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方证券 [转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48:22
<P>      新年将至,南方证券总部决定不予预订明年的各类报刊,并准备将电话线路缩减到100条,诸如此类细枝末节的伤心之事层出不穷。鉴于该公司为期一年的接管期行将结束,各类有关公司破产的传闻漫天飞舞,公司上下的干部员工们已日益沉浸在一种宫廷末代氛围之内,其情形比之今年元旦被行政接管时"作楚囚相对"的惨状还要悲凉,正是:"生死两难悲末路,弟兄相对泣牛衣。"


<P>第一論? 所謂"悲情英雄"——闞治東</P>
<P>甲、花边总裁</P>
<P>回想去年此际,南方证券正陷于与现在同样的末路恐慌之中,有关公司无力回天的种种消息见诸报端。但与今日不同的是,今日之传闻来自江湖,而去年之消息来自萧墙之内。当时费尽心机在报纸上对南方极尽诋毁之能事的,竟是该公司当时的总裁——被某些媒体鼓吹为证券业三大"猛人"之一的阚治东。
其实阚氏在传媒前的高姿态,早在其入掌南方之初便彰显无遗。2002年6月,深圳市政府突然宣布前党委书记沈沛退休,董事长刘波和总裁郭元先调离,代之以两个曾叱咤证券市场的人物——前深发展行长贺云和前申银万国副董事长兼总裁阚治东。贺任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阚任总裁。鉴于当时南方证券在经营方面已暴露出较大的问题,且高层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贻误良多,因此公司上下对这两个强力人物的君临普遍抱有理解和欢迎的态度。
对媒体的高姿态,是阚的性格所致,也是其手段之一,据说其到哪里都能成为焦点。他一到南方,便与媒体打成一片,其重返证券市场的激动,挽狂澜于既倒的自信,"阚二毛"式的计划计量,都令媒体趋之若骛,也令员工精神一振。
在任南方证券总裁的一年零六个月的时间里,他不下数十次地现身于各类媒体。在这些媒体的帮助下,他不知疲倦地表白着两个中心思想:一是自己有匡救南方的良策。直到行政接管前不久他仍表示,只须30个亿的支持,便能盘活南方。但后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他根本是在撒谎。南方光保证金占用一项就已是2-3个30个亿了,他作为总裁不可能不知道。而在其辞去总裁之后,和讯网在2004年1月2日犹然报导:"而在1个月前,阚治东还在努力为南方证券辩护不会破产,自己已经有让南方证券起死回生的良策,现在什么都没有用了。"
二是南方之所以没有被他救活,除了资金匮乏外,最主要的是南方内部存在着强大的掣肘势力,使他无法顺利推行自己的改革措施。他不辞用伤害所有南方员工感情的口吻说:"我们在这里尽了最大努力,但是靠斗争方式决定一些问题、决定我要做的工作,短时间还可以凭着斗志激情干,长时间会太累,谁也不会在这样的单位长干下去。"但事实上,南方的员工最明白,在换届之后,首先挑起矛盾斗争的正是阚治东本人,他架空董事长贺云,独揽大权,令公司从副总裁到一级部副总经理以上干部皆雌伏于下。在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里,董事长办公室门可罗雀,总裁办公室却门庭若市。阚氏把持着经营权、财政权和人事权,甚至连历来由董事长管理的公章都收归总裁室。到了最后,他却将脏水泼向整个南方,作为总裁却毫无公司的概念,可谓不仁不义,无德无良。是故,到那个时候,广大员工对他的态度已完全转变,视其为南方的耻辱。
结合阚氏见诸媒体的时间来看,大抵是在"非典"之前,其言论偏重于攻,慷慨自信,赫然有救世主的姿态;而在"非典"之后,其言论偏重于守,嗟呀不平,陡然成为"悲情英雄"。传媒在有关南方证券的问题上一叶障目,仿佛南方的成败荣辱尽系于阚氏一人,尽由其发空论道,左右视听,从始到终竟未见到一篇负责任的报道。</P>
<P>乙、豪赌"双哈"</P>
<P>在阚治东君临南方证券之前,南方的客户保证金占用为19个亿,但在他离去时已达近90个亿。此即,在阚治东时代,客户保证金又被侵占近70亿之多,是此前全部占用额的近3.5倍,此外,还拖欠了登记结算公司数额巨大的交易结算资金。接管后,央行提供了78亿再贷款以解南方燃眉之急,满心以为绰绰有余,不料竟不够用!
由于阚氏"悲情英雄"的迷幻演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关南方证券的报道皆喧宾夺主地追逐他的个人成败,而对于保证金占用方面的资料,仍然止步于原先曝光的"19个亿",因此,当接管组成员们斗志昂扬地进场后,发现南方原来是一个避之犹恐不及的大黑洞时,不禁惊愕万分、叫苦不迭。即便央行和监管部门,也被媒体和阚氏给骗了。别忘了,直到2003年的秋天,他仍信誓旦旦地说,给他30个亿,就可以解决南方证券的问题。
那么这近70亿的保证金如何被侵占的呢?
2002年6月换届前,保证金已被占用19亿,但南方证券的资金链却仍是流畅的。后来被认为是心腹大患的"双哈"问题虽已滥觞,却还完全不成气候。当时南方持有的"哈药"主要是投行部实行配股包销形成的6800万股,而"哈飞"只持有不超过500万股,因此,当时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双哈"问题。当时南方的重仓股是"安彩高科"、"上海汽车"等,可就连这些股票后来都被悉数减持了,那么以"哈药"这点仓位,遇到后来6·24那样的行情,变现决非难事。
路人皆知,"双哈"问题的形成离不开孙田志副总裁的大力推动。阚治东君临之初,对孙氏似乎有所疏远,但奇怪的是,没过多久,这两个江浙人便沆瀣一气、蛇鼠一窝了,孙氏负责盘面,阚氏则为其筹措粮饷。阚对孙的态度转变十分突兀,是否有什么内幕,就不得而知了。
阚治东和孙田志借着6·24行情的东风,不仅没有卖出,反而大量买入"双哈"。从2002年6月到2003年7月,"哈药"股价从13元扶摇至24元,涨幅达85%,"哈飞"则从除权后的14元涨到近25元,涨幅近80%。这种疯狂的拉升需要巨大资金的支持。为给"双哈"鸣锣开道,他一方面督促资金部门积极融入资金,另一方面便开始大量侵占客户保证金了。
随着保证金侵占数额愈来愈巨,阚日益不安,于是在媒体上拼命为自己开脱,甚至声称投资方面的事情自己并未过问。作为一个执掌实权的总裁,居然会编出这样的谎言,实在滑天下之大稽。而更滑稽的则是矮子看戏的媒体,他们居然把阚治东打造成一个"悲情英雄"!
"双哈"的问题,完全是在阚治东君临南方之后形成的。除"双哈"外,阚还做了一件严重伤害南方的事情。2002年底,他为取得帐面盈利,竟不惜卖掉了公司最优质的一块资产——南方基金的30%股权,得到区区1.5亿现金,却失去了一个最有力的臂膀,也严重地伤害了南方员工的感情!
时至今日,有关南方证券的人事责任问题尚未完全明朗,但孙田志已被拘押,其麾下华德公司的一干人等也随之进去了,但谁都没有听到阚志东"出事"的消息,反倒是在9月中旬网上风传阚氏又君临一家投资管理公司,"望春花"爆涨便是他的新作。</P>
<P>丙、人事疑云</P>
<P>一重天)
救星成了灾星,那么谁来承担这人事更换的责任呢?
曾几何时,有越南前线作战经验的郭元先也想推行新政,以化解由于监管法规疏漏下形成的实业投资漏洞,以及因此递生的保证金占用问题,他不仅更换了南京管理总部的主要负责人员,以打入孙田志的腹地,而且限制了财务总监——与孙交好的冷清桂的权利,直至冷离开公司。但是由于公司内部矛盾重重,阻力太大,郭的改革就很难进行下去。纷纷扰扰,久之便闻达于政府。不久,市政府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进行了人事更换,君临南方6年之久的沈沛及其在业内选就的接班人刘波都被替换,步武雄健的郭元先也惨淡离开,贺云和阚治东这两个相貌与性格都截然不同的风云人物进入南方。他们两个人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贺云较为矜持,略重威仪,见人不尊重自己会表达出来,相对脱离群众;阚氏看似外向豁达,挥洒自如,实则话留半截,闪烁不定。可以说,这两个人都不简单,但绝对格格不入。
两位几乎坐席未暖,就暴露出了严重的矛盾。据传阚治东在公司第一次党委扩大会议上便明确提出,董事会不要干涉经营方面的事情,董事长只负责党委事务就可以了。有一次总裁办公会议上,阚治东发现办公室主任没有到会,询问到他原来是在董事长办公室时竟勃然大怒,即刻命人去将其拖上会来。又有一次,中央来人莅临公司进行 "三讲"的讲座,贺云要求所有副总裁必须参加,结果阚治东和5位副总裁无一出席,且只有两位副总裁请假。贺云威信扫地,但阚治东的嚣张跋扈、不可一世更是令人侧目。贺阚矛盾,一时成为南方食堂里的佐料。
在阚治东频频以高姿态现身媒体的时候,贺、阚之争也就正式拉开序幕。贺云虽然深居简出,避敛锋芒,但并未停止对阚的斗争。在说长不长的一年半时间里,绝大多数时间内贺云都很沉得住气,但是在最后半年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时,矛盾凸现了。由于贺云是法人代表,许多资金进出的项目须有其签字,当时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阚氏搏命般的融借资金令贺云局促不安,于是陆续出现了多次拒绝签字的情况。在这一点上,历史地来看,显然贺云是正确的,当时融入的资金已被证明是饮鸩止渴抱薪救火,而且有许多违规操作,本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这一类的资金是绝对不该被融入的。但阚显然顾不了这么多了,他好比醉酒驾车,已毫无停下来的意思。
贺阚之争对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有投影,尤其是对与资金有关的部门。随着阚氏的渐行渐远,渐有一些高中层干部开始反对其做法,基层也出现了裂痕,工作难度无限增加了。如外出融资的工作就极不好做,往往是既不能不融,又不能融到,还不能毫无眉目,因此往往就成了公费旅游,带着一个个似是而非的结果回去复命,这一时成为工作上的一大笑谈。
这个一山二虎的人事架构是深圳市政府赐予的,除赐予这两个"风云人物"之外,2002年后,深圳市政府没有给过南方一分钱的赞助。在换届之初,据传贺云从市里争取到了30个亿的支持,但阚治东拒绝接受,他向市政府慷慨陈辞,说南方的事情自己可以解决。以此献媚之后,他便开始豪赌"双哈",但到了后来,他发现自己力不从心之后,又扬言只须注入30亿,便可以救南方。可以说,从始到终,他都不曾站在公司的立场去考量问题。
据传,阚氏君临南方,并非媒体所渲染的那样是被动地"临危受命",而是他主动请缨的结果。作为一个被市场禁入多年的受挫者,他在主观上非常想重返江湖,如今有南方这样的机会,自是雀跃不已。他虽不象贺云那样是深圳市政府的嫡系,但由于在深圳摸爬滚打多年,且在创新投打造出了一片繁荣景象,亦很得市内某些领导的赏识。这个一山二虎班子的构设,想必就是互相妥协的结果;而阚氏在南方的越俎代庖肆无忌惮,也未必就没有狐假虎威的成分。
另据传,到了"非典"前夕,由于南方证券二虎之争已渐明显,股东对阚的意见很大,深圳市曾准备将其撤换。但由于"非典"袭来,加之其它因素,他又得以保全。但这一"保全"的代价,便是保证金的继续占用和南方证券的行政接管。
2002年6月南方证券的换届对南方证券来说是一个分水岭,首先,在此之前,该公司名义上属于深圳市,但实际上关系相当松散;此后却完全成为一个市属企业了。其次,在此之前,南方尚无"双哈"的问题,可谓"疾在腠理",又有郭元先等厉行改革,自救尚有希望;在此之后,"双哈"苦酒酿成,可谓"病入膏肓",加之阚治东一意孤行,终于不可自拔。
深圳市政府显然有心通过此次换届,达到完全将其本市化的目的,但是实际不仅欲速不达,且未对症下药。历史已经证明本次换届是一个巨大的失误,它违背了"一山不容二虎"这一简单的定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派来一个实力派人物主管人事,以确立市政府对该公司的领导,但在经营方面,理应沿用该公司熟悉情况的改革派,并在资金上有限地给予支持。鉴于当时人事更换的命令相当急促,可推断到深圳市事先可能未加详实调查,而走了"各打八十大板"的俗套子。但由于这一失误,南方不仅失去了自救的契机,且自救方向都被打乱,以至于滑落深渊。对此,深圳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不仅表现在本次人事更换上,后来贺阚矛盾凸显后的当断不断也同样令人失望。</P>
<P>二重天))
阚治东刚到南方证券时,十分依赖副总裁许均华,委托其分管财务等部门,使后者有了常务副总裁的性质;并令任起峰副总裁组建债券总部,以绸缪券商发债事宜;令韩宝兴副总裁主持国际业务,以斩断该业务延续多年的恶劣传统;惟独对另两位副总裁李振伟和孙田志未加特别倚重。当时看去,一派要励精图治的表像。
但是阚的态度不久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原先刻意疏远的李、孙二位,突然成了他的密友;而原先十分倚重的许均华,反而被逐渐排斥,到后来竟被无故褫夺了主持多年的经纪业务分管权。到后来,在总裁办公会上,阚与李、孙二位一唱两和,俨然是一家人;而许、任、韩均陷入沉默。这一转变令人费解,要知道,在南方证券的5位副总裁里,许均华(1964年生)是社科院当年最年轻的博士,是南方证券的重要组建人和见证人,任起峰(1955年生)是清华大学科班出身,在金融监管界资望甚孚,韩宝兴(1961年生)长期从事外汇管理等工作,并有驻外金融工作的资历,皆为一时瑜亮,而阚治东偏偏要器重厨师出身的李振伟(1959年生)和工人出身的孙田志(1962年生)。
更离奇的是,从2002年到2003年初,从郭元先到阚治东,中国证监会曾多次明文要求南方证券撤换孙田志。郭元先仰承文件精神,更换了孙田志老巢——南京管理总部的总经理和财务经理,但正在他击楫中流时,便被市政府调离;新任的南京管理总部总经理王普金也突然因莫须有之事锒铛入狱,公司由此风传孙田志神通如何广大云云。随即接任的阚治东,则干脆将证监会的命令束之高阁,在短暂的冷漠之后,就开始了与孙、李二位的亲密之旅。行政接管后,孙、李二位都被拘押,许、任、韩则枉遭池鱼之苦。所谓人以类聚,阚既然亲小人而远贤臣,又焉能清白?</P>
<P>三重天)))
大赌伤身,豪赌要命,上百亿的重压,使阚氏陷入歇斯底里的情绪之内,谁若说融资困难,他便对谁破口大骂,一些中层干部便因此去职,如计划财务部的负责人董宇辉女士,本来风韵犹存,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竟至苍老如许,终于离职平调;再如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铁娘子"郑毅,便被阚氏骂得毅然离去,到渤海证券栖身去了。
阚治东对麾下的态度,有着鲜明的人治色彩。如沈沛和李振伟的后院——国际业务总部素来存在很多问题,郭元先故强行将其并入投行部,但阚来后不久便予以恢复,以至于该部门的问题持续积压,直至东窗案发,总经理江岩等锒铛入狱。另如,他刚到公司时,拟采取调研员制度,以迫使部分中层干部离职,其中包括电子商务总部负责人白晓光。白是一个高尔夫球、足球和羽毛球都玩得很好的青年,对业务不甚了了,阚曾经表示过对他的不满,但是到了次年6月,他又对白委以重任。
阚治东对白晓光态度的转变,与对李振伟、孙田志态度的转变是一致的。李振伟和孙田志同为沈沛的爱将,白晓光则曾是沈沛的秘书,说到底,这些人都是沈沛的亲信,他们已逐渐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阚对白的态度,其实就是他对这一利益集团的态度。本来,阚对孙、李和白都是排斥的,但后来突然变为纵容和关照,这也正是他对这一利益集团的态度。否则,又何以解释阚治东对这些人如此突兀的态度转变呢? </P>
<P>丁)性格及综论</P>
<P>阚治东的"阚"字,是一个很有性格的字眼,"门"字框里一个"敢"字,意为:在门里老子什么都敢!也就是"窝里斗"的意思。
阚氏的窝里斗是有传统的,他与贺云的矛盾,与当初在申银万国时与董事长朱恒的矛盾如出一辙。当时,申银与万国合并为申银万国,按照上海市的人事安排,由原万国董事长朱恒任董事长,原申银总裁阚治东任副董事长兼总裁。按理说,法人代表应由董事长担任,但是阚誓死不从,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将法人代表争取到了自己名下。这真乃咄咄怪事!但是咎由自取,1997年,申万由于操纵股价被处罚,阚治东因是法人代表承担领导责任,与当时海通的负责人一起,被罚市场禁入。据说阚治东非常悲愤地说:放着满街妓女不抓,抓了两个良家!
5年后方一解禁,阚便来到南方。已吃一堑,他虽没有明确地索要法人代表,但是他这窝里斗的禀性却丝毫未变:他先将董事长架空,将公章收归总裁室管理,然后又亲小人远贤臣,直至践踏斯文凌夺下僚,可以说,阚在南方这一年半载的历史,就是其舞枪弄棒的斗争史。
但是,从字面上看,"阚"字还有另一层意思:一个"門"字框,阊阖伟岸,金碧辉煌,再加上一个雄赳赳气昂昂的"敢"字,很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和安全感。结合前卦可证:阚不仅败絮其中,还颇金玉其外。若不其然,他又如何声名鹊起且迷惑世人呢?
对上,他信誓旦旦,颇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他深谙南方不是深圳市的"亲生儿子",必不胜聒噪,因此也就很是知趣,直到最后都未给上级添加太多压力,否则岂不重蹈南方前任领导的覆辙!对下,他骄矜并用,喜怒无常,刻薄寡恩。今天还勾肩搭背,明天就弃如敝屣。对外,他巧言令色,鲜矣仁德,在报端说风即雨,指鹿为马,装腔作势,欲笑还颦,算尽机关以蒙蔽天下。对内,他拉帮结派,一意孤行,置南方数千员工的身家利益于不顾,倾上百亿资金赌两只股票。尤为不可思议的是,当南方危急存亡之秋,正当同舟共济之时,他竟然多次在报端攻击自己的公司,以保全自己的名声,推卸自己的责任。试问,作为总裁宁当如此?其集体荣誉感和良心何在?
南方因历史原因以及个别人的失误,渐至步履艰难,但从未放弃自救,当阚氏君临南方,因其挟名望而来,素有"猛人"之称,所以纵使他架空贺云,独揽大权,南方上下也未作多想,都道是老马虽丑,毕竟识途,一心只想跟着他走出迷津,再踏青云。即便在他豪赌"双哈"的的时候,南方依然砸锅卖铁地支持着他,纵然个别人有不同意见,也从未影响到其决策执行。因此,阚治东在媒体上的言论,何止不负责任,简直昧了良心。
如今,南方一案已立一年,许多当事人已"求仁得仁",而阚治东作为主要责任人之一,居然借助着在媒体上的花言巧语,以及其背景关系,至今屹立不倒,且时有复出之态,实乃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荒唐!我等将之昭告世人,是为了给"英雄"二字正名,为"悲情"一词求实,为南方濒临险境之数千员工的身家幸福立命,为整肃证券市场害群之马略捐绵薄之力。正是: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P><P>      新年将至,南方证券总部决定不予预订明年的各类报刊,并准备将电话线路缩减到100条,诸如此类细枝末节的伤心之事层出不穷。鉴于该公司为期一年的接管期行将结束,各类有关公司破产的传闻漫天飞舞,公司上下的干部员工们已日益沉浸在一种宫廷末代氛围之内,其情形比之今年元旦被行政接管时"作楚囚相对"的惨状还要悲凉,正是:"生死两难悲末路,弟兄相对泣牛衣。"


<P>第一論? 所謂"悲情英雄"——闞治東</P>
<P>甲、花边总裁</P>
<P>回想去年此际,南方证券正陷于与现在同样的末路恐慌之中,有关公司无力回天的种种消息见诸报端。但与今日不同的是,今日之传闻来自江湖,而去年之消息来自萧墙之内。当时费尽心机在报纸上对南方极尽诋毁之能事的,竟是该公司当时的总裁——被某些媒体鼓吹为证券业三大"猛人"之一的阚治东。
其实阚氏在传媒前的高姿态,早在其入掌南方之初便彰显无遗。2002年6月,深圳市政府突然宣布前党委书记沈沛退休,董事长刘波和总裁郭元先调离,代之以两个曾叱咤证券市场的人物——前深发展行长贺云和前申银万国副董事长兼总裁阚治东。贺任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阚任总裁。鉴于当时南方证券在经营方面已暴露出较大的问题,且高层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贻误良多,因此公司上下对这两个强力人物的君临普遍抱有理解和欢迎的态度。
对媒体的高姿态,是阚的性格所致,也是其手段之一,据说其到哪里都能成为焦点。他一到南方,便与媒体打成一片,其重返证券市场的激动,挽狂澜于既倒的自信,"阚二毛"式的计划计量,都令媒体趋之若骛,也令员工精神一振。
在任南方证券总裁的一年零六个月的时间里,他不下数十次地现身于各类媒体。在这些媒体的帮助下,他不知疲倦地表白着两个中心思想:一是自己有匡救南方的良策。直到行政接管前不久他仍表示,只须30个亿的支持,便能盘活南方。但后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他根本是在撒谎。南方光保证金占用一项就已是2-3个30个亿了,他作为总裁不可能不知道。而在其辞去总裁之后,和讯网在2004年1月2日犹然报导:"而在1个月前,阚治东还在努力为南方证券辩护不会破产,自己已经有让南方证券起死回生的良策,现在什么都没有用了。"
二是南方之所以没有被他救活,除了资金匮乏外,最主要的是南方内部存在着强大的掣肘势力,使他无法顺利推行自己的改革措施。他不辞用伤害所有南方员工感情的口吻说:"我们在这里尽了最大努力,但是靠斗争方式决定一些问题、决定我要做的工作,短时间还可以凭着斗志激情干,长时间会太累,谁也不会在这样的单位长干下去。"但事实上,南方的员工最明白,在换届之后,首先挑起矛盾斗争的正是阚治东本人,他架空董事长贺云,独揽大权,令公司从副总裁到一级部副总经理以上干部皆雌伏于下。在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里,董事长办公室门可罗雀,总裁办公室却门庭若市。阚氏把持着经营权、财政权和人事权,甚至连历来由董事长管理的公章都收归总裁室。到了最后,他却将脏水泼向整个南方,作为总裁却毫无公司的概念,可谓不仁不义,无德无良。是故,到那个时候,广大员工对他的态度已完全转变,视其为南方的耻辱。
结合阚氏见诸媒体的时间来看,大抵是在"非典"之前,其言论偏重于攻,慷慨自信,赫然有救世主的姿态;而在"非典"之后,其言论偏重于守,嗟呀不平,陡然成为"悲情英雄"。传媒在有关南方证券的问题上一叶障目,仿佛南方的成败荣辱尽系于阚氏一人,尽由其发空论道,左右视听,从始到终竟未见到一篇负责任的报道。</P>
<P>乙、豪赌"双哈"</P>
<P>在阚治东君临南方证券之前,南方的客户保证金占用为19个亿,但在他离去时已达近90个亿。此即,在阚治东时代,客户保证金又被侵占近70亿之多,是此前全部占用额的近3.5倍,此外,还拖欠了登记结算公司数额巨大的交易结算资金。接管后,央行提供了78亿再贷款以解南方燃眉之急,满心以为绰绰有余,不料竟不够用!
由于阚氏"悲情英雄"的迷幻演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关南方证券的报道皆喧宾夺主地追逐他的个人成败,而对于保证金占用方面的资料,仍然止步于原先曝光的"19个亿",因此,当接管组成员们斗志昂扬地进场后,发现南方原来是一个避之犹恐不及的大黑洞时,不禁惊愕万分、叫苦不迭。即便央行和监管部门,也被媒体和阚氏给骗了。别忘了,直到2003年的秋天,他仍信誓旦旦地说,给他30个亿,就可以解决南方证券的问题。
那么这近70亿的保证金如何被侵占的呢?
2002年6月换届前,保证金已被占用19亿,但南方证券的资金链却仍是流畅的。后来被认为是心腹大患的"双哈"问题虽已滥觞,却还完全不成气候。当时南方持有的"哈药"主要是投行部实行配股包销形成的6800万股,而"哈飞"只持有不超过500万股,因此,当时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双哈"问题。当时南方的重仓股是"安彩高科"、"上海汽车"等,可就连这些股票后来都被悉数减持了,那么以"哈药"这点仓位,遇到后来6·24那样的行情,变现决非难事。
路人皆知,"双哈"问题的形成离不开孙田志副总裁的大力推动。阚治东君临之初,对孙氏似乎有所疏远,但奇怪的是,没过多久,这两个江浙人便沆瀣一气、蛇鼠一窝了,孙氏负责盘面,阚氏则为其筹措粮饷。阚对孙的态度转变十分突兀,是否有什么内幕,就不得而知了。
阚治东和孙田志借着6·24行情的东风,不仅没有卖出,反而大量买入"双哈"。从2002年6月到2003年7月,"哈药"股价从13元扶摇至24元,涨幅达85%,"哈飞"则从除权后的14元涨到近25元,涨幅近80%。这种疯狂的拉升需要巨大资金的支持。为给"双哈"鸣锣开道,他一方面督促资金部门积极融入资金,另一方面便开始大量侵占客户保证金了。
随着保证金侵占数额愈来愈巨,阚日益不安,于是在媒体上拼命为自己开脱,甚至声称投资方面的事情自己并未过问。作为一个执掌实权的总裁,居然会编出这样的谎言,实在滑天下之大稽。而更滑稽的则是矮子看戏的媒体,他们居然把阚治东打造成一个"悲情英雄"!
"双哈"的问题,完全是在阚治东君临南方之后形成的。除"双哈"外,阚还做了一件严重伤害南方的事情。2002年底,他为取得帐面盈利,竟不惜卖掉了公司最优质的一块资产——南方基金的30%股权,得到区区1.5亿现金,却失去了一个最有力的臂膀,也严重地伤害了南方员工的感情!
时至今日,有关南方证券的人事责任问题尚未完全明朗,但孙田志已被拘押,其麾下华德公司的一干人等也随之进去了,但谁都没有听到阚志东"出事"的消息,反倒是在9月中旬网上风传阚氏又君临一家投资管理公司,"望春花"爆涨便是他的新作。</P>
<P>丙、人事疑云</P>
<P>一重天)
救星成了灾星,那么谁来承担这人事更换的责任呢?
曾几何时,有越南前线作战经验的郭元先也想推行新政,以化解由于监管法规疏漏下形成的实业投资漏洞,以及因此递生的保证金占用问题,他不仅更换了南京管理总部的主要负责人员,以打入孙田志的腹地,而且限制了财务总监——与孙交好的冷清桂的权利,直至冷离开公司。但是由于公司内部矛盾重重,阻力太大,郭的改革就很难进行下去。纷纷扰扰,久之便闻达于政府。不久,市政府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进行了人事更换,君临南方6年之久的沈沛及其在业内选就的接班人刘波都被替换,步武雄健的郭元先也惨淡离开,贺云和阚治东这两个相貌与性格都截然不同的风云人物进入南方。他们两个人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贺云较为矜持,略重威仪,见人不尊重自己会表达出来,相对脱离群众;阚氏看似外向豁达,挥洒自如,实则话留半截,闪烁不定。可以说,这两个人都不简单,但绝对格格不入。
两位几乎坐席未暖,就暴露出了严重的矛盾。据传阚治东在公司第一次党委扩大会议上便明确提出,董事会不要干涉经营方面的事情,董事长只负责党委事务就可以了。有一次总裁办公会议上,阚治东发现办公室主任没有到会,询问到他原来是在董事长办公室时竟勃然大怒,即刻命人去将其拖上会来。又有一次,中央来人莅临公司进行 "三讲"的讲座,贺云要求所有副总裁必须参加,结果阚治东和5位副总裁无一出席,且只有两位副总裁请假。贺云威信扫地,但阚治东的嚣张跋扈、不可一世更是令人侧目。贺阚矛盾,一时成为南方食堂里的佐料。
在阚治东频频以高姿态现身媒体的时候,贺、阚之争也就正式拉开序幕。贺云虽然深居简出,避敛锋芒,但并未停止对阚的斗争。在说长不长的一年半时间里,绝大多数时间内贺云都很沉得住气,但是在最后半年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时,矛盾凸现了。由于贺云是法人代表,许多资金进出的项目须有其签字,当时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阚氏搏命般的融借资金令贺云局促不安,于是陆续出现了多次拒绝签字的情况。在这一点上,历史地来看,显然贺云是正确的,当时融入的资金已被证明是饮鸩止渴抱薪救火,而且有许多违规操作,本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这一类的资金是绝对不该被融入的。但阚显然顾不了这么多了,他好比醉酒驾车,已毫无停下来的意思。
贺阚之争对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有投影,尤其是对与资金有关的部门。随着阚氏的渐行渐远,渐有一些高中层干部开始反对其做法,基层也出现了裂痕,工作难度无限增加了。如外出融资的工作就极不好做,往往是既不能不融,又不能融到,还不能毫无眉目,因此往往就成了公费旅游,带着一个个似是而非的结果回去复命,这一时成为工作上的一大笑谈。
这个一山二虎的人事架构是深圳市政府赐予的,除赐予这两个"风云人物"之外,2002年后,深圳市政府没有给过南方一分钱的赞助。在换届之初,据传贺云从市里争取到了30个亿的支持,但阚治东拒绝接受,他向市政府慷慨陈辞,说南方的事情自己可以解决。以此献媚之后,他便开始豪赌"双哈",但到了后来,他发现自己力不从心之后,又扬言只须注入30亿,便可以救南方。可以说,从始到终,他都不曾站在公司的立场去考量问题。
据传,阚氏君临南方,并非媒体所渲染的那样是被动地"临危受命",而是他主动请缨的结果。作为一个被市场禁入多年的受挫者,他在主观上非常想重返江湖,如今有南方这样的机会,自是雀跃不已。他虽不象贺云那样是深圳市政府的嫡系,但由于在深圳摸爬滚打多年,且在创新投打造出了一片繁荣景象,亦很得市内某些领导的赏识。这个一山二虎班子的构设,想必就是互相妥协的结果;而阚氏在南方的越俎代庖肆无忌惮,也未必就没有狐假虎威的成分。
另据传,到了"非典"前夕,由于南方证券二虎之争已渐明显,股东对阚的意见很大,深圳市曾准备将其撤换。但由于"非典"袭来,加之其它因素,他又得以保全。但这一"保全"的代价,便是保证金的继续占用和南方证券的行政接管。
2002年6月南方证券的换届对南方证券来说是一个分水岭,首先,在此之前,该公司名义上属于深圳市,但实际上关系相当松散;此后却完全成为一个市属企业了。其次,在此之前,南方尚无"双哈"的问题,可谓"疾在腠理",又有郭元先等厉行改革,自救尚有希望;在此之后,"双哈"苦酒酿成,可谓"病入膏肓",加之阚治东一意孤行,终于不可自拔。
深圳市政府显然有心通过此次换届,达到完全将其本市化的目的,但是实际不仅欲速不达,且未对症下药。历史已经证明本次换届是一个巨大的失误,它违背了"一山不容二虎"这一简单的定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派来一个实力派人物主管人事,以确立市政府对该公司的领导,但在经营方面,理应沿用该公司熟悉情况的改革派,并在资金上有限地给予支持。鉴于当时人事更换的命令相当急促,可推断到深圳市事先可能未加详实调查,而走了"各打八十大板"的俗套子。但由于这一失误,南方不仅失去了自救的契机,且自救方向都被打乱,以至于滑落深渊。对此,深圳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不仅表现在本次人事更换上,后来贺阚矛盾凸显后的当断不断也同样令人失望。</P>
<P>二重天))
阚治东刚到南方证券时,十分依赖副总裁许均华,委托其分管财务等部门,使后者有了常务副总裁的性质;并令任起峰副总裁组建债券总部,以绸缪券商发债事宜;令韩宝兴副总裁主持国际业务,以斩断该业务延续多年的恶劣传统;惟独对另两位副总裁李振伟和孙田志未加特别倚重。当时看去,一派要励精图治的表像。
但是阚的态度不久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原先刻意疏远的李、孙二位,突然成了他的密友;而原先十分倚重的许均华,反而被逐渐排斥,到后来竟被无故褫夺了主持多年的经纪业务分管权。到后来,在总裁办公会上,阚与李、孙二位一唱两和,俨然是一家人;而许、任、韩均陷入沉默。这一转变令人费解,要知道,在南方证券的5位副总裁里,许均华(1964年生)是社科院当年最年轻的博士,是南方证券的重要组建人和见证人,任起峰(1955年生)是清华大学科班出身,在金融监管界资望甚孚,韩宝兴(1961年生)长期从事外汇管理等工作,并有驻外金融工作的资历,皆为一时瑜亮,而阚治东偏偏要器重厨师出身的李振伟(1959年生)和工人出身的孙田志(1962年生)。
更离奇的是,从2002年到2003年初,从郭元先到阚治东,中国证监会曾多次明文要求南方证券撤换孙田志。郭元先仰承文件精神,更换了孙田志老巢——南京管理总部的总经理和财务经理,但正在他击楫中流时,便被市政府调离;新任的南京管理总部总经理王普金也突然因莫须有之事锒铛入狱,公司由此风传孙田志神通如何广大云云。随即接任的阚治东,则干脆将证监会的命令束之高阁,在短暂的冷漠之后,就开始了与孙、李二位的亲密之旅。行政接管后,孙、李二位都被拘押,许、任、韩则枉遭池鱼之苦。所谓人以类聚,阚既然亲小人而远贤臣,又焉能清白?</P>
<P>三重天)))
大赌伤身,豪赌要命,上百亿的重压,使阚氏陷入歇斯底里的情绪之内,谁若说融资困难,他便对谁破口大骂,一些中层干部便因此去职,如计划财务部的负责人董宇辉女士,本来风韵犹存,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竟至苍老如许,终于离职平调;再如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铁娘子"郑毅,便被阚氏骂得毅然离去,到渤海证券栖身去了。
阚治东对麾下的态度,有着鲜明的人治色彩。如沈沛和李振伟的后院——国际业务总部素来存在很多问题,郭元先故强行将其并入投行部,但阚来后不久便予以恢复,以至于该部门的问题持续积压,直至东窗案发,总经理江岩等锒铛入狱。另如,他刚到公司时,拟采取调研员制度,以迫使部分中层干部离职,其中包括电子商务总部负责人白晓光。白是一个高尔夫球、足球和羽毛球都玩得很好的青年,对业务不甚了了,阚曾经表示过对他的不满,但是到了次年6月,他又对白委以重任。
阚治东对白晓光态度的转变,与对李振伟、孙田志态度的转变是一致的。李振伟和孙田志同为沈沛的爱将,白晓光则曾是沈沛的秘书,说到底,这些人都是沈沛的亲信,他们已逐渐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阚对白的态度,其实就是他对这一利益集团的态度。本来,阚对孙、李和白都是排斥的,但后来突然变为纵容和关照,这也正是他对这一利益集团的态度。否则,又何以解释阚治东对这些人如此突兀的态度转变呢? </P>
<P>丁)性格及综论</P>
<P>阚治东的"阚"字,是一个很有性格的字眼,"门"字框里一个"敢"字,意为:在门里老子什么都敢!也就是"窝里斗"的意思。
阚氏的窝里斗是有传统的,他与贺云的矛盾,与当初在申银万国时与董事长朱恒的矛盾如出一辙。当时,申银与万国合并为申银万国,按照上海市的人事安排,由原万国董事长朱恒任董事长,原申银总裁阚治东任副董事长兼总裁。按理说,法人代表应由董事长担任,但是阚誓死不从,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将法人代表争取到了自己名下。这真乃咄咄怪事!但是咎由自取,1997年,申万由于操纵股价被处罚,阚治东因是法人代表承担领导责任,与当时海通的负责人一起,被罚市场禁入。据说阚治东非常悲愤地说:放着满街妓女不抓,抓了两个良家!
5年后方一解禁,阚便来到南方。已吃一堑,他虽没有明确地索要法人代表,但是他这窝里斗的禀性却丝毫未变:他先将董事长架空,将公章收归总裁室管理,然后又亲小人远贤臣,直至践踏斯文凌夺下僚,可以说,阚在南方这一年半载的历史,就是其舞枪弄棒的斗争史。
但是,从字面上看,"阚"字还有另一层意思:一个"門"字框,阊阖伟岸,金碧辉煌,再加上一个雄赳赳气昂昂的"敢"字,很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和安全感。结合前卦可证:阚不仅败絮其中,还颇金玉其外。若不其然,他又如何声名鹊起且迷惑世人呢?
对上,他信誓旦旦,颇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他深谙南方不是深圳市的"亲生儿子",必不胜聒噪,因此也就很是知趣,直到最后都未给上级添加太多压力,否则岂不重蹈南方前任领导的覆辙!对下,他骄矜并用,喜怒无常,刻薄寡恩。今天还勾肩搭背,明天就弃如敝屣。对外,他巧言令色,鲜矣仁德,在报端说风即雨,指鹿为马,装腔作势,欲笑还颦,算尽机关以蒙蔽天下。对内,他拉帮结派,一意孤行,置南方数千员工的身家利益于不顾,倾上百亿资金赌两只股票。尤为不可思议的是,当南方危急存亡之秋,正当同舟共济之时,他竟然多次在报端攻击自己的公司,以保全自己的名声,推卸自己的责任。试问,作为总裁宁当如此?其集体荣誉感和良心何在?
南方因历史原因以及个别人的失误,渐至步履艰难,但从未放弃自救,当阚氏君临南方,因其挟名望而来,素有"猛人"之称,所以纵使他架空贺云,独揽大权,南方上下也未作多想,都道是老马虽丑,毕竟识途,一心只想跟着他走出迷津,再踏青云。即便在他豪赌"双哈"的的时候,南方依然砸锅卖铁地支持着他,纵然个别人有不同意见,也从未影响到其决策执行。因此,阚治东在媒体上的言论,何止不负责任,简直昧了良心。
如今,南方一案已立一年,许多当事人已"求仁得仁",而阚治东作为主要责任人之一,居然借助着在媒体上的花言巧语,以及其背景关系,至今屹立不倒,且时有复出之态,实乃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荒唐!我等将之昭告世人,是为了给"英雄"二字正名,为"悲情"一词求实,为南方濒临险境之数千员工的身家幸福立命,为整肃证券市场害群之马略捐绵薄之力。正是: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P>
我们的金融业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