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爆发的国际背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59:32
                                           一、引子
      1945年8月,苏军解放朝鲜半岛。苏联在可以单独占领朝鲜半岛的情况下,同意了美国在38线划界的计划,并希望以此交换美国同意苏联红军进占日本北海道。不过,美国拒绝了苏联对日本的占领要求。从此,朝鲜半岛就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随着冷战的爆发,美、苏利用各自的军事管制权,在朝鲜南北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力量。1948年8月15日,美国在南方扶植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政府,双方随即签订了《美韩临时军事协定》、《韩美经济援助协定》。为与南方对抗,同年9月9日,在苏联的帮助下,北方成立了以金日成为首相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不过由于当时东亚美强苏弱的总体形式,苏联为了不过分刺激美国,为美国攻击苏联有意分裂朝鲜半岛制造借口,斯大林拒绝了金日成缔结《朝苏友好互助条约》和为朝鲜军队提供重武器的要求。至此,尽管南北双方都把统一作为自己的最大课题,国际社会也都公认朝鲜半岛应该统一,但是由于南北双方处于冷战对抗的最前沿,所以朝鲜半岛统一的时间和方式成了一个需要各方仔细衡量的问题。
    客观的说,无论是李承晚还是金日成都没有最后的决定权,朝鲜半岛的博弈实际上是在美国和苏联之间进行的。根据东亚形式的变化,两个超级大国也都随时的调整着自己的策略,在1年多的时间里几经变化。此时东亚最大的变量是中国,虽然中国自身并不想卷入朝鲜半岛的争端。但是美苏双方关于朝鲜半岛的战略调整却无一不与中国有关。
                                           一、引子
      1945年8月,苏军解放朝鲜半岛。苏联在可以单独占领朝鲜半岛的情况下,同意了美国在38线划界的计划,并希望以此交换美国同意苏联红军进占日本北海道。不过,美国拒绝了苏联对日本的占领要求。从此,朝鲜半岛就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随着冷战的爆发,美、苏利用各自的军事管制权,在朝鲜南北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力量。1948年8月15日,美国在南方扶植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政府,双方随即签订了《美韩临时军事协定》、《韩美经济援助协定》。为与南方对抗,同年9月9日,在苏联的帮助下,北方成立了以金日成为首相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不过由于当时东亚美强苏弱的总体形式,苏联为了不过分刺激美国,为美国攻击苏联有意分裂朝鲜半岛制造借口,斯大林拒绝了金日成缔结《朝苏友好互助条约》和为朝鲜军队提供重武器的要求。至此,尽管南北双方都把统一作为自己的最大课题,国际社会也都公认朝鲜半岛应该统一,但是由于南北双方处于冷战对抗的最前沿,所以朝鲜半岛统一的时间和方式成了一个需要各方仔细衡量的问题。
    客观的说,无论是李承晚还是金日成都没有最后的决定权,朝鲜半岛的博弈实际上是在美国和苏联之间进行的。根据东亚形式的变化,两个超级大国也都随时的调整着自己的策略,在1年多的时间里几经变化。此时东亚最大的变量是中国,虽然中国自身并不想卷入朝鲜半岛的争端。但是美苏双方关于朝鲜半岛的战略调整却无一不与中国有关。
一、        苏联的战略考量  
   1948年年底,中国东北已经稳固,为了迫使美军撤离朝鲜半岛,苏军首先撤出北朝鲜。在苏联撤出后,由于南强北弱的军事态势,致使半岛局势日趋紧张。1949年1月1日到4月15日,南朝鲜在三八线挑起军事摩擦达37次,并秘密向38线附近调集了41000人的军队。金日成压力极大,1949年3月,金日成率团访苏,请求苏联帮助。斯大林同意加强北朝鲜的军事力量。
   1949年4月中旬,金日成回国后,一份来自苏联情报部门的情报显示,美军准备在5月全部撤出南朝鲜,而李承晚已在边界地区集结了数万兵力,准备美国撤出后,就于6月对北方发动大规模进攻,两个月消灭北方金日成政权,统一朝鲜。为此,斯大林十分担心,毕竟北方的兵力只有南方的大约1半,并且装备简陋。因此,苏联方面提议,北朝鲜应与北京协商,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族官兵转交朝鲜。同时苏联答应提供朝鲜人民军重型装备和航空技术。6月,南北朝鲜之间的边界冲突次数急剧增加。6月11日,李承晚甚至公开宣布,南朝鲜人正准备给北方毁灭性打击。7月中旬,韩国军队俘虏供认,南方军队已经作好先发制人的准备,38线附近居民已经疏散。这使苏联方面高度警惕,而且此时苏美在欧洲和中东的势力划分也已经完成。在远东,由于中国共产党的节节胜利,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慢慢开始占据优势,斯大林开始考虑解决朝鲜问题了。
    最初,斯大林的考虑是让南方先动手,而后北方反击。苏联一方面加快武装朝鲜人民军,形成对南方军队的军事优势;另一方面却约束金日成,不允许北方首先发动大规模战争。斯大林的这种策略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
    其一,苏联战后的战略构想是没有敌国与苏联接壤,所以虽然苏联没有取得对日本北海道的占领权,但是对远东的势力划分还是满意的,并不想主动改变局势。1974年,莫洛托夫的回忆中也提到,斯大林对当时远东的边境情况是比较满意的。
    其二,在《雅尔塔协定》中,南朝鲜是美国的势力范围,北方首先发动军事进攻风险太大,可能成为美国直接军事干预的借口,甚至引发苏美的直接军事冲突。所以当后来杜鲁门作出不介入朝鲜半岛争端的表态的时候,斯大林感到颇为意外。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虽然金日成一再表示可以迅速解决南朝鲜问题,美国没有时间干预,但是斯大林始终没有松口。
    这种形式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很快就被打破了。斯大林不可能不重视这个和苏联有几千公里边境线的人口大国和领土大国。更何况当时冷战的局势下,中国的地位更加举足轻重。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访问苏联。为了离间中苏,讨好中国,1950年1月5日和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分别就美国在太平洋的防御范围发表声明和讲话。他们宣称,美国的安全线不包括台湾和南朝鲜,美国不会为了保护这些地方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1950年2月14日,苏联为了拉拢中国,防止中国靠近美国,斯大林被迫和中国签署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议》等文件,几乎放弃了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全部特权。而在这之前的1月30日,斯大林突然打电报给苏联驻朝鲜大使,明确表示同意金日成先发制人武力解决南朝鲜的方案,并要求金日成来莫斯科详谈。3月30日,金日成秘密访问莫斯科,这次访问一直持续到4月25日。访问期间,金日成作了详细的汇报,斯大林坚定了北方军事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决心。客观的说,当时中国原则上支持北朝鲜武力解决南方,但是必须是在中国解放台湾之后。北京对当时斯大林和金日成的开战决定毫不知情,虽然斯大林最后对金日成表示一定要先取得中国的支持才能开战,但事实上北朝鲜只是给了中国一个平壤和莫斯科的讨论结果,而中国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反对的余地了。
    苏联态度的忽然转变有以下六点考量:
    其一:东亚整体形式有利于苏联。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苏联的核武器也已经研制成功,东亚美苏的力量对比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其二:北朝鲜已经取得了对南方的绝对军事优势。截止开战前,北方的兵力是南方的2倍,步枪数是南方的2倍,机关枪数是南方的7倍,冲锋枪是南方的13倍,坦克和飞机是南方的6被,在加上南方又有南朝鲜共产党和游击队,所以苏联认为美国来不及出兵,北朝鲜在美国军事干涉之前迅速拿下南方是可能的。
    其三:美国明确表示不干预朝鲜半岛事务,同时苏联情报系统得到了麦克阿瑟给华盛顿的一份秘密报告,其中主张美国不要直接军事干预朝鲜半岛的冲突。另外,南朝鲜国务委员会1950年1月6日的会议内容报告也指出,朝鲜半岛一旦爆发战争,南朝鲜将不能指望美国援助。再加上之前美国有放弃直接武力干涉中国的历史。所以苏联认为美国不直接军事干预朝鲜半岛事务的表态是可信的。
    其四:弥补苏联在中国失去的利益。和中国签定新的条约,使苏联失去了旅顺这个太平洋唯一的不冻港(海参崴冬季有结冰期)。但是如果能在朝鲜半岛南部沿海获得一个港口,将不仅能获得太平洋的不冻港作为军事基地,其战略位置还要好于容易被封锁的旅顺。
    其五:制横日本。冷战爆发后,随着蒋介石战况不利,美国明显开始扶植战败国日本,苏联担心日本再次成为苏联在远东的直接威胁,所以决定拿下朝鲜半岛南方,威慑日本。
    其六:提振社会主义阵营士气。苏美之前在希腊、土耳其、伊朗、德国的角逐,都以苏联妥协告终。对斯大林来说,间接支持金日成的战争,也是对“美国在欧洲、巴尔干和中东所表现的虚伪、欺诈和傲慢的行为,尤其是对其决定建立北约组织”的一种报复。
    另外,近些年来有几种阴谋论的说法流传坊间,笔者认为都是不可信的。
    说法一:苏联同意朝鲜北方率先进攻是为了拖垮中国。这种说法来源已不可考,其荒谬之处就在于用结果去推论动机。在当时,斯大林既不能决定美国的出兵决策、也不能决定中国的出兵决策。而且斯大林当时也不认为中国军队可以抵挡住美国军队,这在后来中国和苏联讨论苏联空军是否参战时就可以看得出来。一旦中国军队出兵并失败,战争失控,战火燃烧到中国东北,那苏联和中国的军事同盟条约岂不是要拉苏联下水,这是斯大林完全不能接受的。
    说法二:苏联同意朝鲜北方率先进攻是为了阻止中国解放台湾。如果斯大林真的是为了阻止中国解放台湾,那么他必须事先作出一个准确的判断,既北朝鲜动武会迫使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美国会用台湾问题做文章。这显然不是斯大林所能确定的,至少目前没有证据支持。
    说法三:苏联决策目的是制造中国东北的紧张态势,以便延缓归还旅顺港。这种说法的前提是斯大林必须预先判断出战争会长期化,或者北朝鲜失败。但是斯大林不是美国的总参谋长,决定不了美国军队的出兵行动。另外,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事实,战争长期化或者北方失败,同样会使苏联远东边境军事压力增大,这种损失不是一个旅顺可以弥补的。所以战争之初,苏联的目标就是短期内解决南朝鲜问题。
    单就朝鲜战争的爆发这件事而言,苏联的战略决策可以说是失败的。苏联领导人完全误判了形势。简单的说,它过于相信了美国的表态,轻视了美国的力量和决心,就像后来美国轻视了中国的战略决心一样。
二、        美国的战略考量   
    二战结束后,美国统治阶层认清了两个事实。其一,民族独立浪潮不可阻挡,“第三世界”已经成为美苏之外不可忽视的第三股力量。其二,共产主义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阻力。面对新的国际局势美国最初采取了以下两种策略。第一,用经济胁迫西欧,推动欧洲国家殖民地独立,支持当地的民族主义者(非共产主义者)建立新政权。这样做即顺应了时势,又可以削弱欧洲势力扩大自己影响。第二,在世界范围内,借助欧洲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和世界各地的与共产主义敌对的民族主义力量大力剪除各国的共产党政权。这种策略在东亚的最直接反应就是对蒋介石和李承晚的大力扶植。
    美国战后在东亚的战略布局可以概括为扶中、抑日、防苏,中国是美国在东亚的战略支点,地位十分重要,而南朝鲜对美国来说重要性则差很多。然而这种布局很快就被打乱了。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被美国寄予厚望的国民党政权的政治、军事地位逐渐恶化,美国在东亚的战略支点开始动摇。1947年7月,美国政府派遣的魏德迈考察团证实了这种情况,并指出除非美国直接军事干预,否则无法避免国民党政权的垮台。美国无力全面干预中国内战,被迫在东亚进行战略收缩,转而于1948年1月起开始扶植日本。不过美国对日本态度的转变引起了苏联的担忧,日本历史上一直是苏联在远东的直接威胁,这种转变也成为后来苏联允许北朝鲜开战的原因之一。
    苏联1948年底撤出朝鲜半岛后,南朝鲜对北朝鲜有绝对的军事优势,这种优势一直维持到1949年的年底。这段时间本是南朝鲜并吞北方的最好时机,李承晚本人也不止一次的发出了战争威胁,不过美国最终却没有同意南朝鲜政府动手。美国不允许李承晚动手主要有以下两点考虑:
    第一,美国在东亚的战略主导地位动摇。中国共产党的节节胜利,使东亚的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变化,中苏蒙朝连成一片,社会主义阵营势头强劲、士气旺盛。这种变化也使苏联改变了消极的东亚政策,而北朝鲜更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反观美国,在东亚的战略支点被摧毁,被迫进行战略收缩,美军不得已撤出南朝鲜完全被挤出了东亚大陆。此时半岛双方虽然是南强北弱,但是东亚地区总体形势却是苏强美弱,李承晚此时开战时机不对。
    第二,中国的优先顺序是在南朝鲜之前的,美国在观望新中国的立场和态度,希望能拉拢新中国。美国1950年年初曾作出了不军事干预台湾和南朝鲜的声明。客观的说,不干预朝鲜半岛冲突是因为东亚的被动局势,但是不干预台湾,就完全的是为了拉拢中国,因为美国在台湾地区的海空军力量是有绝对优势的。这从后来朝鲜开战后美国最先作出的反应是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同时,这件事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对美国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虽然美国在东亚一隅处于劣势,但是从全世界来看,美国在世界其他地方都取得了成功,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中东和欧洲与苏联的直接对抗中,都是美国占得上风。一路的顺风顺水中,美国的政策在中国遭到彻底失败。这对美国国内与共产主义有关的政策辩论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杜鲁门政府被弄的灰头土脸。东亚的不利局势强烈的刺激了美国,美国国内的反苏狂热逐渐高涨,使之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扭转颓势的强烈愿望。在强大的内部压力下,1950年1月31日,杜鲁门被迫重新审议美国安全战略。2月14日,中苏结成战略同盟。3月15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明确指出:“战后危机中心已从欧洲转向亚洲。”4月,著名的NSC68号文件出炉。文件虽然仍主张“欧洲第一”,但同时指出:“世界各地的斗争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当今对自由制度的攻击是世界性的,自由制度在任何地方的失败就是它在所有地方的失败”,“美国总的政策目标是,扭转颓势”,“必须反对任何消极孤立的思想”。另外,文件还特别强调了军事力量的重要性。
    再有,美国在中国的彻底失败,也使南朝鲜的地位变的重要了,它是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前沿,是美国在东亚大陆的唯一落脚点,是美国在东亚新的战略支点——日本的唯一屏障。可以说,美国此时已经放弃了以前的策略,自己推翻了不军事干涉南朝鲜和台湾的声明。好战的美国正在重整旗鼓,静静的等待可以夺回东亚战略主动权的机会。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迅速作出参战决定。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说是朝鲜战争影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950年4月以后,美国的战略决策已经改变,只不过苏联、中国和北朝鲜都不知道罢了。当时无论是南朝鲜、台湾,还是印度支那,不管哪里发生战事,美国都一定会军事干预。这可以从后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迅速就对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作出的反应得出结论。试想,连朝鲜战争这种和台湾不相关的事情都可以被美国拿来作为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更何况是解放军直接进攻台湾呢?只能说美国精心布置的这个地雷,首先是被金日成踩到了。
    历史不容许假设,我们永远不能知道如果北朝鲜不首先开战,美国会不会允许南朝鲜率先动手。但是美国干涉朝鲜内战,并不顾中国警告,执意越过三八线确是历史事实,最终中国被迫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朝鲜战争开战之前中国所扮演的角色又是什么样的呢?
三、开战前中国的角色
   中国最早就朝鲜问题表态是在1949年4月,北朝鲜特使金一带着金日成的求援信来到北京,毛泽东当时就表示赞同北方只能靠武力解决朝鲜问题的观点,并明确表示一旦情况需要,中国可以派兵与你们并肩作战,同时同意金日成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族官兵调回北朝鲜的要求。不过毛泽东同时还特别强调,近期还不能采取军事行动,因为国际形势不利,而一旦中国完成了统一任务,情况就会改变。
    以前有一些美国学者的书籍认为解放军的朝鲜族官兵回国是中国参与谋划朝鲜战争的证据,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当时朝鲜半岛形式是南强北弱,中国同意朝鲜族官兵返回朝鲜的目的是保护北朝鲜免受南方的攻击,而不是支援北朝鲜统一南方。另外,这件事也不能成为中国干涉朝鲜内政的证据,因为返回朝鲜北方的部队大部分都有朝鲜和中国双重国籍,而且当时朝鲜族官兵们多有思乡情绪,返回朝鲜北方都是出于官兵们的主观意愿。
    当时中国百废待兴,关于朝鲜半岛局势的考虑也就仅此而已,中国领导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国内问题上,尤其是台湾问题上。早在1949年7月,刘少奇访苏期间,毛泽东就曾致电斯大林,说明中国共产党准备在1950年进攻台湾,并请求苏联帮助我们组建空军。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见到斯大林的第一天,中国方面就请求苏联派自愿飞行人员或秘密特遣舰队协助攻取台湾,虽然斯大林拒绝了这个要求,但是可以看出中国领导人对台湾问题的重视,而且从侧面说明中国根本无暇关注朝鲜半岛的纷争。美国宣布放弃台湾和南朝鲜后,斯大林对中国的攻台计划也热心起来,中国更是拿出三亿苏联贷款的一半来采购攻台的装备,解放台湾的计划正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朝鲜问题再次摆到中国领导人面前是在1950年5月13日,金日成和朴宪永访问北京,通报了斯大林同意北方先发制人武力解决南方的决定。斯大林的这个决定使北京措手不及,当时中国为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已经付出了无数心血,而且也已经取得了斯大林的支持,中国方面无论如何想不到斯大林会突然改变立场。虽然斯大林对金日成表示必须先争得中国的同意才能开战,但是所有人都明白,斯大林所谓的必须争取中国的同意,只是为了表现对中国的重视而作出的姿态。由于朝鲜北方的战争准备都是在苏联的帮助下进行的,再加上斯大林的“尚方宝剑”,中国方面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手段能阻止或拖延战争的爆发了,只能寄希望于朝鲜战争的迅速结束,之后再继续解放台湾的准备。
    事实求是说,由于美国不干涉南朝鲜和台湾的表态,中朝双方都担心对方率先发动攻势后,美国对自己一方的态度会有改变(实际上美国已经改变了不干涉南朝鲜和台湾的政策,但是中朝苏都不知道这一变化)。所以中朝都在争取苏联首先支持自己。对于先帮助中国解放台湾,还是先帮助北朝鲜解放南朝鲜,斯大林是有过犹豫的。斯大林对新中国和北朝鲜的进攻准备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不过斯大林最后还是将解放南朝鲜放在解放台湾之前,个人认为有四点原因:
    其一:从苏联的国家利益来看,中苏之间已经签定军事同盟条约,中国脱离苏联的可能性非常小。而单独对比南朝鲜和台湾,对苏联来说南朝鲜显然比台湾重要的多。攻占南朝鲜,可以获得一个优良不冻港代替旅顺。反观中国,即使帮助中国攻占解放台湾,毛泽东也不可能接受苏联租界台湾的要求。这一点在中苏商谈签定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过程中,斯大林应该有最直接的感受。再者,台湾距离苏联比较远,而当时的苏联海军还比较弱。
    其二:相对于毛泽东。斯大林更相信金日成。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中,毛泽东和斯大林存在着隔阂,而金日成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北朝鲜的领导人在苏联度过了相当多的日子,北朝鲜政府也完全是苏联扶植的。因此,斯大林显然会更相信朝鲜人。
    其三:对付南朝鲜主要侧重于陆军,这也是苏军擅长的,风险较小。而解放台湾的主力是海空军。
    其四:中苏签定的新条约中,苏联吃亏过大。吐出了吃到嘴里的肥肉,作为苏联乃至全世界共产主义阵营领袖的斯大林是从没吃过这种亏的,笔者以小人之心度之,斯大林当时的心情是很不愉快的。1950年1月30日,在中苏即将签定新约的时候,斯大林却同意北朝鲜先发制人武力统一南方的计划,应该和这不无关系。
    当时无论是斯大林还是金日成,对战争的胜利都是很有信心的。斯大林否定了中国要求马上与朝鲜签定《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请求,表示可以在朝鲜统一后签定这一条约,这固然有避免将苏联拖下水的考虑,但更多的是出于对战争前景的乐观。而由于历史原因,金日成更是婉言谢绝了毛泽东的真诚帮助,表示苏联已经帮助北朝鲜准备好了一切,只需要中国点头。战前,苏联和北朝鲜都没有向中国透露过朝鲜统一战争的详细计划,以至于我们根本不知道朝鲜战争何时爆发,只能被动的接受朝鲜战争已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事实。中国在朝鲜战争的开战决策中,完全是局外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北朝鲜拒绝了中国的军事帮助,以至于朝鲜战争没能顺利、迅速的结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恩,支持楼主原创
朝鲜战争给中国最深的教训有三条:
1、美帝不可怕
2、苏联不可靠
3、基于以上两条,中国只能而且能够依靠自己
有一点值得注意,MD以所谓“不干涉台湾”为诱饵拉拢TG,实际上是个陷阱。从地理上看,台湾的位置正好可以控制日本的各条出海航线,谁能控制台湾谁就扼制住了日本的咽喉。历史上,日本首次对外殖民扩张就把矛头对准了台湾,二战中美国反攻日本一直把台湾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道理都在这里。当时,美国既然已经决意把日本打造为与苏联对抗的前沿阵地,就绝不会在台湾问题上那么大方。如果TG接受了MD的提案,为了收复台湾而和MD合作,不但立马就会和毛子翻脸,在随后的和MD关于台湾问题的谈判中必然会受到MD的讹诈,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以此看来,建国初期太祖果断的拒绝MD的诱惑,和毛子结成联盟,是非常明智的战略选择。
美国人一向以出尔反尔闻名这个星球。口头说的话,啥时候都只是个随时可以去掉的遮羞布。
朝鲜同志的头脑太简单,光相信用武力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如果进攻推迟一年的话,对中国也会好很多。
虽然中国因为朝鲜战争受了难为,但是,不豁出去干一架,谁会承认你是街头霸王呢,五常的席位只能是打出来的~
文章说明毛也相信金大胖会速战速决,不然就没有参战时的仓促了。
北京不知情都是杜撰,看看建国以后38的动向就清楚了,13兵团在中朝边境,39也在13兵团,可以说13已经是土鳖最强战力了,在金胖开打前38的先遣部队就已经入朝了,其实就是投名状,要签订中苏友好条约,斯大林又不是善人,自然要给毛子出力,另外建国的时候土鳖只能投毛子,没得选,投美帝美帝给不了那么多好处,毛子可是连核弹都给了,投美帝东北不要了?东北重要还是湾湾重要这个账很好算
楼主写的不错
写的不错 ~~~~~~~~
1945年8月,苏军解放朝鲜半岛。苏联在可以单独占领朝鲜半岛的情况下
开头就不对。8月日本已经条件投降了。如果谁更能收降的话,美军更能更快的单独在朝鲜半岛收降。
海军空军能非常快的从冲绳运兵进朝鲜。
没有那么简单吧?
楼主的,你说1949年南韩的军事实力强于北韩的说法有依据吗?1950年6月北韩又有了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飞机,坦克和大炮,南韩几乎是一穷二白,就算飞机,坦克和大炮等重武器能从天上掉下来,人员培训可不是几个月能完成的
akula12345 发表于 2015-1-31 22:19
楼主的,你说1949年南韩的军事实力强于北韩的说法有依据吗?1950年6月北韩又有了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飞机 ...
这是立场问题,所以 他开头
1945年8月,苏军解放朝鲜半岛。苏联在可以单独占领朝鲜半岛的情况下

我就认为 他完全不顾最基本的事实上,在想当然的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