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周济称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为投入不够------还知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5:39:45
<B>教育部长周济称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为投入不够</B>
时间:2005年02月21日04:24  来源:人民网【我要揪错】【推荐】【打印】【关闭】 我来说两句即时新闻通知进入新闻论坛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部部长 周济   
<P>  人民网北京2月20日讯 记者温红彦、罗华、徐辉报道:近日,教育部长周济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中国教育在取得历史性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他说,最突出的问题和最突出的困难就是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这构成了现在教育事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回顾2004年工作,周济表示,他“觉得最难的还是教育的投入不够”。</P>
<P>  周济部长是在春节前,接受人民网新春专访,回答关于“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教育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显现出来,以至于我们听到了‘教育不能承受之重’这样的说法。
  1. &lt;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gt;
  2.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3. &lt;script&gt;
复制代码


周部长,您认为过去一年工作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教育不能承受之重’?”一问时,做上述表示的。</P>
<P>  他说,中国的教育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特别突出的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实现两基,中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少年文盲,这对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另外一个重大突破就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六年之中,规模翻了两番,现在的规模是1998年的4倍,而且国家的教育质量还在不断提高。现在中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已经超过了2000万,毛入学率达到19%,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这两个成就都应该说是历史性的跨越。他表示,在这样一个短短的时间里实现了这样的跨越,其实是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的。放眼几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看一看,中国教育在这几年中取得的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是中国整个现代化建设历史上的奠基工程,将会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大大提高人才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将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根本性影响。</P>
<P>  他同时指出,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样一个大的发展,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必然伴随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有些旧的矛盾不断激化,新的问题也不断产生,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最突出的问题和最突出的困难就是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这样就构成了现在教育事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他分析说,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困难、那样的困难,其实仔细想想,都可以从这个基本矛盾派生出来。由于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这个基本矛盾,不仅现在存在,可能还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长期存在下去。这个基本矛盾就是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期望值很高,但是国家现在能够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又严重不足。</P>
<P>  周济坦言:“我觉得最难的还是教育的投入不够,要想满足大家的需要,就需要不断增加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但是我们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我们是已经用一个比较小的投入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而且是一个质量比较好的教育。”</P>
<P>  他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值很高。他表示:“说老实话,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每一个阶段,老百姓对我们的要求都是以现代化的标准来要求我们,但是我们实际上的投入离现代化还是差得很远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这个困难是很大的。这就派生出来很多很多的矛盾,很多很多的困难。</P>
<P>  实际上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是1000美元,在世界上人均1000美元的国家里很少有国家能够像我们这样做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很少有国家能够像我们这样做到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所以我们实际上是超前发展的,用一种跨越式的发展方式提前把我们的教育发展了一步。这当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们这样超前的发展实际上是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种超前发展必然伴随很多深层次的矛盾。所以我们经常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候我们确实觉得挺难的。”</P>
<P>  周济最后强调:“有的同志说我们是‘教育不能承受之重’,但是我们认为,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必须承担起这样的历史重任,因为这样的历史重任是祖国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历史重任,是崇高而神圣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把它承担起来。之所以我们在过去的这么长时间里能够用比较小的成本取得了这样一个巨大的成就,就是因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我相信,我们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能够继续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能够不断地让我们的教育得到发展。”</P><B>教育部长周济称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为投入不够</B>
时间:2005年02月21日04:24  来源:人民网【我要揪错】【推荐】【打印】【关闭】 我来说两句即时新闻通知进入新闻论坛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部部长 周济   
<P>  人民网北京2月20日讯 记者温红彦、罗华、徐辉报道:近日,教育部长周济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中国教育在取得历史性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他说,最突出的问题和最突出的困难就是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这构成了现在教育事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回顾2004年工作,周济表示,他“觉得最难的还是教育的投入不够”。</P>
<P>  周济部长是在春节前,接受人民网新春专访,回答关于“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教育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显现出来,以至于我们听到了‘教育不能承受之重’这样的说法。
  1. &lt;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gt;
  2.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3. &lt;script&gt;
复制代码

周部长,您认为过去一年工作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教育不能承受之重’?”一问时,做上述表示的。</P>
<P>  他说,中国的教育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特别突出的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实现两基,中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少年文盲,这对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另外一个重大突破就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六年之中,规模翻了两番,现在的规模是1998年的4倍,而且国家的教育质量还在不断提高。现在中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已经超过了2000万,毛入学率达到19%,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这两个成就都应该说是历史性的跨越。他表示,在这样一个短短的时间里实现了这样的跨越,其实是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的。放眼几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看一看,中国教育在这几年中取得的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是中国整个现代化建设历史上的奠基工程,将会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大大提高人才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将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根本性影响。</P>
<P>  他同时指出,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样一个大的发展,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必然伴随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有些旧的矛盾不断激化,新的问题也不断产生,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最突出的问题和最突出的困难就是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这样就构成了现在教育事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他分析说,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困难、那样的困难,其实仔细想想,都可以从这个基本矛盾派生出来。由于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这个基本矛盾,不仅现在存在,可能还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长期存在下去。这个基本矛盾就是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期望值很高,但是国家现在能够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又严重不足。</P>
<P>  周济坦言:“我觉得最难的还是教育的投入不够,要想满足大家的需要,就需要不断增加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但是我们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我们是已经用一个比较小的投入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而且是一个质量比较好的教育。”</P>
<P>  他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值很高。他表示:“说老实话,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每一个阶段,老百姓对我们的要求都是以现代化的标准来要求我们,但是我们实际上的投入离现代化还是差得很远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这个困难是很大的。这就派生出来很多很多的矛盾,很多很多的困难。</P>
<P>  实际上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是1000美元,在世界上人均1000美元的国家里很少有国家能够像我们这样做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很少有国家能够像我们这样做到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所以我们实际上是超前发展的,用一种跨越式的发展方式提前把我们的教育发展了一步。这当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们这样超前的发展实际上是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种超前发展必然伴随很多深层次的矛盾。所以我们经常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候我们确实觉得挺难的。”</P>
<P>  周济最后强调:“有的同志说我们是‘教育不能承受之重’,但是我们认为,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必须承担起这样的历史重任,因为这样的历史重任是祖国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历史重任,是崇高而神圣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把它承担起来。之所以我们在过去的这么长时间里能够用比较小的成本取得了这样一个巨大的成就,就是因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我相信,我们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能够继续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能够不断地让我们的教育得到发展。”</P>
我一个高中的同学现在在一所高校里面做团支部书记,用他自己的话说:咱们这个城市里,有哪家高档的饭店里面没去吃过饭,哪家高档的宾馆里面没去睡过,哪家有名的KTV房没去抱过小姐。
我一个高中的同学现在在一所高校里面做团支部书记,用他自己的话说:咱们这个城市里,有哪家高档的饭店里面没去吃过饭,哪家高档的宾馆里面没去睡过,哪家有名的KTV房没去抱过小姐。
<P>教育部长周济称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为投入不够</P>
<P>时间:2005年02月21日04:24  来源:人民网【我要揪错】【推荐】【打印】【关闭】</P>
<P>   人民网北京2月20日讯 记者温红彦、罗华、徐辉报道:</P>
<P>      近日,教育部长周济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中国教育在取得历史性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他说,最突出的问题和最突出的困难就是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这构成了现在教育事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回顾2004年工作,周济表示,他“觉得最难的还是教育的投入不够”。</P>
<P>  周济部长是在春节前,接受人民网新春专访,回答关于“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教育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显现出来,以至于我们听到了‘教育不能承受之重’这样的说法</P>
<P>       部长,您认为过去一年工作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教育不能承受之重’?”一问时,做上述表示的。</P>
<P>  他说,中国的教育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特别突出的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实现两基,中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少年文盲,这对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另外一个重大突破就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六年之中,规模翻了两番,现在的规模是1998年的4倍,而且国家的教育质量还在不断提高。现在中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已经超过了2000万,毛入学率达到19%,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这两个成就都应该说是历史性的跨越。他表示,在这样一个短短的时间里实现了这样的跨越,其实是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的。放眼几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看一看,中国教育在这几年中取得的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是中国整个现代化建设历史上的奠基工程,将会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大大提高人才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将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根本性影响。</P>
<P>  他同时指出,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样一个大的发展,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必然伴随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有些旧的矛盾不断激化,新的问题也不断产生,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最突出的问题和最突出的困难就是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这样就构成了现在教育事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他分析说,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困难、那样的困难,其实仔细想想,都可以从这个基本矛盾派生出来。由于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这个基本矛盾,不仅现在存在,可能还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长期存在下去。这个基本矛盾就是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期望值很高,但是国家现在能够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又严重不足。</P>
<P>  周济坦言:“我觉得最难的还是教育的投入不够,要想满足大家的需要,就需要不断增加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但是我们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我们是已经用一个比较小的投入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而且是一个质量比较好的教育。”</P>
<P>  他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值很高。他表示:“说老实话,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每一个阶段,老百姓对我们的要求都是以现代化的标准来要求我们,但是我们实际上的投入离现代化还是差得很远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这个困难是很大的。这就派生出来很多很多的矛盾,很多很多的困难。</P>
<P>  实际上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是1000美元,在世界上人均1000美元的国家里很少有国家能够像我们这样做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很少有国家能够像我们这样做到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所以我们实际上是超前发展的,用一种跨越式的发展方式提前把我们的教育发展了一步。这当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们这样超前的发展实际上是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种超前发展必然伴随很多深层次的矛盾。所以我们经常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候我们确实觉得挺难的。” </P>
<P> 周济最后强调:“有的同志说我们是‘教育不能承受之重’,但是我们认为,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必须承担起这样的历史重任,因为这样的历史重任是祖国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历史重任,是崇高而神圣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把它承担起来。之所以我们在过去的这么长时间里能够用比较小的成本取得了这样一个巨大的成就,就是因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我相信,我们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能够继续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能够不断地让我们的教育得到发展。”</P>
就是这狗日的当年还说中国教育从未提出过产业化
<P>这帮家伙才是危害中国教育的罪魁祸首</P>
<P>他的意思是说国家投入的钱不多</P><P>现在的教育都是学生家长出钱</P><P>如果国家能投一点钱的话</P><P>也许可以不让高等教育那么腐败!!</P>
取消收费!
<P>经费不足当然是问题</P><P>但最主要的是分配的不公</P><P>最需要钱的义务教育和技术教育拿不到钱</P><P>却任由大学的一些人浪费拨款</P>[em06]
<B>以下是引用<I>jacky_lee911</I>在2005-2-21 21:24:14的发言:</B>

<P>他的意思是说国家投入的钱不多</P>
<P>现在的教育都是学生家长出钱</P>
<P>如果国家能投一点钱的话</P>
<P>也许可以不让高等教育那么腐败!!</P>

<P>现在都是家长出钱搞教育?你有没有高错!学校老师的工资是国家发的,科研经费也是国家投入的。怎么都成了学生家长拿的 ?</P>
教育投入不能说少,只不过是很多没用到该用的地方
有那么多的蛀虫投入再多也不够。
9494[em03][em03][em03][em03]
复制代码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30439595999232/20050222/506839.shtml
<P>教育公平近日成为热点话题。教育部部长周济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教育公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育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力争处理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公平之间的统筹和协调,比如,把教育投入的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农村,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公平。</P><P>这是一个好迹象。解决教育公平,涉及到更为广泛的公共政策问题,的确需要教育部及整个政府转变观念,需要对长期以来实行的教育政策进行重新检视和修正。</P><P>由于经济、社会、文化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肯定会存在某种失衡现象。比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比如城市政府财政收入高,有能力创办更多条件先进的学校等。教育机会不可能绝对平均地被所有人享有,这样的失衡在任何国家都难以避免。但问题在于,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才算合理、正当。</P><P>判断教育是否公平,主要应当考察政府的教育资源--其中主要是财政拨款的分配是否公平。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教育政策多有不公平之处。</P><P>首先是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过去,发达的省份从中央政府那里得到的教育资源越多,发达的县市从省级政府那里得到的资源越多。政府的教育政策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P><P>其次是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城市本来比较富裕,但从政府那里得到的教育资源远多于农村;高等院校录取的规则本身就不公平,城市考生比农村考生有着更大的录取机会。</P><P>第三,教育资源分配的结构性不公平,也即本来就不充足的教育拨款,大量被投向非义务的高等教育,而最需要政府投资的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反而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还有,即政府的资源更多地投向好学校,尽管这些学校已经得到市场的追捧,并不缺钱;相反,亟待政府扶持的普通学校,却得不到很好的帮助,于是,学校之间的差距被政府人为扩大。</P><P>教育部部长周济最近还表示,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投入不足。诚然。但除此之外,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有投入方向上的偏差。政府的教育资源不是在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相反,某些地方却在维持甚至扩大这种差距。政府的教育政策,正是目前相当严重的教育不公平之根源。</P><P>从较长时期看,教育的效率效应与公平效应可并行不悖。但在短期内,在目前,在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下,这两个效应无法兼得。所以,政府在决定教育资源的投向时,需要作出公共政策上的选择。假如政府致力于城市的现代化,致力于发展现代技术和现代产业,就会倾向于将有限的政府教育资源集中运用于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和发达地区,投资于高等教育。</P><P>我们长期以来奉行的教育资源分配模式,正是以效率为导向的,它以发展现代产业为宗旨,以城市为中心,将高等教育和各级重点学校作为投资重点。它确实可以使有限的政府教育资源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出较高的经济效率,但归根到底,它有悖于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有悖于公共财政的基本宗旨。事实上,从长远来看,不公平的政策也不可能是有效率的。</P><P>教育发展的失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实施的不公平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实现教育公平,关键在于政府,政府的教育政策应以公平为主要追求目标,并据此安排政府的教育资源,也即制定公平的教育规则框架,确保人们享受教育的平等机会,通过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教育投入,促进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P><P>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社论 2005/02/22</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