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蜂被指入侵法国引大恐慌 我国学者不赞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00:29
一群个头只有两厘米的小家伙,正搅得英法两国心神不宁。

  一个名叫“今非昔比”的英国网友信誓旦旦地说,一旦它们入侵英国,他要么立即移民外国,要么买一张巨型苍蝇拍和一大罐杀虫剂来防身!法国巴黎更是如临大敌:无论是拥有世界上最大抒情剧场的巴黎歌剧院,还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曾作为监狱的卢森堡公园,许多标志性建筑的顶部都设置了捕虫网或杀虫剂;巴黎市政府还安排了工作人员,在必要的时候随时出动。

  让这两个欧洲大国严阵以待的入侵者,其实是一种据称来自中国的马蜂。

  一个月前,一名54岁的法国男子被马蜂蜇死。经过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研究员弗兰克·穆勒的辨认,杀手很可能是远渡重洋而来的中国墨胸胡蜂。这位研究员还抛出另一枚重磅炸弹:这一外来物种将在2014年前进入英国。

  但对于这种说法,我国蜜蜂研究者并不赞同。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保护与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王强推测,这群马蜂可能之前就在法国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研究员李铁生也认为,从马蜂的生活习性来讲,漂洋过海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被它们蛰一下的感觉,就像被烧得滚烫的钉子刺进了皮肤

  起初,这只是一起普通的死亡事件。2012年11月5日,在法国卢瓦尔省的小镇科伦,一个中年男人正在自家花园里悠闲地修剪树枝。这里是法国排名第一的白葡萄酒的出产地,四周起伏平缓的山丘上遍布着农田,与远处山上建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堡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优美恬静的田园图景。

  这幅和谐的画面被一抹突兀的黑色搅乱了。一团黑雾从树丛中窜出,将受害人笼罩起来,任凭快跑、躲闪或用力地挥臂驱赶,黑雾依旧牢牢地黏着他。伴随着轰炸机般的嗡嗡声,黑雾变得攻击性十足,雨点般的袭击落在他裸露的皮肤上,几分钟以后,男子停止了挣扎,黑雾这才慢慢散去。这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如果不是地上多了一具面目扭曲的尸体,不会有人相信刚刚发生的骇人一幕。

  当地警方立刻开展调查,很快就找到了凶手那团死神般的黑雾,原来是一群马蜂。马蜂蜇死人的事件在法国也时有发生,并不算什么新闻。但这一次,经过科学家的辨认,得出的结论令人大惊失色:凶手属于外来物种!

  弗兰克·穆勒对《中国青年报》表示,他所在的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早在2004年就有这种外来马蜂的观察记录。坐落在塞纳河畔的巴黎国家历史自然博物馆,不但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动植物标本化石,还汇集了世界各地的优秀研究人员。

  穆勒和同事定期到野外考察,对法国境内的马蜂进行搜集分类。马蜂和蜜蜂同属于昆虫纲膜翅目,分别属胡蜂总科和蜜蜂总科,也算得上亲戚关系。马蜂是一般人对胡蜂总科昆虫的笼统称呼,也有人称之为黄蜂。

  8年前,穆勒开始对这种外来马蜂进行记录建档。不同于法国本土马蜂,这位外来户身长是当地蜜蜂的4倍,而且更具攻击性。一只外来马蜂可以在一分钟内撕碎40只欧洲蜜蜂。通过提取DNA,穆勒将这种外来马蜂的基因型与世界各地的马蜂进行对比,发现与中国本土的墨胸胡蜂一致。

  两年后,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翅目部负责人克莱尔·威尔孟特根据观测记录,以及目击者的证实,提出了“墨胸胡蜂中国说”的假设,并撰写了论文。目击者是她的一位朋友,在法国南部做盆景生意。大约在2005年前后,这位生意人见过几只“曾在中国见过的”马蜂在自家花园里飞来飞去。这个商人经常用货船集装箱从中国进口陶器承装盆景,她怀疑马蜂是躲藏在中国陶器集装箱里“偷渡”而来。

  如今,这篇昔日默默无闻的学术文章被人翻了出来,再度引起公众的极大恐慌。

  不少人将这群外来马蜂与曾经肆虐南美洲的“杀人蜂”联系起来,因为它们同样凶悍好战,所到之处无论人畜均难幸免。很多法国养蜂者发现饲养蜜蜂的数量大量减少,开始求助于法国养蜂协会。

  巴黎副市长法比耶那不得不出面安抚民众。她澄清说这种马蜂虽然凶猛,但对人类并不是一击致命的,只有少数对蜂毒严重过敏的人才会导致死亡。

  英国媒体《每日邮报》几乎在第一时间报导了此事。按照穆勒的预测,这群入侵者将于2014年抵达大不列颠。这家媒体还添油加醋地形容道:“被它们蛰一下的感觉,就像被烧得滚烫的钉子刺进了皮肤!”

  墨胸胡蜂虽然性格暴躁,却是有缺点的益虫

  不过,当墨胸胡蜂的中文命名者李铁生得知这个小家伙闯祸的消息,并不感到意外。

  “它们又犯什么事儿了?”这位76岁的老人说,“我当初也被蛰过,那滋味可比打针疼多了!”

  这位南开大学昆虫系的毕业生从1976年开始研究马蜂。“墨胸胡蜂”这个名字,也是他那一年在整理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已有的、未命名分类的标本时所取。当时,这个年轻学者看到这种马蜂黑色的胸部,灵机一动取名为“墨胸胡蜂”。

  在20平方米的书房里,他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挂在墙壁上的一排摆满马蜂标本的玻璃镜框。大大小小的马蜂,虽然都是黑黄相间,可有的颜色鲜艳,大腹便便,一副黑社会老大的派头;有的体色较淡,细腿蜂腰,颇像老大身边身手敏捷的保镖。

  他指着半个拇指大小的胡蜂说:“看,那只就是墨胸胡蜂。”如果说它有什么特点,就是它的胸部呈现的是黑色、足部呈金色,“别看它不起眼,主要是跟旁边大块头金环胡蜂的对比,另外就是标本难免有些缩水”。

  对于这个“黑肚皮”在法国的杀人事件,跟马蜂打了36年交道的李铁生解释说,马蜂出于天生的护巢性,当人们有意或者无意的行为让它感到巢穴受到威胁时,它们就会一涌而出,集体围攻入侵者。

  他还纠正说,墨胸胡蜂并不是杀人蜂。杀人蜂是由于人为的疏忽,导致非洲蜜蜂与丛林野蜂杂交出来的新品种,又称非洲化蜜蜂,属于蜜蜂科。相比之下,墨胸胡蜂是属胡蜂科,人们习惯称之为马蜂或者黄蜂。

  “墨胸胡蜂虽然性格暴躁,却是一种有缺点的益虫。”李铁生评价道。他曾经在浙江人工饲养马蜂来防治棉铃虫。作为肉食性昆虫,居住在棉花田里的马蜂能够担负起“害虫杀手”的职责。

  李铁生表示,人们之所以觉得捅马蜂窝特别危险,恰恰是因为对它习性的了解太少。

  “马蜂在夜间、下雨天和三级以上的大风天都不出来,可人们往往喜欢挑个风和日丽的大晴天下战书,这反而是马蜂战斗力最强的时候。”他说,“正确的做法是白天看准马蜂窝的位置,等到晚上再去把它摘除。”

  他还记得有人提出配置价值10万元的防护服,“其实根本用不着,反倒是穿得越少越好,我们经常穿着背心短裤,以免马蜂钻进衣服里”。由于马蜂基本上是色盲,明确识别白色,所以进行人工捕杀的时候,工作者最好穿深色服装。

  另外,实验证明,马蜂对运动中的物体观察敏锐,一旦遭到马蜂追击,千万不要乱跑,应当缩头藏顶,伏下不动。

  法国可能早就有墨胸胡蜂

  不过,对于墨胸胡蜂在法国肆虐的消息,王强和李铁生都表示质疑。

  王强认为,尽管法国科学家们进行了基因比对,但要确定外来物种,还应该将该物种的形态学、生活史和生理特性等多方面与当地同类物种进行比对。基因只能证明两者之间的亲缘性。即使这种马蜂的形态学、生理特性与生活史等与墨胸胡蜂相似,也只能说明两物种属同类,不能说明该物种就一定是通过人为渠道由中国传播到当地,有可能是物种本身的自然迁徙,也可能它们在法国之前就有分布,只是并未进行系统研究。

  李铁生也非常怀疑“墨胸胡蜂中国说”的假设,理由是胡蜂非仓库害虫,生活习性活跃。在他的印象中,曾经发生过波兰指责中国出口的长毛绒里附有一种叫做赤足郭公虫的仓库害虫。后来他在波兰人的论文里找到了证据,证明这种寄生虫在波兰本来就有分布。事后证明,原来是波兰的货船没有做好清洁工作。

  最近,他又找到了1904年法国学者拜森发表的一篇关于墨胸胡蜂的论文,这让他愈发肯定了自己的观点。

  无论如何,那位盆景商遭了殃。按照法国科学家的说法, 中国马蜂是通过集装箱“偷渡”到法国的。

  作为当地唯一一个跟中国打交道的商人,那些受到损失的蜂农把矛头都纷纷指向了他。蜂农们坚持要其为他们的损失负责,愤怒的人们有的对他谩骂不休,有的扬言要把他从当地赶走,还闹出了不少纠纷。

  当笔者向穆勒提出联系这位商人时,穆勒替他拒绝了:“这个可怜的人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像其他人一样做自己的生意,实在不应该要他为物种入侵的事情负责,那些纠纷已经够他受的了,还是让他安静地生活吧!” .
http://news.sohu.com/20121205/n359502233.shtml一群个头只有两厘米的小家伙,正搅得英法两国心神不宁。

  一个名叫“今非昔比”的英国网友信誓旦旦地说,一旦它们入侵英国,他要么立即移民外国,要么买一张巨型苍蝇拍和一大罐杀虫剂来防身!法国巴黎更是如临大敌:无论是拥有世界上最大抒情剧场的巴黎歌剧院,还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曾作为监狱的卢森堡公园,许多标志性建筑的顶部都设置了捕虫网或杀虫剂;巴黎市政府还安排了工作人员,在必要的时候随时出动。

  让这两个欧洲大国严阵以待的入侵者,其实是一种据称来自中国的马蜂。

  一个月前,一名54岁的法国男子被马蜂蜇死。经过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研究员弗兰克·穆勒的辨认,杀手很可能是远渡重洋而来的中国墨胸胡蜂。这位研究员还抛出另一枚重磅炸弹:这一外来物种将在2014年前进入英国。

  但对于这种说法,我国蜜蜂研究者并不赞同。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保护与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王强推测,这群马蜂可能之前就在法国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研究员李铁生也认为,从马蜂的生活习性来讲,漂洋过海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被它们蛰一下的感觉,就像被烧得滚烫的钉子刺进了皮肤

  起初,这只是一起普通的死亡事件。2012年11月5日,在法国卢瓦尔省的小镇科伦,一个中年男人正在自家花园里悠闲地修剪树枝。这里是法国排名第一的白葡萄酒的出产地,四周起伏平缓的山丘上遍布着农田,与远处山上建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堡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优美恬静的田园图景。

  这幅和谐的画面被一抹突兀的黑色搅乱了。一团黑雾从树丛中窜出,将受害人笼罩起来,任凭快跑、躲闪或用力地挥臂驱赶,黑雾依旧牢牢地黏着他。伴随着轰炸机般的嗡嗡声,黑雾变得攻击性十足,雨点般的袭击落在他裸露的皮肤上,几分钟以后,男子停止了挣扎,黑雾这才慢慢散去。这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如果不是地上多了一具面目扭曲的尸体,不会有人相信刚刚发生的骇人一幕。

  当地警方立刻开展调查,很快就找到了凶手那团死神般的黑雾,原来是一群马蜂。马蜂蜇死人的事件在法国也时有发生,并不算什么新闻。但这一次,经过科学家的辨认,得出的结论令人大惊失色:凶手属于外来物种!

  弗兰克·穆勒对《中国青年报》表示,他所在的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早在2004年就有这种外来马蜂的观察记录。坐落在塞纳河畔的巴黎国家历史自然博物馆,不但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动植物标本化石,还汇集了世界各地的优秀研究人员。

  穆勒和同事定期到野外考察,对法国境内的马蜂进行搜集分类。马蜂和蜜蜂同属于昆虫纲膜翅目,分别属胡蜂总科和蜜蜂总科,也算得上亲戚关系。马蜂是一般人对胡蜂总科昆虫的笼统称呼,也有人称之为黄蜂。

  8年前,穆勒开始对这种外来马蜂进行记录建档。不同于法国本土马蜂,这位外来户身长是当地蜜蜂的4倍,而且更具攻击性。一只外来马蜂可以在一分钟内撕碎40只欧洲蜜蜂。通过提取DNA,穆勒将这种外来马蜂的基因型与世界各地的马蜂进行对比,发现与中国本土的墨胸胡蜂一致。

  两年后,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翅目部负责人克莱尔·威尔孟特根据观测记录,以及目击者的证实,提出了“墨胸胡蜂中国说”的假设,并撰写了论文。目击者是她的一位朋友,在法国南部做盆景生意。大约在2005年前后,这位生意人见过几只“曾在中国见过的”马蜂在自家花园里飞来飞去。这个商人经常用货船集装箱从中国进口陶器承装盆景,她怀疑马蜂是躲藏在中国陶器集装箱里“偷渡”而来。

  如今,这篇昔日默默无闻的学术文章被人翻了出来,再度引起公众的极大恐慌。

  不少人将这群外来马蜂与曾经肆虐南美洲的“杀人蜂”联系起来,因为它们同样凶悍好战,所到之处无论人畜均难幸免。很多法国养蜂者发现饲养蜜蜂的数量大量减少,开始求助于法国养蜂协会。

  巴黎副市长法比耶那不得不出面安抚民众。她澄清说这种马蜂虽然凶猛,但对人类并不是一击致命的,只有少数对蜂毒严重过敏的人才会导致死亡。

  英国媒体《每日邮报》几乎在第一时间报导了此事。按照穆勒的预测,这群入侵者将于2014年抵达大不列颠。这家媒体还添油加醋地形容道:“被它们蛰一下的感觉,就像被烧得滚烫的钉子刺进了皮肤!”

  墨胸胡蜂虽然性格暴躁,却是有缺点的益虫

  不过,当墨胸胡蜂的中文命名者李铁生得知这个小家伙闯祸的消息,并不感到意外。

  “它们又犯什么事儿了?”这位76岁的老人说,“我当初也被蛰过,那滋味可比打针疼多了!”

  这位南开大学昆虫系的毕业生从1976年开始研究马蜂。“墨胸胡蜂”这个名字,也是他那一年在整理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已有的、未命名分类的标本时所取。当时,这个年轻学者看到这种马蜂黑色的胸部,灵机一动取名为“墨胸胡蜂”。

  在20平方米的书房里,他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挂在墙壁上的一排摆满马蜂标本的玻璃镜框。大大小小的马蜂,虽然都是黑黄相间,可有的颜色鲜艳,大腹便便,一副黑社会老大的派头;有的体色较淡,细腿蜂腰,颇像老大身边身手敏捷的保镖。

  他指着半个拇指大小的胡蜂说:“看,那只就是墨胸胡蜂。”如果说它有什么特点,就是它的胸部呈现的是黑色、足部呈金色,“别看它不起眼,主要是跟旁边大块头金环胡蜂的对比,另外就是标本难免有些缩水”。

  对于这个“黑肚皮”在法国的杀人事件,跟马蜂打了36年交道的李铁生解释说,马蜂出于天生的护巢性,当人们有意或者无意的行为让它感到巢穴受到威胁时,它们就会一涌而出,集体围攻入侵者。

  他还纠正说,墨胸胡蜂并不是杀人蜂。杀人蜂是由于人为的疏忽,导致非洲蜜蜂与丛林野蜂杂交出来的新品种,又称非洲化蜜蜂,属于蜜蜂科。相比之下,墨胸胡蜂是属胡蜂科,人们习惯称之为马蜂或者黄蜂。

  “墨胸胡蜂虽然性格暴躁,却是一种有缺点的益虫。”李铁生评价道。他曾经在浙江人工饲养马蜂来防治棉铃虫。作为肉食性昆虫,居住在棉花田里的马蜂能够担负起“害虫杀手”的职责。

  李铁生表示,人们之所以觉得捅马蜂窝特别危险,恰恰是因为对它习性的了解太少。

  “马蜂在夜间、下雨天和三级以上的大风天都不出来,可人们往往喜欢挑个风和日丽的大晴天下战书,这反而是马蜂战斗力最强的时候。”他说,“正确的做法是白天看准马蜂窝的位置,等到晚上再去把它摘除。”

  他还记得有人提出配置价值10万元的防护服,“其实根本用不着,反倒是穿得越少越好,我们经常穿着背心短裤,以免马蜂钻进衣服里”。由于马蜂基本上是色盲,明确识别白色,所以进行人工捕杀的时候,工作者最好穿深色服装。

  另外,实验证明,马蜂对运动中的物体观察敏锐,一旦遭到马蜂追击,千万不要乱跑,应当缩头藏顶,伏下不动。

  法国可能早就有墨胸胡蜂

  不过,对于墨胸胡蜂在法国肆虐的消息,王强和李铁生都表示质疑。

  王强认为,尽管法国科学家们进行了基因比对,但要确定外来物种,还应该将该物种的形态学、生活史和生理特性等多方面与当地同类物种进行比对。基因只能证明两者之间的亲缘性。即使这种马蜂的形态学、生理特性与生活史等与墨胸胡蜂相似,也只能说明两物种属同类,不能说明该物种就一定是通过人为渠道由中国传播到当地,有可能是物种本身的自然迁徙,也可能它们在法国之前就有分布,只是并未进行系统研究。

  李铁生也非常怀疑“墨胸胡蜂中国说”的假设,理由是胡蜂非仓库害虫,生活习性活跃。在他的印象中,曾经发生过波兰指责中国出口的长毛绒里附有一种叫做赤足郭公虫的仓库害虫。后来他在波兰人的论文里找到了证据,证明这种寄生虫在波兰本来就有分布。事后证明,原来是波兰的货船没有做好清洁工作。

  最近,他又找到了1904年法国学者拜森发表的一篇关于墨胸胡蜂的论文,这让他愈发肯定了自己的观点。

  无论如何,那位盆景商遭了殃。按照法国科学家的说法, 中国马蜂是通过集装箱“偷渡”到法国的。

  作为当地唯一一个跟中国打交道的商人,那些受到损失的蜂农把矛头都纷纷指向了他。蜂农们坚持要其为他们的损失负责,愤怒的人们有的对他谩骂不休,有的扬言要把他从当地赶走,还闹出了不少纠纷。

  当笔者向穆勒提出联系这位商人时,穆勒替他拒绝了:“这个可怜的人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像其他人一样做自己的生意,实在不应该要他为物种入侵的事情负责,那些纠纷已经够他受的了,还是让他安静地生活吧!” .
http://news.sohu.com/20121205/n359502233.shtml
生物入侵确实是个世界性的问题
嘻嘻!我乐!
意大利蜜蜂,对中国的物种入侵,才是灾难性的。
人种入侵呢
十九世纪既视感……
欧洲原本没有黄蜂吗?
生物入侵 灾难
狐狸大仙 发表于 2012-12-5 16:18
意大利蜜蜂,对中国的物种入侵,才是灾难性的。
没有吧,只是在人工养殖蜜蜂领域而已。意大利西西里岛蜜蜂巢大而厚,产蜜量高,蜂王浆量也大很多,并且蜂巢结构及其对人攻击性弱的习性,使取蜜方便得多。蜂农们都乐意选择这一品种。
但是意大利蜜蜂娇气多了,几乎不能在本土的自然界中生存。尤其在东亚,这样的岛屿物种根本不能与在复杂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本土物种相竞争,只能在人类的羽翼之下苟活。
连野生环境都适应不了,怎么构成物种入侵?
游泳教练 发表于 2012-12-5 16:43
没有吧,只是在人工养殖蜜蜂领域而已。意大利西西里岛蜜蜂巢大而厚,产蜜量高,蜂王浆量也大很多,并且蜂 ...
但意蜂导致中华蜂的大量淘汰,对境内的大量植物的传粉工作影响很大。

意蜂对蜜源非常挑剔,只选择规模大花期集中的植物,一些花期短、群落小的植物就糟了。

虽然这属于人为的,但也是物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马蜂很好吃的,前年搞了一窝吃了,今年发现一窝才拳头大,准备留到明年吃
该用户只能删除 发表于 2012-12-5 18:12
马蜂很好吃的,前年搞了一窝吃了,今年发现一窝才拳头大,准备留到明年吃
那东西很大毒气的,我吃了一些胡蜂泡的酒,喉咙痛,长痘痘,两个多星期才消……
狐狸大仙 发表于 2012-12-5 18:03
但意蜂导致中华蜂的大量淘汰,对境内的大量植物的传粉工作影响很大。

意蜂对蜜源非常挑剔,只选择规模 ...
人工养殖蜜蜂的区域会对周边的自然蜂群造成排挤吗?不会吧
我乡下蜂农多了,山上野外野蜂照样多的是。我还见过黄蜂跟蜜蜂群殴呢。那的人养的也多是意大利蜂,平日尤其要多加看护,否则会被黄蜂吃掉很多。黄蜂原本只跟本土蜜蜂斗,现在来了意大利蜂这个懦夫后,变成专挑这个软柿子下手……
游泳教练 发表于 2012-12-5 20:56
人工养殖蜜蜂的区域会对周边的自然蜂群造成排挤吗?不会吧
我乡下蜂农多了,山上野外野蜂照样多的是。我 ...
是真的。欧洲蜜蜂对中华本土蜜蜂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欧洲蜜蜂早就不局限于人工养殖了,自然分布的很多。

估计中华本土蜜蜂灭绝也就是个时间问题了。欧洲蜜蜂这货还懒还不能耐低温还挑食,但就是生存能力强。
魂自商都 发表于 2012-12-5 22:20
是真的。欧洲蜜蜂对中华本土蜜蜂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欧洲蜜蜂早就不局限于人工养殖了,自然分布的很多。 ...
欧洲蜜蜂的哪种?不是意大利蜂吧,那种东西生存力强?开玩笑么……
不过即使北欧西欧的蜜蜂,在那种小环境安乐窝里进化出来的物种,不应该比东亚本土物种强啊?难道昆虫不遵循这一规律?
游泳教练 发表于 2012-12-5 22:31
欧洲蜜蜂的哪种?不是意大利蜂吧,那种东西生存力强?开玩笑么……
不过即使北欧西欧的蜜蜂,在那种小环 ...
中国的绝大部分外来蜜蜂就是意大利蜂。
生存能力怎么不强。主动攻击中华蜜蜂。资料好查的很,以前看过介绍,意大利蜂混入中华蜜蜂群中,偷吃偷杀。

欧洲蜜蜂那种小环境,怎么样的环境才算大环境?中华蜜蜂比外来蜜蜂勤劳,但是个头小,打起架来就吃亏。
游泳教练 发表于 2012-12-5 22:31
欧洲蜜蜂的哪种?不是意大利蜂吧,那种东西生存力强?开玩笑么……
不过即使北欧西欧的蜜蜂,在那种小环 ...
直接百度,中华蜜蜂 灭绝。从农学刊物论文到新闻,资料很多。
魂自商都 发表于 2012-12-5 22:40
中国的绝大部分外来蜜蜂就是意大利蜂。
生存能力怎么不强。主动攻击中华蜜蜂。资料好查的很,以前看过介 ...
你说那个什么“伪装振动频率潜入本土蜂巢杀死蜂王”之类的吧,确实百度上铺天盖地。
但这现象就与我亲身观察到的不符!粤西的茂名山地上就没发现过能自己在野外存活的意蜂,养在家里庭院的尚且老被胡蜂、黑罂蜂(本地俗称的一种地面筑巢的黄蜂类)吃掉。同样是打群架,面对本地的小蜜蜂,黄蜂就没吃到什么大便宜。
顺便提一句,意蜂比本土蜂大不了太多,再壮也不可能比本土蜜蜂的蜂王还大。而且蜂王是像黄蜂一样有钳腭的。我对那些资料中描述的“高智商有预谋刺杀行为”甚怀疑……
魂自商都 发表于 2012-12-5 22:43
直接百度,中华蜜蜂 灭绝。从农学刊物论文到新闻,资料很多。
确实看起来像模像样,还很专业的样子。但就是与我所见直觉不同,难道在全国乃至南岭中华蜜蜂都濒危的背景下,茂名地区超神啦?
游泳教练 发表于 2012-12-5 22:56
你说那个什么“伪装振动频率潜入本土蜂巢杀死蜂王”之类的吧,确实百度上铺天盖地。
但这现象就与我亲身 ...
你部分地方的数据根本不足以代表整体数据。华北部分地区中华蜜蜂已经灭绝了。
黄蜂跟蜜蜂小打还可以,要是大打,就黄蜂那个数量,比起蜜蜂来不得被爆出翔来。

我晕,蜂王?你见过哪个蜂王每次冲锋陷阵去打架的?工蜂是干嘛的,蜂王一旦死亡,对蜂群造成很大影响,虽然会有后继者,一旦有变故,不能回复元气,蜂群就是毁灭性打击。
一来意大利蜂善于欺骗,二来还大一点。
大不了多少……其实我想说黑人、白人比黄种人也大不了多少是不是。但是体质差异就是差异。
魂自商都 发表于 2012-12-5 22:43
直接百度,中华蜜蜂 灭绝。从农学刊物论文到新闻,资料很多。
若情况果真存在,我就怀疑中华蜜蜂濒危是另有主因。
游泳教练 发表于 2012-12-5 23:01
确实看起来像模像样,还很专业的样子。但就是与我所见直觉不同,难道在全国乃至南岭中华蜜蜂都濒危的背景 ...
得,这话说的,你要觉得论文都只是像模像样。
跟我所见直觉还不一样呢,我老家两种蜜蜂都有,但是在北京这个地方就几乎没见过中华蜜蜂,只见意大利蜂了,是不是我也可以据此说意大利蜂超神了?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游泳教练 发表于 2012-12-5 23:02
若情况果真存在,我就怀疑中华蜜蜂濒危是另有主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外来蜜蜂的侵扰绝对是一大主因。
你怀疑可以,但别总凭自己的眼见耳闻,起码来点真实资料来源吧。论文什么的总是严谨很多。
魂自商都 发表于 2012-12-5 23:03
得,这话说的,你要觉得论文都只是像模像样。
跟我所见直觉还不一样呢,我老家两种蜜蜂都有,但是在北京 ...
这么奇怪?不是说那玩意拍冷么?怎么越往北越泛滥
游泳教练 发表于 2012-12-5 23:05
这么奇怪?不是说那玩意拍冷么?怎么越往北越泛滥
欧洲大部分地区还冷呢,看看那纬度。
怕冷就不劳动,蛰伏呗。
魂自商都 发表于 2012-12-5 23:01
你部分地方的数据根本不足以代表整体数据。华北部分地区中华蜜蜂已经灭绝了。
黄蜂跟蜜蜂小打还可以,要 ...
谁说打群架时蜂王披挂上阵了?我的意思是蜂王单挑能力比工蜂要厉害,这与蜂王受工蜂保护有什么矛盾?你以为像小说三国演义里那样,将领个人武功全军最牛,就冲在前头?
蜂王和蚁后地位相似,但它们的身体干架能力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你以为意蜂工蜂有能力用偷袭一击毙命,让中蜂蜂王连反击能力都没有?当然有可能,但不会是成功率高的事。我都说了意蜂工蜂比土蜜蜂稍大,但仍小于对方蜂王,况且蜂王有钳形腭。
我就怀疑是别的原因导致了意蜂的竞争优势,而不是什么“刺杀蜂王”。我那边意蜂引进多年一直受压制,我猜测与黄蜂、黑罂蜂等捕食者的全年活动(冬天照样出来)有关。因为面对这一捕食者时意蜂总是被虐,而本土蜂基本战平手。
捕食者全年活动不放假,这点就极大地削弱了意蜂在其他方面的竞争优势,甚至使之逆转为劣势。就像一个剪刀石头布一样。
游泳教练 发表于 2012-12-5 23:21
谁说打群架时蜂王披挂上阵了?我的意思是蜂王单挑能力比工蜂要厉害,这与蜂王受工蜂保护有什么矛盾?你以 ...
有什么不可能,蜜蜂打架不是跟蚂蚁似的,两个大钳子咬来咬去扭半天。
蜜蜂的攻击性武器是它的尾部毒针!
再有你要知道是偷袭的情况下,既然混入蜂群没被发现,那么就是当成了自己人,偷袭的情况下,跟正面交锋完全不一样。张飞怎么死的。难道他打不过那个杂役兵?

广东的温暖气候可能帮助了本土蜜蜂,也有很多天敌来防止意大利蜜蜂做大。
但是这不足以说明中华蜜蜂种群在逐年减少的趋势,更不足以说明意大利蜂对中华蜜蜂的绞杀趋势。要得到遏制,就需要建立保护区,同时使用更多手段。不然会引起一系列生态后果。
有什么不可能,蜜蜂打架不是跟蚂蚁似的,两个大钳子咬来咬去扭半天。  蜜蜂的攻击性武器是它的尾部毒针! ...
建立保护区不是特别可行。因为蜜蜂不同于珍稀高等动物,少了它对环境影响很大。要设保护区的话,全国都是保护区。
我看最有效的方法是政府要重视,拿出强制行政手段来禁止引入及饲养此物,派防治人员定期巡查杀灭。还要宣传说这玩意好吃,壮阳,还要野生的才行。又不是白蚁蚊子蟑螂那种Bug,这东西相对来说还是很脆弱的,不信治不了它。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有关部门还不重视!要是拿出对付什么四害的一半干劲来,我估计早就没这档事了
游泳教练 发表于 2012-12-6 00:16
建立保护区不是特别可行。因为蜜蜂不同于珍稀高等动物,少了它对环境影响很大。要设保护区的话,全国都是 ...
高见……的确还是从根本入手最实际。
像环保、自然动植物保护在各地心中的重量远远达不到重视经济发展那样的地步。没办法。
我老家的一个湖区,那么好的湿地环境,各种野生动物,结果被围湖改造了,面积大为缩小,芦苇全部铲光。各种野生动植物除了湖中心的小岛上的外,全部没了。
搞个杀人蜂放到欧洲区,免得他们没事干
游泳教练 发表于 2012-12-5 20:56
人工养殖蜜蜂的区域会对周边的自然蜂群造成排挤吗?不会吧
我乡下蜂农多了,山上野外野蜂照样多的是。我 ...
等等,这头像是。。。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soso_e126:}
tedorg 发表于 2012-12-6 03:53
等等,这头像是。。。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
教练の祝♂福
游泳教练 发表于 2012-12-5 16:43
没有吧,只是在人工养殖蜜蜂领域而已。意大利西西里岛蜜蜂巢大而厚,产蜜量高,蜂王浆量也大很多,并且蜂 ...
对的,而且中国有种对蜜蜂有害的寄生虫像中华蜜蜂免疫,意蜂就不行,所以,上天还是公平的
dlut_yyss 发表于 2012-12-7 18:34
对的,而且中国有种对蜜蜂有害的寄生虫像中华蜜蜂免疫,意蜂就不行,所以,上天还是公平的
错的。详细看我上面所述。意大利蜂多了去了。我们那几乎快被占领完了。