齐驱”到“局部领先”的冲刺,半个世纪来,在几代试飞人的不懈努力下,试飞院先后完成了62种飞机、29种发动机、34型导弹系列、2000余项机载设备的国家级鉴定试飞和适航审定试飞任务。谈及未来,刘选民表示,试飞院将继续以军工行业发展需求为牵引,以打造世界一流试飞机构为目标,坚持把预研作为试飞技术发展的基础,把大型工程试飞作为发展的主要支柱,努力使我国的整体飞行试验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鹰击长空,展翅翱翔;着眼未来,蓄势待发。在阎良这块土地上,试飞人将用智慧、汗水和意志,继续巩固和延伸祖国的蓝天长城。    学习贯彻十八大·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日报记者 吴颖 史俊斌

    最近几天,接连有媒体爆出关于解放军新型航空装备的重磅消息——

    我军首批列装的直-10武装直升机,近日参加了在皖东某地组织的实弹演练,它的列装使陆军空中火力打击能力实现质的跃升……

    近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歼-15,在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顺利进行了起降飞行训练。歼-15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可遂行制空、制海等作战任务,配挂多型精确制导武器,具备远程打击和昼夜间作战能力……

    这两型飞机,都是由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即中航工业试飞中心,简称试飞院)完成新机鉴定试飞,而获得了通向蓝天的许可证。

    时间退回此前的半个世纪。1959年4月15日,在古城西安东北部的小镇阎良,试飞院悄然诞生,从此结束了中国没有飞行试验研究机构的历史,开创了新中国的试飞事业。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独立飞行试验机构的国家。

    “只有飞行才意味着一切。”世界航空先驱、德国飞行家奥托·李林塔尔的这句话要说明的,正是试飞的重要性。用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的话说,试飞是“航空科研之魂,画龙点睛之笔”。

    伴随着共和国航空工业的成长,从跟踪学习到独立创新,从执行国家任务到开展飞行试验研究、航空产品鉴定,经过53年发展,如今的试飞院已成为一个专业门类齐全、技术实力雄厚、实验设施完备的现代化综合试飞科研机构,站在行业发展最前沿,引领着我国航空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邓小平在这里画了一个“圈”:阎良也有“春天的故事”

    曾经,这里只是渭北高原南部一个不起眼的黄土小镇;

    如今,这里是集飞机设计、制造、鉴定、试飞、教学、研究于一体,有“中国西雅图”之称的著名航空城。

    这里路的名字叫“试飞路”“西飞大道”;路边有“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塑像;塑像周围,有以“飞”字命名的小区、广场、宾馆、店铺;在这些地方,有一多半人都身穿与天空同样颜色的蓝色工作服……

    因航空而生,因航空而兴,阎良,是这座城市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这个名字也许有些陌生;但对于航空人而言,这座汇聚了试飞院、西飞公司、一飞院等众多航空工业科研机构的城市,却有着太不平凡的意义。而这里的发展也见证了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航空事业的关心与关怀。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这样唱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众所周知,“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同志,而“圈”则是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

    “其实,小平同志画的第一个‘圈’在这里!”在阎良,很多航空人更习惯称这座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小城为“中国的第一个特区”。

    故事还得从46年前的那个春天说起——

    1966年初春,3月的大西北天气依旧寒冷。一天,一个消息在阎良的很多企业和职工中悄悄流传,温暖着大家的心:“邓小平同志要到阎良来!”

    3月12日,邓小平一行来到阎良,前往试飞院、西飞公司等地视察。在试飞院,他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情况汇报,参观科研设施并同科研技术人员交谈,还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试飞员的飞行表演。视察过程中,邓小平询问大家工作和生活中存在什么困难,有人提出物质供应方面的问题。他当场提议,把阎良镇由渭南地区临潼县管辖改建为西安市市辖区。当年8月1日,国务院批准,阎良撤镇建区,正式纳入西安市城区版图。

    “当年在邓小平同志提议下,阎良划归西安市管辖,解决了这里的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问题,科技人员才能专心搞科研,阎良也才有了快速的发展。”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几十年,但回忆起当初这段“春天的故事”,仍有人感慨万千。

    今天的阎良,高楼林立,人流如织,拥有与西安主城区同样标准建设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给这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昔日那个灰头土脸、黄土扑面的小镇已经华丽转身,到处尽显一座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气息。

    端着脸盆给飞机加油:那段燃烧的岁月

    在试飞院采访期间,记者看到了一张由画作翻拍而成的照片。照片中,在一架飞机前,有一二十人排起长队,把盛在洗脸盆中的油递给站在飞机上的人,再由他们倒进飞机的油箱。好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这幅画反映了我们的一段历史,”试飞院党委书记白长义手指着照片向记者介绍说,试飞院成立之初,老一辈试飞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硬是用脸盆将借来的飞机油料加入借来的飞机油箱里,实现了首次飞行。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为解决航空技术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促进航空工业发展,我国参照前苏联的航空工业管理模式,由原重工业部四局派人,与前苏联专家一起在全国范围内选址,建设飞行试验研究机构,最终确定在阎良的空军第11航校旧址上建设试飞院。

    创建之初,不但物质条件极其匮乏,连最基本的试验设施也不具备,只有临时从工厂抽调的一些工人和几个空军飞行员,包括场地在内,各种硬、软件条件几乎无法满足试飞要求。针对这样的实际,试飞院提出“一边建设、一边研究,迅速发展、逐步建成”的方针,整修机场、解决设施、组建队伍,马不停蹄地为飞行创造条件。“我们用简易的角铁搭建了塔台指挥室等设施,”据亲历过这一时期的一位退休老职工回忆,“大概也就几平方米。”继1960年年初首次飞行后,试飞院很快又接下WG-2高度表的试飞任务,并于同年6月17日实现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架次的飞行试验,由此迈出了中国试飞的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在完成WG-2高度表试飞任务后,红专502鉴定试飞,某型发动机,歼-5、歼-6、强-5飞机试飞研究等任务接踵而至。从60年代到70年代初,试飞院经过大量任务的磨砺,基本掌握了从亚音速到超音速飞机性能试飞的科学规律,掌握了发动机的基本试飞方法,同时具备了机载航电、武器系统的鉴定试飞能力。尤其是在尾旋试飞、歼-7气动导数和副翼效率试飞、颤振试飞等高难度风险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创立了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试飞方法。

    在歼教-5进行失重试飞时,试飞员李玉璞、单克川和科研人员一起,经过反复研究,成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飞行方法,填补了我国失重飞行技术的空白。试飞员王金生驾驶歼-6进行了96次空中起动试验,打破了空中起动的神秘感和人们的恐惧感,为以后各型飞机的空中起动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大战役”吹响号角:加快“望其项背”的脚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转折,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包括航空工业在内,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迎来一轮发展高潮,试飞事业也结出累累硕果。

    这一时期,试飞院率先完成“两7”(歼-7、运-7)、“两8”(歼-8、运-8)、一机(歼8-Ⅱ全天候)、一发(涡喷6甲发动机)、一弹(PL-5导弹)的定型试飞任务,走过了其他国家需要两三倍时间才能走完的发展历程。与此同时,试飞院积极开展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达明Ⅲ、骊山、秦川测试系统和3架电子特设试验机,为试飞数据处理电子化和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提到这个时期,很多人都会想起咱们国家航空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试飞院院长刘选民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歼-7Ⅲ、歼-8Ⅱ和歼教-7,3种新机同时进行鉴定定型试飞,后来被人们称作“航空三大战役”。在此期间,试飞员仅处置空中停车险情就达160余次。“试飞英雄”黄炳新在歼8-Ⅱ战机试飞中,曾先后10次遇到重大险情,次次化险为夷,并飞出该机型最大/小速度、最高高度(升限)等10个“最”;试飞员谢春阁在歼-7Ⅲ试飞时,起落架无法放下,经过19次启放努力后,最终化险为夷……

    “三大战役”吹响了试飞院前进的号角,试飞院相继在各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航空装备鉴定试飞和适航审定试飞方面,试飞院先后完成了“空中加受油工程”空中对接试飞、“飞豹”设计定型试飞、直-9武装型直升机设计定型试飞等任务。其中,“空中加受油工程”的试飞成功填补了我国空中加油飞行试验技术的空白,使我国进入该技术世界先进行列;“飞豹”定型试飞中,试飞员们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技艺,正确处置空中大量漏油、座舱盖飞掉、无方向舵着陆等重大险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蓝天奇迹。

    飞行试验研究机等试飞设施方面,先后研制成功素有“空中魔术师”之称的两代变稳机、高速弹射试验机、第三代磁记录系统等,建成航空仿真重点实验室和火控重点实验室等。其中,单轴变稳机BW-1和三轴变稳机IFSTA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

    “如果说建院初期,与美、英等国家相比我们还‘望尘莫及’的话,那到上世纪末,在很多方面,我们可以说已经能够‘望其项背’了。”刘选民这样说道。

    歼-10出击:试飞铺就通天路

    前段时间,在第九届珠海航展上,由6架歼-10飞机组成的八一飞行表演队,每天都为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的飞行表演。单机大仰角上升、双击对冲、四机菱形筋斗……一个个精彩绝伦而又惊险至极的特技动作,令观众大饱眼福,连呼过瘾。不止歼-10,武直-10、武直-19、国产新支线飞机ARJ21-700等,无不为观众献上航空视觉盛宴。

    这些特技飞行表演,几乎都飞出了飞机的极限性能,而这些极限性能正是试飞员和试飞科研人员通过一次次试飞得出的。

    2003年11月16日上午,西北某机场,一架战机以雷霆万钧之势划过跑道,冲向天际。跑道附近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紧张、兴奋、略显不安,复杂的表情写在了大家脸上,很多攥紧的拳头里都已满是汗水。万米高空之上,“英雄试飞员”李中华从容地驾驶着战机,开加力向下俯冲。随着速度增大,战机有如离弦之箭,直奔地面!几千米后,飞机改为平飞。地面上,大家的表情并没有因此变得轻松——看着这只“战鹰”长大的人,对它的秉性再熟悉不过,更惊险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突然,战机再次全加力,以超音速向下俯冲!

    当飞机达到一定的下降速率时,飞行速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所产生的噪音和视觉反差都大得惊人,空气和飞机高速摩擦产生的噪音甚至可以盖过发动机的轰鸣。在这样的速度下,飞机强度稍有不足就可能解体,连跳伞的机会都没有。此时距离地面已不足千米,表速达到了预定速度,李中华按计划接通颤振激励系统,对飞机产生22秒的激励,取得这一状态下颤振和气动伺服弹性的性能数据。而就在这一刻,国产飞机最大表速和最大速压两项纪录,也已被甩在身后。

    李中华驾驶的“战鹰”,就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而这次试飞,是歼-10试飞定型的最后一个“拦路虎”——“低空大表速”。此前,他已经飞出了该机的最大马赫数、最大旋转角速度、最长续航时间、最小可用操纵速度等一系列极限数据。

    据歼-10试飞总师、试飞院原副院长周自全介绍,歼-10试飞过程中,先后完成了几十项技术攻关、专题研究和设备研制项目,试飞测试和地面实时监控比以往型号增加了一个数量级,开发和研制了一批新数据处理软件。这些成果使我国总体试飞技术水平和效率上了一个巨大的台阶。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歼-10飞机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以歼-10试飞为代表,进入新世纪以来,试飞院技术水平得到长足进步,掌握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多项重大突破,取得跨越发展:

    ——连续突破三代机人机闭环飞行品质、颤振/气动伺服弹性、大迎角特性、综合航电等30多项试飞关键技术,完全掌握了三代机鉴定试飞技术;

    ——自主成功研制雷达电子试验机、空中试车台、6自由度飞行模拟器、颤振激励系统等;

    ——自主成功研制GDAS实时监控系统、ADAS监控系统、外部参数测量系统,其中ADAS单架飞机测试参数达6000个,GDAS单架飞机实时处理参数2000个,大大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性能;

    ——突破大型运输机网络化分布式数据采集技术,测试参数已达30000个,相当于空客A380试飞测试的技术水平;

    ——具备特种试验机重大改装总体设计能力,具备对机体结构、机械系统、电气系统等进行测试改装能力,在试验机反尾旋伞系统、重心自动调节系统等非标系统的研制与改装方面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进行着ARJ21-700飞机型号研发试飞、申请人表明符合性试飞,以及合格审定验证试飞,进行了高平尾飞机失速特性、颤振激励系统等关键试飞技术的预研,确保新支线飞机展翅高飞;

    ……

    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的追赶,从“并驾齐驱”到“局部领先”的冲刺,半个世纪来,在几代试飞人的不懈努力下,试飞院先后完成了62种飞机、29种发动机、34型导弹系列、2000余项机载设备的国家级鉴定试飞和适航审定试飞任务。谈及未来,刘选民表示,试飞院将继续以军工行业发展需求为牵引,以打造世界一流试飞机构为目标,坚持把预研作为试飞技术发展的基础,把大型工程试飞作为发展的主要支柱,努力使我国的整体飞行试验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鹰击长空,展翅翱翔;着眼未来,蓄势待发。在阎良这块土地上,试飞人将用智慧、汗水和意志,继续巩固和延伸祖国的蓝天长城。
试飞员试飞院确实是不可替代必须的
也顶上一下
好像很久以前的八股了。。。
记者浮夸了点
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