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山雨欲来风满楼——美军“由海向陆”战略的冲击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2:51:27
<P>作者:Ferret。就是论坛里的JCFERRET,原载《现代舰船》2B《海上力量》</P>
第二次世纪大战结束以来,全球范围内先后爆发了多起大规模战争,这些战争基本都以陆地为主要战场。海军在战争中似乎始终处于一个从属地位。无论在朝鲜战争还是在越南战争中,舰炮的轰击、舰载机的近距离空中支援、或者海上的封锁与反封锁、登陆与反登陆行动,都是在为地面上的较量提供支援或者扫清障碍。打击对方舰艇部队,向对方岛屿和沿海投送力量,最后协助地面部队在地面结束战争,似乎也就是每次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参战过程中必然要干的事情。这样,长期以来海军的这种配角身份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思维定势,觉得海军不能够独自承担一场战争,不能和强大的岸基防御力量相抗衡。的确,由于过去相当长时期内,海军的作战能力和手段并不丰富,这也决定了其作战样式的相对单一。马汉认为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消灭敌人的舰队,夺取制海权:“消灭敌人的舰队是海军在战争中的首要任务,其他都是枝节问题”。而且海军的舰艇要攻击对方沿海目标这样的“枝节问题”,就不得不面对敌方强大岸防火力的毁灭性打击。对很多海军弱国而言,当面对敌方强大海军时,其舰艇以近海为依托展开作战行动,迫使强敌深入自己岸基反舰导弹、防空导弹或者航空兵的攻击范围,把对手引进来再吃掉,在一段时间内是确保近岸安全的百试灵丹。而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马岛海战中英军舰艇屡屡遭受阿根廷飞机无制导炸弹和火箭弹的蹂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苏联人庞大的Tu-22M轰炸机群以饱和攻击方式摧毁美军航母编队的设想,也曾让包括美国海军在内的很多人谈虎色变。不要说对一个拥有强大空军的国家,就是当年在越南,美国海空军的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和轰炸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轰炸的,却往往是一些无关战略大局的战术目标,比如用几个小时就能恢复通行能力的林间小道,或者一支来去无踪的越军小股部队,而美军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大量装备和人员的损失,这还不算日后营救战俘,寻找失踪者等一系列没完没了的麻烦。透过这些战争中美国海军的表现,似乎不难得出结论,美国海军只能对最弱小的国家采取有效的打击,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国内不少媒体,甚至是某些专业人员谈到美国海军航母编队时都用这个词汇来表示对它的轻蔑。认定一旦美国海军敢于来犯,必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失,大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情。<p></p></P>
    然而上世纪末,一些新技术不断在悄悄提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海军的作战能力。新的作战能力配合海军早已拥有的机动灵活特点,使得海军通过新军事革命的洗礼之后已经焕然一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除了战略核反击力量外,已经衰退成了一支近海防御力量,维持自身的存在尚且力有不逮,更不要说发展新技术和新的作战模式了。所以,看待新军事革命对海军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把眼光集中在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的海军建设上。<p></p></P>
决胜千里——海军装备技术的飞跃</B><p></p></P>
冷战结束以后,苏联的解体使得美国一夜之间失去了主要的作战对手,本来作为假想中主战场的欧洲大陆现在风平浪静,东欧国家纷纷归顺北约,爆发大规模全面战争的可能性极低。而美国的势力范围扩大,特别是9·11之后,美国借“反恐”战争名义多方出击,也需要及时有效地应付全球范围内小规模高强度低烈度的局部常规战争或者冲突,导致美国更加需要在海洋上保证前沿力量的投送能力。既然已经获取全球范围内的制海权,新的国际政治格局下,地区性冲突又成了主要问题。美国海军的战略中心从远洋制海发展到向对方沿海的渗透,进入海洋战略的战果扩张阶段,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p></p></P>
伴随这一转变,1992年,美国海军开始执行“来自于海上”(from the sea)的战略,这个战略要求建立一支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海军,这支海军所担负的任务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针对敌方海军的作战,而是以海洋为基地实施的由海向陆的作战。和当年无畏舰一样,新的海军作战样式一经形成,就迅速让海军完成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基础,来源于新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运用。<p></p></P>
以往的海军舰艇编队要打击沿海目标和陆地纵深目标,最好的手段就是动用舰载机冲破对方层层拦截,去投下几枚炸弹,投入成本高,而效果有限。而远程巡航导弹的出现,无疑给海军提供了一种低风险,高精度,大纵深打击手段。用巡航导弹针对敌方防御纵深内的要害目标进行打击,已经成了美国海军的招牌战术。提康德罗加和阿里·伯克发射“战斧”导弹的镜头,通过CNN的摄像机传到几十亿人的电视屏幕上。伊拉克战争中,成群的“战斧”在巴格达市中心炸出团团火球的景象,与其说是在打击伊拉克的防御力量,不如说是在打击守卫者的心理防线。同时,美国人要杀鸡给猴看,让全世界了解,美国海军在距离目标千里之外已经可以泰然自若的为所欲为了。即便需要战斗轰炸机对一些战术目标进行重点打击,或者参与空中遮断任务,那么这些战斗机面对的也仅仅是经过严重削弱的防空体系,就如同在伊拉克和南联盟遇到的情况一样。巨大的打击纵深带来的,就是巨大的防御纵深,对手要向这样的一支海军舰队发起反击,也要经过上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也要面对舰载机的层层拦截,即使部分平台突破防御,发射了少量的反舰导弹,这些导弹除了要克服各种软杀伤手段,还要面对4层硬杀伤拦截。攻击者往往会得不偿失,甚至一无所获。和以往对地攻击的过程中出现的情况类似,只不过双方的位置已经发生了逆转,纵深优势改由海军占据。美国人把当年在越南上空遇到的窘境回手扔给了新的对手 。“来自于海上”的战略首先依托的,就是这样的大纵深攻防能力造成的不对称态势,以及通过此种态势给海军舰艇带来的相对安全环境。当对手不得不忙于防范美军的远程打击时,他们却难以对美军的战役节点实施有效打击。美军可以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而这一点防御方已经很难做到。<p></p></P>
精确制导技术的进步,也使得远程导弹能够准确的打击到对方的要害目标。“点穴战”这个词汇在1991年海湾战争后风靡一时,如今台湾军事媒体在预测大陆作战模式时,也知道大陆施展“点穴战”的厉害。1991年,BGM-109C“战斧”巡航导弹初露峥嵘之时,使用的还是惯性+等高线地形匹配制导,在发射前,必须通过卫星或者侦察机获得发射平台和目标之间大范围的详细的地形地貌数据,然后在地貌特征明显的区域选择航路,再把航路周围的地貌特征输入导弹,一旦输入,不易更改。这样,当年的“战斧”只能依靠在特定地段扫描地貌对比数据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方位,精度并不高,但是它采用的末段的数字式景象匹配技术已经满足其作战需求。而日后的战斧Ⅲ采用了惯导+GPS和新一代数字式景象匹配技术的制导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制导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在巡航导弹航路、发射点的选择上,也给控制人员提供了更大的自由。战斧Ⅲ在飞行末段,已经可以依靠两条高速数据链(含高速视频数据链)把目标图像通过卫星发回控制平台,从而对目标进行精确的识别和制导。下一代“战术战斧”也依靠此技术获得对多任务能力,不仅能对付机场、通讯中心这样的固定目标,也能取代BGM-109B成为下一代远程反舰导弹的主力,其任务规划更为简单实时,而且随意可以更改和调整,甚至在理论上能够精确的干掉一辆行驶中的坦克。当然,恐怕很难找到哪辆坦克的价值如此之高,值得花费一枚战斧的代价,除非那坦克里有什么高价值的大人物。除了巡航导弹,美军在无人战斗机和无人攻击机上的发展,也让美国海军获得了更为完善的远程战术打击能力。这样,通过高精度打击和巨大攻防纵深的结合,使得现代海军具备了在一场战争初期就通过打击通讯、指挥、情报、交通、电力等要害节点,迅速瘫痪对手的作战体系,从而根本性的影响整个战争的进程。改变了以往海军舰艇火力只能针对浅近纵深战术目标进行近距离支援、遮断作战的局限性。<p></p></P>
除了纵深和精确,另一项改变了整个战争模式的技术也使得新一代海军获得了力量倍增器。毫无疑问,这就是信息化技术。通常说到信息化,人们更容易想到的通过先进的情报获取手段和战场侦察手段拨开战场迷雾,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络中心战”。更重要的是,现代战争中的信息化技术除了使部队能够更为准确的掌握战场情报,把握战场态势,还把各单位的各种作战手有机结合,使整个作战体系更为迅速地对情况做出相应的反应。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的直升机飞行员们曾经要担负一类重要的任务:在舰艇间飞来飞去充当搬运工,这些搬运工所搬运的其实不过是今天已经难得一见的软盘。自然,谁都无法指望用这种方式对突发事件做出实时的反应。换言之,在当年的技术条件下,如果采取巡航导弹这样的非接触作战手段,则只能根据事先规划好的作战方案采取行动,只有战斗机才能针对突发事件进行非计划性空中遮断、打击之类任务,这种应对方式也受指挥系统反应速度的制约。而新一代海军所担负的使命要求它必须在一定的规模和时间内独当一面,既要具备完成计划性非接触打击的任务的能力,又要能够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完成非计划性任务。这必然要求舰队对上千公里纵深内发现的每一个情况进行评估,跟踪,迅速做出反应,采取行动后还要对行动效果进行观察,这样的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周期周而复始的贯穿于整个战争期间。毋庸置疑,每个周期的时间越短,行动中获得的优势也就绝大。因此,更快的情报传输速度,更准确地战场态势显示和实施展开行动的能力就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在现代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中,通过数据链,情报的传输和共享近于实时,而一旦做出决策,相应的行动也可以马上展开。我们仍然以“战斧”,为例,它的任务规划时间从最早的数周数日,到“战斧”Ⅲ的数小时,再到“战术战斧”的无延误反应能力,已经使得海军具备了大纵深范围内对各类目标实施快速打击的能力。自此海军以非接触方式进行非计划性遮断等作战任务成为可能。海军历来强调机动作战和快速反应,新的作战能力形成后,舰队可以在距离目标更远的位置上更早的投入战斗,这使海军的力量投送变得更为敏捷。<p></p></P>
       这些进步使得原来必须要其他军种才能执行的一些任务,现在已经可以由海军独立承担。当年空袭利比亚,美军的F-111劳师远征。而在阿富汗,空袭恐怖组织训练营地的任务仅仅交给几枚巡航导弹也就够了。而且美国海军还担负起一项新的使命:在于美国利益相关的热点地区,利用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为美国的远征部队或者盟国支撑起第一把导弹防御伞,而在这些地区,很可能来不及构筑陆基导弹防御系统,或者根本无法把陆基系统送到当地。由此可见,新一代海军的作战体系较之以往更为完善。而对海军构成独立作战能力的严峻考验,已经不是作战模式和对象,而是交战规模和持续时间。海军的兵力总量和海上作战的自持力决定了一个舰队连续执行任务的时间。不过在现代战争中,最初的较量往往足以决定整个战役,乃至战争的胜负,海军也无需应付旷日持久的交战。海军作为前沿兵力投放和前沿存在的主要手段,其巨大的威慑力量已经能够迫使对方做出让步。实际上,海军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可以独立地把战火扼杀于萌芽状态。<p></p></P><P>作者:Ferret。就是论坛里的JCFERRET,原载《现代舰船》2B《海上力量》</P>
第二次世纪大战结束以来,全球范围内先后爆发了多起大规模战争,这些战争基本都以陆地为主要战场。海军在战争中似乎始终处于一个从属地位。无论在朝鲜战争还是在越南战争中,舰炮的轰击、舰载机的近距离空中支援、或者海上的封锁与反封锁、登陆与反登陆行动,都是在为地面上的较量提供支援或者扫清障碍。打击对方舰艇部队,向对方岛屿和沿海投送力量,最后协助地面部队在地面结束战争,似乎也就是每次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参战过程中必然要干的事情。这样,长期以来海军的这种配角身份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思维定势,觉得海军不能够独自承担一场战争,不能和强大的岸基防御力量相抗衡。的确,由于过去相当长时期内,海军的作战能力和手段并不丰富,这也决定了其作战样式的相对单一。马汉认为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消灭敌人的舰队,夺取制海权:“消灭敌人的舰队是海军在战争中的首要任务,其他都是枝节问题”。而且海军的舰艇要攻击对方沿海目标这样的“枝节问题”,就不得不面对敌方强大岸防火力的毁灭性打击。对很多海军弱国而言,当面对敌方强大海军时,其舰艇以近海为依托展开作战行动,迫使强敌深入自己岸基反舰导弹、防空导弹或者航空兵的攻击范围,把对手引进来再吃掉,在一段时间内是确保近岸安全的百试灵丹。而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马岛海战中英军舰艇屡屡遭受阿根廷飞机无制导炸弹和火箭弹的蹂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苏联人庞大的Tu-22M轰炸机群以饱和攻击方式摧毁美军航母编队的设想,也曾让包括美国海军在内的很多人谈虎色变。不要说对一个拥有强大空军的国家,就是当年在越南,美国海空军的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和轰炸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轰炸的,却往往是一些无关战略大局的战术目标,比如用几个小时就能恢复通行能力的林间小道,或者一支来去无踪的越军小股部队,而美军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大量装备和人员的损失,这还不算日后营救战俘,寻找失踪者等一系列没完没了的麻烦。透过这些战争中美国海军的表现,似乎不难得出结论,美国海军只能对最弱小的国家采取有效的打击,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国内不少媒体,甚至是某些专业人员谈到美国海军航母编队时都用这个词汇来表示对它的轻蔑。认定一旦美国海军敢于来犯,必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失,大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情。<p></p></P>
    然而上世纪末,一些新技术不断在悄悄提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海军的作战能力。新的作战能力配合海军早已拥有的机动灵活特点,使得海军通过新军事革命的洗礼之后已经焕然一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除了战略核反击力量外,已经衰退成了一支近海防御力量,维持自身的存在尚且力有不逮,更不要说发展新技术和新的作战模式了。所以,看待新军事革命对海军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把眼光集中在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的海军建设上。<p></p></P>
决胜千里——海军装备技术的飞跃</B><p></p></P>
冷战结束以后,苏联的解体使得美国一夜之间失去了主要的作战对手,本来作为假想中主战场的欧洲大陆现在风平浪静,东欧国家纷纷归顺北约,爆发大规模全面战争的可能性极低。而美国的势力范围扩大,特别是9·11之后,美国借“反恐”战争名义多方出击,也需要及时有效地应付全球范围内小规模高强度低烈度的局部常规战争或者冲突,导致美国更加需要在海洋上保证前沿力量的投送能力。既然已经获取全球范围内的制海权,新的国际政治格局下,地区性冲突又成了主要问题。美国海军的战略中心从远洋制海发展到向对方沿海的渗透,进入海洋战略的战果扩张阶段,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p></p></P>
伴随这一转变,1992年,美国海军开始执行“来自于海上”(from the sea)的战略,这个战略要求建立一支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海军,这支海军所担负的任务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针对敌方海军的作战,而是以海洋为基地实施的由海向陆的作战。和当年无畏舰一样,新的海军作战样式一经形成,就迅速让海军完成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基础,来源于新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运用。<p></p></P>
以往的海军舰艇编队要打击沿海目标和陆地纵深目标,最好的手段就是动用舰载机冲破对方层层拦截,去投下几枚炸弹,投入成本高,而效果有限。而远程巡航导弹的出现,无疑给海军提供了一种低风险,高精度,大纵深打击手段。用巡航导弹针对敌方防御纵深内的要害目标进行打击,已经成了美国海军的招牌战术。提康德罗加和阿里·伯克发射“战斧”导弹的镜头,通过CNN的摄像机传到几十亿人的电视屏幕上。伊拉克战争中,成群的“战斧”在巴格达市中心炸出团团火球的景象,与其说是在打击伊拉克的防御力量,不如说是在打击守卫者的心理防线。同时,美国人要杀鸡给猴看,让全世界了解,美国海军在距离目标千里之外已经可以泰然自若的为所欲为了。即便需要战斗轰炸机对一些战术目标进行重点打击,或者参与空中遮断任务,那么这些战斗机面对的也仅仅是经过严重削弱的防空体系,就如同在伊拉克和南联盟遇到的情况一样。巨大的打击纵深带来的,就是巨大的防御纵深,对手要向这样的一支海军舰队发起反击,也要经过上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也要面对舰载机的层层拦截,即使部分平台突破防御,发射了少量的反舰导弹,这些导弹除了要克服各种软杀伤手段,还要面对4层硬杀伤拦截。攻击者往往会得不偿失,甚至一无所获。和以往对地攻击的过程中出现的情况类似,只不过双方的位置已经发生了逆转,纵深优势改由海军占据。美国人把当年在越南上空遇到的窘境回手扔给了新的对手 。“来自于海上”的战略首先依托的,就是这样的大纵深攻防能力造成的不对称态势,以及通过此种态势给海军舰艇带来的相对安全环境。当对手不得不忙于防范美军的远程打击时,他们却难以对美军的战役节点实施有效打击。美军可以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而这一点防御方已经很难做到。<p></p></P>
精确制导技术的进步,也使得远程导弹能够准确的打击到对方的要害目标。“点穴战”这个词汇在1991年海湾战争后风靡一时,如今台湾军事媒体在预测大陆作战模式时,也知道大陆施展“点穴战”的厉害。1991年,BGM-109C“战斧”巡航导弹初露峥嵘之时,使用的还是惯性+等高线地形匹配制导,在发射前,必须通过卫星或者侦察机获得发射平台和目标之间大范围的详细的地形地貌数据,然后在地貌特征明显的区域选择航路,再把航路周围的地貌特征输入导弹,一旦输入,不易更改。这样,当年的“战斧”只能依靠在特定地段扫描地貌对比数据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方位,精度并不高,但是它采用的末段的数字式景象匹配技术已经满足其作战需求。而日后的战斧Ⅲ采用了惯导+GPS和新一代数字式景象匹配技术的制导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制导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在巡航导弹航路、发射点的选择上,也给控制人员提供了更大的自由。战斧Ⅲ在飞行末段,已经可以依靠两条高速数据链(含高速视频数据链)把目标图像通过卫星发回控制平台,从而对目标进行精确的识别和制导。下一代“战术战斧”也依靠此技术获得对多任务能力,不仅能对付机场、通讯中心这样的固定目标,也能取代BGM-109B成为下一代远程反舰导弹的主力,其任务规划更为简单实时,而且随意可以更改和调整,甚至在理论上能够精确的干掉一辆行驶中的坦克。当然,恐怕很难找到哪辆坦克的价值如此之高,值得花费一枚战斧的代价,除非那坦克里有什么高价值的大人物。除了巡航导弹,美军在无人战斗机和无人攻击机上的发展,也让美国海军获得了更为完善的远程战术打击能力。这样,通过高精度打击和巨大攻防纵深的结合,使得现代海军具备了在一场战争初期就通过打击通讯、指挥、情报、交通、电力等要害节点,迅速瘫痪对手的作战体系,从而根本性的影响整个战争的进程。改变了以往海军舰艇火力只能针对浅近纵深战术目标进行近距离支援、遮断作战的局限性。<p></p></P>
除了纵深和精确,另一项改变了整个战争模式的技术也使得新一代海军获得了力量倍增器。毫无疑问,这就是信息化技术。通常说到信息化,人们更容易想到的通过先进的情报获取手段和战场侦察手段拨开战场迷雾,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络中心战”。更重要的是,现代战争中的信息化技术除了使部队能够更为准确的掌握战场情报,把握战场态势,还把各单位的各种作战手有机结合,使整个作战体系更为迅速地对情况做出相应的反应。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的直升机飞行员们曾经要担负一类重要的任务:在舰艇间飞来飞去充当搬运工,这些搬运工所搬运的其实不过是今天已经难得一见的软盘。自然,谁都无法指望用这种方式对突发事件做出实时的反应。换言之,在当年的技术条件下,如果采取巡航导弹这样的非接触作战手段,则只能根据事先规划好的作战方案采取行动,只有战斗机才能针对突发事件进行非计划性空中遮断、打击之类任务,这种应对方式也受指挥系统反应速度的制约。而新一代海军所担负的使命要求它必须在一定的规模和时间内独当一面,既要具备完成计划性非接触打击的任务的能力,又要能够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完成非计划性任务。这必然要求舰队对上千公里纵深内发现的每一个情况进行评估,跟踪,迅速做出反应,采取行动后还要对行动效果进行观察,这样的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周期周而复始的贯穿于整个战争期间。毋庸置疑,每个周期的时间越短,行动中获得的优势也就绝大。因此,更快的情报传输速度,更准确地战场态势显示和实施展开行动的能力就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在现代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中,通过数据链,情报的传输和共享近于实时,而一旦做出决策,相应的行动也可以马上展开。我们仍然以“战斧”,为例,它的任务规划时间从最早的数周数日,到“战斧”Ⅲ的数小时,再到“战术战斧”的无延误反应能力,已经使得海军具备了大纵深范围内对各类目标实施快速打击的能力。自此海军以非接触方式进行非计划性遮断等作战任务成为可能。海军历来强调机动作战和快速反应,新的作战能力形成后,舰队可以在距离目标更远的位置上更早的投入战斗,这使海军的力量投送变得更为敏捷。<p></p></P>
       这些进步使得原来必须要其他军种才能执行的一些任务,现在已经可以由海军独立承担。当年空袭利比亚,美军的F-111劳师远征。而在阿富汗,空袭恐怖组织训练营地的任务仅仅交给几枚巡航导弹也就够了。而且美国海军还担负起一项新的使命:在于美国利益相关的热点地区,利用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为美国的远征部队或者盟国支撑起第一把导弹防御伞,而在这些地区,很可能来不及构筑陆基导弹防御系统,或者根本无法把陆基系统送到当地。由此可见,新一代海军的作战体系较之以往更为完善。而对海军构成独立作战能力的严峻考验,已经不是作战模式和对象,而是交战规模和持续时间。海军的兵力总量和海上作战的自持力决定了一个舰队连续执行任务的时间。不过在现代战争中,最初的较量往往足以决定整个战役,乃至战争的胜负,海军也无需应付旷日持久的交战。海军作为前沿兵力投放和前沿存在的主要手段,其巨大的威慑力量已经能够迫使对方做出让步。实际上,海军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可以独立地把战火扼杀于萌芽状态。<p></p></P>
进步与进化——装备进步带来的理论变革<p></p></P>       由于装备技术进步造就了海军更强大、完善和独立的作战能力,海军的作战手段也就相应得比以往丰富了很多。新的技术将使军队拥有更新的战术,原来在作战行动中所遵循的原则和理论也必然有所调整。美国第一号条令出版物《海战》中规定,美军沿海作战中应遵循9项军事原则,和一个机动作战理论。9项原则分别是。     <p></p></P>(一)   目标原则。根据此原则,目标必须是有助于直接、迅速和节约地达到作战目的。每一种行动都应该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要避免无助于直接达成目的的行动。通过新装备技术带来的大纵深精确打击能力,美军的指挥官在选择目标的时候,可以直接选取以前难以打击的战略目标。对行动不够成干扰的敌方力量则可以被忽略。比如美军在空袭南联盟的过程中,打击重点并不在南联盟军队,而是通过空袭破坏了南联盟的作战意志和继续战争的能力。目标原则在现代海军中的指导性作用更加明显,海军根据此原则,可以更有效而迅猛的打击对手的要害。至于何种目标是战略目标,则根据战役或者战争的目的进行选择。另外,需要认识到,现代战争中,更多的目标已经可以被当作战略目标。这一点会在后面谈到。<p></p></P>(二)   集中原则。美国海军要求在地点、时间上集中战斗力。在敌方薄弱环节上构成局部的兵力优势。这个原则在今天或许应该换一个角度理解,海军可以通过在敌方薄弱环节构成火力优势,以达到在地点和时间上集中战斗力的目的。而不用和以前一样,必须把兵力集中在一个区域内。通过网络化的信息情报通讯指挥系统,相隔千里的两支部队完全有能力对同一目标实施协同打击,这种协同交战能力(CEC)的概念自1987年被提出后,一直是各国军队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另一方面,海军兵力在空间上的分散,也使防御方要在更宽大正面承受压力。集中原则没有被放弃,而是贯彻它的方法变了。<p></p></P>(三)   机动原则。其目的在于通过灵活使用战斗力,不断使对方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这样便于己方保持自由行动的能力,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海军自身固有的高机动能力会使对方收到威胁的区域增加,迫使对方分散力量。巨大的打击纵深也使海军编队的机动能力得到一种放大,这和集中原则一样,编队可以把空间机动和火力的机动相结合。这样海军的攻击行动就变得更加难以捉摸,对手在判断海军行动企图时,需要考虑的不确定因素比以往更多。另一方面,通过机动做战,能够在必要情况下集结庞大的兵力,构成足够的压力,这样的威慑让对手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即使威慑不能奏效,那么集结重兵也能够给对方造成猛烈的打击。美国在“脉动2004”演习中有意显示了迅速集结大量航母编队的能力,在短时间内把7个航母编队汇集于太平洋,项庄之意不言而喻。<p></p></P>(四)   进攻原则。强调夺取保持和使用主动权。即使是在防御作战中也保持进攻精神,这种进攻行动的目的在于让对手被迫在遭受攻击或者可能遭受攻击的时间和地点做出反应。由于军事技术的发展,进攻和防御的模糊,美军的前沿投送和前沿防御越来越多的使用了先发制人的进攻手段。这意味着,为了将可能的危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大的消除美国及其盟国或者其它相关利益遭受打击的可能。美国海军将要更为活跃的,更主动的发起攻击,如前文所述,这种攻击发起的时间和地点难以确定,但攻击一旦发起,必将针对重点要害目标,在宽大正面上展开,力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破坏对方继续行动的能力。<p></p></P>(五)   节约兵力原则。指把最低限度的必要力量分配给次要行动。这和目标原则中忽略敌方次要力量是一致的。战争中打击主要目标与打击次要目标的行动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和效果的。有时打击次要目标,是为打击主要目标铺平道路,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而打击主要目标,造成对方总体作战能力的降低,也使得在有必要打击次要目标时,可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大的成果。这在现代海军的作战中没有本质的变化,但是在兵力分配上,海军可以把更大的力量用于对要害目标的打击,忽略次要目标的情况比以往更多。比如,美国海军可以不理睬对方的海军力量,只要这支海军力量对美国海军不构成实质威胁,对美国海军的行动不够成阻碍。而舰队防御纵深的增加,使得舰艇部队受到空中威胁的程度大为降低,舰队的指挥官可以选择在Mk41发射装置里装载更多的“战斧”,而不是“标准Ⅱ”,另外精确的远程打击能力也减小了对次要目标打击的需求。<p></p></P>(六)   统一指挥原则。美军要求为实现每一个行动目标而统一行动,部队应当处于统一的指挥下,由一名责任军官负责。这样就要求原本不属于同一指挥系统的各个部队进行协调与合作。舰队与舰队间的协同和资源共享,乃至军种间、机构间,甚至国家间的联合作战行动都应当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并且,这套指挥机构应当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战场情报,并据此协调各部队的下一步行动。显然这已经不是软盘时代的指挥体系能满足要求的,尤其是现代战争中信息量比过去大得多,要求的反应速度高的多。在跨国联合行动中,需要情报和指令的无缝传递,用来把各个国家的武装力量结合成一个整体。Link16的广泛使用,自然给美国提供了这样的便利条件。通过Link16达成情报信息共享,和指挥系统的相互兼容,美国海军在做战中能够顺利的指挥其盟国海军的行动,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和台湾海军都可以通过数据链与美国海军共享情报和信息。这样在美国海军到达热点地区以前,实际上已经通过这种指挥网络,完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先期部署和前沿力量投放。有利于机动、集中和进攻的达成。<p></p></P>(七)   简明原则。杜威在美西战争的马尼拉之战中曾经发布过非常简单的命令:“准备好了就打”。不过行动计划和命令能不能非常简明,首先要看海军的作战任务是什么,以及简明扼要的作战计划能不能满足完成任务的要求。当海军在越南既要和越南飞机空战,又要担负对内陆的轰炸,又要考虑营救飞行员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时候,根本没法用这么简单的任务计划和少量人员指挥如此庞大而复杂的作战行动了。这个时候出现误解和混乱在所难免。因此,简化作战行动是必要的。通过选择尽可能少的目标,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打击,放弃不必要的目标,可以把军事行动的复杂程度降低。而非接触打击方式,也减轻了军事和政治风险。当然,这些也都通过新军事技术革命得以实现。<p></p></P>(八)   突然性原则。在敌人出其不意的时间和地点,以对方难以预测的方式打击敌人。通过快速的定下决心,集中力量,隐真示假,都可以构成打击的突然性。很多人认为,由于卫星的空间侦察手段的发展,海军要隐蔽行动已经没有可能,此话不无道理,但是卫星只能观察到海军的行动,而不能看清海军的作战目的。这里我们又不得不考虑大纵深精确打击能力的影响。由于这些能力的出现,海军发起打击的位置出现了更多的选择,任意位置所能覆盖的打击区域也更大。所以,已经不能简单地通过舰队的运动方向判断其打击目标,更无法判断舰队发起攻击的时间和具体方式。而且海军通过机动隐真示假,可以诱使防御方在错误的方向上集中兵力。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在伊拉克的佯动就是一例。虽然海军没有承担主要任务,但是在海湾战争中,海军的战略欺骗使得美军的左勾拳行动具有了很强的突然性。所以美军把这种欺骗当作突然性原则的下属原则。<p></p></P>(九)   安全原则。不能允许对方有可乘之机。消灭敌人和保护自己的统一,其实是中国军人早就熟悉的原则。要确保安全,就必须避免遭遇对方的打击,集中、机动、打击和进攻的优势必须通过更大的打击纵深和防御纵深,以及更好的机动能力掌握在己方手中。美国海军通常会在对方优势兵力作战范围以外展开,在美国海军的作战原则中,要求航母编队不进入对方岸基航空兵的优势范围内,只有确保夺取了对方沿海的制空权才让编队进一步靠近对方沿海。如果交战所选择的目标仅限于少量的战略目标,那么也就没有必要靠近对方沿海对大量战术目标实施打击。遭遇对方反击时,更大的防御纵深也严重削弱了对手的威胁。而作战系统的完整性确保编队在防空反潜作战中始终可以获得局部兵力优势。安全原则通过对敌方战斗力的削弱,和自身的机动能力得以实现。<p></p></P>
美国海军重点强调的一个理论是机动作战理论。美国海军陆战队出版的《战役》和海军的第三号出版物《海军作战纲要》正式把机动战作为海军的海军陆战队的军种理论。在沿海作战中,海军通常不以消耗战为主要作战理论,因为作为一种典型的“线性”作战方式,消耗战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把兵力用于消耗战,也违反了目标原则,把太多的必要兵力用于打击次要的战术目标。因此《海战》条令指出机动战“与孙子兵法密切相关”。其目的是通过除了“消灭敌重兵集团”以外的其它手段击败对手,这一点体现了目标原则中打击要点忽略次要目标的原则。美军的机动战理论要求:“最高超的机动战就是先发制人,在交战前通过威慑行动迫使对方放下武器或者迫使其陷入孤立;如果不能达到此种态势,则应当通过实施机动作战使敌人改变作战部署,迫使对方分散兵力,不能集中用于战役方向;如果仍不奏效,那么则扰乱对手,甚至摧毁敌人的重心”。<p></p></P>机动战对美国海军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海上机动尽可能减少对方岸基防御的优势,完成优劣转换。通过空间上的优势打成局部兵力优势,而不是与对方庞大的岸基兵力拼比消耗。通过在机动性上的不对称,弥补兵力上的不对称。另一方面,机动作战也有助于使海军编队在作战行动中更为充分的利用战场不确定因素寻找战机,对攻防纵深处于劣势的防御方来说情况恰恰相反。<p></p></P>美军在机动作战理论中也有一些原则<p></p></P>1 任务控制原则。明确指挥官和下级之间的关系。行动中,上级给下级分配任务,但通常不限制达成目标所需的手段。在强调集中原则的同时,分权实施指挥。现代海军不仅对分权指挥和控制有进一步要求,技术条件的改善也使分权指挥控制的体制中,下级指挥官可以获得更多的战场资源。网络中心战理论的确立,不仅使得最高指挥官可以更好的统观全局,也使得战场上每一个信息节点都可以在必要时候充当侦查或者指挥节点,从过去召唤支援火力变成了直接指挥和控制本部队以外的作战力量。在机动作战中,这也意味着进攻方可以通过各个节点角色的转换,达到迅速变更作战重点,及时调整战略部署的目的。<p></p></P>2 把握主要方向原则。主要方向是指在作战行动中的主要目标。对于不同的作战行动,任务会各不相同。两栖作战中,登陆并且实施占领是主要目标。而牵制、打击行动中,吸引对方兵力或者破坏对方行动能力则是主要目标。这一点和目标原则、节约兵力原则非常相似。同样,由于机动作战在时间和空间上分散了对方的沿海防御力量,加上攻方远程精确打击的突然性,造成敌方次要力量对海军作战行动的影响更小,新一代海军把握主要方向的能力比以往更强。<p></p></P>3 间接路线原则。机动作战不是和对方重兵集团的强烈碰撞,而是出其不意的快速打击对手薄弱环节,剥夺对方有效作战的能力。薄弱环节的所在不是一成不变的,某些目标只在特定时刻和地点对整个战役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把握战机,也是机动作战的要点。这一原则通过机动作战,信息化指挥网络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p></p></P>4 控制作战节奏原则。双方的对抗不仅仅体现于空间,也体现于时间。机动战用快速的决策和行动使对手不得不应付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而且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机动和远程火力优势的结合,将有助于本方控制战场节奏。把一系列打击行动协调成为迅猛连续的组合拳。<p></p></P>       5 重视无形因素原则。打击对方的战斗意志往往能比打击对方的舰队、装甲集群更快的结束战争。一只部队即使装备建制都保持完整,但是他们单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时,士气的衰落就不可避免。军队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南联盟遭受空袭的初期阶段,当地人民自发组成人体盾牌,誓死保卫国家的士气颇高,但是美军的空袭行动并没有受到影响,甚至敢于主动攻击国际列车(借口是列车正在通过目标桥梁)和中国大使馆,这对任何一个认为美军会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而手下留情的人来说,都构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p></p></P>       美海军的这些作战原则和理论最初是由陆军于1921年提出的,后被海军接受。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是火力和机动,其他各项原则的目标在于使火力和机动作战更有效、更直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原则不断被注入新的意义。<p></p></P>       首先是获得更多的反应层次,以应对不同的冲突,并且把冲突的规模控制在自己期望的范围内,或者根据需要适时适度扩大冲突,给对手更大的打击。在和平时期,海军通常用来作为展示性力量,通过访问、联合演习等手段,显示国家在某区域的存在和力量投送能力,并且加强与盟国的联系。遇到小至反海盗、缉毒,大到制止地区冲突,或者武装干涉等行动。海军也都可以有一整套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战术与之相适应。在加勒比海的扫毒行动中,美军曾经动用航母战斗群完成对目标海域的控制,而当年F-14拦截被劫持的客机也体现了海军的快速反应能力。9·11后,美军也调动航母编队担任纽约附近空中警戒任务。在美军的反恐战争中,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也一直是急先锋角色,同样也是综合利用了巡航导弹远程精确打击和舰载战斗机的区域控制能力,完成封锁、打击等一系列任务,并且在最初的地面行动中投入兵力。在对存在更大规模冲突可能的热点地区做出反应时,美军也总是通过集结几个航母战斗群,来表达白宫对事件的“关注”。<p></p></P>海军的作战手段越来越丰富,也就赋予了海军在作战行动中更大的弹性。海军构成的威胁越大,那么迫使对手在交战前作出让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通过封锁,海上禁运,设立禁飞区禁航区,掐断对方所依赖的海上运输,削弱对方战争潜力。进一步可以通过部署海上预置舰,战时快速集结编队的方法,进行前沿部署,给对方沿海造成巨大压力。当冲突爆发,根据对手的不同和任务的不同,海军采取的作战模式也就有根本的区别了。近年来,美军参与的几场战争就采取了不同的模式。<p></p></P>首先是海湾战争,作战对手为伊拉克,目的在于恢复科威特的独立地位。这就决定美军的作战任务是通过地面交战把伊军逐出或消灭于科威科。仅仅打击对方的要害能够削弱伊军的抵抗意志和能力,但是还不足以达成战役目的。所以,有必要大规模打击从步兵到“飞毛腿”战术导弹在内的各类战术目标。海军在战争中的作用是先期到达,防止伊军在美军大量地面部队赶到以前对该地区其他国家发起进一步进攻,保证联军可以集结力量发起反击。在战役发起前,海军的佯动起到吸引牵制伊军于海岸的作用,并且海军航空兵参与了随后的空中打击和空中遮断,海军陆战队也参与了地面作战。这种作战模式针对的是高强度高烈度大规模全面战争。<p></p></P>在南联盟,美军的任务不在于占领南联盟,而在于迫使米洛舍维奇下台,利用南联盟内部其他政治势力达成分裂和控制该地区的目的。因此,美军重点打击南联盟的指挥中心、机场、防空系统、军工厂、弹药库和交通枢纽。由于充分掌握了战场主动权,美军可以决定作战的事件、地点和方式,所以南联盟军队也无法把美军拖入有利于南方的交战方式,因此人们预料中的地面交战始终没有发生。而美国及其盟国的联合打击行动中,也没有对南联盟军队造成巨大的伤亡。这场战争中,非接触,远程精确打击和空袭手段成了战争的全部,美军刻意避免了全面战争。此种作战模式针对的是高强度低烈度的惩罚性作战。当时以各种战机携带投掷各类精确制导为主的精确打击手段在今天看又已经落后,今后巡航导弹和无人机将是空袭作战的主力。尤其是在这种任务环境下,使用有人驾驶的战斗机已经不是必要的。<p></p></P>       出于种种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军已经把战略重点从西半球转移至东半球,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在这个地区,美军面对的对手拥有比世界其他地区更为强大的作战能力和综合国力。美军的任务既不是占领,也不是推翻对方政府,更多在于牵制对方的力量,“围魏救赵”或者在必要时采取有限行动,遏制对方的攻击能力,以达到“协防”目的。因此,美军在这一地区的行动会更加复杂多变,小心谨慎,既要保证干涉能力,又要防止自己被拖入大规模交战,而且要特别注意在行动中尽可能减小附带损伤,注重使用非核装药的电磁脉冲弹,陶瓷糠,石墨弹等非杀伤性武器,力图在高强度条件下降低冲突的烈度,控制对方反击的手段和限度。这种情况下,伊拉克战争的全面战争模式固然不适用,南联盟战争模式的根本目标在这里也无法实现。因此必然强调对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在安全原则基础上,强调以远程打击能力和机动能力寻找对手的弱点,迫使对手暴露出弱点。创造有利于美军的局部优势。如果简单套用以往战争进程,理解未来美军在东亚的战略和可能的作战方式,那么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p></p></P>       美国的全球战略需要更强的区域控制能力和前沿投放能力为其服务。在突发危机的热点地区无法期望陆军和空军在第一时间做出迅速反应,所以海军是最适合用于遏制危机的力量。机动能力的增强,火力圈的延伸缩短了军事力量重新集结部属所需要的时间。而海军预置舰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移动的后勤补给基地,确保海军舰艇编队对本土和海外基地的依赖。全新的打击手段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效费比,让美国海军的物资消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少,这也进一步减轻了后勤负担。舰队指挥官自主选择行动的时间和空间时,选择余地要宽松的多。<p></p></P>       不难看出,美国海军在经过这样一系列作战思想、作战手段和作战装备的变革,已经有了质的变化。不仅仅具备有独立作战的能力,也具有了独立打赢一场战争的能力。不仅能够对战术目标实施打击,也能够打击对方纵深战略目标。如果说其他国家的海军实在不断进步的话,美国海军已经完成了一次进化。并且通过“网络中心战”和“火力圈计划”进一步实施,把差距进一步拉大,正如当年一首流行歌曲所唱到的“进化的比进步的还快”。随着美国海军完成进化,其盟国在带动之下也会陆续完成类似的进化,虽然不会和美国海军一样具备单独打赢一场战争的能力,但是也同样能够利用远程精确打击手段,在美国海军的指挥和掩护下完成作战。这种作战方式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过渡,使过去很多理论变得过时,许多国家依托这些理论建立起来海洋防御体系一下子被严重压缩了生存空间。这对世界各国的海军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p></p></P>很多人熟悉一种常见的区分世界各国海军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活动能力和作战能力把各国海军分成若干个等级。但是在高技术的冲击下,这种分类方式已经无法正确反映各国海军现阶段新的地位变化。由于兵力总量对海军战斗力的影响已经不明显,所以应当从海军任务和兵力结构的不同,将海军分为两类。由于海军作战体系的完整程度不同,有些海军可以离开本土,不依赖本国陆基航空兵的掩护和支援,依靠自身能力担负防空反潜反舰等任务。可以争夺制海权,可以作为国家前沿防御力量。这种能够独立争夺制海权的海上力量是真正的海军。而另一些海军由于兵力结构的不完整,使之难以脱离岸基航空兵力的掩护和支援,不能承担远洋制海任务,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承担防空反潜反舰任务。这样的海上力量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海军,仅仅是一支“海防军”或者海岸警卫队。美国海军毫无疑问的属于前一类,在这一类中又与其他海军相区别,特征在于其丰富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使之拥有独立赢得战争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已经让近海的“海防军”完全处于无用武之地。因为“海防军”必须在岸基航空兵掩护范围内活动,而美国海军是不在对方岸基航空兵优势范围内部署编队的,空军尚且无能为力,所以“海防军”也就无法将美国海军列入其打击范围。当本土遭受打击时,由于“海防军”不能对抗美国海军构成的新型威胁,对战役进程的影响能力已经严重降低,难以有效发挥防御作用,而编成内的二次核打击力量在这种冲突中也没有用武之地。对手由于采取非线性的作战模式,基本可以忽略这种“海防军”存在,直接打击其领土纵深内的要点目标,获得决定性的优势态势。“消灭敌人的舰队是海军在战争中的首要任务,其他都是枝节问题”马汉这句话在今天的条件下已经不再成立。况且无论攻防,在岸基航空兵作战范围内,航空兵的作战能力也远远超过了舰艇的作战能力。即使不考虑对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这种进不能攻,退不能守的尴尬局面决定了单纯的“海防军”已经无法适应大国的战略安全需要。从作战原则角度看,也是谁掌握火力和机动能力优势,谁掌握主动权的规律发挥了作用。<p></p></P>
游戏规则——新战争模式下海军的角色转变。</B><p></p></B></P>       </B>今年9月底,美军在DDG63上装备了第一枚战斧Ⅳ巡航导弹,也就是通常说的“战术战斧”。和“网络中心战”的沸沸扬扬相比,“战术战斧”的入役显得无声无息。我们只能在媒体的一个角落里找到相关的消息。很少有人提到“战斧”的时候,想到的是这种导弹“飞得慢,容易打,威力低”。但是没有多少人提到,这也标志着新一代海军实现了从线性作战到非线性作战的跨越。<p></p></P>在这里我们又一次提到了这个跨越。认识这个跨越的重要性,是新军事革命影响下,形成新的海洋战略思想所必须的。线性作战中,各种行动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相对硬性的关系。过去,无论海军还是陆军,要进攻就要逐步推进,必须不断地打垮对方的防御,才能为自己的前进铺平道路,最终要么直捣对方心脏,要么让对方走投无路放弃立场。没有这样的过程,很难达到战争的目的。一战中地面的突破、占领是最重要的作战方式,冲不过对方的堑壕,战斗就没有发展。二战中,空军的强大作战能力,使得打击变得立体化,要摧毁对方的战略目标,可以从对方地面阵地头顶上飞跃而过,而不用寸土必争,这是一种相对的非线性作战。不过对方飞机也在层层拦截,把拼刺刀的战场摆在了天上,在空中仍然是线性作战的模式,而且当时的空军唯一的远程打击手段,对战略目标的打击也不具备决定性、连续性,无法在一定时间内造成对方大面积的瘫痪,没有进一步扩张战果的作战行动与之相配合,对方还可以恢复这部分能力,所以当时远程打击的效果要经过旷日持久的较量才能体现出来。就海军这个军种而言,过去的手段也意味着海军在争夺制海权以外,没有相对于空军和陆军的优势。要对内陆纵深发起攻击,海军所能够依靠的是舰载机和海军陆战队。作战方式等同于陆军,由于兵力有限,所以陆军和空军是主角,而海军起到的是运输和小部分的作战任务。这也是国内不少人对海军打击力量相对轻视的重要原因。<p></p></P>    现代战争中,军队对后勤、指挥、通讯、情报、后勤的依赖要比以往严重得多。一旦这方面双方的差距过大,胜负就没有悬念了。这也使得精确打击对方要害的意义比以往更明显。虽然远程精确打击不能彻底消灭对手的军事力量,但是可以使对方的军事力量处于战争迷雾的笼罩之中,或者造成对方的瘫痪。加上现代战争的高强度和连续性,此时如果对方坚持作战,那么付出的伤亡和损失将是无法承受的。因此,即使少量要点目标被摧毁,没有造成多大人员和物质损失,这种摧毁带来的后果也有可能是决定性的。正是在此种前提下,地面突破已经不再必要。完成从线性到非线性这一跨越的前提也就具备了。而以战斧导弹为代表的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应运而生,赋予海军前所未有的纵深打击能力,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经济政治军事战略目标又都在此打击范围之内,这使海军的打击开始具有决定性。在“战术战斧”服役以前,针对固定目标的精确打击能力已经能够打断对手的神经,“战术战斧”更进一步,它使海军第一次具备了实施非计划性的、实时的、囊括战略和战术目标在内的非接触打击手段。这标志着“战斧”成为了远程纵深打击的一种常用的重要战术手段,乃至是首要手段。以前海军打不远也打不准更打不狠,现在不仅稳准狠,而且还捉摸不定。“战术战斧”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廉价,和其他一些防区外廉价打击手段在一起,也提供了相对充足的火力。<p></p></P>    根据美军的机动作战力量,海军的任务确定后,具体实施时部队有相当的灵活性。只要能够找到对方的薄弱环节,或者让对方暴露薄弱环节,海军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阵位打击目标。加上现代的远程精确打击手段,舰队所能够控制的空间也就更为宽广。相应的,也就是更大的打击范围,更多的可打击目标。这一点,海军可谓得天独厚。相比之下,陆军的长途运输过程中是不容易随时展开的。空军的飞机虽然运动速度高,但是滞空时间限制了远程飞行后的空间控制能力,距离越远投入打击力量越少,持续能力越差,反映越慢。而大机群转场费时费力,反应速度并不高。海军的作战能力历来受空间距离影响最小,而且海军舰队是唯一一种在远距离机动的同时也能保持战斗力的战役集群。机动性和战斗力的协调在海军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协调。当一支新型海军力量展开机动时,其对手的负担之重可想而知,如前文提到,这支舰队什么时候运动到什么位置将无规律可循,打击的目标、时间、方式和途径变幻莫测。而其对手的海军,准确的说是海防军,由于落后于时代,丧失了战斗力,只能由空军和陆军组织消极防御。可是防御重点难以确定。兵力不得不铺开处处设防,既要保护沿海经济地带,又要保护战役实施必须的后勤体系,还要保护交通电力通讯等一系列设施,甚至面对石墨弹的威胁,还要大面积保护高压输电线路。这样沉重的负担之下,消极防御无疑使自己大量空军和防空兵力被牵制。即使竖起一道空中长城,也是画地为牢。自己成了笼中之虎,奈何不得园外之狼。进攻方充分利用这些战场不确定因素,也就给防御方留下了太多的不确定,战场的主动权落入谁手,也没有争议了。<p></p></P>    海军的生命在于机动和火力,由于具备了精确的远程火力和机动性,使得海军的战术手段和作战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海军的地位也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实质上成了综合陆军空军几乎所有作战能力的,独立的综合性军队。虽然规模小于陆军和空军的总合,但是海军控制的空间范围却远远大于陆、空军的总合。海军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其后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一优势不仅有助于海军的快速机动,也确保了海军更好的生存能力,即使本土的基地、港口、机场遭到打击,海军也不会和空军一样被困在原地,也不和陆军一样因为道路交通中断而动作缓慢、寸步难行。在一定时间内,依靠编队自身的补给能力,和海军预置舰艇提供的保障,海军可以保持进攻的势头,需要更多补给时,也可以选择盟国或者本土未受损的港口。打击美军在前沿岛链的基地,可以有效地压制美国及其盟国的空军,但是对美国海军,这种压制无法有效干扰其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行动。这也是海军独立作战能力强于陆军空军的一个体现。海军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军种,对外部构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在特定战争模式下,美国陆军和空军甚至已经成了海军在兵力上的补充。<p></p></P>它山之石<p></p></B></P>美军这种技术进步和战略思想的互动,使得美国一次又一次制定着战争的游戏规则,在对手刚刚开始适应的时候,就把以往的规则推翻,以新的技术和战略革命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但是无论如何变化,战争中的规律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比如美国海军的9大原则,其实都是中国军人早已了解的兵法,其中不少思路还是美国师从中国兵圣而得的。美军的技术进步并没有让这些军事思想进入垃圾堆,而是丰富了其内涵,稳中有变,变中取稳。<p></p></P>中国是美国最重要的对手,因此中国也必然受到美国“由海向陆”战略的冲击。对此的盲目轻视和过度自信将使我们进一步拉开和对手的距离。对方已经完成了进化的过程,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技术和装备的进步上,那就应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老话。中国的海洋战略,海军建设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虽然中国海军的任务不是由海向陆,而是由陆向海,我们的主要作战任务还是争夺制海权,但是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美军的几项原则和理论既是我们了解对手未来作战模式和手段的窗口,也同样适合于中国的海防。中国应该有一支真正的海军,而不是满足于“海防军”的阶段。只有真正的海军,才能把火力和机动,目标和集中,进攻和防御有机结合在一起,让中国拥有足够的防御纵深和更稳固的防御正面,才能有更快的反应能力和更强的机动打击力量,确保对周边环境的控制能力是确保沿海安全的前提。谁能更好的掌握这些要素,将是未来海上作战的关键。也是未来中国海军是否能够走出近海,真正撑起半壁江山的关键。<p></p></P>自然而然,摆在中国海军面前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打造一支远洋海军……<p></p></P>
<P>版主敲上来的?辛苦!</P>
不是,是ferret授权发表的 。
<B>以下是引用<I>plumage</I>在2005-2-17 22:55:20的发言:</B>
不是,是ferret授权发表的 。

<P>那也要费劲敲张来啊</P>[em05]
<P>嘿嘿,这次没费劲啊,大家认真看看,就知道了。</P>
<P>确实是好文章啊,看了有启发啊</P>
<B>以下是引用<I>冯人打</I>在2005-2-18 10:38:06的发言:</B>


<P>那也要费劲敲张来啊</P>[em05]

<P>我把电子文本给他了。</P>
<B>JCFERRET好文!分析透彻,看到《海上力量》好像又看到了《老战场》,那种感觉真好!我们的航母不知何时能到来,没有它,潜艇、驱逐舰、陆基航空兵就少了重要的一环。</B>
<P>《海上力量》每两期会有一次类似的海洋战略问题论坛文章,大家有相关的文章,可以争鸣。</P>
这篇文章,看了几遍,是个好文章,小非有才啊
<B>以下是引用<I>老机</I>在2005-2-19 14:28:18的发言:</B>
这篇文章,看了几遍,是个好文章,小非有才啊

<P>多谢多谢,我等着明基的书刊中也有类似的文章,这才是一个争鸣的局面。
<P>其实看完较量6那篇文章后,我脑子里就有了几万字的反驳。这篇文章只是一个引子。</P>
<P>较量6?</P><P>晚上买本回来看看</P>
说句老机可能不爱听的话,我觉得不用买《较量》6了。那期在朱世巍的捣乱下,搞得一塌糊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1 8:23:00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我在飞翔</I>在2005-2-21 8:22:12的发言:</B>



<P>
<P>再这里想和FERRET探讨一下。美国海军的这种跨越的背景和条件是什么?作为世界其他海上力量,怎么样避免被美军在技术上差距上越拉越远?是否能够以某种方式打破美军的整体部署?</P>
<P>还请FEREET多写些这方面的文章。</P>

<P>背景是无人和它争夺制海权,这样美军在战役之初就可以直接打击对手的军事节点。其条件归结起来,就是远程精确制导和大范围战场机动。</P>
那是不是一旦有了一支可以对其造成威胁的海上力量出现,美海军的使命仍会转变成消灭敌方舰队,掌控制海权?
<P>是的,这对美军而言就是倒退。必须争夺制海权后,才能进入到战果扩张阶段,而不是现在这样,直接进入。</P>
<P>较量6是没什么看的,4\8的质量不行,10叫好但是不符合FQ的口味</P>
<P>那时我们在做战争,较量里的较量不是很清楚</P>[em04]
10我只看了东方纳尔逊,那文章不错,看了挺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