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报国 铁骑三千下西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05:19
1981年5月北方公司签订了一项坦克车辆的出口合同,其中包括2860辆69-II中型坦克和286辆抢救牵引车,三年时间完成。坦克中又包括69-II战斗坦克、69-IIA指挥坦克以及69-IIB、69-IIC、69-IIC1等多种型号,这是兵器工业坦克车辆历史上出口数量最多的一项合同。

  69式中型坦克,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型坦克,与59式相比,发动机采用了废气涡轮增压,功率提高了12%,火炮使用了新研制的100毫米滑膛炮,配备了穿甲弹和破甲弹,具有较强反坦克作战能力。1974年定型。

  这个合同风险非常大,不但数量很大,品种很多,且改进项目很多,而最大的风险则是时间太短。

  应买方要求,此次出口的69-II在69式坦克的基础上,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二十多项重大的技术改进。滑膛炮换成了线膛炮,火控换成了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此外,三防装置、车体屏蔽、行星传动、转向机、离合器、冷却系统、方向机、红外夜瞄夜视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虽然坦克的综合性能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如此大的工作量和不小的技术难度,对兵器工业坦克科技队伍则是一次很大的考验。

  合同规定,69-II坦克当年就要首批交付100辆,其余的三年内完成,平均每年需要生产900台,远远超出了我们的原有能力。能不能在短时期内,边科研、边生产、边改造,迅速形成这样大的生产能力,对于中国坦克工业来说,确实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面对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个坦克出口合同,一个风险极大的合同。接还是不接,五机部党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最后决定:为了国家荣誉,为了国防建设,也为了兵器工业自身的发展,决心迎着困难上,倾全部之力,拿下这个大合同。

  合同签订之后,张珍部长亲自挂帅,坦克局王本林局长牵头,机关各局同心协力,决心打响坦克出口第一炮。

  合同草签后的第9天,就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出口任务。任命聂玉峰为总设计师,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五机部与总参装甲兵联合下达了《关于外贸坦克装甲车辆实行军检的通知》,以确保出口车辆的设计和生产质量。

  5月下旬,张部长和王局长以及内蒙国防工办苏主任下厂检查出口工作安排情况。国务院国防工办也在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协调协作配套问题。为了扩大生产能力,保证该合同如期履约,五机部还将零部件进行了扩散生产。

  承担任务的所有单位,无论总装厂、配套厂,都把此项任务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齐心协力,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克服种种困难,千方百计地完成任务。

  在首批交付100辆的240个日日夜夜里,既要完成12项重大技术改进,又要进行工艺准备、试制试验,还要准备发运,工作千头万绪,617厂职工日以继夜,加班加点。

  617厂李立青厂长、刘作会总工程师亲临第一线,组织攻关与协调。精心组织设计改进、工装准备、批量生产的交叉作业,要求改进设计工作力求一次成功。

  在各协作配套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按时完成了首批交付,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在接下来的两年多里,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外方又不断提出了十多项技术改进,既要完成5、6种车型的改进设计,还要形成月产100台的能力。工作量非常之大,仅新设计工艺装置3500多项,制造工装7000余套,总工作量为核算能力的1.9倍。

  为了完成这项史无前例的大合同,617厂提出了“创坦克设计高水平”、“创工艺准备高速度高质量”的战斗口号,开展了工艺技术准备大会战。在试制和生产阶段,采用计划网络管理技术,层层落实任务。全厂成立了现场指挥部,建立了总师会、调度会、技术系统例会等一系列的会议制度,保证指挥昼夜不断线。职工实行“大倒班,连轴转”加班加点抢时间,保进度。先后成立了49个技术攻关小组,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为了制订指挥坦克通讯频率表,攻关组打破常规,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完成了三年的工作量。一年半里69-II系列6种车型的改进设计、生产线的扩能改造和工艺工装的准备全部按时完成。

  承担配套任务的火炮厂、发动机厂、火控厂等所有协作单位,也都把该项出口当成头等大事,全力以赴,克服困难,绝不拖总装厂后腿。有的甚至调整原来的生产计划,宁可牺牲产值,也得保证外贸任务的完成。航空133厂,承接了69-II项目新的液压部件的生产任务,在拿到图纸后立即组织试制,总工程师连续两天两夜在试制车间指挥技术攻关,三个月就拿出了合格产品,全面完成了配套任务。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如期完成了这个坦克出口的最大合同,满载中国制造坦克的巨轮,沿着郑和下西洋的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驶向西方。创造了坦克工业历史上研制周期短、定型快、投产快的历史新记录。既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为兵器工业争得了信誉,同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项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最大军品出口合同,锻炼了中国兵工队伍,考验了中国兵工平战转换的应急能力。中国兵工向祖国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它证明具有光荣传统的中国兵工,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证明经过三十多年建设的中国坦克工业,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技术水平和不可小视的制造能力,应该能在世界军火市场上有所作为。

  

    1986年,69-II外贸坦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最高奖项—特等奖,这是兵器行业第一个国家级的科技进步特等奖。(蔡寅生)
http://www.zhige.net/html/2011/0909/31804.html1981年5月北方公司签订了一项坦克车辆的出口合同,其中包括2860辆69-II中型坦克和286辆抢救牵引车,三年时间完成。坦克中又包括69-II战斗坦克、69-IIA指挥坦克以及69-IIB、69-IIC、69-IIC1等多种型号,这是兵器工业坦克车辆历史上出口数量最多的一项合同。

  69式中型坦克,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型坦克,与59式相比,发动机采用了废气涡轮增压,功率提高了12%,火炮使用了新研制的100毫米滑膛炮,配备了穿甲弹和破甲弹,具有较强反坦克作战能力。1974年定型。

  这个合同风险非常大,不但数量很大,品种很多,且改进项目很多,而最大的风险则是时间太短。

  应买方要求,此次出口的69-II在69式坦克的基础上,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二十多项重大的技术改进。滑膛炮换成了线膛炮,火控换成了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此外,三防装置、车体屏蔽、行星传动、转向机、离合器、冷却系统、方向机、红外夜瞄夜视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虽然坦克的综合性能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如此大的工作量和不小的技术难度,对兵器工业坦克科技队伍则是一次很大的考验。

  合同规定,69-II坦克当年就要首批交付100辆,其余的三年内完成,平均每年需要生产900台,远远超出了我们的原有能力。能不能在短时期内,边科研、边生产、边改造,迅速形成这样大的生产能力,对于中国坦克工业来说,确实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面对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个坦克出口合同,一个风险极大的合同。接还是不接,五机部党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最后决定:为了国家荣誉,为了国防建设,也为了兵器工业自身的发展,决心迎着困难上,倾全部之力,拿下这个大合同。

  合同签订之后,张珍部长亲自挂帅,坦克局王本林局长牵头,机关各局同心协力,决心打响坦克出口第一炮。

  合同草签后的第9天,就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出口任务。任命聂玉峰为总设计师,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五机部与总参装甲兵联合下达了《关于外贸坦克装甲车辆实行军检的通知》,以确保出口车辆的设计和生产质量。

  5月下旬,张部长和王局长以及内蒙国防工办苏主任下厂检查出口工作安排情况。国务院国防工办也在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协调协作配套问题。为了扩大生产能力,保证该合同如期履约,五机部还将零部件进行了扩散生产。

  承担任务的所有单位,无论总装厂、配套厂,都把此项任务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齐心协力,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克服种种困难,千方百计地完成任务。

  在首批交付100辆的240个日日夜夜里,既要完成12项重大技术改进,又要进行工艺准备、试制试验,还要准备发运,工作千头万绪,617厂职工日以继夜,加班加点。

  617厂李立青厂长、刘作会总工程师亲临第一线,组织攻关与协调。精心组织设计改进、工装准备、批量生产的交叉作业,要求改进设计工作力求一次成功。

  在各协作配套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按时完成了首批交付,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在接下来的两年多里,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外方又不断提出了十多项技术改进,既要完成5、6种车型的改进设计,还要形成月产100台的能力。工作量非常之大,仅新设计工艺装置3500多项,制造工装7000余套,总工作量为核算能力的1.9倍。

  为了完成这项史无前例的大合同,617厂提出了“创坦克设计高水平”、“创工艺准备高速度高质量”的战斗口号,开展了工艺技术准备大会战。在试制和生产阶段,采用计划网络管理技术,层层落实任务。全厂成立了现场指挥部,建立了总师会、调度会、技术系统例会等一系列的会议制度,保证指挥昼夜不断线。职工实行“大倒班,连轴转”加班加点抢时间,保进度。先后成立了49个技术攻关小组,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为了制订指挥坦克通讯频率表,攻关组打破常规,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完成了三年的工作量。一年半里69-II系列6种车型的改进设计、生产线的扩能改造和工艺工装的准备全部按时完成。

  承担配套任务的火炮厂、发动机厂、火控厂等所有协作单位,也都把该项出口当成头等大事,全力以赴,克服困难,绝不拖总装厂后腿。有的甚至调整原来的生产计划,宁可牺牲产值,也得保证外贸任务的完成。航空133厂,承接了69-II项目新的液压部件的生产任务,在拿到图纸后立即组织试制,总工程师连续两天两夜在试制车间指挥技术攻关,三个月就拿出了合格产品,全面完成了配套任务。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如期完成了这个坦克出口的最大合同,满载中国制造坦克的巨轮,沿着郑和下西洋的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驶向西方。创造了坦克工业历史上研制周期短、定型快、投产快的历史新记录。既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为兵器工业争得了信誉,同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项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最大军品出口合同,锻炼了中国兵工队伍,考验了中国兵工平战转换的应急能力。中国兵工向祖国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它证明具有光荣传统的中国兵工,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证明经过三十多年建设的中国坦克工业,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技术水平和不可小视的制造能力,应该能在世界军火市场上有所作为。

  

    1986年,69-II外贸坦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最高奖项—特等奖,这是兵器行业第一个国家级的科技进步特等奖。(蔡寅生)
http://www.zhige.net/html/2011/0909/31804.html
谁是买家,一下2千多辆。。
强哥不能退缩 发表于 2012-12-9 18:44
谁是买家,一下2千多辆。。
伊拉克……肯定是伊拉克
maggic92 发表于 2012-12-9 18:45
伊拉克……肯定是伊拉克
这个伊拉克那个时候在干嘛?
这个伊拉克那个时候在干嘛?
两伊战争啊
YvesW 发表于 2012-12-9 18:50
两伊战争啊
哦,那是伊拉克背后不是美国么?中美刚建交,中苏好像刚交恶。。。
额我来被科普下
海湾的废铁
全部成了悲剧。唉,被联军虐惨了。。

强哥不能退缩 发表于 2012-12-9 18:52
哦,那是伊拉克背后不是美国么?中美刚建交,中苏好像刚交恶。。。


两伊战争时天朝两头卖军火又不是什么秘密。两伊战争都是80年代的事情了,中苏交恶都什么年代了。
强哥不能退缩 发表于 2012-12-9 18:52
哦,那是伊拉克背后不是美国么?中美刚建交,中苏好像刚交恶。。。


两伊战争时天朝两头卖军火又不是什么秘密。两伊战争都是80年代的事情了,中苏交恶都什么年代了。
印象中最终用户是伊拉克,但名义上的买家好像是约旦,钱是沙特等国出的。
强哥不能退缩 发表于 2012-12-9 18:44
谁是买家,一下2千多辆。。
名义上是约旦,实际是转手给了伊拉克。
可以说,两伊战争挽救了中国兵工,否则全都会垮掉。经历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军工集体军转民巨痛的兵工人恐怕迄今心有余悸,恁根本无法想象多少赫赫有名的企业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
强哥不能退缩 发表于 2012-12-9 18:44
谁是买家,一下2千多辆。。
傻大木,一个便宜三个爱,据说人民币40万一辆

强哥不能退缩 发表于 2012-12-9 18:44
谁是买家,一下2千多辆。。


  伊拉克,一家德国公司倒的手,好像到了伊拉克再装这家公司的电子设备。包一机差点撑死两伊不打了又差点饿死。
强哥不能退缩 发表于 2012-12-9 18:44
谁是买家,一下2千多辆。。


  伊拉克,一家德国公司倒的手,好像到了伊拉克再装这家公司的电子设备。包一机差点撑死两伊不打了又差点饿死。
昊昊 发表于 2012-12-9 21:37
傻大木,一个便宜三个爱,据说人民币40万一辆
才40W,哎呀,现在好多人的四圈换这个开着才霸气。
思想的幽灵 发表于 2012-12-9 23:10
伊拉克,一家德国公司倒的手,好像到了伊拉克再装这家公司的电子设备。包一机差点撑死两伊不打了又差 ...
学习了。
火控系统好象和德国合作研制的。
80年代因为两伊战争,兵器可是国防军工中比较牛X的部门,比啥航空航天,造船等好多了!
强哥不能退缩 发表于 2012-12-9 23:44
才40W,哎呀,现在好多人的四圈换这个开着才霸气。
40万美元吧,如果是人仔,也太便宜了吧。
强哥不能退缩 发表于 2012-12-9 23:44
才40W,哎呀,现在好多人的四圈换这个开着才霸气。

当年的40万。。。当年的物价。。。

当年的黄金35美元/盎司,现在1700美元/盎司
69-2M型号还装备了解放军的
钱,对我们后来的装备技术升级带来了生机,不过这批产品的结局确实够惨的,几乎是被联军完爆阿。


20世纪70-80年代的两场战争造就了或者说挽救了兔子的军工。

20世纪70-80年代的两场战争造就了或者说挽救了兔子的军工。
强哥不能退缩 发表于 2012-12-9 18:52
哦,那是伊拉克背后不是美国么?中美刚建交,中苏好像刚交恶。。。
伊朗背后也是美国,所以美国中立了。
X47C 发表于 2012-12-10 12:37
当年的40万。。。当年的物价。。。

当年的黄金35美元/盎司,现在1700美元/盎司
亲!80年一根油条3分,现在1元。
cuteg 发表于 2012-12-10 17:01
伊朗背后也是美国,所以美国中立了。
哦。是的。。。
X47C 发表于 2012-12-10 12:37
当年的40万。。。当年的物价。。。

当年的黄金35美元/盎司,现在1700美元/盎司
学习了。。。
没有2伊战争,军工兔的日子难易想象
强哥不能退缩 发表于 2012-12-9 23:44
才40W,哎呀,现在好多人的四圈换这个开着才霸气。
当年的40W软妹币兑换当时的美刀是20W,价格还是相当不错的
强哥不能退缩 发表于 2012-12-9 23:44
才40W,哎呀,现在好多人的四圈换这个开着才霸气。
给出口公司的价格是40万人民币左右,然后卖50万美元的样子。
总共才十多亿人民币。
那是个转折点
cuteg 发表于 2012-12-10 17:01
伊朗背后也是美国,所以美国中立了。
79年伊朗革命后就和美国闹翻了,伊朗那些美国货是巴列维王朝时买的
勇敢的米哈伊 发表于 2012-12-10 14:54
69-2M型号还装备了解放军的
我们装备过79,没装备过69-2M,该型号是出口的
草原小屋 发表于 2012-12-10 11:03
火控系统好象和德国合作研制的。
这种坑人的火控哪里是德国合作的,自己捣鼓的,活该伊拉克倒霉
思想的幽灵 发表于 2012-12-9 23:10
伊拉克,一家德国公司倒的手,好像到了伊拉克再装这家公司的电子设备。包一机差点撑死两伊不打了又差 ...
是约旦转手的,火控绝对是中国的,激光测距仪就是我舅妈那个企业生产的,当时还没定型的烂货,最后直接连次品都装上车了,呵呵
唯物 发表于 2012-12-11 12:22
我们装备过79,没装备过69-2M,该型号是出口的
那就是原来自用的那小批69升级
唯物 发表于 2012-12-11 12:26
是约旦转手的,火控绝对是中国的,激光测距仪就是我舅妈那个企业生产的,当时还没定型的烂货,最后直接连 ...
   81年时包头一机二机两厂真是热火朝天,搜了一下确实是约旦转手的不过这事确实有西德人参与那时我姑父是二机的和一机协作听他们聊天听的。
70年代59式出厂价就50多万一辆了。

617厂史记载,80年代初期,出口创汇10亿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