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下一代航母舰载机设计目标之一:超短距降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2:32:37
      提高大型舰载机降落的安全系数和作业效率的有效方法是解决舰载机降落的问题。目前采用的拦阻方式存在作业效率低下和安全系数低的问题。从舰载机本身入手,采用新的降落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从前英国和前苏联曾研究过垂直降落技术,并且形成了“鹞式”和“雅克41”两种实用化机种。但是限于技术手段,两种飞机在载荷航程飞行性能方面都达不到当时主力舰载机的标准。而今美国要在F-35B上实现技术的跨越。只是代价不可谓不大。


      其实换种思路,不追求完全的垂直起降可以大大降低设计难度,并且在性能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让步。

      今天面向隐身设计的翼身融合机体在发展矢量推力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新的材料加工技术可以实现非常复杂的高热射流通路,这样双发舰载机可以实现在飞机重心两侧的翼身结合部开设下偏的侧喷口,引导部分发动机气流实现下偏推力,结合尾部矢量推力可以实现飞机低速飞行时保持姿态的升力。这部分升力不能实现飞机的悬停和垂直起降,但是可以保证飞机在一百公里时速内处在安全的下降速度范围内,这样的速度可以保证舰载机不依赖拦阻索在航母甲板上安全降落。      提高大型舰载机降落的安全系数和作业效率的有效方法是解决舰载机降落的问题。目前采用的拦阻方式存在作业效率低下和安全系数低的问题。从舰载机本身入手,采用新的降落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从前英国和前苏联曾研究过垂直降落技术,并且形成了“鹞式”和“雅克41”两种实用化机种。但是限于技术手段,两种飞机在载荷航程飞行性能方面都达不到当时主力舰载机的标准。而今美国要在F-35B上实现技术的跨越。只是代价不可谓不大。


      其实换种思路,不追求完全的垂直起降可以大大降低设计难度,并且在性能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让步。

      今天面向隐身设计的翼身融合机体在发展矢量推力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新的材料加工技术可以实现非常复杂的高热射流通路,这样双发舰载机可以实现在飞机重心两侧的翼身结合部开设下偏的侧喷口,引导部分发动机气流实现下偏推力,结合尾部矢量推力可以实现飞机低速飞行时保持姿态的升力。这部分升力不能实现飞机的悬停和垂直起降,但是可以保证飞机在一百公里时速内处在安全的下降速度范围内,这样的速度可以保证舰载机不依赖拦阻索在航母甲板上安全降落。
这个得好好研究下
改变降落方式必然是大趋势,但是技术挑战是有目共睹的,对于现在的兔子来说,一步步走好更为重要
技术细节有待进一步讨论 但很支持楼主的思路和方向 现在推力矢量已经能降低着落速度 有效提高安全性了
这个还是慢慢来吧
X-31貌似试验过,效果还不错,不过现在的舰载机可不是X-31。。。
还得看作战思想和消费比。现在看短距垂直起降的舰载机还只能是屈居二流的。
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和反潜机咋办?

当这俩还是需要那么长的斜角甲板时,其他固定翼舰载机就根本没有改的必要。
航母临时轻甲板 发表于 2012-12-23 21:20
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和反潜机咋办?

当这俩还是需要那么长的斜角甲板时,其他固定翼舰载机就根本没有改的必 ...
预警机可以采用和战斗机同样的设计啊。反潜机就简单多了。
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和反潜机咋办?

当这俩还是需要那么长的斜角甲板时,其他固定翼舰载机就根本没有改的必 ...
降低着落速度便于控制 提高舰机安全性  顺便说一句 很赞赏你的轻甲板
sailormoons 发表于 2012-12-24 11:00
降低着落速度便于控制 提高舰机安全性  顺便说一句 很赞赏你的轻甲板
多谢你对我临时轻甲板设想的理解和支持。
设想是好的,具体点,我的疑问:高压气流从发动机尾喷处向前引吗?动力会损失的
主要是把高温燃气引导到飞机重心位置需要在机身内部布置体积不小的燃气管道,增加死重、占用机内体积,而且必须小心翼翼的处理和内油箱及重要设备的关系避免引发危险。二代喷气式舰载机就普遍采用了喷气襟翼,也是从发动机引出10%的气流,不过是对着襟翼吹,比直接向下喷安全些(向下喷要考虑外挂物、起落架位置及外挂物,还得布置额外的舱门)
短距降落也有利于提高出动效率,应该是个很有前途的研究方向。话说单从这点看闪电还是符合未来需求的,只是米帝要求太高了,才搞成现在这样
下一代舰载机都是一次性的,用完就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