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继续挖Kuma的根,三哥继续欢乐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45:52
近期,“中国购买俄制潜艇”,“中国购买24架俄苏-35”的消息在各大军事网站上引起了相当的重视。而近日普京亲自前往印度签署29亿美元的战斗机订单的消息也再次引起了热议。在笔者看来,中俄和中印的军事贸易,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中俄之间是平等的交易关系,而印度则是一个不断被俄罗斯从口袋里掏钱的“热爱玩具的大男孩”。
而不太遥远的将来,也许甚至会出现俄罗斯装备中国歼-20同时向印度继续出口自己的T-50战斗机的情况。

让我们从这三条消息入手看看中俄,中印军贸的现状和未来。
“拉达”级潜艇(该名称不准确,该潜艇的俄方正式名称为1650型。冷战时,西方国家为了便于识别,将苏军潜艇按照英文字母顺序命名,1650型的代号为L级,英语军语发音为“拉达”。之前的“基洛”级实际上就是K级,俄方名称为877型)的交易目前已有俄高官证实,笔者认为这一交易成交的可能性不小。只是中俄两国签署的新潜艇协议严格来说并非“俄向中国出口潜艇”,而是“中俄联合研制”新一代潜艇。
俄方研制1650型潜艇实际上已经有多年了,一直难产,原因是苏联解体后俄一直未能突破AIP(不依赖空气动力)技术,而这种技术是未来常规潜艇的必备技术,没有这种技术,1650型很难与日本美国和欧洲的新一代潜艇对抗。
而中国通过多年努力终于突破了这一技术。在最新的040(北约代号“元”)型潜艇上已经正式使用了这一技术,该艇可在水下活动数个星期不必浮出水面。
另一方面,中国的040型潜艇的艇体沿用我国通过引进俄877型潜艇掌握的“双壳体”技术,也就是其外壳分为耐压和非耐压艇体两层。这一技术建造的艇体相对西方潜艇现在常用的“单壳体”笨重不少。而俄1650型则采用结合“单壳体”和“双壳体”的“单双混合壳体”技术,如果能够引进,将对我国潜艇建造技术有很大益处。

同时,1650型的艇艏声呐系统也较为先进,采用了“共型阵”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先进技术。我国在水声技术方面则存在一定的短板,因为水声技术需要大量的试验和实践经验,很难短时间内突破。通过引进1650级可以为我吸收苏联在这一领域的遗产打开大门。

接下来我们简单分析俄印两国近期的75亿美元军购项目情况。
印俄新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购买42架新苏-30MKI战斗机、全面维修改造现役苏-30MKI和据说多达970台各型航空发动机,购买飞机的价格为29亿美元,交易总金额达75亿美元。

根据先前掌握的资料,精明的俄罗斯卖主和缺乏长远规划随意变更采购计划的印度买家之间的故事足以让读者会心一笑。

首先是1996年印俄签订协议印度购买俄苏-30K战斗机,之后升级该机为苏-30MKI战斗机(当时尚未完成研制,研制费用由印度出),而俄罗斯将帮助印度建立组装工厂生产苏-30MKI,印度还可以将其技术用于自己研制的LCA战斗机。
这一项目实施10年后的2007年,印度宣布放弃自己组装苏-30MKI的努力,同时由于苏-30K根本无法改进为苏-30MKI,最终印度不得不忍痛放弃这批飞机,出钱由俄将其替换为全新的苏-30MKI。
此时,俄还未给苏-30MKI装上曾承诺的带推力矢量技术的新型发动机。
2010年后,俄向印度交付苏-30MKI的速度有所提高,同时飞机也终于达到了十多年前印度提出的要求。
2011-12年,印度与法国签署了意向性协议,要采购法“阵风”战斗机。同时继续前几年就开始开展的为苏-30MKI换装印度自制的电子系统的努力。
但到年底,这份价值75亿美元的订单可能意味着印度采购“阵风”最终只是“镜花水月一场空”。同时采购大量发动机,电子设备也可能意味着印度自制发动机和电子设备方面的尝试已告失败。
整个印俄军事合作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印度这只“孙猴子”在俄罗斯这个“如来佛”的手掌里折腾了半天,最终还是被一座名为“苏-30MKI”的大山给压了个结实。
印度自研新飞机问题上的进展也很缓慢。
同时,印度自行研制的LCA战斗机经过近20年的研制,至今仍然毫无开始生产和装备的迹象。
至于新世纪的“超级大国入场券”——第五代战斗机方面,印度先是积极向俄国要求参与苏-47研制,结果在被忽悠了大量的美元后才发现,这架飞机不过是俄国的一个验证机项目。备受打击的印度人随后又开始追随俄国的T-50项目,尽管该飞机并不符合五代机的4S标准,但毫不影响2011年印度人载歌载舞庆祝一架俄罗斯飞机试飞成功。至于究竟印度还打算投入多少美元在这个项目中还真是难以预料。

接下来我们以中国采购苏-35消息为例分析中俄军贸中的几个现实状况。
一,中国军工技术长足进步和短板并存的现状。

军事工业技术从来就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够脱胎换骨的,它从来都是一个国家全部重工业部门的皇冠上的宝石。中国目前在工业技术领域仍然存在短板,一些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技术还没有转化为产品、一些关键性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仍有困难。这就导致中国的尖端技术领域可以走的非常远,但同时军队仍然有很多部队装备着上一代甚至上两代的装备。这一矛盾在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得到解决。
在战斗机领域,我国目前生产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的基地就是南北两家。由于第四代战斗机生产的复杂性,在几年内快速提高这两家主要生产基地的产能不现实。同时,这两家都面临着继续升级现有第四代战斗机的和研制第五代战斗机的任务。其中北方的战斗机主要生产基地的四代半重型战斗机的生产已经排好计划,但在转产最初的几年内,产量肯定要比生产普通的四代机低。同时,南方的中型四代机过渡到四代半时也要面临类似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里可能要影响解放军新战机的换装速度。
而在解放军第四代战斗机生产线产能暂时下降,第五代战斗机尚未服役的同时,解放军又要面临早期购买和制造的四代机开始退役的问题,由于我军早期的四代机使用强度很高,它们甚至可能比歼-8战斗机更早退役。
上述因素相加,我军在未来的一两年内将出现一个新战斗机生产低谷和老战斗机退役高峰叠加的现象。如果不寻求一个解决方案,可能会导致我军短期内第四代战斗机装备数量下降的现象,也会影响部队替换老式飞机的预定方案。

我军目前尚有近400架歼-7战斗机和几百架歼-8II战斗机,它们分别属于第二代和第三代战斗机。(按照国际上新的战斗机分代标准,将歼-7、F-5、MiG-21等战斗机划分为第二代,而MiG-23、F-4、歼-8划分为第三代)尽管经过现代化改进,它们依然无法适应现代空战要求。换装是我军迫切的要求。
苏-35作为一种四代半战斗机,至少可以替换部分二代,三代老式飞机。

二,俄军工系统发展不均衡,整体的衰落的同时部分优质资产仍能正常运转

俄军工系统近年来总体上是衰落趋势,印度航母改造拖延难产,我国采购大运输机最后只能从俄军现役飞机中临时交付等事件都说明了这一点。但应该看到,苏-35目前是俄唯一仍在为本国生产和换装的战斗机,各方面都比俄其他型号的飞机来的更加成熟。这架飞机由俄共青城工厂生产,该厂多年来承担对中国出口战斗机的生产任务,相对而言经费充足,设备、人员方面的状况较好。解放军既然询问俄方采购可能性,肯定会有代表团考察俄工厂方面按时生产交付飞机的可能性。如果考察的结论是俄方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该机生产的任务,就不会出现先前有人担心过的该机交付可能拖延的问题。
此外,我方当年向俄购买过大量俄制弹药,但由于近年来没有大规模消耗,经过简单延寿再用一段时间并无问题,原装备它们的飞机将退役,这些俄制武器与我军新型飞机并没有通用性。采购苏-35的话可以继续配用这些弹药,也是一种减少浪费之举。

三,技术交易和军火贸易

俄方军贸部门不止一次表示,与印度“小男孩进了玩具店”一样花大价钱购买俄国自身都尚未完成研制的武器装备的行为不同,中国的军购代表团是非常精明的商人。在与俄罗斯的军事贸易中,我国不仅收获了能够满足我军急迫需要的先进的武器,更全面考察了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实力,吸收了许多前苏联的遗产,大大加快了我国自己的技术进步速度。
从历史来看,中国只有确信俄最终能够按期交付装备的时候才会正式签署协议。俄方如果不能按时交付装备,按合同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在去年的运输机交易中,俄方不得不将本国装备的伊尔-76运输机直接交付中国以免违约。在俄自身目前已经部分装备苏-35的情况下,似乎也不必担心俄方无法按时完成合同的问题。
更何况,“框架性协议”并非最终成交。整个交易最后能否完成,实际上还是要看国内自己的战斗机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究竟如何。如果我国自己生产四代半战斗机的速度可以满足我军换装的要求和填补老四代机退役的空缺,那么购买苏-35确实显得有些多余。那时已经预先向俄支付的经费,就当做我方考察苏-35生产线和相关技术的“学费”了。这对于俄国来说也并非没有好处,至少他们也获得了经费。俄方在这次的谈判中特别谈到了知识产权的问题可以作为上述说法的佐证。

观察者网的专栏作者施洋先生在中俄苏-35交易新闻传出的时候发表了《中国采购苏-35?俄罗斯的自我安慰》一文,分析中俄军工现状后认为中国采购苏-35的消息可能有假。但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继续采购俄制武器并非空穴来风。尽管我国近年来在军工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并不代表俄罗斯武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未来装备体系中就没有一席之地。苏联留下的科技遗产更是中俄可以交易的重要商品。
军购涉及到政治,军事,工业,资本各方面的博弈。每一个重大项目背后都会有大量的背景。本文的观点是作者通过已有的资料做出的判断,肯定也有不准确的地方。但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俄罗斯目前为止仍未看到尽头的缓慢衰落的趋势却是难以扭转的。在民用贸易领域已经出现了俄罗斯成为资源出口国,中国成为工业制成品输出国的转变。在军事贸易领域,照现在的趋势来看,中国在许多领域已经超过俄,俄技术和产能上有求于中国的地方会越来越多,这样下去,恐怕买卖双方交换位置的一天不会太遥远。近期,“中国购买俄制潜艇”,“中国购买24架俄苏-35”的消息在各大军事网站上引起了相当的重视。而近日普京亲自前往印度签署29亿美元的战斗机订单的消息也再次引起了热议。在笔者看来,中俄和中印的军事贸易,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中俄之间是平等的交易关系,而印度则是一个不断被俄罗斯从口袋里掏钱的“热爱玩具的大男孩”。
而不太遥远的将来,也许甚至会出现俄罗斯装备中国歼-20同时向印度继续出口自己的T-50战斗机的情况。

让我们从这三条消息入手看看中俄,中印军贸的现状和未来。
“拉达”级潜艇(该名称不准确,该潜艇的俄方正式名称为1650型。冷战时,西方国家为了便于识别,将苏军潜艇按照英文字母顺序命名,1650型的代号为L级,英语军语发音为“拉达”。之前的“基洛”级实际上就是K级,俄方名称为877型)的交易目前已有俄高官证实,笔者认为这一交易成交的可能性不小。只是中俄两国签署的新潜艇协议严格来说并非“俄向中国出口潜艇”,而是“中俄联合研制”新一代潜艇。
俄方研制1650型潜艇实际上已经有多年了,一直难产,原因是苏联解体后俄一直未能突破AIP(不依赖空气动力)技术,而这种技术是未来常规潜艇的必备技术,没有这种技术,1650型很难与日本美国和欧洲的新一代潜艇对抗。
而中国通过多年努力终于突破了这一技术。在最新的040(北约代号“元”)型潜艇上已经正式使用了这一技术,该艇可在水下活动数个星期不必浮出水面。
另一方面,中国的040型潜艇的艇体沿用我国通过引进俄877型潜艇掌握的“双壳体”技术,也就是其外壳分为耐压和非耐压艇体两层。这一技术建造的艇体相对西方潜艇现在常用的“单壳体”笨重不少。而俄1650型则采用结合“单壳体”和“双壳体”的“单双混合壳体”技术,如果能够引进,将对我国潜艇建造技术有很大益处。

同时,1650型的艇艏声呐系统也较为先进,采用了“共型阵”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先进技术。我国在水声技术方面则存在一定的短板,因为水声技术需要大量的试验和实践经验,很难短时间内突破。通过引进1650级可以为我吸收苏联在这一领域的遗产打开大门。

接下来我们简单分析俄印两国近期的75亿美元军购项目情况。
印俄新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购买42架新苏-30MKI战斗机、全面维修改造现役苏-30MKI和据说多达970台各型航空发动机,购买飞机的价格为29亿美元,交易总金额达75亿美元。

根据先前掌握的资料,精明的俄罗斯卖主和缺乏长远规划随意变更采购计划的印度买家之间的故事足以让读者会心一笑。

首先是1996年印俄签订协议印度购买俄苏-30K战斗机,之后升级该机为苏-30MKI战斗机(当时尚未完成研制,研制费用由印度出),而俄罗斯将帮助印度建立组装工厂生产苏-30MKI,印度还可以将其技术用于自己研制的LCA战斗机。
这一项目实施10年后的2007年,印度宣布放弃自己组装苏-30MKI的努力,同时由于苏-30K根本无法改进为苏-30MKI,最终印度不得不忍痛放弃这批飞机,出钱由俄将其替换为全新的苏-30MKI。
此时,俄还未给苏-30MKI装上曾承诺的带推力矢量技术的新型发动机。
2010年后,俄向印度交付苏-30MKI的速度有所提高,同时飞机也终于达到了十多年前印度提出的要求。
2011-12年,印度与法国签署了意向性协议,要采购法“阵风”战斗机。同时继续前几年就开始开展的为苏-30MKI换装印度自制的电子系统的努力。
但到年底,这份价值75亿美元的订单可能意味着印度采购“阵风”最终只是“镜花水月一场空”。同时采购大量发动机,电子设备也可能意味着印度自制发动机和电子设备方面的尝试已告失败。
整个印俄军事合作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印度这只“孙猴子”在俄罗斯这个“如来佛”的手掌里折腾了半天,最终还是被一座名为“苏-30MKI”的大山给压了个结实。
印度自研新飞机问题上的进展也很缓慢。
同时,印度自行研制的LCA战斗机经过近20年的研制,至今仍然毫无开始生产和装备的迹象。
至于新世纪的“超级大国入场券”——第五代战斗机方面,印度先是积极向俄国要求参与苏-47研制,结果在被忽悠了大量的美元后才发现,这架飞机不过是俄国的一个验证机项目。备受打击的印度人随后又开始追随俄国的T-50项目,尽管该飞机并不符合五代机的4S标准,但毫不影响2011年印度人载歌载舞庆祝一架俄罗斯飞机试飞成功。至于究竟印度还打算投入多少美元在这个项目中还真是难以预料。

接下来我们以中国采购苏-35消息为例分析中俄军贸中的几个现实状况。
一,中国军工技术长足进步和短板并存的现状。

军事工业技术从来就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够脱胎换骨的,它从来都是一个国家全部重工业部门的皇冠上的宝石。中国目前在工业技术领域仍然存在短板,一些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技术还没有转化为产品、一些关键性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仍有困难。这就导致中国的尖端技术领域可以走的非常远,但同时军队仍然有很多部队装备着上一代甚至上两代的装备。这一矛盾在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得到解决。
在战斗机领域,我国目前生产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的基地就是南北两家。由于第四代战斗机生产的复杂性,在几年内快速提高这两家主要生产基地的产能不现实。同时,这两家都面临着继续升级现有第四代战斗机的和研制第五代战斗机的任务。其中北方的战斗机主要生产基地的四代半重型战斗机的生产已经排好计划,但在转产最初的几年内,产量肯定要比生产普通的四代机低。同时,南方的中型四代机过渡到四代半时也要面临类似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里可能要影响解放军新战机的换装速度。
而在解放军第四代战斗机生产线产能暂时下降,第五代战斗机尚未服役的同时,解放军又要面临早期购买和制造的四代机开始退役的问题,由于我军早期的四代机使用强度很高,它们甚至可能比歼-8战斗机更早退役。
上述因素相加,我军在未来的一两年内将出现一个新战斗机生产低谷和老战斗机退役高峰叠加的现象。如果不寻求一个解决方案,可能会导致我军短期内第四代战斗机装备数量下降的现象,也会影响部队替换老式飞机的预定方案。

我军目前尚有近400架歼-7战斗机和几百架歼-8II战斗机,它们分别属于第二代和第三代战斗机。(按照国际上新的战斗机分代标准,将歼-7、F-5、MiG-21等战斗机划分为第二代,而MiG-23、F-4、歼-8划分为第三代)尽管经过现代化改进,它们依然无法适应现代空战要求。换装是我军迫切的要求。
苏-35作为一种四代半战斗机,至少可以替换部分二代,三代老式飞机。

二,俄军工系统发展不均衡,整体的衰落的同时部分优质资产仍能正常运转

俄军工系统近年来总体上是衰落趋势,印度航母改造拖延难产,我国采购大运输机最后只能从俄军现役飞机中临时交付等事件都说明了这一点。但应该看到,苏-35目前是俄唯一仍在为本国生产和换装的战斗机,各方面都比俄其他型号的飞机来的更加成熟。这架飞机由俄共青城工厂生产,该厂多年来承担对中国出口战斗机的生产任务,相对而言经费充足,设备、人员方面的状况较好。解放军既然询问俄方采购可能性,肯定会有代表团考察俄工厂方面按时生产交付飞机的可能性。如果考察的结论是俄方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该机生产的任务,就不会出现先前有人担心过的该机交付可能拖延的问题。
此外,我方当年向俄购买过大量俄制弹药,但由于近年来没有大规模消耗,经过简单延寿再用一段时间并无问题,原装备它们的飞机将退役,这些俄制武器与我军新型飞机并没有通用性。采购苏-35的话可以继续配用这些弹药,也是一种减少浪费之举。

三,技术交易和军火贸易

俄方军贸部门不止一次表示,与印度“小男孩进了玩具店”一样花大价钱购买俄国自身都尚未完成研制的武器装备的行为不同,中国的军购代表团是非常精明的商人。在与俄罗斯的军事贸易中,我国不仅收获了能够满足我军急迫需要的先进的武器,更全面考察了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实力,吸收了许多前苏联的遗产,大大加快了我国自己的技术进步速度。
从历史来看,中国只有确信俄最终能够按期交付装备的时候才会正式签署协议。俄方如果不能按时交付装备,按合同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在去年的运输机交易中,俄方不得不将本国装备的伊尔-76运输机直接交付中国以免违约。在俄自身目前已经部分装备苏-35的情况下,似乎也不必担心俄方无法按时完成合同的问题。
更何况,“框架性协议”并非最终成交。整个交易最后能否完成,实际上还是要看国内自己的战斗机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究竟如何。如果我国自己生产四代半战斗机的速度可以满足我军换装的要求和填补老四代机退役的空缺,那么购买苏-35确实显得有些多余。那时已经预先向俄支付的经费,就当做我方考察苏-35生产线和相关技术的“学费”了。这对于俄国来说也并非没有好处,至少他们也获得了经费。俄方在这次的谈判中特别谈到了知识产权的问题可以作为上述说法的佐证。

观察者网的专栏作者施洋先生在中俄苏-35交易新闻传出的时候发表了《中国采购苏-35?俄罗斯的自我安慰》一文,分析中俄军工现状后认为中国采购苏-35的消息可能有假。但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继续采购俄制武器并非空穴来风。尽管我国近年来在军工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并不代表俄罗斯武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未来装备体系中就没有一席之地。苏联留下的科技遗产更是中俄可以交易的重要商品。
军购涉及到政治,军事,工业,资本各方面的博弈。每一个重大项目背后都会有大量的背景。本文的观点是作者通过已有的资料做出的判断,肯定也有不准确的地方。但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俄罗斯目前为止仍未看到尽头的缓慢衰落的趋势却是难以扭转的。在民用贸易领域已经出现了俄罗斯成为资源出口国,中国成为工业制成品输出国的转变。在军事贸易领域,照现在的趋势来看,中国在许多领域已经超过俄,俄技术和产能上有求于中国的地方会越来越多,这样下去,恐怕买卖双方交换位置的一天不会太遥远。
顶起,苏-35真相党
跟毛子谈感情就像耗子给猫当三陪...
哪来的新闻?元级不是041么
boby123 发表于 2012-12-25 11:54
哪来的新闻?元级不是041么
041是带导弹筒的测试艇吧
在俄自身目前已经部分装备苏-35的情况下,似乎也不必担心俄方无法按时完成合同的问题。
亮点:
我们有大量的老式的飞机需要换装。苏35的性能应该还是不错的。买它几十架又能怎么样,国家又不是没有闲钱~!何必啥东西都上纲上线呢。美国军事工业那么发达不也要向外采购吗。还买巴西飞机呢。
pzrb 发表于 2012-12-25 12:00
041是带导弹筒的测试艇吧
我也不清楚了[:a3:]
shuishen4147 发表于 2012-12-25 12:05
我们有大量的老式的飞机需要换装。苏35的性能应该还是不错的。买它几十架又能怎么样,国家又不是没有闲钱~! ...
分析清楚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们当年进口的苏30mkk都快到了退役的时候了
空穴来风用错了,空穴来风的真正意思是消息是有根据的,语死早啊!文章整体有理有节很不错
jacksparow 发表于 2012-12-25 12:11
空穴来风用错了,空穴来风的真正意思是消息是有根据的,语死早啊!文章整体有理有节很不错
但是似乎我就没见人这么用过这个词
好文,支持
兔子的航空业说好听了是跨越式发展,说不好听了是“空中楼阁”:虽然成功研制出了四妹等战机但仅仅是产量就是个硬伤,完全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
分析的不错,保证军队有足够的飞机使用,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似乎我就没见人这么用过这个词
确实是很多人都用错了  
但是似乎我就没见人这么用过这个词
那是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你想一下就知道了,空的穴才能让风进来不是吗
楼主,我说句老话,链接呢?
三哥如此的被用来欢乐
jacksparow 发表于 2012-12-25 12:11
空穴来风用错了,空穴来风的真正意思是消息是有根据的,语死早啊!文章整体有理有节很不错
相反,“空穴来风”是指没有根据的消息,跟乱扯差不多。
“甚至会出现俄罗斯装备中国歼-20”这也过分乐观了。
jacksparow 发表于 2012-12-25 12:40
那是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你想一下就知道了,空的穴才能让风进来不是吗
但现在的说法刚好相反。
比如,“经调查,这个消息是真的,并非空穴来风。”
现在大多是这种说法吧?
中国龙爪 发表于 2012-12-25 13:15
相反,“空穴来风”是指没有根据的消息,跟乱扯差不多。
空穴来风是指有根据的消息,你错了,你反对的那个对了。
pzrb 发表于 2012-12-25 12:09
分析清楚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们当年进口的苏30mkk都快到了退役的时候了
MK2引进还不超过十五年,怎么就要退役了?按这个道理的话毛子的机体寿命连MD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pheonixgm 发表于 2012-12-25 13:21
空穴来风是指有根据的消息,你错了,你反对的那个对了。
那你自己百度一下吧,或者查查词典。
你说的那个,是古代的说法,现在反过来了。
相反,“空穴来风”是指没有根据的消息,跟乱扯差不多。
你度娘一下就行了
兔子是值得信赖的
很多人总是看表象!我们手里的美元有在有些地方是纸!在有些地方是美元!别看你手里美元多,但欧洲对兔子军控、山姆连个电池厂都不卖给你!


但到老毛子那里能买到能源和还算先进的没有很多限制的军工技术!

买技术对一些脑子发锈的人来讲根本不明白怎么玩!

相反,“空穴来风”是指没有根据的消息,跟乱扯差不多。
只有空的穴才能进风,当然是有根据的意思,实穴才进不了风,我高考的时候老师强调过
现却多误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空穴来风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空穴来风”,我国古代成语,原意为“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语出《 ...
你看清误用两个字了吗,所以用错了嘛
中国龙爪 发表于 2012-12-25 13:26
那你自己百度一下吧,或者查查词典。
你说的那个,是古代的说法,现在反过来了。
好吧,我回家查查词典吧。
jacksparow 发表于 2012-12-25 13:30
只有空的穴才能进风,当然是有根据的意思,实穴才进不了风,我高考的时候老师强调过
那可能是我搞错了,感觉现在大家都是这样用,那可能搞错的人也比较多。
这文章有点靠谱吧
jacksparow 发表于 2012-12-25 13:32
你看清误用两个字了吗,所以用错了嘛
你是对的,我搞错了。
pheonixgm 发表于 2012-12-25 13:35
好吧,我回家查查词典吧。
不用查了,按度娘的说法,是我搞错了。
不过查查也好,看看度娘错了没有。:D
其实35买个几十架也无所谓的,本来我们就有那么多的6爷7爷要换
联合研制“拉达”这个消息明显比购买靠谱点
一个军事帖变成了咬文嚼字贴~~~
说实话现在的“空穴来风”基本都是按照消息无根据来用的。古代的事出有因的用法现在基本没人这么用。
总之都没错
误用情况应当改变,不应该再以讹传讹。
,,我觉得还不错了,就是这种四代机要买就尽快,过几年还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